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7472A -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7472A
CN113287472A CN202110707792.6A CN202110707792A CN113287472A CN 113287472 A CN113287472 A CN 113287472A CN 202110707792 A CN202110707792 A CN 202110707792A CN 113287472 A CN113287472 A CN 1132874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cranopteris pedata
slope
dicranopteris
pedata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77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水雄
邹妮
曾汉良
曾祥
刘国华
蓝广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ji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77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74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74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74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9277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29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01G24/1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soil miner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1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 A01G24/12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ntaining soil minerals
    • A01G24/15Calcined rock, e.g. perlite, vermiculite or clay aggregat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设置培养畦,种植芒萁孢子,获得芒萁幼苗;步骤S200:设置育苗畦;步骤S300:将所述芒萁幼苗移植至所述育苗畦内,并在所述育苗畦内培育获得芒萁植株;步骤S400:将所述育苗畦安装在待修复的边坡上。本发明选用芒萁作为边坡生态修复用的植物,具有耐干旱和耐贫瘠等特点,适应环境抗逆性能力强,适宜在植物生长环境恶劣的待修复边坡上成长,从而提高边坡生态修复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边坡生态修复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对人为形成的边坡进行生态恢复的方法,也就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措施在边坡上成功种植特定的植物,从而实现边坡的生态恢复。
目前,用于边坡生态修复的特定植物一般为草籽、花籽等草本、藤本繁殖体,其中草籽多为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或早熟禾等,花籽、藤本多为矮牵牛、波斯菊或马蔺等。
虽然,这些植物具有适应边坡生态修复的一般特性,但是,这些植物大多数为适宜在肥沃、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的物种,耐干旱、耐贫瘠性能较差,且需要修复的边坡大多为坡度大、土壤干旱贫瘠、空气湿度小,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恶劣小环境突出,因此,试验研究出适应这一特殊环境的植物材料及其配套技术,非常必要,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选用适应性强的芒萁作为边坡生态修复植物,提高了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设置培养畦,种植芒萁孢子,获得芒萁幼苗。
步骤S200:设置育苗畦。
步骤S300:将所述芒萁幼苗移植至所述育苗畦内,并在所述育苗畦内培育获得芒萁植株。
步骤S400:将所述育苗畦安装在待修复的边坡上。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应用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选用芒萁作为边坡生态修复用的植物,具有耐干旱和耐等贫瘠特点,适应环境抗逆能力强,适宜在植物生长环境恶劣的待修复边坡上成长,从而提高边坡生态修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设置培养畦,种植芒萁孢子,获得芒萁幼苗。
