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4717A -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4717A
CN113284717A CN202110168631.4A CN202110168631A CN113284717A CN 113284717 A CN113284717 A CN 113284717A CN 202110168631 A CN202110168631 A CN 202110168631A CN 113284717 A CN113284717 A CN 113284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member
coil
pin
end portion
we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86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信
佐佐木达哉
平井真哉
田村俊光
杉山郁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84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4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95Windings disposed upon ring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3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感部件具备:环状的芯体;和线圈,其包括多个销构件,相邻的销构件连接而使该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相邻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具有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相互熔接而成的熔接部,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

Description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感部件,存在记载于日本实全昭50-20152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结构。该电感部件具备环状的芯体和卷绕于芯体的线圈。线圈包括“コ”形的第1线材构件和直线状的第2线材构件,第1线材构件的端部和第2线材构件的端部连接,构成线圈的1匝。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全昭50-2015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电感部件中,在欲熔接第1线材构件的端部和第2线材构件的端部而形成熔接部时,本申请发明者发现,伴随着电感部件小型化,线圈的相邻的匝的熔接部之间的缝隙成为问题。具体而言,若对第1、第2线材构件进行激光熔接而形成熔接部,则存在熔接部伸出至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的问题。因此,不易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而缩小线圈的尺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的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部件具备:
环状的芯体;和
线圈,其包括多个销构件,相邻的销构件连接而使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相邻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具有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相互熔接而成的熔接部,
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
此处,宽度是指在与包括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和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第1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第1和第2销构件的端部分别是指设置有熔接部的部分。
根据上述方式,第2销构件的端部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因此,能够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而缩小线圈的尺寸,因此,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电感部件的一技术方案中,
上述熔接部由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构成,
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熔接部具有宽度变窄的上述收缩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熔接部具有收缩部,因此,能够减少熔接部伸出至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这种情况。作为其结果,能够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电感部件的一技术方案中,从与包括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第1平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熔接部没有设置于上述第2销构件的外侧缘。
此处,第2销构件的外侧缘是指从与第1平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第1销构件的端部(内侧)相反侧的外侧的缘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熔接部没有设置于第2销构件的外侧缘。因此,能够抑制熔接部在熔化的状态下朝向第2销构件的外侧缘的表面张力,不会成为覆盖外侧缘那样的球状。因此,能够更加缩小熔接部的大小,能够更加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少熔接部比第2销构件的外侧缘向外侧伸出的情况,能够缩小线圈的外形。
优选的是,在电感部件的一技术方案中,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熔接部设置于比第2平面靠内侧,上述第2平面包括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并且与上述第1平面正交。
此处,从沿着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比第2平面靠内侧是指比第2平面靠第1销构件的端部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熔接部设置于比第2平面靠内侧,因此,能够更加缩小熔接部的大小,能够更加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电感部件的一技术方案中,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小于上述第2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第1销构件的除去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小于第2销构件的除去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因此,能够防止熔接部的宽度变得过大。由此,与由同径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彼此形成的熔接部相比,能够形成宽度更小的熔接部,因此,能够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电感部件的一技术方案中,上述第1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与上述第2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相等。
