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3142A -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3142A
CN113283142A CN202110601014.9A CN202110601014A CN113283142A CN 113283142 A CN113283142 A CN 113283142A CN 202110601014 A CN202110601014 A CN 202110601014A CN 113283142 A CN113283142 A CN 113283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additional stress
existing tunnel
tunnel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10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贤国
田金科
冯宗宝
郑诗弋
张立茂
陈虹宇
陈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6010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31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3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31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来模拟隧道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第一阶段推导施工荷载与土体损失的附加应力公式,综合考虑刀盘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同步注浆压力及土体损失引起的既有隧道轴线处的附加应力;第二阶段建立梁的变形刚度方程,求出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弯矩,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并分析地基弹性模量、净距与地层损失率对既有隧道影响的规律。本发明能快速准确的评估盾构近接施工条件下既有隧道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盾构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近接施工将会使土体原有应力释放,引起既有隧道附加应力,对既有隧道的结构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文献已经对邻近开挖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包括现场试验、离心模型试验、数值分析及半解析方法。相较于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现场试验、离心试验及复杂的有限元建模,解析方法是一种简便且成本较低的评价初期设计阶段既有隧道受近接盾构施工响应的有效方法。目前,研究近接施工对邻近结构的影响多采用二阶段分析方法,土体及结构的力学模型与模型参数对计算结果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能考虑主要盾构施工荷载下穿过程中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本发明对下卧层弹性模量、隧道间距、土体损失率等重要影响因素引起的既有隧道结构变形及内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本发明方法能精确的评估盾构近接施工条件下既有隧道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Mindlin公式推导盾构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公式,并通过二重Gauss-legendre数值积分求出作用点处的附加应力;
S2采用镜像法计算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并通过三重Gauss-legendre数值积分求出作用点处附加应力;
S3将既有隧道视为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将步骤S1以及步骤S2获取的附加应力施加在既有隧道轴线作用点处,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梁理论建立变形控制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格式求附加应力作用下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弯矩。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刀盘附加压力q均匀作用在开挖面上,计算刀盘附加推力q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S12盾壳摩擦力f均匀作用于盾壳上,方向沿盾构机掘进相反,计算盾壳摩擦力f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S13同步注浆压力p沿盾尾两环管片径向全断面均匀分布,计算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11中,刀盘附加推力q作用下的附加应力σz-q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21
其中,Rs为刀盘的半径;
步骤S12中,盾壳摩擦力f作用下的附加应力σz-f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22
其中,L为盾构机的长度;
步骤S13中,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作用下的附加应包括水平分力的附加应力和竖向分力的附加应力,所述水平分力的附加应力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23
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24
所述竖向分力的附加应力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25
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26
其中,m为同步注浆压力作用面宽度。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2中,仅考虑盾尾间隙引起的地层损失,并假定盾构机移动模式为椭圆形非等量径向土体移动模式,盾尾间隙土体损失引起的点(x,y,z)处的附加应力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31
