CN113308338A -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8338A
CN113308338A CN202110657087.XA CN202110657087A CN113308338A CN 113308338 A CN113308338 A CN 113308338A CN 202110657087 A CN202110657087 A CN 202110657087A CN 113308338 A CN113308338 A CN 113308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main
space
pressur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70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义
王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yote Bioscience Co ltd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yote Bioscience Co ltd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yote Bioscience Co ltd,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yote Bi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70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8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8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8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68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nucleic acids
    • C12Q1/6844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reactions
    • C12Q1/686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02Laboratory benches or tables; Fitting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8Diluting, dispersing or mixing samp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其特征为,包括顺序布置的试剂准备模块、样品处理模块和扩增检测模块;其中,试剂准备模块用于构建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样品处理模块用于构建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和分装的空间;扩增检测模块用于构建生物检测样本检测的空间;还包括第一传递窗,第一传递窗内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还包括第二传递窗,第二传递窗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还包括第三传递窗,第三传递窗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Description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样本处理和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生物样本处理和PCR检测,并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试剂对生物样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设备,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468593.2,名称为“一体化生物样本处理和检测装置及其方法”,披露了将核酸提取模块、反应体系构建模块及核酸检测模块置于一个箱体中,通过在相邻模块之间设置双道隔离门和缓冲区来降低交叉污染的概率。在移动生物样本载体时,该方案还提出了通过机械臂部件代替人工操作的方式,一方面降低了病样混杂和交叉污染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本装置的整体结构,解决了核酸提取模块、反应体系构建模块及核酸检测模块合成一个装置时,因样本件气溶胶、液体飞沫等相互影响造成的交叉污染的技术问题。
但经过试验发现,由于该装置的所述核酸提取模块、反应体系构建模块、核酸检测模块及相邻模块之间设置的双道隔离门和缓冲区,不管是全部都是负压工况运行还是部分采用负压工况运行,在实验前期或实验过程中送入的检测试剂、仪器和工具等辅料也必须与生物样本一起合并经过所述核酸提取模块进入检测流程,这些试剂和仪器等辅料上所粘附的灰尘及其可能夹带的细菌、病毒等,都会一并混入到检测流程污染试剂及样本,当最后扩增检测时发现“杂质”太多,不仅容易混淆而且大大增加了检测难度降低了检测效能,甚至导致误判。其次,虽然该装置的核酸提取模块、反应体系构建模块、核酸检测模块及相邻模块之间设置的双道隔离门和缓冲区部分采用负压工况运行时,不仅还是不能防止不同的模块之间的交叉感染,而且还可能外溢,从而使装置如果连续性检测作业时,将导致外部空间灰尘及其可能夹带的细菌、病毒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显然在PCR检测中是不允许的因而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为降低生物样本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及降低外部污染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构建一个安全可靠和连续工作的生物检测实验平台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布置的试剂准备模块、样品处理模块和扩增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试剂准备模块用于构建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包括第一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一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的第一操作窗口,所述第一主内空间布置为接受从其顶部吹入的洁净空气并能够保持正压运行;
所述样品处理模块用于构建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和分装的空间,包括第二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二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第二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二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二窗门,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负压工况运行;
所述扩增检测模块用于构建生物检测样本检测的空间,包括第三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三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三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的第三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三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三窗门,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一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一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内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二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二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二传递窗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三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三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三传递窗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布置的试剂准备模块、样品处理模块和扩增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试剂准备模块,包括第一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一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的第一操作窗口,用所述试剂准备模块构建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让洁净空气以从上到下的方向进入所述第一主内空间,并让所述第一主内部空间内的气压工况保持为正压;
所述样品处理模块,包括第二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二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第二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二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二窗门,用所述样品处理模块构建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和分装的空间,抽吸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
所述扩增检测模块,包括第三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三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三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的第三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三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三窗门,用所述扩增检测模块构建生物检测样本检测的空间,抽吸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
还包括第一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一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
还包括第二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二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
还包括第三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三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
其中,所述试剂准备模块,用于传递实验用试剂和辅助物料等检测试验辅料,包括第一主内空间,本工序及后工序的操作所需相关试剂、辅助物料、混匀仪、消毒剂等(但不包括采集送检的生物样本),都能够被收纳在所述第一主内空间中并借道所述第一主内空间放入第一传递窗中,所述第一主内空间能够在洁净的环境中保持高于大气压的正压工况运行,不仅能够吹走污染物,而且也能强力限制第一传递窗中的任何漂移物泄漏出来,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一道保障而且安全;所述样本处理模块,用于试剂和生物样本的混匀和分装等工作,包括第二主内空间,能够保持低于大气压的负压工况运行,这样就能避免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内的实验操作时可能逃逸的试剂或生物样本漂移到所述第一主内空间中;所述扩增检测模块,用于对生物检测样本扩增和检测等工作,包括第三主内空间,能够保持负压工况下运行,进一步的还可以让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运行。生物样本是指送检过来的尚未化学灭活的生物标本,而检测样本是指已经采取灭活措施的生物标本。