此处,第1、第2销构件的截面积分别是指与第1、第2销构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平均的截面积。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第1销构件的除去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与第2销构件的除去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相等,因此,即便第1销构件的除去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变小,也能够抑制该部分的电阻的增加。
优选的是,在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技术方案中,为制造电感部件的方法,上述电感部件具备:
环状的芯体;和
线圈,其包括多个销构件,相邻的销构件连接而使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
上述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
在上述相邻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接触,并且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小于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销构件配置于上述芯体的工序;和
对上述第1销构件和上述第2销构件施加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的工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从沿着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在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小于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的状态下,将多个销构件配置于芯体,使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因此,从沿着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熔接部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由此,能够减少熔接部伸出至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技术方案中,为制造电感部件的方法,上述电感部件具备:
环状的芯体;
和线圈,其包括多个销构件,相邻的销构件连接而使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
上述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具备:
在上述相邻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接触,并且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朝向上述端面变小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销构件配置于上述芯体的工序;和
对上述第1销构件和上述第2销构件施加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的工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从沿着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在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朝向端面变小的状态下,将多个销构件配置于芯体,并使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因此,从沿着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熔接部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由此,能够减少熔接部伸出至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的情况,能够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上方立体图。
图2是电感部件的下方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感部件的内部的下方立体图。
图4是电感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电感部件的剖视图。
图6A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折弯销构件和第2直线销构件实际熔接的状态的从Z方向观察的仰视图。
图6C是从图6B的Y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销构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A示出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第3实施方式,且是表示熔接前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8B示出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第3实施方式,且是表示熔接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感部件;2...壳体;21...底板部;22...盖部;3...芯体;301...第1端面;302...第2端面;303...内周面;304...外周面;41...第1线圈;410...折弯销构件(第2销构件);410a...导体部;410b...被膜;410c...中心线;410e...端部;410f...周面;410h...宽度;410i...外侧缘;410j...最外端部;411...第1直线销构件(第1销构件);412、412A、412B...第2直线销构件(第1销构件);411a、412a...导体部;411c...安装片;412c...中心线;412e...端部;412f...端面;412h...宽度;412j...锥形面;42...第2线圈;420...折弯销构件(第2销构件);420a...导体部;420b...被膜;421...第1直线销构件(第1销构件);422...第2直线销构件(第1销构件);421a、422a...导体部;421c...安装片;51~54...第1~第4电极端子;51a~54a...安装部;60...绝缘构件;70...粘合构件;80...熔接部;80a...第1区域;80b...第2区域;81...收缩部;S1...第1平面;S2...第2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感部件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附图的一部分是示意性的附图,存在不反映实际的尺寸、比率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电感部件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感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2是电感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感部件的内部的下方立体图。图4是电感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4所示,电感部件1具有壳体2、收纳于壳体2内的环状的芯体3、卷绕于芯体3的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安装于壳体2且与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连接的第1~第4电极端子51~54。电感部件1例如是共模扼流圈等。