其中,σzloss为盾尾间隙土体损失引起的点(x,y,z)处的附加应力,dσzloss为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R为盾构机开挖半径,r为盾构机半径,L为盾构机长度。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中,将步骤S1以及步骤S2获取的附加应力施加在既有隧道轴线作用点处,此时,盾构掘进引起的既有隧道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q(x)=σ(x)=σzqzfzpvzphzloss (11)
其中,q(x)为既有隧道轴线处总的附加应力;σzq表示土舱压力引起的既有隧道轴线处竖向附加应力;σzf为盾壳对土体摩擦力引起的隧道轴线竖向附加应力;同步注浆压力沿衬砌径向均匀分布,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分量为ph和pv,ph和pv引起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别为σzph和σzpv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中,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32
式中,EI为既有隧道的纵向等效刚度,w(x)为隧道轴线x处的挠度,x为隧道的横坐标,k为地基的基床系数,D为隧道直径,Gc为剪切层的剪切刚度,q(x)为既有隧道轴线处总的附加应力。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盾构隧道结构离散为长度为l的n+5个单元,单元变形的二阶、三阶与四阶导的差分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41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42
式中,wi为第i点的竖向位移,xi为第i点的坐标,l为选取的隧道长度,(EI)eq为等效抗弯刚度,k为土体的基床系数,D为隧道的直径,Gc为剪切层的刚度,q为附加应力;
地基梁两端均设置两个虚拟单元,则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方程如下:
[Kt]{w}+[Ks]{w}-[G]{w}={Q} (15)
式中,[Kt],[Ks]和[G]分别为受弯梁、地基及剪切层的刚度矩阵,{w}及{Q}为既有隧道结构纵向沉降和附加应力列向量;
将地基梁两端视为自由状态,则地基梁两端的剪力Q与弯矩M由下式计算得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43
式中,Mo为第0点处的弯矩,Mn为第n点处的弯矩,w(x)为隧道轴线x处的挠度,Q0为地基梁两端的剪力,Qn为地基梁第n点处的剪力;
将公式(11)写成有限差分格式: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44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51
式中,w-1、w-2、wn+1和wn+2为地基梁两端虚拟点;
联立方程(11)和(13),求得地基梁两端虚拟点w-1,w-2,wn+1和wn+2的线性方程组: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52
将式(14)代入公式(8),消去w-1,w-2,wn+1和wn+2,分别求得地基梁的刚度矩阵及剪切层的刚度矩阵;
设[K]=[Kt]+[Ks]-[G],两边左乘以[K]-1,则方程(10)的解为:
{w}=[K]-1{Q} (23)
式中,[K]-1是矩阵[K]的逆;
地基梁上的弯矩值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53
式中,[KM]为地基梁的弯曲刚度,其中,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54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既有隧道的纵向等效刚度EI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55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56
kb=EbAb/lb (27)
其中,kb是纵向连接螺栓的劲度系数,Eb为螺栓的杨氏模量;Ab为螺栓的横截面面积,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64
rb为螺栓的半径;n是纵向螺栓的数目;l为管片的宽度;Ec为衬砌管片的杨氏模量;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61
为中轴线的倾角;Ic为管片纵向截面惯性矩;Ac为隧道管片的横截面面积,lb为螺栓的长度。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下卧层地基模量k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62
其中,Es是土体弹性模量,B为地基梁的宽度,EI是地基梁的抗弯刚度,μ为土体泊松比。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剪切层剪切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63
其中,ht为剪切层的厚度,μ为土体泊松比,Es是土体弹性模量。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本发明采用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来考虑相邻Winkler弹簧间的相互作用,根据Mindlin公式与镜像法求出主要因素引起的附加应力,将既有隧道视为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对等效纵向抗弯刚度、基床系数及剪切刚度三个重要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进而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梁的变形刚度方程,并以此分析盾构施工荷载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
2.本发明采用二阶段分析方法进一步修正了基床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引入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模拟土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能准确估算出盾构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响应,与实际监测结果相符。
