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4642B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24642B CN113424642B CN201980091558.6A CN201980091558A CN113424642B CN 113424642 B CN113424642 B CN 113424642B CN 201980091558 A CN201980091558 A CN 201980091558A CN 113424642 B CN113424642 B CN 1134246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random access
- communication
- subheader
- access proced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具有:发送部,其能够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进行控制,使得与所述第1信号对应的第1子报头中包含的第1信息包含在与所述第2信号对应的第2子报头中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通信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功能手机)的通信量占据通信网络的资源的大半。另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今后也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随着IoT(Internetof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装置等监视系统)的展开,要求通信网络应对具有多种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5代移动通信(5G或NR(NewRadio))的通信标准中,除了第4代移动通信(4G)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12)以外,还要求实现更高数据信号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第5代通信标准,在3GPP的工作部会(例如TSG-RANWG1,TSG-RANWG2等)中进行了技术研究,在2017年12月发布了初版(非专利文献13~40)。
为了应对上述多种多样的服务,在5G中,假设了被分类为eMBB(Enhanced MobileBroad 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Massive 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式通信)、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且低延迟通信)的多种使用情况的支持。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装置和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装置)开始通信时,准备用于通信装置最初发送的信道。在3GPP中,将其称为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Channel),将基于RACH的通信开始过程称为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在RACH中,作为基站识别通信装置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信息,包含被称为前导码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基站装置能够识别终端装置。
另外,随机接入过程在实施初始接入的情况下,数据信号产生以及建立切换时的同步的情况下等执行。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执行随机接入过程而建立了同步(上行同步)之后进行数据通信。
关于与5G有关的技术,记载在以下的现有技术文献中。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133 V15.5.0(2018-12)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1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2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213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00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321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36.322 V15.1.0(2018-07)
非专利文献8:3GPP TS 36.323 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9:3GPP TS 36.331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 36.413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 36.423 V15.4.0(2018-06)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 36.425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 37.340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4:3GPP TS 38.201 V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5:3GPP TS 38.202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6:3GPP TS 38.211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7:3GPP TS 38.212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8:3GPP TS 38.213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19:3GPP TS 38.214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0:3GPP TS 38.215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 38.300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 38.321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 38.322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 38.323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 38.331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 38.401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 38.410 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 38.413 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 38.420 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 38.423 V15.2.0(2018-12)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 38.470 V15.4.0(2018-12)
