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3845B -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3845B
CN113293845B CN202110763426.2A CN202110763426A CN113293845B CN 113293845 B CN113293845 B CN 113293845B CN 202110763426 A CN202110763426 A CN 202110763426A CN 113293845 B CN113293845 B CN 113293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driven
disc
water filtering
filter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342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93845A (zh
Inventor
韩奇峰
王海涛
王森林
王鹏英
田建伟
马宏伟
辛贝贝
谢芳芳
张新安
张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76342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3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3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3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93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3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01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 E03F5/0404Gullies for use in roads or pavements with a permanent or temporary filtering device; Filte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6Gully grat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7/00Other installations or implements for operating sewer systems, e.g.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stoppage; Emptying cesspo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施工排水系统,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道路排水系统不可根据积水多少而控制其排水效率且容易被杂物堵塞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排水系统可根据路面雨水的量的多少,而相应的控制其对路面积水的排放效率,当处于少雨季节时,该排水系统可部分关闭进而可避免因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而导致较多的杂物进入至下水道,该排水系统还可根据通过常开滤孔和常闭孔进入至下水道水量的大小对比而自动对处于常开状态的滤孔进行清理,以实现将卡在常开滤孔中的塑料袋等杂物进行清理,实现该系统高效率的排水。

Description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施工主要是修建为陆地交通运输服务,通行各种机动车、人畜力车、驮琦牲畜等的各种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雨水天气时会有较多雨水,若未及时将雨水排入下水道,则会导致路基浸泡在雨水中进而使得路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道路的修建质量;
现有的道路两侧均设有雨篦子并且设置于下水道正上方,用于实现将进入下水道的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以免将下水道堵塞,但是现有的雨篦子只具有简单的雨水过滤效果并且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会导致路面上的杂物(塑料袋、石子、泥疙瘩等)进入至下水道进而导致堵塞;
再一个,由于现有的雨篦子平时处于打开状态,路面上的塑料袋、石子、树叶等杂物若随风移动至雨篦子上的孔中,则会卡在雨篦子上并且将其堵塞,若遇到雨水天气则导致路面上的积水无法快速、高效率的排放至下水道中,进而导致路面积水或者导致修建中的路基被浸泡在水中,影响交通的通行或对路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虽然现有技术中有的雨篦子具有对卡在其孔中杂物进行清理的效果,但是会对路面上的行人或者车辆造成一定的危险,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若雨篦子被塑料袋等杂物完全堵死后该雨篦子则无法使用,进而导致雨水无法排入至下水道;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道路施工排水系统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施工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可根据路面雨水的量的多少,而相应的控制其对路面积水的排放效率,当处于少雨季节时,该排水系统可部分关闭进而可避免因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而导致较多的杂物进入至下水道,该排水系统还可根据通过常开滤孔和常闭孔进入至下水道水量的大小对比而自动对处于常开状态的滤孔进行清理,以实现将卡在常开滤孔中的塑料袋等杂物进行清理,实现该系统高效率的排水。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包括滤水架且滤水架上间隔开设有滤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架上与滤孔交错设有常闭孔且常闭孔内转动安装有常闭板,相邻两常闭板下端面连接有弧形齿条且弧形齿条连接有设于滤水架内的连接装置,所述滤水架内且位于滤孔下方转动安装有第一辊且第一辊与连接装置连接,当第一辊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通过连接装置实现带动弧形齿条动作;
所述滤孔中间隔设有若干转动安装于滤水架内的拨料辊且拨料辊圆周面沿其径向安装有拨料杆,所述滤水架内且位于常闭孔下方转动安装有第二辊且第二辊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滤水架内的主动盘,所述滤水架内转动安装有与主动盘间隔且同轴心设置的从动盘,所述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设有啮合装置且啮合装置配合有滑动安装于滤水架侧壁的触发半球体,所述触发半球体与滤水架侧壁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所述滤水架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辊、第二辊连接的转速检测装置,转速检测装置与啮合装置满足:当转速检测装置检测两第一辊、第二辊转速相差一定程度时,控制啮合装置实现主动盘、从动盘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第一辊同轴转动的圆盘且圆盘沿其径向间隔滑动安装有连接齿,所述连接齿与圆盘之间设有连接弹簧,所述滤水架内转动安装有与圆盘同轴心设置且与若干连接齿配合的内齿圈;