其中,所述第一传递窗,包括有第一箱内空间及两扇相互锁闭的门扇,用于传递所述第一主内空间内实验用物料例如试剂、仪器等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所述第一传递窗的内部气压当然也低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从而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与第一主内空间之间的飘浮物传导路径予以隔断,减少它们之间的交叉污染而提高安全性;所述第二传递窗,包括有第二箱内空间及两扇相互锁闭的门扇,用于传递外部空间的生物样本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从而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飘浮物传导路径予以隔断,减少它们之间的交叉污染而提高安全性;所述第三传递窗,包括有第三箱内空间及两扇相互锁闭的门扇,用于传递所述第二主内空间中已经制备完毕的检测样本到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从而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与第三主内空间之间的飘浮物传导路径予以隔断,减少它们之间的交叉污染而提高安全性。
根据上述结构和方法可以发现本发明主要采用所述主内空间与传递窗之间建立起内部压力梯度,而且建立了两条不同的输入通道,以及让最后检测的第三主内空间也依然保持负压工况等,这些结构和方法独立地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且也协同作用,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第一,由于设置有所述试剂准备模块并让其内部在洁净的环境中正压运行,不仅能够吹走污染物大大减少试验用的试剂、仪器和辅料等被空气中的灰尘细菌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而且也能强力限制第一传递窗中的任何漂移物泄漏出来,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一道保障而且安全;第二,由于设置有所述第一传递窗并让所述第一传递窗以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二道保障而且安全;第三,由于设置有所述第二传递窗并让所述第二传递窗以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这样不仅让检验用物料及生物样本以不同的通道进入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而且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而且所述第一传递窗与第二传递窗协同构建两条输入途径,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三道保障而且安全;第四,由于设置有所述第三传递窗并让所述第三传递窗以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四道保障而且安全;第五,相对现有技术大大降低了生物样本交叉污染的危险性以及外部污染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中。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实验平台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附图2,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实验平台的分解布局示意图;
附图3,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实验平台的组合结构前侧示意图;
附图4,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实验平台的组合结构后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对应用本发明方案的实验平台的结构和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降低生物样本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及降低外部污染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构建一个安全可靠和能够连续工作的生物PCR检测实验平台的目的,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首先公开一种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100,包括按左中右顺序布置的试剂准备模块1、样品处理模块2和扩增检测模块3以及用于物料传输的所述第一传递窗4、第二传递窗5和第三传递窗6;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样品处理模块2和扩增检测模块3之间可以紧挨在一起,也可以存在间隔间距,只要它们的内部空间之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传递窗4和第三传递窗6予以连通即可。其中,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用于构建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包括第一操作平台101、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平台101上面的第一主内空间12及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第一操作窗口,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布置为接受从其顶部吹入的洁净空气并能够保持正压运行;
所述样品处理模块2用于构建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和分装的空间,包括第二操作平台201、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平台201上面的第二主内空间22及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第二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二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二窗门23,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负压工况运行;
所述扩增检测模块3用于构建生物检测样本检测的空间,包括第三操作平台301、布置在所述第三操作平台301上面的第三主内空间32及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的第三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三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三窗门33,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一传递窗4,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40,用于让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一门扇4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二传递窗5,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50,用于让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二门扇5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二传递窗5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三传递窗6,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60,用于让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第三主内空间3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三门扇6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三传递窗6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第三主内空间32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其次,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包括顺序布置的试剂准备模块1、样品处理模块2和扩增检测模块3;其中,
用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构建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包括第一操作平台101、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平台101上面的第一主内空间12及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第一操作窗口,让洁净空气以从上到下的方向进入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并让所述第一主内部空间12内的气压工况保持为正压;
用所述样品处理模块2构建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和分装的空间,所述样品处理模块2包括第二操作平台201、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平台201上面的第二主内空间22及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第二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二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二窗门23,抽吸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
用所述扩增检测模块3构建生物检测样本检测的空间,所述扩增检测模块3包括第三操作平台301、布置在所述第三操作平台301上面的第三主内空间32及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第三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三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三窗门33,抽吸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
还包括第一传递窗4,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40,用于让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一门扇4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内部压力;
还包括第二传递窗5,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50,用于让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二门扇5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内部压力;
还包括第三传递窗6,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60,用于让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第三主内空间3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三门扇6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第三主内空间32的内部压力。
PCR实验又叫基因扩增实验。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的简称,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通过DNA基因追踪系统,能迅速掌握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其精确度高达纳米级别。为此进行该种实验首先需要一种安全性比较高的实验设备和平台,其次相关试剂和样本不能被污染,从而保证实验结果也要具有准确性。下面就必要的每一个具体实施细节结构及其方法详细说明,除了明确说明属于等同替换或可选择的实施方案外,下面披露的各种实施细节方案即使在功能方面没有直接关联或协同关系的情况下,既可以选择性应用,也可以合并应用在一个实施例中。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包括第一架体10,在所述第一架体10中构建有第一操作平台101及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平台101上面的第一主内空间12,在所述第一架体10前侧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第一操作窗口及第一窗门13,所述第一窗门13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操作窗口,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窗门13。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第一操作平台101的高度以适合于实验人员操作为准。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上壁体或侧壁体上还安装有杀菌灯、照明灯(收藏在图2所示的第一架体10中不能看到)。在所述第一架体10的下面还设置有脚轮,便于移动(备注,图3和图4中省略了所述脚轮)。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为独立框架式设备,可以单独制造、包装运输到现场后再与其它模块设备组装。