非专利文献32:3GPP TS 38.473 V15.4.1(2019-01)
非专利文献33:3GPP TR 38.801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4:3GPP TR 38.802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5:3GPP TR 38.803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6:3GPP TR 38.804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7:3GPP TR 38.900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8:3GPP TR 38.912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9:3GPP TR 38.913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40:3GPP TR 38.889 V15.0.0(2018-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要求减少数据信号通信的延迟时间。例如,有时要求能够应对在5G中假设的URLLC的服务的延迟时间。因此,例如要求即使在通信装置与基站装置无法取得同步的状况下产生了数据信号的情况下,也减少到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延迟时间。
公开的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到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延迟时间的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种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具有:发送部,其能够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控制部,其能够进行控制,使得与所述第1信号对应的第1子报头中包含的第1信息包含在与所述第2信号对应的第2子报头中进行发送。
发明效果
一个公开能够减少到数据信号发送为止的延迟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站装置20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通信装置10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通信系统30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例子的顺序。
图5是表示TSRA的顺序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TSRA的变形顺序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
图8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1格式的子报头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第3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与第3格式对应的终端装置100以及未与第3格式对应的终端装置100进行的解码处理的范围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后续的子报头SH25是R/R/LCID子报头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子报头类别判定处理S1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重新定义的子报头的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不需要Padding(填充)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第4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8是表示第5格式的例子的图。
图19是表示BackoffParameter value(回退参数值)的参数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的课题及实施例是一例,并不限定本申请的权利范围。特别是,即使记载的表现不同,只要在技术上等同,则即使是不同的表现也能够应用本申请的技术,并不限定权利范围。
[第1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基站装置20的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例如是通信装置以及发送源通信装置。基站装置20向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未图示)发送第1信号和第2信号。另外,基站装置20是发送数据的通信装置。
基站装置20具有发送部21和控制部22。发送部21和控制部22例如通过基站装置20具有的计算机或处理器加载程序并执行来构建。
基站装置20在向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执行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过程是在基站装置20和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之间执行的无线通信中建立无线连接的过程,在发生要发送的数据信号时,或建立切换时的同步的情况下执行。
第1信号是基站装置20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号。与第1信号对应的子报头包含与由第1信号发送的信息对应的第1信息。第1信息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为了建立无线连接而使用的信息。
第2信号是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不使用的信号,例如是用于发送数据的信号。
发送部21发送第1信号和第2信号。发送部21可以分别在不同的时机发送第1信号和第2信号,也可以同时(连续)发送。
控制部22能够进行控制,使得在与第2信号对应的子报头中也发送与第1信号对应的子报头中包含的第1信息。控制部22在发送部21与第1信号的发送同时地发送第2信号时,使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识别在与第2信号对应的子报头中包含第1信息来进行发送(或者重复发送包含第1信息的子报头),从而同时发送第2信号(或者第2信号中包含的信息)。