步骤S200:设置育苗畦。
步骤S300:将所述芒萁幼苗移植至所述育苗畦内,并在所述育苗畦内培育获得芒萁植株。
步骤S400:将所述育苗畦安装在待修复的边坡上。
本实施例中,选用芒萁作为边坡生态修复的植物,具有耐干和耐旱等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强,适宜在环境恶劣的待修复的边坡环境下成长,从而提高边坡的修复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采集所述芒萁孢子。
步骤S120:制作带有所述芒萁孢子的孢子液。
步骤S130:制作所述培养畦,并在所述培养畦内填充第一土壤基质厚3cm。
步骤S140:在每平方米的所述第一土壤基质上喷洒40ml至60ml的孢子液;铺撒厚度为1.5mm至2.5mm的所述第一土壤基质,在所述培养畦上方搭建高为0.8m至1.2m的支架,并披上透光度为50%至60%的遮荫网。
步骤S150:为所述芒萁孢子的初期萌发和生长提供环境条件,直至第一土壤基质上长出芒萁幼苗。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人工种植获取芒萁幼苗的方式,便于后续利用芒萁幼苗实现对边坡的修复。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10包括:
步骤S111:准备多个塑料袋。
步骤S112:将多个所述塑料袋分别套设在孢子囊将要成熟的芒萁羽叶上。
步骤S113:至少30天后,取下多个含有所述芒萁孢子的所述塑料袋。
本实施方式中,获取芒萁孢子时,塑料袋绑扎在芒萁羽叶上,在芒萁继续生长的过程中,芒萁羽叶上的孢子囊成熟后,孢子囊壁破裂,将成熟的孢子散发到空气中,并附着在塑料袋的内壁上,从而实现采集种植所需的芒萁孢子。
其中,塑料袋可选用聚丙烯食用塑料袋。
研究表明,11月上旬采集的芒萁孢子成熟度最高,是收集芒萁孢子的最佳季节,因此,一般从10月初开始,若观察发现在芒萁羽叶的孢子囊将要成熟,便开始套袋采集芒萁孢子。
完成对芒萁孢子的采集后,一般需要对芒萁孢子进行萌发率测定,以便确定采集的芒萁孢子是否能够适于种植。萌发率测定方法如下:
测量孢子密度:取100ml蒸馏水,挑取微量的芒萁孢子粉,充分搅拌获得孢子悬浮液;用滴管取一滴,约0.05ml的孢子悬浮液置于载玻片上,用1000倍显微镜进行镜检,记录观察到的芒萁孢子数量,重复五次,计算平均观察到的芒萁孢子数量,从而获得孢子悬浮液中的孢子密度。
试种植:准备多个分别装有N6培养基的培养皿,在多个培养皿上均匀地滴上若干滴孢子悬浮液,通过药用棉签抹平培养皿的表面,盖上盖子使得培养皿密封,将多个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内培养并观察。恒温培养箱的温度控制在25℃,每天用5001x的光强照射10h,两个月后,统计每个培养皿上孢子的萌发数量并计算萌发率。萌发率等于萌发数量除以若干地孢子悬浮液中孢子的数量。
重复试验:重复试种植,从而测得多个萌发率,由此计算萌发率的平均值。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20包括:
步骤S121:准备清水。
步骤S122:分别冲洗多个所述塑料袋以获得所述孢子液。
具体地,清水准备500ml,依次倒入多个塑料袋内,需保证最后获得孢子液在1000倍显微镜下,可见到近百个孢子。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所述的制作所述培养畦包括:
铺设规格为宽为0.8m至1.2m、长为1.0m至2.0m,且厚度4cm至6cm的泡沫板;在所述泡沫板上铺设厚度为2.5cm至3.5cm的第一土壤基质。
所述第一土壤基质由经过100目筛选且灭菌消毒过的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15份至25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土壤基质配置为:手捻能够成团且摔下能够松开。
现有技术中,培育边坡生态修复植株所用的基质材料来源广泛,但比如椰糠、泥炭土等材料并不能就地取材,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而本实施方式中选用火烧土、肥沃园土、赤红壤心土以及河沙搅拌形成第一土壤基质,便于获取,能够就地取材,能够便捷地培育边坡生态修复植株,即芒萁。
优选地,第一土壤基质由经过100目筛选和灭菌消毒过的30份火烧土、30份肥沃园土、20份赤红壤心土、20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的混合土壤加水搅拌形成。
优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140中,在每平方米的第一土壤基质上喷洒50ml孢子液。更进一步地,喷洒孢子液后,再铺设2mm的第一土壤基质成为覆盖层,更有助于芒萁孢子的萌发和生长。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50包括:
步骤S151:在所述覆盖层上方采用竹片搭拱起圆心高为25cm至35cm的支架,并盖上保湿农用薄膜;所述保湿农用薄膜盖设在所述覆盖层上方,遮荫网下方。
步骤S152:从喷洒所述孢子液的第二天开始,每天傍晚时期揭开所述薄膜两侧,促进通风透气,并喷水保湿,第2天早上再喷水保湿和重新盖上薄膜,直至第一土壤基质上长出原叶体。原叶体形状呈细小薄片状的、近圆形且上部微有凹缺。长出原叶体的时间约为40天至50天。