3.本发明将既有隧道看作是Par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采用两阶段法分析盾构参数及土体损失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在盾构机刀盘穿越交叉点前2m、10m处,土体损失对沉降量贡献最大,刀盘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及盾尾同步注浆压力都会造成既有隧道隆起;其中,盾壳摩擦力对既有隧道隆起量贡献最大,同步注浆压力影响甚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盾构掘进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盾构开挖引起既有隧道附加应力示意图;
图4中的(a)为(a)距交叉点10m处穿越前既有隧道变形,图4中的(b)为距交叉点2m穿越前既有隧道变形;
图5中的(a)为地基弹性模量与抗弯刚度对既有隧道最大沉降的影响,图5中的(b)为地基弹性模量与抗弯刚度对既有隧道弯矩的影响;
图6中的(a)为地基弹性模量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图6中的(b)为地基弹性模量对既有隧道弯矩的影响;
图7中的(a)为不同隧道间距S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图7中的(b)为不同隧道间距S对既有隧道弯矩的影响;
图8中的(a)为不同地层损失率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图8中的(b)为不同地层损失率对既有隧道弯矩的影响;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基于FLAC3D盾构下穿计有隧道沉降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采用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来考虑相邻Winkler弹簧间的相互作用,根据Mindlin公式与镜像法求出主要因素引起的附加应力,将既有隧道视为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对等效纵向抗弯刚度、基床系数及剪切刚度三个重要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进而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梁的变形刚度方程,并以此分析盾构施工荷载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
为了克服已有解析解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更精确的评估盾构近接施工条件下既有隧道响应计算的解析方法。该方法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来模拟隧道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Pasternak双参数模型能考虑到相邻弹簧之间的相互作用,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81
式中,Gc为剪切层剪切刚度,k是基床系数,单位Mpa/m,w(x)为隧道轴线x处的挠度,x为地基梁横坐标。
提出的解析解方法采用二阶段分析法,构建流程见图1。第一阶段采用Mindlin公式求出刀盘附加推力q、盾壳摩擦力f、同步注浆压力p求出附加应力公式,通过二重Gauss-legendre数值积分求出作用点处的附加应力离散值。根据镜像法的力学原理推导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公式,通过三重Gauss-legendre数值积分求出作用点处附加应力离散值;第二阶段将各种附加应力施加在既有隧道轴线作用点处,应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梁理论建立变形控制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格式求附加应力作用下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弯矩。
本发明提出的解析解方法能考虑主要盾构施工荷载下穿过程中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同时,本发明对下卧层弹性模量、隧道间距、土体损失率等重要影响因素引起的既有隧道结构变形及内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
首先,推导施工荷载与土体损失的附加应力公式,综合考虑刀盘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同步注浆压力及土体损失引起的既有隧道轴线处的附加应力。具体如下:
1、Mindlin公式推导盾构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公式
Mindlin公式是以Boussinesq解为基础,推导出的竖直或水平荷载作用在半无限弹性体内部时引起的半无限空间任一点的应力与应变理论解。因此,Mindlin公式的成立需满足以下假定: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半无限空间上的线弹性体。刀盘附加压力q均匀作用在开挖面上,盾壳摩擦力f均匀作用于盾壳上,方向沿盾构机掘进相反;同步注浆压力p沿盾尾两环管片径向全断面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集中力作用点的位置为(0,0,c),其中,c=Z0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91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92
其中,(x,y,z)为xyz坐标系中任意点,Z0为集中力作用点的位置z向坐标。
(1)刀盘附加推力q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
刀盘附加推力q作用面上任一点微元面积dA=rdrdθ,对应的集中力dPh=qrdrdθ,其坐标系为x′y′z′,c=z0-rsinθ,dPh作用下xyz坐标系中任意点(x,y,z)的附加应力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93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094
其中,r为微元面积的半径,θ为刀盘附加推力q所在作用线与盾构机推进方向的夹角,Ph为集中力,q为刀盘附加推力,y为集中力沿盾构机推进方向的坐标值,υ为土体泊松比,z为集中力距地面的高度,z0为集中力作用点的位置z向坐标,R为盾构机开挖半径,σz-q为附加应力。
(2)盾壳摩擦力f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
对于任一微元dA=Rsdsdθ,对应微元所受的集中力为dPh=fRsdsdθ,其空间坐标为(x′,y′,z′),dPh作用下xyz坐标系中任一点(x,y,z)的附加应力: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01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02
其中,Rs为刀盘半径,(x′,y′,z′)为任一微元的空间坐标,υ为土体泊松比,z0为集中力作用点的位置z向坐标。