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也称为试剂准备工作台或正压超净工作台,本工序及后工序操作所需相关试剂、辅助物料、混匀仪、消毒剂等(除送检的生物样本外),都能够被收纳在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中或者借道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放入所述第一传递窗4中,这样即使在所述样本处理模块2实验时,也能够借助于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的第一主内空间12随时收取实验所需的材料,构建成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
还包括有第一主控单元11,用于管理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中的气压工况,包括有第一主调压系统,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是指空气从外部空间进入到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所经历的整个通道路径,在该路径(即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一净化单元(收藏在图2所示的第一架体10中不能看到)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一净化单元前后端的连接管道,甚至还可以在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中设置调控风量的第一调控阀门,从而开始工作后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能够从外部抽吸空气、净化从外部抽吸的空气后,让洁净空气以从上到下的方向进入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让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能够保持高于外部空间大气压的正压运行。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衔接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入风口呈敞口状,敞口面积稍小于所述第一操作平台101上表面积,这样能够让所述第一操作平台101上方具有尽可能大范围的平行气流从上到下的方向吹拂的风,不仅让空气流场均匀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驱除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漂浮的粒子,减少对内部的试剂或物料工具污染进而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负面后果,也能强力阻止所述第一传递窗4中任何漂移物泄漏出来。由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工作时工况是正压,为此工作时所述第一窗门13也可以不用设置或处于常开状态。但为了防止停止使用时外部灰尘进入,最好还是设置所述第一窗门13。
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一主控单元11的第一风机和第一净化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一架体10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上面,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中的第一净化单元,可以是初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甚至还可以是包含有能够过滤杀灭微生物的过滤器,具体设置方式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准。所述第一主控单元11的进口111连通外部空间吸气,出口管穿过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顶壁部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以从上往下的方向吹风,所述风机和第一净化单元布置在所述进口111与第一主内空间12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在另一种等同的外部送风实施结构中,如果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布置在室内空间,还可以在室内安装集中式的净化空气送风管,将所述净化空气送风管直接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从而将外部已经净化处理后的空气送给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此时所述第一主控单元11中的第一风机和第一净化单元布置在远离所述第一架体10的其它适合位置,直接通过连接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一净化单元的管道向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送入净化空气就行,只要不影响所述第一主控单元11工作效能即可。
由于采用所述第一主控单元11向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送风的工作模式,为此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能够保持正压运行。在本实施例中保持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内部压力为+15pa左右。为此在实验时所述第一窗门13都能随时打开让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接纳从外部送入的试剂、辅助物料等,而且即使从外部送入的试剂、辅助物料上粘附有异物例如灰尘、细菌等,也能被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的流动空气冲洗掉并带出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由于这些尘埃及其细菌一般属于空气中的常规物质,所以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溢出不会造成对实验人员的伤害。由于本发明设置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并让其内部在洁净的环境中正压运行,避免检测试剂等检测物料被污染而影响后续的检测结果,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一道保障而且安全。
所述第一主控单元11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上并适配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显示器14,用于感测和直观显示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的工作压力。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可以选择设置在第一主调压系统中,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的壁体上。所述第一主控单元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试剂准备模块1上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显示器以及所述第一风机信号连接,甚至还可以与所述第一调控阀门、杀菌灯、照明灯和操作开关等信号连接,并利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调控阀门、杀菌灯、照明灯的工作从而稳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相对于外部空间的气压。所述第一窗门13既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设置为电动的,甚至还可以设置为自动感应性启闭门,用于自动响应开门请求而自动开启所述第一窗门13。所述第一窗门13是一种常闭门,自动保持关闭状态。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样本处理模块2,也称为生物安全柜,构建成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及之后分装等工作的空间,包括第二架体20,在所述第二架体20中构建有第二操作平台201及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平台201上面的第二主内空间22,在所述第二架体20前侧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第二操作窗口及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二窗门23,所述第二窗门23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操作窗口,所述第二窗门23能够透光让操作人员在外部直接可以观察操作,但在实验期间实验人员不能随意打开所述第二窗门23。其次所述第二窗门23与所述第二架体20之间布置有密封件,这样在实验时尽量减少内部有害样本逃逸的可能性。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第二操作平台201的高度以适合于实验人员操作为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上壁体或侧壁体上还安装有杀菌灯、照明灯(收藏在图2所示的第二架体20中不能看到)。在所述第二架体20的下面还设置有脚轮,便于移动。所述样本处理模块2为独立框架式设备,可以单独制造、包装运输到现场后再与其它模块设备组装。
还包括有第二主控单元21,用于管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中的气压工况,包括有第二主调压系统,所述第二主调压系统是指空气从第二主内空间22被抽吸再排出到外部空间所经历的整个通道路径,在该路径(即所述第二主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二风机和第二净化单元(收藏在图2所示的第二架体20中不能看到)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二风机和第二净化单元前后端的连接管道,甚至还可以在所述第二主调压系统中设置调控风量的第二调控阀门,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中的所述第二风机和第二净化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二架体20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上面,所述第二主调压系统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从而能够以一拖一的模式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抽吸的空气、净化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中抽吸的空气到外部空间,让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能够保持低于外部空间大气压的负压工况运行,一般来说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工作压力设定在-15pa左右,这样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与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工作压力差就有30pa左右。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的第二主调压系统的出口211连通外部空间,进口管穿过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竖立侧部或顶壁部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所述第二风机和第二净化单元布置在所述出口211与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在另一种等同的实施案例中,如果所述样本处理模块2布置在室内空间,还可以在室内安装集中式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一端连通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相当于第二主控单元21进风管段的延长线,这样可以将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中的第二风机和第二净化单元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架体20的其它合适位置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直接通过所述排风管抽吸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中的空气就行,只要不影响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工作效能即可。下面实施例中将要分别提及各个其它机构例如第三主控单元31的设置方式,都可以采用该等同方案。由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采用正压运行而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采用负压工况运行,这样就能避免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试剂或样本逃逸到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或者所述第一传递窗4中,确保生物安全性。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中的第二净化单元,包含有能够过滤或消杀微生物的过滤器,具体设置方式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准。
