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90179A -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90179A
CN113290179A CN202110572236.2A CN202110572236A CN113290179A CN 113290179 A CN113290179 A CN 113290179A CN 202110572236 A CN202110572236 A CN 202110572236A CN 113290179 A CN113290179 A CN 113290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ged piece
bearing box
forging
electric furnace
forging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223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丹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ngp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223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90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90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90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5/00Methods for forging, hammering, or pressing; Special equipment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1J5/002Hybrid process, e.g. forging following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00Preparing metal stock or similar ancillary operations prior, during or post forging, e.g. heating or cooling
    • B21J1/06Heating or cooling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erforming forging or press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7/00Forge furnaces
    • B21J17/02Forge furnaces electrically he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8/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deformation combined with, or followed by, heat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在加工前对需要锻造的锻件进行涂抹,在加热前在锻件的表面均匀的涂抹保护层,所述涂抹保护层的材料为CVD涂层;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350℃—3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2—2.5小时;通过锻造设备将金属加热后,进行锻造成型;将锻造后锻件立即进炉加热到1000℃—1100℃保温,然后再将锻件放到循环水箱冷却到室温,达到细化晶粒作用,并且将锻件分多次加热回温处理;精车前预热: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560℃—5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5—5.5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到150℃以下后出炉,冷却时间设定为1—2小时;对锻造后的锻件进行最后一步精车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配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与金属加工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锻件的加工处理方面,由于所加工的锻件的长度和截面尺寸较大,在锻造时,通过一般的锻造方法进行锻造,其锻比往往会大于3,由于锻比较大,使锻件的横向机械性能下降,导致锻件出现各向异性,使锻件的稳定性能较差,以致严重影响锻件的后续加工,在锻件的锻造加工过程中,都会使用电炉对锻件进行加热,中频电炉特别适宜热处理淬火、退火、金属透热锻打、挤压成型,钎料焊接,在实际生活中应该非常广泛,但是,现有的中频电炉在移动时非常不方便,需要人工推动,由于中频电炉比较沉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移动时,也无法根据需求调节移动的距离,由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锻造质量并且节省人力物力的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加工前对需要锻造的锻件进行涂抹,在加热前在锻件的表面均匀的涂抹保护层,所述涂抹保护层的材料为CVD涂层;
S2: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350℃—3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2—2.5小时;
S3:通过锻造设备将金属加热后,进行锻造成型,将金属按照相应的要求锻造进行锻造;
S4:将锻造后锻件立即进炉加热到1000℃—1100℃保温,加热时间设置为5—10min,保温时间设为15—20min,然后再将锻件放到循环水箱冷却到室温,达到细化晶粒作用,并且将锻件分多次加热回温处理;
S5:精车前预热: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560℃—5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5—5.5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到150℃以下后出炉,冷却时间设定为1—2小时;
