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3300A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73300A CN113273300A CN201980088740.6A CN201980088740A CN113273300A CN 113273300 A CN113273300 A CN 113273300A CN 201980088740 A CN201980088740 A CN 201980088740A CN 113273300 A CN113273300 A CN 1132733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random access
- communication device
- information
- access proced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发送部,其能够发送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实施如下控制:将通过所述第1信号发送的第1信息包含于所述第2信号中,并发送与所述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的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的业务量占据通信网络的资源的一大半。另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量今后还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通信网络根据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表、装置等的监视系统)的展开,要求应对具有多样的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或者NR(New Radio))的通信标准中,除了第4代移动通信(4G)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12)以外,还要求实现进一步的高数据信号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五代通信标准,通过3GPP的工作组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 WG2等)进行了技术研究,在2017年12月发布了初版(非专利文献13~39)。
为了应对上述的多种多样的服务,在5G中,设想了被分类为eMBB(Enhanced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类型通信)、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较多的用例的支持。
关于5G的相关技术,记载于以下现有技术文献中。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133V15.3.0(2018-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1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2V15.2.1(2018-07)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213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0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321V15.0(2018-07)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36.322V15.0(2018-07)
非专利文献8:3GPP TS 36.323V15.0.0(2018-07)
非专利文献9:3GPP TS 36.331V15.2.2(2018-06)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 36.413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 36.423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 36.425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 37.34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4:3GPP TS 38.201V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5:3GPP TS 38.202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6:3GPP TS 38.211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7:3GPP TS 38.212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8:3GPP TS 38.213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9:3GPP TS 38.214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0:3GPP TS 38.215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 38.30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 38.321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 38.322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 38.323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 38.331V15.2.1(2018-06)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 38.401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 38.41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 38.413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 38.42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 38.423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 38.47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32:3GPP TS 38.473V15.2.1(2018-07)
非专利文献33:3GPP TR38.801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4:3GPP TR38.802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5:3GPP TR38.803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6:3GPP TR38.804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7:3GPP TR38.900 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38:3GPP TR38.912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9:3GPP TR38.913 V15.0.0(2018-0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要求减少数据信号通信的延迟时间。例如,有时要求能够应对在5G中设想的URLLC的服务那样的延迟时间。因此,例如,即使在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不同步的状况下产生了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也要求降低到发送数据信号为止的延迟时间。
本公开的技术涉及减少到发送数据信号为止的延迟时间的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种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所述通信装置具备:发送部,其能够发送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实施如下控制:将通过所述第1信号发送的第1信息包含于所述第2信号中,并发送与所述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
发明效果
本公开能够减少到发送数据信号为止的延迟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站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通信系统10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例子的时序。
图4是表示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例子的时序。
图5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基站装置200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时序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图3的第1方式和图4的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到数据发送完成为止的时序的比较例的图。