相邻两常闭板下端面的弧形齿条间隔设置且分别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滤水架侧壁的展开齿轮,两展开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且其中一个展开齿轮经内齿圈驱动,所述展开齿轮与滤水架之间连接有展开扭簧。
优选的,所述第二辊经减速带轮组驱动主动盘,啮合装置包括沿主动盘径向滑动安装的两弹性伸缩杆且从动盘上轴向两侧设有与弹性伸缩杆配合的插孔,两弹性伸缩杆相向一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且两连杆另一端共同转动安装有与主动盘同轴心设置的展开板,所述展开板与主动盘转动安装配合,两所述弹性伸缩杆与主动盘之间连接有主动弹簧,所述展开板连接有扭转装置且当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辊、第二辊转速相差一定程度时通过扭转装置带动展开板转动。
优选的,所述展开板上同轴心固定有作用板且作用板面向展开板一侧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弧形块,扭转装置包括沿主动盘中心位置轴向滑动安装的触发杆且触发杆与主动盘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所述触发杆位于展开板、作用板之间设有若干与弧形块相配合的弧形凸起,所述触发杆远离从动盘一端同轴心设有与触发半球体抵触配合的被动半球体。
优选的,所述转速检测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滤水架侧壁且分别与第一辊、第二辊配合的转速盘,所述第一辊、第二辊分别经增速带轮组驱动与之对应的转速盘,所述转速盘上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弧形板且弧形板与转速盘之间连接有检测弹簧,相配合的触发半球体、被动半球体位于两转速盘之间且两转速盘相背一侧分别设有滑动安装于滤水架侧壁上的弧形架,所述弧形架与滤水架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且两弧形架面向触发半球体一侧分别经线绳与触发半球体连接。
优选的,两所述弹性伸缩杆可伸缩部分且朝向从动盘中心位置进行倒圆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常闭孔侧壁且位于常闭板上方转动安装有收放辊且收放辊上缠绕有与常闭孔相配合的滤网,所述滤网自由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安装于滤水架侧壁的L形杆,所述滤水架两侧壁内设有开闭带轮组且开闭带轮组分别驱动与之对应的L形杆,相对应的两开闭带轮组经与之配合的展开齿轮驱动。
优选的,所述拨料杆转动安装于与之对应的拨料辊且拨料杆与拨料辊之间连接有拨料扭簧,所述拨料杆内滑动安装有料爪且料爪与拨料杆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
优选的,位于所述滤孔下方的滤水架内固定安装有沿滤孔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板且导流板末端位于第一辊正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排水系统可根据路面雨水的量的多少,而相应的控制其对路面积水的排放效率,当处于少雨季节时,该排水系统可部分关闭(即,常闭孔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可避免因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而导致较多的杂物进入至下水道,此时只有滤孔处于打开状态以应对平时较少水量时的排水,完成了少量排水任务的同时还可避免较多的杂物进入至下水道内;
(2)在本方案中,该排水系统还可根据通过滤孔和常闭孔进入至下水道水量的大小对比而自动对处于常开状态的滤孔进行清理,以实现将卡在常开滤孔中的塑料袋等杂物进行清理,实现该系统高效率的排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滤水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拨料辊与滤孔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辊、第二辊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圆盘、连接齿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弧形齿条、展开齿轮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增速带轮组、转速盘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拨料辊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弧形架、转速盘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触发半球体、被动半球体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主动盘、从动盘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主动盘剖视后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从动盘、链轮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收放辊、滤网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开闭带轮组、L形杆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5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如附图1所示,下水道通常设置在道路两侧并且道路两侧位于下水道上方设有滤水架1且滤水架1上间隔设有滤孔2(如附图2所示,该滤孔2处于常开状态,以应对少雨季节路面上少量雨水的排放),滤水架1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雨篦子,本方案的改进之处在于:如附图14所示,在滤水架1上间隔设有常闭孔3且常闭孔3内转动安装有与之配合的常闭板4,在少雨季节该常闭板4处于关闭状态,可较好的避免道路上的塑料袋、枯叶等杂物进入至下水道中而导致的下水道堵塞,如附图14所示,两常闭板4下端面分别安装有两弧形齿条5且两弧形齿条5交错设置(即,不在同一平面内),两弧形齿条5连接有设于滤水架1内的连接装置并且在连接装置的作用下两常闭板4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实现将常闭孔3的封堵(连接装置施加到弧形齿条5上一定程度的作用力以使得两常闭板4能够在雨水量少时保持关闭状态),如附图4所示,滤水架1内位于滤孔2下方转动安装有第一辊6,如附图5所示,第一辊6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当水冲击到第一辊6上时可实现带动第一辊6在滤水架1内进行转动(如附图3所示),并且第一辊6与连接装置连接,当路面上的水量较少时经滤孔2进入至下水道中的水量也较少则冲击到第一辊6上的水较少,则只能带动第一辊6以较慢的速度进行转动(此时无法通过连接装置带动两常闭板4打开),若路面上的积水较多且经过滤孔2已无法满足积水的排放时,此时经滤孔2进入至下水道中的水量增大并且冲击到第一辊6上的水量也同步增大,进而使得第一辊6在大量水流冲击作用下以一个较快的速度进行转动,此时第一辊6方可通过连接装置实现带动两弧形齿条5动作(即,带动两常闭板4由关闭状态切换为打开状态),此时两常闭孔3处于打开状态,并且路面上较多的积水通过滤孔2与常闭孔3同时排放至下水道中,进而实现加大排水的效率,避免路面上存有较多的积水;
