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6687A -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6687A
CN113306687A CN202110655286.7A CN202110655286A CN113306687A CN 113306687 A CN113306687 A CN 113306687A CN 202110655286 A CN202110655286 A CN 202110655286A CN 113306687 A CN113306687 A CN 113306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g
finger
little finger
large arm
rotation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52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6687B (zh
Inventor
查富生
郭伟
王鹏飞
李满天
文继宏
陶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6552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6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6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6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6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CLAUNCHING, HAULING-OUT, OR DRY-DOCKING OF VESSELS; LIFE-SAVING IN WATER; 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 WATER; MEANS FOR SALVAGING 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00Equipment for dwelling or working underwater; Means for searching for underwater objects
    • B63C11/52To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orking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1/00Manipulat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它涉及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装置在回收UUV时,采用线缆拖拽的方式,存在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不利于自动化作业,且收放装置容易对UUV产生较大的摩擦,影响UUV的正常使用问题。本发明的大臂的首端底部通过大臂转动驱动组件与底盘连接,大臂首端通过大臂摆动驱动组件与大臂转动驱动组件连接,小臂转动驱动组件动力输出端与小臂首端连接,腕部转动驱动组件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连接,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底部连接,末端限位筒水平设置在机械手一侧,末端限位筒通过限位筒支架安装在机械手上。本发明用于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可靠布放和回收。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是一种主要以潜艇或水面舰船为支援平台、能长时间在水下自主远程航行的智能化装置,它可以携带多种传感器、专用设备或武器,执行特定的使命和任务。其军事用途已经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
由于无人水下航行器的续航能力受到自身携带能源的限制,当无人水下航行器完成某一任务后,通常需要在水下抓取无人水下航行器并回收至支援平台,以便补充能源。当无人水下航行器完成能源补充,接收到下一任务后,可将无人水下航行器布放开展任务。
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装置能够完成UUV的收放作业,然而现有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现有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装置不具有抓取功能,在回收UUV时,需要UUV游动至指定位置,但是当UUV与收放装置位置不平行时,若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回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影响UUV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现有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装置在回收UUV时,多数采用线缆拖拽的方式,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将线缆与UUV连接,费时费力,且不利于自动化作业,对于拖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也无法及时的采取应对和解决方案,采用绳式对UUV进行吊装,具有安全隐患,且可靠性较低,无法保证UUV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装置在回收UUV时,采用线缆拖拽的方式,存在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不利于自动化作业,且收放装置容易对UUV产生较大的摩擦,影响UUV的正常使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无人水下航行器收放装置在回收UUV时,采用线缆拖拽的方式,存在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不利于自动化作业,且收放装置容易对UUV产生较大的摩擦,影响UUV的正常使用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它包括底架1、底盘2、五轴机械臂3、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五轴机械臂3包括大臂31、小臂32、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和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底架1为矩形框架结构,底架1水平设置,底盘2水平安装在底架1一侧的上端面上,大臂31和小臂32并排设置在底架1的上部,大臂31、小臂32、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首尾依次连接;大臂31的首端底部通过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与底盘2连接,且在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转动;大臂31的首端侧部通过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与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连接,且在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摆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安装在大臂31的末端侧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的动力输出端与小臂32的首端连接,且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的驱动下实现小臂32的转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安装在小臂32的末端侧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 的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连接,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的驱动下实现五轴机械臂3腕部的转动;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的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4的底部连接,且在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的驱动下实现机械手4的转动;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包括末端限位筒51、限位筒盖52和限位筒支架53,末端限位筒51为圆筒状镂空结构,末端限位筒51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机械手4的一侧,末端限位筒51通过限位筒支架 53安装在机械手4上,末端限位筒51的开口朝向机械手4,末端限位筒51远离机械手4 的一端安装有限位筒盖52。
进一步地,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包括大臂转动轴331、U型轴承座332、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大臂驱动侧销334、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和大臂转动连接板336,底盘2 上端面中心和U型轴承座332的底座下端面中心分别开设有与大臂转动轴331两端相匹配的轴孔,大臂转动轴331下端通过轴承与底盘2连接,大臂转动轴331上端通过轴承与 U型轴承座332的底座连接,U型轴承座332上部的两个耳板相对设置,两个耳板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轴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水平设置在两个耳板之间,大臂摆动连接轴333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与两个耳板连接,大臂31首端设有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第一大臂连接环,第一大臂连接环套装在大臂摆动连接轴 333一端,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和第一大臂连接环的侧面均沿径向开设有与大臂驱动侧销334相匹配的销孔,大臂31首端通过大臂驱动侧销334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连接,大臂转动连接板336水平设置在底架1上方,大臂转动连接板336一端与U型轴承座332 侧壁连接,大臂转动连接板33另一端侧部设有铰连接板,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沿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在大臂转动连接板336远离U型轴承座332一侧,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 335的缸体与底盘2铰接,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的活塞杆与大臂转动连接板33的铰连接板铰接。