S6:对锻造后的锻件进行最后一步精车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本发明工艺中通过精锻前对此批锻件进行稳定化处理,锻件在电炉里加热到560℃~580℃,保温5小时,随炉冷却到150℃以下出炉,以对锻件的晶粒进行细化处理,以提高锻件的稳定化,能够保证在精车时锻件不变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炉包括电炉本体和用于承载电炉本体的承载箱,所述承载箱底部安装有两条滑轨且可沿滑轨延伸方向移动,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承载箱沿滑轨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和用于对移动至指定位置的承载箱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电炉本体安装在承载箱顶部通过两条滑轨的设置使承载箱能够沿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驱动装置的设置,带动承载箱沿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将电炉本体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通过固定装置将承载箱在滑轨上的位置进行固定,达到移动电炉本体并且对其移动后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炉本体的位置进行移动,并且对移动后的电炉的位置进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使用时的便捷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滑轨内侧的凹槽、设置在凹槽中的第一齿牙、设置在承载箱底部的槽口、转动安装在承载箱内腔中且底端穿过槽口与第一齿牙啮合的第一齿轮、安装在承载箱内腔中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转轴和用于带动转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承载箱在滑轨上移动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伺服电机驱使转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转动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牙相互配合,带动承载箱在滑轨上移动,使安装在承载箱顶部的电炉本体被移动至所需的位置,第一伺服电机关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轨的顶部外侧设有卡沿,所述卡沿的内侧壁与承载箱外侧壁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卡沿的设置对承载箱的外左右两侧外壁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承载箱只能沿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防止承载箱在滑轨上滑动时发生摇晃或者从滑轨上跌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箱底部的安装槽、安装在安装槽中输出端穿过安装槽底部延伸至安装槽下方的第二伺服电机、两条活动安装在安装槽底部相互平行且可沿垂直于滑轨方向滑动的滑移杆,两条所述滑移杆相对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二齿牙,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与两条所述滑移杆上的第二齿牙同时啮合的第二齿轮,两条所述导轨上均设有用于供滑移杆端部插入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当承载箱承载着电炉本体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二伺服电机启动,带动第二齿轮旋转,与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牙相互配合且分别设置在第二齿轮两侧的两根滑移杆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两根滑移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分别插设到两根导轨上相应的插槽中,第二伺服电机停止运行,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承载箱的位置被固定,无法继续沿滑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条所述滑移杆的顶部均凹陷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纵向截面呈“T”形的卡槽,所述安装槽底部外壁上设有两条分别与各卡槽滑动配合的卡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T”形的卡槽和与卡槽相互配合的卡条的设置,使滑移杆的自由度得到限制,只能沿卡槽延伸方向滑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插槽的内侧均设有漏斗状的引导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漏斗状的引导部的设置,对滑移杆的端部进行引导,滑移杆的端部只需移动至引导部的截面面积内便可以通过引导部的引导进插槽中,方便滑移杆与插槽相互配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升降电炉本体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贯穿设置在承载箱顶部的升降槽、两组安装在承载箱内腔底部且穿过升降槽与电炉本体底部连接的连杆装置,所述连杆装置包括两根与电炉本体底部铰接的上连杆和两根与承载箱内腔底部铰接的下连杆,相对设置的各上连杆的底端和下连杆的顶端通过同一根转杆相互铰接,两组所述连杆装置的转杆通过连接装置相互传动连接,所述承载箱上还设有与其中一根转杆活动连接用于带动各上连杆和各下连杆往复摆动的拖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电炉本体的高度下降时,拖动装置启动,拖动其中一根转杆朝左侧移动,通过连接装置的设置使两根转杆同步移动,使通过转杆相互铰接的两根上连杆和两根下连杆之间的夹角缩小,电炉本体的高度下降,需要使电炉本体的高度下降时,拖动装置启动,拖动其中一根转杆朝右侧移动,通过连接装置的设置使两根转杆同步移动,使通过转杆相互铰接的两根上连杆和两根下连杆之间的夹角增加,电炉本体的高度上升,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炉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拖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箱顶部通过第三伺服电机带动旋转的转盘、铰接在转盘侧壁偏心处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转盘的一端与转杆中部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调节电炉本体高度时,第三伺服电机运行,带动转盘旋转,通过铰接在转盘侧壁偏心处的传动杆拖动转杆向左或者向右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转杆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块上下对置且相对侧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相互配合供转杆转动安装的转动槽的夹板,两块所述夹板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两块夹板设有转动槽的一侧相对,使相对的转动槽相互配合并且使转杆位于其中,再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使两根转杆之间的间距得到限制,当其中一根转杆被拖动装置带动移动时,另一根转杆也随着移动,其间距保持不变,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使两根转杆同步移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主视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表示为:
1-电炉本体、2-承载箱、3-滑轨、4-驱动装置、401-凹槽、402-第一齿牙、403-槽口、404-第一齿轮、405-第一伺服电机、406-卡沿、5-固定装置、501-安装槽、502-第二伺服电机、503-滑移杆、504-第二齿牙、505-第二齿轮、506-插槽、507-卡槽、508-卡条、509-引导部、6-升降装置、601-升降槽、602-上连杆、603-下连杆、604-转杆、605-夹板、7-拖动装置、701-第三伺服电机、702-转盘、703-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加工前对需要锻造的锻件进行涂抹,在加热前在锻件的表面均匀的涂抹保护层,所述涂抹保护层的材料为CVD涂层;
S2: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350℃—3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2—2.5小时;
S3:通过锻造设备将金属加热后,进行锻造成型,将金属按照相应的要求锻造进行锻造;
S4:将锻造后锻件立即进炉加热到1000℃—1100℃保温,加热时间设置为5—10min,保温时间设为15—20min,然后再将锻件放到循环水箱冷却到室温,达到细化晶粒作用,并且将锻件分多次加热回温处理;
S5:精车前预热: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560℃—5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5—5.5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到150℃以下后出炉,冷却时间设定为1—2小时;
S6:对锻造后的锻件进行最后一步精车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本发明工艺中通过精锻前对此批锻件进行稳定化处理,锻件在电炉里加热到560℃~580℃,保温5小时,随炉冷却到150℃以下出炉,以对锻件的晶粒进行细化处理,以提高锻件的稳定化,能够保证在精车时锻件不变形。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炉包括电炉本体1和用于承载电炉本体1的承载箱2,所述承载箱2底部安装有两条滑轨3且可沿滑轨3延伸方向移动,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承载箱2沿滑轨3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4和用于对移动至指定位置的承载箱2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电炉本体1安装在承载箱2顶部通过两条滑轨3的设置使承载箱2能够沿滑轨3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驱动装置4的设置,带动承载箱2沿滑轨3的延伸方向移动,将电炉本体1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通过固定装置5将承载箱2在滑轨3上的位置进行固定,达到移动电炉本体1并且对其移动后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炉本体1的位置进行移动,并且对移动后的电炉的位置进行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高了设备使用时的便捷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设置在滑轨3内侧的凹槽401、设置在凹槽401中的第一齿牙402、设置在承载箱2底部的槽口403、转动安装在承载箱2内腔中且底端穿过槽口403与第一齿牙402啮合的第一齿轮404、安装在承载箱2内腔中用于驱动第一齿轮404转动的转轴和用于带动转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4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承载箱2在滑轨3上移动时,启动第一伺服电机405,通过第一伺服电机405驱使转轴带动第一齿轮404转动,转动的第一齿轮404与第一齿牙402相互配合,带动承载箱2在滑轨3上移动,使安装在承载箱2顶部的电炉本体1被移动至所需的位置,第一伺服电机405关闭。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轨3的顶部外侧设有卡沿406,所述卡沿406的内侧壁与承载箱2外侧壁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卡沿406的设置对承载箱2的外左右两侧外壁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使承载箱2只能沿滑轨3的延伸方向滑动,防止承载箱2在滑轨3上滑动时发生摇晃或者从滑轨3上跌落。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设置在承载箱2底部的安装槽501、安装在安装槽501中输出端穿过安装槽501底部延伸至安装槽501下方的第二伺服电机502、两条活动安装在安装槽501底部相互平行且可沿垂直于滑轨3方向滑动的滑移杆503,两条所述滑移杆503相对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二齿牙50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02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与两条所述滑移杆503上的第二齿牙504同时啮合的第二齿轮505,两条所述导轨3上均设有用于供滑移杆503端部插入的插槽5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当承载箱2承载着电炉本体1移动至指定位置后,第二伺服电机502启动,带动第二齿轮505旋转,与第二齿轮505通过第二齿牙504相互配合且分别设置在第二齿轮505两侧的两根滑移杆503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直至两根滑移杆503远离第二齿轮505的一端分别插设到两根导轨3上相应的插槽506中,第二伺服电机502停止运行,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承载箱2的位置被固定,无法继续沿滑轨3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两条所述滑移杆503的顶部均凹陷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纵向截面呈“T”形的卡槽507,所述安装槽501底部外壁上设有两条分别与各卡槽507滑动配合的卡条5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T”形的卡槽507和与卡槽507相互配合的卡条508的设置,使滑移杆503的自由度得到限制,只能沿卡槽507延伸方向滑动。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各所述插槽506的内侧均设有漏斗状的引导部5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漏斗状的引导部509的设置,对滑移杆503的端部进行引导,滑移杆503的端部只需移动至引导部509的截面面积内便可以通过引导部509的引导进插槽506中,方便滑移杆503与插槽506相互配合。