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467B -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467B
CN113286467B CN202110560728.XA CN202110560728A CN113286467B CN 113286467 B CN113286467 B CN 113286467B CN 202110560728 A CN202110560728 A CN 202110560728A CN 113286467 B CN113286467 B CN 113286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
state
component
magnetic force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072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6467A (zh
Inventor
赵永丰
丁立薇
廖富
朱召吉
董帆
闫德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072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64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6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6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可与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部件;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本体上,用于在检测到第一壳体掉落时,输出第一信号;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部件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一部件收纳于本体内;在第二状态,第一部件从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第二壳体连接。当电子设备掉落时,第一部件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电子设备以外的第二壳体连接,防止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实现对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Description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跌落、且绝大多数的电子设备的部件相对较为脆弱,所以经常出现电子设备跌落导致电子设备摔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电子设备掉落时,第一部件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电子设备以外的第二壳体连接,防止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实现对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以及可与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
第一壳体包括:
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部件;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本体上,用于在检测到第一壳体掉落时,输出第一信号;
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部件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
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一部件收纳于本体内;在第二状态,第一部件从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第二壳体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保护装置中的第一壳体,方法包括:
在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壳体掉落的情况下,输出第一信号;
在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部件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为第一方面提供的保护装置中的第一壳体;
显示屏,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壳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可与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第一部件;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在本体上,用于在检测到第一壳体掉落时,输出第一信号;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部件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一部件收纳于本体内;在第二状态,第一部件从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第二壳体连接。当电子设备掉落时,第一部件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电子设备以外的第二壳体连接,防止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实现对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壳体掉落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的卡扣的磁极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部件与第一壳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电连接”可以是指两个组件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指两个组件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电连接。
在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理解,本申请首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说明:
如前所述,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跌落、且绝大多数的电子设备的部件相对较为脆弱,所以经常出现电子设备跌落使得设备摔坏的现象。
尤其是随着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简称“显示设备”)向大屏幕、轻薄化发展,显示设备的防摔性能变得愈来愈差。对于一些柔性屏的显示设备(例如折叠屏手机)而言,由于盖板采用的是柔性材料,对显示设备整体保护能力较弱,且屏幕和铰链也都比较脆弱,因而跌落时更容易损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构思在于:提供一种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以及可与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例如第一壳体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壳体,例如第二壳体可以为电子设备以外的目标物体;当电子设备掉落时,第一部件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电子设备以外的第二壳体连接,防止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实现对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面”是一个统称,不限于真实地面,“地面”可以包括在第一壳体掉落后任何可以与第一壳体发生碰撞的平面或物体,例如,第一壳体掉落在桌面(桌子的平面)时,这里的“地面”实际上是桌面。同理,当第一壳体掉落在物体A上时,这里的“地面”实际上是物体A。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在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保护装置10包括:
第一壳体100,以及可与第一壳体100配合的第二壳体200;
第一壳体100包括:
本体101,本体101包括第一部件101a;
检测装置102,检测装置102设置在本体101上,用于在检测到第一壳体100掉落时,输出第一信号;
控制器103,用于接收第一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部件101a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
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一部件101a收纳于本体101内;在第二状态,第一部件101a从第一壳体100内弹出并与第二壳体200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壳体10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壳体,例如第二壳体200可以为电子设备以外的目标物体。当电子设备掉落时,检测装置102输出第一信号,控制器103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部件101a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即,使得第一部件101a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100内弹出并与电子设备以外的第二壳体200连接,防止第一壳体100及第一壳体100所在的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实现对于第一壳体100及第一壳体100所在的电子设备的保护。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壳体掉落时的效果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0可以包括佩戴在用户身上的手环、手表或其他物体。当第一壳体100掉落时,第一部件101a能够从第一壳体100内弹出并与第二壳体200连接,防止第一壳体100及第一壳体100所在的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从而实现对于第一壳体100及第一壳体100所在的电子设备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2可以包括重力传感器或其他任何能够检测第一壳体100的掉落状态的电子器件。以检测装置102为重力传感器为例,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第一壳体100是否发生掉落,当检测到第一壳体100掉落时,重力传感器可以输出第一信号。