壳体2具有底板部21和覆盖底板部21的箱状的盖部22。壳体2由具有强度和耐热性的材料构成,优选由具有阻燃性的材料构成。壳体2例如由PPS(聚苯硫醚)、LCP(液晶聚合物)、PPA(聚邻苯二甲酰胺)等树脂或者陶瓷构成。在底板部21上设置有芯体3,芯体3的中心轴线与底板部21正交。芯体3的中心轴线是指芯体3的内径孔部的中心轴线。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壳体2(底板部21和盖部22)的形状是矩形。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2的形状是长方形。
此处,将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到的壳体2的短边方向设为X方向,将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观察到的壳体2的长边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和Y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壳体2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壳体2的底板部21和盖部22在Z方向上面对面配置,底板部21处于下侧,盖部22处于上侧,将上侧设为Z方向的正方向,将下侧设为Z方向的负方向。此外,在壳体2的底板部21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情况下,壳体2的X方向的长度和壳体2的Y方向的长度相同。
第1~第4电极端子51~54安装于底板部21。第1电极端子51和第2电极端子52位于在底板部21的Y方向上对置的两个角落,第3电极端子53和第4电极端子54位于在底板部21的Y方向上对置的两个角落。第1电极端子51和第3电极端子53在X方向上对置,第2电极端子52和第4电极端子54在X方向上对置。
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芯体3的形状是长圆形(轨道形状)。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芯体3包括:沿着长轴延伸且在短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长边部分31;和沿着短轴延伸且在长轴方向上对置的一对短边部分32。此外,也可以是,从中心轴线方向观察时,芯体3的形状为长方形或者椭圆形。
芯体3由磁性芯体构成,上述磁性芯体例如由铁氧体等陶瓷芯体或者铁系的粉体成型、纳米晶箔作成。芯体3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上对置的第1端面301和第2端面302;以及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第1端面301是芯体3的下侧端面,且与底板部21的内表面面对面。第2端面302是芯体3的上侧端面,且与盖部22的内表面面对面。芯体3使芯体3的长轴方向与Y方向一致地收纳于壳体2。
芯体3的与周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矩形。第1端面301和第2端面302垂直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地配置。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平行于芯体3的中心轴线方向地配置。在该说明书中,“垂直”不局限于完全垂直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另外,“平行”不局限于完全平行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芯体3的下侧部分被绝缘构件60覆盖。绝缘构件60例如由LCP、PPA、PPS等超级工程塑料构成,由此,绝缘构件60的耐热性、绝缘性和加工性提高。
绝缘构件60以环状形成,并具有覆盖芯体3的下侧部分的环状凹部61。这样,通过在绝缘构件60的环状凹部61嵌入芯体3的下侧部分,能够在芯体3装配绝缘构件60。
芯体3具有嵌入绝缘构件60的嵌入槽35。嵌入槽35在芯体3的第1端面301、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开口。这样,通过使绝缘构件60的外周面嵌入芯体3的嵌入槽35,从而能够减少绝缘构件60从芯体3的外表面的伸出。另外,绝缘构件60的安装变容易,并且可防止绝缘构件60的错位。
第1线圈41在第1电极端子51和第2电极端子52之间卷绕于芯体3和绝缘构件60。第1线圈41的一端与第1电极端子51连接。第1线圈41的另一端与第2电极端子52连接。
第2线圈42在第3电极端子53和第4电极端子54之间,卷绕于芯体3和绝缘构件60。第2线圈42的一端与第3电极端子53连接。第2线圈42的另一端与第4电极端子54连接。
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沿着长轴方向卷绕。换句话说,第1线圈41卷绕于芯体3的一侧的长边部分31,第2线圈42卷绕于芯体3的另一侧的长边部分31。第1线圈41的卷绕轴和第2线圈42的卷绕轴并行。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相对于芯体3的长轴对称。
第1线圈41的卷绕圈数和第2线圈42的卷绕圈数相同。第1线圈41向芯体3卷绕的卷绕方向和第2线圈42向芯体3卷绕的卷绕方向成为相反方向。换句话说,第1线圈41的从第1电极端子51朝向第2电极端子52卷绕的卷绕方向和第2线圈42的从第3电极端子53朝向第4电极端子54卷绕的卷绕方向成为相反方向。
而且,连接第1~第4电极端子51~54,使得共模电流在第1线圈41中从第1电极端子51朝向第2电极端子52流动,在第2线圈42中从第3电极端子53朝向第4电极端子54流动,换句话说,使共模电流流动的朝向相同。若共模电流流动至第1线圈41,则在芯体3内产生基于第1线圈41的第1磁通量。若共模电流流动至第2线圈42,则在芯体3内产生第2磁通量,上述第2磁通量在芯体3内在与第1磁通量相互增强的方向上产生。因此,第1线圈41和芯体3以及第2线圈42和芯体3作为电感成分而动作,并对共模电流除去噪声。
第1线圈41由多个销构件通过例如激光熔接、点焊等熔接连接而成。此外,图3不是表示多个销构件实际熔接的状态,而是表示多个销构件组装的状态。
多个销构件不是印刷布线、导线,而是棒状构件。销构件具有刚性,与电子部件模块之间的连接所使用的导线相比,销构件不易折弯。
多个销构件包括以大致U形折弯的折弯销构件410;和大致以直线状(大致I形)延伸的直线销构件411、412。在该实施方式中,折弯销构件41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2销构件”,直线销构件411、412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1销构件”。
第1线圈41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包括一端侧(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多组的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另一端侧(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第1直线销构件411与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长度不同。若关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弹簧指数进行说明,则如图5所示,在将折弯销构件410卷绕于芯体3的第2端面302、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时,对于折弯销构件410的位于芯体3的外周面304角部处的曲率半径R1和折弯销构件410的位于芯体3的内周面303角部处的曲率半径R2,折弯销构件410的弹簧指数Ks小于3.6。弹簧指数Ks由折弯销构件的曲率半径R1、R2/折弯销构件的线径r表示。这样,折弯销构件410是刚性高且不易折弯的构件。
