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6071A -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6071A
CN113286071A CN202110696948.5A CN202110696948A CN113286071A CN 113286071 A CN113286071 A CN 113286071A CN 202110696948 A CN202110696948 A CN 202110696948A CN 113286071 A CN113286071 A CN 113286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ircuit
resistor
emitt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69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兵
杨荣华
张田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ft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ft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ft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ft Smar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69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6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6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6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H05B45/1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using optical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45Current stabilisation; Maintaining constant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or colour temperature of ambient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电源端口和调光电路的端口,将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控制摄像头拍摄,电源管理电路稳定电路电流,避免发光电路中灯光闪烁;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光照情况对,调节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信号,使得电路中发光电路对摄像头进行补光调控,优化监控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视频监控应用中,摄像处于黑暗环境下,无法采集到清晰的人脸和物体全彩画面。现有的补光控制电路主要是使用光敏开关控制红外灯与控制板的配合控制,实现白天或者光线充足情况下关闭红外光,获取正常颜色的画面,而在晚上或者光线不足情况下打开红外灯,然而,晚上或者光线不足情况下,往往需要对画面对比度调节至零,仅能获取黑白画面,使得色彩无法对比,影响监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控制电路能够在准确的根据环境中关照情况,控制灯光的打开状态,促使摄像头采集到清晰的图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光敏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接口(P2);
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3)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大,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增大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提供的电流;所述第三电阻(R4)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小,导通第一三极管(Q1),降低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二段接地,用于通过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电阻值控制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口的输出;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稳定所述第四电阻(R5)的电压;所述六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P2)连接,用于将电路固定于主板上;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调节信号至所述电池管理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管理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1)、第一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将过滤掉特定频率的电信号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电源提供的电信号;所述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5,防止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直接流入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八电阻(R1)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设置供所述发光电路的电流值;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值至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D2)串联,用于将所述第一二极管(D2)反接与回路中避免其他回路中电流对所述第一电感(L1)进行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电路包括:第一发光灯(IR1)、第二发光灯(IR2)、第三电容(C1);
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IR2)灯串联,用于形成灯组将电路中的电能转化为光能;所述第二发光灯(IR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电流确定发光电路的状态;所述第三电容(C1)与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并联,用于稳定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两端的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包括:第三二极管(D4)、第一电源接口(P1);
所述第三二极管(D4)阳极与所述调光电路相连接,用于防止电源反接入其他电路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接入电信号,导通所述第三二极管(D4)。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无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大,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并经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后,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输送至所述发光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发光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有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小,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导通;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降低,无法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不发光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恒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
所述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
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号确定调节信息,并调整发光状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所述的控制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装置中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解决了简单的通过光敏感光原理与控制板配合时,会出现白天获取正常颜色,晚上仅能获取黑白画面和电流不稳定出现灯光闪烁,影响监控效果。即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源端口和调光电路的端口,将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控制摄像头拍摄,电源管理电路稳定电路电流,避免发光电路中灯光闪烁;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光照情况对,调节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信号,使得电路中发光电路对摄像头进行补光调控,优化监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灯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其中,电源通过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电流;其中,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建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其中,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其中,发光电路,用于根据调节信息调节发光状态。
示例地,电源可以是通过铝基板上电源接口提供的,当电源通过铝基板上电源接口提供时,需要通过连接将铝基板上电源接口,并将控制装置中各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铝基板上的各个电器元件进行均匀散热。这种情况下,即利用铝基板上的电源接口,将电源与铝基板连接,为铝基板上的其他电路进行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光敏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接口(P2);
