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84A - 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84A
CN1132584A CN94193599A CN94193599A CN1132584A CN 1132584 A CN1132584 A CN 1132584A CN 94193599 A CN94193599 A CN 94193599A CN 94193599 A CN94193599 A CN 94193599A CN 1132584 A CN1132584 A CN 1132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gion
another
value
interrelates
partitioned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93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681C (zh
Inventor
T·范德沃姆
J·努休斯
R·J·L·巴卡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TT Nederland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TT Nederland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TT Nederland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TT Nederland NV
Publication of CN1132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6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6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用于确定基站位置的现有方法是由人来选择覆盖程度最低的位置(即场强太弱或没有邻近基站的场强的位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自动地确定基站位置,其做法是为每个位置计算一个数值,它是与该位置相联系的一个参数(电话业务量,场强,移动业务量)以及属于毗邻分区的参数的函数,并且为具有极限数值的位置分配一个基站。然后根据与该基站相联系的调节函数来调节与该位置有关的参数以及与各个毗邻位置有关的参数,并且把新的数值作为新的调节参数的函数来计算,依次类推。

Description

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A.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在一个被细分成分区的区域中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其中每个分区的分区参数是已知的。
这种方法一般是公知的,并且依赖于人为因素,其中包括由网络设计者通过在一定区域内按直觉分布基站或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确定基站的位置。这样,依靠所谓的计算工具为各个分区预测出(新的)覆盖(一种可能的子分区参数)程度,特别是要在同时检查基站所用的天线高度,天线种类及发射功率值的效果。根据新预测出的覆盖程度,网络设计者按顺序确定基站的位置。每个基站的业务容量是根据所谓缺省值和/或根据网络设计者的判断来设定的,并在此后可以根据实际经验和/或根据预测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是有缺陷的,特别是这种公知的方法需要很多人力,因此既昂贵又费时。
B.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序言中所述的那类方法,该方法需要的人力较少。
为此,本发明方法的特征依次如下:
-计算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吡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分区值中确定一个分区极值,
-为与该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调节函数的基站,
-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根据调节函数来调节,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根据调节函数来调节,
-计算后续的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分区值中确定后续的分区极值,
-为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后续调节函数的后续基站,
-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根据后续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根据后续调节函数来调节。
例如,可以把每个分区的分区参数(例如覆盖范围)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并利用处理器计算每个分区的分区值,用一种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法找到一个具有分区极值(最小覆盖范围)的分区。由于分区值是与上述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二者的函数,所以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很适合作为基站的位置。然后就把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给具有相应调节函数的基站,该调节函数用于调节与上述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使用一种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法(产生分区参数“覆盖范围”的值)。按照这种调节的结果,随后还要计算某些后续分区值,然后仍用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法来某些确定分区极值,依此类推。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在实质上提供了一种完全自动化地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案,采用该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消耗,并且从长远来看是廉价的。
本发明特别是以对可能性的了解为基础的,根据分区值找出一个分区,与其有关的分区值具有一个极值,各个分区值是与该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为这一特殊分区分配一个基站,然后根据与该基站相联系的调节函数来调节上述分区和毗邻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这是因为,把基站分配给一个分区就意味着与该分区和毗邻分区有关的分区参数值将会姓变化(将基站设在其附近可以扩大覆盖范围)。另外,把分区值作为分区参数的函数来计算,计算分区极值,以及分区参数的调节显然可以用自动化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分区参数是一种有待处理的业务量,而分区极值是一个最大分区值,调节函数根据待处理的业务量推导出至少一部分业务处理容量。
这种方法以一种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式提供了,根据待处理的(电话)业务量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案,对各分区做出估算,并在实践中获得更有效的基站位置。
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每个分区的另一个分区参数是已知的,在该方法中,只要满足第一终止判据,就依次
-计算又一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又一个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个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另外分区值中确定又一个分区极值,
-为与该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又一调节函数的又一个基站,
-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又一分区参数,根据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根据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
-计算后续的又一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另外的分区值中确定一个后续的又一分区极值,
-为与后续的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后续的又一调节函数的后续的又一基站,
-根据后续的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后续的又一极值相联系的分区有关的又一分区参数,并且根据后续的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直至满足第二终止判据。