进一步地,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包括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大臂摆动连接杆342 和大臂摆动侧销343,大臂摆动连接杆342设置在U型轴承座332远离大臂31的一侧,大臂摆动连接杆342一端设有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第二大臂连接环,第二大臂连接环套装在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另一端,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和第二大臂连接环的侧面均沿径向开设有与大臂摆动侧销343相匹配的销孔,大臂摆动连接杆342一端通过大臂摆动侧销343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连接,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U型轴承座332远离大臂31的一侧,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的缸体与底盘2铰接,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的活塞杆与大臂摆动连接杆342另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包括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和小臂驱动连接轴352,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安装在大臂31末端,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的输出轴水平设置,小臂驱动连接轴352一端与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小臂32的首端设有小臂连接环连接,小臂驱动连接轴352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小臂连接环连接。
进一步地,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包括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和腕部连接板362,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安装在小臂32的末端,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的输出轴水平设置,腕部连接板362的一侧端面与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的输出轴连接。
进一步地,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包括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和马达外壳372,马达外壳372安装在腕部连接板362的另一侧端面上,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 安装马达外壳372上,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与机械手4连接。
进一步地,机械手4包括机械手掌41、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和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机械手掌41为矩形板状结构,机械手掌41水平安装在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上,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一侧,小指夹持组件42底部与机械手掌41 滑动连接,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通过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连接,在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同步展开或者收拢;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另一侧,大指夹持组件43底部与机械手掌41滑动连接,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通过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连接,在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的同步展开或者收拢;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与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通过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连接,在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的驱动下实现同步向内或者向外移动;
每个小指夹持组件42包括小指滑轨421、小指滑块422、小指基节423、小指末端节424和小指连接轴425,小指滑轨42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安装在机械手掌41 的上端面上,小指滑块422底部设有与小指滑轨421滑动配合的滑槽,小指滑块422滑动安装在小指滑轨421上,小指基节423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小指滑块422上方,小指基节423底部与小指滑块422连接,小指基节423上部设有两个小指连接耳板,所述小指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与小指连接轴425相匹配的轴孔,小指末端节424底部与小指连接轴425 固定连接,小指连接轴425的两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小指连接耳板的轴孔内;
每个大指夹持组件43包括大指滑轨431、大指滑块432、大指基节433、大指末端节434和大指连接轴435,大指滑轨43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安装在机械手掌41 的上端面上,大指滑块432底部设有与大指滑轨431滑动配合的滑槽,大指滑块432滑动安装在大指滑轨431上,大指基节433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大指滑块432上方,大指基节433底部与大指滑块432连接,大指基节433上部设有两个大指连接耳板,所述大指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与大指连接轴435相匹配的轴孔,大指末端节434底部与大指连接轴435 固定连接,大指连接轴435的两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大指连接耳板的轴孔内;
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包括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小指转动连接板442、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和小指转动连接杆444,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小指夹持组件42的侧部,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缸体底部与机械手掌41连接,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的活塞杆侧部和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下端侧部分别开设有与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相匹配的销孔,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下端通过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与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上端侧部开设有与小指连接轴 425相匹配的轴孔,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上端与小指连接轴425固定连接,小指转动连接杆444水平设置在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小指转动连接杆44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连接轴425固定连接;
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包括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大指转动连接板452、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和大指转动连接杆454,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大指夹持组件43的侧部,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缸体底部与机械手掌41连接,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的活塞杆侧部和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下端侧部分别开设有与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相匹配的销孔,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下端通过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与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上端侧部开设有与大指连接轴435相匹配的轴孔,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上端与大指连接轴435固定连接,大指转动连接杆454水平设置在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大指转动连接杆45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的大指连接轴435固定连接;
