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1309B -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81309B CN111581309B CN202010229204.8A CN202010229204A CN111581309B CN 111581309 B CN111581309 B CN 111581309B CN 202010229204 A CN202010229204 A CN 202010229204A CN 111581309 B CN111581309 B CN 1115813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bit
- observation
- geo
- zone
- cir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Algebra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解决现有空间碎片观测系统存在观测距离远观测能力受限和近距离观测覆盖效率低,不能达到观测要求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确定观测装置的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高度差;步骤二、按照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可观测碎片数量最大的原则,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计算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沿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最小值;步骤三、根据张角最小值设置观测装置的观测参数;步骤四、将观测装置发射至准GEO轨道上;步骤五、观测装置在准GEO轨道上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对GEO轨道带上的空间碎片进行观测,得到空间碎片的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间碎片观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球同步轨道带(简称GEO轨道带)是指地球赤道上空35785km附近±15°倾角范围内宽度为22077km的360°环带。该地球同步轨道带自身动力学特性赋予了其相对地表良好的覆盖稳定性,即轨道带上的飞行器具有和地球旋转角速度相同或相近的特征,从地面上看该轨道带上的飞行器相对地面静止,使该轨道带布置的航天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长期凝视地面固定区域,因此,地球同步轨道带成为现代导航通信、数据中继、气象观测等领域高价值太空资产的聚集地。但是,该轨道空间和频谱资源有限,随者越来越多的新型航天器进入GEO轨道,导致有限的GEO轨道资源越来越紧缺。与此同时,该轨道带内的空间碎片也随之增多,GEO轨道内的失效航天器、卫星散落组件、火箭残骸等空间碎片严重影响其他卫星的运行安全,一旦发生碰撞,造成的新碎片数量将成指数级上涨,加剧了地球同步轨道带的环境恶化。因此,需对地球同步轨道带的碎片进行观测,以确保其他卫星的运行安全。
目前,通过地基地球同步轨道带碎片观测系统对空间碎片进行观测,该地基地球同步轨道带碎片观测系统的观测距离较远,至少需35785km,且其易受气象环境、站址覆盖、光照干扰等因素影响,使得其覆盖范围、观测时效、编目数量、探测尺寸等能力受限,不能达到观测要求。低地球轨道上的观测平台对地球同步轨道带碎片的观测系统同样难以克服距离远、观测能力受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解决现有GEO空间碎片观测系统存在观测距离远、观测能力受限或近距离观测覆盖率低,不能达到观测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确定观测装置的观测轨道高度差;
所述观测轨道为准GEO轨道,位于地球纬度0°±0.5°的圆周上,且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为Δh,Δh≤±2000km;
步骤二、按照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可观测碎片数量最大的原则,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计算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沿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最小值;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的张角最小值设置观测装置的观测参数,所述观测参数包括相机沿地球经度方向的视场覆盖角度;
步骤四、将观测装置发射至准GEO轨道上;
步骤五、观测装置在准GEO轨道上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对GEO轨道带上的空间碎片进行观测,得到空间碎片的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确定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具体通过式(1)计算得到;
式中,T为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秒;
μ为地球引力常数;
a为标准GEO轨道半长轴,千米;
Δh为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千米。
进一步地,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计算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沿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最小值λ,具体通过式(2)计算得到;
式中,T0为标准GEO轨道上目标的运行周期,秒;
T为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秒。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相机视场覆盖角度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通过整个视场覆盖、多个大视场拼接覆盖或通过一个视场扫描覆盖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将观测装置抵近地球同步轨道带2000km以内,通过与地球同步轨道带的相对飘飞实现对该环带空间碎片的全覆盖。相对于地面观测站和低地球轨道观测平台,由于观测距离减少1~2个数量级,观测能力与距离平方近似成反比,因此相同航天器规模下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本发明方法解决了覆盖率低的问题,可发现更多地基和低地球轨道观测系统难以观测到的小、暗、弱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
2.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将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在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设置为不小于时间内对应的观测装置扫过GEO轨道带的地心张角,从而能够实现在一次遍历GEO轨道带过程中,对尽量多数量GEO碎片进行覆盖,覆盖率高。