图2是表示通信装置10的结构的图。通信装置10具备通信部11和控制部12。
通信部11接收从基站装置20发送的信号。例如,接收第1信号和第2信号。
控制部12控制通信部11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例如,可以进行控制,使得在针对第2信号的子报头中包含第1信息的情况下,识别出同时发送了第1信号和第2信号,进行数据的复合处理等数据接收处理。
另外,数据接收处理例如是使用第2子报头中包含的信息的第2信号的数据解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实施。
在第1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进行控制,使得通过与第2信号对应的子报头也发送与第1信号对应的子报头中包含的第1信息,从而能够使通信装置10识别第2信号(或者第2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与第1信号同时发送。即,基站装置20通过进行控制,使得通过与第2信号对应的子报头也发送与第1信号对应的子报头中包含的第1信息,从而与第1信号同时发送第2信号,可以减少与通信装置10之间的消息数。由此,基站装置20向通信装置10发送数据为止的时间被缩短,能够抑制数据的发送延迟。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将第1实施方式具体化的实施例。例如,第1实施例的基站装置也可以视为与本实施例的基站装置200等价。此外,例如,第1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也可以视为与本实施例的终端装置100等价。
<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图3是表示通信系统30的结构例的图。通信系统30具有终端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通信系统30例如是基于5G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此时,基站装置200例如是5G中的gNodeB。另外,终端装置100是与基站装置200或者经由基站装置200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装置,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移动通信终端。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基站装置200称为作为数据的发送源的发送源通信装置,将终端装置100称为作为数据的发送目的地的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
在通信系统30中,基站装置200和终端装置100例如在从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数据时,有时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建立无线连接。
在通信系统30中,准备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信道。在3GPP中,将其称为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Access Channel),将基于RACH的通信开始过程称为随机接入过程(RandomAccess Procedure)。在RACH中,作为用于基站装置识别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无线信号的信息,包含被称为前导码的信息。根据该信息,基站装置200识别终端装置100。
随机接入过程例如有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Procedure)和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Procedure)。基站装置200在上行非同步时发生下行数据(DL data)的发送机会时,通常实施非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但是,例如在因终端固有的个别前导码不足等而难以分配个别前导码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为实施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
图4是表示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的例子的顺序。基站装置200将分配给终端装置100的共享前导码分配给Random Access Preamble assignment(消息0:Msg0)进行发送(S11)。终端装置100若接收到消息0,则通过RACH将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1:Msg1)向基站装置200发送(S12)。基站装置200若接收到消息1,则将与用于上行通信的同步信号或发送许可等一起作为消息1的响应信号的Random Access Response(消息2:Msg2)向终端装置100发送(S13)。
终端装置100若接收到消息2,则将包含有效的终端装置的识别符等的ScheduledTransmission(消息3:Msg3)向基站装置200发送(S14)。基站装置200若接收到消息3,则将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4:Msg4)向终端装置100发送(S15)。
基站装置200使用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建立的无线资源,将数据(DL data)向终端装置100发送(S16)。终端装置100在数据的接收成功时,对基站装置200返回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响应)信号(S17),若数据的接收失败,则向基站装置200发送NACK(NonACKnowledgement:否定响应)信号(S17)。
此外,在接入过程中,有通过同时发送上述顺序中的各消息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减少消息的收发次数的2-step随机接入过程(以后,有时称为TSRA)。图5是表示TSRA的顺序的例子的图。
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消息0(S21)。当接收到消息0时,终端装置100向基站装置200发送包括消息1和消息3的消息A(MsgA)(S22)。当接收到消息A时,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消息B(MsgB),该消息B包括作为消息1的响应消息的消息2和作为消息3的响应消息的消息4(S23)。
基站装置200使用由TSRA建立的无线资源,将数据(DL data)向终端装置100发送(S24)。如果数据接收成功,则终端装置100向基站装置200返回ACK信号(S25),而如果数据接收失败,则向基站装置200发送NACK信号(S25)。
如图5所示,TSRA与图4所示的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相比,成为较少数量的消息收发,因此通过缩短随机接入过程的时间,能够抑制数据的发送延迟。