步骤S153:每天早晚进行喷水保湿,持续15天至20天,促进原叶体内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受精过程。
步骤S154:每天早晚进行喷水保湿,原叶体将在4周至6周后产生转色现象,表明原叶体内已有合子产生,并已接近成熟、萌发。
步骤S155:每天早晚进行喷水保湿,直至幼孢子体从原叶体上萌发。
步骤S156:从原叶体上萌发后开始,每十天对幼孢子体进行施肥,约5周至6周后,幼孢子体生长为羽片的高为2.5cm至3.5cm、地下茎的长为4cm至5cm,且具有多个叶芽的所述芒萁幼苗。
其中,步骤S151至步骤S156中,所述培养畦的湿度需保持在90%以上。
其中,步骤S156中,所述施肥为喷施1%的尿素溶液。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10:平铺多个无纺土工布,多个无纺土工布分为多列,各列上相邻的所述无纺土工布分别相接,相邻两列的无纺土工布之间分别形成25cm至35cm的步道。
步骤S220:在多个所述无纺土工布上分别设置供所述芒萁幼苗栽种的第二土壤基质厚度3cm至4cm,获得多个所述育苗畦。
步骤S230:在所述第二土壤基质上方1m至1.5m处搭建支架,并在所述支架上搭设透光度在50%至60%之间的遮荫网。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20中,所述第二土壤基质由经过50目筛选且灭菌消毒过的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15份至25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土壤基质配水比为:手捻能够成团且摔下能够松开。
现有技术中,边坡中,第二土壤基质材料来源广泛,但比如椰糠、泥炭土等材料并不能就地取材,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而本实施方式中选用火烧土、肥沃园土、赤红壤心土以及河沙搅拌形成边坡的第二土壤基质,便于获取,能够就地取材,能够便捷地在边坡上种植边坡生态修复植株,即芒萁。
优选地,第二土壤基质由经过50目筛选且灭菌消毒过的30份火烧土、30份肥沃园土、20份赤红壤心土、20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的混合土壤加水搅拌形成。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10:将所述芒萁幼苗通过带土移植的方式移植至育苗畦内;
步骤S320:对育苗畦内的芒萁幼苗进行培养,直至所述芒萁幼苗生长至高为5cm以上的所述芒萁植株。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310中,移植时,不能将芒萁幼苗深栽在育苗畦内,否则地下茎无法很好地伸长,致使地下茎叶的小叶芽也无法长出至地表面。一般地,操作正确的情况下,芒萁幼苗成活率在90%以上。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20包括:
步骤S321:从移植所述芒萁幼苗的第二天开始,每天早晚进行喷水保湿,持续5天至7天。
步骤S322:每天傍晚时期进行喷水保湿,持续12天至14天,期间,薄施1%的尿素溶液一次。
步骤S323:每三天进行一次傍晚时期的喷水保湿,持续15天,期间,喷施1%的尿素溶液一次。
步骤S324:从移植所述芒萁幼苗的第三个月后,喷施5%的复合肥溶液一次。
步骤S325:等待直至所述芒萁幼苗生长为所述芒萁植株。
其中,步骤S321至步骤S325中,所述育苗畦的湿度需保持在80%以上。
其中,步骤S320中,按常规方法实行芒萁的病虫害管理。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10:获取所述边坡的坡度。
步骤S420:将多个所述育苗畦按矩阵阵列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边坡上,在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
步骤S430:管养培育所述芒萁植株,保证其正常生长。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410中,通过现场测定获取边坡的坡度。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420包括:
步骤S421:在所述育苗畦上设置条形木板。
步骤S422:在条形木板上穿设多个连接到第二土壤基质内的螺旋铁线钉以将所述育苗畦固定在所述边坡上。
其中,若坡度小于45°,则在育苗畦的上方设置横向延伸的条形木板,并在条形木板上设置多个螺旋铁线钉,以将育苗畦固定在边坡上。若坡度大于45°而小于70°,则在育苗畦的上方、中部以及下方均设置横向延伸的条形木板,共计三个或以上条形木板,并在各条形木板上分别设置多个螺旋铁线钉,以将育苗畦固定在边坡上。
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30包括:
步骤S431:在所述育苗畦固定在所述边坡上后,每天喷水保湿,持续6天至8天。
步骤S432:喷施5%的复合肥溶液一次。
步骤S433:再等待12天至14天后,喷施5%的复合肥溶液一次。
步骤S434:定期观察所述芒萁植株的生长情况。
其中,步骤S430中,按常规方法实行芒萁的病虫害管理。
