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4747A -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4747A
CN113264747A CN202110575532.8A CN202110575532A CN113264747A CN 113264747 A CN113264747 A CN 113264747A CN 202110575532 A CN202110575532 A CN 202110575532A CN 113264747 A CN113264747 A CN 113264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arts
phosphogypsum
dry ice
carbon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5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64747B (zh
Inventor
寇世聪
崔棚
罗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ing Shenzhen Ecological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ing Shenzhen Ecological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ing Shenzhen Ecological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ing Shenzhen Ecological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55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4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64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4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64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4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14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s
    • C04B28/14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s containing synthetic or waste calcium sulfate cements
    • C04B28/143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calcium sulfate cements containing synthetic or waste calcium sulfate cements the synthetic calcium sulfate being phosphogyps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70/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B33Y70/10Composi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terial, e.g. mixtures of ceramics and polymers or mixtures of metals and bio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2Selection of the hardening environment
    • C04B40/0231Carbon dioxide harde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34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tures
    • C04B2111/00181Mix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3DP), stereo-lithography or prototy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磷石膏40‑70份,镁砂100份,镁基标准砂120‑160份,水渣砂0‑50份,工程渣土0‑70份,磷酸盐40‑70份,镁盐130‑160份,外加剂1‑5份,干冰10‑20份,水与磷石膏和镁砂的总质量比为3∶10,本发明通过镁砂和干冰,解决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中存在的工艺复杂、制品容易开裂、能耗高、操作不方便、性能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将炼钢后的水渣砂和工程渣土直接加入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中,部分替代了日益枯竭的天然砂,不仅环保地节约大量天然资源,同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3D打印进一步提高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和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化肥,特别是磷肥生产量的增加,每年产生大量的磷石膏。磷石膏为直径5~50μm的灰黑色和灰白色固体废弃物颗粒,含结晶水20%~25%,主要成分为二水硫酸钙,还含有未完全分解的磷矿、残余的磷酸、氟化物、酸不溶物、有机质等。随意排放堆积磷石膏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污染地下水资源。为此,国务院在2016年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加大对工业废弃物如磷石膏的处理。
