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0006A -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0006A
CN113300006A CN202110504441.5A CN202110504441A CN113300006A CN 113300006 A CN113300006 A CN 113300006A CN 202110504441 A CN202110504441 A CN 202110504441A CN 113300006 A CN113300006 A CN 113300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layer
layer
tab
batter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44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0006B (zh
Inventor
谢红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44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0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0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0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0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该电极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金属层、检测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电极片还包括第一极耳;其中,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分别与第一极耳电连接;检测层设置有检测元件以及与检测元件电连接的第二极耳,其中,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电极片的状态信息,并将状态信息经第二极耳输出;状态信息用于判断电极片是否异常。该电极片能够实现利用在电极片中内置的检测层实时检测电极片的状态信息,使得能够识别判断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极片是否异常,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具备能量密度大、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锂电池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可能会引起发热、变形甚至损坏爆炸等问题,但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难以检测内部是否发生异常。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可以检测使用中的电极片状态信息,用以判断电极片是否异常。
一种电极片,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金属层、检测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片还包括第一极耳;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
所述检测层设置有检测元件以及与所述检测元件电连接的第二极耳,其中,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电极片的状态信息,并将所述状态信息经所述第二极耳输出;所述状态信息用于判断所述电极片是否异常。
一种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其中,
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如上所述的电极片。
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
电解液,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组件;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组件内部;
如上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壳组件内部,所述电池中的第二极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用于传输电极片的状态信息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电极片是否异常。
上述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通过依次层叠甚至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金属层、检测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分别与电极片的第一极耳电连接,并在检测层上设置第二极耳用以输出检测层中检测元件检测的电极片的状态信息,能够实现利用在电极片中内置的检测元件实时检测电极片的状态信息,使得能够识别判断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极片是否异常,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片的叠层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a为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b为一个实施例的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相关部分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金属层称为第二金属层,且类似地,可将第二金属层称为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两者都是集流金属层,但其不是同一集流金属层。另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可包括显示屏组件120、壳组件、控制器及电池20。显示屏组件120固定于壳组件上,与壳组件一起形成电子设备10的外部结构。壳组件可以包括中框110和后盖。中框110可以为具有通孔的框体结构。其中,中框110可以收容在显示屏组件120与后盖形成的收容空间中。后盖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0的外部轮廓。后盖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天线装置安装孔等结构。其中,后盖可以为非金属后盖,例如,后盖可以为塑胶后盖、陶瓷后盖、3D玻璃后盖等。控制器和电池设置于显示屏组件120与后盖形成的收容空间中,电池用于为电子设备的运行提供电能,并传输电池内电极片的状态信息至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根据状态信息判断电极片是否异常。显示屏组件120可用来显示画面或字体,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或其他包括电池的终端设备。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20包括壳体21、电解液22及电芯23,电解液22和电芯23被封装于壳体21内,电芯23包括内置有检测层233的电极片230,检测层233能够检测电极片230的状态信息,并将状态信息传输至控制器。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极片23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231、第一金属层232、检测层233、第二金属层234和第二活性物质层235,电极片230还包括第一极耳236;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金属层232、第二金属层234分别与第一极耳236电连接,检测层233设置有检测元件以及与检测元件电连接的第二极耳237,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电极片230的状态信息,并将状态信息经第二极耳237输出至电子设备10的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根据状态信息判断电极片230是否异常。若电极片230为正极片,则第一活性物质层231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35为正极活性物质;若电极片230为负极片,则第一活性物质层231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35为负极活性物质。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金属层232、第二金属层234与检测层233形成的具有状态信息检测能力的集流体,用以替代传统电极片内的集流体,相比直接在传统的电极片表面设置检测元件的方案而言对电池体积的影响较小。由于在传统的电极片中,集流体需要作为支撑体承载活性物质,因此为了保证支撑力,集流体的厚度不能过度缩减,如果直接在电极片表面设置检测元件,对于采用层叠设置多个电极片或是卷绕设置电极片的电池而言,会增加电池的体积,不利于电子设备的便携化。