图9是表示PDSCH格式(第1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PDSCH格式(第2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PDSCH格式(第3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PDSCH格式(第4格式)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的课题以及实施例是一个例子,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权利范围。特别是,即使记载的表述不同,只要在技术上等同,即使是不同的表述也能够应用本申请的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权利范围。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基站装置20的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例如是通信装置及发送侧通信装置、以及发送侧装置。基站装置20向发送对方装置(未图示)发送第1信号、第2信号以及控制信息(控制信号)。
基站装置20具有发送部21和控制部22。发送部21以及控制部22例如通过基站装置20所具有的计算机、处理器加载程序并执行来构建。
基站装置20在向发送对方装置发送数据时,执行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是在基站装置20与发送对方装置之间执行的无线通信中的建立无线连接的过程,在产生要发送的数据信号时、切换时建立同步的情况下执行。
基站装置20是发送数据的装置。基站装置20发送第1信号以及第2信号。此外,基站装置20发送与要发送的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
第1信号是基站装置20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包含第1信息。第1信息是用于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建立无线连接而使用的信息,例如包含用于识别对方通信装置的信息等。
第2信号是不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例如是用于发送数据的信号。
与第2信号相关的控制信息例如是表示第2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的种类的信息。基站装置20例如将第2信号中包含第1信息的情况包含于与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中,并发送与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
发送部21能够发送第1信号以及第2信号。发送部21例如接收控制部22生成的第1信号以及第2信号,向发送对方装置发送第1信号以及第2信号。
控制部22在生成第2信号时,能够包含第1信息。并且,控制部22能够将与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表示包含第1信息)发送至发送对方装置。
在第1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将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第1信息包含在第2信号中,发送到发送对方装置。由此,基站装置20能够省略随机接入过程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或者,能够与随机接入过程并行地进行数据发送,或者能够开始非同步状态下的数据通信),能够更早地发送数据。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将第1实施方式具象化的实施例。例如,第1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可以理解为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等效。
<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图2是表示通信系统10的结构例的图。通信系统10具有终端装置100以及基站装置200。通信系统10例如是遵循5G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200例如是5G中的gNodeB。此外,终端装置100是与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或者经由基站装置200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装置,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移动通信终端。
在通信系统10中,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例如在从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数据时,有时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建立无线连接。
在通信系统10中,准备了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道。在3GPP中,将其称为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将基于RACH的通信开始步骤称为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在RACH中,作为用于由基站装置识别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信息,包含被称为前导码(preamble)的信息。通过该信息,基站装置200识别终端装置100。
随机接入过程例如有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Procedure)和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Procedure)。
图3是表示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例子的时序。基站装置200通过“随机接入前导码分配”(Random Access Preamble assignment)(消息0)发送分配给了终端装置100的专用前导码(S11)。终端装置100在接收到消息0时,通过RACH将“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消息1)发送给基站装置200(S12)。基站装置200在接收到消息1时,将作为消息1的应答信号的“随机接入应答”(Random Access Response)(消息2)与用于上行通信的同步信号、发送许可等一起发送给终端装置100(S13)。
基站装置200使用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建立的无线资源,将数据发送给终端装置100(S14)。终端装置100在数据的接收成功时,将上行转变为同步状态,因此向基站装置200回复ACK(ACKnowledgement(确认):肯定应答)信号(S15)。
图4是表示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例子的时序图。终端装置100将随机选择的前导码通过“随机接入前导码”(消息1)发送到基站装置200(S21)。基站装置200将消息1的应答即“随机接入应答”(Random Access Response)(消息2)与用于上行通信的同步信号、发送许可等一起发送给终端装置100(S22)。终端装置100在接收到消息2时,向基站装置200发送包含有效的终端装置的标识符等的“调度传输”(Scheduled Transmission)(消息3)(S23)。基站装置200在接收到消息3时,将“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4)发送给终端装置100(S24)。
此外,基站装置200在成为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例如,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中,基站装置200有时在消息0中除了包含专用的上述的专用前导码以外,还包含共享前导码。在包含共享前导码的情况下,例如,终端装置100选择前导码,在消息2的接收后发送消息3。然后,从基站装置200接收消息4,转移到同步状态。
<基站装置的结构例>
图5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0例如是通信装置及发送侧通信装置、以及发送侧装置。基站装置20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10、存储装置(storage)220、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230、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240以及RF(RadioFrequency:射频)电路250。基站装置200例如是将数据发送给终端装置100的发送装置。
存储装置220是存储程序、数据的闪存、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者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装置220存储通信控制程序221和报头格式222。
报头格式222是存储以下说明的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格式的模式的区域。基站装置200从报头格式222中选择适当的PDSCH的格式。
存储器230是加载存储在存储装置220中的程序的区域。另外,存储器230也被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NIC240是与互联网、内联网等网络(未图示)连接的网络接口。基站装置200经由NIC240与连接到网络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RF电路250是与终端装置100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250例如具有天线251。