采用一种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法,根据分区参数确定基站的位置(第一阶段),并且一旦满足了第一终止判据,就停止使用这种方法定位,并且采用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法根据其他(再转)分区参数按顺序确定随后的基站的位置(第二阶段),直至满足第二终止判据,在各阶段中用不同方式确定位置,这种方法比一次并按同样方式确定所有位置的方法要好。
本发明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又一分区参数是现有的场强,而又一分区极值是最小的又一分区值,用又一调节函数确定基站需要产生的与位置相关的场强的最大值,以及现有的场强。
这一方法提供了一种方案,在第一阶段中,用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法根据待处理的(电话)业务量为各个分区进行估算,用于确定基站的位置,并在第二阶段中,采用便于自动化处理的方法,根据为每个分区预测或测量到的场强依次确定基站的辅助位置,在实践中可以使基站的位置变得更加有效。
本发明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终止判据包括将所有分区值与第一门限值相比较,只要是分区值总数的第一百分数小于该第一门限值,就不再分配基站,第二终止判据包括将所有另外分区值与第二门限值相比较,只要是另外分区值总数的第二百分数大于该第二门限值,就不再分配又一基站。
这其中包括,对于分区的第一百分数来说,(例如为95%,当然也可以选择100%),在有关的分区值(它们是预测的待处理业务量的函数)小于第一门限值时,就马上结束第一阶段。对于分区的第二百分数而言(例如是95%,尽管100%也是一种选择),在有关分区值(它们是预测或测量到的场强的函数)大于第二门限值的情况下,就立即结束第二阶段。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置,用于采用一种方法在被划分成分区的一个区域内确定基站位置,其中每个分区的一个分区参数是已知的。
本发明装置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
-第一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
-比较装置,用于把分区值相互比较,从中确定一个分区极值,
-分配装置,用于为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调节函数的基站,
-第二计算装置,用于根据调节函数调节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并且根据调节函数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有关的分区参数。
在本发明中,第一计算装置,比较装置,分配装置以及第二计算装置可以由一个处理装置来实现,分区参数被存储在连接到该处理装置的存储器中。采用这种处理装置有益处,可以实现本发明方法的迭代特征。
本发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分区参数是待处理的业务量,分区极值是最大的分区值,由第二计算装置执行的调节函数根据待处理的业务量推导出至少一部分业务处理容量。
这一装置提供了一种方案,根据为各个分区估算的待处理(电话)业务量,来确定基站的位置,在实践中可以使基站的定位更加有效。
本发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每个分区有又一个分区参数是已知的,并且该装置具有
-第一终止判别装置,用于停用第一计算装置,比较装置,分配装置,以及第二计算装置,
-第三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又一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
-又一比较装置,用于把另外分区值相互比较,从中确定又一个分区极值,
-又一分配装置,用于为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一个分区分配一个具有又一调节函数的又一基站,
-第四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另外调节函数来调节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有关的又一分区参数,并用于根据另外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
-第二终止判别装置,用于停用第三计算装置,又一比较装置,又一分配装置,以及等回计算装置。
在本文中,第一终止判别装置,第三计算装置,又一比较装置,又一分配装置,等回计算装置以及第二终止判别装置可以用前述的处理装置来实现,分区参数存储在连接到该处理装置的存储器中。
本发明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又一分区参数是现有的场强,又一分区极值是最小的又一分区值,由第四计算装置执行的又一调节函数用于确定基站需要产生的最大的与位置相关的场强以及现有的场强。
该装置提供了一种方案,在第一阶段中,根据为各个分区估算的待处理(电话)业务量来确定基站的位置,并且在第二阶段中依次根据对各个分区预测或测得的场强来确定基站的辅助位置,并且在实践中,可以使基站的定位更加有效。
本发明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终止判别装置包括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把所有分区值与第一门限值相比较,并在低于第一门限值时产生第一计数信号,第一终止判别装置还包括第一计数单元,用于对第一计数信号计数,并在第一计数状态被超过时产生第一停用信号,第二终止判别装置包括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把所有分区值与第二门限值相比较,并在它们超过第二门限值的情况下,产生第二计数信号,第二终止判别装置还包括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对第二计数信号计数,并在第二计数状态被超过时产生第二停用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用第一比较单元驱动第一计数单元,后者的第一计数状态对应第一百分数,对于分区的第一百分数而言(例如为95%,尽管100%的百分数也是一种选择),一旦对应的分区值(它们是估算的待处理业务量的函数)小于第一门限值,就响应第一停用信号,停用第一计算装置,比较装置,分配装置,以及第二计算装置,这样就结束了第一阶段。用第二比较单元驱动第二计数单元,后者的第二计数状态对应第二百分数,对于分区的第二百分数来说(例如为95%,尽管100%的百分数也是一种选择),一旦对应的分区值(它们是预测或测得的场强的函数)大于第二门限值,就响应第二停用信号,停用第三计算装置,另一转比较装置,另一分配装置及第四计算装置,这样就结束了第二阶段。如果采用前述的那种处理装置,第一比较单元,第一计数单元,第二比较单元,以及第二计数单元都可以再次被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所用的术语“毗邻”应该被广义地理解。其位置可能处于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之间的一个中间区域,该区域对某些分区值的计算是次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分区依然被认为是毗邻的分区。
                     C参考资料
*Planning Pan European Networks With CAESAR,Proceedings of the 3rd FITCE congress,Strassbourg,1991,byH.witberg
*蜂窝移动无线网的交互式设计工具,
Proceedings Fourth Nordic Seminar on Digital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s,Oslo 1990,by W.Schelvis and B.Stortelder
*荷兰专利申请9301684号(优先权文件)
所有这些参考资料均被认为被包括在本申请之内。
                   D解释性实施例
以下要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以下还要参照利用图表表示的计算实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所示流程图中的逻辑框具有以下含意:逻辑框含意
1为各个分区(x,y),计算一个有关的分区值Vx,y,它是一个有关分区参数的函数,并且是与毗邻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
2计算出的所有分区值的第一百分数是否小于第一门限值?
if yes:go to逻辑框6
if.no:go to逻辑框3
3确定一个分区极值
4为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的一个基站
5根据与基站相联系的调节函数来调节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分区参数以及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
go to逻辑框1
6对每个分区(x,y)计算一个有关的又一分区值Wx,y,它是有关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以及与毗邻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
7计算出的所有又一分区值的第二百分数是否大于第二门限值?
if yes:go to逻辑框11
if no:go to逻辑框8
8确定又一个分区极值
9为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又一个基站
10根据与又一基站相联系的又一调节函数调节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以及毗邻分区的又一分区参数,go to逻辑框6
