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71854A -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71854A
CN113271854A CN202080008560.5A CN202080008560A CN113271854A CN 113271854 A CN113271854 A CN 113271854A CN 202080008560 A CN202080008560 A CN 202080008560A CN 113271854 A CN113271854 A CN 113271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biologica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measuring
biolog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85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胜原真央
吉藤一成
八木下雄贵
大川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271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71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0Input circuits therefor
    • A61B5/304Switching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03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for noise prevention, reduction or remov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6Wearable electrodes, e.g. having straps or ban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设有一个或多个与生物体接触的测量通道,以及与生物体接触的基准通道。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设有:差分电路,其生成与从测量通道获得的测量信号与从基准通道获得的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分对应的生物信号;以及切换机构,其切换生物体与测量通道和基准通道之间的接触阻抗。

Description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外部电磁波耦合并混入到人体或布线中而发生的噪声已成为测量诸如脑电波之类的微小电位差的装置中的主要问题。在这些交变噪声当中,通常通过差分电路来减少由于与人体的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噪声。但是,当耦合到差分电路的两个电极与生物体之间的接触阻抗发生差异时,交变噪声残留而无法被差分电路去除,这是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各种措施(例如,参见PTL 1)。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14-124438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在测量诸如脑电波之类的生物信息的装置中,电极的接触状态可以由于身体移动或附着不足而改变。当电极的接触状态改变时,接触阻抗也相应地改变,从而使得难以有效地去除生物信息中包括的交变噪声。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即使在电极的接触状态可能改变的情况下也使得有可能有效地减少生物信息中包括的交变噪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与生物体接触的测量通道,以及与生物体接触的基准通道。该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差分电路,其生成对应于从测量通道获得的测量信号与从基准通道获得的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分的生物信号;以及切换机构,其切换生物体与测量通道和基准通道之间的接触阻抗。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中设有差分电路,该差分电路生成对应于测量信号与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分的生物信号,并且还设有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在生物体与测量通道和基准通道之间切换接触阻抗。这使得有可能根据通道的接触状态来调整接触阻抗。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
图2图示了图1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示例。
图3A图示了图1的基准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示例。
图3B图示了图1的基准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示例。
图4图示了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横截面构造示例。
图5图示了图3A的基准电极模块的横截面构造示例。
图6图示了图1的测量电极模块和基准电极模块的透视构造示例。
图7图示了图1的测量电极模块和基准电极模块的透视构造示例。
图8图示了图1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中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的示例。
图9A图示了当阻抗失配大时的生物信号的示例。
图9B图示了当阻抗失配小时的生物信号的示例。
图9C图示了当获得阻抗匹配时的生物信号的示例。
图10图示了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1图示了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2图示了在包括图10和11中的测量电极模块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中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的示例。
图13图示了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4图示了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5A图示了图3A的基准电极模块和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5B图示了图3B的基准电极模块和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6图示了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7图示了图1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变形例。
图18图示了图2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19图示了图10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20图示了图11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21图示了图13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22图示了图14的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23图示了测量电极模块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
图24图示了测量电极模块和基准电极模块内部的电极数量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用于执行本公开的实施例。要注意的是,按照以下次序给出描述。
1.实施例(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图1至9
使用DC电流执行阻抗匹配的示例
2.变形例(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变形例A:使用AC耦合电路的示例...图10
变形例B:选择性地使用AC测量和DC测量的示例...图11和12
变形例C:打开和关闭电流源连接的示例...图13
变形例D:省略电流源的示例...图14
变形例E:在基准电极模块内部提供可变电阻元件的示例...图15
变形例F:可变电阻元件和电阻元件之间的基准信号分压的示例...图16
变形例G: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生物信号的示例...图17
变形例H:在差分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处提供可变电阻元件的示例...图18至22
变形例I:在测量电极模块内部提供可变电阻元件的示例...图23
修改例J:测量电极模块内测量电极的数量和基准电极模块内基准电极的数量的变化...图24
<1.实施例>
[配置]
给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的描述。图1图示了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是检测生物体100的生物信息的装置。生物信息的示例包括脑电波、心电图、眼电图等。生物体100通常是人,但也可以是动物。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例如是可穿戴装置,诸如头戴式显示器。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连接到网络3。网络3例如是诸如LAN或WAN之类的通信线路。终端装置2连接到网络3。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被配置为能够经由网络3与终端装置2通信。终端装置2例如是移动终端,并且被配置为能够经由网络3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通信。
