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6070A - 手持式工具机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工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6070A
CN113276070A CN202110184275.5A CN202110184275A CN113276070A CN 113276070 A CN113276070 A CN 113276070A CN 202110184275 A CN202110184275 A CN 202110184275A CN 113276070 A CN113276070 A CN 1132760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hand
operating
held power
power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842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允
马尔特·罗斯科普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 Taibao Co ltd
Metabowerke GmbH and Co
Original Assignee
Mai Taib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 Taib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 Taiba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76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60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69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55Switches
    • B25D2250/261Means for locking an operative switch 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55Switches
    • B25D2250/265Trigger mechanism in hand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100),具有:主体(102),其上可固定有工作工具;与主体(102)联接且能够在至少两个操作模式中工作的、用于使工作工具运动的驱动机构(114);安置在主体(102)上且能够在至少两个操作位置(154,156)之间转移的、用于调节操作模式的操作件(116);通过至少一个转动接头(128)联接至主体(102)的握持单元(104);安置在该握持单元(104)上的用于通断驱动机构(114)的开关件(130);安置在握持单元(104)上且能够以锁钮(140)被操作的、用于将开关件(130)锁定在接通位置(152)的锁定机构(134);借助于操作件(116)能够运动的、用于依据操作位置(154,156)锁死该锁钮(140)的锁死件(118)。

Description

手持式工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以及一种用于操作手持式工具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原则上公开了这样的手持式工具机。
因此,欧洲专利(专利公开号EP 2233251 B1)例如描述一种冲击工具,其具有马达以及工具主体,被马达驱动的工具刀头与该工具主体连接。在工具主体上还设置有手柄,根据该出版物的说明书和图,手柄借助于转动接头联接至工具主体。手柄上设有可手动操作的马达驱动部件,其从打开位置被预紧到关闭位置。冲击工具还包括操作模式切换部件,其设置在工具主体上并且可在第一操作模式(此时工具刀头被连续驱动)与第二操作模式(此时工具刀头被按需驱动)之间切换。冲击工具还包括活动部件,其在工具刀头的轴向上通过对操作模式切换部件执行切换操作而运动。当操作模式切换部件被切换到第一操作模式时,该活动部件朝着手柄运动。此时,可手动操作的部件从关闭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并且被锁定在打开位置。当操作模式切换部件被切换到第二操作模式时,该活动部件运动离开手柄。此时,可手动操作的部件被解除锁定,使得可手动操作的部件能够返回关闭位置并可通过使用者的手指来操作。
所述的锁定或锁定机构减轻了利用冲击工具或手持式工具机的工作负担。在此,锁定机构允许使用者或操作者在手持式工具机使用期间不必总是保持按压该开关件或可手动操作的部件。但这种功能仅不受限制地适用于小型的或功率不太强劲的手持式工具机。如超出规定的尺寸或功率强度,出于安全考虑,只有当手持式工具机始终可由操作者轻松操纵时,才能允许所述功能。这一点例如以下情形中不再适用,即,此时功率强劲的手持式工具机且尤其是大型冲击钻被相应调节,使得工作工具如钻凿不仅平移运动、也回转运动。在这里,例如无法排除手持式工具机从使用者手中滑脱的情况。这可能导致重伤,尤其当手持式工具机在此未被关断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手持式工具机,其具有在运行时的更高的安全性或降低的致伤危险。