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检测层233作为电极片230内的支撑件,在检测层233之上覆盖设置第一金属层232和第二金属层234,对于集流金属的厚度可以实现大幅缩减,因此即使增加设置检测层233,对电池20的体积大小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32与第二金属层234的厚度和为0.01~10μm,检测层233的厚度为0.1~4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集流金属232层通过蒸镀、涂布、压延、辊压、粘接、气相沉积、化学沉积、磁控溅射、化学镀、电镀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复合至检测层233的表面,第二金属层232通过蒸镀、涂布、压延、辊压、粘接、气相沉积、化学沉积、磁控溅射、化学镀、电镀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复合至检测层233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32完全覆盖于检测层233靠近第一金属层232的一面,以隔绝检测层233与第一活性物质层231的接触;第二金属层234完全覆盖于检测层233靠近第二金属层234的一面,以隔绝检测层233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35的接触。检测层233的表面可能是非导电材质,若与第一活性物质层231或第二活性物质层235接触,会使得接触区域不导电,对电极片230的导电性能会产生影响,通过将第一金属层232完全覆盖于检测层233靠近第一金属层232的一面,且将第二金属层234完全覆盖于检测层233靠近第二金属层234的一面,隔绝检测层233与第一活性物质层231及第二活性物质层235的接触,保证电极片230的导电性能,同时能够形成更大面积的集流金属层与活性物质层,提高电极片230的导电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32部分覆盖于检测层233靠近第一金属层232的一面,第二金属层234部分覆盖于检测层233靠近第二金属层234的一面,为了保证电极片230的导电性能,仅在第一金属层232之上覆盖第一活性物质层231,并仅在第二金属层234之上覆盖第二活性物质层235。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36包括第一端A和第二端,其中,第二端包括第一导电部B1和第二导电部B2,第一极耳234通过第一端与外部电路连接形成充电通路或放电通路,第一导电部B1用于连接第一金属层232,第二导电部B2用于连接第二金属层234,即第一极耳236的第二端呈分叉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32与第二金属层234分别覆盖于检测层233相背的两面之上,为了使第一极耳236能够与第一金属层232、第二金属层234实现连接,将第一极耳236的第二端设置为分叉状,能够横跨检测层233的两面实现连接。
如图6a、图6b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32上设有第一反应区2321,第一反应区2321包围第一导电部B1与第一金属层232的连接区域设置;第二金属层234上设有第二反应区2341,第二反应区2341包围第二导电部B2与第二金属层234的连接区域设置。第一金属层232上的第一反应区2321用于承载第一活性物质层231,避免第一活性物质层231与第一导电部B1接触影响电极片230的导电性能;第二金属层234上的第二反应区2341用于承载第二活性物质层235,避免第二活性物质层235与第二导电部B2接触影响电极片230的导电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32与第二金属层234的材质相同,第一活性物质层231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35的材质相同。使得分设于检测层233两侧的第一金属层232与第二金属层234能够构成一个整体的集流层,第一活性物质层231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35也能构成一个整体的活性物质层,使得两侧的电化学反应能够相同,避免在同一电极片上发生两种电化学反应,影响电极片230的导电性能。第一活性物质层231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第二活性物质层235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其中第一活性物质层231中的各成分配比与第二活性物质层235中的各成分配比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极耳237分别与第一金属层232、第二金属层234相绝缘。若第二极耳237与第一金属层232或第二金属层234存在电连接,可能影响状态信息的传输,对传输信号产生干扰,因此将第二极耳237与第一金属层232、第二金属层234相绝缘,具体的,可以在第二极耳237的表面覆盖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元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厚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压检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检测层233所设置的传感器的不同,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压力值、张力值,电极片位移信息、气体信息、温度值、电极片上的电压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中,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施加到检测层233上的压力,在压力超过正常压力范围时,电池可能会发生损坏,造成压力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电池在循环充电的过程中,出现内部分解(电解液分解、电极片与电解液反应等)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在电池20内部存储使得电池内部压力增大,进而使得施加到检测层233上的压力增大,若持续增大则可能出现电池爆炸;在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中,造成压力增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折叠电子设备10使得电池20受到的压力增大,若该压力增大到超过正常压力范围,则电池20可能被破坏,因此控制器根据状态信息中的压力值判断电池内部的压力是否增大至超过预设的正常压力范围,即可判断电极片是否异常。张力传感器反馈其所受到的张力变化至控制器,控制器也可以根据张力是否超过正常张力范围,判断电极片230是否异常。
若检测元件包括厚度传感器,可以通过电池20内不同电极片230上的厚度传感器反馈位移信息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至少两个厚度传感器反馈的位移信息计算电极片230是否发生增厚,若发生增厚,可能是由于电池20在循环充电的过程中,出现内部分解(电解液分解、电极片与电解液反应等)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在电池20内部存储使得电池膨胀;对于负极片,也可能是发生析锂造成的厚度增厚。
若检测元件包括气体检测传感器,气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电池20内部是否出现由于内部分解(电解液分解、电极片与电解液反应等)产生的气体,若检测到气体存在,通过第二极耳237将气体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将判断电极片230异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体检测传感器还可以检测气体的浓度值作为气体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气体的浓度值判断电极片230是否异常。
电池20内部的出现内部分解,可能会伴随温度变化的反应,使得电池20温度升高,若温度持续升高,电池20可能会发生起火甚至爆炸。若检测元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电池内部的温度值并通过第二极耳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是否超过正常温度范围判断电极片230是否异常。
若电极片230为负极片,检测元件可以包括电压检测传感器,利用电压检测传感器检测负极片的电压,并通过第二极耳237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负极片的电压判断电极片230是否出现析锂,电极片230的电压若小于0,则表示电极片230出现析锂,析锂会使电池性能下降,循环寿命大幅缩短,还限制了电池20的快充容量,并有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芯23,电芯23包括正极片230(或240)、负极片240(或230)以及设置于正极片230(或240)与负极片240(或230)之间的隔离膜250。其中,正极片与负极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如上所述的内置有检测层233的电极片230,即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为上述的电极片。使得电芯23能够实时检测电极片230状态信息,并传输状态信息至控制器判断电芯23内的电极片230是否异常。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池20,电池20包括壳体21、电解液22及至少一个如上述的电芯23,电解液22与电芯23均设置于壳体21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20包括一个电芯23,电芯卷绕设置构成复合电极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20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电芯23,且相邻设置的两个电芯23之间设有隔离膜250,每个电芯23内正极片的极耳并联设置以形成电池的正极端子,每个电芯内负极片的极耳并联设置以形成电池的负极端子。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20还包括密封件26,密封件26上开设有用于供正极片的极耳、负极片的极耳和第二极耳237穿过的通孔,密封件26与壳体21形成密封结构,其中,若正极片为上述电极片,则正极片的极耳为第一极耳;若负极片为上述电极片,则负极片的极耳为第一极耳;若正极片与负极片均为上述电极片,则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极耳包括正极片的极耳和负极片的极耳。