终端装置2包括输入单元、控制单元、显示单元和通信单元。输入单元接受来自用户的输入信息。控制单元经由通信单元将输入到输入单元的输入信息发送到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通信单元经由网络3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接收图像数据。控制单元基于由通信单元接收的图像数据生成图像信号,并将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基于从控制单元输入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数据。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包括例如两个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基准电极模块20、控制单元30、存储单元40和通信单元50。在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设有的测量电极模块1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在下文中,在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设有的测量电极模块10的数量为二的假设下进行描述。
图2图示了每个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的电路配置示例。测量电极模块10A包括多个(例如,四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作为与生物体100接触的测量通道ch1。测量电极模块10B包括多个(例如,四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作为与生物体100接触的测量通道ch2。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各自是在干燥环境中与生物体100的皮肤接触的干燥电极。每个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中设有的测量电极11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并且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或更多。在下文中,在每个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中设有的测量电极11的数量为四的假设下进行描述。
图3A图示了基准电极模块20的电路配置的示例。基准电极模块20包括多个(例如,四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作为与生物体100接触的基准通道ref。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各自是在干燥环境中与生物体100的皮肤接触的干燥电极。基准电极模块20中设有的基准电极21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并且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五个或更多。在下文中,在基准电极模块20中设有的基准电极21的数量为四的假设下进行描述。
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各自还包括开关元件12、可变电阻元件13、AC电流源14、差分电路15、放大电路16、ADC(模数转换器)17,以及控制部分18。同时,基准电极模块20还包括开关元件22、缓冲电路23和控制部分24。注意的是,如图3B中所示,例如,可以省略缓冲电路23。包括开关元件12和22、可变电阻元件13、控制部分18、缓冲电路23、控制部分24和控制单元30的电路与本公开的“在生物体与测量通道和基准通道之间切换接触阻抗的切换机构”的具体示例对应。
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开关元件12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1选择多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测量通道ch1提供。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开关元件12用于调整生物体100与测量通道ch1和基准通道ref之间的接触阻抗。在测量电极模块10B中,开关元件12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2选择被设为测量通道ch2的多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11d)中的至少一个。在测量电极模块10B中,开关元件12用于调整生物体100与测量通道ch2和基准通道ref之间的接触阻抗。
开关元件12包括针对相应测量电极11一对一地串联耦合的多个(例如,四个)开关(例如,开关SW1、SW2、SW3和SW4)。在下文中,在开关元件12中设置的开关的数量为四的假设下给出描述。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1和Cnt2来执行开关SW1、SW2、SW3和SW4的接通和关断。
在基准电极模块20中,开关元件22基于来自控制部分24的控制信号Cnt5选择多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21d)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基准通道ref提供。开关元件22包括针对相应基准电极21一对一地串联连接的多个(例如,四个)开关(例如,开关SW5、SW6、SW7和SW8)。在下文中,在开关元件22中设置的开关的数量为四的假设下进行描述。基于来自控制部分24的控制信号Cnt5来执行开关SW5、SW6、SW7和SW8的接通和关断。
缓冲电路23例如由电压跟随器构成,并执行阻抗转换。缓冲电路23的输出端电连接到每个测量电极模块10的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这抑制了缓冲电路23根据连接到缓冲电路23的输出端的差分电路15的数量进行阻抗转换之后的信号(基准信号SigC)的电压值的变化。在阻抗测量模式下,控制部分24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元件22,从而切换基准通道ref与生物体100之间的接触阻抗。在阻抗测量模式下,控制部分24还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可变电阻元件13,从而调整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
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在多个基准电极21与差分电路15之间设有可变电阻元件13。具体而言,将可变电阻元件13串联插入在缓冲电路23的输出端与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之间的布线中。可变电阻元件13被用于调整差动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3来设置可变电阻元件13的电阻值。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4来设置可变电阻元件13的电阻值。
AC电流源14连接到开关元件12的输出端与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第一输入端)之间的布线。AC电流源14向测量通道ch1和ch2供应AC电流。AC电流源14用于测量生物体100与测量通道ch1和ch2以及生物体100与基准通道ref之间的接触阻抗。
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差分电路15生成与从测量通道ch1获得的测量信号Sig1与从基准通道ref获得的基准信号Sig2之间的差对应的生物信号Sig3。此外,在测量电极模块10B中,差分电路15生成与从测量通道ch2获得的测量信号Sig1和从基准通道ref获得的基准信号Sig2之间的差对应的生物信号Sig3。在差分电路15中,两个输入端连接到可变电阻元件13和开关元件12的输出端。基准信号Sig2的使用允许差分电路15去除包括在测量信号Sig1中的共模噪声(交变噪声)。
放大电路16放大从差分电路15输入的生物信号Sig3。ADC 17将从放大电路16输入的生物信号Sig3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将数字生物信号Sig3输出到控制部分18。
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控制部分18对生物信号Sig3执行预定处理,并将由此获得的生物信号SigA输出到控制单元30。在测量电极模块10B中,控制部分18对生物信号Sig3执行预定处理,并将由此获得的生物信号SigB输出到控制单元30。
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控制部分18在阻抗测量模式下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元件12,从而切换测量通道ch1和生物体之间的接触阻抗100。在测量电极模块10B中,控制部分18在阻抗测量模式下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元件12,从而切换测量通道ch2和生物体100之间的接触阻抗。在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中,控制部分18进一步在阻抗测量模式下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控制信号控制可变电阻元件13,从而切换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