11结束
利用图1所示流程图来表示的本发明方法的工作方式如下。为每个分区(x,y)计算一个有关的分区值Vx,y,它是与该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并且是与毗邻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逻辑框1)。这种分区参数例如是通过预测和可能的测量获得的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待处理业务量,如表1中所示,直至所有计算出的分区值的第一百分数,例如为95%小于第一门限值时为止,当然也可以选择为100%(逻辑框2),重复采用这部分的方法,随后确定一个分区极值(逻辑框3),为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基站(逻辑框4),并且根据与基站相联系的调节函数来调节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分区参数,以及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逻辑框5),然后计算后续的分区值(逻辑框1),依次类推。如果把待处理业务量选定为分区参数,调节函数就会根据待处理业务量推导出至少一部分业务处理容量。如果所有算出的分区值的第一百分数,例如95%小于第一门限值(逻辑框2),程序就跳到该方法的另一部分,在其中,利用位于逻辑框2和6之间的一个逻辑框(未示出)根据预测及可能的测量来计算所有又一分区参数中的第一个参数。这种方法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计算工具来完成的,这种又一分区参数例如是分区中现有的场强,该场强是由一个(例如最近的)基站产生的。此后,为每个分区(x,y)计算出有关的又一分区值Wx,y,它是与上述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也是与毗邻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逻辑框6)。直至所有算出的又一分区值的第二百分数大于第二门限值时为止(逻辑框7),第二百分数例如是95%,也可以是100%,重复执行该方法的这一部分,随后确定又一分区极值(逻辑框8),为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又一个基站(逻辑框9),并且根据与又一基站相联系的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又一分区参数,并且还调节毗邻分区的又一分区参数(逻辑框10),然后计算后续的又一分区值(逻辑框6),依次类推。如果选用现有的场强作为又一分区参数,又一调节函数就可以确定该基站将产生的至少一部分由位置决定的场强的最大值,并能确定现有的场强。如果所有算出的又一分区值的第二百分数大于第二门限值(逻辑框7),就立即结束本方法的这一部分(逻辑框11),第二百分数例如为95%。
如逻辑框4(逻辑框9)所示,可以通过在一个分区中确定几个优选的位置(例如地方当局已经批准安装天线的高层建筑物,山顶,森林地区的瞭望塔,属于固定电话网的交换机等等地点),对每个优选的位置来说,定义了几个参数为与相关联的分区值最大的分区分配一个(另一个)基站(例如优选位置的高度,与分区中心的距离,该地带是否已有建筑物,附近的高层建筑,诸如此类都是会产生反射的)。通过对每个选定位置的进一步计算,得到一个数值,它是有关参数的函数,由此可以根据极值的数值确定最佳的选择位置。在这种程序中,甚至可以把分配给分区A的基站放在毗邻的分区B中,因为分区A中没有象在分区B中那样的合适位置。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紧密联系日常实践的方法。
表1表示了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一个区域中的待处理业务量Tx,y,该区域被划分成25个分区,各自用(x,y)坐标(1≤x≤5,1≤y≤5)来表示。
表1
   T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4   06   05   07
   y=4   00   12   06   06   04
   y=3   00   08   06   09   00
   y=2   04   07   05   11   00
   y=1   00   08   04   14   04
用于计算分区值(逻辑框1)的公式举例如下:
Vx,y,y=4×[Tx,y]+2×[Tx-1,y+Tx+1,y+Tx,y-2+Tx,y-1]+[Tx-1,y-1+Tx-1,y+1+Tx+1,y-1+Tx+1,y+1]因此,为每个分区计算有关的分区值,在计算过程中与所述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比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的毗邻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加重四倍,比北、南、东、西的毗邻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加重二倍。表2示出了按这一公式计算出的分区值的概述。
表2
 Vx,y x=1  x=2  x=3  x=4  x=5
  y=5  20   58  72  68   52
  y=4  36   96  110  91   56
  y=3  43   97  116  97   43
  y=2  46   88  115  114   53
  y=1  31   63  88  99   55
如果第一门限值被设定为10,算出的分区值中没有一个小于这一第一门限值,因此当然不会出现第一百分数例如95%小于这个第一门限值的情况(逻辑框2),依次按这种方式确定一个分区极值(逻辑框3),并把基站分配给与这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逻辑框4)。可以明显地看出,分区极值V3,3=116与坐标(3,3)指定的分区相联系。此后就调节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以及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逻辑框5),例如,可以根据与具有分区极值的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推导出分配基站的处理容量,并且根据所有毗邻分区(最多有八个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推导出其余部分的处理容量,上述其余部分例如可以按比例分散到各个毗邻分区中(降低成整数)。表3表示按照表1调节的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待处理业务量Tx,y,假定所分配的基站的处理容量是40占线小时。其中的负值结果被设定为零。
表3
   T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4   06   05     07
   y=4   00   08   02   02     04
   y=3   00   04   00*   05     00
   y=2   04   03   01   07     00
   y=1   00   08   04   14     04
随后的表4列出了按照前述公式计算出的后续分区值的概况。
表4
    Vx,y   x=1   x=2    x=3    x=4   x=5
    y=5   16   46    56    56   48
    y=4   24   58    58    53   44
    y=3   27   45    44    45   27
    y=2   34   50    63    76   41
    y=1   27   51    72    87   51
由于算出的分区值的95%百分数没有小于门限值10的情况,就接着确定后续的分区极值(87),并为坐标(4,1)指定的分区分配后续的基站。然后,再调节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分区参数以及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表5表示了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根据表3调节的待处理业务量Tx,y如果后续分配的基站的处理容量为40占线小时。其中的负值结果被设定为零。
表5
   T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4    06    05   07
   y=4   00   08    02    02   04
   y=3   00   04    00*    05   00
   y=2   04   03    00    04   00
   y=1   00   08    01    00*   01
以下的表6表示了按照前述公式计算的后续分区值的概况。
表6
    Vx,y   x=1   x=2   x=3   x4   x=5
    y=5   16   46   56   56   48
    y=4   24   58   58   53   44
    y=3   27   44   39   38   24
    y=2   34   45   33   28   15
    y=1   27   44   27   12   08
由于没有95%百分数小于门限值10的情况,接着就确定后续分区极值(58),并且因为此处有两个后续分区极值,例如,可以把后续基站分配给例如坐标(2,4)所指的分区。然后再次调节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及其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表7表示了按照表5调节的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待处理业务量Tx,y,如果后续分配的基站的处理容量为40占线小时。负值结果被设定为零。