若路面上积水较少时,则经滤孔2排放至下水道的水量减小,进而冲击到第一辊6上的水量减小,从而使得第一辊6的转速逐渐减小,以至其转速低于一定程度时,在连接装置的作用下带动两常闭板4再次关闭并且实现将两常闭孔3进行封堵(此时,设于滤水架1上的滤孔2已足以满足对路面积水的排放),进而实现在雨水较小时只有滤孔2进行排水,当路面积水较多时,滤孔2与常闭孔3同步进行排水(加大排水效率),实现了在满足相应排水效率的同时,又避免了过多的路面杂物进入至下水道中;
如附图4所示,在滤孔2中间隔设有若干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内的拨料辊7,如附图2所示,拨料辊7的设置沿滤孔2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以实现将滤孔2进行覆盖,如附图4所示,拨料辊7圆周面沿其径向安装有拨料杆8(当拨料辊7在滤孔2内转动时,从而可将卡在滤孔2中的塑料袋等杂物进行清理),如附图14所示,位于常闭孔3下方设有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内的第二辊9(如附图14所示,当常闭板4打开时,路面积水会经常闭孔3冲击到第二辊9上并且实现带动第二辊9转动)且第二辊9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内的主动盘10,如附图10所示,滤水架1内转动安装有与主动盘10同轴心设置的从动盘11且从动盘11驱动若干拨料辊7转动,在主动与从动盘11之间设有啮合装置并且当只有滤孔2进行排水或者常闭孔3打开(第二辊9转速与第一辊6转速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时),啮合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此时说明路面积水经滤孔2与常闭孔3进入至下水道的效率相差不大且在一定范围内),即,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无法实现动力的传递(此时即使第二辊9带动主动盘10进行转动,也无法实现将动力传递给从动盘11,即,不会带动若干拨料辊7转动),若常闭孔3打开且第二辊9转速与第一辊6的转速超过上述相应范围时(此时说明单位时间内经常闭孔3进入至下水道的水量远大于经滤孔2进入至下水道内的水量,表面处于常开状态的滤孔2被地面塑料袋等杂物堵塞),则使得啮合装置进行动作并且实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的连接(此时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可实现动力的传递);
若啮合装置动作并且实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的连接时,则主动盘10在第二辊9的带动下并且经啮合装置同步带动从动盘11进行转动,伴随着从动盘11的转动,则实现带动若干转动安装于滤孔2内的拨料辊7进行转动,拨料辊7转动则通过若杆安装在其圆周面上的拨料杆8实现将卡在滤孔2中的塑料袋、枯叶等杂物进行清理,在拨料辊7带动拨料杆8转动的过程中实现将卡在滤孔2中的杂物直接拨向至下水道内,如附图2、3所示,较好的,我们在滤水架1下端面且位于水流方向的下方安装有过滤架45,进而实现经拨料杆8清理的塑料袋等杂物直接掉落在过滤架45中,实现对杂物的收集(以免杂物掉落至下水道中,造成堵塞),此时只需要环卫工人定期对过滤架45进行清理即可(将滤水架1从下水道中取出,将过滤架45内的杂物清理);
关于当第二辊9的转速大于第一辊6转速一定范围时,啮合装置是如何实现将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的动力连接的,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
如附图10所示,啮合装置配合有滑动安装在滤水架1侧壁上的触发半球体12,且触发半球体12与滤水架1侧壁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13,我们在位于触发半球体12两侧的滤水架1上分别设有与第一辊6、第二辊9配合的转速检测装置,当只是通过滤孔2进行排水时,第一辊6在水流的作用下处于转动状态而此时由于常闭板4并没有打开,故,第二辊9不会转动(表明此时路面积水较少并且只有第一辊6转动时,转速检测在不会控制啮合装置动作),当路面积水较多时,则使得常闭板4打开进而路面积水通过滤孔2、常闭孔3开始进行排水,此时第二辊9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开始转动(第二辊9同步带动主动盘10进行空转),转速检测装置检测第一辊6、与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当两者差值处于一定范围内时,转速检测装置不会控制啮合装置动作并且实现主动盘10、从动盘11之间的动力传递,当两者的差值大于所设定范围时,即,第二辊9的转速大于第一辊6一定程度,表明此时路面积水经滤孔2排放至下水道的效率低于经常闭孔3排放至下水道的效率,此时滤孔2有可能出现被塑料袋、枯叶等杂物堵塞的情况(因为滤孔2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路面上的塑料袋、枯叶等杂物很有可能被风吹至滤孔2位置并且被卡在其中,进而影响路面积水经滤孔2进行排放,而常闭孔3平时处于被封堵状态,故,不会出现塑料袋、枯叶等杂物将其堵塞的情况),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辊9的转速超出第一辊6的转速一定范围时,开始控制啮合装置动作并且实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的动力连接,即,此时主动盘10开始带动从动盘11进行转动,伴随着从动盘11的转动则开始带动若干拨料辊7转动,进而实现将卡在滤孔2内的塑料袋、枯叶等杂物从滤孔2中清理出来,从而使得路面积水经滤孔2更好的排放至下水道内,当滤孔2中的杂物被清理干净时,则滤孔2重新恢复排水效率,此时第一辊6与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恢复至所设定范围内,则转速控制装置控制啮合装置再次动作并且实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动力传递的断开(此时,主动盘10在第二辊9的驱动下仍处于转动状态,但是从动盘11停止转动,进而若干拨料辊7同步停止转动);
上述过程中,该排水系统可自动实现对处于常开状态的滤孔2是否被杂物堵塞进行判断并且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实现对滤孔2内的杂物进行清理(若滤孔2内有杂物,若滤孔2内没有杂物则若干拨料辊7不会转动)。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5所示,连接装置包括与第一辊6同轴转动的圆盘14且圆盘14沿其径向间隔滑动安装有连接齿15(初始当第一辊6未转动时,若干连接齿15在连接弹簧16的作用下未与内齿圈17上齿啮合在一起),如附图4所示,当路面积水较少时,只是从滤孔2排放至下水道,则第一辊6在水流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若路面积水较少则第一辊6的转速较慢,则若干沿圆盘14径向滑动安装的连接齿15受到的离心力较小,则连接齿15在连接弹簧16作用下不会与内齿圈17进行接触并且啮合,故,内齿圈17不会产生转动;
