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2293A -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2293A
CN113292293A CN202110625929.3A CN202110625929A CN113292293A CN 113292293 A CN113292293 A CN 113292293A CN 202110625929 A CN202110625929 A CN 202110625929A CN 113292293 A CN113292293 A CN 113292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ater
cracking
cement
perviou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59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慧
王明
付春雷
向伦华
任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onglei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onglei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onglei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onglei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59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2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2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2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24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284Materials permeable to liqu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34Non-shrinking or non-cracking materials
    • C04B2111/343Crack resista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40Porous or lightweigh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0份、渗水填料7份、增强纤维0.4份、再生骨料90份、水20份、减水剂3份、温轮胶3.5份、增稠剂2.5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还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渗水填料、增强纤维、再生骨料和水,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温轮胶、增稠剂、异丙醇胺和改性硅氧烷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裂透水混凝土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透水混凝土,自身强度较低,无法同时兼顾高强度和快透水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混凝土是当今建筑工程领域最常使用的土木工程材料,因其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且抗压强度较大等优点受到广泛使用。然而一般的混凝土在硬化干燥后表面和内部易形成大量微小气孔,且在温度较低时,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形成大量微小裂缝,多种因素导致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出现严重问题,因此使用寿命受到限制,使其不能满足各种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材料的使用要求。
目前城市道路的建设中多以不透水的混凝土为主。不透水混凝土在城市道路中的大量使用虽然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是降低了雨水渗透的效率,在排水系统不畅或遇到暴雨时经常造成城市内涝。
目前透水混凝土采用水泥掺配不同粒径的骨料使混凝土形成空隙,从而实现渗水的目的。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但是现有的透水混凝土砖由于多孔隙的结构特点,导致自身强度较低,同时排水效果过于依赖混凝土的成孔质量,导致大部分透水混凝土都无法同时兼顾高强度和快透水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透水混凝土砖由于多孔隙的结构特点,导致自身强度较低,无法同时兼顾高强度和快透水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15-25份、渗水填料5-9份、增强纤维0.2-0.6份、再生骨料65-120份、水10-30份、减水剂1-5份、温轮胶2-5份、增稠剂1-4份、异丙醇胺8-15份和改性硅氧烷2-7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18-22份、渗水填料6-8份、增强纤维0.3-0.5份、再生骨料80-100份、水15-25份、减水剂2-4份、温轮胶3-4份、增稠剂2-3份、异丙醇胺10-13份和改性硅氧烷3-5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0份、渗水填料7份、增强纤维0.4份、再生骨料90份、水20份、减水剂3份、温轮胶3.5份、增稠剂2.5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水填料为河沙清洗干燥后粉碎至60-80目后与膨润土混合制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于75-80℃下反应后得第一反应液;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得第二反应液,将第二反应液与硅氧烷混合制得改性硅氧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硅氧烷的质量比为9:5:6:3:6:9。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渗水填料、增强纤维、再生骨料和水,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温轮胶、增稠剂、异丙醇胺和改性硅氧烷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裂透水混凝土,通过加入了增强纤维、渗水填料和再生骨料,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且同时引入了增稠剂和温轮胶,二者具有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混凝土浆体的稠度,增加水泥、渗水填料与再生骨料之间的粘接强度,加强了再生骨料与水泥、渗水填料之间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透水混凝土砖由于多孔隙的结构特点,导致自身强度较低,无法同时兼顾高强度和快透水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透水混凝土砖由于多孔隙的结构特点,导致自身强度较低,同时排水效果过于依赖混凝土的成孔质量,导致大部分透水混凝土都无法同时兼顾高强度和快透水的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展开描述。
实施例1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15份、渗水填料5份、增强纤维0.2份、再生骨料65份、水10份、减水剂1份、温轮胶2份、增稠剂1份、异丙醇胺8份和改性硅氧烷2份。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增强纤维可以是纳米碳纤维,也可以是纳米碳纤维与钢纤维的混合物,亦或者是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三者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水填料为河沙清洗干燥后粉碎至60目后与膨润土混合制成。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比如,水泥可以为硅酸盐水泥,也可以是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的混合物,也可以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三者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于75-80℃下反应后得第一反应液;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得第二反应液,将第二反应液与硅氧烷混合制得改性硅氧烷。
更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硅氧烷的质量比为9:5:6:3:6: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15份、渗水填料5份、增强纤维0.2份、再生骨料65份、水10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