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3)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大,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增大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提供的电流;所述第三电阻(R4)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小,导通第一三极管(Q1),降低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二段接地,用于通过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电阻值控制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口的输出;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稳定所述第四电阻(R5)的电压;所述六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P2)连接,用于将电路固定于主板上;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调节信号至所述电池管理电路。
具体的,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其中,图2中,R2表示第一电阻,R3表示第二电阻,R4表示第三电阻,R5表示第四电阻,R6表示第五光敏电阻,R7表示第六电阻,R8表示第七电阻,Q1表示第一三极管,D5表示第一二极管,C3表示第一电容,R1表示第八电阻,C2表示第二电容,U1表示第一电源管理芯片,D2表示第二二极管,L1表示第一电感,IR1表示第一发光灯,IR2表示第二发光灯,C1表示第三电容,D4表示第三二极管,P1表示电源接口,P2表示接口。如图1A所示,调光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光敏电阻R6、电阻R7、电阻R8、二极管D5、电容C3和接口P2。电阻R2的一端与电源、电阻R4、电源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二极管D5的阴极、电容C3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光敏电阻R6连接;光敏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8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三级管的发射极分别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阻R3、电阻R5和所述电阻R7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电阻R7与接口P2连接;其中,电阻R2与电阻R3串联之后,通过三极管Q1集电极与基极与电阻R4和光敏电阻R6形成并联回路。二极管D5与电容C3并联后,接于电阻R2与电阻R3并联端,用于给三极管Q1进行供电。电阻R5接于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将发光调光信号发送给电源管理电路。电阻R7与电阻R5并联用于稳定电阻R5的电压。电阻R7通过接口P2固定调光电路与铝基板上,便于监测设备的监测。
示例地,调光电路可以是通过多个电器元件搭建的能够控制发光电路,处于发光状态和不发光状态,用于通过调光电路中的第五光敏电阻(R6)监测监测设备所处的环境中的光度变化情况。当调光电路中的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预设特定波长的光照下时,使得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小。其中,第五光敏电阻的阻值远远小于调光电路中第七电阻(R8),使得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导通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拉低第四电阻(R5)上的电压值,并将低电压对应的调光信号输送到电源管理电路。当调光电路中的第五光敏电阻(R6)没有处于预设特定波长的光照下时,使得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大。其中,第五光敏电阻的阻值远远大于调光电路中第七电阻(R8),使得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调光电路中的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Q1不工作),增大第四电阻(R5)上的电压值,并将高电压对应的调光信号输送到电源管理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管理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1)、第一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将过滤掉特定频率的电信号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电源提供的电信号;所述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5,防止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直接流入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八电阻(R1)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设置供所述发光电路的电流值;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值至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D2)串联,用于将所述第一二极管(D2)反接与回路中避免其他回路中电流对所述第一电感(L1)进行干扰。
具体的,如图1A所示,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U1(PT4115)、电容C2、电阻R1、二极管D2、电感L1。电容C2的一端与调光电路中电阻R2、电阻R1、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源管理芯片U1的管脚5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管脚3与调光电路中电阻R5连接;电阻R1与电源管理芯片U1的管脚4和发光电路连接;二极管D2阳极与发光电路连接;电池管理芯片U1的管脚1和电感L1连接;电感L1另一端与发光电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U1的管脚2和电池管理芯片U1的管脚6接地;其中,电源管理芯片U1可以是PT4115,利用PT4115芯片的DIM端管脚3与电阻R5相连接,作为调光端,接收调光信号。其中,电阻R1通过PT4115芯片的管脚5,VIN端与PT4115芯片的管脚4,SEN端与PT4115芯片并联,二极管D2通过PT4115芯片的管脚1,SW端与通过PT4115芯片的管脚5,VIN端与PT4115芯片并联;PT4115芯片的管脚1,SW端通过电感L1与发光电路连接。
示例地,PT4115芯片的DIM端管脚3与电阻R5相连接,作为调光端接收调光信号为低电压信号,PT4115芯片控制管脚1SW的输出为零电流或不能促使发光电路发亮的电流,此时,发光电路处于不发光状态。当PT4115芯片的DIM端管脚3接收到的调光信号为高电压信号,PT4115芯片控制SW端的管脚1的输出为稳定发光电流,并利用电感L1,促使发光电路处于发光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电路包括:第一发光灯(IR1)、第二发光灯(IR2)、第三电容(C1);
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IR2)灯串联,用于形成灯组将电路中的电能转化为光能;所述第二发光灯(IR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电流确定发光电路的状态;所述第三电容(C1)与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并联,用于稳定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两端的电压。
具体地,发光电路包括:发光灯IR1、发光灯IR2和电容C1;其中,发光灯IR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管理子电路中的电阻R1连接和所述电容C1连接;发光灯的另一端与发光灯IR2相连接;发光灯IR2的另一端与电源管理电路中的电感L1相连接和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中,电容C1与发光灯IR1和发光灯IR2串联后的灯组并联,稳定发光灯IR1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两端的电压,使得发光灯组进行稳定性的发光。
示例地,当发光电路中电感L1周围的电流,使得发光电路中具有稳定的发光电流和电压,促使发光电路中发光灯IR1和发光灯IR2进行发光,以补充监测设备处于环境中亮度不足的状况。当前发光电路中电感L1周围没有电流变化,此时,发光电路中不具有稳定的发光电流和电压,发光电路中发光灯IR1和发光灯IR2不发光。其中,发光电路中发光灯IR1和发光灯IR2进行发光可以是LED灯。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所述第二发光灯(IR2)安装在灯杯内,包括:
所述灯杯的内壁与所述灯杯的中心线呈30度夹角,且所述灯杯的内壁为反光面;
将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所述第二发光灯(IR2)的发光部分放置于灯杯内的广口一侧,将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所述第二发光灯(IR2)的不发光部分放置于灯杯内的窄口一侧。
具体的,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灯杯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将第一发光灯和第二发光灯都将放置于灯杯内,以第一发光灯为例,灯杯的内壁与灯杯的中心线呈30度夹角,且灯杯的内壁为反光面;第一发光灯的发光部分放置于灯杯内的广口一侧,用于通过广口使得第一发光灯的原本可能发散的光更加聚集,发出的光照射距离更远。其中,灯杯的内壁设置为反光,保证了灯杯的内壁吸收光的能力减小,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发射到内壁上的光聚集在广口一侧,使得发出的光照射亮度和距离效果更优。在具体的应用于监测的过程中,通过广口和反光面的设计,当监测设备安装在一定高度时灯光从发光灯出发,以射线状形成一个类似于圆锥形空间的,其圆锥形空间高度与监测设备与地面的高度基本相同。如果出现遮挡物将改变监测范围和发光灯光照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包括:第三二极管(D4)、第一电源接口(P1);
所述第三二极管(D4)阳极与所述调光电路相连接,用于防止电源反接入其他电路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接入电信号,导通所述第三二极管(D4)。
具体地,电源包括:第三二极管(D4)和第一电源接口(P1);其中,第一电源接口(P1),通过第三二极管(D4)将电信号提供给控制装置中的电路。当电源通过第一电源接口(P1)接入到电路中时,利用第三二极管(D4)正向导同的性能,防止电源方向接入电路,保护电路中的电器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无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大,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并经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后,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输送至所述发光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发光状态。