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升降电炉本体1的升降装置6,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贯穿设置在承载箱2顶部的升降槽601、两组安装在承载箱2内腔底部且穿过升降槽601与电炉本体1底部连接的连杆装置,所述连杆装置包括两根与电炉本体1底部铰接的上连杆602和两根与承载箱2内腔底部铰接的下连杆603,相对设置的各上连杆602的底端和下连杆603的顶端通过同一根转杆604相互铰接,两组所述连杆装置的转杆604通过连接装置相互传动连接,所述承载箱2上还设有与其中一根转杆604活动连接用于带动各上连杆602和各下连杆603往复摆动的拖动装置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使电炉本体1的高度下降时,拖动装置7启动,拖动其中一根转杆604朝左侧移动,通过连接装置的设置使两根转杆604同步移动,使通过转杆604相互铰接的两根上连杆602和两根下连杆603之间的夹角缩小,电炉本体1的高度下降,需要使电炉本体1的高度下降时,拖动装置7启动,拖动其中一根转杆604朝右侧移动,通过连接装置的设置使两根转杆604同步移动,使通过转杆604相互铰接的两根上连杆602和两根下连杆603之间的夹角增加,电炉本体1的高度上升,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炉本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拖动装置7包括设置在承载箱2顶部通过第三伺服电机701带动旋转的转盘702、铰接在转盘702侧壁偏心处的传动杆703,所述传动杆703远离转盘702的一端与转杆604中部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需要调节电炉本体1高度时,第三伺服电机701运行,带动转盘702旋转,通过铰接在转盘702侧壁偏心处的传动杆703拖动转杆604向左或者向右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转杆604移动。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块上下对置且相对侧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相互配合供转杆604转动安装的转动槽的夹板605,两块所述夹板605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两块夹板605设有转动槽的一侧相对,使相对的转动槽相互配合并且使转杆604位于其中,再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使两根转杆604之间的间距得到限制,当其中一根转杆604被拖动装置7带动移动时,另一根转杆604也随着移动,其间距保持不变,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使两根转杆604同步移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加工前对需要锻造的锻件进行涂抹,在加热前在锻件的表面均匀的涂抹保护层,所述涂抹保护层的材料为CVD涂层;
S2: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350℃—3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2—2.5小时;
S3:通过锻造设备将金属加热后,进行锻造成型,将金属按照相应的要求锻造进行锻造;
S4:将锻造后锻件立即进炉加热到1000℃—1100℃保温,加热时间设置为5—10min,保温时间设为15—20min,然后再将锻件放到循环水箱冷却到室温,达到细化晶粒作用,并且将锻件分多次加热回温处理;
S5:精车前预热:将锻件放置到电炉里进行预先加热到560℃—580℃,然后将加热后的锻件进行保温5—5.5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到150℃以下后出炉,冷却时间设定为1—2小时;
S6:对锻造后的锻件进行最后一步精车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所述电炉包括电炉本体(1)和用于承载电炉本体(1)的承载箱(2),所述承载箱(2)底部安装有两条滑轨(3)且可沿滑轨(3)延伸方向移动,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承载箱(2)沿滑轨(3)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装置(4)和用于对移动至指定位置的承载箱(2)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设置在滑轨(3)内侧的凹槽(401)、设置在凹槽(401)中的第一齿牙(402)、设置在承载箱(2)底部的槽口(403)、转动安装在承载箱(2)内腔中且底端穿过槽口(403)与第一齿牙(402)啮合的第一齿轮(404)、安装在承载箱(2)内腔中用于驱动第一齿轮(404)转动的转轴和用于带动转轴转动的第一伺服电机(4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3)的顶部外侧设有卡沿(406),所述卡沿(406)的内侧壁与承载箱(2)外侧壁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5)包括设置在承载箱(2)底部的安装槽(501)、安装在安装槽(501)中输出端穿过安装槽(501)底部延伸至安装槽(501)下方的第二伺服电机(502)、两条活动安装在安装槽(501)底部相互平行且可沿垂直于滑轨(3)方向滑动的滑移杆(503),两条所述滑移杆(503)相对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二齿牙(50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02)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与两条所述滑移杆(503)上的第二齿牙(504)同时啮合的第二齿轮(505),两条所述导轨(3)上均设有用于供滑移杆(503)端部插入的插槽(5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滑移杆(503)的顶部均凹陷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且纵向截面呈“T”形的卡槽(507),所述安装槽(501)底部外壁上设有两条分别与各卡槽(507)滑动配合的卡条(50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槽(506)的内侧均设有漏斗状的引导部(509)。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升降电炉本体(1)的升降装置(6),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贯穿设置在承载箱(2)顶部的升降槽(601)、两组安装在承载箱(2)内腔底部且穿过升降槽(601)与电炉本体(1)底部连接的连杆装置,所述连杆装置包括两根与电炉本体(1)底部铰接的上连杆(602)和两根与承载箱(2)内腔底部铰接的下连杆(603),相对设置的各上连杆(602)的底端和下连杆(603)的顶端通过同一根转杆(604)相互铰接,两组所述连杆装置的转杆(604)通过连接装置相互传动连接,所述承载箱(2)上还设有与其中一根转杆(604)活动连接用于带动各上连杆(602)和各下连杆(603)往复摆动的拖动装置(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装置(7)包括设置在承载箱(2)顶部通过第三伺服电机(701)带动旋转的转盘(702)、铰接在转盘(702)侧壁偏心处的传动杆(703),所述传动杆(703)远离转盘(702)的一端与转杆(604)中部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块上下对置且相对侧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相互配合供转杆(604)转动安装的转动槽的夹板(605),两块所述夹板(605)之间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