进一步的,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1份、温轮胶2份、增稠剂1份、异丙醇胺8份和改性硅氧烷2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实施例2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18份、渗水填料6份、增强纤维0.3份、再生骨料80份、水15份、减水剂2、温轮胶3份、增稠剂2份、异丙醇胺10份和改性硅氧烷3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水填料为河沙清洗干燥后粉碎至80目后与膨润土混合制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于75-80℃下反应后得第一反应液;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得第二反应液,将第二反应液与硅氧烷混合制得改性硅氧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硅氧烷的质量比为9:5:6:3:6: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18份、渗水填料6份、增强纤维0.3份、再生骨料80份、水15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2、温轮胶3份、增稠剂2份、异丙醇胺10份和改性硅氧烷3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实施例3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0份、渗水填料7份、增强纤维0.4份、再生骨料90份、水20份、减水剂3份、温轮胶3.5份、增稠剂2.5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水填料为河沙清洗干燥后粉碎至70目后与膨润土混合制成。
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
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于75-80℃下反应后得第一反应液;
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得第二反应液,将第二反应液与硅氧烷混合制得改性硅氧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硅氧烷的质量比为9:5:6:3:6: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20份、渗水填料7份、增强纤维0.4份、再生骨料90份、水20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3份、温轮胶3.5份、增稠剂2.5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实施例4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2份、渗水填料8份、增强纤维0.5份、再生骨料100份、水25份、减水剂4份、温轮胶4份、增稠剂3份、异丙醇胺13份和改性硅氧烷5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水填料为河沙清洗干燥后粉碎至60目后与膨润土混合制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于75-80℃下反应后得第一反应液;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得第二反应液,将第二反应液与硅氧烷混合制得改性硅氧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硅氧烷的质量比为9:5:6:3:6: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22份、渗水填料8份、增强纤维0.5份、再生骨料100份、水25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4份、温轮胶4份、增稠剂3份、异丙醇胺13份和改性硅氧烷5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实施例5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5份、渗水填料9份、增强纤维0.6份、再生骨料120份、水30份、减水剂5份、温轮胶5份、增稠剂4份、异丙醇胺15份和改性硅氧烷7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渗水填料为河沙清洗干燥后粉碎至80目后与膨润土混合制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于75-80℃下反应后得第一反应液;
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得第二反应液,将第二反应液与硅氧烷混合制得改性硅氧烷。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硅氧烷的质量比为9:5:6:3:6: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25份、渗水填料9份、增强纤维0.6份、再生骨料120份、水30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
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5份、温轮胶5份、增稠剂4份、异丙醇胺15份和改性硅氧烷7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为市售普通混凝土。
市售普通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
水泥20份、水20份、减水剂3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对比例1中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20份、水20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3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未加入温轮胶和增稠剂。
具体的,对比例2中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0份、渗水填料7份、增强纤维0.4份、再生骨料90份、水20份、减水剂3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
对比例2中的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20份、渗水填料7份、增强纤维0.4份、再生骨料90份、水20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3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加入增强纤维、渗水填料和再生骨料。
具体的,在本发明提供的对比例3中,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0份、水20份、减水剂3份、温轮胶3.5份、增稠剂2.5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
在本发明提供的对比例3中,提供了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20份、水20份,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3份、温轮胶3.5份、增稠剂2.5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1、抗压强度测试
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5作为试验样品1-5,选取对比例1-3作为对照样品1-3,从实施例1开始至对比例3依次编号1-8组;
试验方法:选取试验样品1-8组,放入预制150mm×150mm×150mm混凝土试块的模具中,制成龄期分别为3d、7d、28d的标准混凝土试件,每组浇筑8个标准试块,再将标准试块放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当混凝土试件分别到达3d龄期、7d龄期、28d龄期时,每次取出4块,将每块混凝土试件放置于标准的抗压强度试验机上,依次施加压力直至试件表面出现裂纹,记录压力值,取四块混凝土试件的压力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抗压强度值;
试验结果:第1-8组的样品抗压强度结果如表1所示。
2、透水性能测试
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5作为试验样品1-5,选取对比例1-3作为对照样品1-3,从实施例1开始至对比例3依次编号1-8组;
试验方法:选取试验样品1-8组,将每组的再生混凝土,分成4份,每份分别依据CJJ/T135-2009《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标准检测,进行4次透水性能测试,并记录透水性能,取四份再生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透水性能值;
试验结果:第1-8组的样品透水性能结果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3102113240000141
表1第1-8组的样品试验结果记录表