在测量电极模块10A中,控制部分18基于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从存储单元40读取的设定值41控制开关元件12,从而将测量通道ch1和生物体100之间的接触阻抗设置为预定值。在测量电极模块10B中,控制部分18基于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从存储单元40读取的设定值42控制开关元件12,从而将测量通道ch2和生物体之间的接触阻抗100设置为预定值。在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中,控制部分18还基于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从存储单元40读取的设定值43控制可变电阻元件13,从而将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设置为预定值。
控制单元30基于由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获得的生物信号SigA和SigB生成预定图像数据。通信单元50经由网络3将由控制单元30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2。存储单元40例如存储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中的每一个的开关元件12的设定值41(第一设定值)、基准电极模块20的开关元件22的设定值42(第一设定值),以及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中的每一个的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43(第二设定值)。控制单元30还向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中的每一个的控制部分18以及基准电极模块20的控制部分24输出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中的每一个的开关元件12和可变电阻元件13以及基准电极模块20的开关元件22。
图4图示了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的横截面构造示例。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各自在配线基板10-1上包括例如开关元件12、可变电阻元件13、DC电流源14、差分电路15、放大电路16、ADC 17和控制部分18。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各自在配线基板10-2上还包括例如多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配线基板10-2附接到配线基板10-1的背面侧,配线基板10-2的背面与其相对。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可以各自在配线基板10-1和配线基板10-2之间包括例如屏蔽电场的屏蔽层10-3。屏蔽层10-3例如由金属薄膜构成。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各自包括例如连接布线10-4,其将配线基板10-1上的多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和配线基板10-2上的开关元件12彼此电连接。连接布线10-4可以设在屏蔽层10-3的周围,或者可以设成穿透设在屏蔽层10-3中的开口。
图5图示了基准电极模块20的横截面构造示例。基准电极模块20在配线基板20-1上包括例如开关元件22、缓冲电路23和控制部分24。注意的是,可以省略缓冲电路23。基准电极模块20还包括例如在配线基板20-2上的多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配线基板20-2附接到配线基板20-1的背面侧,配线基板20-2的背面与其相对。基准电极模块20可以在配线基板20-1和配线基板20-2之间包括例如屏蔽电场的屏蔽层20-3。屏蔽层20-3例如由金属薄膜构成。基准电极模块20包括例如连接布线20-4,其将配线基板20-1上的多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与配线基板20-2上的开关元件22彼此电连接。连接布线20-4可以设在屏蔽层20-3的周围,或者可以设成穿透设在屏蔽层20-3中的开口。
图6图示了测量电极模块10和基准电极模块20的透视配置示例。测量电极模块10和基准电极模块20各自具有盘形状。测量电极模块10在盘的一个表面(例如,配线基板10-1的表面)上包括多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基准电极模块20在盘的一个表面(例如,配线基板20-2的表面)上包括多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
测量电极11和基准电极21各自具有例如其中铜的表面镀有银的构造。在测量电极11和基准电极21中,可以用包含氯化钠的溶液等对表面的镀银进行氯化。用于配线基板10-1、10-2、20-1和20-2的基板例如由诸如PVC(聚氯乙烯)、PP(聚丙烯)、PE(聚乙烯)、PU(聚氨酯)、POM(聚缩醛)、PA(聚酰胺)、PC(聚碳酸酯)及其共聚物之类的热塑性树脂构成。
要注意的是,如图7中所示,用于配线基板10-1、10-2、20-1和20-2的基板可以通过弹性体树脂的注射成型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用于配线基板10-1、10-2、20-1和20-2的基板例如由诸如硅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之类的热固性弹性体树脂构成。此时,测量电极11和基准电极21例如可以通过产品的模制而形成,该产品是通过将诸如炭黑之类的导电颗粒混入弹性体树脂而获得的。用于测量电极11和基准电极21的弹性体树脂优选地是具有与用于配线基板10-1、10-2、20-1和20-2的弹性体树脂相同的骨架的弹性体树脂。作为要混入弹性体树脂中的导电颗粒,除了炭黑以外,还有可能使用基于石墨的颗粒(诸如Ketjen黑)、纳米碳颗粒(诸如富勒碳碳纳米管)、基于碳的材料颗粒(诸如石墨烯颗粒)、诸如金、银和铜之类的颗粒以及纳米线。作为要混入弹性体树脂中的导电颗粒,优选的是使用能够降低与生物体100的接触阻抗的材料。这种材料的示例包括金属化合物(诸如AgCl和Cus)、金属氧化物(诸如PdO2和ITO),以及导电聚合物颗粒和纤维(诸如PEDOT-PSS、PEDOT-TsO或聚苯胺)。作为要混入弹性体树脂中的导电颗粒,还可以使用上述材料中的多种材料的混合物。
接下来,给出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的测量过程的描述。图8图示了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的示例。
(阻抗测量模式)
首先,控制单元30将模式设置为阻抗测量模式,并开始测量每个电极的接触阻抗Z(步骤S101)。控制单元30首先指示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和基准电极模块20的控制部分24顺序地切换开关元件1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指令,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将控制信号Cnt1输出到开关元件12,从而控制多个开关SW1、SW2、SW3和SE4的接通和关断。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1,开关元件12顺序地执行包括在开关元件12中的所有开关SW1、SW2、SW3和SE4的接通和关断的所有组合。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指令,基准电极模块20的控制部分24将控制信号Cnt5输出到开关元件22,从而控制多个开关SW5、SW6、SW7和SE8的接通/关断。基于来自控制部分24的控制信号Cnt5,开关元件22在每次执行开关元件22内开关的切换时顺序地执行开关元件12中包括的所有开关SW5、SW6、SW7和SE8的接通和关断的所有组合。
在每次执行开关元件22的切换时,测量电极模块10A的差分电路15生成作为测量信号Sig1与基准信号Sig2之间的差的生物信号Sig3,并将生物信号Sig3输出到放大电路16。放大电路16放大输入的生物信号Sig3,并将放大的生物信号Sig3输出到ADC 17。ADC17将模拟生物信号Sig3转换成数字生物信号Sig3,并将数字生物信号Sig3输出到控制部分18。控制部分18对生物信号Sig3执行预定处理,并将由此获得的生物信号SigA输出到控制单元30。控制单元30基于生物信号SigA生成预定图像数据。通信单元50经由网络3将由控制单元30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接收的图像数据。此时,显示单元显示例如包括生物信号的信号波形,如图9A和9B中所示。
接下来,基于每个生物信号Sig3,控制单元30计算生物体100与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测量电极11(11a、11b、11c)之间的接触阻抗Z(Z1a、Z1b、Z1c和Z1d),以及生物体100与基准电极模块20的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之间的接触阻抗Z(Z3a、Z3b、Z3c和Z3d)。随后,控制单元30确定计算出的多个接触阻抗Z的变化是否等于或大于指定值(步骤S102)。因此,在计算出的多个接触阻抗Z的变化等于或大于指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导出与在测量电极模块10A的多个接触阻抗Z(Z1a、Z1b、Z1c和Z1d)与基准电极模块20的多个接触阻抗Z(Z3a、Z3b、Z3c和Z3d)之间具有最小差的电极的组合对应的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步骤S103)。控制单元30例如经由网络3将导出的设定值和与该设定值对应的信号波形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接收到的设定值和信号波形。