此外,还有为了减少消息的收发而将TSRA中的下行数据包含在消息B中进行发送的TSRA的变形顺序。图6是表示TSRA的变形顺序的例子的图。图6的顺序中的处理S21以及S22与图5所示的处理S21以及S22相同。
基站装置200接收到消息A后,通过消息B(第1信号)将消息2和消息4以及数据(第2信号)同时(或者连续)发送给终端装置100(S31)。终端装置100在数据接收成功时,向基站装置200返回ACK信号(S32),在数据接收失败时,向基站装置200发送NACK信号(S32)。
TSRA的变形顺序与图6所示的TSRA的顺序相比,可以省略1个消息,所以可以进一步缩短随机接入过程的时间,进一步抑制数据的发送延迟。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在使用了免许可频带(有时称为非许可频带或无许可频带)的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中,有时在发送各消息时发生载波侦听。当发生载波侦听时,到数据的发送完成为止的延迟成为更大的时间。
基站装置200或终端装置100等通信装置在使用无许可频带发送信号(消息或数据)时,需要执行载波侦听,确认该无许可频带中没有信号(或数据)(在规定接收功率以下)后进行发送。因此,当消息收发的次数增加时,载波侦听的次数也增加,所以到数据的发送完成为止的延迟变大。
因此,TSRA的变形顺序在使用无许可频带的情况下,与其他方式(图4和图5)相比,除了消息的收发之外,载波侦听的次数也减少,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数据的发送延迟。
<基站装置的结构例>
图7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0例如是通信装置,发送侧通信装置以及发送侧装置。基站装置20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210、存储装置220、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等存储器230、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240以及RF(Radio Frequency)电路250。基站装置200例如是将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100的发送装置。
存储装置220是存储程序或数据的、闪存、HDD(Hard Disk Drive)或者SSD(SolidState Drive)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装置220存储通信控制程序221和随机接入控制程序222。
存储器230是加载存储在存储装置220中的程序的区域。另外,存储器230也作为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来使用。
NIC240是与因特网或内联网等网络(未图示)连接的网络接口。基站装置200经由NIC240与连接到网络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RF电路250是与终端装置100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250例如具有天线251。
CPU210是将存储在存储装置220中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230中,执行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的处理器或计算机。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构建发送部和控制部,进行通信控制处理。通信控制处理是控制与终端装置10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CPU210通过执行随机接入控制程序,构建发送部和控制部,进行随机接入控制处理。随机接入控制处理是控制终端装置100之间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处理。基站装置200在随机接入控制处理中,例如选择所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类别(非竞争、竞争、TSRA、TSRA的变形顺序等)。另外,基站装置200在随机接入控制处理中,例如执行所选择的随机接入过程。
另外,基站装置200在随机接入控制处理中,例如在选择了TSRA的变形顺序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说明的第1格式到第5格式中的任意一个格式,也可以使用预先设定(决定)的格式。
<终端装置的结构例>
图8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终端装置100例如是第2通信装置、接收侧通信装置以及发送对方装置。终端装置100具有CPU110、存储装置120、DRAM等存储器130以及RF电路150。终端装置100例如是从基站装置200接收数据的接收装置。
存储装置120是存储程序或数据的、闪存、HDD或SSD等辅助存储装置。存储装置120存储通信程序121和随机接入程序122。
存储器130是加载存储装置120中存储的程序的区域。另外,存储器130也被用作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
RF电路150是与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150例如具有天线151。
CPU110是将存储装置120中存储的程序加载到存储器130,执行加载的程序,实现各处理的处理器或计算机。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构建接收部和接收控制部,进行通信处理。通信处理是进行与基站装置20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处理。
CPU110通过执行随机接入程序122,构建接收部和接收控制部,进行随机接入处理。随机接入处理是执行基站装置200所选择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处理。
<TSRA的变形顺序中的消息格式>
在TSRA的变形顺序中,通信系统30对包含(或者伴随)数据部的RAR(RandomAccess Response:以第1信号发送的信息)的子报头的格式进行定义。以下,对TSRA的变形顺序中的消息格式进行说明。
<1.第1格式>
图9是表示第1格式的子报头的例子的图。图9(A)是表示包含子报头的MAC(MediumAccess Control)层的subPDU(Protocol Data Unit)的例子的图。以下,有时将MAC层的subPDU称为MAC subPDU。
在图9(A)中,下行信号由多个(n个)MAC subPDU和padding构成。例如,第1个MACsubPDU的子报头SH1是表示包含BI(Backoff Indicator)字段的E/T/R/R/BI子报头。图9(B)是表示E/T/R/R/BI子报头的例子的图。E/T/R/R/BI子报头SH1具有E(Extension)字段,T(Type)字段、2个比特的R(Reserve)比特和BI字段。
E字段是扩展字段,例如,当E字段是“1”(ON)时,表示后续伴随E/T/RAPID子报头等,当E字段是“0”(OFF)时,表示后续是填充或RAR。
T字段是类型字段。例如,如果T字段是“0”,则表示子报头包括BI字段,而如果T字段是“1”,则表示子报头包括RAPID字段。在图9(A)中,T字段为“0”。
BI字段是表示例如在随机接入中不能接收到回答的情况下,直到尝试下一随机接入为止的随机的等待时间的指示符。