由表1分析可得,通过实施例1-5对比可知,当混凝土中的各组分均采用本试验中提供的材料和用量,并按照本试验中提供的方法制取时,生态环保透水型混凝土在具有良好透水率的同时,抗压强度也表现优异,其中以采用实施例3中的组分配比和方法时,所制得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兼具抗压强度高和高透水性能的特点。
通过实施例3和对比例1对比可知,采用实施例1制作的抗裂透水混凝土比市售的混凝土透水性能、抗压强度均有所提高。
通过实施例3和对比例2对比可知,在制作抗裂透水混凝土中加入温轮胶、增稠剂和活性改良剂,能够大大的提高混凝土强度。
通过实施例3和对比例3对比可知,在制作抗裂透水混凝土中加入增强纤维、渗水填料和再生骨料,能够大大的提高混凝土透水性能。
由表1可知,由于实施例3中制备的混凝土其强度和透水性最好,故实施例3中给出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是最优选择。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裂透水混凝土,通过加入了增强纤维、渗水填料和再生骨料,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透水性能,且同时引入了增稠剂和温轮胶,二者具有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混凝土浆体的稠度,增加水泥、渗水填料与再生骨料之间的粘接强度,加强了再生骨料与水泥、渗水填料之间的粘结力,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透水混凝土砖由于多孔隙的结构特点,导致自身强度较低,无法同时兼顾高强度和快透水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若未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采用的试剂和产品也均为可商业获得的。所用试剂的来源、商品名以及必要时列出其组成成分者,均在首次出现时标明。
以上各方案均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15-25份、渗水填料5-9份、增强纤维0.2-0.6份、再生骨料65-120份、水10-30份、减水剂1-5份、温轮胶2-5份、增稠剂1-4份、异丙醇胺8-15份和改性硅氧烷2-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18-22份、渗水填料6-8份、增强纤维0.3-0.5份、再生骨料80-100份、水15-25份、减水剂2-4份、温轮胶3-4份、增稠剂2-3份、异丙醇胺10-13份和改性硅氧烷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组成的原料:水泥20份、渗水填料7份、增强纤维0.4份、再生骨料90份、水20份、减水剂3份、温轮胶3.5份、增稠剂2.5份、异丙醇胺11份和改性硅氧烷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纳米碳纤维、钢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填料为河沙清洗干燥后粉碎至60-80目后与膨润土混合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率不小于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脱水聚醚与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于75-80℃下反应后得第一反应液;向第一反应液中加入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得第二反应液,将第二反应液与硅氧烷混合制得改性硅氧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裂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所述改性硅氧烷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聚醚、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辛酸亚锡、二羟甲基丙酸、丁二醇、硅氧烷的质量比为9:5:6:3:6:9。
10.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水泥、渗水填料、增强纤维、再生骨料和水,并投入到混合罐内搅拌均匀;然后按重量份称取减水剂、温轮胶、增稠剂、异丙醇胺和改性硅氧烷并混合均匀制得抗裂透水混凝土。
CN202110625929.3A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292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5929.3A CN113292293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5929.3A CN113292293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2293A true CN113292293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5929.3A Pending CN113292293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2293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3208A (zh) * 2018-11-19 2019-03-22 青岛崇置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1248A (zh) * 2021-01-29 2021-05-28 烟台华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3208A (zh) * 2018-11-19 2019-03-22 青岛崇置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高强度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51248A (zh) * 2021-01-29 2021-05-28 烟台华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3600B (zh)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08996962A (zh) 抗渗防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57545B (zh) 混凝土基层局部破损快速修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1264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679190B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底部空腔填充的补强防水砂浆
CN112047679B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5608B (zh) 一种高强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03069A (zh) 一种基于uhpc水泥基彩色透水砖的制备方法
CN109354463A (zh) 一种抗渗抗冻c3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7932A (zh) 一种新型透水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08880A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005A (zh) 一种基于机制砂制备的水泥基灌浆材料
CN110228984B (zh) 一种道路抢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4877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处理道路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831077B (zh) 一种用于透水铺装材料的粘接剂及其应用
CN108218354B (zh) 一种透水抗腐蚀混凝土及其加工方法
CN115893940B (zh) 一种高抗裂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CN115180900B (zh) 一种超高性能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2293A (zh) 一种抗裂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29422B (zh) 一种高性能建筑支座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37439B1 (ko) 순환골재와 테레 타입 불포화 폴리에스터수지를 사용한 블록 제품용 무세골재 폴리머 콘크리트 및 콘크리트 제품
CN107986742A (zh) 一种透水保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7744A (zh)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内部微裂缝的自愈方法
CN113429176B (zh) 一种基于渗透结晶原理的水泥基防水材料
CN116606111B (zh) 高强抗裂免振捣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