表7
T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0    02    05     07
   y=4   00   00*    00    02     04
   y=3   00   00    00*    05     00
   y=2   04   03    00    04     00
   y=1   00   08    01    00*     01
表8示出了按照前述公式算出的后续分区值的概况。
表8
   V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4   20   46    48
   y=4   00   02   18   45    44
   y=3   11   10   19   36    24
   y=2   30   37   29   28    15
   y=1   27   44   27   12    08
由于没有95%百分数小于门限值10的情况,接着就确定后续分区极值(48),并把后续基站分配给坐标(5,5)所指的分区。然后,再次调节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及其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表9表示了根据表7调节的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待处理业务量Tx,y,如果后续分配的基站的处理容量为40占线小时。负值结果被设定为零。
表9
   T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0   02   01     00*
   y=4   00   00*   00   00     00
   y=3   00   00   00*   05     00
   y=2   04   03   00   04     00
   y=1   00   08   01   00*     01
表10表示了按照前述公式算出的后续分区值的概况。
表10
    V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4    10   08   02
    y=4   00   02    10   14   06
    y=3   11   10    17   28   14
    y=2   30   37    29   28   15
    y=1   27   44    27   12   08
由于没有95%百分数小于门限值10的情况,接着就确定后续分区极值(44),并把后续基站分配给坐标(2,1)指定的分区。然后,再次调节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及其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表11表示了按照表9调节的,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待处理业务量Tx,y,如果后续分配的基站的处理容量为40占线小时。负值结果在此被设定为零。
表11
    T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0    02    01    00*
    y=4   00    00*    00    00    00
    y=3   00    00    00*    05    00
    y=2   00    00    00    04    00
    y=1   00    00*    00    00*    01
以下的表12列出了按照前述公式算出的后续分区值的概况。
表12
V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4  10  08  02
  y=4  00  02  10  14  06
  y=3  00  00  14  28  14
  y=2  00  00  13  27  15
  y=1  00  00  04  10  08
由于没有95%百分数小于门限值10的情况,就接着确定后续分区极值(28),并把后续基站分配给坐标(4,3)指定的分区。然后,再次调节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及其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表13表示了根据表11调节的以占线小时为单位的待处理业务量Tx,y,如果后续分配的基站的处理容量为40占线小时。负值结果被设定为零值。
表13
   Tx,v    x=1    x=2    x=3    x=4    X=5
   y=5    00    00    02    01    00*
   y=4    00    00*    00    00    00
   y=3    00    00    00*    00*    00
   y=2    00    00    00    00    OO
   y=l     00    00*    00    00*    01
以下的表14列出了按前述公式算出的后续分区值的概况。
表14
  Vx,y   x=1   x=2   x=3   x=4   x=5
  y=5   00   04   10   08   02
  y=4   00   02   05   04   01
  y=3   00   00   00   00   00
  y=2   00   00   00   01   02
  y=1   00   00   00   02   04
此时,由于有算出的分区值的96%小于数值为10的第一门限值,就停止本发明方法的这一部分,到此为止已为坐标为(3,3),(4,1),(2,4),(5,5)及(4,3)的分区分配了基站。在借助计算工具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根据确定的基站位置计算出又一分区参数之后,程序随之进到本发明方法中相应的下一部分(见图1中的逻辑框6,7,8,9和10)。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称为“CAESAR”的计算工具,它是由荷兰的Royal PTT设计的,并且效果很好,这种工具可根据给定的基站位置为各个分区计算和显示出作为又一分区参数的覆盖程度。
用图表表示的计算实例显然是极为简化的形式。在实践中,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例如荷兰有可能被划分成100,000甚至1,000,000个分区。这种计算实例可以进一步推广如下:
-执行与前述的优选位置有关的计算,例如为前述的公式补充附加的参数,
-与不同类型基站有关的计算,例如不同的处理容量,
-在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以及毗邻甚至非毗邻分区的范围内对处理容量的不同的分布可能性进行计算,以及
-在毗邻甚至非毗邻分区的范围内对处理容量中剩余部分的不同的分布可能性进行计算,例如依赖于为各个分区进行处理容量的需求。
因此,前述的公式是任意的,并可按照许多方式来修改(例如把附加的非毗邻分区的待处理业务量也纳入分区值的计算中),只要求使与分区C相联系的分区值至少应是与分区C相联系的一个分区参数,以及与分区D相联系的另一分区参数二者的函数,分区D通常(但不一定总是)是毗邻上述分区C的。另外,门限值和百分数也是任意的。如上文所述,甚至可以用100%的百分数,只要求百分数要大于0%,并且门限值应处于第一例中算出的最大和最小分区值之间,只要满足这些要求,本方法就可以正确地运用并能分配基站。
按照本发明,应用本发明方法的装置包括:
-第一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分区值,
-比较装置,用于把分区值相互比较,从中确定一分区极值,
-分配装置,用于为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调节函数的基站,
-第二计算装置,用于调节分区参数,并且最好包括
-第一终止判别装置,它包括第一比较装置,用于把所有分区值与第一门限值相比较,并在前者低于后者时产生第一计数信号,并包括第一计数装置,用于对第一计数信号计数,并在第一计数状态被超过时产生第一停用信号,从而停用第一计算装置,比较装置,分配装置,以及第二计算装置,
-第三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又一分区值,
-又一比较装置,用于把又一分区值相互比较,从中确定又一分区极值,
-又一分配装置,用于为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具有又一调节函数的又一个基站,
-第四计算装置,用于调节又一分区参数,
-第二终止判别装置,它包括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把所有分区值与第二门限值相比较,并在前者超过后者时产生第二计数信号,并且包括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对第二计数信号计数,并在第二计数状态被超过时,产生第二停用信号,用于停用第三计算装置,又一比较装置,又一分配装置及第四计算装置,由于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迭代的特征,最好利用处理器装置来实现,利用处理器装置中的软件块来实施上述计算装置,比较装置,分配装置及终止判别装置的一种可能的方案举例如下。
第一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分区值Vx,y,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Tx,y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例如按照前述的公式:
10    for x=1 step 1 to 5 do
  11       for y=1 step 1 to 5 do
  12          V(x,7):=4T(x,y)+2{T(x-1,y)+T(x+1,y)+T(x,y-1)+T(x,y+1)}+