磷石膏属于一种应变软化材料,水平层内的透水性能比层间的透水性能差,且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下降。因此,磷石膏的胶凝性低于天然石膏,粘滞性和流动性也比天然石膏差,并且凝结时间长,还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磷石膏很难直接作为建筑石膏进行资源化利用。
目前,有利用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如专利CN101265068A、CN101138863A、CN102850081B、CN110436869A),将其用于生产石膏板、粉刷石膏和水泥缓凝剂等建筑材料。但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对磷石膏进行清洗、中和、烘干、煅烧和粉磨,需放置3~5天;(2)磷石膏胶凝材料制品容易开裂;(3)虽有可生产形状复杂且无模板支撑的3D打印磷石膏制品,但缺乏与之配套的养护系统。
此外,炼钢厂的水渣砂一般需要研磨成矿粉后才能进行利用,直接对水渣砂的高效资源化利用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方案。同时,石英标准砂目前只能作为骨料参与3D打印增材制造中,由于不能参与水化反应而造成石英标准砂与水泥浆体之间的粘结界面成为硬化浆体的微观缺陷,现有技术缺乏可以与水泥进行反应的砂子等细骨料。同时,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工程渣土建筑垃圾,不能直接添加到硅酸盐混凝土中,造成环境问题。其3D打印方面的研究仍较少,严重限制其工业化发展和工程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工艺复杂和制品容易开裂;3D打印工业应用缺乏;缺少参与反应的砂子细骨料,及水渣砂和工程渣土高效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磷石膏40-70份,镁砂100份,镁基标准砂120-160份,水渣砂0-50份,工程渣土0-70份,磷酸盐40-70份,镁盐130-160份,外加剂1-5份,干冰10-20份,水与磷石膏和镁砂的总质量比为3∶10。
进一步地,所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具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磷石膏65份,镁砂100份,镁基标准砂140份,水渣砂40份,工程渣土50份,磷酸盐60份,镁盐150份,外加剂3份,干冰15份,水与磷石膏和镁砂的总质量比为3∶10。
进一步地,所述镁砂包括轻烧氧化镁、重烧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均为工业级原料;所述轻烧氧化镁中的氧化镁含量为88.6%-97.2%,所述轻烧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含量为64.3%-76.0%;所述重烧氧化镁中的氧化镁含量为83.2%-98.0%,所述重烧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含量为8.3%-41.8%;所述镁砂的平均粒径为65nm-190nm,所述镁砂的比表面积为32m2/g-92m2/g。
进一步地,所述磷酸盐包括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均为工业级原料,所述磷酸盐的含量均为98%,细度为45μm-90μm;所述镁盐包括七水硫酸镁、六水氯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镁盐均为工业级原料且细度为48μm-75μm;所述七水硫酸镁的含量为98%,所述六水氯化镁的含量为44%-46%。
进一步地,所述外加剂为无水柠檬酸、一水柠檬酸、二水柠檬酸、无水碳酸钠、无水柠檬酸钠、二水柠檬酸钠、硼砂、硼酸、草酸和草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外加剂为化学分析纯;所述干冰为米粒状,长度为5mm-15mm。
进一步地,所述镁基标准砂由不同颗粒的轻烧氧化镁和重烧氧化镁组成,所述镁基标准砂细度模数为3.5;所述水渣砂细度模数为3.8;所述工程渣土含砂量为28.86%,所含砂的细度模数为1.0。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磷石膏、磷酸盐、镁盐、工程渣土、外加剂、水混合搅拌均匀;
S102,在S101混合物里加入镁砂、镁基标准砂、水渣砂搅拌均匀;
S103,在S102混合物里加入干冰,并搅拌至干冰完全挥发,获得混凝土浆料;
S104,将S103的混凝土浆料倒入3D打印机,再次添加干冰搅拌均匀并打印,即得磷石膏混凝土制品。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的养护方法,所述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温控碳化养护、湿控碳化养护和储藏碳化养护;所述湿控碳化养护为干冰养护,所述温控碳化养护、储藏碳化养护为二氧化碳气体养护。
所述养护的具体步骤如下:
S201,制作参比样,在终凝前的磷石膏混凝土中预埋温度传感器;将所述磷石膏混凝土进行切割,带有温度传感器的为参比样,不带温度传感器的为试样;
S202,所述参比样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根据参比样的温度调节试样温度,进行温控碳化养护;
S203,当参比样、试样表面温度再次降至室温,将参比样、试样进行湿控碳化养护。
S204,将经S203养护完的参比样、试样进行储藏碳化养护,获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碳化养护设有温控碳化室,所设湿控碳化养护设有湿控碳化室,所述储藏碳化养护设有储藏碳化室;
所述温控碳化室、储藏碳化室均设有二氧化碳装置,所述湿控碳化室设有干冰装置;
所述温控碳化室二氧化碳浓度为75-95%,二氧化碳气体压力80-90kPa;温度低于零下60℃;
所述湿控碳化室的相对湿度80-95%;
所述储藏养护室的二氧化碳浓度80-95%,温度20-35℃,相对湿度80-96%。
进一步地,所述温控碳化室包括温控器、降温装置、升温装置;
所述温控碳化室设有参比样放置台、试样台;所述降温装置、升温装置位于试样台外围,所述温控器与试样台通过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降温装置、升温装置与温控器电连接;所述磷石膏混凝土周围放置干冰;