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包括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小指移动连接杆462和两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小指移动连接杆462沿机械手掌4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小指移动连接杆4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滑块 422内侧端面连接,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且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的活塞杆指向小指移动连接杆462,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的活塞杆与小指移动连接杆462中部连接,小指夹持组件42与相邻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设有一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两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分别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上,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分别与小指滑块422和大指滑块432连接,在移动链传动机构463的驱动下小指滑块422和大指滑块432实现同步向内或者向外移动;
每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包括移动传动链条、上层链条连接侧板4635、下层链条连接侧板4631、两个链轮4632、两个链轮轴4633和两个链轮支架4634,两个链轮支架4634 分别相对安装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两侧,两个链轮轴4633分别水平固定在两个链轮支架4634的上部,两个链轮4632分别通过两个轴承竖直安装在两个链轮轴4633上,两个链轮4632之间通过移动传动链条连接,上层移动传动链条通过上层链条连接侧板4635 与小指滑块422的外侧端面连接,下层移动传动链条通过下层链条连接侧板4631与大指滑块432的外侧端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集成安装座86、发光光源81、双目相机82、仿生通讯机83、USB信息传输机84和两个对射开关85,两个对射开关85 设置在机械手掌41远离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一侧,两个对射开关85竖直相对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上,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直径小于两个对射开关85之间的距离,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直径小于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直径,集成安装座86安装在远离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一侧的机械手掌41下端面上,双目相机82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前端面中心处,发光光源81和仿生通讯机83分别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前端面外缘,USB信息传输机84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上。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架6,固定架6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固定架6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套设在机械手4以及机械手4抓取的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外部,固定架6底部安装在底架1上,且固定架6与底架1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四个运动轮7,四个运动轮7 均匀安装在底架1的底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主体采用液压驱动机械关节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绳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2、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机械手部分通过连接板与上一级机械臂连接,机械手4能够实现自身的转动、小指侧的移动以及大小指末段关节转动,实现的抓取动作。采用了机械手4抓取UUV的方式,针对UUV与布放回收装置位置不平行时,进行UUV回收不会产生摩擦,不影响UUV的正常使用。本发明采用机械手4对UUV 进行抓取,抓取过程较为平稳,相对于传统的吊装式,可以保证UUV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3、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针对不同相对直径的作业对象,先通过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调整整体开口大小,再通过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实现大小指同时向中间靠拢,防止质心偏离手掌中心;同时通过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和大指转动驱动组件 45带动末端指节转动,实现对UUV的抓取。
4、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发光光源81可以发射UUV用于识别的光,UUV根据识别的光源的位置、角度可以确定自己的实时位置。双目相机82用于机械手4识别UUV的位置。仿生通讯机83可以发射声波,模仿自然界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应用声波传输信号,防止电磁波信号在水中的大比例衰减。USB信息传输机84可以在对接后应用USB进行快速的信息传输。
5、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五轴机械臂3安装在底架1上,五轴机械臂3末端连接机械手4,在五轴机械臂3完全收拢时,机械手4以及机械手4抓取的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外部设置固定架6,可以在整体进行运输时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底架1上带有运动轮7,可以实现在一般路况上的行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右视图;
图6是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仰视图;
图8是本发明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轴测图;
图9是本发明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后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左视图;
图13是本发明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右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描述,将机械手掌41水平放置时,小指夹持组件42和大指夹持组件43所在的方向定义为“上”,将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所在的方向定义为下,将对射开关85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前”,将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后”,左、右方向相应而定。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它包括底架1、底盘2、五轴机械臂3、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五轴机械臂3包括大臂31、小臂32、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和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底架1 为矩形框架结构,底架1水平设置,底盘2水平安装在底架1一侧的上端面上,大臂31 和小臂32并排设置在底架1的上部,大臂31、小臂32、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 5首尾依次连接;大臂31的首端底部通过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与底盘2连接,且在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转动;大臂31的首端侧部通过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与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连接,且在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摆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安装在大臂31的末端侧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的动力输出端与小臂32的首端连接,且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的驱动下实现小臂32的转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安装在小臂32的末端侧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连接,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的驱动下实现五轴机械臂3腕部的转动;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的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4的底部连接,且在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 37的驱动下实现机械手4的转动;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包括末端限位筒51、限位筒盖 52和限位筒支架53,末端限位筒51为圆筒状镂空结构,末端限位筒51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机械手4的一侧,末端限位筒51通过限位筒支架53安装在机械手4上,末端限位筒51的开口朝向机械手4,末端限位筒51远离机械手4的一端安装有限位筒盖 52。