控制器103与检测装置102连接,用于接收检测装置102输出的第一信号,并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部件101a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以使第一部件101a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100内弹出并与电子设备以外的第二壳体2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第一部件101a弹出的动力部件可以包括弹性部件,即通过弹性部件的弹力弹出第一部件101a。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00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件104,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弹性部件104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弹性部件104通过复位作用向第一部件101a提供弹射动力时,即第一弹性部件104弹出第一部件101a时,第一部件101a由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
如图4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104可以沿第一部件101a的弹射方向A延伸,以向第一部件101a提供平行于弹射方向A的弹射动力。
为了防止第一部件101a在第一状态时弹出,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还可以包括:限位件105,在第一状态下限位件105对第一部件101a进行限位,使第一弹性部件104压缩于预设位置;在第二状态下限位件105释放第一部件105,以使第一部件105在第一弹性部件104提供的弹射动力下从第一壳体100内弹出。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05具体可以包括:
卡扣1051,在第一状态下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与第一部件101a扣合;
第二弹性部件1052,第二弹性部件1052与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连接,在第一状态下使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
电磁铁1053,电磁铁1053与控制器103连接并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在杠杆作用下使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101a。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卡扣1051通过支撑轴1054与本体101活动连接,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和卡扣1051的第二端可绕支撑轴1054旋转。示例性地,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一状态下的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和卡扣1051的第二端所在的直线垂直,或者说第一方向与第一部件101a的弹射方向垂直,第一方向即图7和图8中的横向。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斥,且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以使卡扣1051的第二端向远离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101a。
容易理解的是,卡扣1051和支撑轴1054构成杠杆机构,支撑轴1054为杠杆机构的支点,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和卡扣1051的第二端可绕支撑轴1054(支点)旋转。因此,当向卡扣1051的第二端施加目标方向的力,驱动卡扣1051的第二端向目标方向移动时,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会绕支撑轴1054向与目标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例如,当向卡扣1051的第二端施加向左方向的力时,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会绕支撑轴1054向右移动;当向卡扣1051的第二端施加向右方向的力时,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会绕支撑轴1054向左移动,这便是杠杆作用。
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第二状态释放第一部件101a,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具体可以向电磁铁1053输出预设方向且预设电流值的电流,使得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产生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斥且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的磁力,以使卡扣1051的第二端向远离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101a。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方向和预设电流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具体可以根据需要产生相吸的磁力还是需要产生相斥的磁力灵活调整预设方向,但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需保证在第二状态由设定的预设电流值的电流产生的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
继续参见图7,为了保证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能够扣住第一部件101a、防止第一部件101a滑脱,第一部件101a上可以设置有卡槽,在第一状态,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可以延伸至第一部件101a的卡槽之内。在第一状态,第二弹性部件1052可以处于初始状态或压缩状态,即在第一状态第二弹性部件1052仅对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起扣合作用,防止可能因第一壳体100的晃动导致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误打开而弹射出第一部件101a。在第二状态,电磁铁1053在控制器103的控制下产生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相斥的磁力,该相斥的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从而使得卡扣1051的第二端向远离电磁铁1053的方向移动。通过杠杆作用可使得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第一部件101a,进而第一部件105在第一弹性部件104提供的弹射动力下从第一壳体100内弹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防止第一部件101a在第一状态时弹出,限位件105可以包括多个卡扣1051和多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多个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用于同时扣住第一部件101a,每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与对应的卡扣1051连接。通过增加卡扣1051的数量可以更好的对第一部件101a进行限位,防止因一个或其他少数个卡扣1051松动而导致第一部件101a误弹出。
如图9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05可以包括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分别设置在第一部件101a的左右两侧。两个卡扣1051可以共用同一个电磁铁105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磁铁1053两端磁极的磁性相反,所以分别与两个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的磁性是不同的。例如,与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N极,与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S极。再例如,与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S极,与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N极。
相应地,如图11所示,当两个卡扣1051共用同一个电磁铁1053时,为了保证在第二状态时左右两侧两个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同时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两个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性是不同的,例如左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为N极,右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为S极。这样,在第二状态,例如当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N极,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S极时,由于左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与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磁性相同(相斥),右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与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磁性相同(相斥),所以左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和右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均会向远离对应第一磁极1053a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杠杆作用的作用下左右两侧的两个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均会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第一部件101a,进而第一部件105在第一弹性部件104提供的弹射动力下从第一壳体100内弹出。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与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还可以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靠近离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第一方向即为与第一状态下的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和卡扣1051的第二端所在的直线垂直的方向,参见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可以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在第一状态,第二弹性部件1052可以处于初始状态或压缩状态,即在第一状态第二弹性部件1052仅对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起扣合作用,防止可能因第一壳体100的晃动导致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误打开而弹射出第一部件101a。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电磁铁1053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以使卡扣1051的第二端向靠近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101a。