所述湿控碳化室包括试样室、干冰存放室、干冰调控器、相对湿度调控仪;所述试样室通过温度传感器、干冰调控器和干冰存放室连接;所述试样室通过相对湿度传感器与相对湿度调控仪连接;
所述储藏养护室设有温湿度调控仪;
所述二氧化碳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二氧化碳气体瓶、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与二氧化碳气体瓶、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温控碳化室二氧化碳浓度为85%,二氧化碳气体压力85kPa;温度零下55℃;
所述湿控碳化室的相对湿度94%;
所述储藏养护室的二氧化碳浓度90%,温度25℃,相对湿度93%。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将磷石膏作为3D打印的胶凝材料,进一步提高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和效能,同时扩大了磷石膏的利用范围;通过镁砂和干冰,解决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能耗高、操作不方便、制品容易开裂、性能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干冰的加入对胶凝材料凝固前的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炼钢后的水渣砂和工程渣土直接加入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中,部分替代了日益枯竭的天然砂,不仅节约大量天然资源,同时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磷石膏混凝土3D打印及其养护方法流程图;
图2为磷石膏混凝土3D打印机示意图;
图3为磷石膏混凝土3D打印专用喷头示意图;
图4为磷石膏混凝土识别器示意图;
图5为磷石膏混凝土温控碳化室示意图;
图6为磷石膏混凝土湿控碳化室示意图;
图7为磷石膏混凝土储藏养护室示意图。
1,喷头;2,3D打印机支架;3,电机;4,电机控制线;5,搅拌器;6,料斗;7,喷嘴;8,干冰料斗;9,干冰控制器;10,3D打印驱动控制系统;11,支撑杆;12,螺旋片;13,搅拌叶;14,过滤网;15,排气槽;16,干冰;17,传送装置;18,识别器;19,温控碳化室;20,湿控碳化室;21,储藏养护室;22,打印传送装置;23,养护传送装置;24,参比样品传送装置;25,传送装置;26,图像识别装置;27,红外体积测量仪;28,质量测量装置;29,分类筛选机;30,控制显示器;31,参比样放置台;32,试样台;33,温控器;34,降温装置;35,升温装置;36,二氧化碳气体瓶;37,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38,温控碳化显示器;39,温度传感器;40,干冰存放室;41,干冰调控器;42,试样室;43,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传感器;44,泄压阀;45,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46,相对湿度传感器;47,相对湿度调控仪;48,湿控碳化显示器;49,试样存放架;50,温湿度调控仪;51,储藏养护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测试方法:测试3天和28天抗压强度,加载速度2.4kN/s,每个龄期测试3块40mm立方体试块,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值。
实施例1 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所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配比、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磷石膏混凝土制品配比、测试表
Figure BDA0003084161920000041
所述轻烧氧化镁为工业级原料,氧化镁含量为95.3%,活性氧化镁含量为74.7%,平均粒径为65nm,比表面积为92m2/g;所述重烧氧化镁为工业级原料,氧化镁含量为98.0%,活性氧化镁含量为8.3%,平均粒径为190nm,比表面积为92m2/g;所述磷酸二氢钾为工业级原料且含量为98%,细度为90μm;所述六水氯化镁为工业级原料且含量为46%,细度为75μm;所述草酸钠为化学分析纯;所述干冰为米粒状,长度为15mm。
所述镁基标准砂由不同颗粒的轻烧氧化镁和重烧氧化镁组成,所述镁基标准砂细度模数为3.5,4.75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0%,2.36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11.06%,1.18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48.76%,0.6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93.65%,0.3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99.10%,0.15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99.43%;所述水渣砂细度模数为3.8,4.75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3.88%,2.36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27.28%,1.18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71.50%,0.6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93.94%,0.3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97.38%,0.15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97.60%;所述工程渣土含砂量为28.86%,所含砂的细度模数为1.0,4.75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0%,2.36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0%,1.18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0%,0.6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0.14%,0.3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1.88%,0.15mm筛累计筛余百分比为100%。所述干冰为米粒状,长度为5mm-15mm。