此时,假定控制单元30新呈现的信号波形是例如如图9C中所示的信号波形。在生物信号SigA中包括的共模噪声足够小以至于以这种方式几乎不可见的情况下,假定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非常小。但是,假定由控制单元30新呈现的图像数据是例如图9B中所示的信号波形。在生物信号SigA中包括的共模噪声足够大从而以这种方式可被充分看到的情况下,假定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不足够小。在任何情况下,当控制单元30新呈现的图像数据内部的生物信号SigA中包括的共模噪声小于其它图像数据内部的生物信号SigA中包括的共模噪声时,由控制单元30导出的设定值41和42被假定为即使在电极的接触状态由于身体移动或附着不足而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减小包括在生物信号SigA中的共模噪声的值。因此,用户操作终端装置2的输入单元,从而选择将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设置为与控制单元30新呈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设定值。注意的是,在控制单元30新呈现的信号波形内部的生物信号SigA中包括的共模噪声大于其它图像数据内部的生物信号SigA中包括的共模噪声的情况下,用户操作终端装置2的输入单元,从而选择将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设置为与生物信号SigA中包括的具有最小共模噪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设定值。
终端装置2经由通信单元和网络3将经由输入单元输入的设定值发送到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控制单元30)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存储在存储单元40中作为开关元件12、22的设定值41、42。即,控制单元30使存储单元40存储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的开关元件12的设定值41以及基准电极模块20的开关元件22的设定值42,这些值是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
控制单元30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41输出到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控制单元30还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42输出到基准电极模块20的控制部分24。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将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1输出到开关元件12,并且基准电极模块20的控制部分24将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2输出到开关元件22。开关元件12将开关SW1、SW2、SW3和SW4设置为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1,从而选择多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测量通道ch1提供。同时,开关元件22将开关SW5、SW6、SW7和SW8设置为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2,从而选择多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基准通道ref提供。
接下来,控制单元30相对于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控制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电阻器的电阻值。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的指令,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将控制信号Cnt3输出到可变电阻元件13,从而控制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电阻器的切换。可变电阻元件13基于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3顺序地执行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电阻器的所有组合。
当每次执行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电阻器的切换时,测量电极模块10A的差分电路15都生成生物信号Sig3,该生物信号Sig3是测量信号Sig1与基准信号Sig2之间的差,并将生物信号Sig3输出到放大电路16。放大电路16放大输入的生物信号Sig3,并将放大的生物信号Sig3输出到ADC 17。ADC 17将模拟生物信号Sig3转换成数字生物信号Sig3,并将数字生物信号Sig3输出到控制部分18。控制部分18对生物信号Sig3执行预定处理,并将由此获得的生物信号SigA输出到控制单元30。控制单元30基于生物信号SigA生成预定图像数据。通信单元50经由网络3将由控制单元30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接收的生物信号波形。此时,显示单元显示例如包括生物信号的信号波形,如图9B和9C中所示。
接下来,基于每个生物信号Sig3,控制单元30计算差分电路15的一个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的阻抗Za和差分电路15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的阻抗Zb。随后,控制单元30导出与在计算出的阻抗Za与Zb之间的差最小的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电阻器的组合对应的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步骤S104)。控制单元30例如经由网络3将导出的设定值和与该设定值对应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接收到的设定值和信号波形。
此时,假定控制单元30新呈现的图像数据是例如图9C中所示的图像数据。在包括在生物信号SigA中的共模噪声足够小以至于以这种方式几乎不可见的情况下,假定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电极的接触状态由于身体移动或附着不足而改变时,由控制单元30导出的设定值也被认为是能够有效地降低包括在生物信号SigA中的共模噪声的值。因此,用户操作终端装置2的输入单元,从而选择将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设置为与控制单元30新呈现的图像数据对应的设定值。
终端装置2经由通信单元和网络3将经由输入单元输入的设定值发送到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控制单元30)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存储为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43。控制单元30进一步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43输出到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将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3输出到可变电阻元件13。可变电阻元件13将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电阻器设置为具有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3。
要注意的是,在步骤S102中,在计算出的多个接触阻抗Z的变化小于指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设置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并且将可变电阻元件13设置到初始条件(步骤S105)。
(生物电测量模式)
接下来,控制单元30将模式设置为生物电测量模式,并基于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设定值41、42和43控制开关元件12和2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在对开关元件12和2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设置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设定值41、42和43之后,控制单元30例如以预定周期从测量电极模块10A获取生物信号SigA(步骤S106)。即,当对开关元件12、2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设置设定值41、42、43时(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测量电极模块10A内的差分电路15生成生物信号Sig3。基于如此获得的生物信号Sig3,测量电极模块10A生成生物信号SigA,并将生成的生物信号SigA输出到控制单元30。控制单元30基于由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获得的生物信号SigA生成预定图像数据。通信单元50经由网络3将由控制单元30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输入的图像数据。以这种方式,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获得的生物信号显示在终端装置2的显示单元上。