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例如通过激光熔接、点焊等熔接方式交替连接。在折弯销构件410的一端上连接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一端,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折弯销构件410的一端。通过重复该操作,将多个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连接,所连接的多个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以螺旋状卷绕于芯体3。换句话说,通过1组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构成1匝的单位要素。
折弯销构件410沿着芯体3的第2端面302、内周面303和外周面304各个面平行地配置。第2直线销构件412沿着芯体3的第1端面301平行地配置。第1直线销构件411沿着芯体3的第1端面301平行地配置。
相邻的折弯销构件410通过粘合构件70固定。由此,能够使多个折弯销构件410向芯体3安装的安装状态稳定。同样地,相邻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与第2直线销构件412通过粘合构件70固定,相邻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通过粘合构件70固定。由此,能够使多个第1直线销构件411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向芯体3安装的安装状态稳定。
第1电极端子51与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的一端连接,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的另一端同与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邻接的折弯销构件410的一端连接。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的一端具有安装片411c。第1电极端子51具有进入壳体2内的安装部51a。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的安装片411c与第1电极端子51的安装部51a连接。
第2电极端子52与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的一端连接,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的另一端与同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邻接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一端连接。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的一端的安装片411c与第2电极端子52的安装部52a连接。
与第1线圈41相同,第2线圈42由多个销构件构成。换句话说,第2线圈42从一端趋向另一端依次包括一端侧(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多组折弯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另一端侧(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折弯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交替连接并卷绕于芯体3。换句话说,多个折弯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连接,且连接起来的多个折弯销构件420和第2直线销构件422以螺旋状卷绕于芯体3。
第3电极端子53与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的一端连接,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的另一端同与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邻接的折弯销构件420的一端连接。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的一端的安装片421c与第3电极端子53的安装部53a连接。
第4电极端子54与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的一端连接,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的另一端与同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邻接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一端连接。另一侧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的一端的安装片421c与第4电极端子54的安装部54a连接。
如图3所示,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销构件410~412、420~422)分别包括导体部和覆盖导体部的被膜。导体部例如为铜线,被膜例如为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被膜的厚度例如为0.02~0.04mm。
第1直线销构件411、421由没有被膜的导体部411a、421a构成。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由没有被膜的导体部412a、422a构成。折弯销构件410、420由导体部410a、420a和被膜410b、420b构成。
在折弯销构件410、420的一端和另一端处,导体部410a、420a从被膜410b、420b暴露。换句话说,第1直线销构件411、421、第2直线销构件412、422和折弯销构件410、420彼此在暴露的导体部411a、421a、412a、422a、410a、420a处熔接。
图6A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且是从Z方向的下侧观察的仰视图。图6A不是表示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实际熔接的状态,而是表示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组装的状态。如图6A所示,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周面410f相互接触。
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形状分别为圆柱。换句话说,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截面形状分别为圆形。折弯销构件410的截面是与折弯销构件410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平面处的截面,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截面是与第2直线销构件412延伸的方向正交的平面处的截面。
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是相互熔接的部分。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端面412f是凹曲面,且是与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周面410f对应的形状。
从沿着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中心线410c的方向(以下,称为Z方向)观察时,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宽度412h小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宽度410h。此处,宽度是指在与包括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中心线412c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中心线410c的第1平面S1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直径小于折弯销构件410的直径。