具体地,第一电源接口P1将电信号通过第三二极管(D4)发送至调光电路中,当调光电路中的第五光敏电阻(R6)没有处于预设特定波长的光照下时,使得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大。其中,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远远大于调光电路中第七电阻(R8),使得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调光电路中的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Q1不工作),增大第四电阻(R5)上的电压值,并将高电压对应的调光信号输送到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为PT4115芯片,当PT4115芯片的DIM端管脚3接收到的调光信号为高电压信号,PT4115芯片控制SW端的管脚1的输出为稳定发光电流,并利用电感L1,促使发光电路处于发光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有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小,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导通;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降低,无法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不发光状态。
具体地,电源接口P1将电信号通过二极管D4发送至调光电路中,当调光电路中的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预设特定波长的光照下时,使得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小。其中,第五光敏电阻的阻值远远小于调光电路中第七电阻(R8),使得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导通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拉低第四电阻(R5)上的电压值,并将低电压对应的调光信号输送到电源管理电路。调光信号为低电压信号,PT4115芯片控制管脚1SW的输出为零电流或不能促使发光电路发亮的电流,此时,发光电路处于不发光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装置中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解决了简单的通过光敏感光原理与控制板配合时,会出现白天获取正常颜色,晚上仅能获取黑白画面和电流不稳定出现灯光闪烁,影响监控效果。即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源端口和调光电路的端口,将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控制摄像头拍摄,电源管理电路稳定电路电流,避免发光电路中灯光闪烁;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光照情况,调节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信号,使得电路中发光电路对摄像头进行补光调控,优化监控效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执行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适用于环境中摄像头需要根据环境中光的亮度进行补光的情况,该方法可以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执行,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装置执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恒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
步骤S220,所述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
步骤S230,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号确定调节信息,并调整发光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光敏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接口(P2);
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3)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大,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增大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提供的电流;所述第三电阻(R4)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小,导通第一三极管(Q1),降低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二段接地,用于通过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电阻值控制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口的输出;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稳定所述第四电阻(R5)的电压;所述六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P2)连接,用于将电路固定于主板上;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调节信号至所述电池管理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管理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1)、第一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将过滤掉特定频率的电信号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电源提供的电信号;所述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5,防止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直接流入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八电阻(R1)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设置供所述发光电路的电流值;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值至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D2)串联,用于将所述第一二极管(D2)反接与回路中避免其他回路中电流对所述第一电感(L1)进行干扰。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电路包括:第一发光灯(IR1)、第二发光灯(IR2)、第三电容(C1);
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IR2)灯串联,用于形成灯组将电路中的电能转化为光能;所述第二发光灯(IR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电流确定发光电路的状态;所述第三电容(C1)与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并联,用于稳定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两端的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包括:第三二极管(D4)、第一电源接口(P1);
所述第三二极管(D4)阳极与所述调光电路相连接,用于防止电源反接入其他电路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接入电信号,导通所述第三二极管(D4)。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无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大,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并经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后,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输送至所述发光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发光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有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小,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导通;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降低,无法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不发光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装置中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解决了简单的通过光敏感光原理与控制板配合时,会出现白天获取正常颜色,晚上仅能获取黑白画面和电流不稳定出现灯光闪烁,影响监控效果。即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源端口和调光电路的端口,将电路固定于铝基板上,以便于控制摄像头拍摄,电源管理电路稳定电路电流,避免发光电路中灯光闪烁;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光照情况对,调节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信号,使得电路中发光电路对摄像头进行补光调控,优化监控效果。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12的框图。图3显示的电子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
电子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电子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3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3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CD-ROM,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电子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执行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恒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
所述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
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号确定调节信息,并调整发光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控制装置的执行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恒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
所述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
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号确定调节信息,并调整发光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电路、调光电路和发光电路,所述电源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分别输出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流处理为恒流,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光敏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一电容(C3)、第一二极管(D5)、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接口(P2);