CN202110572236.2A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Pending CN113290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2236.2A CN113290179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2236.2A CN113290179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90179A true CN113290179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4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2236.2A Pending CN113290179A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9017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9632U (zh) * 2013-07-05 2013-12-04 江苏华阳金属管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升降平台
CN205602710U (zh) * 2016-04-27 2016-09-28 广东大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叠放板材的自动升降接料装置
CN106041421A (zh) * 2016-06-20 2016-10-26 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锻件加工的稳定化处理工艺
CN206511555U (zh) * 2016-12-29 2017-09-22 云南卓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升机构及agv小车
CN211689151U (zh) * 2019-12-11 2020-10-16 雄县津海工矿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台车式电阻炉均匀加热机构
CN212098532U (zh) * 2020-05-15 2020-12-08 重庆新发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盆延伸手动调节机构
CN212247125U (zh) * 2020-05-08 2020-12-29 苏州托乐思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热处理台车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9632U (zh) * 2013-07-05 2013-12-04 江苏华阳金属管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升降平台
CN205602710U (zh) * 2016-04-27 2016-09-28 广东大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叠放板材的自动升降接料装置
CN106041421A (zh) * 2016-06-20 2016-10-26 安徽省瑞杰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锻件加工的稳定化处理工艺
CN206511555U (zh) * 2016-12-29 2017-09-22 云南卓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升机构及agv小车
CN211689151U (zh) * 2019-12-11 2020-10-16 雄县津海工矿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台车式电阻炉均匀加热机构
CN212247125U (zh) * 2020-05-08 2020-12-29 苏州托乐思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的热处理台车
CN212098532U (zh) * 2020-05-15 2020-12-08 重庆新发展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盆延伸手动调节机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克猛,赵玉成: "《机械工程基础》", 31 August 2015, 西安交通大学出, pages: 150 - 15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99324U (zh) 一种齿轮加工用淬火装置
CN208929911U (zh) 一种陶瓷生产用研磨装置
CN113290179A (zh) 一种摩托车手柄的锻造工艺
CN210856231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挤压型材的高效淬火装置
CN214529143U (zh) 矿山配套工件热处理装置
CN201010676Y (zh) 钢材试样连续退火炉
CN216473342U (zh) 一种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品用槽钢表面淬火装置
CN109439849A (zh) 一种热处理冷却池
CN209685845U (zh) 一种热处理冷却池
CN211112119U (zh) 一种箱式调质热处理炉
CN213778631U (zh) 一种安全系数高的热处理炉密封设备
CN212886716U (zh) 一种往复循环运动式钢化玻璃加工用自动磨边装置
CN211595731U (zh) 一种具有深冷空间可调的冷冲模具深冷箱
CN203513728U (zh) 新型固溶炉
CN219526739U (zh)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轴承加工用回火装置
CN208995545U (zh) 一种退火炉
CN220949857U (zh) 一种用于弹簧线连续退火送料装置
CN216073926U (zh) 一种钢卷冷轧加工用液氮回火处理装置
CN208005999U (zh) 用于切割陶瓷的全自动切割机
CN112553450A (zh) 一种冷轧钢带加工用的热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16838072U (zh) 一种金属热处理用的加热机
CN218915922U (zh) 一种安全性高烧结炉
CN212512464U (zh) 一种边齿生产用连续式电热焙烧窑
CN219032249U (zh) 一种全自动推杆式回火装置
CN219223225U (zh) 一种螺栓热处理产线的烘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