如附图4所示,内齿圈17 经皮带驱动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内的其中一个展开齿轮18(该展开齿轮18与远离第一辊6的弧形齿条5啮合),靠近第一辊6的弧形齿条5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侧壁上的另一展开齿轮18且两展开齿轮18相互啮合(两展开齿轮18有部分重叠且未重叠部分分别和与之对应的弧形齿条5进行啮合),两展开齿轮18上设有展开扭簧且展开扭簧另一端固定于滤水架1侧壁上(当内齿圈17未转动时,在展开扭簧的作用下使得两常闭板4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实现将常闭孔3的封堵);
若内齿圈17不转动则两展开齿轮18不会转动(即,常闭板4处于关闭状态),若路面积水较多且使得第一辊6的转速加快时,则使得若干连接齿15所受到的离心力加大,进而使得连接齿15克服连接弹簧16的作用力而向外移动,以至使得连接齿15头部一端与内齿圈17上齿系啮合在一起,随后在连接齿15、圆盘14的作用下带动内齿圈17同步转动,内齿圈17通过皮带带动远离第一辊6的展开齿轮18转动,在该展开齿轮18的作用下带动与之啮合的弧形齿条5进而带动常闭板4转动向下打开(展开齿轮18克服展开扭簧的作用力),伴随着该展开齿轮18的转动,则带动另一与之啮合的展开齿轮18沿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之配合的弧形齿条5动作(进而实现带动另一常闭板4向下转动并且打开),此时常闭孔3处于开启状态,即路面积水经滤孔2常闭孔3同时向下水道进行排水,加大该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以实现快速的将路面积水排放的效果),我们可在滤水架1侧壁上设有用于对两常闭板4限位的挡块(图中未示出),当两常闭板4打开至一定程度时,常闭板4抵触于挡块上且 无法继续转动打开(此时常闭板4处于最大开启状态,与此同时,内齿圈17不会继续转动,则若干连接齿15在第一辊6的带动下虽然继续转动,但连接齿15受到的离心力不会再带动内齿圈17转动,则会使得连接齿15不断的压缩连接弹簧16,然后再不断的在连接弹簧16作用下向外弹出,重复上述过程);
若在排放过程中,路面积水较少,则第一辊6的转速降低进而使得若干连接齿15受到的离心力同步减小,则当连接齿15受到的离心力不足于驱动内齿圈17转动时(或者连接齿15与内齿圈17脱离时),则内齿圈17停止转动,进而两常闭板4在展开扭簧作用下开始沿反方向转动以至再次将常闭孔3封堵。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7所示,第二辊9经减速带轮组19驱动主动盘10(即,当第二辊9转动时,通过减速带轮组19以较慢的速度带动主动盘10进行转动),如附图11所示,啮合装置包括沿主动盘10径向滑动安装的两弹性伸缩杆20且从动盘11上轴向两侧设有与弹性伸缩杆20伸缩部分配合的插孔21,初始当主动盘10未转动或者主动盘10在第二辊9的作用下以较慢的速度下转动时,两弹性伸缩杆20处于两插孔21之间(如附图12所示),弹性伸缩杆20与主动盘10之间连接有主动弹簧24(由于主动盘10以较慢的速度转动,则两弹性伸缩杆20受到的离心力的作用忽略不计),
主动盘10上同轴心转动安装有展开板23且展开板23转动时能够通过连杆22带动相应的弹性伸缩杆20(弹性伸缩杆20结构如附图12所示)沿主动盘10径向进行移动;
当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辊6、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大于一定程度时,通过扭转装置带动展开板23进行转动,伴随着展开板23的转动则带动两弹性伸缩杆20克服主动弹簧24的作用力而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主动弹簧24被压缩),以至两弹性伸缩杆20伸缩部分移动至与插孔21相对应位置时,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插入至插孔21中,进而实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动力的连接、传递,此时主动盘10转动即可同步带动从动盘11进行转动,进而通过若干拨料辊7对滤孔2内的杂物进行清理;
当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辊6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低于所设定范围内时(表明滤孔2内的杂物基本被清理干净),则扭转装置撤去对展开板23的作用力,进而使得两弹性伸缩杆20在主动弹簧24的作用下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沿主动盘10径向进行移动,注:此时两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可从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退出并且在主动弹簧24作用下朝着初始位置移动,此时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再次断开连接,即,停止动力的传递(完成对滤孔2内的杂物的清理)。
实施例4,在实施例3基础上,关于扭转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
如附图12所示,展开板23上同轴心间隔固定有作用板25且作用板25面向展开板23一侧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弧形块26,如附图11所示,扭转装置包括沿主动盘10中心位置轴向滑动安装的触发杆27且触发杆27与主动盘10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28,触发杆27远离从动盘11一端同轴固定有与触发半球体12配合的被动半球体30(初始时,触发半球体12与被动半球体30之间无相互作用力,两者只是接触),触发杆27另一端向外穿出主动盘10且穿出一端间隔环绕设有置于展开板23与作用板25之间的若干弧形凸起29,且若干弧形凸起29与若干弧形块26弧形部位相抵触(触发杆27在扭转弹簧28的作用下使得弧形凸起29的弧形面抵触于弧形块26的弧形面上并且处于平衡状态),展开板23通过连杆22分别与弹性伸缩杆20连接(此时在主动弹簧24与扭转弹簧28的作用下使得触发杆27与作用板25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如附图10所示,当第一辊6与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在相应范围内时,触发半球体12的球形面抵触于被动半球体30的球形面上(两者未同心);