该任务的完成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包括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它具有主体以及与该主体联接且可在至少一个第一操作模式和至少一个第二操作模式中工作的、用于使工作工具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在该主体上可固定有工作工具。
手持式工具机还包括安置在主体上的且在至少两个操作位置之间可转移的用于调节操作模式的操作件,其中,在第一操作位置出现第一操作模式,在第二操作位置出现第二操作模式。
另外,手持式工具机包括通过至少一个转动接头联接至该主体的握持单元,握持单元上设有用于通断驱动机构的开关件以及可用锁钮操作的用于将开关件锁定在接通位置的锁定机构。该开关件借助按压可从关断位置转移入接通位置。
手持式工具机还包括可借助操作件运动的、用于根据操作件的操作位置来锁死锁钮的锁死件,其中,在第一操作位置情况下,锁钮可被操作;而在第二操作位置情况下,锁钮可借助于锁死件被锁死。此时,锁死件在其朝向锁钮的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朝向转动接头倾斜构成,并且锁钮同时具有朝向转动接头的且与第一止挡面对应的倾斜构成的第二止挡面。
如此例如获得技术优点,即,开关件至少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无法被锁定。如以下还将详述地,这适用于握持单元相对于转动接头的各个转动位置。另外,该工作工具最好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基本上只能平移运动,而在第二操作模式中能够平移带回转运动。
该解决方案的特点还在于高度灵活,因为可以视操作模式而定地允许或禁止该开关件的锁定。因此,不必因为在第二操作模式中(例如在凿钻作业中)不允许锁定而放弃在第一操作模式中(例如在纯凿作业中)的锁定。另外,因此可以采用或使用各种不同的工作工具如凿、钻头或钻凿。
这两个止挡面最好分别至少在局部布置成与围绕转动接头的圆弧相切且同时优选至少在局部相互平行。因为锁死件和锁钮的相互对应布置的止挡面,可以保证使锁钮特别稳固地锁死,因为至少在尝试操作锁钮时它以平面状贴靠锁死件。即便当握持单元和进而锁钮的位置相对于锁死件而改变时,仍保证这种稳定锁死。另外,锁死件最好被设计成切换杆。握持单元、例如简单的手柄是借助其经由该转动接头的联接而以阻尼振动的方式安装在该主体上,并且可运动到多个转动位置。在握持单元的这种转动位置改变或转动运动中,锁死件与锁钮之间的距离、或者说二者止挡面之间的距离最好完全没有变化,或仅略微变化。该距离因此在最佳情况下保持恒定。由此将保证该锁钮在第二操作模式中总被锁死,无论握持单元处于何种转动位置。表述“略微”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间距或位移长度而言是指最多3毫米。
当操作件转移入第二操作位置时,该锁死件还借助其呈斜切状或呈倾斜状布置的止挡面而精确地被引导至锁钮且被定位在那里。如果锁死件未形成有这样的倾斜止挡面,则会存在以下危险,即,所述锁死件和锁钮相互偏斜。这可能妨碍到握持单元绕转动接头的转动运动,进而不利地影响其减振作用。
如已经描述地,根据需要可锁定的且也称为启动开关的开关件用于通断该驱动机构。在开关件的关断位置情况下,该驱动机构例如电动马达被关断,而在开关件的接通位置情况下,其被接通。当按压该开关件时,优选有复位力(如最好是借助于压缩弹簧产生的弹簧力)在起作用。由此,该开关件在释放时自动地从接通位置返回关断位置,除非开关件已借助于锁定机构而被锁定在接通位置。根据本发明,当该驱动机构处于第二操作模式中或操作件转入第二操作位置时,这一情况将被阻止。
此外,该操作件最好被设计成旋转开关。在此,该操作件最好借助偏心凸轮与该锁死件联接。偏心凸轮是安装在轴上的控制盘,其中心位于轴线之外。偏心凸轮将操作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锁死件的平移运动,在这里确切说是在锁钮释放位置和锁钮锁死位置之间。偏心凸轮最好完全由操作件的和锁死件的组成部分构成。
该操作件还优选安置在该主体的顶侧,这不仅允许舒适操作,也允许简单且因而廉价的用于在操作模式之间切换且用于使锁死件运动的结构。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操作件的第二操作位置情况下,所述止挡面至少局部相互抵靠。于是,该锁钮被牢固固定在初始位置,即在操作者尝试操作时不起作用。因此让操作者清楚无疑或明确地看出,出现第二操作模式并且此时无法锁定该开关件。
此外,在此实施方式中,锁钮可以担负双重功能:其一,它在第一操作模式下用于操作锁定机构;其二,它作为止挡用于锁死件,当操作件从第一操作位置转入第二操作位置时,该锁死件被移动。