本实施例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S101,将磷石膏、磷酸盐、镁盐、工程渣土、外加剂、水混合搅拌均匀;
S102,在S101混合物里加入镁砂、镁基标准砂、水渣砂搅拌均匀;
S103,在S102混合物里加入干冰,并搅拌至干冰完全挥发,获得混凝土浆料;
S104,将S103的混凝土浆料倒入3D打印机,再次添加干冰搅拌均匀并打印,即得磷石膏混凝土制品。
其中,S104打印使用的专用喷头包括:电机、料斗、干冰料斗;所述干冰料斗与料斗相连,所述料斗内设搅拌器,所述料斗底部接有喷嘴,所述搅拌器与电机连接。
干冰料斗与料斗间设有干冰控制器;所述干冰控制器设在干冰料斗的底部;所述料斗的上部设有干冰进料口,所述干冰料斗通过干冰进料口为料斗输送干冰。
搅拌器包括支撑杆、螺旋片,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料斗底部,所述螺旋片盘旋固定在支撑杆上;所述螺旋片上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至少设有一个。
搅拌叶为多个时,靠近所述电机设置的搅拌叶末端向上倾斜,所述搅拌叶靠近喷嘴设置的,所述搅拌叶末端向下倾斜。
搅拌叶为向外凸的折片状。
料斗中下部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孔、排气槽,所述排气槽设于排气孔的下部。所述排气孔为过滤网,所述排气槽环料斗设置。
所述干冰料斗中的干冰16为米粒状,长度为5mm-15mm。
所述专用喷头,可实现浆体在打印喷头挤出前进行干冰的再次添加和均匀搅拌。
如图2和图3所示,磷石膏混凝土3D打印专用喷头1位于3D打印机支架2上,所述磷石膏混凝土3D打印专用喷头包括:电机3、电机控制线4、搅拌器5、料斗6、喷嘴7、干冰料斗8和干冰控制器9,所述电机3通过电机控制线4与3D打印驱动控制系统10连接,所述搅拌器5位于料斗6中间,所述料斗6通过螺纹与喷嘴7连接,所述干冰料斗8和干冰控制器9连接,所述干冰控制器9与料斗6连接,所述干冰控制器9和电机控制线4连接;所述电机3固定在3D打印机支架2上,所述搅拌器5与电机3之间为可拆卸的卡扣连接,所述料斗6与3D打印支架2之间为可拆卸的卡扣连接。
所述搅拌器5包括支撑杆11、螺旋片12和搅拌叶13,所述支撑杆11与电机3连接,所述螺旋片12向下盘旋在支撑杆11上,所述搅拌叶13与螺旋片12连接,所述搅拌叶13为向外凸的折片状,所述搅拌叶13凸出的一侧距离料斗内壁为10mm,所述搅拌叶13靠近电机的一端,搅拌叶13向上,所述搅拌叶13靠近喷嘴一端,搅拌叶13向下。
所述料斗6中部为带过滤网14的排气槽15,所述过滤网14的网孔直径为35μm~74μm,所述排气槽15宽度为10mm,高度为20mm。
所述干冰控制器9可以通过3D打印控制系统10设置干冰16向料斗中添加干冰16的速度。
本实施例1磷石膏混凝土的养护,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温控碳化养护、湿控碳化养护和储藏碳化养护。
其中,如图4-7所示,磷石膏混凝土的专用养护系统,包括:传送装置17、识别器18、温控碳化室19、湿控碳化室20、储藏养护室21;
所述传送装置17包括打印传送装置22、养护传送装置23;所述养护传送装置23包括:参比样品传送装置24、传送装置25;所述打印传送装置22、3D打印机、识别器18通过轨道连接;所述养护传送装置23与温控碳化室19、湿控碳化室20、储藏养护室21通过轨道连接。
所述识别器18包括:图像识别装置26、红外体积测量仪27、质量测量装置28、分类筛选机29和控制显示器30。
所述温控碳化室19包括:参比样放置台31、试样台32、温控器33、降温装置34、升温装置35、二氧化碳气体瓶36、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37、温控碳化显示器38,所述降温装置34和升温装置35位于试样台外围;所述温控器33与试样台32通过温度传感器39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39埋置在参比样内,所述温控器33通过温度传感器39与参比样连接,所述降温装置34和升温装置35与温控器33连接。
所述湿控碳化室20包括干冰存放室40、干冰调控器41、试样室42、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传感器43、泄压阀44、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45、温度传感器39、相对湿度传感器46、相对湿度调控仪47和湿控碳化显示器48;所述试样室42和干冰存放室40通过带阀门的管道连接;所述试样室42通过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45、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传感器43、泄压阀44和温度传感器39与干冰调控器41连接;所述试样室42通过相对湿度传感器46与相对湿度调控仪47连接。
所述储藏养护室21包括试样存放架49、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37、温湿度调控仪50、储藏养护显示器51,所述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37与二氧化碳气体瓶36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45连接。
其中,S201制作参比样,将温度传感器39预埋在终凝前的磷石膏混凝土中,将磷石膏混凝土切割为40mm×40mm×40mm的立方体试块,带有温度传感器39的试块为参比样,其它为试样;通过打印传送装置22传送到识别器18。