(3)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作用下附加应力的计算
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作用面任一点微元面积dA=RAdsdθ,对应的集中力dp=pRsdsdθ,其坐标系为x′y′z′,c=z0-Rssinθ,将dp分解为水平分力dph=pRscosθdsdθ和竖向分力dpv=pRssinθdsdθ,dpv作用下xyz坐标系中任意点(x,y,z)的附加应力: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03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04
dph作用下xyz坐标系中任意点(x,y,z)的附加应力: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05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11
其中,p为盾尾同步注浆压力,v为土体泊松比,z0为集中力作用点的位置z向坐标,m为盾尾同步注浆压力作用宽度。
2、镜像法计算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
为了简化计算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仅考虑盾尾间隙引起的地层损失,并假定盾构机移动模式为椭圆形非等量径向土体移动模式。对于空间中的任意微元dV=rdrdθdl,小圆坐标为(r cosθ,l,z0-rsinθ),大圆的坐标为(r cosθ,l,z0-(Rs-r)-rs inθ),盾尾间隙内所有的微元引起的点的附加应力叠加可得总的附加应力。由于本文只需要求出既有隧道轴线处竖向附加应力,图中所示作用下处附加应力为dσzloss,所有盾尾间隙作用下σzloss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12
式中:σzloss为盾尾间隙土体损失引起的点(x,y,z)处的附加应力,dσzloss为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R为盾构机开挖半径,r为盾构机半径,L为盾构机长度。
3、盾构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轴线处竖向附加应力
盾构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中轴线处的竖向附加应力包括盾构土舱压力、盾壳与土体的摩擦力、同步注浆压力及土体损失。盾构掘进引起的既有隧道附加应力公式为:
q(x)=σ(x)=σzqzfxpvzphzloss (11)
式中:q(x)为既有隧道轴线处总的附加应力;σzq表示土舱压力引起的既有隧道轴线处竖向附加应力;σzf为盾壳对土体摩擦力引起的隧道轴线竖向附加应力;同步注浆压力沿衬砌径向均匀分布,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分量为ph和pv,引起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别为σzph和σzpv。求得各因素总的竖向附加应力后,根据地基梁理论建立隧道的挠曲线微分方程。
其次,建立梁的变形刚度方程,求出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弯矩,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并分析地基弹性模量、净距与地层损失率对既有隧道影响的规律。
将第一阶段求得的附加应力施加在既有隧道轴线处,根据梁的微元体平衡建立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将连续方程转换为有限差分格式,获得梁的变形刚度方程,从而求出梁的变形及弯矩。
1、既有隧道变形控制微分方程
为了克服Winkler地基梁未考虑地基抵抗剪切变形的缺点,采用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描述土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并将既有隧道结构视为Euler-Bernoulli无限长梁,请参见图3。该方法认为隧道结构与土体总是紧密接触的,不考虑结构-土体之间的滑离;而且,地基被视为各向同向的线弹性材料,不考虑岩土体的塑形力学行为。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方程如下: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21
式中,EI为既有隧道的纵向等效刚度,w(x)为隧道轴线x处的挠度,x为隧道的横坐标,k为地基的基床系数,D为隧道直径,Gc为剪切层的剪切刚度,q(x)为既有隧道轴线处总的附加应力。如果剪切层参数Gc为0,地基梁的刚度矩阵公式将退化为被普遍采用的Winkler地基模型上的Euler-Bernoullli无限长梁的控制方程。
2、建立刚度矩阵方程
为了简化计算过程,梁的变形控制方程方程(12)为一个四阶常微分方程,一般难以获得解析解。隧道结构被离散为长度为l的n+5个单元,变形的二阶、三阶与四阶导的差分表达式为(13);地基梁两端均设置两个虚拟单元。因此,方程(9)的有限差分格式可写为(14):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31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32
式中,wi为第i点的竖向位移,xi为第i点的坐标,l为选取的隧道长度,(EI)eq为等效抗弯刚度,k为土体的基床系数,D为隧道的直径,Gc为剪切层的刚度,q为附加应力。
方程(14)进一步可写成以下矩阵形式:
[Kt]{w}+[Ks]{w}-[G]{w}={Q} (15)
式中,[Kt],[Ks]和[G]分别为受弯梁、地基及剪切层的刚度矩阵,{w}为既有隧道结构纵向沉降,{Q}为既有隧道结构附加应力列向量。记{w}={w0,w1,…,wi,wi+1,…,wn}T和{Q}={q(x0),q(x1)…q(xi)…,q(xn)}TD,其中,{Q}可由公式求得。
刚度矩阵Ks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33
假定地基梁两端为自由状态,那么,两端的剪力Q与弯矩M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34
其中,Mo为第0点处的弯矩,Mn为第n点处的弯矩,w(x)为x处的位移,Q0为地基梁两端的剪力,Qn为地基梁第n点处的剪力。
将公式(17)可以写成有限差分格式: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41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42
联立方程(18)和(19),可以求得地基梁两端虚拟点w-1,w-2,wn+1和wn+2的线性方程组: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43