第2个MAC subPDU的子报头SH2是表示包含RAPID(Random Access PreambleIdentifier,随机接入前导码识别符)字段的E/T/RAPID子报头。图9(C)是表示E/T/RAPID子报头的例子的图。E/T/RAPID子报头SH1具有E字段、T字段和RAPID字段。RAPID(第1信息)是随机接入前导码的识别符,对应于要发送的RAR。另外,在图9(C)中,T字段为“1”。
第3个MAC subPDU的子报头SH3是表示伴随下行数据(DL data)的子报头。在通信系统30中,定义表示后续的有效载荷中包含下行数据的子报头SH3。
终端装置100通过接收子报头SH3,例如能够识别在包含RAR的有效载荷P1之后伴随包含下行数据的有效载荷P2,并取得下行数据。
<2.第2格式>
图10是表示第2格式的例子的图。第2格式通过重复E/T/RAPID子报头来表示伴随有下行数据。
子报头SH11和SH12与图9中的子报头SH1和SH2相同。另外,子报头SH11和子报头SH12的E字段分别为“1”。
第3个MAC subPDU的子报头SH3的E字段是“1”。由于子报头SH3的E字段是“1”,所以终端装置100识别出后续存在子报头。终端装置100接着包含RAR的有效载荷P11,取得子报头SH14。当识别出子报头SH14是子报头SH13的重复时,终端装置100可以识别出子报头SH14的运行后续有包括数据的有效载荷P12。由此,终端装置100能够取得下行数据。
<3.第3格式>
图11是表示第3格式的例子的图。第3格式是第2格式的变形例。在第3格式中,在包含数据的subPDU之前的(成为与以往的RAR的分界线的)子报头中的E字段中设定“0”。
子报头SH21与图10中的子报头SH11相同。子报头SH22与图10中的子报头SH12不同,E字段为“0”。以下,子报头SH23、有效载荷P21、子报头SH24以及有效载荷P22与图10中的子报头SH13、有效载荷P11、子报头SH14以及有效载荷P12相同。
终端装置100在以往的RAR和数据伴随的RAR被复用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3格式,能够简化解码处理。
图12是表示与第3格式对应的终端装置100以及不与第3格式对应的终端装置100进行的解码处理的范围的例子的图。图12(A)表示与第3格式不对应的终端装置100的例子,图12(B)表示与第3格式对应的终端装置100的例子。
不对应于第3格式的终端装置100(现有终端装置),当取得子报头SH22时,由于E字段是“0”,所以将以后的子报头SH23、有效载荷P21、子报头SH24以及有效载荷P22例如作为填充来处理,不作为解码处理的对象。即,不对应于第3格式的终端装置100将从开头(子报头SH21)到E字段为“0”的子报头(子报头SH22)为止的部分(阴影部分)作为解码处理的对象。
另一方面,与第3格式对应的终端装置100(新终端装置)在取得子报头SH22时,由于E字段是“0”,所以识别出以后有可能存在数据伴随的RAR。然后,终端装置100取得与数据伴随的RAR的子报头(子报头SH23),将有效载荷P21、子报头SH24和有效载荷P22设为解码处理的对象(阴影部分)。由此,终端装置100能够取得数据。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第3格式,能够省略与第3格式不对应的终端装置中的多余的解码处理。
另外,在第3格式中,有时E字段为“0”的子报头SH22的后续的子报头不是E/T/RAPID子报头,而是R/R/LCID(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子报头。
图13是表示后续的子报头SH25是R/R/LCID子报头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在第3格式中接收到E字段为“0”的子报头SH22时,判定后续的子报头是E/T/RAPID子报头还是R/R/LCID子报头。终端装置100执行子报头类别判定处理S100。
图14是表示子报头类别判定处理S1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等待E字段为“0”的子报头的下一个出现的子报头(S100-1的否)。然后,终端装置100当取得E字段为“0”的子报头的下一个出现的子报头时(S100-1的是),确认所取得的子报头的第2个比特是否为ON(1)(S100-2)。
如果第2个比特为ON(S100-2中的是),则终端装置100判定是E/T/RAPID子报头(S100-3)。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100在第2个比特不是ON的情况下(S100-2的否),判定为是R/R/LCID子报头(S100-4)。
返回图13,由于子报头SH25的第2个比特为“0”,不是ON,所以终端装置100判定为该子报头SH25是R/R/LCID子报头。
这样,在第3格式中,终端装置100通过确认子报头的第2个比特,能够分类是E/T/RAPID子报头还是R/R/LCID子报头。
E/T/R/R/BI子报头不设定在E字段为“0”的子报头之后。因此,可以重新定义T字段。图15是表示重新定义的子报头的格式的例子的图。图15(A)表示包括LCID的子报头的例子,图15(B)表示包括RAPID的子报头的例子。
如图15(A)所示,在E字段为“0”的子报头的后续的子报头中,在T字段为“0”的情况下,将后6个比特定义为LCID。此外,如图15(B)所示,在E字段为“0”的子报头之后的子报头中,当T字段为“1”时,将后6个比特定义为RAPID。
另外,即使当如图15所示重新定义T字段时,终端装置100也可以通过确认第2个比特来判定E/T/LCID子报头和E/T/RAPID子报头。
另外,在后续不需要Padding的情况下,终端装置100将子报头SH22中包含的E字段的“0”解释为最末尾。图16是表示不需要Padding时的例子的图。如图16所示,如果在子报头SH22之后没有数据,则终端装置100将子报头SH22中包括的E字段的“0”判定为以后没有数据(即是最末尾)。
<4.第4格式>
图17是表示第4格式的例子的图。图17中的子报头SH31、子报头SH32、子报头SH33以及有效载荷P32与图10中的子报头SH11、子报头SH12、子报头SH13以及有效载荷P12相同。
在第4格式中,定义使用包含RAR的有效载荷P31内的1个R比特作为表示后续是否具有数据的比特。例如,在有效负载P31内的被定义的R比特为ON(1)的情况下,表示在该RAR的后续有数据。如图17所示,终端装置100确认包含RAR的有效载荷P31的被定义的R比特为“1”,并识别后续存在包含数据的有效载荷P32。
<第5格式>
图18是表示第5格式的例子的图。第5格式允许在出现在中间(出现在开头以外)的E/T/RAPID子报头的T字段中设定“0”。在途中出现的子报头中的T字段为“0”时,表示数据伴随。
子报头SH41和SH42与图9中的子报头SH1和SH2相同。此外,有效载荷P41及有效载荷P42与图9中的有效载荷P1及有效载荷P2相同。
E/T/RAPID子报头SH43中T字段为"0"。由于在子报头SH41中已经接收到T字段的“0”,因此终端装置100识别出子报头SH43中的T字段的“0”是第2次接收(该T字段的“0”在中途出现),并且识别出后续伴随有数据。换句话说,通过允许T字段为“0”,终端装置100将位于中间的E/T/RAPID子报头识别为与以往格式不同的格式。终端装置100取得继包含RAR的有效载荷P41之后的有效载荷P42中包含的数据。
为了允许E/T/RAPID子报头的T字段为“0”,条件是E/T/R/R/BI子报头出现在开头。但是,由BI字段指定的数值在没有对随机接入的回答时,是与到尝试下一随机接入为止的随机的等待时间(Backoff Parameter value)对应的索引,因此在等待时间为0的情况下,有时不设定(不发送)包含BI字段的子报头。因此,将等待时间0定义为索引中的一个。