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在第二状态释放第一部件101a,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具体可以向电磁铁1053输出预设方向且预设电流值的电流,使得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产生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的磁力,以使卡扣1051的第二端向靠近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101a。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方向和预设电流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具体可以根据需要产生相吸的磁力还是需要产生相斥的磁力灵活调整预设方向,但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需保证在第二状态由设定的预设电流值的电流产生的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
容易理解的是,当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时,限位件105可以包括多个卡扣1051和多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例如限位件105可以包括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分别设置在第一部件101a的左右两侧。两个卡扣1051同样可以共用同一个电磁铁1053。具体情况与上述图9至图11部分的描述类似,为了描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与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第二弹性部件1052并非处于初始状态或压缩状态,而是处于拉伸状态。对应地,在第一状态下电磁铁1053在控制器103的控制下产生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且电磁铁1053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该磁力可以平衡甚至大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上的拉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不产生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第一部件101a。具体地,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可以不产生磁力,从而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消失。由于没有磁力的限制,这时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由拉伸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可以产生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的磁力,即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这样,由于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所以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发生复位,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作为又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产生与第一状态所产生的磁力方向相反的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和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充分打开卡扣1051释放第一部件101a,避免因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不足导致的卡扣1051无法释放第一部件101a的情况出现,保证第一部件101a能够成功弹出。
继续参见图14和图1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卡扣1051通过支撑轴1054与本体101活动连接,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和卡扣1051的第二端可绕支撑轴1054旋转。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通过第二弹性部件1052与本体101连接。卡扣1051的第二端设置有电磁铁1053,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在第一状态,第二弹性部件1052处于拉伸状态并产生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拉力的方向为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与此同时,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由于磁力大于或等于弹力,所以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会向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或者保持不动,从而使得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在第二状态,电磁铁1053可以不产生磁力,从而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消失。由于没有磁力的限制,这时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由拉伸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如图16和图17所示,为了防止第一部件101a在第一状态时弹出,限位件105可以包括多个卡扣1051和多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多个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用于同时扣住第一部件101a,每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与对应的卡扣1051连接。通过增加卡扣1051的数量可以更好的对第一部件101a进行限位,防止因一个或其他少数个卡扣1051松动而导致第一部件101a误弹出。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05可以包括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分别设置在第一部件101a的左右两侧。两个卡扣1051可以共用同一个电磁铁105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磁铁1053两端磁极的磁性相反,所以分别与两个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的磁性是不同的。例如,与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N极,与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S极。再例如,与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S极,与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N极。
相应地,当两个卡扣1051共用同一个电磁铁1053时,为了保证在第一状态时左右两侧两个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均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两个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性是不同的,例如左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为N极,右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为S极。这样,在第一状态,例如当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S极,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为N极时,由于左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与左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磁性不同(相吸),右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与右侧的卡扣1051对应的第一磁极1053a磁性不同(相吸),所以左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和右侧的卡扣1051的第二端均会向靠近对应第一磁极1053a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杠杆作用的作用下左右两侧的两个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均会向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使得左右两侧两个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均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
如图18和图19所示,与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还可以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靠近离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第一方向即为与第一状态下的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和卡扣1051的第二端所在的直线垂直的方向,参见上文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卡扣1051通过支撑轴1054与本体101活动连接,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和卡扣1051的第二端可绕支撑轴1054旋转。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通过第二弹性部件1052与本体101连接。卡扣1051的第二端设置有电磁铁1053,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在第一状态,第二弹性部件1052处于拉伸状态并产生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拉力的方向为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与此同时,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斥,且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弹力。由于磁力大于或等于弹力,所以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会向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或者保持不动,从而使得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在第二状态,电磁铁1053可以不产生磁力,从而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消失。由于没有磁力的限制,这时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由拉伸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容易理解的是,当在第一方向上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时,限位件105可以包括多个卡扣1051和多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例如限位件105可以包括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两个卡扣1051和两个第二弹性部件1052分别设置在第一部件101a的左右两侧。两个卡扣1051同样可以共用同一个电磁铁1053。具体情况与上述图16至图17部分的描述类似,为了描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电磁铁1053所产生的磁力在不同方向之间的灵活切换,例如可以在第一状态为电磁铁1053提供第一方向的电流,在第二状态为电磁铁1053提供第二方向的电流。具体地,第一壳体100还包括:
第一电源(图中未示出),第一电源分别与控制器103、电磁铁1053连接,用于为电磁铁1053提供第一方向的电流;
第二电源(图中未示出),第二电源分别与控制器103、电磁铁1053连接,用于为电磁铁1053提供第二方向的电流;
作为一种示例,控制器103具体用于:在第一状态,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一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在第二状态,控制第一电源停止向电磁铁1053输出电流或者输出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预设第二电流值小于预设第一电流值。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第一电流值和预设第二电流值可以是任意电流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只需保证由设定的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产生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产生的磁力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即可。即,在第一状态下电磁铁1053流入第一方向的电流产生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该磁力通过杠杆作用可以平衡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不产生磁力或产生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的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下打开卡扣1051释放第一部件101a。
相比于其他方式,本申请一实施例采取的在第一壳体100掉落时对电磁铁1053断电的方式,具有响应速度更快,可使得第一部件101a快速弹出的优点。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图14和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在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的情况下,在第一状态下,控制器103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一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产生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的磁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不产生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第一部件101a。具体地,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可以不产生磁力,从而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消失。由于没有磁力的限制,这时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由拉伸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可以产生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的磁力,即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这样,由于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所以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发生复位,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作为又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产生与第一状态所产生的磁力方向相反的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和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充分打开卡扣1051释放第一部件101a,避免因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不足导致的卡扣1051无法释放第一部件101a的情况出现,保证第一部件101a能够成功弹出。具体地,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103控制第二电源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二方向的电流,以使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产生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斥的磁力,从而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和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位移,从而释放第一部件101a。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位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靠近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的情况下,在第一状态下,控制器103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一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产生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斥、且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的磁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保持与第一部件101a的扣合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不产生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从而释放第一部件101a。具体地,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可以不产生磁力,从而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消失。由于没有磁力的限制,这时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由拉伸状态恢复到初始状态,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作为另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可以产生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的磁力,即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施加给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的拉力。这样,由于作用在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小于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所以第二弹性部件1052会发生复位,从而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移动,释放第一部件101a。
作为又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产生与第一状态所产生的磁力方向相反的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和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充分打开卡扣1051释放第一部件101a,避免因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拉力不足导致的卡扣1051无法释放第一部件101a的情况出现,保证第一部件101a能够成功弹出。具体地,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103控制第二电源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二方向的电流,以使电磁铁1053的第一磁极1053a产生与卡扣1051的第二端磁性相斥的磁力,从而在第二弹性部件1052的复位作用和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向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方向位移,从而释放第一部件101a。
如图2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限位件105,而是通过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平衡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在第一状态下,电磁铁1053作用于第一部件101a,且电磁铁1053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以使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平衡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从而使得第一部件101a收纳于位于本体101上的容纳腔室内。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不产生磁力或者产生小于第一弹性部件104的弹力的磁力或者产生与第一部件101a相斥的磁力,以在第一弹性部件104的复位作用下弹出第一部件101a。