将式(20)代入公式(14),消去w-1,w-2,wn+1和wn+2,可分别求得地基梁的刚度矩阵及剪切层的刚度矩阵分别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44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45
设[K]=[Kt]+[Ks]-[G],两边左乘以[K]-1,则方程(15)的解为:
{w}=[K]-1{Q} (23)
式中,[K]-1是矩阵[K]的逆。
地基梁上的弯矩值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51
式中,[KM]为地基梁的弯曲刚度,其中,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52
在本发明中,既有隧道的纵向等效刚度EI、下卧层地基模量k及周围土层的弹性模量Es对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弹性地基梁有显著的影响。
1、盾构管片等效抗弯刚度的确定
EI是一个反映既有隧道抵抗变形的关键参数,实际上,隧道管片并不是连续的管状结构,而是由管片通过纵向和环向螺栓连接在一起的。因此,需要对隧道的纵向刚度进行一定的折减,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是广泛采用的计算纵向等效刚度的方法。纵向等效抗弯刚度的理论公式: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53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54
kb=EbAb/lb (27)
式中:kb是纵向连接螺栓的劲度系数,Eb为螺栓的杨氏模量;Ab为螺栓的横截面面积,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56
rb为螺栓的半径;n是纵向螺栓的数目;l为管片的宽度;Ec为衬砌管片的杨氏模量;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55
为中轴线的倾角;Ic为管片纵向截面惯性矩;Ac为隧道管片的横截面面积,lb为螺栓的长度。
2、地基基床系数k的确定
下卧层基床系数k是另一个反映土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很多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估算基床系数k的公式。Vesic通过假定无限长地基梁放置在弹性地表上,推导出一个估算下卧层基床系数k的经验公式: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61
式中:Es是土体弹性模量,B为地基梁的宽度,EI是地基梁的抗弯刚度,μ为土体的泊松比。
由于城市地铁隧道的埋深一般处于地表下10m~40m,为了考虑地基梁嵌固深度对基床系数的影响,引入折减系数η: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62
式中,kh为埋深h时对应的基床系数,B为地基梁的宽度,k为埋深为无穷远时对应的基床系数。
联立公式(28)、(29),可得基床系数kh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63
3、剪切层剪切刚度
剪切层参数在Parsternak双参数模型中是至关重要的,本发明中计算Gc的经验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64
式(28)中,ht为剪切层的厚度,μ为土体泊松比,Es是土体弹性模量,一般的,ht=2.5D。
实施例1
本算例以轨道交通中南路换乘站武汉地铁2号线下穿地铁4号为依托,2号线与4号线为上下交叉隧道,平面投影的夹角近似为90°,盾构机的直径为D=6.2m,长度为7.5m,既有隧道的管片外径也为6.2m。既有隧道所处土层为软黏土,泊松比为0.28,土体弹性模量为24.5Mpa,土体的重度γ=20KN/m3,衬砌结构的厚度为0.3m,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3092976670000171
黏聚力c=25.2kpa,新建盾构隧道的埋深为30m,既有隧道的埋深为z0=18m,既有隧道的衬砌结构混凝土C50,弹性模量为Ec=34.5Gpa。
附加应力根据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取值,正面附加推力q=295kPa,盾壳摩擦力为f=180kPa,盾尾同步注浆附加压力p=236kPa,既有隧道的纵向整体等效抗弯刚度(EI)eq=57.5GPa。由公式(25),可以求出既有隧道所处地层的基床系数为k=1.2×104kN/m3
本文分析三种工况下刀盘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盾尾注浆压力、土体损失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弯矩:工况一为盾构穿越前盾构机刀盘距离交叉点10m;工况二为盾构穿越前盾构机刀盘距离交叉点2m;工况三为盾构穿越后盾构机刀盘距交叉点10m。令既有隧道作用点位置x∈[-100m,100m],划分为200的单元,单元长度为1m。根据以上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采用6节点Gauss-legrende积分公式计算既有隧道上各离散点处的附加应力值{Q}。由公式(23)和(24)计算出w和M。图4(a)、(b)为分别为刀盘穿越前距交叉点10m、2m时的既有隧道竖向变形及弯矩规律。
从图4可以看出,在盾构机刀盘穿越前,土体损失会引起既有隧道沉降,三个盾构施工参数会引起既有隧道的隆起,盾构穿越前施工参数引起的既有隧道隆起量为:盾壳摩擦力f>刀盘附加推力q>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盾壳摩擦力f引起的既有隧道的隆起量为2.2mm,刀盘附加推力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隆起,而全断面同步注浆压力的影响非常微小。因此,在穿越施工中,要合理设置千斤顶顶推力与刀盘附加推力两个重要参数,不可过小或者过大,以保证下穿施工的安全。
对于第三个工况,当盾构机通过交叉点后,盾构施工参数刀盘附加推力q、盾壳摩擦力f与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都使得刀盘后土体产生拉应力,但土体无法承受很大的拉应力,故用上述解析方法计算工况三盾构施工参数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并不合理。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既有隧道变形及弯矩的影响规律,本文将对下卧层地基弹性模量、隧道间距、土体损失率这几个重要参数进行参数研究。
1、地基弹性模量的影响
盾构近接施工会会影响既有线的运营安全,工程实践上通常会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如中间地层加固和既有隧道纵向抗弯刚度加强等。将既有隧道纵向抗弯等效刚度(EI)eq分别设置为(EI)eq、10(EI)eq、100(EI)eq三种情形,分析既有隧道变形及弯矩随地基弹性模量变化的规律。