因为止挡面在此也在握持单元转动运动期间相互抵靠,故还允许在转动运动期间使该锁钮在该锁死件上可控滑动,这造成手持式工具机的更高的功能安全性。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该操作件的第二操作位置情况下,这些止挡面相互间隔布置。这有以下优点,即,当握持单元转动运动时,只要锁钮未被作动,在止挡面之间就未出现摩擦。由此,锁死件和锁钮的磨损被减轻,进而其使用寿命被延长。
在此,只要锁钮未被作动,所述止挡面就一直相互间隔。当操作该锁钮时,其第二止挡面抵靠锁死件的第一止挡面。因此,该锁钮具有间隙,但间隙小于开关件锁定所需的程度。该间隙或在止挡面之间的距离最好仅是微小的。借助该仅微小的距离,手持式工具机的、尤其在握持单元和锁钮区域内的结构空间被高效充分利用。
根据本发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止挡面有利地具有减摩涂层。优选在此采用波力迪奥尼修斯(Polydionysius)涂层或波力巴克斯(Polybacchus)涂层,因为这些涂层具有极佳的减摩能力。借助这种涂层,可以将在前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优点相结合。确切说,相互抵靠且还覆有减摩涂层的止挡面牢固固定所述锁钮而没有间隙,并且还减轻锁死件和锁钮的磨损。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该锁钮具有凹口,第二止挡面安置在该凹口中。在此,至少当操作件被转移入第二操作位置时,锁死件插入并设置在该凹口中。该凹口允许更好地使第一止挡面沿第二止挡面被引导。另外,在该握持单元转动运动时且也在所造成的锁钮操作时确保所述止挡面更稳定地相互抵靠。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设有用于支承该锁死件的支承件。利用该支承件,锁死件可在克服在操作锁钮时作用的压力情况下被支承。该支承件在此最好与锁死件成一体地构成,并且抵靠到该主体的固定不动的或不可活动的部件上。该支承件优选呈U形,其借助设于锁死件外侧的且竖向朝下弯曲的翼片来构成。借助支承件,可以还更好地保证锁钮的锁死,尤其当锁死件因其结构或布置而未提供足够高的固有稳定性以承受借助锁钮所施加的压力时。此外,该支承件也可以用于在锁死件运动离开锁钮锁死位置或进入锁钮锁死位置时更好地引导该锁死件。
另外,在主体上最好设置有导向件,用于沿其引导锁死件。由此保证锁死件朝向锁钮地或远离锁钮地笔直运动或滑动。在此,该锁死件至少局部抵靠该导向件,例如借助于支承件。该导向件因此可以除了其引导功能外也担负支承功能,因为锁死件是在克服在操作锁钮时作用的压力的情况下支承在导向件上的,最好借助于支承件。
优选地,锁定机构具有锁钩,当开关件被转移到并安置在接通位置时,该锁钩借助操作锁钮而可钩卡在开关件的缺口中。在此,锁钩被引导穿过由操作者保持按压的开关件的缺口。借助释放开关件且借助所作用的复位力,开关件移向关断位置,由此锁钩钩卡在缺口中。此时,开关件朝向关断位置最好仅移动经过微小的位移长度,但在任何情况下移动距离必须保证驱动机构仍处于接通状态。现在,该开关件的锁定结束,锁钮也可以被放开。锁钩保证很稳定且安全的开关件锁定。
基于此,钩卡在缺口中的锁钩最好是以压抵止动弹簧(优选螺旋压缩弹簧)的方式来安装的。由此,当再次按压开关件时,锁钩可自动从缺口中脱钩。在此,该开关件经过前述的位移长度而移向接通位置。借助这种布置,可以很快速简单地解除锁定。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机构具有第三操作模式,此时,工作工具只能回转运动。优选借助使该操作件转移至第三操作位置而可出现第三操作模式。第三操作模式还使得手持式工具机的使用更多样化。
关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而言,该任务的完成通过一种用于操作根据在前实施方式之一的手持式工具机的方法来实现。因此,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操作模式,接通该驱动机构,将工作工具送入工件中并关断该驱动机构。
本发明方法的优点以类似方式对应于例如以高度灵活为特点的本发明手持式工具机的优点,因为可视操作模式的不同来允许或禁止开关件的锁定。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操作模式的调节包括以下步骤:将操作件转移入第二操作位置,并锁死该锁定机构。如已经描述地,由此与握持单元的转动位置无关地保证该锁钮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总是被锁死。
根据本发明,锁定机构的锁死有利地是借助使锁死件的第一止挡面抵靠锁钮的第二止挡面来进行的。由此,也如已经描述地,锁钮被牢固且无间隙地固定在初始位置。锁钮因此在操作者操作尝试时不起作用,由此可以让操作者清楚无疑地识别出所出现的操作模式。
此外,在将工作工具送入工件时,最好使握持单元相对于主体至少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运动到第二转动位置,其中,这些止挡面在该转动运动期间保持相互间隔。优选地,这些止挡面在转动运动期间保持等距离,因此在每个转动位置,该握持单元具有相同的相互间距。由此,只要锁钮未被作动,在握持单元转动运动期间就未出现在止挡面之间的摩擦。如已经说明地,由此将减小锁死件和锁钮的磨损,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从以下的详细说明和整个权利要求书中得到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方式和特征组合。