图像识别装置26包括具有拍照功能的摄像头和图像比对识别系统,所述摄像头对磷石膏混凝土进行拍照并将照片传到所述图像比对识别系统中,所述图像比对识别系统通过将所述摄像头拍摄的照片与所述图像比对识别系统中预存的标准照片、参比样照片进行比对,根据颜色和外表确定磷石膏混凝土和参比样,并将识别结果传输到控制显示器30上。
所述红外体积测量仪27测量磷石膏混凝土的外部体积,并将测量结果传输到所述控制显示器30上;所述质量测量装置29称量磷石膏混凝土的质量,并将称量结果传输到所述控制显示器30上;所述控制显示器30根据红外体积测量仪27和质量测量装置29测量的结果自动计算出磷石膏混凝土的密度,结合磷石膏混凝土图形识别装置中识别的磷石膏混凝土和参比样,进行一致性判断,结果不一致时,发出提示,请求人工判别。
结果一致时通过养护传送装置将识别出来的参比样和试样传送到温控碳化室;待磷石膏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室温后,通过养护传送装置从温控碳化室传送到湿控碳化室中,养护一定龄期后通过养护传送装置传送到储藏养护室内进行储藏碳化养护。
其中,S202温控碳化养护时,所述温控碳化室内磷石膏混凝土周围设有干冰,所述干冰为米粒状或棒状,长度为10mm-40mm。使磷石膏混凝土试样室二氧化碳浓度所述温控碳化室二氧化碳浓度为85%,二氧化碳气体压力大于85kPa;温度低于零下55℃。特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压力和温度能使磷石膏混凝土碳化更充分。
其中,S203湿控碳化养护,所述湿控碳化室中的干冰调控器通过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试样室内干冰的加入量;通过相对湿度传感器、相对湿度调控仪控制试样室内的相对湿度,使磷石膏混凝土试样室内的相对湿度大于94%,在此相对湿度环境中,磷石膏混凝土碳化效果更好。
其中,S204储藏碳化养护,所述储藏养护室,通过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温湿度调控仪使储藏养护室的二氧化碳浓度90%,温度25℃,相对湿度93%。由于磷石膏混凝土硬化后,储藏养护时需要特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使磷石膏混凝土能不断进行碳化。
本实施例通过将3D打印后的磷石膏混凝土制品放置在温控碳化室中养护,实现环境温度与参比样水化温度保持一致,避免混凝土制品由于水化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而产生裂缝;低成本低能耗地创造低温养护环境,具有十分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通过实施例测试结果对比,在新拌浆体中加入干冰的磷石膏混凝土制品,3天和28天抗压强度明显提高;测试表中随着干冰加入抗压强度提高,新拌浆体时中加入干冰的磷石膏混凝土强度明显优于没有加干冰的磷石膏混凝土制品。
本发明将磷石膏作为3D打印的胶凝材料,利用镁砂使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快凝早强、防火耐高温;掺加不同的外加剂对胶凝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调配(掺加磷酸盐加快胶凝材料的凝结时间,提高早期强度;掺加镁盐增强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类型,提高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掺加无水柠檬酸、一水柠檬酸、二水柠檬酸、无水碳酸钠、无水柠檬酸钠、二水柠檬酸钠、草酸和草酸钠,可以调节凝结时间,实现掺加较少外加剂,而显著提高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本发明提高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和效能,扩大磷石膏的利用范围,降低设备和人力的投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镁砂和干冰,解决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中存在的工艺复杂、能耗高、操作不方便、性能不稳定等技术难题,特别是干冰的掺加,将胶凝材料早期碳化和降低水化热有效结合;由于所用的镁基标准砂是不同粒径的轻烧氧化镁和重烧氧化镁,使部分镁基标准砂表面可以参与水化反应,增强了镁基标准砂与水化浆体的界面粘结性能,对胶凝材料凝固前的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提新的途径,具有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此外,将炼钢后的水渣砂和工程渣土直接加入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中,部分替代了日益枯竭的天然砂,节约大量天然资源,同时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未脱离本发明申请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磷石膏40-70份,镁砂100份,镁基标准砂120-160份,水渣砂0-50份,工程渣土0-70份,磷酸盐40-70份,镁盐130-160份,外加剂1-5份,干冰10-20份,水与磷石膏和镁砂的总质量比为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磷石膏65份,镁砂100份,镁基标准砂140份,水渣砂40份,工程渣土50份,磷酸盐60份,镁盐150份,外加剂3份,干冰15份,水与磷石膏和镁砂的总质量比为3∶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砂包括轻烧氧化镁、重烧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均为工业级原料;所述轻烧氧化镁中的氧化镁含量为88.6%-97.2%,所述轻烧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含量为64.3%-76.0%;所述重烧氧化镁中的氧化镁含量为83.2%-98.0%,所述重烧氧化镁中的活性氧化镁含量为8.3%-41.8%;所述镁砂的平均粒径为65nm-190nm,所述镁砂的比表面积为32m2/g-92m2/g。