              +{T(x-1,y-1)+T(x-1,y+1)+T(x+1,y-1)+T(x+1,y+1)}
13       next y
14    next x
这里假定坐标(x,y)的Tx,y是1≤x≤5,1≤y≤5,这是事先预定和/或计算的,并且对x=0(0≤y≤6)和x=6(0≤y≤6)以及y=0(0≤x≤6)和y=6(0≤x≤6)的坐标(x,y)赋予零值。
第三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又一分区值Wx,y,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Fx,y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它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其计算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对应,在这一程序中,甚至可以保留原公式中所用的比例。
第二计算装置根据调节函数来调节与分区极值Vx,y相联系的分区有关的分区参数Tx,y,并根据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例如按照前述的方式,根据与具有分区极值的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Tx,y推导出所分配的基站的处理容量(40占线小时),并且根据所有毗邻分区的分区参数推导出处理容量的剩余部分Rx,y(为了简化,此处假定有八个毗邻分区),上述剩余部分例如可以按比例分配给毗邻的分区。在这一程序中,负值结果被设定为零值:
  20    (Rx,y):=40-T(x,y)
  21    if R(x,y)<0 then R(x,y):=0 else R(x,y):=R(x,y)
  22    if T(x,y)<40 then T(x,y):=0 else T(x,y):=T(x,y)-40
  23   for i=-1 step 1 to 1 do
  24      for j=-1,1 do
  25         if T(x+i,y+j)<(R(x,y)/8)then T(x+i,y+j):=0