附图说明
以下简要介绍了用于说明实施例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局部视图的纵截面,包括处于第一操作模式的驱动机构和处于初始转动位置的握持单元。
图2a以局部立体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细节II。
图2b示出图1的细节II,包括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的驱动机构。
图2c示出图1的细节II,包括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的驱动机构和处于与初始转动位置相比不同的转动位置的握持单元。
原则上,在附图中,相同的零部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它包括主体、与该主体联接的用于使工作工具运动的驱动机构和通过至少一个转动接头也联接至该主体的握持单元,其中,在该主体上可固定有工作工具。在握持单元上设置有用于通断该驱动机构的开关件以及用于将开关件锁定在接通位置的锁定机构。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手持式工具机的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骤:调节操作模式,接通驱动机构,将工作工具送入工件中,并关断驱动机构。
图1示出手持式工具机100,其包括主体102和握持单元104。出于说明目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具有顶侧106、底侧108、主体侧110以及握持侧112,其中,主体102安置在主体侧110且握持单元104安置在握持侧112。
在仅被部分示出的主体102上可固定有在此未示出的工作工具,例如凿或钻凿。主体102包括用于驱动工作工具的驱动机构114和用于调节驱动机构114的各种不同操作模式的操作件116。在此如图1中所示,驱动机构114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中。主体102还包括可借助于操作件116运动的锁死件118以及导向件120,锁死件118安放在导向件的顶侧106并且在其运动期间滑动或沿其被引导。
锁死件118从操作件116起朝着握持侧112一直延伸入握持单元104中。在此呈转动开关形式的操作件116处,锁死件118具有开口,操作件116插入该开口中且因此与锁死件118一起形成偏心凸轮122。借助偏心凸轮122,操作件116的转动运动可被转换为锁死件118的平移运动。在朝向握持侧112的局部之内,锁死件118与导向件120间隔布置,但借助支承件124支承在导向件120上。在此,支承件124与锁死件118成一体构成。在此,支承件124具有倒U形形状并且以U形的两端安放在导向件120上。另外,锁死件118的朝向握持侧112的端部以朝向底侧108倾斜的方式来取向或弯曲。在该端部的顶侧106设置有第一止挡面126,其因此朝向底侧108或朝向转动接头128倾斜地构成。随后还将描述该止挡面126的功能。
握持单元104借助于转动接头128联接至主体102,因此在各不同转动位置可绕转动接头128转动。在此如图1所示,握持单元104处于初始转动位置。
握持单元104包括开关件130、阻尼件132和锁定机构134。开关件130用于通断该驱动机构114,并且具有转动轴136和缺口138。设置在主体102上的导向件120被阻尼件132环绕,阻尼件132相对于导向件具有起阻尼作用的运动间隙。阻尼件132和导向件120与转动接头128一起形成握持单元104在主体102上的减振支承结构。
锁定机构134包括锁钮140、锁钩142和在此呈螺旋压缩弹簧形式的止动弹簧144。在此,锁钮140具有凹口146,该凹口在其顶侧106由锁钮140的斜壁界定。利用朝向主体侧110和底侧108取向的壁来形成第二止挡面148。随后也还将描述设于锁钮140处的第二止挡面148的功能。
如已经说明地,开关件130用于通断该驱动机构114。为此,开关件130借助于转动轴136可转动地联接至握持单元104。为了接通,通过朝着握持侧112按压而在克服在此未示出的压缩弹簧的复位力情况下可使开关件130从关断位置150转移入接通位置152。为了关断,借助释放可自动地或借助复位力而可使开关件130从接通位置152返回到关断位置150。
为了减轻操作者在借助手持式工具机100工作时的负担,开关件130可被锁定在接通位置152。因此不必始终或不必在整个使用期间内保持按压该开关件130。为了获得这种锁定,锁钮140须被操作或朝着底侧108按压,而开关件130被保持在接通位置152。随后,首先必须释放开关件130,随后释放锁钮140。在操作该锁钮140时,锁钩142被引导穿过开关件130的缺口138。当释放开关件130时,它因为所作用的复位力而移向关断位置150,直到锁钩142和缺口138相互钩卡在一起。此外,借助止动弹簧144所产生的复位力也作用于锁钮140。由此,锁钩142被附加固定在其锁定位置。