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包括大臂转动轴331、U型轴承座332、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大臂驱动侧销334、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和大臂转动连接板336,底盘2上端面中心和U型轴承座332 的底座下端面中心分别开设有与大臂转动轴331两端相匹配的轴孔,大臂转动轴331下端通过轴承与底盘2连接,大臂转动轴331上端通过轴承与U型轴承座332的底座连接,U 型轴承座332上部的两个耳板相对设置,两个耳板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大臂摆动连接轴 333相匹配的轴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水平设置在两个耳板之间,大臂摆动连接轴333 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与两个耳板连接,大臂31首端设有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第一大臂连接环,第一大臂连接环套装在大臂摆动连接轴333一端,且大臂摆动连接轴 333和第一大臂连接环的侧面均沿径向开设有与大臂驱动侧销334相匹配的销孔,大臂31 首端通过大臂驱动侧销334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连接,大臂转动连接板336水平设置在底架1上方,大臂转动连接板336一端与U型轴承座332侧壁连接,大臂转动连接板33 另一端侧部设有铰连接板,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沿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在大臂转动连接板336远离U型轴承座332一侧,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的缸体与底盘2铰接,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的活塞杆与大臂转动连接板33的铰连接板铰接。
如此设置,在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转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包括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大臂摆动连接杆342和大臂摆动侧销343,大臂摆动连接杆342设置在U型轴承座332远离大臂31的一侧,大臂摆动连接杆342一端设有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第二大臂连接环,第二大臂连接环套装在大臂摆动连接轴 333另一端,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和第二大臂连接环的侧面均沿径向开设有与大臂摆动侧销343相匹配的销孔,大臂摆动连接杆342一端通过大臂摆动侧销343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连接,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U型轴承座332远离大臂 31的一侧,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的缸体与底盘2铰接,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的活塞杆与大臂摆动连接杆342另一端铰接。
如此设置,在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摆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包括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和小臂驱动连接轴352,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安装在大臂31末端,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的输出轴水平设置,小臂驱动连接轴352一端与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小臂32的首端设有小臂连接环连接,小臂驱动连接轴352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小臂连接环连接。
如此设置,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的驱动下实现小臂32的转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包括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和腕部连接板362,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安装在小臂32的末端,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的输出轴水平设置,腕部连接板362的一侧端面与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的输出轴连接。
如此设置,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的驱动下实现五轴机械臂3腕部的转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包括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和马达外壳372,马达外壳372安装在腕部连接板362的另一侧端面上,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安装马达外壳372上,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与机械手 4连接。
如此设置,在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的驱动下实现机械手4的转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机械手4包括机械手掌41、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和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机械手掌41为矩形板状结构,机械手掌41水平安装在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上,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一侧,小指夹持组件42底部与机械手掌41滑动连接,两个小指夹持组件 42之间通过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连接,在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同步展开或者收拢;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另一侧,大指夹持组件43底部与机械手掌41滑动连接,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通过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连接,在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 的同步展开或者收拢;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与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通过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连接,在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的驱动下实现同步向内或者向外移动;
每个小指夹持组件42包括小指滑轨421、小指滑块422、小指基节423、小指末端节424和小指连接轴425,小指滑轨42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安装在机械手掌41 的上端面上,小指滑块422底部设有与小指滑轨421滑动配合的滑槽,小指滑块422滑动安装在小指滑轨421上,小指基节423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小指滑块422上方,小指基节423底部与小指滑块422连接,小指基节423上部设有两个小指连接耳板,所述小指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与小指连接轴425相匹配的轴孔,小指末端节424底部与小指连接轴425 固定连接,小指连接轴425的两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小指连接耳板的轴孔内;
如此设置,当小指连接轴425受力转动时,能够带动小指末端节424进行旋转。
每个大指夹持组件43包括大指滑轨431、大指滑块432、大指基节433、大指末端节434和大指连接轴435,大指滑轨43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安装在机械手掌41 的上端面上,大指滑块432底部设有与大指滑轨431滑动配合的滑槽,大指滑块432滑动安装在大指滑轨431上,大指基节433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大指滑块432上方,大指基节433底部与大指滑块432连接,大指基节433上部设有两个大指连接耳板,所述大指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与大指连接轴435相匹配的轴孔,大指末端节434底部与大指连接轴435 固定连接,大指连接轴435的两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大指连接耳板的轴孔内;