由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用于试剂和生物样本的混匀和分装等工作,这样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试剂或样本(灭活或未灭活的生物)可能逃逸问题,为此在实验时不能通过打开所述第二窗门23而接纳从外部送入的试剂、辅助物料或样本等。而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能够保持负压工况运行,就能避免试剂或生物样本逃逸到外部空间的问题,保障实验的生物安全。实验结束后,可以使用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传递过来的消毒剂清洗消杀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周壁体及其内的各种用具后,就可以打开所述第二窗门23。为此所述第二窗门23最好具有自动锁闭功能,非主动操作不能随意开启。
在所述第二窗门23上设置有一对供人手穿过的操作口25,所述操作口25上密封连接有供人手穿戴的橡胶手套26。在这种关闭所述第二窗门23操作实验的方案中,采用人工隔着橡胶手套26伸入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中的方式来操作实验。当然一种等同的实施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中设置操作机器人(图中未画出),利用所述操作机器人取样、调制、混匀和送料到下工序等,这些都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方案。
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样本处理模块2上并适配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显示器24,用于感测和直观显示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工作压力。其中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选择设置在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的第二主调压系统中,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壁体上。所述第二主控单元21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样本处理模块2上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显示器24、第二调控阀门以及所述第二风机信号连接,甚至还可以与杀菌灯、照明灯和操作开关等信号连接,从而利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第二调控阀门、杀菌灯、照明灯的工作从而稳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相对于外部空间的气压。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扩增检测模块3,也称为生物安全柜,用于对生物样本扩增和检测等工作。包括第三架体30,在所述第三架体30中构建有第三操作平台301及布置在所述第三操作平台301上面的第三主内空间32,在所述第三架体30前侧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第三操作窗口及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三窗门33,所述第三窗门33能够上下移动从而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操作窗口,所述第三窗门33可以是手动的或者是电动的,在实验期间实验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三窗门33。所述第三操作平台301的高度以适合于实验人员操作为准。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上壁体或侧壁体上还安装有杀菌灯、照明灯(收藏在图2所示的第三架体30中不能看到)。在所述第三架体30的下面还设置有脚轮,便于移动。所述扩增检测模块3为独立框架式设备,可以单独制造、包装运输到现场后再与其它模块设备组装。
所述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与第三架体30可以各自分开独立后连接在一起,也可以预先制造为一个整体结构。如果制造为一个整体结构,只要分别预留出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第二主内空间22和第三主内空间32即可。
还包括有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用于管理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中的气压工况,包括有第三主调压系统,所述第三主调压系统是指空气从第三主内空间32被抽吸再排出到外部空间所经历的整个通道路径,在该路径(即所述第三主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三风机和第三净化单元(收藏在图2所示的第三架体30中不能看到)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三风机和第三净化单元前后端的连接管道,甚至还可以在所述第三主调压系统中设置调控风量的第三调控阀门,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三主调压系统中的第三风机和第三净化单元布置在所述第三架体30上并位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上面,所述第三主调压系统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从而能够以一拖一的模式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抽吸的空气、净化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抽吸的空气到外部空间,让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也保持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内部气压差不多的负压工况运行;在另一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可以让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工作气压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部的工作气压,例如将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工作压力设定在-20pa~-30pa左右,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漂浮物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逃逸的机率。所述第三主调压系统的出口311连通外部空间,进口管穿过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竖立侧部或顶壁部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的第三风机和第三净化单元布置在所述出口311与第三主内空间32之间的空气流动路径上。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中的第三净化单元,包含有能够过滤或消杀微生物的过滤器,具体设置方式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准。在另一种等同的外部抽风实施案例结构中,还可以安装集中式的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一端连通到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相当于第三主控单元31进风管段的延长线,这样可以将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中的第三风机和第三净化单元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三架体30的其它合适位置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直接通过所述排风管抽吸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中的空气就行,只要不影响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的工作效能即可。
在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中进行检测和对所述第三窗门33的管理,有三种等同实施模式。第一种是简单模式,考虑到生物样本已经在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加入试剂予以灭活处理,送到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生物样本存在生物活性的可能性已经极低,而且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气压工况也也是极低负压,为此可以采取打开所述第三窗门33的方式进行人工操作检验。在常规的实验中一般打开门扇在一半高度左右的位置,让人手能够伸入操作即可。第二种是高安全等级的操作模式,为了防止可能存在没有灭活的生物逃逸出来,所述第三窗门33能够透光让操作人员在外部直接可以观察操作,所述第三窗门33与所述第三架体30之间布置有密封件,在检测时所述第三窗门33不打开,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保持负压工况运行,采用机器人自动检测,这样就能更好地避免试剂或样本逃逸到外部空间的问题,大大提高保障实验的安全。当然实验结束后使用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和第二主内空间22传递过来的消毒剂清洗消杀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周壁体及其内的各种用具后,就可以打开所述第三窗门33,此时所述第三窗门33最好具有自动锁闭功能,非主动操作不能随意开启。第三种也是高安全等级的操作模式,在第二种方案的基础上,舍去机器人,在所述第三窗门33上设置有一对供人手穿过的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密封连接有供人手穿戴的橡胶手套(图中未画出),关闭所述第三窗门33进行人工观察和操作实验。
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扩增检测模块3并适配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显示器34,用于感测和直观显示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工作压力。其中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可以选择设置在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的第三主调压系统中,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的壁体上。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扩增检测模块3上的第三控制器,所述第三控制器与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显示器34、第三调控阀门以及所述第三风机信号连接,甚至还可以与杀菌灯、照明灯和操作开关等信号连接,从而利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三风机、第三调控阀门的工作从而稳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相对于外部空间的气压。
其中,所述第一传递窗4,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壳体400、安装在所述外壳体400上的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40以及由所述外壳体400与第一门扇40所共同包围的第一箱内空间,所述第一箱内空间用于传递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实验用物料例如试剂、仪器等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但不传递生物样本)。