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中心线410c是指折弯销构件410的包括端部410e的部分的中心线410c。换句话说,折弯销构件410为大致U形,折弯销构件410的中心线根据位置不同而在不同方向上延伸,因此,成为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中心线410c。同样地,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中心线412c是指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包括端部412e的部分的中心线412c。
图6B表示图6A的折弯销构件410和第2直线销构件412实际熔接的状态。如图6B所示,相邻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和折弯销构件410具有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相互熔接而成的熔接部80。具体而言,熔接部80由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周面410f相互熔接而构成。为了方便,熔接部80由剖面线表示。通过形成有熔接部80,从而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周面410f不具有各自的边界面而一体地形成。为了方便由假想线表示熔接前的端面412f和周面410f。
熔接部80是金属暂时成为液体并固化的结构,因此,通过液体的金属的混合,使熔接部80的金属结晶没有方向性。另一方面,对于销构件410、412的除熔接部80以外的部分而言,金属没有熔化,因此,该部分的金属结晶具有方向性。因此,在熔接部80和销构件410、412的除熔接部80以外的部分中,通过目视观察或者截面研磨,能够确认其差异。
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81。具体而言,从Z方向观察时,熔接部80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81。从Z方向观察时,收缩部81设置于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周面410f交叉的位置。具体而言,收缩部81设置于熔接部80的X方向的中央位置并且熔接部80的Y方向的两侧的位置。
据此,熔接部80具有收缩部81,因此,能够减少熔接部80伸出至第1线圈41(参照图3)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的情况。作为其结果,能够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特别是,由于芯体3为长圆形(轨道形状),所以即便相邻的匝的熔接部80沿着长轴(Y方向)排列,也能够确保相邻的匝的熔接部80之间的距离。
此外,如第1实施方式所示,在对宽度窄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和通常宽度(直径)的折弯销构件410进行了熔接的情况下,若熔接部80的宽度不大于折弯销构件410的直径,则即便熔接部80没有收缩部81,也能够使相邻的匝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412之间的距离接近。
此外,针对在相邻的第1直线销构件411和折弯销构件410形成的熔接部,也与上述说明相同。并且,针对第2线圈42也与上述说明相同,换句话说,针对在相邻的第1直线销构件421和折弯销构件420形成的熔接部和在相邻的第2直线销构件422和折弯销构件420形成的熔接部,也与上述说明相同。在以下的说明中也相同。
图6C是从图6B的Y方向观察的图。如图6B和图6C所示,从与第1平面S1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Y方向)观察时,熔接部80没有设置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
此处,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是指,从Y方向观察时,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与端部412e(内侧)相反侧的外侧的缘部。折弯销构件410为圆柱,因此,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相当于线。此外,在折弯销构件410为棱柱的情况下,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相当于面。
据此,熔接部80没有设置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因此,能够抑制熔接部80朝向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的表面张力,不会成为覆盖外侧缘410i那样的球状。因此,能够更加缩小熔接部80的大小,能够更加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少熔接部80比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向外侧伸出的情况,能够缩小第1线圈41的外形。
从Z方向观察时,熔接部80设置得比包括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中心线410c并且与第1平面S1正交的第2平面S2靠内侧。此处,从Z方向观察时,比第2平面S2靠内侧,是指比第2平面S2靠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侧。
据此,熔接部80设置得比第2平面S2靠内侧,因此,能够更加缩小熔接部80的大小,能够更加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
从Z方向观察时,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除去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2h小于折弯销构件410的除去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0h。熔接部80由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熔融而形成,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即,熔接部80的最大宽度大于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2h或折弯销构件410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0h。
据此,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2h小于折弯销构件410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0h,因此,能够防止熔接部80的宽度变得过大。这样,能够形成比由同径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和折弯销构件410彼此形成的熔接部80宽度小的熔接部80,因此,能够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
如图6C所示,从Y方向观察时,熔接部80以三角形形成。此处,三角形不局限于理想的三角形,也包括角、边为曲线的实质的三角形。具体而言,从Y方向观察时,三角形的一边位于负Z方向,三角形的一角位于正Z方向。优选熔接部80为圆锥形状。
据此,由于熔接部80以三角形形成,所以熔接部80没有成为球状,能够更加缩小熔接部80的大小,能够更加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
从Y方向观察时,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处的熔接部80区域(以下,称为第1区域80a)大于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处的熔接部80区域(以下,称为第2区域80b)。第1区域80a与第2区域80b的边界是由假想线表示的熔接前的端面412f和周面410f的边界。