CPU210是处理器或计算机,其将存储在存储装置220中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230中,执行所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来构建发送部、控制部以及接收部,进行通信控制处理。通信控制处理是控制与终端装置10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所具有的第1方式模块2211,构建发送部、控制部以及接收部,进行第1方式处理。第1方式处理是以以下说明的第1方式发送数据的处理,例如是在产生了要发往终端装置100的数据时进行的处理。基站装置200例如根据数据的种类、无线的状态,选择要发送数据的方式,在选择了第1方式时,进行第1方式处理。
<终端装置的结构例>
图6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终端装置100例如是第2通信装置、接收侧通信装置以及发送对方装置。终端装置100具有CPU110、存储装置120、DRAM等存储器130以及RF电路150。终端装置100例如是从基站装置200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
存储装置120是存储程序、数据的闪存、HDD或SSD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装置120存储通信程序121和报头格式122。报头格式122例如存储与基站装置200所存储的报头格式222相同的信息。
存储器130是加载存储在存储装置120中的程序的区域。另外,存储器130也被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RF电路150是与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150例如具有天线151。
CPU110是处理器或计算机,将存储在存储装置120中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130中,执行所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构建信号接收部以及接收控制部,进行通信处理。通信处理是进行与基站装置20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所具有的第1方式接收模块1211,构建信号接收部以及接收控制部,进行第1方式接收处理。第1方式接收处理是以以下说明的第1方式接收数据的处理。终端装置100例如在识别出在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第1方式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第1方式接收处理,从而能够以第1方式接收数据。
<数据发送处理>
图7是表示基站装置200发送数据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时序的例子的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0除了使用上述随机接入过程发送数据以外,还能够通过以下的数据发送处理来发送数据。在第2实施方式中,规定PDSCH命令(PDSCH order),将使用了PDSCH命令的方式称为第1方式。以下,对第1方式进行说明。
在基站装置200中,产生要发送给终端装置100的数据(S31)。基站装置200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包含PDSCH命令的消息(S32)。需要说明的是,PDCCH的格式例如能够使用PDSCH用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1_0或者DCI格式1_1)。终端装置100接收表示是PDSCH命令的意旨,识别出要通过PDSCH发送数据0以及要发送给终端装置100的数据。
然后,基站装置200通过PDSCH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数据0以及要发送给终端装置100的数据(S33)。
终端装置100在通过PDSCH接收到数据0以及发往本装置的数据时,将“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0)作为表示已经适当地接收到发往本装置的数据的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发送给基站装置200。
图8是表示图3的第1方式和图4的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到数据发送完成为止的时序的比较例的图。图8是表示左边为第1方式、右边为竞争型接入过程中的数据发送的例子的图。
在第1方式中,在基站装置200中产生了数据后,在较早的情况下,在下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1)的接收定时,数据的发送完成。另一方面,在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中,至少在“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1)的接收定时之后,发生数据的发送以及ACK的接收,因此与第1方式相比,数据的发送完成仅延迟时间T1。另外,在使用了无需授权频带(也能够记载为非授权频带或者未授权频带)的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中,在各消息的发送时发生载波侦听(Career sense)的情况下,到发送完成为止的延迟成为更大的时间。在使用无需授权频带来发送信号(消息或数据)时,基站装置或终端装置等通信装置需要进行载波侦听,确认在该无需授权频带中不存在信号(或数据)(规定的接收功率以下)后发送。因此,若消息的交换的次数多,则载波侦听的次数也变多,因此相应地(载波侦听的次数的量)到发送完成为止的延迟变大。
<消息格式>
<1.第1格式>
对第1方式中的PDSCH的消息格式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PDSCH格式(第1格式)的例子的图。第1格式为,八位字节1的第1比特至第五比特由R字段构成。
在第1格式中,从八位字节1的第六比特到八位字节2的第3比特的6比特由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构成。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表示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的编号(识别编号),例如,全部为0表示是共享,在全部为0以外的情况下表示是专用。
第1格式中,八位字节2的第4比特这1个比特由UL(UpLink)/SUL(SupplementalUpLink)指标构成。UL/SUL指标表示在随机接入前导码不是0时,在小区中设定了SUL(例如,上行专用的载波)的情况下,是否使用SUL。
在第1格式中,从八位字节2的第五比特到八位字节3的第2比特的6比特由SS/PBCH指标构成。SS/PBCH指标用于决定用于PRACH发送的RACH设定的资源。
在第1格式中,从八位字节3的第3比特到第六比特的4比特由PRACH掩码(PRACHMask)构成。PRACH掩码表示是否对SS/PBCH指标进行掩码。
第1格式从八位字节3的第七位到八位字节4的第八位为止由保留位构成。
进而,第1格式的八位字节5以后由数据部构成。
以第1格式接收到PDSCH的终端装置100使用以第1格式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表示通过该PDSCH正常接收到了数据的ACK,向基站装置20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第3信号)。基站装置200通过接收与以第1格式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判定为接收到ACK。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00在无法通过该PDSCH正常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例如,存在错误的情况下、无法接收PDSCH的情况下),不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基站装置200根据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与以第1格式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由此判定为接收到表示终端装置100无法通过该PDSCH正常地接收数据的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应答)。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1格式是在字节对齐的前提下将DCI格式1_0移植到PDSCH的格式而得到的格式。
<2.第2格式>
图10是表示PDSCH格式(第2格式)的例子的图。第2格式是省略了第1格式的R字段或保留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格式。
在第2格式中,从八位字节1的第1比特到第六比特的6比特由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构成。
第2格式中,八位字节1的第七比特的1比特由UL/SUL指标构成。
在第2格式中,从八位字节1的第八比特到八位字节2的第五比特的6比特由SS/PBCH指标构成。
第2格式的从八位字节2的第六比特到八位字节3的第1比特的4比特由PRACH掩模构成。
第2格式从八位字节3的第2比特到第八比特由保留位构成。
进而,第2格式的八位字节4以后由数据部构成。
如图10所示,通过省略字段或保留位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从八位字节4开始发送数据,能够高效地使用无线资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来自终端装置100的ACK以及NACK的动作,与第1格式相同。