还包括有第一次控单元,所述第一次控单元安装在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上的合适位置上,用于管理所述第一传递窗4中的气压工况,包括有第一次调压系统,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是指空气从所述第一传递窗4中被抽吸再排出到外部空间所经历的整个通道路径,在该路径(即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一次风机和净化单元41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一次风机和净化单元41前后端的连接管道,甚至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中设置调控风量的第一次阀门,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的输入管411连接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空气输出管401,从而能够以一拖一的模式抽吸所述第一传递窗4中的空气到外部空间,所述第一次风机和净化单元41中的第一次风机工作,让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部不仅保持负压工况运行而且保持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所述第一次风机和净化单元41中的净化单元,包含有能够过滤或消杀微生物的过滤器,具体设置方式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准。为此在传递实验用物料时,无论打开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任何一扇门,都不会让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各种漂移物进入到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或第二主内空间22内,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进而能够实现连续性传递物料,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二道保障而且安全。在另一种等同的外部抽风实施案例结构中,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中的第一次风机和净化单元还可以布置在远离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的其它适合位置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直接通过连接管抽吸所述第一箱内空间中的空气就行,只要不影响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工作效能即可。
所述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40,是指任何一个所述第一门扇40打开后,另一个所述第一门扇40不能打开,最多只能让一扇门扇打开。其中左侧的第一门扇40打开后,就能让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第一主内空间12连通而锁闭右侧的第一门扇40及所对应的第二主内空间22,反之亦然,让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4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后面将要提及的所述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50,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60,具有相同的含义和结构。
由于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负压值相对环境气压更低,所述第一门扇40两边具有较大的压差,开启所述第一门扇40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所述第一传递窗4上设置有电动开门装置,所述电动开门装置用于响应用户的开门指令开启对应的一个第一门扇40而锁闭另一扇门。
所述第一次控单元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上合适位置并适配于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第一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次显示器(所述第一次显示器合并在所述第一显示器14中),用于感测和直观显示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工作压力。一般来说将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的工作压力设定在-20pa~-25pa左右。所述第一次控单元还包括有第一次控制器,所述第一次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第一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次显示器、第一次风机、第二控制器、第一次阀门等信号连接从而利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所述第一传递窗4内压力信号,甚至还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器所提供的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次风机、第一次阀门的工作。
在所述第一架体10的右侧开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洞口15,第二架体20的左侧开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洞口27,所述第一传递窗4安装固定并密封连通在所述第一架体10与第二架体20之间,反过来,所述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也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传递窗4以及其它装饰板等实现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传递窗5,如图3所示,包括外壳体500、安装在所述外壳体500上的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50以及由所述外壳体500与第二门扇50所共同包围的第二箱内空间,用于传递外部空间的生物样本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即让生物样本与试验用物料走不同的进入通道。
还包括第二次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二传递窗5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二次控单元布置在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上的合适位置上,包括有第二次调压系统,所述第二次调压系统是指空气从所述第二传递窗5中被抽吸再排出到外部空间所经历的整个通道路径,在该路径(即所述第二次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二次风机和净化单元51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二次风机和净化单元51前后端的连接管道,甚至还可以在所述第二次调压系统中设置调控风量的第二次阀门,所述第二次调压系统的输入管511连接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空气输出管501,从而能够以一拖一的模式抽吸所述第二传递窗5中的空气到外部空间,所述第二次风机和净化单元51中的第二次风机工作,让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部不仅保持负压工况运行而且保持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所述第二次风机和净化单元51中的净化单元,包含有能够过滤或消杀微生物的过滤器,具体设置方式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准。为此在传递生物样本时,无论打开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任何一扇门,都不会让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各种漂移物进入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或外部空间,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进而能够连续性传递生物样本,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三道保障而且安全。在另一种等同的外部抽风实施案例结构中,所述第二次控单元的第二次调压系统中的第二次风机和净化单元还可以布置在远离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的其它适合位置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直接通过连接管抽吸所述第二箱内空间中的空气就行,只要不影响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工作效能即可。
由于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负压值相对环境气压更低,所述第二门扇50两边具有较大的压差,开启第二门扇50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传递窗5上设置有电动开门装置,所述电动开门装置用于响应用户的开门指令开启对应的一个第二门扇50而锁闭另一扇门。
所述第二次控单元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的合适位置上并适配于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第二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次显示器(所述第二次显示器合并在所述第二显示器24中),用于感测和直观显示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工作压力。一般来说将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工作压力设定在-20pa~-25pa左右。所述第二次控单元还包括有第二次控制器,所述第二次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第二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次显示器、第二次风机、第二控制器、第二次阀门等信号连接从而利用所述第二次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压力信号,甚至还包括所述第二控制器所提供的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次风机、第二次阀门的工作。
所述第二传递窗5安装固定并密封连通在所述第二架体20上,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安装在所述第一架体100与第二架体20之间。所述第一传递窗4与第二传递窗5上下叠置或前后排列,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内侧门扇开向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外侧门扇直接对外连通。这样所述第一传递窗4、第二传递窗5就形成了两个独立的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的进入通道。打开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侧的第二门扇50时,所述第二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连通,但此时不能开启外侧的第二门扇50;打开所述第二传递窗5外侧的第二门扇50时,所述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连通,但此时不能开启内侧的第二门扇50而让所述第二箱内空间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这样让所述第二传递窗5内的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5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
其中,所述第三传递窗6,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外壳体600、安装在所述外壳体600上的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60以及由所述外壳体600与第三门扇60所共同包围的第三箱内空间,用于传递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实验用物料例如制备好的样本、试剂、仪器等到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