据此,由于第1区域80a大于第2区域80b,所以能够减少在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设置的熔接部80的量。因此,能够减少熔接部80设置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侧的情况,因此,能够更加缩小熔接部80的大小,能够更加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另外,能够使熔接部80在宽度小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侧较大,因此,能够防止熔接部80在宽度大的折弯销构件410侧变大。
熔接部80遍及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周面一周设置。因此,能够牢靠地连接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
如图4所示,优选电感部件1还具有对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的局部进行覆盖(假想线所示)的外覆构件90。具体而言,外覆构件90对第1线圈41的从被膜410b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和第2线圈42的从被膜420b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进行覆盖。换句话说,外覆构件90覆盖第1、第2直线销构件411、412、421、422(相当于第1销构件),并且还覆盖熔接部80。作为外覆构件9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热固化性的环氧类的树脂。
这样,通过设置外覆构件90,可防止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的错位。另外,外覆构件90覆盖直线销构件411、412、421、422,因此,能够使直线销构件411、412、421、422绝缘。另外,直线销构件411、412、421、422的宽度小,因此,将外覆构件90涂覆于直线销构件411、412、421、422时产生的气泡容易穿过相邻的匝的直线销构件411、412、421、422的缝隙,能够抑制气泡残留于外覆构件90内。
(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电感部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嵌入绝缘构件60的芯体3上,卷绕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并使它们相互的卷绕轴线平行。具体而言,第1线圈41的暴露的导体部411a、412a、410a和第2线圈42的暴露的导体部421a、422a、420a配置于芯体3的第1端面301侧。而且,保持使芯体3的第1端面301向上的状态,将第1线圈41的各个销构件熔接,将第2线圈42的各个销构件熔接。
其后,如图4所示,在底板部21安装芯体3和线圈41、42,其后,盖上盖部22并收纳于壳体2内,来制造电感部件1。
通过使用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减少电感部件1的制造的工序数,能够更容易地制造电感部件1。
接下来,对在芯体3上卷绕第1线圈41和第2线圈42的方法,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在相邻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和折弯销构件410中,使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周面410f相互接触。此时,从Z方向观察时,在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宽度412h小于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宽度410h的状态下,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和折弯销构件410配置于芯体3。
如图6B和图6C所示,对第2直线销构件412和折弯销构件410施加热,使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周面410f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80。熔接使用激光熔接,但也可以使用电子束熔接、TIG熔接、摩擦熔接等。
在熔接使用光纤激光器的情况下,例如,在销构件的线径为1.5mm时,激光的光斑直径为0.1mm,激光的基波为1064nm,激光输出为800W×100ms=80J。
据此,从Z方向观察时,在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的宽度412h小于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宽度410h的状态下,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和折弯销构件410配置于芯体3,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的端部412e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熔接而形成熔接部80,因此,从Z方向观察时,熔接部80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81。因此,能够减少熔接部80伸出至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的情况,能够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熔接时,与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相比,增大施加于第2直线销构件的端部412e的热量。通过这样做,从Y方向观察时,能够不将熔接部80设置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
由此,能够抑制熔接部80在熔化的状态下朝向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的表面张力,熔接部80不会成为覆盖外侧缘410i那样的球状。因此,能够更加缩小熔接部80的大小,能够更加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另外,能够减少熔接部80比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向外侧伸出的情况,能够缩小第1线圈41的外形。
具体而言,在折弯销构件410中,熔化的金属欲在与未熔化的金属的面垂直方向上形成球结构地作用有表面张力。因此,在外侧缘410i没有熔化的状态下,因表面张力,而在与熔化的面垂直的方向上聚集熔化的金属,熔化的金属比外侧缘410i向内侧方向移动。作为其结果,熔接部80没有设置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
相对于此,若外侧缘410i熔化,则熔化的金属以比外侧缘410i向外侧伸出的状态聚集。作为其结果,熔接部设置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
从Y方向观察时,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在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端面侧具有最外端部410j。最外端部410j是外侧缘410i与端部410e的端面交叉的部分。优选熔接部80没有设置于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的最外端部410j。
据此,能够抑制熔接部80在熔化的状态下朝向折弯销构件410的外侧缘410i的最外端部410j的表面张力,熔接部80不会成为覆盖外侧缘410i那样的球状。具体而言,在对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端面施加热而熔化金属的情况下,若外侧缘410i的最外端部410j不熔化,则金属的熔化不会扩张至外侧缘410i。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销构件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销构件的端部的形状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他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与折弯销构件410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相等。折弯销构件410的截面积,是与折弯销构件410延伸的方向(中心线410c)正交的平面处的截面积,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截面积,是与第2直线销构件412A延伸的方向(中心线412c)正交的平面处的平均的截面积。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2h小于折弯销构件410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0h,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截面成为在Z方向上纵长的长圆形。第2直线销构件412A例如通过从两侧按压截面圆形的销构件,从而能够以截面长圆形的形状形成。