若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辊6、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大于所设定范围时,则会带动触发半球体12朝着靠近第二辊9的方向沿滤水架1侧壁滑动(使得触发弹簧13被压缩),伴随着触发半球体12的移动,进而通过迫使被动半球体30朝着远离滤水架1侧壁的方向移动,即,迫使触发杆27朝着靠近从动盘11的方向移动,如附图11所示,伴随着触发杆27的移动,则通过若干相配合的弧形凸起29弧形块26的作用,带动展开板23进行转动并且通过连杆22实现带动两弹性伸缩杆20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至使得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插入至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此时实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的动力传递),在主动盘10带动从动盘11转动过程中,两弹性伸缩杆20始终受到使其朝着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的作用力(该作用力来自触发半球体12对被动半球体30的挤压),若第一辊6、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始终大于所设定范围,则触发半球体12始终挤压被动半球体30并且使得两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始终处于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实现动力的传递,进而实现对滤孔2内杂物的清理);
如附图10所示,若滤孔2内的杂物被清理干净,则第一辊6的转速会逐渐增大,此时第一辊6与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开始向所设定范围靠拢,则转速控制装置开始控制触发半球体12朝着远离第二辊9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被动半球体30受到触发半球体12的挤压作用力逐渐减小,则被动半球体30在扭转弹簧28的作用下同步朝着远离从动盘11的方向移动,伴随着触发杆27朝着远离从动盘11方向移动,如附图11、12所示,则弧形凸起29不再对相应的弧形块26进行挤压,则展开板23在主动弹簧24的作用下开始沿反方向转动,进而使得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从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退出(此时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动力传递断开);
以至第一辊6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处于所设定范围内时,转速控制装置控制触发半球体12移动至初始位置,如附图10中所示,并且此时两弹性伸缩杆20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主动盘10仍在转动并且带动两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一端相对于从动盘11进行转动,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一端与从动盘11之间滑动配合);
注:在设置触发半球体12、被动半球体30时,尽量选用表面光滑的材质加工或者在两者球形表面覆盖一层摩擦系数较小且光滑的覆盖层,以减小被动半球体30与触发半球体12之间的摩擦(主动盘10转动时,会带动被动半球体30相对于触发半球体12进行转动)。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关于转速检测装置是如何控制触发半球体12移动的将在以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附图10所示,转速检测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侧壁且分别与第一辊6、第二辊9配合的转速盘31,两转速盘31分别处于触发半球体12两侧,两转速盘31分别经增速带轮组32和与之对应的第一辊6、第二辊9连接(第一辊6、第二辊9在转动时通过增速带轮组32可进一步加快与之对应的转速盘31的转速),如附图9所示,转速盘31上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弧形板33且弧形板33与转速盘31之间连接有检测弹簧34,在两转速盘31相背一侧的滤水架1侧壁上滑动安装有弧形架35且弧形架35与滤水架1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6,两弧形架35分别经线绳与触发半球体12连接,如附图10所示,我们设定初始时两弧形架35和与之配合的转速盘31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初始当只有滤孔2进行排水时,第一辊6通过与之对应的增速带轮组32带动相应的转速盘31转动(此时与第二辊9对应的转速盘31不转动),则转速盘31转动使得弧形板33受到离心力作用并且克服检测弹簧34的作用力,沿着转速盘31径向向外移动,进而会迫使与该转速盘31对应的弧形架35朝着远离第一辊6的方向移动(复位弹簧36被压缩并且此时触发半球体12不再与被动半球体30接触),该弧形架35通过线绳拉着触发半球体12朝着远离第二辊9的方向移动,伴随着触发半球体12的移动则通过线绳同步带动与第二辊9对应的弧形架35进行移动,若常闭孔3打开并且同步进行排水时,此时第二辊9则开始转动,进而通过与之对应的增速带轮组32带动与之对应的转速盘31进行转动,此时与第二辊9对应的若干弧形板33在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下开始沿着转速盘31径向向外移动,进而会阻碍与之对应的弧形架35朝着靠近另一转速盘31的方向移动,若滤孔2内被杂物堵塞,并且第二辊9的转速与第一辊6的转速差值大于所设定范围时,则与第一辊6对应的转速盘31转速会明显低于与第二辊9对应的转速盘31的转速,则与之对应的弧形板33所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也不同,故,与第二辊9对应的若干弧形板33受到的离心力较大并且迫使与之对应的弧形架35朝着靠近第二辊9的方向移动,通过线绳同步带动触发半球体12朝着挤压被动半球体30的方向移动(在上述过程中会带动与第一辊6对应的弧形架35同步朝着靠近第二辊9的方向移动),以至触发半球体12重新抵触于被动半球体30并且挤压被动半球体30使之朝着靠近从动盘11的方向移动,此时会带动两弹性伸缩杆20插入至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实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的动力传递(开始对滤孔2内杂物进行清理),在对滤孔2内杂物清理过程中,滤孔2的排水效率也逐渐加快并且使得第一辊6的转速也逐步上升,在此过程中,与第一辊6对应的弧形架35受到与之对应的若干弧形板33的作用力增大(此时该弧形架35受到的弧形板33作用力,大于第二辊9对应的弧形架35受到弧形板33的作用力),开始带动触发半球体12朝初始位置移动(即,远离第二辊9的方向移动),以至当第一辊6、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处于所设定范围内时,触发半球体12不再对被动半球体30产生挤压力,此时两弹性伸缩杆20也从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退出并且移动至初始位置,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的动力传递断开(若干拨料辊7停止转动);
增速带轮组32的设置,使得转速盘31在与之对应的第一辊6、第二辊9的带动下能够以一个更快的速度转动,进而使得若干弧形板33受到的离心力加大,能够更好的带动弧形架35进行移动。