还包括第三次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三传递窗6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三次控单元安装在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上的合适位置上,包括有第三次调压系统,所述第三次调压系统是指空气从第三传递窗6中被抽吸再排出到外部空间所经历的整个通道路径,在该路径(即所述第三次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三次风机和净化单元61以及连通在所述第三次风机和净化单元61前后端的连接管道,甚至还可以在所述第三次调压系统中设置调控风量的第三次阀门,所述第三次调压系统的输入管611连接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空气输出管601,从而能够以一拖一的模式抽吸所述第三传递窗6中的空气到外部空间,所述第三次风机和净化单元61中的第三次风机工作,让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部不仅保持负压工况运行而且保持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气压工况。所述第第三次风机和净化单元61中的净化单元,包含有能够过滤或消杀微生物的过滤器,具体设置方式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准。为此在传递制备好的检测样本及其它物料时,无论打开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任何一扇门,都不会让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各种漂移物进入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或第三主内空间32内,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进而能够连续性传递物料,为能够连续实验提供了第四道保障而且安全。在另一种等同的外部抽风实施案例结构中,所述第三次控单元的第三次调压系统中的第三次风机和净化单元还可以布置在远离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的其它适合位置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直接通过连接管抽吸所述第三箱内空间中的空气就行,只要不影响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工作效能即可。
由于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负压值相对环境气压更低,所述第三门扇60两边具有较大的压差,开启第三门扇60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三传递窗6上设置有电动开门装置,所述电动开门装置用于响应用户的开门指令开启对应的一个第三门扇60而锁闭另一扇门。
所述第三次控单元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组合式实验平台100上合适位置并适配于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第三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次显示器(所述第三次显示器合并在所述第三显示器34中),用于感测和直观显示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工作压力。所述第三次控单元还包括有第三次控制器,所述第三次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第三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次显示器、第三次风机、第三控制器、第三次阀门等信号连接从而利用所述第三次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压力信号,甚至还包括所述第三控制器所提供的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三次风机、第三次阀门的工作。
在所述第二架体20的右侧开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洞口28,在所述第三架体30的左侧开设有适配于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洞口35,所述第三传递窗6对接所述洞口28及洞口35并安装固定并密封连通在所述第三架体30与第二架体20之间,反过来,所述第二架体20、第三架体30也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一传递窗6以及其它装饰板等实现连接。打开所述第三传递窗6左侧的第三门扇60时,所述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连通,但此时不能开启右侧的第三门扇60;打开所述第三传递窗6右侧的第三门扇60时,所述第三箱内空间与第三空间32形成连通,但此时不能开启左侧的第三门扇60,这样让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60实现有选择性连通,隔断微生物漂移传播路径。
还可以设置一个中央控制器来统筹管理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一次控制器、第二次控制器和第三次控制器或统筹管理所述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一次控制器、第二次控制器和第三次控制器所管理的各项任务。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主控单元21、第三主控单元31、第一次控单元、第二次控单元和第三次控单元都是采用抽吸气形成负压工况的工作单元,它们具有负压工况、生物净化的共同特点。为此,这些单元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为了节省制造成本也可以是二个以上的单元合并共用的。具体地说:
还可以是用一个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来替代所述第一次控单元、第二次控单元的次调压系统中的次风机和净化单元,让所述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以一拖二的模式通过不同的抽气管段分别连通第一箱内空间和第二箱内空间;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箱内空间和第二箱内空间的两个抽气管段中的空气最好是分别经过净化单元后再在所述抽气净化单元的出口处合并,防止所述第一箱内空间和第二箱内空间之间的空气窜流短路;由于所述第一箱内空间和第二箱内空间内部的气压工况都是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气压工况,属于同一压力等级和净化处理级别,为此该方案也是可行的等同方案。
基于同样的上述原理,还可以是用一个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来替代所述第一次控单元与第三次控单元的次调压系统中的次风机和净化单元,或所述第二次控单元与第三次控单元的次调压系统中的次风机和净化单元。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用一个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71例如集中式的废毒气回收处理中心来替代所述第一次控单元、第二次控单元和第三次控单元的次调压系统中的次风机和净化单元,所述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71内设置有风机和净化器,所述集中抽气净化单元71以一拖三的模式通过三条抽气管段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箱内空间、第二箱内空间和第三箱内空间。
在这种以一拖二或一拖三的合并抽气模式方案中,为了让所述第一箱内空间、第二箱内空间和第三箱内空间内具有不同的工作压力等级,完全可以在抽气管段中分别设置的所述第一次阀门、第二次阀门、第三次阀门调压解决(图中未画出)。或者是,对应每一个传递窗设置一个补气系统,所述补气系统是指外部空气被抽吸再进入到传递窗中时所经历的整个通道路径,在该补气系统上设置净化和调节阀门,所述净化和调节阀门与所述次控单元配合调节传递窗的内部工作压力。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配合于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第一补气系统,所述第一补气系统中包括有第一净化单元42和调节阀门421及衔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单元42和调节阀门421的第一输出管段43,所述第一输出管段43连通所述第一净化单元42、调节阀门421及第一传递窗4的进气管(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一净化单元42中具有过滤器,所述调节阀门421属于机械式阀门进行压力(流量)设定从而不仅能够调节所述第一补气系统的输出气压(流量)而且对所输出的空气予以净化达到实验标准;所述第一补气系统连通到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第一箱内空间,这样就能与所述第一次控单元配合,以一抽一吸而调控送气量和出气量为基本要素的原理,调节所述第一传递窗4的第一箱内空间内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一传递窗4开门期间气压会急剧升高,而关门期间会急剧降低,也只有少量的空气流出,为此不同使用状态导致气流量变化大,随之压力变化也大。为了缓解这些问题,配合所述第一次控单元形成有效负压,还可以在所述第一补气系统中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次控制器,与第一次压力传感器一起形成配合及时调整所述第一箱内空间的气压。
还包括有对应于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第二补气系统(包括有第二净化单元52、调节阀门、电磁阀及输出管段等)及对应于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第三补气系统(包括有第三净化单元62、调节阀门、电磁阀及输出管段等),皆具有与所述第一补气系统同样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当然这些补气系统也是可以合并设置的。
其次,基于同样的上述原理,另一种实施方案还可以是,由于所述第一次控单元、第二次控单元和第三次控单元与第二主控单元21、第三主控单元31仅是气压等级不同,生物安全等级是相同的,而且在实验时仅是所述第三主控单元31所抽吸的气量比较大,其它单元所需抽气量比较小,为此进一步的改进实施方案还可以是将所述第一次控单元、第二次控单元和第三次控单元与第二主控单元21、第三主控单元31合并共用到一个所述集中抽气净化单元71将抽吸的所有空气予以净化后排出到外部空间,再用包括上述已经提及的减压结构在内的方法将不同的负压分配给不同的空间。
开机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被洁净空气从上往下吹拂并让将内部气压调控到+15pa左右,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气压抽吸调控到-15pa左右,将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气压抽吸调控到第一种工作状态-15pa左右,或第二种工作状态-20pa~-30pa左右;将所述第一箱内空间内和第二箱内空间内的气压分别调控到-20pa~-25pa左右,将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第三箱内空间内的气压调控到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和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气压例如-35pa~-40pa左右;此时可以不断地打开所述第一窗门13递送试剂等物料进入到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内,也可以随时打开第一传递窗4的第一门扇40向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递送试剂等物料,由于存在气压差,所述第一传递窗4中漂浮杂物都不会向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第二主内空间22内扩散,而是直接被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抽吸出去并被净化处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内的漂浮杂物不会跨过所述第一传递窗4漂移到所述第一主内空间12,形成连续试验的第一个基础;也可以随时打开所述第二传递窗5的第二门扇50向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递送生物样本,由于存在气压差,所述第二传递窗5中漂浮杂物不会向第二主内空间22内或外部空间扩散而是直接被所述第二次调压系统抽吸出去并被净化处理,形成连续试验的第二个基础。利用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制备完成检测样本后,也可以随时打开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第三门扇60将该检测样本送到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完成最后的检测,之后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取出;由于所述第三传递窗6内的气压低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气压,而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气压又远远低于外部气压,为此所述第三主内空间32内的逃逸物不会跨过所述第三传递窗6漂移到所述第二主内空间22,也不会飘散到外部空间,而是被连通所述第三传递窗6的第三次调压系统抽吸出去并被净化处理,避免了交叉感染,形成连续试验的第三个基础。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为生物检测实验建立一个安全可靠和连续工作的平台,针对生物样本,各个模块中应当准备或安装的各种生物化学检测仪器或设备,这些是检测人员自己根据实验对象的特点自行准备的内容,不属于本实施例应当包括或准备的对象。根据上述方案,总结各个模块的工况用途如下表:
Figure BDA0003113505590000191
Figure BDA0003113505590000201