如此设置,当大指末端节434受力转动时,能够带动大指末端节434进行旋转。
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包括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小指转动连接板442、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和小指转动连接杆444,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小指夹持组件42的侧部,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缸体底部与机械手掌41连接,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的活塞杆侧部和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下端侧部分别开设有与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相匹配的销孔,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下端通过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与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上端侧部开设有与小指连接轴 425相匹配的轴孔,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上端与小指连接轴425固定连接,小指转动连接杆444水平设置在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小指转动连接杆44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连接轴425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带动末端指节转动,实现对UUV的抓取。具体地,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驱动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以小指连接轴425为中心旋转,小指转动连接杆444将两个小指连接轴425连接,使得两个小指末端节424实现同步转动,进而对UUV进行抓取。
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包括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大指转动连接板452、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和大指转动连接杆454,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大指夹持组件43的侧部,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缸体底部与机械手掌41连接,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的活塞杆侧部和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下端侧部分别开设有与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相匹配的销孔,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下端通过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与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上端侧部开设有与大指连接轴 435相匹配的轴孔,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上端与大指连接轴435固定连接,大指转动连接杆454水平设置在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大指转动连接杆45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的大指连接轴435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带动末端指节转动,实现对UUV的抓取。具体地,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驱动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以大指连接轴435为中心旋转,大指转动连接杆454将两个大指连接轴435连接,使得两个大指末端节434实现同步转动,进而对UUV进行抓取。
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包括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小指移动连接杆462和两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小指移动连接杆462沿机械手掌4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小指移动连接杆4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滑块 422内侧端面连接,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且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的活塞杆指向小指移动连接杆462,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的活塞杆与小指移动连接杆462中部连接,小指夹持组件42与相邻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设有一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两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分别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上,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分别与小指滑块422和大指滑块432连接,在移动链传动机构463的驱动下小指滑块422和大指滑块432实现同步向内或者向外移动;
如此设置,针对不同相对直径的作业对象,先通过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调整整体开口大小。
每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包括移动传动链条、上层链条连接侧板4635、下层链条连接侧板4631、两个链轮4632、两个链轮轴4633和两个链轮支架4634,两个链轮支架4634 分别相对安装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两侧,两个链轮轴4633分别水平固定在两个链轮支架4634的上部,两个链轮4632分别通过两个轴承竖直安装在两个链轮轴4633上,两个链轮4632之间通过移动传动链条连接,上层移动传动链条通过上层链条连接侧板4635 与小指滑块422的外侧端面连接,下层移动传动链条通过下层链条连接侧板4631与大指滑块432的外侧端面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实现大小指同时向中间靠拢,防止质心偏离手掌中心。具体地,小指夹持组件42与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通过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实现同时向中间靠拢或者同时向两边分离,目的是使得末端限位筒51的轴线始终与小指夹持组件42和大指夹持组件43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防止因机械手4抓取UUV偏心导致不易与末端限位筒51共同固定UUV,以及防止偏心时UUV对整个机械手产生额外的附加力矩,而导致系统的安全裕度降低。
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集成安装座86、发光光源81、双目相机82、仿生通讯机83、 USB信息传输机84和两个对射开关85,两个对射开关85设置在机械手掌41远离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一侧,两个对射开关85竖直相对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上,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直径小于两个对射开关85之间的距离,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直径小于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直径,集成安装座86安装在远离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一侧的机械手掌41下端面上,双目相机82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前端面中心处,发光光源81和仿生通讯机83分别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前端面外缘,USB信息传输机84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 上。
如此设置,发光光源81可以发射UUV用于识别的光,UUV根据识别的光源的位置、角度可以确定自己的实时位置。双目相机82用于机械手4识别UUV的位置。仿生通讯机83可以发射声波,模仿自然界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应用声波传输信号,防止电磁波信号在水中的大比例衰减。USB信息传输机84可以在对接后应用USB进行快速的信息传输。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架6,固定架6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固定架6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套设在机械手4以及机械手4抓取的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外部,固定架6底部安装在底架1上,且固定架6与底架1可拆卸连接。
如此设置,在五轴机械臂3完全收拢时,机械手4以及机械手4抓取的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外部设置固定架6,可以在整体进行运输时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四个运动轮7,四个运动轮7均匀安装在底架1的底部。
如此设置,底架1上带有运动轮7,可以实现在一般路况上的行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相同。