实施例6,在实施例3基础上,如附图12所示,了,两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且朝向从动盘11中心位置进行倒圆角设置,当两弹性伸缩杆20插入至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时,转动盘会通过带动从动盘11进行转动,此时,两弹性伸缩杆20始终受到一个沿主动盘10径向且向外移动的作用力,以使得弹性伸缩杆20能够克服主动弹簧24的作用力而处于与之对应的插孔21内并且伴随着主动盘10的转动同步带动从动盘11转动;
当第一辊6、第二辊9的转速差值逐渐减小时,则两弹性伸缩杆20受到沿主动盘10径向且向外移动的作用力同步减小,以至当该作用力不足以克服主动弹簧24的作用力时,则使得弹性伸缩杆20从与之对应的插孔21中退出,在两弹性伸缩杆20相向一侧且可伸缩部分头部一端一半位置进行倒圆角设置,是为了便于在主动弹簧24的作用下能迫使弹性伸缩杆20从插孔21中向外退出(倒圆角部位抵触于插孔21内壁,当倒圆角部位受到沿主动盘10径向且向中心位置移动的作用力时,会使得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从插孔21中向外退出)。
实施例7,在实施例2基础上,如附图14所示,在常闭孔3侧壁且位于常闭板4上方转动安装有收放辊37且收放辊37上缠绕有与常闭孔3相配合的滤网38(注:在设置滤网38上网孔的大小时应使得其网孔的尺寸大于滤孔2的尺寸,以确保在经常闭孔3进行排水时,不会有杂物将常闭孔3堵塞,该滤网38的设置只是将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剩余的体积 较小的杂物则直接掉落至过滤架45中,如附图3所示),
初始时,当常闭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滤网38也处于收缩状态,我们在滤网38两端分别 固定连接有L形杆39且L形杆39滑动安装于滤水架1内,如附图15所示,滤水架1侧壁内设有驱动L形杆39的开闭 带轮组,每个开闭带轮组40经皮带组经与之对应的展开齿轮18驱动,即,当展开齿轮18驱动弧形齿条5转动(常闭板4打开的过程中)时通过皮带组同步带动开闭带轮组40动作,并且通过L形杆39实现带动缠绕于收放辊37上的滤网38展开并且实现将常闭孔3进行覆盖,以实现对经常闭孔3进入至下水道内的水进行初步的过滤;
我们在滤水架1两端侧壁内均设有用于带动滤网38展开的开闭带轮组40,以实现动力的平稳传递,并且设定当两常闭板4打开至所设定角度时,滤网38也同步实现将常闭孔3覆盖,我们在收放辊37转动部位设有扭簧(图中未示出),当收放辊37将滤网38释放时,扭簧储能,当常闭板4关闭时,则同步带动相应的开闭带轮组40反转,此时收放辊37在与之对应的扭簧作用下开始沿反方向转动并且实现将展开的滤网38进行收缩;
我们在两常闭板4上相应位置设有与另一常闭板4一体连接的弧形齿条5对应的孔(图中未标号),以实现当两常闭板4打开时,能使得对方的弧形齿条5经该孔穿过,不妨碍两常闭板4的打开;
当收放辊37在将滤网38收回的过程中为了使得位于滤网38上且较大的杂物,将其从滤网38上移走,我们可在滤水架1内且位于收放辊37转动部位竖向滑动安装有抵触于滤网38上的挡板且挡板与滤水架1之间弹性连接(以确保在滤网38向外展开或者收回的过程中,该挡板下端面始终抵触于滤网38上),当滤网38收回时,在该挡板作用下会使得被滤网38过滤下较大的杂物拨至常闭板4上,不妨碍滤网38的收回;
如附图2所示,我们可在常闭孔3内设有沿垂直于路面延伸方向的防护板46,以免路人或者车辆(自行车轮胎,较细)陷入常闭孔3中。
实施例8,在实施例1基础上,如附图8所示,较好的,将拨料杆8转动安装于与之对应的拨料辊7且拨料杆8与拨料辊7之间连接有拨料扭簧41(当拨料辊7未转动时,拨料杆8在拨料扭簧41的作用下沿拨料辊7径向延伸),拨料杆8内滑动安装有料爪42且料爪42与拨料杆8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43,当从动盘11带动拨料辊7转动时,会使得若干位于拨料杆8内的料爪42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下而向外移动,如附图3所示,若干位于滤孔2内的拨料辊7一端经链轮组47实现连接(如附图13所示),从动盘11远离主动盘10一端经锥齿轮组、皮带组与链轮组47连接并且驱动链轮组47(链轮组47转动进而带动若干拨料辊7同步转动),较好的,我们在设置锥齿轮组的时候,设置合适的传动比,即,实现将从动盘11的转速进行放大,以实现带动若干拨料辊7以一个较快的转速进行转动;
在设置的时候使得若干拨料辊7在未转动时,料爪42均未向上伸出滤孔2,如附图3中所示(此时不妨碍路面行人,车辆的经过),当拨料辊7以较快速度转动时,若干料爪42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进而使得料爪42向外滑出与之对应的拨料杆8进而使得料爪42向上伸出滤孔2(伸缩弹簧43被拉伸),以实现将卡在滤孔2内的杂物进行清理,伴随着拨料辊7的转动,则将杂物拨向至下水道内并且使得杂物落在过滤架45中,如附图3所示;
若在拨料辊7转动过程中,遇到卡在滤孔2内且较硬的杂物时,此时无法将该杂物从滤孔2中清理出来,进而会迫使拨料杆8相对于拨料辊7进行转动(使得拨料扭簧41储能),以至使得料爪42、拨料杆8越过该杂物(即,不对该杂物清理,为了避免装置被破坏),以至当越过杂物后,拨料杆8在拨料扭簧41的作用下再次恢复原来状态,即使,当拨料辊7在转动过程中,路面上有行人或者自行车辆轮胎压过该装置,则料爪42抵触于行人交下或者自行车轮胎时,会受到阻碍而相对于拨料辊7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料爪42越过行人脚面或者自行车轮胎),不会对行人、自行车辆造成影响;
本方案中料爪42可设置为如附图8中所示的弯的形状也可设置为直线形。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3所示,较好的,在位于滤孔2下方的滤水架1内固定安装有沿滤孔2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板44且导流板44末端位于第一辊6正上方,使得经滤孔2进入至下水道内的水在导流板44的作用下直接流向第一辊6并且带动第一辊6进行转动,导流板44的设置使得路面积水能够汇聚在一起并且较好的实现带动第一辊6转动,如附图7所示,在设置主动盘10、从动盘11时将其设于导流板44下方可避免被积水冲到,从而确保了该装置工作时的可靠性、稳定性;
如附图3所示,在设置过滤架45的时候,使得其设置于第一辊6、第二辊9之间位置,以及另一常闭板4下方位置,使得当两常闭板4打开一定角度时,路面积水在常闭板4的导向作用下首先直接流向过滤架45并且经过滤架45过滤后,再流入至下水道中,过滤架45中的垃圾,只需要环卫工人定期将滤水架1取出进行清理即可;
注:由于本装置特殊的使用环境,在设置该装置中的零部件的时候,应尽量避免使用铁制材料(产生锈蚀),多使用一些由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并且第一辊6、第二辊9以及常闭板4、拨料辊7等部件在加工时选用密度小、质量轻的塑料加工而成,以实现在水流的作用下能够更好、轻易的进行运转;
