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3516A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3516A
CN113253516A CN202110521637.5A CN202110521637A CN113253516A CN 113253516 A CN113253516 A CN 113253516A CN 202110521637 A CN202110521637 A CN 202110521637A CN 113253516 A CN113253516 A CN 113253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edge
light guid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216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芳怡
任健
张晓萍
郑仰利
印思琪
王耀东
张罗
辛秦
王博宁
杨华旭
门乃琦
王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216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35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3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3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导光板配置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导光板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孔,光学膜层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光学膜层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孔,第二开孔与对应的第一开孔连通;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上设置有第一遮光层,第一遮光层包括与第二开孔一一对应的第一遮光图形和连接相邻第一遮光图形的第二遮光图形,第一遮光图形和第二遮光图形配置为阻挡从第一开孔射向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的光线。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背光模组上进行开孔设计是当前实现全面屏的一种主流方案,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依靠背光模组提供的光线实现画面显示,因此背光模组上开孔处的光学效果会直接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种背光模组,其中,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层光学膜层,所述导光板配置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孔,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光学膜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连通;
至少一层所述光学膜层上设置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孔一一对应的第一遮光图形和连接相邻所述第一遮光图形的第二遮光图形,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和所述第二遮光图形配置为阻挡从所述第一开孔射向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对应所述光学膜层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对应所述光学膜层上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围绕对应所述第二开孔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和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的材料包括油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墨的厚度包括:4um~10u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第一预设形状,所述第一预设形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
所述第二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0.4mm~0.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形状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边和第四边;
所述第三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分别与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的边缘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较于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一边更靠近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边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上的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第二预设形状,所述第二预设形状具有第五边,所述第五边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边缘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孔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五边的形状为半圆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形状还具有与所述第五边相对设置的第六边,所述第六边的部分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上的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月牙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光学膜层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开孔所对应的第二开孔所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开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管柱,所述主体部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所述管柱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或者,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增光片,所述增光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扩散片和位于所述扩散片背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增光片;
所述扩散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或,所述增光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柱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管柱所围成的区域为安装区;
所述增光片和所述管柱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覆盖所述安装区与所述有效显示区之间的区域,且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外侧边缘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重合,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安装区的边缘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层的材料包括:遮光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光层背向所述增光片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胶,所述固定胶从所述第二遮光层背向所述增光片的一侧表面延伸至所述管柱的内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反射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的数量为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相对设置。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所述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光学膜层背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开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管柱,所述主体部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所述管柱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
所述管柱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管柱所围成的区域为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内安装有摄像头。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的开孔附近处所形成亮线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的开孔附近处产生射线现象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位于背光模组的开孔附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利用第一遮光层阻挡光线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与光学膜层上相邻两个第二开孔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件和/或组件。