根据上述结构和方法,当本装置工作时,不仅在所述第一传递窗4与第一主内空间12、第二主内空间22与之间、所述第二传递窗5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22与之间、所述第三传递窗6与第三主内空间32、第二主内空间22之间建立起内部压力梯度,而且建立了两条不同的输入通道,以及让最后检测的第三主内空间32也依然保持负压工况不会造成向外泄漏等,这些结构和方法独立地发挥各自的作用而且也协同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不仅污染少而且更加安全。

Claims (16)

1.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布置的试剂准备模块、样品处理模块和扩增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试剂准备模块用于构建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包括第一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一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的第一操作窗口,所述第一主内空间布置为接受从其顶部吹入的洁净空气并能够保持正压运行;
所述样品处理模块用于构建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和分装的空间,包括第二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二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第二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二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二窗门,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负压工况运行;
所述扩增检测模块用于构建生物检测样本检测的空间,包括第三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三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三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的第三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三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三窗门,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一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一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内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二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二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二传递窗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还包括第三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三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三传递窗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布置为空气能够被抽吸,保持在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的负压工况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门上设置有一对供人手穿过的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密封连接有供人手穿戴的橡胶手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窗门上设置有一对供人手穿过的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密封连接有供人手穿戴的橡胶手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递窗、第二传递窗或/和第三传递窗上分别设置有电动开门装置,所述电动开门装置用于响应用户的开门指令,开启对应的一个门扇。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任一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主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一主内空间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一主控单元包括有第一主调压系统,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一净化单元,所述第一主调压系统的进口连通外部空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
还包括第二主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二主内空间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二主控单元包括有第二空气系统,所述第二空气系统中布置有第二风机和第二净化单元,所述第二空气系统的出口连通外部空间,进口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
还包括第三主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三主内空间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三主控单元包括有第三空气系统,所述第三空气系统中布置有第三风机和第三净化单元,所述第三空气系统的出口连通外部空间,进口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控单元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及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显示器,所述第一风机、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显示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第一主内空间中的气压,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器对应直观显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感测压力;
所述第二主控单元还包括第二控制器及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显示器,所述第二风机、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显示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第二主内空间中的气压,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的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器对应直观显示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感测压力;
所述第三主控单元还包括第三控制器及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显示器,所述第三风机、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显示器与所述第三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第三主内空间中的气压,所述第三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三风机的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三显示器对应直观显示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所感测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次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一传递窗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一次控单元包括有第一次调压系统,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一次风机和净化单元,所述第一次调压系统的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的第一箱内空间从而能够抽吸所述第一传递窗中的空气到外部空间;
还包括第二次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二传递窗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二次控单元包括有第二次调压系统,所述第二次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二次风机和净化单元,所述第二次调压系统的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二传递窗的第二箱内空间从而能够抽吸所述第二传递窗中的空气到外部空间;
还包括第三次控单元,用于管理所述第三传递窗中的气压工况;所述第三次控单元包括有第三次调压系统,所述第三次调压系统中布置有第三次风机和净化单元,所述第三次调压系统的输入管连通所述第三传递窗的第三箱内空间从而能够模式抽吸所述第三传递窗中的空气到外部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控单元还包括第一次控制器、第一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次显示器,所述第一次风机、第一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一次显示器与所述第一次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次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第一箱内空间中的气压,所述第一次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次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次风机的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次显示器对应直观显示所述第一次压力传感器所感测压力;
所述第二次控单元还包括第二次控制器、第二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次显示器,所述第二次风机、第二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次显示器与所述第二次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二次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第二箱内空间中的气压,所述第二次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第二次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次风机的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二次显示器对应直观显示所述第二次压力传感器所感测压力;
所述第三次控单元还包括第三次控制器、第三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次显示器,所述第三次风机、第三次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次显示器与所述第三次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三次压力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第三箱内空间中的气压,所述第三次控制器用于利用所述第三次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压力信号控制所述第三次风机的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三次显示器对应直观显示所述第三次压力传感器所感测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所述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具有净化器和风机,用一个传递窗集中抽气净化单元以一拖二模式或以一拖三模式通过不同的输入管段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第二传递窗、第三传递窗。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4任一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气系统,所述补气系统包括有净化单元和调节阀门,一个所述补气系统以一拖三模式、或二个所述补气系统以一拖一加一拖二的混合模式或三个所述补气系统以一拖一的模式通过不同的输出管段分别连通所述第一传递窗、第二传递窗、第三传递窗。