             else T(x+i,y+j):=T(x+i,y+j)-(R(x,y)/8)
  26         next i
  27       next i
  28       for i=-1,1 do
  29          if T(x+i,y)<(R(x,y)/8)then T(x+i,y):=0

            else T(x+i,y):=T(x+i,y)-(R(x,y)/8)
  30        next i
第四计算装置根据又一调节函数调节与又一分区极值Wx,y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的又一分区参数Fx,y,并且根据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该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例如上文中所述,要确定(分配给由坐标(x,y)指定的一个分区的)基站该产生的至少一部分与位置相关的场强的最大值,并要确定现有的场强,每当i或j递增/递减时,由基站产生的与位置相关的场强Ex+i,y+i是按指数规律下降的
(E(x+i,y+j):=E(x,y)*exp(-abs(i)-abs(j))):

40        for i=-5 step 1 to 5 do

41           for j=-5 step 1 to 5 do

42              E(x+i,y+j):=E(x,y)*exp(-abs(i)-abs(j))
				
				<dp n="d24"/>
 43          if F(x+i,y+j)<E(x+i,y+j)then

             F(x+i,y+j):=E(x+i,y+j)
 44        next j
 45     next i
比较装置把分区值相互比较,用于确定分区极值。如果分区参数是待处理业务量,分区极值将是最大的分区值:
  50   A:=0;m:=0;n:=0
  51   for x=1 step 1 to 5 do
  52      for y=1 step 1 to 5 do
  53         if V(x,y)>A then   A:=V(x,y)

                                  m:=x

                                  n:=y
  54      next y
  55    next x
又一比较装置把又一分区值相互比较,从而确定一分区极值。如果分区参数是现有的场强,分区极值就是最小的分区值:
  60   B:=1000;p:=0;q:=0
  61   for x=1 step 1 to 5 do
  62      for y=1 step 1 to 5 do
  63         if W(x,y)<B then   B:=W(x,y)

                              p:=x

                              q:=y
  64       next y
  65    next x
分配装置的用处是为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调节函数的基站,用于把最终算出的(在53行中)值m和n分别提供给包括在20至30行中的x和y。
又一分配装置的用处是把具有又一调节函数的又一基站分配给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即把最终算出的(在63行中)值P和q分别提供给包括在40至45行中的x和y。
第一终止判别装置中包括用于把所有分区值Vx,y与第一门限值(d1)相比较的第一比较单元,并在前者低于后者时,产生第一计数信号(t),还包括对第一计数信号计数的第一计数单元,并且在第一计数状态(例如数值23,因为在本例中的数值24对应着96%)被超过时,产生第一停用信号(deact 1):
70    t=0,deactl:=0

71    for x=1 step 1 to 5 do

72       for y=1 step 1 to 5 do

73          if V(x,y)<dl then t:=t+1

74        next y

75      next x
76      if t>23 then deactl:=1
第二终止判别装置包括用于把所有分区值Wx,y与第二门限值(d2)相比较的第二比较单元,并在前者超过后者时产生第二计数信号(u),还包括一个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对第二计数信号计数,并在第二计数状态(例如数值23,因为在本例中的数值24对应96%)被超过时,产生第二停用信号(deact 2):
80    u:=0;deacr2:=0

81    for x=1 step 1 to 5 do

82       for y=1 step 1 to 5 do

83          if W(x,y)>d2 then u:=u+1

84        next y

85     next x

86     if u>23 then deact2:=1
如果用处理器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装置,第一和第二停用信号将会使软件发生转移,例如执行所谓的“go to”语句,因此没有在文字形式上定义一个关断装置。在上述的解释性实施例中会经常用到这种“go to”语句,以便把不同的软件部分连接在一起,并且使软件的某一独立部分能重复执行。
应该指出,一方面是对满足特定条件的数值的某一百分数加以记录,另一方面是对满足特定条件的数值的某一数量加以记录,这二者之间显然是毫无区别的。也就是说,96%的数值对应着总共25个数值中的24个,而数值的最小百分数95%对应着总共25个数值中的24或25个,依次类推。

Claims (10)