在本方案中,即使设于滤水架1上的滤孔2被塑料袋等杂物堵死,也可进行工作,具体过程如下:若滤孔2被全部堵死,则路面积水无法经滤孔2进入至下水道,则导致路面上的积水量越来越多,如附图2所示,即,路面上积水深度越来越深,伴随着积水深度的增加,则压在两常闭板4上的水的重量越来越大,以至使得连接于展开齿轮18与滤水架1侧壁之间的展开扭簧无法继续维持两常闭板4的当前位置,即,在积水重压的作用下,导致两常闭板4在与之对应的常闭孔3内向下进行转动,从而此时路面积水经常闭孔3进入至下水道,经常闭孔3进入至下水道的积水冲击第二辊9并且带动第二辊9进行转动(此时第一辊6不会转动),伴随着第二辊9的转动,如附图10所示,则通过触发半球体12朝着靠近第一辊6的方向移动并且挤压被动半球体30,以至使得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实现连接,此时第二辊9通过相配合的主动盘10、从动盘11实现带动若干拨料辊7在滤孔2内转动,以实现将进入至滤孔2中的塑料袋等杂物进行清理,待清理干净后,此时滤孔2也可实现进行排水。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包括滤水架(1)且滤水架(1)上间隔开设有滤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架(1)上与滤孔(2)交错设有常闭孔(3)且常闭孔(3)内转动安装有常闭板(4),相邻两常闭板(4)下端面连接有弧形齿条(5)且弧形齿条(5)连接有设于滤水架(1)内的连接装置,所述滤水架(1)内且位于滤孔(2)下方转动安装有第一辊(6)且第一辊(6)与连接装置连接,当第一辊(6)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通过连接装置实现带动弧形齿条(5)动作;
所述滤孔(2)中间隔设有若干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内的拨料辊(7)且拨料辊(7)圆周面沿其径向安装有拨料杆(8),所述滤水架(1)内且位于常闭孔(3)下方转动安装有第二辊(9)且第二辊(9)驱动有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内的主动盘(10),所述滤水架(1)内转动安装有与主动盘(10)间隔且同轴心设置的从动盘(11),所述主动盘(10)与从动盘(11)之间设有啮合装置且啮合装置配合有滑动安装于滤水架(1)侧壁的触发半球体(12),所述触发半球体(12)与滤水架(1)侧壁之间连接有触发弹簧(13),所述滤水架(1)侧壁上设有与第一辊(6)、第二辊(9)连接的转速检测装置,转速检测装置与啮合装置满足:当转速检测装置检测两第一辊(6)、第二辊(9)转速相差一定程度时,控制啮合装置实现主动盘(10)、从动盘(11)之间的连接;
所述第二辊(9)经减速带轮组(19)驱动主动盘(10),啮合装置包括沿主动盘(10)径向滑动安装的两弹性伸缩杆(20)且从动盘(11)上轴向两侧设有与弹性伸缩杆(20)配合的插孔(21),两弹性伸缩杆(20)相向一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连杆(22)且两连杆(22)另一端共同转动安装有与主动盘(10)同轴心设置的展开板(23),所述展开板(23)与主动盘(10)转动安装配合,两所述弹性伸缩杆(20)与主动盘(10)之间连接有主动弹簧(24),所述展开板(23)连接有扭转装置且当转速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辊(6)、第二辊(9)转速相差一定程度时通过扭转装置带动展开板(23)转动;
从动盘(11)远离主动盘(10)一端经锥齿轮组、皮带组与链轮组(47)连接并且驱动链轮组(47),链轮组(47)转动进而带动若干拨料辊(7)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第一辊(6)同轴转动的圆盘(14)且圆盘(14)沿其径向间隔滑动安装有连接齿(15),所述连接齿(15)与圆盘(14)之间设有连接弹簧(16),所述滤水架(1)内转动安装有与圆盘(14)同轴心设置且与若干连接齿(15)配合的内齿圈(17);
相邻两常闭板(4)下端面的弧形齿条(5)间隔设置且分别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侧壁的展开齿轮(18),两展开齿轮(18)之间相互啮合且其中一个展开齿轮(18)经内齿圈(17)驱动,所述展开齿轮(18)与滤水架(1)之间连接有展开扭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板(23)上同轴心固定有作用板(25)且作用板(25)面向展开板(23)一侧间隔环绕设有若干弧形块(26),扭转装置包括沿主动盘(10)中心位置轴向滑动安装的触发杆(27)且触发杆(27)与主动盘(10)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28),所述触发杆(27)位于展开板(23)、作用板(25)之间设有若干与弧形块(26)相配合的弧形凸起(29),所述触发杆(27)远离从动盘(11)一端同轴心设有与触发半球体(12)抵触配合的被动半球体(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检测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滤水架(1)侧壁且分别与第一辊(6)、第二辊(9)配合的转速盘(31),所述第一辊(6)、第二辊(9)分别经增速带轮组(32)驱动与之对应的转速盘(31),所述转速盘(31)上沿其径向滑动安装有若干弧形板(33)且弧形板(33)与转速盘(31)之间连接有检测弹簧(34),相配合的触发半球体(12)、被动半球体(30)位于两转速盘(31)之间且两转速盘(31)相背一侧分别设有滑动安装于滤水架(1)侧壁上的弧形架(35),所述弧形架(35)与滤水架(1)侧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6)且两弧形架(35)面向触发半球体(12)一侧分别经线绳与触发半球体(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弹性伸缩杆(20)可伸缩部分且朝向从动盘(11)中心位置进行倒圆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孔(3)侧壁且位于常闭板(4)上方转动安装有收放辊(37)且收放辊(37)上缠绕有与常闭孔(3)相配合的滤网(38),所述滤网(38)自由一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动安装于滤水架(1)侧壁的L形杆(39),所述滤水架(1)两侧壁内设有开闭带轮组(40)且开闭带轮组(40)分别驱动与之对应的L形杆(39),相对应的两开闭带轮组(40)经与之配合的展开齿轮(18)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杆(8)转动安装于与之对应的拨料辊(7)且拨料杆(8)与拨料辊(7)之间连接有拨料扭簧(41),所述拨料杆(8)内滑动安装有料爪(42)且料爪(42)与拨料杆(8)之间连接有伸缩弹簧(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滤孔(2)下方的滤水架(1)内固定安装有沿滤孔(2)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板(44)且导流板(44)末端位于第一辊(6)正上方。
CN202110763426.2A 2021-07-06 2021-07-06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Active CN113293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3426.2A CN113293845B (zh) 2021-07-06 2021-07-06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3426.2A CN113293845B (zh) 2021-07-06 2021-07-06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3845A CN113293845A (zh) 2021-08-24
CN113293845B true CN113293845B (zh) 2022-08-16

Family