另外,虽然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应当受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对象和另一对象。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图1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的开孔附近处所形成亮线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的开孔附近处产生射线现象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6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3、光源7、侧入式导光板4和各光学薄膜5,导光板4和各光学薄膜5上设置均设置有开孔1,背板包括主体部301和管柱302,管柱302贯穿对应的导光板4和各光学薄膜5上的开孔1。
光源7位于导光板4的入光面处,光源7产生的光线从导光板4的入光面入射至导光板4内,在导光板4的上、下表面以全反射形式向远离入光面的一侧传播,光线在导光板4内部进行传输过程中有部分光线从导光板4的上表面射出,即导光板4的上表面作为出光面。然而,导光板4上的开孔设计会使光线传播到导光板4的开孔1处后无法继续向远离入光面的一侧传播。此时,存在光线从导光板4内部射出并进入开孔1,进入开孔1的光线会在管柱302表面发生反射,其中部分反射光会穿过光学薄膜5后射向显示面板6的有效显示区2(虚线2a为有效显示区2的内侧边缘),此现象称为射线现象。
为方便描述,将图1中开孔朝向导光板4的入光面的一侧称为开孔的“下方”。参见图1所示,在有效显示区2内且两个开孔1的下方以及两个开孔1之间区域的下方形成明显亮线。具体地,图1中的亮线包括:位于两个开孔的正下方的第一亮区L1和位于两个开孔之间区域的下方的第二亮区L2,第一亮区L1是由管柱302上正对导光板4的入光面的部分(称为“正下部分”)所反射的光线汇聚形成,第二亮区L2是左侧管柱302的右下部分所反射光线与右侧管柱302的左下部分所反射光线的汇聚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管柱302的左下部分和右下部分所反射光线的光照强度明显弱于管柱302的正下部分所反射光线的光照强度,但是左侧管柱302的右下部分所反射光线与右侧管柱302的左下部分所反射光线会在两个开孔1之间区域的下方汇聚,导致汇聚区域的亮度明显增大,即在两个开孔1之间区域的下方形成第二亮区L2。
为有效改善相关技术中位于开孔处因射线现象而出现的亮线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位于背光模组的开孔附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利用第一遮光层阻挡光线的示意图,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与光学膜层9上相邻两个第二开孔9a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图7B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8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如图3至图7B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4和和至少一层光学膜层9,导光板4配置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导光板4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孔4a,光学膜层9位于导光板4的出光面,光学膜层9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孔4a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孔9a、10a,第二开孔9a、10a与对应的第一开孔4a连通。在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导光板的入光面所处平面不垂直。
至少一层光学膜层上设置有第一遮光层8,第一遮光层8包括与第二开孔9a一一对应的第一遮光图形801和连接相邻第一遮光图形801的第二遮光图形802,第一遮光图形801和第二遮光图形802配置为阻挡从第一开孔4a射向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2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层8位于对应光学膜层9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遮光层8位于对应光学膜层9上第二开孔9a靠近导光板4的入光面的一侧,第一遮光图形801围绕对应的第二开孔9a朝向导光板4的入光面的一侧。
为方便描述,将图3中开孔朝向导光板4的入光面的一侧称为开孔的“下方”,图3中的水平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图3中的竖直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在一些十四号了中,第一方向与导光板4的入光面平行。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导光板4为侧入式导光板4;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7,光源7与导光板4的入光面相对设置,光源7所射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4的入光面射入至导光板4内。其中,光源7可以为线光源7。
需要说明的是,图4-6中仅示例性画出了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两层光学膜层9、10;其中,光学膜层9上的第二过孔9a与光学膜层10上的第二过孔10a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图4-6所示情况中,更靠近导光板4的光学膜层9其靠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遮光层8,而光学膜层10其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未设置有第一遮光层8,该情况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形801可遮挡经背板3的管柱302所反射且从导光板4的第一开孔4a射向图1中第一亮区的光线,第二遮光图像可遮光经背板3的管柱302所反射且从导光板4的第一开孔4a射向图1中第二亮区的光线。通过上述设计,可有效改善甚至消除两个开孔的下方以及两个开孔之间区域的下方形成明显亮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位于同一膜层上的开孔数量为两个以及两个开孔的所示位置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开孔数量和开孔位置做适宜性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形801与第二遮光图形802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形801和第二遮光图形802两者材料可以相同且可基于同一工艺进行同时制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形801和第二遮光图形802的材料包括油墨,该油墨具体为具有遮光功能的油墨材料。第一遮光图形801和第二遮光图形802可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设置于光学膜层9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上。
在进行背光模组的制备时,可先在光学膜层9用于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制备上述第一遮光层8(例如,通过丝网印刷油墨的方式制备上述第一遮光层8),然后再将光学膜层9与导光板4进行对位。
进一步可选地,油墨的厚度包括:4um~10um。在油墨的厚度小于4um时,印刷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部分区域没有印刷上油墨的问题,位于第一开孔4a内的光线将会穿过未印刷油墨的部位而到达有效显示区2,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油墨厚度大于10um时,油墨的厚度过大,增加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不利于背光模组及整机设备的减薄。
参见图7A和图7B所示,第二遮光图形802在导光板4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预设形状,第一预设形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802a和第二边802b;第一边802a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第二遮光图形802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801;第二边802b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第二遮光图形802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80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802a的形状为线段且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二边802b的形状为线段且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
其中,第二遮光图形802在第二方向方向上的宽度过小,则漏光风险越大;第二遮光图形802在第二方向方向上的宽度过大,则所需要的遮光材料越多。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遮光效果和遮光材料用量的考虑,第一边802a与第二边802b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距离W为0.4mm~0.6mm。进一步可选地,第一边802a与第二边802b在垂直于第一方向(即第二方向)上的距离W为0.5mm。