在从终端装置2输入了完成测量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完成测量,而在没有从终端装置2输入完成测量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继续获取生物信号SigA或从步骤S01开始重复该过程(步骤S107)。
注意的是,使用测量电极模块10B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与上述使用测量电极模块10A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相似。以这种方式,在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执行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
[效果]
接下来,给出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的效果的描述。
由于外部电磁波耦合并混入到人体或布线中而发生的噪声已成为测量诸如脑电波之类的微小电位差的装置中的主要问题。在这些交变噪声当中,通常通过差分电路来减少由于与人体的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噪声。但是,当生物体与连接到差分电路的两个电极之间的接触阻抗发生差异时,交变噪声残留而无法被差分电路去除。已知交变噪声的量值与接触阻抗的差成比例。
为了减少这种问题,用于研究和医学应用的脑电图仪采取增加差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的措施。在脑电图假设的测量环境中,通过使用测量凝胶、生理盐溶液等来使用减少与生物体的接触阻抗的电极(一般称为湿电极),接触阻抗的量值大约为几kΩ,并且在不发生接触阻抗的大变化之类的伪像的情况下执行测量。在这这种环境中,交变噪声并不是主要问题。
但是,在消费者应用中,从由于凝胶、生理盐溶液等对用户的污染的角度,发生凝胶、生理盐溶液等的经时变化的角度,以及使用凝胶、生理盐溶液等的麻烦的角度来看,难以使用湿电极。因此,在消费者应用中,认为有必要使用称为干电极的干型电极。虽然干电极能够容易地附接,但是接触阻抗大至10kΩ至1MΩ,并且测量部位(电极)之间的变化也大。此外,假设的使用条件是日常生活,因此电极和生物体之间的接触阻抗由于身体移动的影响而动态地大大改变。如上所述,在这种情形下,差分电路对交变噪声的去除变得不充分,从而显著恶化测量质量,这已经是个问题。
此外,在生物信号中包括交变噪声的情况下,与不包括交变噪声的情况相比,有必要确保差分电路、放大电路和ADC中的大动态范围。当动态范围不足时,在差分电路,放大电路和ADC中发生饱和,因此在饱和期间几乎不可能获得准确的生物信号。因此,测量质量的显著恶化已经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差分电路15,该差分电路15生成与测量信号Sigl和基准信号Sig2之间的差对应的生物信号Sig3,并且还提供了切换生物体100与测量通道ch1和ch2以及基准通道ref之间的接触阻抗的切换机构(包括开关元件12和22、可变电阻元件13、控制部分18、缓冲电路23、控制部分24和控制单元30)。这使得能够根据测量通道ch1和ch2以及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来调整接触阻抗。因此,即使在测量通道ch1和ch2以及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可以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有效地减少包括在生物信号Sig3中的交变噪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测量通道ch1和测量通道ch2各自包括多个测量电极11,并且基准通道ref包括多个基准电极21。另外,设置了选择多个测量电极11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关元件12和选择多个基准电极21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关元件22;控制开关元件12和22允许切换接触阻抗。这使得能够根据测量通道ch1和ch2与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来调整接触阻抗。因此,即使在测量通道ch1和ch2与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可以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有效地减少包括在生物信号Sig3中的交变噪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变电阻元件13设在多个基准电极21与差分电路15之间;控制可变电阻元件13允许切换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这使得有可能根据测量通道ch1和ch2与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来调整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因此,即使在测量通道ch1和ch2与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可以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有效地减少包括在生物信号Sig3中的交变噪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阻抗测量模式下执行控制,以切换生物体100与测量通道ch1和ch2以及基准通道ref之间的接触阻抗以及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因此导致获取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41和4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43。这使得有可能根据测量通道ch1和ch2与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来调整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因此,即使在测量通道ch1和ch2与基准通道ref的接触状态可以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有效地减少包括在生物信号Sig3中的交变噪声。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设定值41、42和43,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对开关元件12和2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执行控制。这使得有可能获得其中交变噪声被有效地减小的生物信号Sig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向测量通道ch1和ch2供应DC电流的DC电流源14。这使得与未提供DC电流源14的情况相比,有可能在阻抗测量模式下准确地获得生物体100与测量通道ch1和ch2以及基准通道ref之间的接触阻抗以及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因此,有可能准确地获得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41和4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43。因此,有可能获得其中有效降低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将生物信号Sig3发送到终端装置2的通信单元50。这使得有可能减小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的尺寸,因为不需要为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提供用于确认生物信号Sig3的显示单元。
<2.变形例>
接下来,给出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的变形例的描述。
[变形例A]
图10图示了在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提供的测量电极模块10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设有AC耦合电路31、32。作为生物电测量,可以想到使用如图2中所示的DC耦合电路的DC测量和使用如图10中所示的AC耦合电路的AC测量。本公开的阻抗切换/调整机构既适用于DC测量系统又适用于AC测量系统。图10图示了应用于AC测量系统的变形例。
[变形例B]
图11图示了上述变形例A中的测量电极模块10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图10的AC耦合电路31和32设有并联的开关元件35和36,从而获得同时实现AC耦合电路和DC耦合电路的电路。可以取决于目的选择性地使用AC测量和DC测量。
接下来,给出上述变形例A和B中的测量过程的描述。图12图示上述变形例A和B中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的示例。
(阻抗测量模式)
首先,控制单元30将模式设置为阻抗测量模式,并开始测量每个电极的接触阻抗Z(步骤S201)。以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的方法,控制单元30计算生物体100与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每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之间的接触阻抗Z(Z1a、Z1b、Z1c和Z1d)以及生物体100与基准电极模块20的每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之间的接触阻抗Z(Z3a、Z3b、Z3c和Z3d)。