图19是表示Backoff Parameter value的参数的例子的图。例如,在TS38.321Subclause7.2中规定了在BI字段中设定的索引和Backoff Parameter value。在图19中,在被规定为Reserved(保留)的索引14中,新规定Backoff Parameter value(等待时间)的“0”。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数据例如可以是用户数据,也可以是MACCE(Control Element)。关于MACCE的格式,例如记载在TS38.321 Fig.6.1.2-4中。基站装置200例如也可以将CG(Cell Group)activation MAC CE与消息B同时发送。由此,到MACCE消息的发送完成为止的时间缩短,能够抑制数据的发送延迟。
另外,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分别组合。在通信系统30中,终端装置100以及基站装置200可以对应于第1格式至第5格式中的任意1个,也可以对应于2个以上的组合。此外,在通信系统30中,终端装置100和基站装置200例如也可以根据电波状态(干扰程度、接收功率等)分开使用各消息格式。
符号说明
10:通信装置
11:通信部
12:控制部
20:基站装置
21:发送部
22:控制部
30:通信系统
100:终端装置
110:CPU
120:存储装置
121:通信程序
122:随机接入程序
130:存储器
150:RF电路
151:天线
200:基站装置
210:CPU
220:存储装置
221:通信控制程序
222:随机接入控制程序
230:存储器
250:RF电路
251:天线
Claims (9)
1.一种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并具有:
发送部,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当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同时发送时,与所述第1信号对应的第1子报头的第2个比特的值设置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1子报头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控制,使得同时发送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是发送Random Access Response即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
所述第2信号是向所述通信装置的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第1子报头放置到开头子报头以外的子报头中。
5.一种第2通信装置,其实施随机接入过程,并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
接收控制部,根据与所述第1信号对应的第1子报头的第2个比特的值确定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是否被同时发送,当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同时发送时,所述第2个比特的值设置为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1信号是发送Random Access Response即随机接入响应的消息,
所述第2信号是向所述第2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第2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1子报头放置到开头子报头以外的子报头中。
8.一种通信系统,其具有实施随机接入过程的发送源通信装置和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源通信装置具有:
发送部,其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使得当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同时发送时,与所述第1信号对应的第1子报头的第2个比特的值设置为0,
所述发送目的地通信装置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以及
接收控制部,根据与所述第1信号对应的所述第1子报头的第2个比特的值确定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是否被同时发送。
9.一种通信方法,是实施随机接入过程的通信装置中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具有如下过程:
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第1信号和不是所述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第2信号;以及
进行控制,使得当所述第1信号和所述第2信号同时发送时,与所述第1信号对应的第1子报头的第2个比特的值设置为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06716 WO2020170412A1 (ja) | 2019-02-22 | 2019-02-22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24642A CN113424642A (zh) | 2021-09-21 |
CN113424642B true CN113424642B (zh) | 2023-11-21 |
Family
ID=72144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1558.6A Active CN113424642B (zh) | 2019-02-22 | 2019-02-22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49490B2 (zh) |
EP (1) | EP3930413B1 (zh) |
JP (1) | JP7141005B2 (zh) |
KR (1) | KR20210122848A (zh) |
CN (1) | CN113424642B (zh) |
WO (1) | WO2020170412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2901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和装置 |
CN108282897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WO2019029300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19029363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响应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24953B2 (ja) | 2005-06-23 | 2011-11-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並びに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
KR100949972B1 (ko) * | 2009-01-02 | 2010-03-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의 임의접속 수행 기법 |
