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5109B -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5109B
CN113255109B CN202110475830.XA CN202110475830A CN113255109B CN 113255109 B CN113255109 B CN 113255109B CN 202110475830 A CN202110475830 A CN 202110475830A CN 113255109 B CN113255109 B CN 113255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bit
monitoring
aircraft
geo
monitoring airc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58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5109A (zh
Inventor
尚逸帆
赵展
赵启龙
符建明
金小萍
曹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4758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51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5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5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5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5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利用飞行器上携带的光学监测设备对我国高轨卫星进行观测,可实现对我国卫星的外观、姿态、轨位进行监测,同时对我国卫星附近的失效卫星以及空间碎片进行观测,防止发生碰撞。首先根据我国主要高轨卫星的集中区域来确定在轨健康监测飞行器的工作区域;监测过程中,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差进行漂移,根据监测飞行器携带的探测器监测范围,设计飞行器的部署轨道,确保可对区域内非0°倾角卫星实施健康监测;完成区域观测后,监测飞行器通过升轨或降轨的方式反向漂移,以实现对区域高轨卫星对地面和背地面的全面健康监测。

Description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应用于航天在轨服务。
背景技术
在轨服务与维护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轨是高价值卫星相对集中的区域,随着我国空间资产的增加,对高价值空间资产的服务与维护成为迫切需求。对卫星的健康监测是在轨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为高轨卫星的维修、补加以及运行管理提供支撑。由于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远,地基观测手段难以实现高精度观测。飞行器可以对目标近距离观测,利用轨道全天域覆盖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区域内多目标的健康监测。同时,考虑非零倾角地球同步轨道目标的特点,理论上可以确保飞行器能够对区域内目标进行逐一健康监测,这就对合理设计监测飞行器轨道提出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设计了在轨健康监测飞行器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观测方法以及整个任务流程,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差进行漂移,对目标星进行逐一观测和拍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步骤如下:
(1)部署在轨监测飞行器:在轨监测飞行器根据观测需求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部署,观测区域对应地理经度范围[λwλe],λw表示观测区域西边界对应地理经度,λe表示观测区域东边界对应地理经度;在轨监测飞行器布置在观测区域西侧,即地理经度λw的地球同步轨道轨位进行部署;
(2)接到地面的健康监测指令,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进入观测轨道,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产生的速度差向东移动,向目标卫星接近,并通过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对目标卫星进行观测;
(3)令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高轨区域任一轨位观测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进而确定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其中,αl为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卫星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
(4)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降轨后,利用速度差向观测区域漂移,对经过该观测区域的目标卫星依次进行观测;
(5)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漂移并巡视观测所有目标卫星后,飞行器到达观测区域东侧,通过抬高在轨监测飞行器轨道高度,高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反向漂移,对GEO卫星的背地面继续观测;
(6)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反向漂移至观测区域西侧时,降低轨道,重新由西向东漂移,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以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往复巡视监测。
进一步的,αl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21
其中,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观测距离为l,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RGEO表示GEO轨道半长轴,其中Rl=RGEO-Δh1;Rl为观测轨道半长轴,倾角为0°,偏心率为0。
进一步的,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αd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αd=(ωJGEO)T
其中,ωJ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所在轨道角速度,ωGEO表示GEO轨道角速度,T表示漂移时间。
进一步的,ωJ和ωGEO具体计算如下: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31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32
μ表示地球引力常数。
进一步的,根据设计要求αd<2αl,得到一个关于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的取值: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33
其中,Δh1与l正相关,当观测距离越远时,可降轨高度越大,相对漂移速度越快,完成监测任务时间越短。
进一步的,在轨监测飞行器抬升轨道,高于GEO轨道,使轨道运行速度低于高轨卫星速度,进行反向漂移,设抬升轨道半长轴为Rh=RGEO+Δh2,Δh2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高于GEO轨道高度,即Δh2表示轨道抬升高度,其取值范围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34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系统,包括:
在轨监测飞行器部署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根据观测需求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部署,观测区域对应地理经度范围[λwλe],λw表示观测区域西边界对应地理经度,λe表示观测区域东边界对应地理经度;在轨监测飞行器布置在观测区域西侧,即地理经度λw的地球同步轨道轨位进行部署;
变轨模块:接到地面的健康监测指令,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进入观测轨道,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产生的速度差向东移动,向目标卫星接近,并通过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对目标卫星进行观测;
降低轨道高度确定模块:令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高轨区域任一轨位观测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进而确定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其中,αl为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卫星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
漂移观测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降轨后,利用速度差向观测区域漂移,对经过该观测区域的目标卫星依次进行观测;
反向漂移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漂移并巡视观测所有目标卫星后,飞行器到达观测区域东侧,通过抬高在轨监测飞行器轨道高度,高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反向漂移,对GEO卫星的背地面继续观测;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反向漂移至观测区域西侧时,降低轨道,重新由西向东漂移,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以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往复巡视监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应用于航天在轨服务,利用飞行器可以全天域覆盖的特点对我国高轨卫星开展健康监测,为高轨卫星的维护以及空间资产运行管理提供支持。为减少监测飞行器推进剂消耗,实现对区域内非零倾角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健康监测。
(2)本发明利用飞行器上携带的光学监测设备对我国高轨卫星进行观测,可实现对我国卫星的外观、姿态、轨位进行监测,同时对我国卫星附近的失效卫星以及空间碎片进行观测,防止发生碰撞。
(3)本发明轨道设计方法可确保对区域内非0°倾角卫星实施健康监测;监测飞行器通过降轨正向漂移,通过升轨反向漂移,以实现对区域高轨卫星对地面和背地面的全面健康监测。
附图说明
图1在轨监测飞行器对地球同步轨道目标观测设计流程。
图2在轨监测飞行器漂移和观测覆盖示意图。
图3观测距离和降轨高度范围对应关系。
图4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非零倾角地球同步轨道目标漂移观测示意。
图5在轨监测飞行器观测和指定区域巡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利用飞行器上携带的光学监测设备对我国高轨卫星进行观测,可实现对我国卫星的外观、姿态、轨位进行监测,同时对我国卫星附近的失效卫星以及空间碎片进行观测,防止发生碰撞。首先根据我国主要高轨卫星的集中区域来确定在轨健康监测飞行器的工作区域;监测过程中,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差进行漂移,根据监测飞行器携带的探测器监测范围,设计飞行器的部署轨道,确保可对区域内非0°倾角卫星实施健康监测;完成区域观测后,监测飞行器通过升轨或降轨的方式反向漂移,以实现对区域高轨卫星对地面和背地面的全面健康监测。
本发明设计了在轨健康监测飞行器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观测方法以及整个任务流程,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差进行漂移,对目标星进行逐一观测和拍照。根据飞行器载荷的观测能力,并考虑目标星与在轨监测飞行器异面的问题,构建模型,设计观测轨道。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包括:
S1:部署在轨监测飞行器:在轨监测飞行器根据观测需求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部署,观测区域对应地理经度范围[λwλe],λw表示观测区域西边界对应地理经度,λe表示观测区域东边界对应地理经度;在轨监测飞行器布置在观测区域西侧,即地理经度λw的地球同步轨道轨位进行部署;
S2:接到地面的健康监测指令,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进入观测轨道,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产生的速度差向东移动,向目标卫星接近,并通过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对目标卫星进行观测;
S3:令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高轨区域任一轨位观测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进而确定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其中,αl为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本发明中GEO卫星是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轨道是指地球同步轨道。
具体为:
设健康监测载荷观测距离为l,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RGEO表示GEO轨道半长轴,其中Rl=RGEO-Δh1,αl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61
观测轨道半长轴为Rl,倾角为0°,偏心率为0。利用轨道高度差进行漂移,继而完成指定区域目标的巡视监测。观测轨道的高度与在轨监测飞行器的观测距离l相关。由于目标卫星倾角不为0°,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在经过目标轨位下方时,目标卫星可能不在赤道上空,在轨监测飞行器无法完成对目标的健康监测。考虑轨道特性,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每隔12h经过赤道上空一次,因此设计观测轨道,保证在轨监测飞行器能够对任意轨位覆盖时间超过12h,以实现对所经过区域上空的目标全部覆盖。
ωJ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所在轨道角速度,ωGEO表示GEO轨道角速度,T表示漂移时间,μ表示地球引力常数,其中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62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63
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为满足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高轨区域任一轨位观测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其中
αd=(ωJGEO)T (4)
最后得到一个关于轨道高度的取值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71
Δh1与l正相关,当观测距离越远时,可降轨高度越大,相对漂移速度越快,完成健康监测任务时间越短。
S4: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降轨后,利用速度差向观测区域漂移,对经过观测区域的目标卫星依次进行观测。GEO卫星每12h过赤道上空一次,在轨监测飞行器对任意GEO轨位观测覆盖时间超过12h。因此,在漂移过程中,在轨监测飞行器具备对经过观测区域的高轨卫星进行健康监测的能力。