以下,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芒萁植物材料的繁育方法
1、芒萁孢子的收集、孢子量和萌发率的测定
(1)芒萁孢子收集的时间
翻开芒萁羽叶的背面,可看到羽叶小裂片中脉两侧着生着二排淡绿色的孢子囊群。孢子囊内的孢子成熟以后,孢子囊壁破裂,将成熟的孢子散发到空气中。这些成熟的孢子及时芒萁的繁殖体。据有关研究表明,11月上旬采收的芒萁孢子囊,孢子成熟度最高,是收集芒萁孢子囊的最佳季节。
(2)芒萁孢子的收集方法
选取叶背有孢子囊群的芒萁叶片,套上折叠宽为15cm的聚丙烯食用塑料袋,过1个月后,看芒萁叶片后的孢子囊群脱光后,收回塑料袋(袋内已装有大量成熟的芒萁孢子),放阴凉处以备用。
(3)芒萁孢子量的检测方法
取100ml蒸馏水,挑取微量的芒萁孢子,充分搅拌;用0.05ml的滴管,滴一滴芒萁孢子悬浮液于载玻片上,用1000倍镜检,看有几个芒萁孢子,一般重复5次,如平均有芒萁孢子10个,则加1倍蒸馏水,此芒萁孢子悬浮液中,每滴就平均只有5个芒萁孢子了,用此法推算出每滴芒萁孢子悬浮液的实际芒萁孢子数。
(4)孢子萌发率的测定方法
用滴管在每个装好N6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均匀滴上6~7滴孢子悬浮液,用药用棉签抹平,再盖好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温度控制在25℃,用500lx的光强每天照射10h,培养、观察;2个月后统计孢子萌发率;按以上方法,每批芒萁成熟孢子,重复测定3次,计算出孢子平均萌发率。
2、芒萁孢子直播繁育的方法
(1)芒萁孢子的收集
在每年的10月初开始,当芒萁羽片后的孢子囊将要成熟的时候,适时用聚丙烯食用塑料袋收集成熟的芒萁孢子,放置阴凉处备用。
(2)建立芒萁培养畦
1)于春季,即三月气温回暖后,采用规格为1m×1.5m、厚5cm的泡沫板,在泡沫板上平铺厚度为3cm经过100目过滤筛选和灭菌消毒的30%火烧土、30%肥沃园土、20%赤红壤心土和20%河沙搅拌均匀的第一土壤基质,加水至湿度为手捻可成团,摔下可松开为宜。
2)用清洁水500ml,倒入装有芒萁孢子的聚丙烯塑料袋,逐个冲洗装有芒萁孢子的塑料袋,一般地,连续冲洗10个至12个塑料袋,此时1滴水在千倍显微镜下,可见到近百个孢子,则为合格芒萁孢子液。
3)将含芒萁孢子的水液,过滤后倒入小喷雾器筒内,均匀喷洒在已备好的第一土壤基质上,每平方米大约喷洒50ml芒萁孢子水,撒上如前所述第一土壤基质2mm成为覆盖层;在所述覆盖层上方采用竹片搭拱起圆心高为25cm至35cm的支架,并盖上保湿农用薄膜;同时在泡沫板上方搭建支架1m,并披上透光度为60%的遮荫网。所述保湿农用薄膜盖设在所述覆盖层上方,遮荫网下方。
(3)芒萁培养畦的管理
1)芒萁原叶体阶段的管理
为了给芒萁孢子初期的萌发、生长创造较荫湿的环境条件,必须保持培养畦的湿度在90%以上,但在喷洒芒萁孢子水的第2天开始,每天傍晚揭开覆盖在培养畦上的两侧薄膜,促进通风透气,并喷水保湿,第2天早上再喷水保湿和盖上两侧薄膜。约40~50天后在第一土壤基质畦面上就可以看到细小的薄片状的、近圆形且上部微有凹缺的绿色原叶体,大小为0.5~1.0mm;此时每天早晚要喷水,持续15~20天,以促进原叶体内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受精进程;再经过4~6周的时间,当看到绿色的原叶体有转色现象的时候,表明原叶体内已有合子产生,并已接近成熟、萌发,不久在转色的原叶体上就可以看到幼孢子体的萌出;幼孢子体长出以后,原叶体很快就死亡,此时新的世代繁衍就开始了。
2)芒萁幼孢子体的管理
幼小的孢子体植株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此时开始,每10天喷施1%的尿素溶液1次,再经过5~6周时间的培育,当小植株长成约3cm高的羽片时,地下茎的生长已有4~5cm长,并有几个已萌动的叶芽,即可移栽进一步培育了。
(4)芒萁幼苗的移植
移植时,一是需带土移栽,不得伤及地下茎,保存尽量多的不定根;二是不可深栽,否则地下茎不能很好地伸长,地下茎叶的小叶芽也不能长出地表面。
(二)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种植装置
1、种植装置的制作
(1)芒萁育苗畦的制作
种植育苗畦的制作结构为,由下往上包括下列部分:采用1×1m的无纺土工布为底层,并按留步道30cm排成育苗畦;在无纺土工布之上方,平铺3~4cm经过50目筛选过滤和灭菌消毒的30%火烧土、30%肥沃园土、20%赤红壤心土和20%河沙搅拌均匀的混合土壤为第二土壤基质;在第二土壤基质中种植如上所述的芒萁小植株,然后拉上孔隙为10目的聚丙烯塑料网,再浇透水;在育苗畦上方搭建支架1m,并披上透光度为60%的遮荫网。
(2)芒萁育苗畦的管理
1)水肥管理
芒萁幼苗移植后,1个月内必须经常喷水,保持畦面湿度在80%以上。具体为移植后第2~7天,每天早晚必须喷水各一次;第8~15天,每天傍晚喷水一次;第10天,薄施1%的尿素溶液1次;第16~30天,每3天傍晚喷水一次;第20天,喷施1%的尿素溶液1次;第30天,揭去遮荫网;第3个月,浇施5%的复合肥溶液1次;至第6个月,当育苗畦上的芒萁长至5cm以上时,则可在生产中应用。
2)病虫害管理
芒萁的病虫害较少,可按常规方法施行。
2、芒萁种植装置的应用
(1)摆植与固定
1)坡度低于45度的边坡,首先将坡面做平,把1m×1m的芒萁苗畦整齐摆放在拟采用植物修复的边坡上,再与其上方用1m×3cm的条木版打3根均匀分布的螺旋铁线钉给予固定,其中螺旋铁线钉直径1~2cm,长30~50cm。