<3.第3格式>
图11是表示PDSCH格式(第3格式)的例子的图。第3格式是将第1格式中的从八位字节3的第七比特到八位字节4的第4比特的6比特代替为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Preamble)的格式。
第3格式的从八位字节3的第七比特到八位字节4的第4比特的6比特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第2信息)被定义为NACK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的编号(识别编号)。
以第3格式接收到PDSCH的终端装置100使用构成第3格式的从八位字节1的第六比特到八位字节2的第3比特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作为表示通过该PDSCH接收到了数据的ACK,向基站装置20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Preamble)。基站装置200通过接收与构成第3格式的从八位字节1的第六比特到八位字节2的第3比特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判定为接收到ACK。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00在无法通过该PDSCH适当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构成第3格式的从八位字节3的第七比特到八位字节4的第4比特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被定义为NACK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向基站装置20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基站装置200通过接收被定义为用于NACK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判定为接收到NACK。
<4.第4格式>
图12是表示PDSCH格式(第4格式)的例子的图。第4格式是省略了第3格式的R字段或保留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格式。
第4格式是从八位字节1的第1比特至八位字节3的第1比特与第2格式相同的结构。
第4格式由从八位字节3的第2比特到第七比特的6比特由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Access Preamble)(NACK用)构成。
第4格式的八位字节3的第八位由保留位构成。
进而,第2格式的八位字节4以后由数据部构成。
如图12所示,通过省略R字段或保留位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从八位字节4开始发送数据,能够高效地使用无线资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来自终端装置100的ACK以及NACK的动作,与第3格式相同。
<数据发送方式的选择>
基站装置200在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数据时,从包含上述的第1方式的多个方式中选择数据发送方式。
基站装置200例如根据要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的种类,选择数据发送方式。基站装置200在URLLC的数据等要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的允许延迟时间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选择第1方式。
此外,基站装置200例如根据无线的状态而选择数据发送方式。基站装置200在发送PDSCH的无线资源的状态在规定值以上,为良好的情况下(例如,帧错误率为规定值以下,发送或接收功率为规定值以上等),选择第1方式。
由此,基站装置200能够适当地选择第1方式,能够抑制数据的发送延迟。
<终端装置中的ACK/NACK发送>
终端装置100除了第1方式以外,例如使用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等较高质量的信道来发送ACK或NACK。但是,终端装置100在第1方式中,使用通过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发送ACK或NACK。因此,在基站装置200中,ACK或NACK的接收质量有时会降低。
为了提高第1方式中的ACK或NACK到达基站装置200的概率,终端装置100也可以反复多次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关于反复发送的执行的有无、反复次数,也可以由基站装置200以及终端装置100中的任一方决定。另外,关于反复发送的执行的有无、反复次数,也可以根据无线的状态、过去或当前的发送成功率来决定。
[其他实施方式]
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分别组合。
终端装置100以及基站装置200例如可以仅对应于第1格式至第4格式中的任意1个格式,也可以对应于2个以上的组合。
标号说明
10:通信系统
20:基站装置
21:发送部
22:控制部
100:终端装置
110:CPU
120:存储装置
121:通信程序
1211:第1方式接收模块
130:存储器
150:RF电路
151:天线
200:基站装置
210:CPU
220:存储装置
221:通信控制程序
2211:第1方式模块
222:报头格式
230:存储器
250:RF电路
251:天线
Claims (11)
1.一种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所述通信装置具备:
发送部,其能够发送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实施如下控制:将要通过所述第1信号发送的第1信息包含于所述第2信号中,并发送与所述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是随机接入前导码,
所述第2信号是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所述第1信息包含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识别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通信装置还具备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接收发送对方装置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应答信号即第3信号,作为表示所述发送对方装置正常地接收到所述第2信号的肯定应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与表示所述发送对方装置不能正常地接收到所述第2信号的否定应答对应的第2信息包含在所述第2信号中进行发送,
在所述第3信号与所述第2信息相关联的情况下,所述接收部接收所述第3信号作为所述否定应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3信号是随机接入前导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3信号是随机接入前导码,
所述第2信息包含与所述第1信息中包含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识别号不同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识别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2信息包含表示与所述第2信号的否定应答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息。
8.一种第2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所述第2通信装置具备:
信号接收部,其能够接收发送侧装置发送的、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
接收控制部,其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是在所述发送侧装置发送包含有要通过所述第1信号发送的第1信息的所述第2信号时所发送的,并且与所述第2信号相关联,所述接收控制部能够识别出在所述第2信号中包含所述第1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中,
在正常地接收到包含所述第1信息的所述第2信号时,所述接收控制部发送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应答信号的第3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侧装置将与表示所述第2通信装置无法正常地接收到所述第2信号的否定应答对应的第2信息包含在所述第2信号中进行发送,
在无法正常地接收到包含所述第1信息的所述第2信号时,所述接收控制部将所述第2信息包含在所述第3信号中进行发送。
11.一种通信系统,其具有实施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侧通信装置和接收侧通信装置,
所述发送侧通信装置具备:
发送部,其能够发送作为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实施如下控制:将通过所述第1信号发送的第1信息包含于所述第2信号中,并发送与所述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
所述接收侧通信装置具备:
信号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发送侧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以及