接下来,控制单元30基于计算出的多个接触阻抗Z计算预定算术值α。预定计算值α是例如接触阻抗Z的量值MAG、接触阻抗Z的相位PHS、接触阻抗Z的实部R或接触阻抗Z的虚部X。
随后,控制单元30确定计算出的多个计算值α的变化是否等于或大于指定值(步骤S202)。因此,在计算出的多个计算值α的变化等于或大于指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导出对应于测量电极模块10A的多个计算值α与基准电极模块20的多个计算值α之间的差最小的电极的组合的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步骤S203)。
终端装置2经由通信单元和网络3将用户选择的设定值发送到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控制单元30)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存储在存储单元40中作为开关元件12、22的设定值41、42。即,控制单元30使存储单元40存储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中的每一个的开关元件12的设定值41以及基准电极模块20的开关元件22的设定值42,这些值是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
控制单元30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41输出到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控制单元30还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42输出到基准电极模块20的控制部分24。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将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1输出到开关元件12,并且基准电极模块20的控制部分24将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2输出到开关元件22。开关元件12将开关SW1、SW2、SW3和SW4设置为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1,从而选择多个测量电极11(11a、11b、11c和11d)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测量通道ch1提供。同时,开关元件22将开关SW5、SW6、SW7和SW8设置为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2,从而选择多个基准电极21(21a、21b、21c和21d)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基准通道ref提供。
接下来,以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的方法,控制单元30计算差分电路15的一个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的计算值αa,以及差分电路为15的另一个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的计算值αb。随后,控制单元30导出与在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使计算出的计算值αa与αb之间的差最小的电阻器的组合对应的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步骤S104)。
终端装置2经由通信单元和网络3将用户选择的设定值发送到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控制单元30)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存储为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43。控制单元30还将从终端装置2输入的设定值43输出到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将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3输出到可变电阻元件13。可变电阻元件13将可变电阻元件13内部的电阻器设置为具有从控制单元30输入的设定值43。
注意的是,在步骤S102中,在计算出的多个接触阻抗Z的变化小于指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将开关元件12和22和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设置为初始条件(步骤S205)。
(生物电测量模式)
接下来,控制单元30将模式设置为生物电测量模式,并基于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设定值41、42和43控制开关元件12和2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在对开关元件12和2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设置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设定值41、42和43之后,控制单元30例如以预定的周期从测量电极模块10A获取生物信号SigA(步骤S106)。即,当(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对开关元件12、2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设置设定值41、42、43时,测量电极模块10A内的差分电路15生成生物信号Sig3。基于如此获得的生物信号Sig3,测量电极模块10A生成生物信号SigA,并将生成的生物信号SigA输出到控制单元30。控制单元30基于由测量电极模块10A和10B获得的生物信号SigA生成预定的图像数据。通信单元50经由网络3将由控制单元30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2。终端装置2在显示单元上显示从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输入的图像数据。以这种方式,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获得的生物信号被显示在终端装置2的显示单元上。
在从终端装置2输入完成测量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完成测量,而在没有从终端装置2输入完成测量的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单元30继续获取生物信号SigA或从步骤S01开始重复该过程(步骤S207)。
注意的是,使用测量电极模块10B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与上述使用测量电极模块10A的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的过程相似。以这种方式,在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执行阻抗匹配和生物信号获取。
根据以上所述,在上述变形例A和B中,即使在使用算术值α的情况下,也实现了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变形例C]
图13图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的测量电极模块10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根据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在AC电流源14的输出端与链接该开关元件12和差分电路15的一个输入端(第一输入端)的布线之间设有开关元件38。开关元件38在AC电流源14和开关元件12之间执行连接和断开。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分18能够在阻抗测量模式下接通开关元件38,并且能够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接通开关元件38。
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由于没有来自AC电流源14的AC电流输入到ADC 17,因此这使得有可能防止ADC 17被AC电流饱和。因此,有可能准确地获得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41和4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43,并且此外,有可能获得其中有效降低了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此外,有可能采用具有小的位深度的ADC作为ADC 17,从而使得有可能以低功耗测量生物电。
[变形例D]
图14图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的测量电极模块10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在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省略了电流源。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获得开关元件12和22的设定值41和4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43,此外,有可能获得其中有效降低了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
[变形例E]