2)坡度大于45~70度的边坡,首先将坡面做平,而后把1m×1m的芒萁育苗畦整齐摆放在拟采用植物修复的边坡上,再于其坡位上方、中间各用1m×3cm的条木版打3根均匀分布的螺旋铁线钉给予固定,其中螺旋铁线钉直径1~2cm,长30~50cm。
3)坡度大于70度的边坡,不建议采用本发明方法。
(2)水肥管理
完成摆植与固定芒萁苗畦后,喷洒适量的清水予以保湿,1周内每天喷洒适量的清水1次;至第7天和第20天各喷施5%的复合肥溶液1次,嗣后可按常规管理施行。
(3)病虫害管理
芒萁的病虫害较少,可按常规方法施行。
关于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如申请号为CN201320338004.1的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植生毯和申请号为CN201510031677.6的一种边坡修复用植生网毯及边坡修复方法等边坡修复的方法,一是其基质材料来源不广泛,如椰糠、泥炭土,无法就地取材;二是所选植物材料不适宜在边坡中生长,如大多为黑麦草、狗牙根、高羊茅、早熟禾等草本,或矮牵牛等藤本繁殖体,均为不耐干旱瘠薄和强光照等边坡修复的植物。而本发明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为今后各地城乡的边坡修复提供特有的技术支撑。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设置培养畦,种植芒萁孢子,获得芒萁幼苗;
步骤S200:设置育苗畦;
步骤S300:将所述芒萁幼苗移植至所述育苗畦内,并在所述育苗畦内培育获得芒萁植株;
步骤S400:将所述育苗畦安装在待修复的边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0包括:
步骤S110:采集所述芒萁孢子;
步骤S120:制作带有所述芒萁孢子的孢子液;
步骤S130:制作所述培养畦,并在所述培养畦内填充第一土壤基质;
步骤S140:在每平方米的所述第一土壤基质上喷洒40ml至60ml的孢子液;铺撒厚度为1.5mm至2.5mm的所述第一土壤基质,盖上农用薄膜,在所述培养畦上方搭建高为0.8m至1.2m的支架,并披上透光度为50%至60%的遮荫网;
步骤S150:为所述芒萁孢子的初期萌发和生长提供环境条件,直至第一土壤基质上长出芒萁幼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0包括:
步骤S111:准备多个塑料袋;
步骤S112:将多个所述塑料袋分别套设在孢子囊将要成熟的芒萁羽叶上;
步骤S113:至少30天后,取下多个含有所述芒萁孢子的所述塑料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0包括:
步骤S121:准备清水;
步骤S122:分别冲洗多个所述塑料袋以获得所述孢子液。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0中,所述的制作所述培养畦包括:
铺设规格为宽为0.8m至1.2m、长为1.0m至2.0m,且厚度4cm至6cm的泡沫板;在所述泡沫板上铺设厚度为2.5cm至3.5cm的第一土壤基质;
所述第一土壤基质由经过100目筛选且灭菌消毒过的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15份至25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土壤基质配置为:手捻能够成团且摔下能够松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0包括:
步骤S210:平铺多个无纺土工布,多个无纺土工布分为多列,各列上相邻的所述无纺土工布分别相接,相邻两列的无纺土工布之间分别形成25cm至35cm的步道;
步骤S220:在多个所述无纺土工布上分别设置供所述芒萁幼苗栽种的第二土壤基质厚度3cm至4cm,获得多个所述育苗畦;
步骤S230:在所述第二土壤基质上方1m至1.5m处搭建支架,并在所述支架上搭设透光度在50%至60%之间的遮荫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0中,所述第二土壤基质由经过50目筛选且灭菌消毒过的25份至35份火烧土、25份至35份肥沃园土、15份至25份赤红壤心土、15份至25份河沙,以及若干份水搅拌均匀混合形成;其中所述第二土壤基质配置为:手捻能够成团且摔下能够松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包括:
步骤S310:将所述芒萁幼苗通过带土移植的方式移植至育苗畦内;
步骤S320:对育苗畦内的芒萁幼苗进行培养,直至所述芒萁幼苗生长至高为5cm以上的所述芒萁植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0包括:
步骤S410:获取所述边坡的坡度;
步骤S420:将多个所述育苗畦按矩阵阵列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边坡上,在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育苗畦相接;
步骤S430:管养培育所述芒萁植株,保证其正常生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20包括:
步骤S421:在所述育苗畦上设置条形木板;
步骤S422:在条形木板上穿设多个连接到边坡上的直径为1cm至2cm且长为30cm至50cm的螺旋铁线钉,以将所述育苗畦固定在所述边坡上。