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包括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均为工业级原料,所述磷酸盐的含量均为98%,细度为45μm-90μm;所述镁盐包括七水硫酸镁、六水氯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镁盐均为工业级原料且细度为48μm-75μm;所述七水硫酸镁的含量为98%,所述六水氯化镁的含量为44%-4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为无水柠檬酸、一水柠檬酸、二水柠檬酸、无水碳酸钠、无水柠檬酸钠、二水柠檬酸钠、硼砂、硼酸、草酸和草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外加剂为化学分析纯;所述干冰为米粒状,长度为5mm-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基标准砂由不同颗粒的轻烧氧化镁和重烧氧化镁组成,所述镁基标准砂细度模数为3.5;所述水渣砂细度模数为3.8;所述工程渣土含砂量为28.86%,所含砂的细度模数为1.0。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1,将磷石膏、磷酸盐、镁盐、工程渣土、外加剂、水混合搅拌均匀;
S102,在S101混合物里加入镁砂、镁基标准砂、水渣砂搅拌均匀;
S103,在S102混合物里加入干冰,并搅拌至干冰完全挥发,获得混凝土浆料;
S104,将S103的混凝土浆料倒入3D打印机,再次添加干冰搅拌均匀并打印,即得磷石膏混凝土制品。
8.一种如权利要1-6所述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的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温控碳化养护、湿控碳化养护和储藏碳化养护;所述湿控碳化养护为干冰养护,所述温控碳化养护、储藏碳化养护为二氧化碳气体养护。
所述养护的具体步骤如下:
S201,制作参比样,在终凝前的磷石膏混凝土中预埋温度传感器;将所述磷石膏混凝土进行切割,带有温度传感器的为参比样,不带温度传感器的为试样;
S202,所述参比样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根据参比样的温度调节试样温度,进行温控碳化养护;
S203,当参比样、试样表面温度再次降至室温,将参比样、试样进行湿控碳化养护。
S204,将经S203养护完的参比样、试样进行储藏碳化养护,获得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3D打印的磷石膏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碳化养护设有温控碳化室,所设湿控碳化养护设有湿控碳化室,所述储藏碳化养护设有储藏碳化室;
所述温控碳化室、储藏碳化室均设有二氧化碳装置,所述湿控碳化室设有干冰装置;
所述温控碳化室二氧化碳浓度为75-95%,二氧化碳气体压力80-90kPa;温度低于零下60℃;
所述湿控碳化室的相对湿度80-95%;
所述储藏养护室的二氧化碳浓度80-95%,温度20-35℃,相对湿度80-9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3D打印的磷石膏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碳化室包括温控器、降温装置、升温装置;
所述温控碳化室设有参比样放置台、试样台;所述降温装置、升温装置位于试样台外围,所述温控器与试样台通过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降温装置、升温装置与温控器电连接;所述磷石膏混凝土周围放置干冰;
所述湿控碳化室包括试样室、干冰存放室、干冰调控器、相对湿度调控仪;所述试样室通过温度传感器、干冰调控器和干冰存放室连接;所述试样室通过相对湿度传感器与相对湿度调控仪连接;
所述储藏养护室设有温湿度调控仪;
所述二氧化碳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二氧化碳气体瓶、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气体调控器与二氧化碳气体瓶、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传感器连接;
所述温控碳化室二氧化碳浓度为85%,二氧化碳气体压力85kPa;温度零下55℃;
所述湿控碳化室的相对湿度94%;
所述储藏养护室的二氧化碳浓度90%,温度25℃,相对湿度93%。
CN202110575532.8A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Active CN113264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5532.8A CN113264747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5532.8A CN113264747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4747A true CN113264747A (zh) 2021-08-17
CN113264747B CN113264747B (zh) 2023-05-12

Family

ID=7723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5532.8A Active CN113264747B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6474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2317A (zh) * 2012-01-19 2013-02-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硫磷酸盐水泥
CN105731968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同济大学 一种可用于3d打印的玻璃纤维增强石膏
US20170246760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DESAMANERA S.r.l. Binder with magnesic base and process for the additive production of manufactured items with such binder