图15图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的测量电极模块10和基准电极模块20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在测量电极模块10中省略了可变电阻元件13,并且在基准电极模块20的开关元件22中为开关SW5、SW6、SW7、SW8逐一提供了可变电阻元件22A。在每个可变电阻元件22A中,根据来自控制部分24的控制信号Cnt8执行开-关控制。用于导出每个可变电阻元件22A的设定值的方法与在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用于导出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的方法相似。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相似,也有可能获得有效去除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
[变形例F]
图16图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的测量电极模块10和基准电极模块20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代替可变电阻元件13,设有可变电阻元件45。可变电阻元件45连接到将基准电极模块20的输出端和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耦合在一起的布线,以允许分支。在本变形例中,在将基准电极模块20的输出端和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耦合在一起的布线中,还串联插入有电阻元件44。输入到差分电路15的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的电压被电阻元件44和可变电阻元件45分压。在这种情况下,与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相似,也有可能获得有效降低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
[变形例G]
图17图示了根据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任何一个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1中的测量电极模块10和基准电极模块20的电路配置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省略了通信单元5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控制单元30不要求用户判断,并且可以自动地设置开关元件12和22的适当设定值41和42以及可变电阻元件13的适当设定值43。此外,控制单元30可以将从测量电极模块10(10A和10B)获得的生物信号SigA和SigB例如存储在存储单元40中,而不经由通信单元50将生物信号SigA和SigB发送到终端装置2。即,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单元40存储生物信号SigA和SigB。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与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相似,也有可能获得有效降低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
[变形例H]
在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例如,如图18、19、20、21和22中所示,关于差分电路15的两个输入端,可以针对连接到的测量电极模块10一侧的输入端设置可变电阻元件19。在可变电阻元件19中,根据来自测量电极模块10A的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11或来自测量电极模块10B的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12执行开-关控制。用于导出可变电阻元件19的设定值的方法与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导出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的方法相似。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相似,也有可能获得有效降低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
[变形例I]
例如,在上述变形例H中,省略了可变电阻元件19,并且可以为测量电极模块10的开关元件12中的开关SW1、SW2、SW3和SW4一一提供可变电阻元件12A,如图23中所示。此时,在每个可变电阻元件12A中,根据来自控制部分18的控制信号Cnt13执行开-关控制。用于导出每个可变电阻元件12A的设定值的方法与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用于导出可变电阻元件13的设定值的方法相似。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相似,也有可能获得有效降低交变噪声的生物信号Sig3。
[变形例J]
在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测量电极模块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三个或更多。此外,在前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基准电极模块2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
另外,例如,本公开可以具有以下配置。
(1)一种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与生物体接触的测量通道;
与生物体接触的基准通道;
差分电路,其生成对应于从测量通道获得的测量信号与从基准通道获得的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分的生物信号;以及
切换机构,其切换生物体与测量通道和基准通道之间的接触阻抗。
(2)根据(1)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其中
测量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极,
基准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准电极,以及
切换机构还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其选择该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开关元件,其选择该一个或多个基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控制部分,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来切换接触阻抗。
(3)根据(2)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其中
切换机构还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基准电极与差分电路之间的可变电阻元件,以及
控制部分通过控制可变电阻元件来调整差分电路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
(4)根据(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其存储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设定值以及可变电阻元件的第二设定值,其中
控制部分在阻抗测量模式下执行切换接触阻抗和阻抗差的控制,并且使存储单元存储由此获得的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其中控制部分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基于在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第一设定值和第二设定值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和可变电阻元件。
(6)根据(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向一个或多个测量通道供应AC电流的AC电流源。
(7)根据(6)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在AC电流源与差分电路之间还包括执行AC测量的AC耦合电路。
(8)根据(7)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与AC耦合电路并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元件。
(9)根据(6)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其将AC源与一个或多个测量通道彼此连接或断开。
(10)根据(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将生物信号发送到外部装置的发送单元。
(11)根据(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存储生物信号的存储单元。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能够取决于通道的接触状态来调整接触阻抗,从而使得有可能即使在通道的接触状态可能改变的情况下也有效地减少包括在生物信息中的交变噪声。要注意的是,本公开的效果不必限于这里描述的效果,并且可以是本文描述的任何效果。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月1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9-00674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即可。

Claims (11)

1.一种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与生物体接触的测量通道;
与所述生物体接触的基准通道;