工作原理
结合图1至图14说明本发明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五轴机械臂3安装在底架1上,五轴机械臂3末端连接机械手4,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驱动机械手4实现转动,机械手4小指侧的移动以及大小指末段关节的转动实现UUV的抓取动作。在进行UUV的回收时,五轴机械臂3带动机械手4伸入海面,UUV游动到机械手4 上方,UUV头部伸入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内部,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驱动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和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同步向内移动,使得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基节423 内侧端面和大指夹持组件43的大指基节433内侧端面与UUV的外圆柱面相抵,在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同步收拢,在大指转动驱动组件 45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的同步收拢,使得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末端节 424内侧端面和大指夹持组件43的大指末端节434内侧端面与UUV的外圆柱面相抵,实现了对UUV的抓取动作,五轴机械臂3再次带动机械手4伸出海面,收拢在底架1上实现对UUV的回收作业。反之,实现对UUV的布放作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架(1)、底盘(2)、五轴机械臂(3)、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五轴机械臂(3)包括大臂(31)、小臂(32)、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和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底架(1)为矩形框架结构,底架(1)水平设置,底盘(2)水平安装在底架(1)一侧的上端面上,大臂(31)和小臂(32)并排设置在底架(1)的上部,大臂(31)、小臂(32)、机械手(4)和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首尾依次连接;大臂(31)的首端底部通过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与底盘(2)连接,且在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转动;大臂(31)的首端侧部通过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与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连接,且在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的驱动下实现大臂(31)的摆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安装在大臂(31)的末端侧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的动力输出端与小臂(32)的首端连接,且在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的驱动下实现小臂(32)的转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安装在小臂(32)的末端侧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的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连接,在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的驱动下实现五轴机械臂(3)腕部的转动;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的动力输出端与机械手(4)的底部连接,且在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的驱动下实现机械手(4)的转动;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包括末端限位筒(51)、限位筒盖(52)和限位筒支架(53),末端限位筒(51)为圆筒状镂空结构,末端限位筒(51)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机械手(4)的一侧,末端限位筒(51)通过限位筒支架(53)安装在机械手(4)上,末端限位筒(51)的开口朝向机械手(4),末端限位筒(51)远离机械手(4)的一端安装有限位筒盖(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臂转动驱动组件(33)包括大臂转动轴(331)、U型轴承座(332)、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大臂驱动侧销(334)、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和大臂转动连接板(336),底盘(2)上端面中心和U型轴承座(332)的底座下端面中心分别开设有与大臂转动轴(331)两端相匹配的轴孔,大臂转动轴(331)下端通过轴承与底盘(2)连接,大臂转动轴(331)上端通过轴承与U型轴承座(332)的底座连接,U型轴承座(332)上部的两个耳板相对设置,两个耳板上分别开设有两个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轴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水平设置在两个耳板之间,大臂摆动连接轴(333)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轴承与两个耳板连接,大臂(31)首端设有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第一大臂连接环,第一大臂连接环套装在大臂摆动连接轴(333)一端,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和第一大臂连接环的侧面均沿径向开设有与大臂驱动侧销(334)相匹配的销孔,大臂(31)首端通过大臂驱动侧销(334)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连接,大臂转动连接板(336)水平设置在底架(1)上方,大臂转动连接板(336)一端与U型轴承座(332)侧壁连接,大臂转动连接板33另一端侧部设有铰连接板,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沿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在大臂转动连接板(336)远离U型轴承座(332)一侧,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的缸体与底盘(2)铰接,大臂转动驱动液压缸(335)的活塞杆与大臂转动连接板33的铰连接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大臂摆动驱动组件(34)包括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大臂摆动连接杆(342)和大臂摆动侧销(343),大臂摆动连接杆(342)设置在U型轴承座(332)远离大臂(31)的一侧,大臂摆动连接杆(342)一端设有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相匹配的第二大臂连接环,第二大臂连接环套装在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另一端,且大臂摆动连接轴(333)和第二大臂连接环的侧面均沿径向开设有与大臂摆动侧销(343)相匹配的销孔,大臂摆动连接杆(342)一端通过大臂摆动侧销(343)与大臂摆动连接轴(333)连接,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U型轴承座(332)远离大臂(31)的一侧,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的缸体与底盘(2)铰接,大臂摆动驱动液压缸(341)的活塞杆与大臂摆动连接杆(342)另一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小臂转动驱动组件(35)包括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和小臂驱动连接轴(352),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安装在大臂(31)末端,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的输出轴水平设置,小臂驱动连接轴(352)一端与小臂驱动液压马达(35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小臂(32)的首端设有小臂连接环连接,小臂驱动连接轴(352)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小臂连接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腕部转动驱动组件(36)包括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和腕部连接板(362),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安装在小臂(32)的末端,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的输出轴水平设置,腕部连接板(362)的一侧端面与腕部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61)的输出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手转动驱动组件(37)包括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和马达外壳(372),马达外壳(372)安装在腕部连接板(362)的另一侧端面上,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安装马达外壳(372)上,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与机械手(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手(4)包括机械手掌(41)、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和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机械手掌(41)为矩形板状结构,机械手掌(41)水平安装在机械手转动驱动液压马达(