参考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射频(RF,Radio Frequency)电路390、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350、输入单元380、显示单元370、传感器360、音频电路330、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32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310、以及电源34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9中示出的电子设备10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射频电路39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交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310处理;另外,将涉及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电路39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用户身份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双工器等。此外,射频电路39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该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MS,Short Messaging Service)等。
存储器350可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350存储的应用程序中包含有可执行代码。应用程序可以组成各种功能模块。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50的应用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5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1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5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地,存储器35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310和输入单元380对存储器350的访问。
输入单元38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比如指纹),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具体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输入单元380可包括触敏表面38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82。触敏表面381,也称为触摸显示屏或者触控板,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敏表面上或在触敏表面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敏表面38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0,并能接收处理器3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显示单元37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10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显示单元370可包括显示面板37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敏表面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敏表面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9中,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敏表面与显示面板集成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组件120可以包括输入单元380和显示单元370。
电子设备10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6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1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电子设备10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330可通过扬声器、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3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33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310处理后,经射频电路39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电子设备10,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50以便进一步处理。音频电路330还可能包括耳机座,以提供外设耳机与电子设备10的通信。
无线保真(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电子设备10通过无线保真模块32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9示出了无线保真模块32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电子设备10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310是电子设备1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50内的应用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5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1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作为控制器获取电极片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判断电极片是否异常。
电子设备1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40。电源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电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34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34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源管理系统可以作为控制器获取电极片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判断电极片是否异常。
尽管图9中未示出,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模块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以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其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金属层、检测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片还包括第一极耳;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
所述检测层设置有检测元件以及与所述检测元件电连接的第二极耳,其中,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电极片的状态信息,并将所述状态信息经所述第二极耳输出;所述状态信息用于判断所述电极片是否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完全覆盖于所述检测层靠近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面,以隔绝所述检测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接触;
所述第二金属层完全覆盖于所述检测层靠近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一面,以隔绝所述检测层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第一导电部和用于连接第二金属层的第二导电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设有第一反应区,所述第一反应区包围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连接区域设置,所述第一反应区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
所述第二金属层上设有第二反应区,所述第二反应区包围所述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连接区域设置,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完全覆盖于所述第二反应区用于承载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材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耳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相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元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张力传感器、厚度传感器、气体检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电压检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负极片以及设置于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其中,