差分电路,所述差分电路生成对应于从所述测量通道获得的测量信号与从所述基准通道获得的基准信号之间的差分的生物信号;以及
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切换所述生物体与所述测量通道和所述基准通道之间的接触阻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测量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极,
所述基准通道包括一个或多个基准电极,以及
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
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电极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基准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控制部分,所述控制部分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来切换所述接触阻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基准电极与所述差分电路之间的可变电阻元件,以及
所述控制部分通过控制所述可变电阻元件来调整所述差分电路的输入端子之间的阻抗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设定值以及所述可变电阻元件的第二设定值,其中
所述控制部分在阻抗测量模式下执行切换所述接触阻抗和所述阻抗差的控制,并且使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由此获得的所述第一设定值和所述第二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分在生物电测量模式下基于在所述阻抗测量模式下获得的所述第一设定值和所述第二设定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和所述可变电阻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向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通道供应AC电流的AC电流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在所述AC电流源与所述差分电路之间还包括执行AC测量的AC耦合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与所述AC耦合电路并联连接的第三开关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关元件,其将所述AC电流源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通道彼此连接或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将所述生物信号发送到外部装置的发送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信息测量装置,还包括存储所述生物信号的存储单元。
CN202080008560.5A 2019-01-18 2020-01-08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Pending CN1132718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6749A JP2020114348A (ja) 2019-01-18 2019-01-18 生体情報計測装置
JP2019-006749 2019-01-18
PCT/JP2020/000238 WO2020149182A1 (ja) 2019-01-18 2020-01-08 生体情報計測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71854A true CN113271854A (zh) 2021-08-17

Family

ID=71613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560.5A Pending CN113271854A (zh) 2019-01-18 2020-01-08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71542A1 (zh)
JP (1) JP2020114348A (zh)
CN (1) CN113271854A (zh)
WO (1) WO20201491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287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肌电采集参考电极的动态切换装置以及动态切换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9998A1 (ja) * 2021-11-05 2023-05-11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生体電位計測装置、情報処理装置、生体電位計測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9413B2 (ja) * 2007-03-26 2009-07-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CN103190903B (zh) * 2013-01-24 2015-01-14 上海帝仪科技有限公司 脑电信号放大器及用于放大脑电信号的方法
KR20170091247A (ko) * 2016-01-29 2017-08-09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뇌파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JP6861380B2 (ja) * 2016-12-20 2021-04-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287A1 (zh) * 2021-09-02 2023-03-0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肌电采集参考电极的动态切换装置以及动态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9182A1 (ja) 2020-07-23
JP2020114348A (ja) 2020-07-30
US20220071542A1 (en)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6807B2 (en) Multi-channel electrophysiologic signal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on an integrated circuit
CN107979377B (zh) 具有电容差分电路和数字σ-δ反馈的adc
AU2009267790B2 (en) A system for sensing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US4858617A (en) Cardiac probe enabling use of personal computer for monitoring heart activity or the like
CN113271854A (zh) 生物信息测量装置
US20110196220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Medical Purposes
CN110035694B (zh) 用于测量生物识别信号的电极带设备
US9445740B1 (en) Patient signal sensing device
WO201816752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mg signal acquisition
Vlach et al. Capacitive biopotential electrode with a ceramic dielectric layer
KR20170019051A (ko) 패치형 심전도 센서
JP2019181199A (ja) アナログ/デジタル変換、続いてのデジタル/アナログ変換を使用したアナログ信号のルーティング
US11642062B2 (en) Production of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skin
JP3647044B2 (ja) 電気生理学装置
Guerrero et al. Biopotential acquisition systems
Ruvalcaba et al. Desig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tandards of a miniaturized sEMG acquisition system with dry electrodes integrated
US20230270367A1 (en) Apparatus for biopotential measurement
EP3091898A1 (en) Active low impedance electrode
CN213883468U (zh) 微创心脏搭桥手术远程显示装置
CN217244417U (zh) 信号测量电路和差分电压测量系统
Sheeraz et al. Flexible Wearable Biopatches for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using Dry Thin Gold Film Electrodes
JP6731435B2 (ja) 生体信号検出モジュール
WO2022185781A1 (ja) 生体電位計測電極および生体情報計測装置
JP2017516623A (ja) 生体信号検出モジュール
GB2610390A (en) System for capacitively capturing electrical biosignals from a biosignal sour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