12.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布置的试剂准备模块、样品处理模块和扩增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试剂准备模块,包括第一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一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一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的第一操作窗口,用所述试剂准备模块构建检测用试剂及辅助物料从外部空间进入的通道,让洁净空气以从上到下的方向进入所述第一主内空间,并让所述第一主内部空间内的气压工况保持为正压;
所述样品处理模块,包括第二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二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二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第二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二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二窗门,用所述样品处理模块构建试剂和生物样本混匀和分装的空间,抽吸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二主内空间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
所述扩增检测模块,包括第三操作平台、布置在所述第三操作平台上面的第三主内空间及连通所述第三主内空间的第三操作窗口,在所述第三操作窗口处布置有具有透光功能的第三窗门, 用所述扩增检测模块构建生物检测样本检测的空间,抽吸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
还包括第一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一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第一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一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一传递窗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
还包括第二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二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第二箱内空间与外部空间、第二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二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二传递窗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
还包括第三传递窗,包括有两扇相互锁闭的第三门扇,用于让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第三箱内空间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之间能够通过两扇相互锁闭的所述第三门扇实现有选择性连通;抽吸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三传递窗内的气压工况为负压并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抽吸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内的空气让所述第三主内空间内的气压相对低于所述第二主内空间的内部压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感测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第一传递窗、第二传递窗或第三传递窗中的气压并对应直观显示所感测的气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管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窗门上设置有一对供人手穿过的操作口,所述操作口上密封连接有供人手穿戴的橡胶手套。
16.根据权利要求12到15任一所述的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抽吸的所述第一主内空间、第二主内空间、第三主内空间、第一传递窗、第二传递窗和第三传递窗中的所有空气予以净化后排出到外部空间。
CN202110657087.XA 2021-06-11 2021-06-11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33083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087.XA CN113308338A (zh) 2021-06-11 2021-06-11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087.XA CN113308338A (zh) 2021-06-11 2021-06-11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8338A true CN113308338A (zh) 2021-08-27

Family

ID=77378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7087.XA Pending CN113308338A (zh) 2021-06-11 2021-06-11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83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0473A (zh) * 2021-08-31 2022-01-25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pcr实验操作台
CN116061175A (zh) * 2022-12-04 2023-05-05 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方舱的核酸检测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51547A (zh) * 2024-01-09 2024-02-13 四川徕伯益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扩增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3517A1 (en) * 2010-02-23 2014-03-13 Rheonix, Inc. Self-contained biological assay apparatu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CN108642046A (zh) * 2018-05-16 2018-10-12 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样品处理和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210333685U (zh) * 2019-05-24 2020-04-17 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双补风式空气循环系统
CN111809925A (zh) * 2020-07-09 2020-10-23 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动线可移动病原体核酸检测实验室系统
CN215162569U (zh) * 2021-06-11 2021-12-14 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3517A1 (en) * 2010-02-23 2014-03-13 Rheonix, Inc. Self-contained biological assay apparatu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CN108642046A (zh) * 2018-05-16 2018-10-12 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体化生物样品处理和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210333685U (zh) * 2019-05-24 2020-04-17 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实验室的双补风式空气循环系统
CN111809925A (zh) * 2020-07-09 2020-10-23 上海思路迪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动线可移动病原体核酸检测实验室系统
CN215162569U (zh) * 2021-06-11 2021-12-14 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0473A (zh) * 2021-08-31 2022-01-25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pcr实验操作台
CN116061175A (zh) * 2022-12-04 2023-05-05 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方舱的核酸检测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61175B (zh) * 2022-12-04 2023-11-28 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方舱的核酸检测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51547A (zh) * 2024-01-09 2024-02-13 四川徕伯益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扩增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7551547B (zh) * 2024-01-09 2024-03-22 四川徕伯益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试剂扩增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8338A (zh)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及其管理方法
CN215162569U (zh) 能够连续运行的组合式实验平台
CN211421965U (zh) 一种可移动方舱式pcr实验室
CN1895782A (zh) 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
CN110479388B (zh) 一种用于干细胞制备的无菌操作装置
CN213570481U (zh) 集成式智能核酸检测系统
US20200121818A1 (en) Sterilization Gas Cleaning Closed System Device
CN201470400U (zh) 一种生物安全柜
CN206751853U (zh) 一种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一体化装置
EP2873724A1 (en) Incubator and method for decontaminating incubator
CN111678238A (zh) 一种两用型pcr实验室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JP6323859B1 (ja) 陰陽圧両用作業フード
CN104893951B (zh) 聚合酶链式反应工作站的组合
CN212453801U (zh) 一种集成式可移动病原体核酸检测实验室系统
KR20230112693A (ko) 이동형 진단 구조물
CN207865584U (zh) 一种智能化可移动的小型洁净室
CN214006677U (zh) 一种集装箱
CN112246290A (zh) 净气式集成实验柜及其工作方法
JP6652902B2 (ja) クリーンルーム
CN210752732U (zh) 一种用于干细胞制备的无菌操作装置
CN103818295A (zh) 生物安全检验车
CN216196896U (zh) 一种可移动拼装式核酸检测实验室
CN203727245U (zh) 生物安全检验车
CN113019481A (zh) 生物安全柜
CN214874417U (zh) 一种基于客车的车载pcr实验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8100 Lubao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3)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kayudi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100 Lubao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3)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pplicant before: Kayudi Bio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