CN202110707792.6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Pending CN1132874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7792.6A CN113287472A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PCT/CN2021/129277 WO2022267297A1 (zh) 2021-06-24 2021-11-08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7792.6A CN113287472A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7472A true CN113287472A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2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7792.6A Pending CN113287472A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7472A (zh)
WO (1) WO20222672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7111A (zh) * 2021-10-18 2022-02-11 广州悦达林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芒萁层片覆盖酸性岩质高陡边坡进行生态治理的方法
CN114175974A (zh) * 2021-11-30 2022-03-15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根系结构的红壤梯田梯壁维稳方法
WO2022267297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996A (zh) * 2006-08-01 2007-01-31 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裸露岩体坡面低养护的植物护坡方法
CN105493819A (zh) * 2015-12-03 2016-04-20 吴远彬 一种芒萁苗木工厂化快速培育方法
CN106538393A (zh) * 2016-12-08 2017-03-29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山地高产栽培蕨菜的方法
CN207574179U (zh) * 2017-11-01 2018-07-06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被毯
CN108746170A (zh) * 2018-07-31 2018-11-06 杭州绿风生态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蕨类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0512619A (zh) * 2019-08-08 2019-11-29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生态修复型稀土尾矿以及修复稀土尾矿方法
CN112715084A (zh) * 2020-12-22 2021-04-30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高海拔边坡植被修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3990A (ja) * 2001-06-12 2002-12-18 Nisshoku Corp 法面緑化工法
KR20070033707A (ko) * 2005-09-22 2007-03-27 한남수 철근고정용밴드가 구비된 부직포 식생백, 이를 이용한사면구조 및 사면공법
CN106717888A (zh) * 2016-12-09 2017-05-31 江西邓志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猴樟一年生容器苗的培育方法
CN107969188A (zh) * 2017-12-07 2018-05-01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盐碱地沟渠边坡草本植被植生结构及建植方法
CN111456046A (zh) * 2020-05-13 2020-07-28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生态边坡的修复结构及修复方法
JP6828210B1 (ja) * 2020-07-17 2021-02-10 芽苗工法促進会株式会社 植生工法
CN215736160U (zh) * 2021-06-24 2022-02-08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
CN113261479A (zh) * 2021-06-24 2021-08-17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装置