3.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能够在观测装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的过程中实现对处于任意空间相位的GEO轨道带空间碎片的近距离观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工作原理图一;
图2为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工作原理图二;
图3为本发明GEO碎片在地心惯性坐标系下的运动轨迹绕“8”字示意图;
图5为不同轨道高度差观测装置所需的覆盖张角示意图。
附图标记:1-标准GEO轨道,2-准GEO轨道,3-观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基于观测能力与距离平方近似成反比的原理,缩小观测距离是提高观测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地球同步轨道带上的空间碎片在宽度约22077km的环带内周期性运动,即使在高度范围内接近35785km,也难以保证可在2000km以内距离遭遇碎片,进而观测到碎片目标。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以解决近距离观测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时覆盖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方法将观测装置发射至准地球同步轨道上,设置在准地球同步轨道上的观测装置可以抵近地球同步轨道带2000km以内,通过与地球同步轨道带的相对飘飞实现对地球同步轨道带内空间碎片的全覆盖。由于观测距离减少1~2个数量级,观测能力与距离平方近似成反比,因此相同航天器规模下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可发现更多地基和低地球轨道观测系统难以观测到的小、暗、弱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但距离标准GEO轨道高度越近,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时间越长,因此,在保证观测距离较近的同时,进而提升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对GEO碎片的覆盖率,最终提高观测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采用准GEO轨道(准地球同步轨道)进行观测,即观测装置3处于标准GEO轨道1高度42164km±2000km的轨道上。由于存在轨道高度差,观测装置3将相对与标准GEO轨道相对运动,从而可近距离实现对GEO轨道带目标的遍历和观测。假设目标航天器(或空间碎片)的运行轨道为标准GEO轨道1,准GEO轨道2上的观测装置3通过相对运动完成对整个GEO轨道1的遍历,遍历所需要的时间为:
式中,μ=398600.44km3·rad2为地球引力常数;a为标准GEO轨道半长轴;Δh为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即观测装置与观测目标轨道之间的地心距之差)。
由公式(1)可知,观测装置对GEO轨道带的遍历周期与观测装置距离观测目标的轨道高度差相关,轨道高度差越大,遍历周期越小。例如,轨道高度相差1000km,25天左右即可对地球同步带遍历一次,轨道高度相差100km,281天左右可对地球同步带遍历一圈,即扫过整个GEO轨道带。
如图3所示,根据空间动力学分析结果,GEO碎片短期轨道特性如下:GEO碎片星下点在赤道上下往复绕“8”字,穿越赤道两次,周期T0约为24H,相位走过360°。即使观测装置处于该目标穿越赤道的位置附近,空间碎片目标仍可能处于“8”字的任意位置。根据分析该15°环带的最远端距离“8”字中心超过11000km,且目标和观测装置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中,当被观测目标运动到赤道附近时,观测装置可能已经偏离“8”字中心对应的赤道位置,从而错过目标观测机会。因此,本发明通过确定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沿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最小值λ解决上述问题。
假设T0时刻,目标星下点过赤道为目标的0°相位。目标初始相位不同,(即约12h)内观测装置和被观测目标的相对运动轨迹不同,但内必穿越赤道一次,如图4a至图4e所示。因此,理论上只要能覆盖地球赤道上空的标准GEO轨道任意一点超过将对所有GEO碎片具有观测机会。
式中,T0为标准GEO轨道上目标的运行周期,秒;
T为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秒。
根据计算,对于GEO±2000km以内的观测装置该张角约为67°,如图5所示,即准GEO平台探测器的覆盖区域超过67.3°理论上即可实现对标准GEO轨道上目标的覆盖。对于GEO-500km平台,67.3°对应的斜距约1300km,对于GEO-100km平台,该斜距仅约260km。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h为观测装置距离标准GEO轨道的高度差;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提供的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确定观测装置的观测轨道高度差;
观测轨道为准GEO轨道,位于地球纬度0°±0.5°的圆周上,且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为Δh,Δh≤±2000km;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计算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具体通过式(1)计算得到;
式中,T为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秒;
μ为地球引力常数;
a为标准GEO轨道半长轴,千米;
Δh为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千米。
步骤二、按照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可观测碎片数量最大的原则,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计算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沿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最小值λ,具体通过式(2)计算得到;
式中,T0为标准GEO轨道上目标的运行周期,秒;
T为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秒;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张角最小值设置观测装置的观测参数,观测参数包括相机沿地球经度方向的视场覆盖角度;
步骤四、将观测装置发射至准GEO轨道上;
步骤五、观测装置在准GEO轨道上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对GEO轨道带上的空间碎片进行观测,得到空间碎片的信息。
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中,观测装置运行在低于标准GEO轨道高度2000km与高于标准GEO轨道高度2000km的范围内,因此,其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可发现更多地基和低地球轨道观测系统难以观测到的小、暗、弱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