1.在划分成分区的一个区域中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其中每个分区的一个分区参数是已知的,其特征依次如下:
-计算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分区值中确定一个分区极值,
-为与该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调节函数的基站,
-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根据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根据调节函数来调节,
-计算后续的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分区值中确定后续的分区极值,
-为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后续调节函数的后续基站,
-与后续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根据后续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根据后续调节函数来调节。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分区参数是一种待处理的业务量,而分区极值是一个最大分区值,用调节函数根据待处理的业务量推导出至少一部分业务处理容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该方法中,对已知又一个分区参数的每个分区而言,只要满足第一终止判据,就依次
-计算又一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又一个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个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又一分区值中确定又一个分区极值,
-为与该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又一个具有又一调节函数的基站,
-与又一分区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又一分区参数根据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根据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
-计算后续的又一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
-在所有又一分区值中确定后续的又一分区极值,
-为与后续的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又一个具有后续的又一调节函数的后续基站,
-与后续的又一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的又一分区参数根据后续的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根据后续的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直至满足第二终止判据。
4.按照权利要求2和3的方法,其特征是,又一分区参数是现有的场强,而又一分区极值是最小的又一分区值,用又一调节函数确定基站需要产生的与位置相关的场强的最大值以及现有的场强。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终止判据包括将所有分区值与第一门限值相比较,只要是分区值总数的第一百分数小于该第一门限值,就不再分配基站,第二终止判据包括,将所有又一分区值与第二门限值相比较,只要是又一分区值总数的第二百分数大于该第二门限值,就不再分配基站。
6.在被划分成分区的一个区域内用一种方法确定基站位置的装置,其中每个分区的一个分区参数是已知的,其特征是,该装置具有:
-第一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分区参数的函数,
-比较装置,用于把分区值相互比较,从中确定一个分区极值,
-分配装置,用于为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分配一个具有调节函数的基站,
第二计算装置,用于根据调节函数调节与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的有关分区参数,并且根据调节函数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有关的分区参数。
7.按照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是,分区参数是待处理的业务量,分区极值是最大的分区值,由第二计算装置执行的调节函数根据待处理的业务量推导出至少一部分业务处理容量。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的装置,其特征是,每个分区的又一分区参数是已知的,并且该装置具有
-第一终止判别装置,用于停用第一计算装置,比较装置,分配装置,以及第二计算装置,
-第三计算装置,用于计算又一分区值,它们各自是与一个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以及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的函数,
-又一比较装置,用于把又一分区值相互比较,从中确定又一个分区极值,
-又一分配装置,用于为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一个分区分配一个具有又一调节函数的又一基站,
-第四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又一分区极值相联系的分区有关的又一分区参数,并用于根据又一调节函数来调节与毗邻上述分区的至少一个其他分区相联系的又一分区参数,
-第二终止判别装置,用于停用第三计算装置,又一比较装置,又一分配装置,以及第四计算装置。
9.按照权利要求7和8的装置,其特征是,又一分区参数是现有的场强,又一分区极值是最小的又一分区值,由第四计算装置执行的又一调节函数用于确定基站需要产生的最大的与位置相关的场强以及现有的场强。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终止判别装置包括第一比较装置,用于把所有分区值与第一门限值相比较,并在低于第一门限值时产生第一计数信号,第一终止判别装置还包括第一计数单元,用于对第一计数信号计数,并在第一计数状态被超过时,产生第一停用信号,第二终止判别装置包括,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把所有分区值与第二门限值相比较,并在它们超过第二门限值的情况下,产生第二计数信号,第二终止判别装置还包括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对第二计数信号计数,并在第二计数状态被超过时产生第二停用信号。
CN94193599A 1993-09-30 1994-09-23 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6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9301684 1993-09-30
NL9301684A NL9301684A (nl) 1993-09-30 1993-09-30 Werkwijze voor het bepalen van basisstationlocaties, en inrichting voor toepassing van de werkwijz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4A true CN1132584A (zh) 1996-10-02
CN1070681C CN1070681C (zh) 2001-09-05