参见图7A和图7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形状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边802c和第四边802d;第三边802c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802a的一端和第二边802b的一端连接;第四边802d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边802a的另一端和第二边802b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第三边802c和第四边802d分别与与第二遮光图形802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801的边缘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两条边(边缘)重合具体是指,该两条边(边缘)在垂直于导光板4的入光面所处平面的方向上平齐;换句话说,该两条边(边缘)在导光板4的入光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中,相较于第二边802b,第一边802a更靠近于导光板4的入光面,第一边802a与有效显示区2的边缘2a上的部分重合,以避免第二遮光图形802延伸至有效显示区2而对有效显示区2内像素产生误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形801在导光板4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第二预设形状,第二预设形状具有第五边801a,第五边801a与所对应的第二开孔9a靠近导光板4的入光面的一侧边缘重合。进一步可选地,第二开孔9a导光板4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第五边801a的形状为半圆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形状还具有与第五边801a相对设置的第六边801b,第六边801b的部分与有效显示区2的边缘2a上的部分重合,以避免第一遮光图形801延伸至有效显示区2而对有效显示区2内像素产生误遮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光图形801在导光板4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月牙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第一遮光图形801和第二遮光图形802的具体形状和设置位置的描述以及图7A和图7B中所示情况,仅为本公开中的一些示例,其不会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孔4a在光学膜层9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完全覆盖第一开孔4a所对应的第二开孔9a所处区域。即,第一开孔4a的孔径大于第二开孔9a的孔径,该设计是为了保证能够在光学膜层9且对应第二开孔9a的周边设置具有足够宽度的遮光层,且保证遮光层不会延伸到有效显示区2。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3,其中背板3包括:主体部301和与第一开孔4a一一对应的多个管柱302,主体部301用于承载导光板4,管柱302贯穿过对应的第一开孔4a和对应的第二开孔9a。管柱302与本体部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有利于简化制备工序(例如背板3的材料为金属材料,可以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形成主体部301和管柱302)和安装工序;管柱302与本体部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分体式的管柱302固定至本体部上,增加了结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层光学膜层9、10分别为扩散片(即光线膜层9)和增光片(即光学膜层10),且仅扩散片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遮光层8,而增光片上未设置第一遮光层;其中,扩散片可以将导光板4的出光面所射出光线扩散,扩大光线的视角。增光片内设置有棱镜结构,可用于将扩散的光线集中在一定角度内射出,提高该范围内光线的亮度,光线经过增光片处理后射入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柱302为中空的结构,管柱302所围成的区域为安装区302a,安装区302a内可用于放置光学传感器,例如摄像头。增光片10和管柱302背向主体部3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层13,第二遮光层13覆盖安装区302a与有效显示区2之间的区域,且第二遮光层13的外侧边缘与有效显示区2的边缘重合,第二遮光层13的内侧边缘与安装区302a的边缘重合。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安装区302a和有效显示区2之间的区域设置第二遮光层13,以防止安装区302a和有效显示区2之间的区域出现漏光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层13的材料包括:遮光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遮光层13背向增光片10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胶12,固定胶12从第二遮光层13背向增光片10的一侧表面延伸至管柱302的内侧表面。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胶12可以提升第二遮光层13与管柱302之间的结合牢固度,从而能有效提升产品的信赖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光板4与主体部301之间设置有反射层11,反射层11靠近导光板4的一侧为反射面。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反射层11可用于将从导光板4的下表面(与导光板4的出光面相对设置)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得该部分光线再次进入到导光板4内,以提升光线的利用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其中在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其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上且位于第二开孔9a靠近导光板4的入光面的一侧设置第一遮光层8,第一遮光层8包括与第二开孔9a一一对应的第一遮光图形801和连接相邻第一遮光图形801的第二遮光图形802,第一遮光图形801可遮挡经背板3的管柱302所反射且从导光板4的第一开孔4a射向有效显示区2内且位于开孔下方的光线,第二遮光图像可遮光经背板3的管柱302所反射且从导光板4的第一开孔4a射向有效显示区2内且位于相邻开孔之间区域下方的光线;通过上述设计,可有效改善甚至消除在有效显示区2内且位两个开孔的下方以及两个开孔之间区域的下方形成明显亮线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增光片(即光学膜层10)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遮光层8,而扩散片(即光学膜层9)上未设置第一遮光层;或者是,在扩散片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遮光层8的同时,也在增光片朝向导光板4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一遮光层8;另外,光学膜层的数量也可以为1层,该1层光学膜层为扩散片或增光片,扩散片或增光片上设置有上述的第一遮光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这些情况也应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4和位于光学膜层9、10背向导光板4一侧的显示面板6,其中显示面板6具体为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14可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4,对于该背光模组14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前面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的光学膜层可以仅为1层,此种情况也应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4包括背板3,背板3包括:主体部301和与第一开孔4a一一对应的多个管柱302,主体部301用于承载导光板4,管柱302贯穿过对应的第一开孔4a和对应的第二开孔9a、10a;管柱302为中空的结构,管柱302所围成的区域为安装区302a,安装区302a内安装有摄像头17。
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6内设置有黑矩阵16,黑矩阵16遮挡安装区302a与有效显示区2之间的区域,以防止安装区302a和有效显示区2之间的区域出现漏光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6背向背光模组14的一侧设置有盖板15,盖板15可通过光学胶(未示出)与显示面板进行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5上可以集成有触控识别识功能层(未示出),以使得显示装置具备触控功能。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具体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形和改进也应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背光模组,其中,包括:导光板和至少一层光学膜层,所述导光板配置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孔,所述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光学膜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连通;
至少一层所述光学膜层上设置有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孔一一对应的第一遮光图形和连接相邻所述第一遮光图形的第二遮光图形,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和所述第二遮光图形配置为阻挡从所述第一开孔射向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对应所述光学膜层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位于对应所述光学膜层上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
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围绕对应所述第二开孔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和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的材料包括油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油墨的厚度包括:4um~1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第一预设形状,所述第一预设形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第一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
所述第二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0.4mm~0.6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形状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边和第四边;