371)的输出轴上,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一侧,小指夹持组件(42)底部与机械手掌(41)滑动连接,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通过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连接,在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同步展开或者收拢;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另一侧,大指夹持组件(43)底部与机械手掌(41)滑动连接,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通过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连接,在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的驱动下实现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的同步展开或者收拢;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与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通过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连接,在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的驱动下实现同步向内或者向外移动;
每个小指夹持组件(42)包括小指滑轨(421)、小指滑块(422)、小指基节(423)、小指末端节(424)和小指连接轴(425),小指滑轨(42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安装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上,小指滑块(422)底部设有与小指滑轨(421)滑动配合的滑槽,小指滑块(422)滑动安装在小指滑轨(421)上,小指基节(423)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小指滑块(422)上方,小指基节(423)底部与小指滑块(422)连接,小指基节(423)上部设有两个小指连接耳板,所述小指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与小指连接轴(425)相匹配的轴孔,小指末端节(424)底部与小指连接轴(425)固定连接,小指连接轴(425)的两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小指连接耳板的轴孔内;
每个大指夹持组件(43)包括大指滑轨(431)、大指滑块(432)、大指基节(433)、大指末端节(434)和大指连接轴(435),大指滑轨(43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安装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上,大指滑块(432)底部设有与大指滑轨(431)滑动配合的滑槽,大指滑块(432)滑动安装在大指滑轨(431)上,大指基节(433)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大指滑块(432)上方,大指基节(433)底部与大指滑块(432)连接,大指基节(433)上部设有两个大指连接耳板,所述大指连接耳板上开设有与大指连接轴(435)相匹配的轴孔,大指末端节(434)底部与大指连接轴(435)固定连接,大指连接轴(435)的两端可转动安装在两个大指连接耳板的轴孔内;
小指转动驱动组件(44)包括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小指转动连接板(442)、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和小指转动连接杆(444),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小指夹持组件(42)的侧部,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缸体底部与机械手掌(41)连接,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的活塞杆侧部和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下端侧部分别开设有与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相匹配的销孔,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下端通过小指转动连接插销(443)与小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4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上端侧部开设有与小指连接轴(425)相匹配的轴孔,小指转动连接板(442)上端与小指连接轴(425)固定连接,小指转动连接杆(444)水平设置在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小指转动连接杆(44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连接轴(425)固定连接;
大指转动驱动组件(45)包括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大指转动连接板(452)、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和大指转动连接杆(454),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在大指夹持组件(43)的侧部,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缸体底部与机械手掌(41)连接,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的活塞杆侧部和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下端侧部分别开设有与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相匹配的销孔,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下端通过大指转动连接插销(453)与大指转动驱动液压缸(45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上端侧部开设有与大指连接轴(435)相匹配的轴孔,大指转动连接板(452)上端与大指连接轴(435)固定连接,大指转动连接杆(454)水平设置在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大指转动连接杆(45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的大指连接轴(435)固定连接;
同步移动驱动组件(46)包括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小指移动连接杆(462)和两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小指移动连接杆(462)沿机械手掌(41)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之间,小指移动连接杆(4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小指夹持组件(42)的小指滑块(422)内侧端面连接,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两个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且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的活塞杆指向小指移动连接杆(462),小指移动驱动液压缸(461)的活塞杆与小指移动连接杆(462)中部连接,小指夹持组件(42)与相邻大指夹持组件(43)之间设有一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两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分别沿机械手掌(4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上,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分别与小指滑块(422)和大指滑块(432)连接,在移动链传动机构(463)的驱动下小指滑块(422)和大指滑块(432)实现同步向内或者向外移动;
每个移动链传动机构(463)包括移动传动链条、上层链条连接侧板(4635)、下层链条连接侧板(4631)、两个链轮(4632)、两个链轮轴(4633)和两个链轮支架(4634),两个链轮支架(4634)分别相对安装在机械手掌(41)的上端面两侧,两个链轮轴(4633)分别水平固定在两个链轮支架(4634)的上部,两个链轮(4632)分别通过两个轴承竖直安装在两个链轮轴(4633)上,两个链轮(4632)之间通过移动传动链条连接,上层移动传动链条通过上层链条连接侧板(4635)与小指滑块(422)的外侧端面连接,下层移动传动链条通过下层链条连接侧板(4631)与大指滑块(432)的外侧端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集成安装座(86)、发光光源(81)、双目相机(82)、仿生通讯机(83)、USB信息传输机(84)和两个对射开关(85),两个对射开关(85)设置在机械手掌(41)远离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一侧,两个对射开关(85)竖直相对设置在机械手掌(41)上端面上,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直径小于两个对射开关(85)之间的距离,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直径小于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的直径,集成安装座(86)安装在远离夹持物体末端限位器(5)一侧的机械手掌(41)下端面上,双目相机(82)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前端面中心处,发光光源(81)和仿生通讯机(83)分别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前端面外缘,USB信息传输机(84)安装在集成安装座(8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架(6),固定架(6)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固定架(6)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套设在机械手(4)以及机械手(4)抓取的无人水下航行器(A)的外部,固定架(6)底部安装在底架(1)上,且固定架(6)与底架(1)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四个运动轮(7),四个运动轮(7)均匀安装在底架(1)的底部。