所述正极片与所述负极片中的至少一个为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解液,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穿过的通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组件;
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组件内部;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壳组件内部,所述电池中的第二极耳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极耳用于传输电极片的状态信息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电极片是否异常。
CN202110504441.5A 2021-05-10 2021-05-10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00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4441.5A CN113300006B (zh) 2021-05-10 2021-05-10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4441.5A CN113300006B (zh) 2021-05-10 2021-05-10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006A true CN113300006A (zh) 2021-08-24
CN113300006B CN113300006B (zh) 2023-01-31

Family

ID=77321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4441.5A Active CN113300006B (zh) 2021-05-10 2021-05-10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000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9659A (zh) * 2021-09-30 2022-01-0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4597337A (zh) * 2022-03-24 2022-06-07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以及动力电池
CN114613932A (zh) * 2022-03-24 2022-06-10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结构及电池
CN114649501A (zh) * 2022-05-23 2022-06-21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复合式电极、电池、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1186A (ja) * 2002-09-18 2004-04-08 Maxell Hokuriku Seiki Kk 非水二次電池
US20040253512A1 (en) * 2003-06-12 2004-12-16 Nissan Motor Co., Ltd. Bipolar battery and related method
JP2019152636A (ja) * 2018-03-06 2019-09-12 Tdk株式会社 電池装置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
US20200220149A1 (en) * 2018-12-27 2020-07-09 Sion Power Corporation Electrodes, heaters, sensors, and associated articles and methods
CN111697200A (zh) * 2019-03-13 2020-09-2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CN111740066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及具有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1186A (ja) * 2002-09-18 2004-04-08 Maxell Hokuriku Seiki Kk 非水二次電池
US20040253512A1 (en) * 2003-06-12 2004-12-16 Nissan Motor Co., Ltd. Bipolar battery and related method
JP2019152636A (ja) * 2018-03-06 2019-09-12 Tdk株式会社 電池装置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
US20200220149A1 (en) * 2018-12-27 2020-07-09 Sion Power Corporation Electrodes, heaters, sensors, and associated articles and methods
CN111697200A (zh) * 2019-03-13 2020-09-2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CN111740066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及具有所述极片的电极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9659A (zh) * 2021-09-30 2022-01-04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4597337A (zh) * 2022-03-24 2022-06-07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片以及动力电池
CN114613932A (zh) * 2022-03-24 2022-06-10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结构及电池
CN114613932B (zh) * 2022-03-24 2024-04-19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结构及电池
CN114649501A (zh) * 2022-05-23 2022-06-21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复合式电极、电池、电池系统和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0006B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0006B (zh) 电极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0212607B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JP6368854B2 (ja) 充電電池アセンブリ及び端末設備
CN107122649B (zh) 解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8972B (zh) 涂覆电池活性材料的方法和具有该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0352532B (zh) 一种检测可再充电电池鼓胀的方法和便携电子设备
CN106785436A (zh) 导电盖体、壳体组件和终端
CN107193472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690513B (zh) 电池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10350619B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10015391U (zh) 电子设备和中框
CN113348582A (zh) 包括形成在电极组件的隔板的延伸区域上的粘合层的电池以及包括该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08920390B (zh) 插入检测电路、插入检测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N110970959A (zh) 充电管理方法、图形用户界面及相关装置
CN216850218U (zh) 终端设备
CN114552253B (zh) 电子设备、电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11480236U (zh)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107197086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613762B (zh) 电池组、电子设备和充放电控制方法
CN212012996U (zh) 功能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0988717B (zh) 电池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7120860A (zh) 管理多个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14131B (zh) 电子设备和放电控制方法
CN105870994B (zh) 终端设备
CN218996755U (zh) 负极极片、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