从图5可以看出,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及弯矩随着地基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纵向抗弯刚度的增大,最大沉降曲线下降斜率增大。既有隧道与土体的刚度比是造成既有隧道沉降和内力变化规律的关键因素,可以定义一个无量纲标准化参数(EI)eq/EsD4来衡量相对刚度比。随着(EI)eq/EsD4的逐渐增大,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值与最大弯矩值逐渐减小。工程上,可采用型钢加固既有隧道受下穿影响比较大的区段,以提高既有隧道与土体的相对刚度减小变形。
图6描述了既有隧道纵向抗弯刚度为100(EI)eq时,不同下卧层地基弹性模量条件下既有隧道沉降及弯矩曲线。可以发现,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和最大负弯矩随地基模量的增大而增大,既有隧道的沉降槽曲线随地基模量的增大峰值增大而曲线形状变陡。
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间距S是上下交叉隧道近接施工中近接度划分的关键因素。如图7中的(a)、(b)所示,其表征了新建隧道埋深为30m时既有隧道沉降与弯矩随间距变化的规律;可以看出,当两隧道间距从9m增大到24m,既有隧道沉降与弯矩减小,最大沉降减小幅度为22%,最大负弯矩(绝对值)减小幅度为57%。最大弯矩的减小幅度显著大于最大沉降值,表明既有隧道附加内力对变形比较敏感,故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既有隧道的变形,以保证既有结构不受损伤。
本实施例中,将地层损失率设置为0.2%、0.8%、1.4%和2%分析既有隧道的沉降与弯矩沿隧道轴线的分布规律。
从图8中可以看出,随着地层损失率的增大,最大沉降及最大弯矩均呈线性增长。这是由于地层损失率越大,对既有隧道周围土体的扰动越大,造成更大的应力释放,从而使得既有隧道的沉降与弯矩相应地增大。因此,在盾构下穿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推进速度,及时二次注浆提高注浆填充率以减小地层损失,尤其应该重视盾构机开挖姿态控制,避免蛇形及叩头等。
为了验证提出的解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FLAC 3D模拟盾构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全过程。图9将FLAC3D、基于Winkler的方法与本文提出的理论公式方法计算得到的既有隧道沉降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基于Winkler的方法相较于数值模拟的结果高估了既有隧道的沉降量,这是由于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的方法采用的Vesic’s基床系数低估了既有隧道的相对刚度。本发明提出的理论公式方法计算的最大沉降量仅略大于FLAC3D模拟结果,且沉降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提出二阶段分析方法进一步修正了基床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引入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模拟土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的理论公式能合理计算盾构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响应。
总体而言,本发明提出二阶段分析方法进一步修正了基床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引入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模拟土体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提出的解析解方法能更准确估算出盾构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的响应,与实际监测结果相符。将既有隧道看作是Par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采用两阶段法分析盾构参数及土体损失对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盾构机刀盘穿越交叉点前2m、10m处,土体损失对沉降量贡献最大,刀盘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及盾尾同步注浆压力都会造成既有隧道隆起;其中,盾壳摩擦力对既有隧道隆起量贡献最大,同步注浆压力影响甚小。随着地基弹性模量的增大,既有隧道相对刚度比降低,既有隧道的最大沉降量、最大纵向正弯矩以及最大纵向负弯矩(绝对值)随之增大,工程上可通过提高隧道与土体的刚度比来减小既有隧道变形;在相同的新建隧道埋深条件下,既有隧道的沉降峰值、纵向正弯矩以及纵向负弯矩峰值随着两隧道间距的增大逐渐减小;既有隧道的沉降峰值、纵向弯矩以及纵向负弯矩(绝对值)峰值均随着地层损失率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在盾构下穿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减小地层损失。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Mindlin公式推导盾构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公式,并通过二重Gauss-legendre数值积分求出作用点处的附加应力;
S2采用镜像法计算土体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并通过三重Gauss-legendre数值积分求出作用点处附加应力;
S3将既有隧道视为Parsternak双参数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将步骤S1以及步骤S2获取的附加应力施加在既有隧道轴线作用点处,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梁理论建立变形控制微分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格式求附加应力作用下既有隧道的变形及弯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刀盘附加压力q均匀作用在开挖面上,计算刀盘附加推力q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S12盾壳摩擦力f均匀作用于盾壳上,方向沿盾构机掘进相反,计算盾壳摩擦力f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S13同步注浆压力p沿盾尾两环管片径向全断面均匀分布,计算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作用下的附加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1中,刀盘附加推力q作用下的附加应力σz-q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11