如图20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电磁铁1053位于第一弹性部件104远离第一部件101a的一侧,且第一部件101a在弹射方向的投影与电磁铁1053至少部分重叠。在第一状态下,电磁铁1053与第一部件101a磁性相吸,且电磁铁1053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以使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平衡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从而使得第一部件101a收纳于位于本体101上的容纳腔室内。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1053不产生磁力或者产生与第一部件101a相斥的磁力,以在第一弹性部件104的复位作用下弹出第一部件101a。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控制器103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一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电磁铁1053产生与第一部件101a磁性相吸、且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的磁力,从而使得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平衡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进而使得第一部件101a收纳于位于本体101上的容纳腔室内。作为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103控制第一电源停止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一方向的电流,电磁铁1053不产生磁力,第一部件101a在第一弹性部件104的复位作用下弹出。作为另一种示例,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103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一方向且输出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使得电磁铁1053产生的磁力小于第一弹性部件104施加给第一部件101a的弹力,进而使得第一部件101a在第一弹性部件104的复位作用下弹出。作为又一种示例,控制器103在控制第一电源停止向电磁铁1053输出第一方向的电流的同时,控制第二电源为电磁铁1053提供第二方向的电流,以使电磁铁1053产生与第一部件101a磁性相斥的磁力,以在第一弹性部件104的复位作用和该磁性相斥的磁力的作用下弹出第一部件101a。相比于其他实施方式,图20所示的实施方式无需设置限位件105,结构更加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部件101a弹出后能够与第二壳体200连接的成功率,第一部件101a和第二壳体200中的一个可以带有磁性,另一个可以为能够被磁铁吸附的材料,这样,第一部件101a可以通过磁力吸附在第二壳体200上。例如,第一部件101a和第二壳体200中的一个为磁铁,另一个含有能够被磁铁吸附的铁、钴或镍等金属。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01a和第二壳体200还可以均带有磁性。即,第一部件101a和第二壳体200可以均为磁铁,从而增加第一部件101a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吸附磁力,保证第一部件101a弹出时能够成功的吸附在第二壳体200上。
考虑到第一壳体100掉落时可能存在不同侧面着地的情况,故为了保证所有情况下第一部件101a均能够吸附在目标对象上,如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壳体100多个方向的侧面上均可以设置第一部件101a及其对应的动力元件和限位件。这样,无论第一壳体100哪个侧面朝向地面,均可以保证至少有一个侧面的设置第一部件101a弹出射向第二壳体200,从而保证第一部件101a与第二壳体200连接,防止第一壳体100跌落到地面,实现对于第一壳体100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第一部件101a的回收,在弹出第一部件101a之后,控制器103可以控制电磁铁1053恢复与第一状态相同的状态。具体地,可以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来控制电磁铁1053的状态。例如,当电磁铁1053在第一状态产生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时,在弹出第一部件101a之后,控制器103可以控制电磁铁1053再次产生作用于卡扣1051的第二端的磁力,以通过该磁力使得第二弹性部件1052恢复拉伸状态和使得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回复到未弹出第一部件101a时的位置。这样,在将第一部件101a再次回收到容纳腔室内时,可以通过卡扣1051的第一端1051a扣合第一部件101a。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件101a与本体101之间的连接件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需要保证第一部件101a与第二壳体200连接时,第一壳体100仍未到达地面。其中,连接件可以包括绳、链或者其他任何可以弯折的物体。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中的第一壳体。
如图2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壳体掉落的情况下,输出第一信号;
S102、在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部件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
其中,在第一状态,第一部件收纳于本体内;在第二状态,第一部件从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第二壳体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在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壳体掉落的情况下,输出第一信号;在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控制第一部件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即,使得第一部件能够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电子设备以外的第二壳体连接,防止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实现对于电子设备的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可以包括限位件,S102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二状态下控制限位件释放第一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可以包括卡扣、第二弹性部件和电磁铁,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弹性部件使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第一部件的扣合,S102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二状态下控制电磁铁作用于卡扣的第二端,在杠杆作用下使卡扣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卡扣通过支撑轴与本体活动连接,卡扣的第一端和卡扣的第二端可绕支撑轴旋转,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与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斥,且电磁铁施加给卡扣的第二端的磁力大于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卡扣的第一端的弹力,以使卡扣的第二端向远离电磁铁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弹性部件处于拉伸状态,S102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二状态下控制电磁铁不产生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扣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从而释放第一部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卡扣通过支撑轴与本体活动连接,卡扣的第一端和卡扣的第二端可绕支撑轴旋转,在第一状态下电磁铁与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电磁铁施加给卡扣的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卡扣的第一端的拉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第一部件的扣合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电磁铁不产生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扣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从而释放第一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电磁铁与第一部件磁性相吸,且电磁铁施加给第一部件的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件施加给第一部件的弹力,S102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二状态控制电磁铁不产生磁力或者产生与第一部件相斥的磁力,以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弹出第一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源,用于为电磁铁提供第一方向的电流;第二电源,用于为电磁铁提供第二方向的电流。在第一状态,可以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一方向的电流;S102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二状态,控制第一电源停止向电磁铁输出电流。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一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电磁铁产生与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卡扣的第一端的拉力的磁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第一部件的扣合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源停止向电磁铁输出电流,电磁铁不产生磁力,以在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卡扣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一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电磁铁产生与第一部件磁性相吸、且磁力大于或等于第一弹性部件施加给第一部件的弹力的磁力;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源停止向电磁铁输出电流,电磁铁不产生磁力,以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弹出第一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S102具体可以包括:在第二状态,控制第二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二方向的电流,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方向相反。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二方向且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以使电磁铁产生与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斥的磁力,从而在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和杠杆作用下带动卡扣的第一端向远离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第一部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下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二方向且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以使电磁铁产生与第一部件磁性相斥的磁力,以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和该磁性相斥的磁力的作用下弹出第一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该方法还包括:在未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一方向的电流。S102具体包括: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源停止向电磁铁输出电流,并控制第二电源向电磁铁输出第二方向的电流,或者,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停止向电磁铁输出电流。