据此,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截面积与折弯销构件410的截面积相等,因此,即便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除熔接部80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2h变小,也能够抑制该部分的电阻的增加。
此外,在熔接销构件之前,也可以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整体形成为截面长圆形的形状,或者,也可以仅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A的端部形成为截面长圆形的形状。
此外,针对第1直线销构件411也与上述说明相同,并且,针对第2线圈42(销构件420、421、422)也与上述说明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图8A是表示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第3实施方式的仰视图。第3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销构件的形状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他的结构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A所示,在相邻的第2直线销构件412B和折弯销构件410中,使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端部412e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周面410f相互接触。此时,从Z方向观察时,在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端部412e的宽度朝向端面412f变小的状态下,将第2直线销构件412B和折弯销构件410配置于芯体3。具体而言,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端部412e在Y方向的两侧具有锥形面412j。此时,从Z方向观察时,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除锥形面412j之外的部分的宽度412h与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宽度410h相同。
此时,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端部412e的锥形面412j,例如通过从两侧按压截面圆形的销构件,从而能够以截面长圆形的形状形成。据此,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端部412e的截面积与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除端部412e以外的截面积相等,因此,能够抑制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端部412e的电阻的增加。
其后,如图8B所示,对第2直线销构件412B和折弯销构件410施加热,使第2直线销构件412B的端部412e的端面412f和折弯销构件410的端部410e的周面410f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80。
这样形成熔接部80,因此,从Z方向观察时,熔接部80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81。由此,能够减少熔接部80伸出至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的情况,能够缩小第1线圈41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能够实现电感部件1的小型化。
此外,针对第1直线销构件411和折弯销构件410,也与上述说明相同,并且,针对第2线圈42(销构件420、421、422),也与上述说明相同。
此外,本公开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第1~第3实施方式的各个特征点以各种方式组合。
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熔接部具有收缩部,但收缩部也可以设置于折弯销构件的端部的除熔接部之外的部分。据此,能够缩小线圈的相邻的匝之间的缝隙而缩小线圈的尺寸,能够实现电感部件的小型化。
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从Y方向观察时,熔接部没有设置于折弯销构件的外侧缘,但也可以是,从Y方向观察时,熔接部设置于折弯销构件的外侧缘。
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从Z方向观察时,熔接部设置得比第2平面靠内侧,但也可以是,从Z方向观察时,熔接部设置得比第2平面靠外侧。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将多个销构件配置于芯体的工序中,从Z方向观察时,直线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恒定,但也可以如第3实施方式那样,直线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朝向端面变小。通过这样,能够更加容易地形成具有收缩部的熔接部。
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直线销构件作为第1销构件,使用折弯销构件作为第2销构件,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成为一体而构成线圈的1匝,但也可以是,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分别构成线圈的1匝。另外,也可以是,多个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成为一体而构成线圈的1匝。这样,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的形状不局限于I形、U形,也可以是构成1匝的形状、将1匝分割为多个部分的形状。

Claims (8)

1.一种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环状的芯体;和
线圈,其包括多个销构件,相邻的销构件连接而使该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
相邻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具有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相互熔接而成的熔接部,
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具有宽度变窄的收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熔接部是由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构成的,