为了又解除锁定,只需再次朝向握持侧112按压开关件130。由此,钩卡在缺口138中的锁钩142又被释放,并且借助由止动弹簧144产生的复位力而返回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
出于安全考虑,只有当手持式工具机100在工作中易于让操作者操纵时,才能实现开关件130的上述锁定。但如果存在手持式工具机100在工作期间从操作者手中滑脱的危险,则开关件130的锁定是不希望的且不可行的。手持式工具机100是否在工作中可被操纵,这取决于其功率强度和驱动机构114的操作模式。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因为其驱动机构114的高功率强度而只能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才易于操纵。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工作工具基本上只能平移运动。但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各种不同功能也包含第二操作模式,此时,工作工具可同时达成平移运动和回转运动。对于第二操作模式,因此排除或阻止开关件130的锁定。为此,设有锁死件118,其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相应插入锁定机构134中。具体说,锁死件118于是以其第一止挡面126抵靠锁钮140的第二止挡面148,并且因此锁死锁钮140而使其无法朝向底侧108被操作或按压。但也可以想到,止挡面126、148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相互略微间隔地布置,由此,锁钮140虽然略有间隙,但无法造成开关件130的锁定。
在图1所示的手持式工具机100中,驱动机构114处于第一操作模式。因此,在锁死件118的和锁钮140的止挡面126、148之间存在足够大的间距,以实现开关件130的锁定。
以下将描述锁死件118如何进入相应操作模式所需要的位置。如已经说明地,驱动机构114的各种不同操作模式的调节是借助呈转动开关形式的操作件116的转动运动来进行的。在此,当操作件116被转移入相应的操作位置时,出现相应的操作模式。在这里,在图1中将操作件116转移入第一操作位置154,并因此驱动机构114处于第一操作模式。但在操作件116转动时,不仅调节驱动机构114的操作模式,也使锁死件118沿着导向件120平移运动。因此,锁死件118的位置直接与操作件116的操作位置相关,并且也间接与驱动机构114的所处的操作模式相关。达成第二操作模式和进而锁钮140锁死所需要的锁死件118位置在图2b和图2c中被示出。
图2a以立体图示出图1的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局部。由此尤其更好地可以看到操作件116、导向件120、安置在锁死件118上的支承件124、阻尼件132和开关件130上的缺口138。
图2b示出图1的局部视图,其基本对应于图2a所示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局部,但此时操作件116转移入第二操作位置156。因此,驱动机构114处于第二操作模式中,并且将锁死件118布置在锁钮140的锁死位置。相应地,此时,锁死件118的第一止挡面126和锁钮140的第二止挡面148相互抵靠。止挡面126的倾斜设计允许精确地使锁死件118移向或抵靠锁钮140,而锁死件118和锁钮没有相互偏斜或交错倾斜。
图2c示出图1的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局部视图,其基本上对应于图2b中的局部视图,并且也示出了转移入第二操作位置156的操作件116。但不同于前面所示的图,握持单元104此时在图2c中具有另一转动位置。但止挡面126、148还是相互抵靠并因此仍然锁死锁钮140。因此,第一止挡面126贴靠第二止挡面148,而不受握持单元104的转动位置所影响。这可以如此做到,即,止挡面126、148此时分别至少在局部布置成与围绕在此未示出的转动接头的圆弧相切且同时相互对应。此外,两个止挡面126、148分别具有在此未示出的减摩涂层,以便在握持单元104转动运动期间达成尽量少磨损的相互滑动。
总之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多个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所公开的特征均未排除与另一特征之组合,并且各个特征组合彼此相互作用并形成协同效果。
附图标记列表
Figure BDA0002942369170000111
Figure BDA0002942369170000121

Claims (14)

1.一种手持式工具机(100),包括:
-主体(102),在该主体上能够固定工作工具,
-用于使该工作工具运动的驱动机构(114),该驱动机构与该主体(102)联接且能够在至少一个第一操作模式和至少一个第二操作模式中工作,
-用于调节操作模式的操作件(116),该操作件安置在该主体(102)上并且能够在至少两个操作位置(154,156)之间转移,其中,在该第一操作位置(154)出现第一操作模式,在第二操作位置(156)出现第二操作模式,