其中,Rs为刀盘半径;
步骤S12中,盾壳摩擦力f作用下的附加应力σz-f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12
其中,L为盾构机长度;
步骤S13中,盾尾同步注浆压力p作用下的附加应包括水平分力的附加应力和竖向分力的附加应力,所述水平分力的附加应力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21
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22
所述竖向分力的附加应力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23
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24
其中,m为同步注浆压力作用面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仅考虑盾尾间隙引起的地层损失,并假定盾构机移动模式为椭圆形非等量径向土体移动模式,盾尾间隙土体损失引起的点(x,y,z)处的附加应力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25
其中,σzloss为盾尾间隙土体损失引起的点(x,y,z)处的附加应力,dσzloss为土体微元损失引起的附加应力,R为盾构机开挖半径,r为盾构机半径,L为盾构机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步骤S1以及步骤S2获取的附加应力施加在既有隧道轴线作用点处,此时,盾构掘进引起的既有隧道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q(x)=σzqzfzpvzphzloss (11)
其中,q(x)为既有隧道轴线处总的附加应力;σzq表示土舱压力引起的既有隧道轴线处竖向附加应力;σzf为盾壳对土体摩擦力引起的隧道轴线竖向附加应力;同步注浆压力沿衬砌径向均匀分布,在水平与竖直方向的分量为ph和pv,ph和pv引起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别为σzph和σzp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26
式中,EI为既有隧道的纵向等效刚度,w(x)为隧道轴线x处的挠度,x为隧道的横坐标,k为地基的基床系数,D为隧道直径,Gc为剪切层的剪切刚度,q(x)为既有隧道轴线处总的附加应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盾构隧道结构离散为长度为l的n+5个单元,单元变形的二阶、三阶与四阶导的差分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31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32
式中,wi为第i点的竖向位移,xi为第i点的坐标,l为选取的隧道长度,(EI)eq为等效抗弯刚度,k为土体的基床系数,D为隧道的直径,Gc为剪切层的刚度,q为附加应力;
地基梁两端均设置两个虚拟单元,则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盾构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方程如下:
[Kt]{w}+[Ks]{w}-[G]{w}={Q} (15)
式中,[Kt],[Ks]和[G]分别为受弯梁、地基及剪切层的刚度矩阵,{w}及{Q}为既有隧道结构纵向沉降和附加应力列向量;
将地基梁两端视为自由状态,则地基梁两端的剪力Q与弯矩M由下式计算得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33
式中,Mo为第0点处的弯矩,Mn为第n点处的弯矩,Q0为地基梁两端的剪力,Qn为地基梁第n点处的剪力;
将公式(11)写成有限差分格式: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41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42
式中,w-1、w-2、wn+1和wn+2为地基梁两端虚拟点;
联立方程(11)和(13),求得地基梁两端虚拟点w-1,w-2,wn+1和wn+2的线性方程组: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43
将式(14)代入公式(8),消去w-1,w-2,wn+1和wn+2,分别求得地基梁的刚度矩阵及剪切层的刚度矩阵;
设[K]=[Kt]+[Ks]-[G],两边左乘以[K]-1,则方程(10)的解为:
{w}=[K]-1{Q} (23)
式中,[K]-1是矩阵[K]的逆;
地基梁上的弯矩值为: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44
式中,[KM]为地基梁的弯曲刚度,其中,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4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既有隧道的纵向等效刚度EI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51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52
kb=EbAb/lb (27)
其中,kb是纵向连接螺栓的劲度系数,Eb为螺栓的杨氏模量;Ab为螺栓的横截面面积,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53
rb为螺栓的半径;n是纵向螺栓的数目;l为管片的宽度;Ec为衬砌管片的杨氏模量;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54
为中轴线的倾角;Ic为管片纵向截面惯性矩;Ac为隧道管片的横截面面积,lb为螺栓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卧层地基模量k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55
其中,Es是土体弹性模量,B为地基梁的宽度,EI是地基梁的抗弯刚度,μ为土体泊松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层剪切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092976660000056
其中,ht为剪切层的厚度,μ为土体泊松比,Es是土体弹性模量。