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将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在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设置为不小于时间内对应的观测装置扫过GEO轨道带的地心张角,该张角的最小值满足公式(2),从而能够实现在遍历GEO轨道一周的过程中对尽量多数量GEO碎片进行观测。使得观测装置遍历准GEO轨道一周的过程中对处于任意空间相位的GEO轨道带空间碎片覆盖率较大。
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能够在观测装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的过程中实现对处于任意空间相位的GEO轨道带空间碎片的近距离观测,观测距离满足公式3。
本发明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视场覆盖范围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整个视场覆盖、多个小视场拼接覆盖以及通过一个小视场扫描覆盖整个范围。
Claims (4)
1.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确定观测装置的观测轨道高度差;
所述观测轨道为准GEO轨道,位于地球纬度0°±0.5°的圆周上,且观测轨道与标准GEO轨道的轨道高度差为Δh,Δh≤±2000km;
步骤二、按照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可观测碎片数量最大的原则,根据遍历GEO轨道带一周所需周期计算观测装置视场覆盖范围沿地球经度方向的张角最小值;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的张角最小值设置观测装置的观测参数,所述观测参数包括相机沿地球经度方向的视场覆盖角度;
步骤四、将观测装置发射至准GEO轨道上;
步骤五、观测装置在准GEO轨道上遍历GEO轨道带一周,对GEO轨道带上的空间碎片进行观测,得到空间碎片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相机沿地球经度方向的视场覆盖角度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通过整个视场覆盖、多个大视场拼接覆盖或通过一个视场扫描覆盖实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29204.8A CN111581309B (zh) | 2020-03-27 | 2020-03-27 |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29204.8A CN111581309B (zh) | 2020-03-27 | 2020-03-27 |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1309A CN111581309A (zh) | 2020-08-25 |
CN111581309B true CN111581309B (zh) | 2023-02-14 |
Family
ID=7212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29204.8A Active CN111581309B (zh) | 2020-03-27 | 2020-03-27 |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5813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30992A (zh) * | 2021-09-17 | 2022-10-25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空间碎片观测系统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4813A (zh) * | 2009-07-23 | 2009-12-30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全天候覆盖卫星的重访轨道确定方法 |
CN104457705A (zh) * | 2014-12-12 | 2015-03-25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天基自主光学观测的深空目标天体初定轨方法 |
CN104570024A (zh) * | 2014-12-22 | 2015-04-29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北斗天基高精度实时定位方法 |
CN105466477A (zh) * | 2015-12-07 | 2016-04-06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一种面向卫星目标和恒星目标的天基观测模拟系统及方法 |
US9960837B1 (en) * | 2017-07-19 | 2018-05-01 | Vector Launch Inc. | Pseudo-geosynchronous configurations in satellite platforms |
CN108871348A (zh) * | 2018-05-08 | 2018-11-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利用天基可见光相机的低轨卫星自主定轨方法 |
CN109901232A (zh) * | 2018-12-30 | 2019-06-18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空间碎片天基光学观测任务的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09991679A (zh) * | 2019-04-16 | 2019-07-09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空间碎片自感知系统及方法、卫星系统 |
CN110160516A (zh) * | 2019-05-06 | 2019-08-23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测角和测距信息的空间目标高精度在轨定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87360B (zh) * | 2015-03-18 | 2017-01-04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一种基于轨迹保持需求的遥感卫星空间碎片规避机动方法 |
CN105868503B (zh) * | 2016-04-25 | 2019-06-11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地基激光移除空间碎片过程的三维建模与仿真方法 |
CN107871047A (zh) * | 2017-11-21 | 2018-04-03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 | 一种复杂空间系统安全管理平行计算方法 |
-
2020
- 2020-03-27 CN CN202010229204.8A patent/CN1115813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4813A (zh) * | 2009-07-23 | 2009-12-30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全天候覆盖卫星的重访轨道确定方法 |