CN202110655286.7A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Active CN113306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286.7A CN113306687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5286.7A CN113306687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6687A true CN113306687A (zh) 2021-08-27
CN113306687B CN113306687B (zh) 2024-02-20

Family

ID=7737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5286.7A Active CN113306687B (zh) 2021-06-11 2021-06-11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66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097A (zh) * 2022-07-25 2022-10-14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捕获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2559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Masters Rodney H Underwater device for rov installable tools
CN103112561A (zh) * 2012-11-07 2013-05-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欠驱动auv水下回收装置
CN103171746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治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回收装置
CN206416174U (zh) * 2016-12-19 2017-08-18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双机械手环抱桩柱的水下机器人定位系统
WO2018172547A1 (fr) * 2017-03-23 2018-09-27 Naval Group Système de stockage et de maintien en condition opérationnelle d'un engin sous-marin tel qu'un drone
CN109050839A (zh) * 2018-08-23 2018-12-21 青岛晨明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滑翔机及无人潜航器的收放装置
RU2732039C1 (ru) * 2020-05-06 2020-09-10 АО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е морское бюр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Малахит" (АО "СПМБМ "Малахи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пуска и приема подводного прибора или необитаемого подвод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подводного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1824375A (zh) * 2020-07-23 2020-10-2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小型回转体型auv自主收放装置
CN112278197A (zh) * 2020-10-22 2021-01-29 吴凯忠 一种海洋工程水下航行器的马鞍式捕获装置及捕获方法
CN112849371A (zh) * 2021-03-02 2021-05-2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Auv用滑道式布放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52559A1 (en) * 2008-04-07 2009-10-08 Masters Rodney H Underwater device for rov installable tools
CN103171746A (zh) * 2011-12-26 2013-06-2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自治水下航行器的布放回收装置
CN103112561A (zh) * 2012-11-07 2013-05-22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欠驱动auv水下回收装置
CN206416174U (zh) * 2016-12-19 2017-08-18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双机械手环抱桩柱的水下机器人定位系统
WO2018172547A1 (fr) * 2017-03-23 2018-09-27 Naval Group Système de stockage et de maintien en condition opérationnelle d'un engin sous-marin tel qu'un drone
CN109050839A (zh) * 2018-08-23 2018-12-21 青岛晨明海洋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滑翔机及无人潜航器的收放装置
RU2732039C1 (ru) * 2020-05-06 2020-09-10 АО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е морское бюр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Малахит" (АО "СПМБМ "Малахит")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пуска и приема подводного прибора или необитаемого подвод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подводного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11824375A (zh) * 2020-07-23 2020-10-2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小型回转体型auv自主收放装置
CN112278197A (zh) * 2020-10-22 2021-01-29 吴凯忠 一种海洋工程水下航行器的马鞍式捕获装置及捕获方法
CN112849371A (zh) * 2021-03-02 2021-05-2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Auv用滑道式布放回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钊: "基于发射管的UUV自动回收机械臂动力学研究", 舰船科学技术, vol. 43, no. 6, pages 163 - 168 *
白桂强: "AUV自主回收捕获机构设计与分析", 舰船科学技术, vol. 42, no. 12, pages 52 - 57 *
石宇超: "AUV回收系统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pages 036 - 179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0097A (zh) * 2022-07-25 2022-10-14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捕获装置
CN115180097B (zh) * 2022-07-25 2023-05-16 西南科技大学 一种水下无人航行器的捕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6687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7216B (zh)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抓取释放装置
CN104890835B (zh) 一种可两级收放的潜器回收布放装置
CN108045532B (zh) 一种水下电动机械臂作业吊舱及使用方法
CN108528640B (zh) 一种基于滑道回收uuv时拦阻索式自动对接回收装置及方法
CN103183113B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
GB2581091A (en) Guide cable bas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manned vehicle recovering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CN109229310A (zh) 一种水下外圆管清洗和检测机器人
CN107351999A (zh) 一种深潜器布放回收系统及布放回收方法
CN106426204B (zh) 一种海底管道焊接用水下机器人
AU2011318231B2 (en) A device for traversing an object
CN106270802A (zh) 一种海底管道切割用水下机器人
CN107521639A (zh) 一种深潜器布放回收对接锁紧装置及对接锁紧方法
CN110937087B (zh) 一种auv水下布放与回收对接装置和对接方法
CN207191351U (zh) 一种深潜器布放回收系统
CN106133251A (zh) 用于在大深度处从海床采集矿藏并将所述矿藏输送至浮船的水下采矿运载工具和方法
CN113306687A (zh) 一种无人水下航行器用布放回收装置
CN109774886B (zh) 一种水下航行器柔性对接回收装置
CN107585274A (zh) 高海况船舶施救机器人
CN207360445U (zh) 一种履带式自动探索机器人
CN210416909U (zh) 一种水面无人艇自主回收装置
CN212965861U (zh) 一种海洋通讯定位导航抓手装置
CN113734951A (zh) 一种海上目标的布放回收机器人及其回收方法
CN211032936U (zh) 一种飞行检测船
CN211971585U (zh) 无人艇艇载设备自动释放/回收装置
CN212313839U (zh) 一种基于视觉的深水潜器水下保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