CN109721310A (zh) * 2019-02-25 2019-05-07 华南理工大学 工程渣土替代天然砂制备的水泥砂土浆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AU2020101154A4 (en) * 2020-06-26 2020-07-30 Qian'an Weisheng Solid Was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A Cementitious Material, A Concrete Prepare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12125625A (zh) * 2020-09-15 2020-12-25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养护的无水磷石膏基制品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2317A (zh) * 2012-01-19 2013-02-2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硫磷酸盐水泥
US20170246760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DESAMANERA S.r.l. Binder with magnesic base and process for the additive production of manufactured items with such binder
CN105731968A (zh) * 2016-02-29 2016-07-06 同济大学 一种可用于3d打印的玻璃纤维增强石膏
CN109721310A (zh) * 2019-02-25 2019-05-07 华南理工大学 工程渣土替代天然砂制备的水泥砂土浆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AU2020101154A4 (en) * 2020-06-26 2020-07-30 Qian'an Weisheng Solid Was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A Cementitious Material, A Concrete Prepare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N112125625A (zh) * 2020-09-15 2020-12-25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氧化碳养护的无水磷石膏基制品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党正等: "干冰对硅酸盐水泥水化硬化性能的影响", 《道路工程》 *
张国俊等: "高炉水淬渣替代河砂制建筑砂浆的应用研究", 《建筑石膏与胶凝材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4747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5901B (zh) 用建筑垃圾再生细粉制备的轻质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00854A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工艺
CN110966022B (zh) 一种基于中高流动性混凝土的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方法
CN107573007A (zh) 硫氧镁胶凝材料工艺品的制备方法及硫氧镁胶凝材料
CN104844106B (zh) 一种石英风化砂制备的a3.5 b05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其方法
CN109437716B (zh) 固化风积砂的固化剂、固化风积砂的方法及风积砂底基层
CN101412633B (zh) 用磷矿渣制造加气混凝土的方法
CN102849999A (zh) 吸水树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3882B (zh) 一种3d打印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CN102992723A (zh) 加气混凝土生产方法
CN109437640A (zh) 用于磷石膏建筑石膏粉的复合改性剂
CN105130286A (zh) 一种河道底泥吸附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4752B (zh) 一种3d打印绿色镁基水泥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CN113233866B (zh) 一种3d打印硫氧镁水泥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CN113501703A (zh) 一种3d打印磷酸镁水泥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EP4148029A2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air-cured fiber cement products
CN113264747A (zh) 一种3d打印磷石膏混凝土制品及其养护方法
CN113500687B (zh) 镁基水泥混凝土制品养护方法及专用系统
CN113292309B (zh) 一种供3d打印的磷酸镁水泥增材及其应用
CN111635209A (zh) 一种免煅烧磷石膏砖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13884B (zh) 一种供3d打印的绿色镁基水泥增材及其应用
CN113582642B (zh) 一种供3d打印的磷石膏增材及其应用
CN104230372A (zh) 蒸压加气砼砌块制造工艺
CN104944856B (zh) 一种制备稳定性能的再生混凝土方法
CN108726942A (zh) 一种加气混凝土块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