CN104457705A (zh) * | 2014-12-12 | 2015-03-25 | 北京理工大学 | 基于天基自主光学观测的深空目标天体初定轨方法 |
CN104570024A (zh) * | 2014-12-22 | 2015-04-29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 北斗天基高精度实时定位方法 |
CN105466477A (zh) * | 2015-12-07 | 2016-04-06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一种面向卫星目标和恒星目标的天基观测模拟系统及方法 |
US9960837B1 (en) * | 2017-07-19 | 2018-05-01 | Vector Launch Inc. | Pseudo-geosynchronous configurations in satellite platforms |
CN108871348A (zh) * | 2018-05-08 | 2018-11-2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利用天基可见光相机的低轨卫星自主定轨方法 |
CN109901232A (zh) * | 2018-12-30 | 2019-06-18 |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空间碎片天基光学观测任务的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
CN109991679A (zh) * | 2019-04-16 | 2019-07-09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空间碎片自感知系统及方法、卫星系统 |
CN110160516A (zh) * | 2019-05-06 | 2019-08-23 |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测角和测距信息的空间目标高精度在轨定位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A Novel Space-Based Orbit Determination Method Based on Distribution Regression and Its Sparse Solution;Fei Feng et al.;《IEEE Access》;20190911;第133203-133217页 * |
利用姿态调整规避地气光的GSO空间碎片观测方法;朱永生等;《航天器工程》;20180215(第01期);第62-70页 * |
基于相对运动的GEO目标精确成像跟踪方法研究;程瑞等;《航天返回与遥感》;20200131;第56-63页 * |
空间碎片天基光学观测平台设计;陈冰儿等;《天文学报》;20160331(第02期);第228-24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81309A (zh) | 2020-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Zurek et al. | An overview of the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MRO) science mission | |
US10483629B1 (en) | Antenna beam pointing system | |
US9121704B2 (en) | Optical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a space survey system for monitoring near-earth space having a matrix of telescopes coupled to image sensors | |
CN1170483A (zh) | 采用多个卫星星座的定位和通信系统 | |
CN111367167B (zh) | 一种有限时间约束的高轨目标抵近观测方法 | |
CN102621994A (zh) |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覆盖中国全境的控制方法 | |
CN111581309B (zh) | 一种地球同步轨道带空间碎片观测方法 | |
Wu et al. | FORMOSAT-3/COSMIC science mission update | |
CN113619813B (zh) | 高轨空间碎片快速遍历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及方法 | |
JP3548998B2 (ja) | 飛翔物体の自動監視・検出方法と装置 | |
US5927652A (en) | System for observation o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use of a system of this kind and corresponding observation methods | |
RU187275U1 (ru) | Беспилотный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комплекс | |
CN116743224B (zh) | 卫星自动跟踪方法、卫星跟踪系统及卫星跟踪装置 | |
CN111427072B (zh) | 浮空器平台的gnss掩星信号连续接收方法及接收天线系统 | |
Cakaj | Practical horizon plane and communication duration for Low Earth Orbiting (LEO) satellite ground stations | |
Ewart et al. | Pole-sitter based space domain awareness for cislunar regions | |
Cheng | Space 201: Thinking About the Space Domain | |
Shugarov et al. | Space system for detecting hazardous celestial bodies approaching earth from the daytime sky (SODA) | |
Scott et al. | Combined space-based observations of geostationary satellites | |
CN115688385B (zh) | 一种单一观测平台星敏感器观测模型构建方法 | |
Mizuno et al. | Beacon tracking system and its performance in search operation for Hayabusa sample return capsule | |
Ilčev et al. | Integration in space meteorology | |
Prieto Hernández | Project to extend the MATLAB simulator for communications links between LEO, GEO, Aircraft and Earth satellites | |
Setyantoro et al. | Preliminary constell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LEO microsatellites for air traffic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in Indonesia | |
Ilčev et al. |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