所述第三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边的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分别与与所述第二遮光图形相邻的两个第一遮光图形的边缘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背光模组,其中,相较于所述第二边,所述第一边更靠近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第一边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上的部分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第二预设形状,所述第二预设形状具有第五边,所述第五边与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边缘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开孔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五边的形状为半圆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形状还具有与所述第五边相对设置的第六边,所述第六边的部分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上的部分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图形在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月牙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开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管柱,所述主体部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所述管柱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扩散片,所述扩散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或者,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增光片,所述增光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层光学膜层包括:扩散片和位于所述扩散片背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的增光片;
所述扩散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或,所述增光片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管柱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管柱所围成的区域为安装区;
所述增光片和所述管柱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覆盖所述安装区与所述有效显示区之间的区域,且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外侧边缘与所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重合,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内侧边缘与所述安装区的边缘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遮光层背向所述增光片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胶,所述固定胶从所述第二遮光层背向所述增光片的一侧表面延伸至所述管柱的内侧表面。
2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所述背光模组和位于所述光学膜层背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显示面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开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管柱,所述主体部用于承载所述导光板,所述管柱贯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和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
所述管柱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管柱所围成的区域为安装区,所述安装区内安装有摄像头。
CN202110521637.5A 2021-05-13 2021-05-1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2535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1637.5A CN113253516A (zh) 2021-05-13 2021-05-1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21637.5A CN113253516A (zh) 2021-05-13 2021-05-1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3516A true CN113253516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8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21637.5A Pending CN113253516A (zh) 2021-05-13 2021-05-13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351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5260A (zh) * 2021-10-27 2022-02-1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WO2023097455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WO2023102979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内置摄像头的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471A (zh) * 2018-06-28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31756A (zh) * 2018-08-01 2018-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727147A (zh) * 2019-10-29 2020-0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KR20200023763A (ko) * 2018-08-27 2020-03-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925626A (zh) * 2018-09-19 2020-03-27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3471A (zh) * 2018-06-28 2018-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9031756A (zh) * 2018-08-01 2018-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KR20200023763A (ko) * 2018-08-27 2020-03-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925626A (zh) * 2018-09-19 2020-03-27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110727147A (zh) * 2019-10-29 2020-0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5260A (zh) * 2021-10-27 2022-02-11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4035260B (zh) * 2021-10-27 2024-05-28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WO2023097455A1 (zh) * 2021-11-30 2023-06-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WO2023102979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内置摄像头的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3516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100892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15548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屏下光学指纹系统、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9887410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0882610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955084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31743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21087742A1 (zh) 屏下指纹识别装置、lcd指纹识别系统和电子设备
JP200812924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1227065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005845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022743B2 (en) Backlight source comprising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ba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backlight source
CN110646978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150896B (zh)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EP3705934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009530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遊技装置
EP3709076B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64312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01966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0828743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电子装置
KR20180024386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68753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4013472B2 (ja) 液晶装置
US20200241358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