-通过至少一个转动接头(128)联接至该主体(102)的握持单元(104),
-安置在该握持单元(104)上的用于通断该驱动机构(114)的开关件(130),其中,该开关件(130)能够借助按压而从关断位置(150)转移入接通位置(152),
-安置在该握持单元(104)上且能够以锁钮(140)被操作的锁定机构(134),用于将该开关件(130)锁定在该接通位置(152),
-借助该操作件(116)能够运动的锁死件(118),用于依据该操作件(116)的操作位置(154,156)来锁死该锁钮(140),其中,在该第一操作位置(154)的情况下,该锁钮(140)能够被操作;而在该第二操作位置(156)的情况下,该锁钮(140)借助于该锁死件(118)被锁死,并且
其中,该锁死件(118)在其朝向该锁钮(140)的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面(126),该第一止挡面朝向该转动接头(128)倾斜地构成,并且该锁钮(140)具有朝向该转动接头(128)的且与该第一止挡面(126)对应的倾斜构成的第二止挡面(1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在该操作件(116)的第二操作位置(156)情况下,这些止挡面(126,148)至少局部相互贴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在该操作件(116)的第二操作位置(156)情况下,这些止挡面(126,148)彼此间隔安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止挡面(126,148)具有减摩涂层。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该锁钮(140)具有凹口(146),该第二止挡面(148)安置在该凹口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设有用于支承该锁死件(118)的支承件(12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在该主体(102)上设置有导向件(120),用于沿着该导向件来引导该锁死件(118)。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该锁定机构(134)具有锁钩(142),当该开关件(130)转入到并布置在该接通位置(152)时,借助操作该锁钮(140)而能够使该锁钩钩卡在该开关件(130)的缺口(138)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钩卡入该缺口(138)中的锁钩(142)是以压抵止动弹簧(144)的方式来安装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其特征是,该驱动机构(114)具有第三操作模式,此时,该工作工具只能够回转运动。
11.一种用于操作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100)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调节操作模式,
-接通该驱动机构(114),
-将该工作工具送入工件中,并且
-关断该驱动机构(11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操作模式的调节包括以下步骤:
-将该操作件(116)转移入该第二操作位置(156),并且
-锁死该锁定机构(13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借助将该锁死件(118)的第一止挡面(126)与该锁钮(140)的第二止挡面(148)相抵来锁死该锁定机构(134)。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将该工作工具送入工件中时,使该握持单元(104)相对于该主体(102)至少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运动到第二转动位置,其中,所述止挡面(126,148)在该转动运动期间保持相互间隔。
CN202110184275.5A 2020-02-19 2021-02-08 手持式工具机 Pending CN1132760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001076.8A DE102020001076A1 (de) 2020-02-19 2020-02-19 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020001076.8 2020-02-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6070A true CN113276070A (zh) 2021-08-20

Family