ID=7733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3426.2A Active CN113293845B (zh) 2021-07-06 2021-07-06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384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07583A1 (de) * 1999-02-22 2000-08-24 Guethler Renate Abflusssystem
DE102016001187A1 (de) * 2016-02-03 2017-08-03 Optigrün international AG Wasserabflusssystem mit automatisch regelbarer Abflussmenge
CN207062682U (zh) * 2017-08-05 2018-03-02 广州天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108661158A (zh) * 2018-05-21 2018-10-16 吴光锋 一种防堵塞地漏
CN109137673A (zh) * 2018-08-27 2019-01-04 温州市鹿城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112211272A (zh) * 2020-09-30 2021-01-12 福建省图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工程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405442U (zh) * 2020-04-16 2021-01-26 福建鑫福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1053B2 (en) * 2003-01-31 2004-11-23 Antonio Martinez Water flow responsive barrier for gutters and storm drains with rotary actuator
US6972088B2 (en) * 2003-09-04 2005-12-06 Yehuda Leon H Pivotal gate for a catch basin of a storm drain system
US7467911B2 (en) * 2006-01-20 2008-12-23 Flury Ronald J Storm drain basin gate system
US9322156B2 (en) * 2013-02-22 2016-04-26 Clean Way Services, Inc. Externally installable curb inlet catch basin filtration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07583A1 (de) * 1999-02-22 2000-08-24 Guethler Renate Abflusssystem
DE102016001187A1 (de) * 2016-02-03 2017-08-03 Optigrün international AG Wasserabflusssystem mit automatisch regelbarer Abflussmenge
CN207062682U (zh) * 2017-08-05 2018-03-02 广州天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108661158A (zh) * 2018-05-21 2018-10-16 吴光锋 一种防堵塞地漏
CN109137673A (zh) * 2018-08-27 2019-01-04 温州市鹿城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12405442U (zh) * 2020-04-16 2021-01-26 福建鑫福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112211272A (zh) * 2020-09-30 2021-01-12 福建省图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工程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3845A (zh) 202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87910A1 (en) Urban sewer dredging apparatus
US5961148A (en) Splashy-water remov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wheels
CN111005339B (zh) 一种道路吸水清洁设备
CN112411669B (zh) 一种建筑用的雨水收集再利用的装置
CN113293845B (zh) 道路施工排水系统
CN205775833U (zh) 一种桥梁排水装置
CN111636320A (zh) 一种智能减速带
CN112196013B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雨水收集的辅助装置
CN111851876A (zh) 一种城市顶楼具有雨水回收过滤机构的水资源存储装置
CN115012509B (zh) 一种城市道路路面排水分流防堵结构
CN116158326A (zh)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CN115787559A (zh) 一种分段清理式公路用排水清理设备
CN114876255A (zh) 一种两层升降横移后悬臂式停车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4150641A (zh) 一种景区湖面垃圾自动清理装置
CN211646652U (zh) 一种环保城建排水装置
CN113784035B (zh) 一种镜片自动除水摄像头
CN117364620A (zh) 一种多方向自由调节的桥梁伸缩缝
CN113319026B (zh) 一种牵引式桥梁斜拉索清理装置
CN112943067B (zh) 一种地下车库自动化防汛装置及方法
CN117684648B (zh) 一种城市道路路面排水分流防堵结构
CN115779532B (zh) 一种茶叶加工茶垢废水处理装置
CN214573313U (zh) 一种公路桥梁的排水装置
CN218772631U (zh) 一种充电桩电控箱
CN219773391U (zh)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装置
CN116816004A (zh) 一种房屋建筑排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91, Longhai Middle Road, Erq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0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1, Longhai Middle Road, Erqi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450000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 DESIGN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