接收控制部,其接收所述发送侧通信装置发送的与所述第2信号相关联的控制信息,能够识别出所述第2信号中包含所述第1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01010 WO2020148817A1 (ja) | 2019-01-16 | 2019-01-16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73300A true CN113273300A (zh) | 2021-08-17 |
CN113273300B CN113273300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7161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8740.6A Active CN113273300B (zh) | 2019-01-16 | 2019-01-16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37603A1 (zh) |
EP (1) | EP3914024A4 (zh) |
JP (2) | JP7488471B2 (zh) |
CN (1) | CN113273300B (zh) |
WO (1) | WO2020148817A1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5382A (zh) * | 2011-06-30 | 2012-01-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WO2013125890A1 (ko) * | 2012-02-24 | 2013-08-29 | 주식회사 팬택 |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절차의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7195721A1 (ja) * | 2016-05-10 | 2017-11-1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98707A (ja) * | 2008-09-16 | 2010-04-30 | Sharp Corp | 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
US20110105140A1 (en) * | 2009-11-04 | 2011-05-0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setup of component carrier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
US20130308545A1 (en) * | 2011-03-29 | 2013-11-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WO2017122752A1 (ja) * | 2016-01-15 | 2017-07-2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0728886B2 (en) * | 2016-06-24 | 2020-07-28 | Apple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coding data from a network |
CN108235444B (zh) * | 2016-12-12 | 2021-09-1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
US11785660B2 (en) * | 2017-08-11 | 2023-10-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arly data retransmission of message 3 |
WO2019082152A1 (en) * | 2017-10-27 | 2019-05-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NDOM ACCESS WITHOUT CONFLICT WITH MULTIPLE SSB |
JP2020102752A (ja) * | 2018-12-21 | 2020-07-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2019
- 2019-01-16 JP JP2020566368A patent/JP74884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1-16 CN CN201980088740.6A patent/CN113273300B/zh active Active
- 2019-01-16 EP EP19909793.2A patent/EP391402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1-16 WO PCT/JP2019/001010 patent/WO2020148817A1/ja unknown
-
2021
- 2021-07-06 US US17/367,934 patent/US2021033760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3-12 JP JP2024038364A patent/JP2024060051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5382A (zh) * | 2011-06-30 | 2012-01-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WO2013125890A1 (ko) * | 2012-02-24 | 2013-08-29 | 주식회사 팬택 |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절차의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7195721A1 (ja) * | 2016-05-10 | 2017-11-1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4060051A (ja) | 2024-05-01 |
EP3914024A4 (en) | 2022-01-19 |
CN113273300B (zh) | 2023-10-31 |
JP7488471B2 (ja) | 2024-05-22 |
US20210337603A1 (en) | 2021-10-28 |
JPWO2020148817A1 (ja) | 2021-10-21 |
WO2020148817A1 (ja) | 2020-07-23 |
EP3914024A1 (en) | 2021-1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5558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800557B2 (en) | Transport block size for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
CN109392107A (zh) |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211283B (zh) | 无线数据传输 | |
US11564246B2 (en) |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4287115A (zh) | 基于侧链路cbg的harq反馈和保留资源上的相关联的重传 | |
CN113439463A (zh) | 终端及通信方法 | |
CN107046737B (zh) | 处理系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 |
US20230363012A1 (en) | Informa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US10397828B1 (en) |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1788846B (zh)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系统 | |
US12058730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3273300B (zh)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US11647507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ollision | |
JP7444291B2 (ja) | サイドリンク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
EP4189884A1 (en) | Communications device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methods | |
CN113424642B (zh)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CN114600401A (zh) | 用于nr-u中的dfi传输的方法 | |
CN107534523B (zh) | 用户设备、接入网设备及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 |
KR102287370B1 (ko) | 단말 및 그것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 |
CN114710244B (zh) | 一种nr小区harq反馈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956820B2 (en) |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1395350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20031278A1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JP2022008863A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