Family

ID=1986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935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681C (zh) 1993-09-30 1994-09-23 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5787350A (zh)
EP (1) EP0721728B1 (zh)
JP (1) JP2840883B2 (zh)
CN (1) CN1070681C (zh)
AT (1) ATE166762T1 (zh)
AU (1) AU7698194A (zh)
CZ (1) CZ287087B6 (zh)
DE (1) DE69410624T2 (zh)
DK (1) DK0721728T3 (zh)
ES (1) ES2117300T3 (zh)
FI (1) FI112905B (zh)
NL (1) NL9301684A (zh)
WO (1) WO199500951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3366C (zh) * 2005-12-02 2009-11-25 上海交通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410978A (zh) * 2014-11-14 2015-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站点规划评估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0195B (en) * 1994-06-10 1998-08-05 Northern Telecom Ltd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and tuning of pico-cell topology for low-power wireless systems
US5613217A (en) * 1995-05-03 1997-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Transceiver site selectio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FI105515B (fi) * 1995-05-24 2000-08-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kanavanvaihdon nopeuttamiseksi sekä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
DE19648543A1 (de) * 1996-11-25 1998-05-28 Alsthom Cge Alcatel Testsender, Verfahren und Rechner zum Testen eines zellularen Mobilfunknetzes
DE19705903A1 (de) * 1997-02-14 1998-08-20 Alsthom Cge Alcatel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der räumlichen Verteilung der Verkehrsaufkommens in einem Mobilfunknetz
US5946612A (en) * 1997-03-28 1999-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local traffic measurements in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US6016429A (en) * 1997-05-28 2000-01-18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cellular network costs when upgrading the electronics in an existing cellular system
US6097957A (en) * 1997-11-14 2000-08-01 Motorola, Inc. Radiotelephone service plann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best server for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US6173067B1 (en) * 1998-04-07 2001-01-09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visibility-based terrain properties over broad regions
US7177650B1 (en) 1999-08-04 2007-02-13 Clearwir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reducing overutilization of RF communication system resources
US6834180B1 (en) 2000-06-30 2004-12-21 Cellco Partnership Radio propagation model calibration software
US7085592B1 (en) * 2000-09-29 2006-08-01 Alcatel Canada Inc. Wireless transmiss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method
DE10146829B4 (de) * 2001-09-21 2017-08-17 Aeroflex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r Position einer Basisstation
KR100560389B1 (ko) * 2004-07-05 2006-03-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망 기지국 설계 방법
US7299069B2 (en) * 2005-03-31 2007-11-2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apt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f wireless access nodes to a changing environment
US8281392B2 (en) 2006-08-11 2012-10-02 Airdefens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and Wi-Fi protected access protection
US7783300B2 (en) * 2006-11-22 2010-08-24 Airdefens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actively enforcing a wireless free zone
GB2447439B (en) 2007-02-02 2012-01-25 Ubiquisys Ltd Access point power control
GB2471681B (en) 2009-07-07 2011-11-02 Ubiquisys Lt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femtocell access point
GB2472597B (en) 2009-08-11 2012-05-16 Ubiquisys Ltd Power setting
US10194329B2 (en) 2015-03-20 2019-01-29 Nec Corporation Site position priority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6454859B (zh) * 2016-09-19 2019-10-08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接入层网络部署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09566B (it) * 1984-07-06 1989-08-30 Face Standard Ind Sistema e procedura per identificare la posizione di un utente radiomobile nell'ambito di una vasta superficie geografica.
SE8903208L (sv) * 1989-09-29 1991-03-30 Televerket Metod foer framstaellning av taeckningsgrad i ett mobilradiosystem
SE465004B (sv) * 1989-12-18 1991-07-08 Televerket Metod foer faststaellning av multipla interferenser i ett mobilradiosystem
GB2245455B (en) * 1990-06-18 1994-04-27 Stc Plc Mobile communications
FI100043B (fi) * 1992-01-23 1997-08-29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olukkoradioverkon suunnittelu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FR2687520B1 (fr) * 1992-02-14 1994-05-06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implantation de l'infrastructure d'un reseau cellulaire de communic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3366C (zh) * 2005-12-02 2009-11-25 上海交通大学 无线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4410978A (zh) * 2014-11-14 2015-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站点规划评估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410624D1 (de) 1998-07-02
JPH09502068A (ja) 1997-02-25
JP2840883B2 (ja) 1998-12-24
EP0721728B1 (en) 1998-05-27
FI961411A (fi) 1996-03-28
CZ287087B6 (en) 2000-09-13
CZ86596A3 (en) 1996-10-16
AU7698194A (en) 1995-04-18
ATE166762T1 (de) 1998-06-15
EP0721728A1 (en) 1996-07-17
FI112905B (fi) 2004-01-30
ES2117300T3 (es) 1998-08-01
US5787350A (en) 1998-07-28
NL9301684A (nl) 1995-04-18
WO1995009513A1 (en) 1995-04-06
FI961411A0 (fi) 1996-03-28
CN1070681C (zh) 2001-09-05
DK0721728T3 (da) 1999-03-22
DE69410624T2 (de) 1998-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81C (zh) 确定基站位置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43942C (zh) 蜂窝区通信应用中一种改进的寻呼容量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228992C (zh) 位置登陆区域构成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基站
CN1080529C (zh)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CN1092454C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中的无线电信道分配方法
CN1179598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CN1567769A (zh)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中的系统消息动态调度方法
CN1754393A (zh) 实施快速动态频道配置无线资源管理程序的方法
CN1264379C (zh) 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中上下行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01039522A (zh) 移动性管理控制技术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992962A (zh) 基于3g系统演进网络架构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
CN1435068A (zh) 灵活的、基于特性的系统选择协议
CN1188067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863382A (zh) 在分层网中进行业务分配的方法
CN1347254A (zh) 无线电资源分配方法及基地台装置
CN1788512A (zh) 配置通信网络的方法、相关网络结构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878142A (zh) 确定调度优先级的方法及调度方法
CN1336772A (zh) 无线网络的设计、调整或运行方法及设备
CN106060946B (zh) 一种信道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968486A (zh) 一种无线网络资源调整方法及系统
CN1934879A (zh) 频率重新规划系统、单元和方法
CN1741667A (zh) 基于可用信道搜索的动态信道接入方法
CN101076181A (zh) Td-scdma系统n频点小区的接入频点选择方法
CN1675956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CN1556661A (zh) 一种无线网络规划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