S5: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漂移,并巡视观测所有目标卫星后,飞行器到达观测目标区域东侧,通过抬高在轨监测飞行器轨道高度,高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反向漂移,对高轨卫星的背地面继续观测。
在轨监测飞行器抬升轨道,高于GEO轨道,使轨道运行速度低于高轨卫星速度,进行反向漂移。设抬升轨道半长轴为Rh=RGEO+Δh2,即Δh2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高于GEO轨道高度,其取值范围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72
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反向漂移至目标区域西侧时,降低轨道,重新由西向东漂移,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往复巡视监测。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系统,包括:
在轨监测飞行器部署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根据观测需求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部署,观测区域对应地理经度范围[λwλe],λw表示观测区域西边界对应地理经度,λe表示观测区域东边界对应地理经度;在轨监测飞行器布置在观测区域西侧,即地理经度λw的地球同步轨道轨位进行部署;
变轨模块:接到地面的健康监测指令,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进入观测轨道,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产生的速度差向东移动,向目标卫星接近,并通过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对目标卫星进行观测;
降低轨道高度确定模块:令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高轨区域任一轨位观测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进而确定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其中,αl为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卫星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
漂移观测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降轨后,利用速度差向观测区域漂移,对经过该观测区域的目标卫星依次进行观测;
反向漂移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漂移并巡视观测所有目标卫星后,飞行器到达观测区域东侧,通过抬高在轨监测飞行器轨道高度,高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反向漂移,对GEO卫星的背地面继续观测;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反向漂移至观测区域西侧时,降低轨道,重新由西向东漂移,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以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往复巡视监测。
本发明实施例:
S1:图1是在轨监测飞行器观测地球同步轨道目标的设计流程,在轨监测飞行器根据健康监测需求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部署,观测区域对应地理经度范围[λwλe],我国上空对应目标区域范围可设定东经55°至东经175°。在轨监测飞行器部署在东经55°上空对应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位。
S2:接到对我国高轨卫星进行健康监测指令,在轨监测飞行器平台降低轨道高度,进入地球同步轨道下方轨道。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产生的速度差向东经175°方向移动,观测所经区域的目标卫星。
S3:如图2,在轨监测飞行器观测距离为l,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GEO轨道半长轴为42164km,其中Rl=42164-Δh1,αl为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81
观测距离l可以认为是定值,因此αl只受降轨高度的影响。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91
αd只受轨道降低高度Δh1的影响,为满足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区域任一轨位覆盖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得到一个关于轨道高度的取值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92
Δh1取值范围只受l的影响,当观测距离l越大,Δh1可取范围越大。Δh取极大值时,在轨监测飞行器漂移速度最快,完成区域观测的时间最短。观测距离l与降轨取值范围关系,如图3所示。在取值范围内,Δh1取值越大,完成健康监测任务的时间越短。以天数为单位,完成东经55°至东经175°区域观测时间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093
例如,当在轨监测飞行器有效观测距离为1500km时,降低轨道最大高度约为575km,每天漂移的地心角为7.51°/天,完成东经55°至东经175°区域观测需要16天。
S4: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降轨后,利用速度差向目标区域漂移,对经过区域的目标卫星依次进行健康监测。GEO卫星每12h过赤道上空一次,在轨监测飞行器对任意GEO轨位观测覆盖时间超过12h,如图4所示。因此,在漂移过程中,在轨监测飞行器一定具备对经过区域目标卫星观测并完成健康监测的能力。
S5: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漂移,并遍历观测所有目标后,飞行器到达东经175°,可以选择继续对目标区域巡视,对卫星背地面继续进行健康监测,如图5所示。
在轨监测飞行器平台抬升轨道,高于GEO轨道,使轨道运行速度低于GEO卫星速度,在轨监测飞行器由东经175°向东经55°漂移。设抬升轨道Δh2,其取值范围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47360190000101
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反向漂移至东经55°区域时,降低轨道高度,以实现对监测飞行器在东经55°到东经175°之间往复巡视。
本发明应用于航天在轨服务,利用飞行器可以全天域覆盖的特点对我国高轨卫星开展健康监测,为高轨卫星的维护以及空间资产运行管理提供支持。为减少监测飞行器推进剂消耗,实现对区域内非零倾角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健康监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部署在轨监测飞行器:在轨监测飞行器根据观测需求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部署,观测区域对应地理经度范围[λwλe],λw表示观测区域西边界对应地理经度,λe表示观测区域东边界对应地理经度;在轨监测飞行器布置在观测区域西侧,即地理经度λw的地球同步轨道轨位进行部署;
(2)接到地面的健康监测指令,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进入观测轨道,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产生的速度差向东移动,向目标卫星接近,并通过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对目标卫星进行观测;
(3)令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高轨区域任一轨位观测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进而确定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其中,αl为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卫星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