所述第一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3)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大,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增大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源提供的电流;所述第三电阻(R4)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串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用于当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在阻值变小,导通第一三极管(Q1),降低所述第四电阻(R5)两端的电压控制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七电阻(R8)的第二段接地,用于通过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电阻值控制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口的输出;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集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5)并联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用于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稳定所述第四电阻(R5)的电压;所述六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P2)连接,用于将电路固定于主板上;所述第四电阻(R5)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调节信号至所述电池管理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第一管理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八电阻(R1)、第一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
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将过滤掉特定频率的电信号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用于接收所电源提供的电信号;所述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5,防止所述第二电容(C2)过滤后的电信号直接流入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八电阻(R1)与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并联,用于给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设置供所述发光电路的电流值;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值至所述发光电路;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D2)串联,用于将所述第一二极管(D2)反接与回路中避免其他回路中电流对所述第一电感(L1)进行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电路包括:第一发光灯(IR1)、第二发光灯(IR2)、第三电容(C1);
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IR2)灯串联,用于形成灯组将电路中的电能转化为光能;所述第二发光灯(IR2)与所述第一电感(L1)串联,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感(L1)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电流确定发光电路的状态;所述第三电容(C1)与所述第一发光灯(IR1)与所述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并联,用于稳定所述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形成的灯组两端的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第三二极管(D4)、第一电源接口(P1);
所述第三二极管(D4)阳极与所述调光电路相连接,用于防止电源反接入其他电路中;所述第三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源接口(P1)接入电信号,导通所述第三二极管(D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无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大,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低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并经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后,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管理芯片(U1)的管脚1输送至所述发光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发光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电路用于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息调整发光状态,包括:
当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五光敏电阻(R6)处于有光照环境中,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的阻值变小,导致与所述第五光敏电阻(R6)连接的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处于高电平状态,所述调光电路中第一三极管(Q1)处于导通;所述调光电路中第四电阻(R5)电压降低,无法将所述第四电阻(R5)电压增大的电信号输入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使得第一发光灯(IR1)和第二发光灯(IR2)的处于不发光状态。
8.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执行,包括:
将所述电源管理电路输出的恒流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调光电路和所述发光电路;
所述调光电路根据环境中灯光亮度,向所述发光电路输出调节信号;
所述发光电路根据所述调节信号确定调节信息,并调整发光状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执行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执行方法。
CN202110696948.5A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286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948.5A CN113286071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948.5A CN113286071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6071A true CN113286071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8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6948.5A Pending CN113286071A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60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862A (zh) * 2021-09-07 2022-0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感测及显示驱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9862A (zh) * 2021-09-07 2022-0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感测及显示驱动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7212B2 (en) Lighting system, dimm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dimming control method
KR100904792B1 (ko)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등 및 그를 채용한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장치 관리 시스템
KR102617195B1 (ko) 표시 장치
CN105474299A (zh) 使用针对周围光环境的波长信息以调节显示器亮度和内容
JP2023504401A (ja) 動的に制御されるマイクロledピクセルアレイ
CN113286071A (zh) 一种控制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1509397U (zh) 一种灯的灭与亮采集器
US10537000B2 (en) Controller, light source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ght source module
CN111642038A (zh) Led驱动电路及投影仪
US9920916B2 (en) Card type LED driver and transportation means with card type driver
CN215871541U (zh) 一种控制装置
EP3261414B1 (en) Protection circuit for short circuit of led power supply
US8692483B2 (en) Intelligent power control system
KR100674256B1 (ko) 디밍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조명 시스템
KR101601609B1 (ko) Led 가로등의 스마트 디밍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8811249B (zh) 一种虹膜照明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5209596A (zh) 照明装置的亮度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KR20200138011A (ko) 조명 메모리 디바이스 및 메모리 모듈
CN211509345U (zh) 一种亮度控制调光器及led照明系统
CN101354124A (zh) 电子装置的键盘照明模块
CN218301699U (zh) 一种单极性低成本级联led线条灯控制电路
CN217985484U (zh) 自动调亮度照明装置
JP7196423B2 (ja) 照明光通信装置
CN213519213U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JP2014149938A (ja) 発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