图22所示方法中的各个步骤请参见图1至图21的保护装置的描述,两者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保护装置,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电子设备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3所示,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
第一壳体100,第一壳体100为上述实施例的保护装置中的第一壳体100;
显示屏300,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壳体100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保护装置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媒体播放器、手表、项链、眼镜、耳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器103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本申请不限于此。
以上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adioFrequency,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以及可与所述第一壳体配合的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部件;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壳体掉落时,输出第一信号;
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部件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部件收纳于所述本体内;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部件从所述第一壳体内弹出并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体包括:
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处于压缩状态;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通过复位作用向所述第一部件提供弹射动力时,所述第一部件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
限位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限位件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限位,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压缩于预设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限位件释放所述第一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卡扣,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扣合;
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卡扣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使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扣合;
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并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作用于所述第二端,在杠杆作用下使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通过支撑轴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端磁性相斥,且所述第一磁极施加给所述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磁极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卡扣的第一端和所述卡扣的第二端所在的直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弹射方向垂直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通过支撑轴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端磁性相吸,且所述第一磁极施加给所述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二端向靠近所述第一磁极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弹射方向垂直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卡扣,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件扣合;
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与所述卡扣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处于拉伸状态;
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作用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所述电磁铁施加给所述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的拉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扣合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产生小于所述拉力的磁力或不产生磁力,以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通过支撑轴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所述第一磁极施加给所述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的拉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扣合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磁极产生小于所述拉力的磁力或不产生磁力,以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所述卡扣的第一端和所述卡扣的第二端所在的直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弹射方向垂直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通过支撑轴与所述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可绕所述支撑轴旋转,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斥,且所述第一磁极施加给所述第二端的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的拉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扣合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磁极产生小于所述拉力的磁力或不产生磁力,以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弹射方向垂直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
电磁铁,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作用于所述第一部件,且所述电磁铁施加给所述第一部件的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部件的弹力,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不产生磁力或者产生小于所述弹力的磁力或者产生与所述第一部件相斥的磁力,以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弹出所述第一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部件在弹射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电磁铁至少部分重叠,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第一部件磁性相吸,且所述电磁铁施加给所述第一部件的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部件的弹力;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电磁铁不产生磁力或者产生小于所述弹力的磁力或者产生与所述第一部件相斥的磁力,以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弹出所述第一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
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磁铁连接,用于为所述电磁铁提供第一预设方向的电流;
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磁铁连接,用于为所述电磁铁提供第二预设方向的电流;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
在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停止向所述电磁铁输出电流或者输出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所述预设第二电流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一电流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