JP2011223479A (ja) | 2010-04-14 | 2011-11-04 | Sharp Corp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6294088B2 (ja) * | 2014-01-30 | 2018-03-1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制御情報検出方法、及び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
US10299244B2 (en) | 2015-06-19 | 2019-05-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7046728B (zh) | 2016-02-06 | 2020-09-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的上报方法及装置、非连续传输的方法 |
US10397958B2 (en) * | 2017-03-17 | 2019-08-27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off mechanism applied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057935B2 (en) * | 2017-03-22 | 2021-07-0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new radio |
US10568007B2 (en) * | 2017-03-22 | 2020-02-1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Handover random access |
EP3619950A1 (en) * | 2017-05-04 | 2020-03-11 | Ofinno, LLC | Beam-based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
US11632803B2 (en) * | 2019-01-03 | 2023-04-1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2052760B2 (en) * | 2019-01-10 | 2024-07-30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2019
- 2019-02-22 KR KR1020217028832A patent/KR20210122848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9-02-22 CN CN201980091558.6A patent/CN113424642B/zh active Active
- 2019-02-22 EP EP19916122.5A patent/EP3930413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2-22 WO PCT/JP2019/006716 patent/WO2020170412A1/ja unknown
- 2019-02-22 JP JP2021501246A patent/JP7141005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8-13 US US17/401,490 patent/US1184949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2901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方法和装置 |
CN108282897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随机接入反馈、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WO2019029300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
WO2019029363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响应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2-step CBRA;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4 R2-1816697》;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0170412A1 (ja) | 2021-11-25 |
WO2020170412A1 (ja) | 2020-08-27 |
EP3930413B1 (en) | 2023-10-04 |
US11849490B2 (en) | 2023-12-19 |
CN113424642A (zh) | 2021-09-21 |
US20210378029A1 (en) | 2021-12-02 |
JP7141005B2 (ja) | 2022-09-22 |
EP3930413A1 (en) | 2021-12-29 |
EP3930413A4 (en) | 2022-03-09 |
KR20210122848A (ko) | 2021-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64240B2 (en) |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US2008023231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WO2019241978A1 (en) | Transport block size for 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
US1066013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ndom access an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 |
CN108540998B (zh) | 处理用户端配置的装置及方法 | |
US12075486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selected transport block size | |
CN107046737B (zh) | 处理系统信息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3796116B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移动站及计算机可读程序介质 | |
JP7142729B2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3424642B (zh)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US20220272749A1 (en) | Listen-before-talk mode indi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US12058730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684564B1 (ko) | 공통 채널 획득 | |
CN113273300B (zh) | 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CN115413422A (zh) | 选择性rach过载控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