ID=74095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84275.5A Pending CN113276070A (zh) 2020-02-19 2021-02-08 手持式工具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68516A1 (zh)
CN (1) CN113276070A (zh)
DE (1) DE1020200010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37767B4 (de) 1999-08-10 2004-09-09 Hilti Ag Handgeführter elektrischer Kombihammer
DE10034768A1 (de) 2000-07-18 2002-02-07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okombihammer
DE102006000287A1 (de) * 2006-06-09 2007-12-13 Hilti Ag Handwerkzeuggerät mit Vibrationsminderungseinrichtung
DE102007000362A1 (de) * 2007-07-02 2009-01-0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Vibrier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Arretierschalter des Motorschalters
DE102007000470A1 (de) 2007-08-29 2009-03-05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Vibrier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Arretierschalter des Motorschalters
JP5405864B2 (ja) 2009-03-23 2014-02-05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201606819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JP6912224B2 (ja) * 2017-03-03 2021-08-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8516A1 (de) 2021-08-25
DE102020001076A1 (de) 2021-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08795B2 (ja) 手工具装置
US7044234B2 (en) Hand-held electrical combination hammer drill
RU2508184C2 (ru) Переключающие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электроинструментов
US7040023B2 (en) Toolless blade holder for a reciprocating tool
US6789630B2 (en) Electric hand tool
US7946198B2 (en) Ratcheting driver with helical drive
US20100018734A1 (en) Electric machine tool
US6851193B2 (en) Reciprocating saw
EP1736267A1 (en) Reciprocating tool
US6488451B1 (en) Drive shaft lock
US20080017396A1 (en) Hand-held machine tool with vibration-reducing device
JP2000061867A (ja) 電動工具
JP2008246591A (ja) 手持ち工具のハンドル
US5921730A (en) Rotary power tool with remotely actuated chuck
JP4468007B2 (ja) レシプロソー
CN113276070A (zh) 手持式工具机
JP5265397B2 (ja) 電動工具のスイッチ
WO2021221954A1 (en) Wrench with work piece locking mechanism
US9421625B2 (en) Reciprocating saw with adjustable shoe
EP1759796A1 (en) Jigsaw with a rotating handle
KR20000019824U (ko) 모티스 록킹장치
US20090094838A1 (en) Saw Having a Storable Blade
CN210306014U (zh) 具有夹持构件的曲线锯
JP6665945B2 (ja) 動力工具
CN103108727B (zh) 手持式工具机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