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磁铁连接,用于为所述电磁铁提供第一预设方向的电流;
第二电源,所述第二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电磁铁连接,用于为所述电磁铁提供第二预设方向的电流;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
在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停止向所述电磁铁输出电流或者输出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所述预设第二电流值小于所述预设第一电流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磁极产生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吸、且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的拉力的磁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扣合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停止向所述电磁铁输出电流,所述电磁铁不产生磁力,或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磁极产生的磁力小于所述拉力,以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磁极产生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斥、且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端的拉力的磁力,以在杠杆作用下使得所述卡扣的第一端保持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扣合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停止向所述电磁铁输出电流,所述电磁铁不产生磁力,或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磁极产生的磁力小于所述拉力,以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部件在弹射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电磁铁至少部分重叠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且预设第一电流值的电流,以使所述电磁铁产生与所述第一部件磁性相吸、且磁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施加给所述第一部件的弹力的磁力;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停止向所述电磁铁输出电流,所述电磁铁不产生磁力,或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预设第二电流值的电流,以使所述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小于所述弹力,以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下弹出所述第一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电流,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方向相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磁极产生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斥的磁力,从而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和所述杠杆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磁铁的第一磁极位于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电流,以使所述第一磁极产生与所述卡扣的第二端磁性相吸的磁力,从而在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和所述杠杆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方向位移,以释放所述第一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电流,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方向相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远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一部件在弹射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电磁铁至少部分重叠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向所述电磁铁输出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电流,以使所述电磁铁产生与所述第一部件磁性相斥的磁力,以在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和所述磁性相斥的磁力的作用下弹出所述第一部件。
22.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壳体掉落的情况下,输出第一信号;
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第一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部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变为所述第二状态。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装置;
显示屏,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CN202110560728.XA 2021-05-21 2021-05-21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286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0728.XA CN113286467B (zh) 2021-05-21 2021-05-21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0728.XA CN113286467B (zh) 2021-05-21 2021-05-21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467A CN113286467A (zh) 2021-08-20
CN113286467B true CN113286467B (zh) 2023-01-24

Family

ID=77280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0728.XA Active CN113286467B (zh) 2021-05-21 2021-05-21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646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7097B (zh) * 2013-03-29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跌落保护装置、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电子设备
CN105472069B (zh) * 2015-12-25 2018-11-23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防摔装置和移动终端防摔方法
CN107566586B (zh) * 2017-10-16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跌落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移动终端
CN110312001B (zh) * 2018-03-20 2021-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滑出结构的位置检测方法、检测组件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467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6885B2 (en) Computing system including a first and second housing and polar magnets
CN107911591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94739B (zh) 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8615989A (zh) 卡座组件、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90051174A1 (en) Eng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tilizing the same
US9997286B2 (en) Magnetically actuated restraining mechanisms
TW201725591A (zh) 自動抗跌落裝置及具有自動抗跌落功能的電子裝置
KR20090023501A (ko) 자동-닫음가능한 유연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656677B2 (en) Docking sta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933480B (zh) 柔性手机及柔性壳体
JP2008067160A (ja) 携帯端末及び携帯端末の保護方法
CN107800881B (zh)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保护方法
CN113286467B (zh) 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365123A1 (en) Accessory device
WO2021227503A1 (zh) 卡托组件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JP2017112172A (ja) 電子機器
US20120024958A1 (en) Card loading assembly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433887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9017086B2 (en) Detach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064468B (zh) 电子设备的保护装置、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100630697B1 (ko) 휴대형 모바일 장치의 하드디스크 드라이브 보호 방법 및이에 적합한 장치
US20100071167A1 (en) Folding-typ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800723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41752A (zh) 调整屏幕状态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548346A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