CN113287472A (zh) * 2021-06-24 2021-08-24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996A (zh) * 2006-08-01 2007-01-31 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一种裸露岩体坡面低养护的植物护坡方法
CN105493819A (zh) * 2015-12-03 2016-04-20 吴远彬 一种芒萁苗木工厂化快速培育方法
CN106538393A (zh) * 2016-12-08 2017-03-29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山地高产栽培蕨菜的方法
CN207574179U (zh) * 2017-11-01 2018-07-06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被毯
CN108746170A (zh) * 2018-07-31 2018-11-06 杭州绿风生态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蕨类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10512619A (zh) * 2019-08-08 2019-11-29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生态修复型稀土尾矿以及修复稀土尾矿方法
CN112715084A (zh) * 2020-12-22 2021-04-30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高海拔边坡植被修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远彬: "芒萁人工培育技术研究初报", 《亚热带水土保持》 *
张冬生等: "青蕨的繁育与栽培技术", 《林业实用技术》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7297A1 (zh) * 2021-06-24 2022-12-29 广东美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14027111A (zh) * 2021-10-18 2022-02-11 广州悦达林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芒萁层片覆盖酸性岩质高陡边坡进行生态治理的方法
CN114175974A (zh) * 2021-11-30 2022-03-15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根系结构的红壤梯田梯壁维稳方法
CN114175974B (zh) * 2021-11-30 2023-01-24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根系结构的红壤梯田梯壁维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297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7472A (zh) 一种芒萁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
CN103444394B (zh) 一种在仿生态条件下实现白芨有性繁殖育苗的方法
CN104982276A (zh) 一种钵盘育秧穴栽模拟水稻机插秧小区试验的方法
CN107517799B (zh) 一种光萼溲疏温室容器育苗方法
CN103493664A (zh) 干制辣椒轻简化栽培方法
WO2021032139A1 (zh) 一种快速丰产且抗病性强的柑橘无病容器大苗种植方法
CN105594438B (zh) 一种杜鹃花育苗方法
CN111527967B (zh) 一种山椒子容器苗的壮苗培育方法
CN110012773B (zh) 一种毛竹林下套种七叶一枝花的栽培方法
CN103385110B (zh) 艾纳香实生育苗方法
CN110692472A (zh) 一种马铃薯低纬高原组培苗大田移栽繁育原种的方法
CN108207504B (zh) 一种营养袋繁育通关藤种苗的方法
CN104170622B (zh) 一种山梅花播种育苗方法
CN105766273A (zh) 一种黄蜀葵播种式田间快速生长的栽培方法
CN110463524B (zh) 一种铜草花的育苗方法
CN107567974A (zh) 一种芝麻培育种植方法
CN107624594A (zh) 一种豌豆培育种植方法
CN110651677A (zh) 一种有效防草、节水型的水稻直播实验系统
CN107996325B (zh) 一种采用漂盘育苗对高粱丝黑穗病进行防控的方法
CN113331013B (zh) 一种松叶百合播种及促成栽培方法
CN114698527A (zh) 一种板栗砧木的育苗基质及其容器育苗方法
CN107593310A (zh) 一种玉米培育种植方法
CN110140471B (zh) 一种促进虎杖种子快速发芽的方法
CN112931106A (zh) 一种水稻钵苗壮秧的标准化培育方法
CN107836158B (zh) 促进兜兰种子原生地萌发的播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