CN202110601014.9A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Pending CN1132831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1014.9A CN113283142A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1014.9A CN113283142A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3142A true CN113283142A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8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1014.9A Pending CN113283142A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314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8415A (zh) * 2022-09-19 2022-12-06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上跨高压输油管线施工方法
CN117216862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纤维梁单元的三维盾构隧道动力分析模型
CN117951799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盾构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长期治理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38415A (zh) * 2022-09-19 2022-12-06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上跨高压输油管线施工方法
CN115438415B (zh) * 2022-09-19 2023-09-08 中交三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盾构上跨高压输油管线施工方法
CN117216862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纤维梁单元的三维盾构隧道动力分析模型
CN117216862B (zh) * 2023-11-09 2024-02-02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纤维梁单元的三维盾构隧道动力分析模型
CN117951799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盾构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长期治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83142A (zh) 一种基于解析解法分析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方法
Qi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water gushing on loess metro tunnel
CN111058855B (zh) 一种盾构下穿的结构物的形变控制方法及评估系统
CN103953392B (zh) 深埋隧道断面上岩爆风险位置判别方法
Li et al. Study on excavation sequence of pilot tunnels for a rectangular tunnel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method
Weng et al. Research on subway shield tunnel induced by local water immersion of collapsible loess
Shan et al.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soil dynamic stress of a culvert-embankment transition zone due to an adjacent shield tunnel construction
Cheng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and shaking table test of seismic response of tunnel in a loess soil considering rainfall and traffic load
Fu et al. Fatigue evaluation of cable-stayed bridge steel deck based on predicted traffic flow growth
Pettersson et al. Design of soil–steel composite bridges
CN101845815A (zh) 一种软土地层含承压水基坑突涌塑性破坏计算处理方法
Di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field monitoring data on soil movements and adjacent building settlement due to shield tunnelling
CN113360985B (zh) 一种新建隧道上穿引起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的高精度预测方法
CN108763833B (zh) 一种考虑土抗力突变的基坑支护桩挠度的计算方法
CN116680934B (zh) 基于卸荷率的地层开挖引起下部隧道竖向变形计算方法
He et al. Impact of shield tunneling on adjacent pile foundation in sandy cobble strata
Lu et al. Analysis of asphalt pavement mechanical behaviour by using a tire-pavement coupling model
Zhang et al.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of a cross-river tunnel under subway train operation during peak and off-peak periods
CN115809498A (zh) 一种深埋盾构隧道上穿既有线路的纵向变形计算方法
Lei et al. Study on train vibration response and cumulative deformation of double arch tunnel in Kast foundation
CN112160757B (zh) 一种盾构隧道下穿工程中既有隧道注浆加固效果的评估方法
Ma et al. Settlement prediction and behaviour of pile foundations in deep clayey soil deposits
CN112069575B (zh) 一种基于扩展有限元法的隧道隐伏式缺陷衬砌病害分析方法
Rao et al.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of adjacent buried pipeline under rockfall impact load
CN113901567A (zh) 一种隧道运营期间蠕变影响下长期沉降的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