(4)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降轨后,利用速度差向观测区域漂移,对经过该观测区域的目标卫星依次进行观测;
(5)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漂移并巡视观测所有目标卫星后,飞行器到达观测区域东侧,通过抬高在轨监测飞行器轨道高度,高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反向漂移,对GEO卫星的背地面继续观测;
(6)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反向漂移至观测区域西侧时,降低轨道,重新由西向东漂移,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以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往复巡视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αl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21
其中,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观测距离为l,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RGEO表示GEO轨道半长轴,其中Rl=RGEO-Δh1;Rl为观测轨道半长轴,倾角为0°,偏心率为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αd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αd=(ωJGEO)T
其中,ωJ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所在轨道角速度,ωGEO表示GEO轨道角速度,T表示漂移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ωJ和ωGEO具体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22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23
μ表示地球引力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设计要求αd<2αl,得到一个关于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的取值: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24
其中,Δh1与l正相关,当观测距离越远时,可降轨高度越大,相对漂移速度越快,完成监测任务时间越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轨监测飞行器抬升轨道,高于GEO轨道,使轨道运行速度低于高轨卫星速度,进行反向漂移,设抬升轨道半长轴为Rh=RGEO+Δh2,Δh2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高于GEO轨道高度,即Δh2表示轨道抬升高度,其取值范围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31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实现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轨监测飞行器部署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根据观测需求在地球同步轨道进行部署,观测区域对应地理经度范围[λwλe],λw表示观测区域西边界对应地理经度,λe表示观测区域东边界对应地理经度;在轨监测飞行器布置在观测区域西侧,即地理经度λw的地球同步轨道轨位进行部署;
变轨模块:接到地面的健康监测指令,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进入观测轨道,在轨监测飞行器利用轨道高度产生的速度差向东移动,向目标卫星接近,并通过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对目标卫星进行观测;
降低轨道高度确定模块:令在轨监测飞行器对高轨区域任一轨位观测时间超过GEO卫星的半个轨道周期,即12h,设计要求αd<2αl,进而确定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其中,αl为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卫星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αd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
漂移观测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降轨后,利用速度差向观测区域漂移,对经过该观测区域的目标卫星依次进行观测;
反向漂移模块:在轨监测飞行器完成漂移并巡视观测所有目标卫星后,飞行器到达观测区域东侧,通过抬高在轨监测飞行器轨道高度,高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反向漂移,对GEO卫星的背地面继续观测;当在轨监测飞行器反向漂移至观测区域西侧时,降低轨道,重新由西向东漂移,重复上述操作过程,以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往复巡视监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αl在轨监测飞行器对GEO观测范围对应地心角,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41
其中,在轨监测飞行器上装备的光学设备观测距离为l,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RGEO表示GEO轨道半长轴,其中Rl=RGEO-Δh1;Rl为观测轨道半长轴,倾角为0°,偏心率为0;
在轨监测飞行器每天漂移距离对应的地心角αd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αd=(ωJGEO)T
其中,ωJ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所在轨道角速度,ωGEO表示GEO轨道角速度,T表示漂移时间;
ωJ和ωGEO具体计算如下: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42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43
μ表示地球引力常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设计要求αd<2αl,得到一个关于在轨监测飞行器降低轨道高度为Δh1的取值: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44
其中,Δh1与l正相关,当观测距离越远时,可降轨高度越大,相对漂移速度越快,完成监测任务时间越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轨监测飞行器抬升轨道,高于GEO轨道,使轨道运行速度低于高轨卫星速度,进行反向漂移,设抬升轨道半长轴为Rh=RGEO+Δh2,Δh2表示在轨监测飞行器高于GEO轨道高度,即Δh2表示轨道抬升高度,其取值范围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3047360180000051
CN202110475830.XA 2021-04-29 2021-04-29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255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5830.XA CN113255109B (zh) 2021-04-29 2021-04-29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5830.XA CN113255109B (zh) 2021-04-29 2021-04-29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5109A CN113255109A (zh) 2021-08-13
CN113255109B true CN113255109B (zh) 2022-10-21

Family