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熔接部具有宽度变窄的上述收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与包括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第1平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熔接部没有设置于上述第2销构件的外侧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熔接部设置得比第2平面靠内侧,上述第2平面包括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并且与上述第1平面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上述第1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小于上述第2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与上述第2销构件的除去上述熔接部之外的部分的截面积相等。
7.一种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为制造电感部件的方法,上述电感部件具备:
环状的芯体;和
线圈,其包括多个销构件,相邻的销构件连接而使该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
上述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相邻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接触,并且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小于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销构件配置于上述芯体的工序;和
对上述第1销构件和上述第2销构件施加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的工序。
8.一种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为制造电感部件的方法,上述电感部件具备:
环状的芯体;和
线圈,其包括多个销构件,相邻的销构件连接而使该线圈卷绕于上述芯体,
上述电感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
在相邻的第1销构件和第2销构件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接触,并且从沿着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中心线的方向观察时,在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宽度朝向上述端面变小的状态下,将上述多个销构件配置于上述芯体的工序;和
对上述第1销构件和上述第2销构件施加热,使上述第1销构件的端部的端面和上述第2销构件的端部的周面相互熔接而形成熔接部的工序。
CN202110168631.4A 2020-02-19 2021-02-07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32847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6345A JP7173066B2 (ja) 2020-02-19 2020-02-19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26345 2020-0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4717A true CN113284717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72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8631.4A Pending CN113284717A (zh) 2020-02-19 2021-02-07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57154A1 (zh)
JP (1) JP7173066B2 (zh)
CN (1) CN11328471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67106A1 (en) * 2007-04-05 2022-11-17 Grant A. MacLennan Welded inductor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7176544B2 (ja) * 2020-02-19 2022-11-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2437A (ja) * 1993-04-13 1994-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力用コイル部品
WO2015141434A1 (ja) * 2014-03-18 2015-09-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の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6051765A (ja) * 2014-08-29 2016-04-1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
JP2016187031A (ja) * 2014-12-19 2016-10-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9375B1 (ja) * 2015-03-26 2015-11-10 株式会社 ディー・エヌ・エー ゲー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WO2017141838A1 (ja) * 2016-02-15 2017-08-2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7176544B2 (ja) * 2020-02-19 2022-11-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32107A (ja) 2021-09-09
US20210257154A1 (en) 2021-08-19
JP7173066B2 (ja)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4717A (zh) 电感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530663B (zh) 电感器部件
US20220148792A1 (en) Coil component
CN113284698B (zh)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84697B (zh)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19234B (zh) 线圈部件
CN110678945A (zh)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10023B (zh) 电感部件
CN113496811B (zh) 电感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674969A (zh) 电感器部件
US20240021350A1 (en) Inductor
CN113410024B (zh) 电感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US20220148791A1 (en)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il component
WO2024057897A1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91288B2 (ja) コイル部品
WO2023042512A1 (ja) 電子部品
WO2023176682A1 (ja) インダクタ部品
CN112652447B (zh) 电感器
US20230395308A1 (en) Inductor
WO2023067949A1 (ja) インダクタ
CN111128513A (zh) 线圈部件和电子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