ID=77223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5830.XA Active CN113255109B (zh) 2021-04-29 2021-04-29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51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9813B (zh) * 2021-09-17 2022-08-26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高轨空间碎片快速遍历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6876A (ja) * 2006-11-22 2008-06-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観測衛星群管制システム、観測衛星、地上局、及び観測衛星群管制方法
CN104787360A (zh) * 2015-03-18 2015-07-22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轨迹保持需求的遥感卫星空间碎片规避机动方法
CN105512374A (zh) * 2015-11-30 2016-04-20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同轨道面内自然伴飞条件下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
CN110032168A (zh) * 2019-03-21 2019-07-19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数字双胞胎的在轨卫星状态监测与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367167A (zh) * 2020-03-18 2020-07-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一种有限时间约束的高轨目标抵近观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64268A1 (en) * 2015-02-20 2016-09-15 John Aylmer Systematic tracking, harvesting and in-space disposal of space debri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6876A (ja) * 2006-11-22 2008-06-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観測衛星群管制システム、観測衛星、地上局、及び観測衛星群管制方法
CN104787360A (zh) * 2015-03-18 2015-07-22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轨迹保持需求的遥感卫星空间碎片规避机动方法
CN105512374A (zh) * 2015-11-30 2016-04-20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同轨道面内自然伴飞条件下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
CN110032168A (zh) * 2019-03-21 2019-07-19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数字双胞胎的在轨卫星状态监测与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367167A (zh) * 2020-03-18 2020-07-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一种有限时间约束的高轨目标抵近观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GSO Agile Small Satellite;Jie Geng et al.;《Networking and Computers》;20201231;全文 *
高轨目标监视系统星座设计和探测效能分析;张科科等;《宇航学报》;20180731;第39卷(第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5109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bee et al. Overview of the Mars global surveyor mission
US7255308B1 (en) Solar dominated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capable of having repeating common ground tracks
CN106595673B (zh) 面对地球静止轨道目标操作的空间多机器人自主导航方法
CN111367167B (zh) 一种有限时间约束的高轨目标抵近观测方法
CN106802667B (zh) 一种基于双停泊轨道的Walker星座部署方法
Roncoli et al. Mission design overview for the Mars exploration rover mission
CN113255109B (zh) 针对高轨非零倾角卫星在轨健康监测轨道设计方法及系统
Smith et al. Operational Constraint Analysis of Terrain Relative Navigation for Landing Applications
Hirabayashi et al. Hayabusa2 Asteroid Sample Return Miss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dvances
CN113619813B (zh) 高轨空间碎片快速遍历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及方法
Masursky et al. The Viking landing sites: Selection and certification
Feng et al. UAV borne real-time road mapping system
CN106855408A (zh) 一种面向geo卫星在轨服务的空间多机器人相对观测方法
Klyushnikov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commercial nano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for Earth remote sensing
Ding et al. Quick-response microsatellite constellation design
CN111581309B (zh)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Lee et al.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design approach for high-resolution surface imaging
Nakazawa et al. Hayabusa2 reentry and recovery operations of the sample return capsule
Wibben et al. OSIRIS-REx post-TAG observation trajectory design an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Lin et al. Integration of INS and GNSS for gravimetric application with UAS
CN102519442A (zh) 一种集导航、地形获取与地表探测为一体的空间天体科学探测方法
Takei et al. GNC design and results of Hayabusa2’s initial remote sensing operations
Scott et al. Combined space-based observations o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Johnston et al. The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mission: 10 Years of exploration from Mars orbit
Sandnas et al. OSIRIS-REX POST-TAG OBSERVATION TRAJECTORY DESIGN AN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