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6562B - 夹层玻璃、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夹层玻璃、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6562B
CN113246562B CN202110149862.0A CN202110149862A CN113246562B CN 113246562 B CN113246562 B CN 113246562B CN 202110149862 A CN202110149862 A CN 202110149862A CN 113246562 B CN113246562 B CN 1132465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infrared
laminated glass
shielding layer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498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6562A (zh
Inventor
定金骏介
坪井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1963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112728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46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6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6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6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01Double glazing for veh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03C27/10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with the aid of adhesive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at purpos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同时实现隔热性和信息装置发送和/或接收红外光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性的夹层玻璃。本夹层玻璃为具有一对玻璃板和位于所述一对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的车辆用的夹层玻璃,其具备透视区域,将透视区域中满足T905≥90%、T1550≥80%的至少一者的区域记为红外高透射区域,当将夹层玻璃安装在车辆上并将车辆配置于水平面上时,俯视下将通过红外高透射区域的下端的点且与车辆平行的直线记为直线P时,透视区域包括夹层玻璃的相较于曲线靠上方的第一区域、和相较于曲线靠下方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曲线是将直线P相对于所述下端的点处的夹层玻璃的法线方向在夹层玻璃上投影而得的曲线,第一区域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在5%以上。

Description

夹层玻璃、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层玻璃、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识别外界状态,有时在车辆上设置使用红外光的信息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前窗玻璃等的一部分上设置为了使信息装置获取车外的信息而发送和/或接收红外光的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
另一方面,已知将在中间膜中掺合红外线遮蔽材料以赋予红外线遮蔽性能的夹层玻璃用于前窗玻璃等的技术。使用该技术时,隔热性提高,因此在乘员的舒适性提高方面是理想的,但是由于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下降,所以有时会妨碍信息装置发送和接收红外光。
作为其对策,考虑避开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而涂布红外线遮蔽材料、或将掺合有红外遮蔽材料的中间膜的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挖空,并嵌入替换为基本上不包含红外遮蔽材料的中间膜,无论是哪一种,工艺负荷都较大。
因此,例如采取以下对策:在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中部分地赋予中间膜不含红外线遮蔽材料的区域,来抑制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的降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4876362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01992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采用上述对策的情况下,虽然隔热性良好,但是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的红外线透射性不足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能同时实现隔热性和信息装置发送和/或接收红外光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性的夹层玻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夹层玻璃为具有一对玻璃板和位于所述一对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的车辆用的夹层玻璃,其具备透视区域,将所述透视区域中满足T905≥90%、T1550≥80%的至少一者的区域记为红外高透射区域,当将所述夹层玻璃安装在车辆上并将车辆配置于水平面上时,俯视下将通过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的下端的点且与所述车辆平行的直线记为直线P时,所述透视区域包括所述夹层玻璃的相较于曲线靠上方的第一区域、和相较于所述曲线靠下方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曲线是将所述直线P相对于所述下端的点处的所述夹层玻璃的法线方向在所述夹层玻璃上投影而得的曲线,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在5%以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同时实现隔热性和信息装置发送和/或接收红外光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性的夹层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图。
图2是对红外高透射区域与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安装在形成于车辆的前方的开口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S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
图6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
图7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
图8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
图9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
图10是对例1的夹层玻璃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1是对例2的夹层玻璃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2是对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其1)。
图13是对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其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附图中,相同构成部分用相同符号标记,有时会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易于理解,在图中有时对大小和形状进行了部分夸张表示。
另外,下文中以车辆用的前窗玻璃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层玻璃在车辆用前窗玻璃之外、例如侧窗玻璃、后窗玻璃等中也可应用。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俯视是指从通过车外侧的玻璃板的主表面的重心的法线方向观看对象。另外,平面形状是指从通过车外侧的玻璃板的主表面的重心的法线方向看到的对象的形状。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图,图1(a)是示意地显示将玻璃板11侧朝向纸面前方侧配置的情形的平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A-A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1,夹层玻璃10是具有玻璃板11、玻璃板12、中间膜13和遮蔽层14的车辆用的夹层玻璃。但是,遮蔽层14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夹层玻璃10例如可用于车辆用的前窗玻璃。
另外,图1中,将夹层玻璃10显示为平板形状,但是夹层玻璃10也可以是在长边方向及短边方向的两方向上弯曲的多弯曲形状。或者,夹层玻璃10也可以是仅在长边方向上弯曲的单弯曲形状、或仅在短边方向上弯曲的单弯曲形状。在夹层玻璃10弯曲的情况下,优选以朝向车外侧呈凸起的方式弯曲。
此外,在图1(a)中,将夹层玻璃10设为梯形状,但是夹层玻璃10的平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梯形状,也可以设为包括矩形状等的任意形状。
玻璃板11是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时成为车内侧的车内侧玻璃板。此外,玻璃板12是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时成为车外侧的车外侧玻璃板。
夹层玻璃10弯曲的情况下,曲率半径优选在1000mm以上100000mm以下。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曲率半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曲率半径不同的情况下,玻璃板11的曲率半径比玻璃板12的曲率半径更小。
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是相互相向的一对玻璃板,中间膜13位于一对玻璃板之间。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以夹着中间膜13的状态被固定。
中间膜13是将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接合的膜。中间膜13可以由多层构成。
另外,中间膜13的外周优选被实施边缘处理。即,中间膜13的端部(边缘)优选以不从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端部(边缘)大幅突出的方式进行处理。中间膜13的端部从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端部突出的量如果在150μm以下,则在不损害外观的方面是合适的。但是,在夹层玻璃10是侧窗玻璃的情况下,因为下边被门板遮蔽,所以中间膜13的下边的边缘处理不是必须的。关于玻璃板11、玻璃板12以及中间膜13在后文中详述。
遮蔽层14是不透明的层,例如可以沿着夹层玻璃10的周缘部设置成带状。遮蔽层14例如为不透明的(例如黑色的)着色陶瓷层。遮蔽层14可以是具有遮光性的着色中间膜或着色膜、着色中间膜和着色陶瓷层的组合。着色膜可以与红外线反射膜等形成为一体。
通过在夹层玻璃10中存在不透明的遮蔽层14,可以抑制将夹层玻璃10的周缘部保持在车体上的由聚氨酯等树脂构成的粘合剂因紫外线而劣化。
遮蔽层14可通过例如利用丝网印刷等将包含含有黑色颜料的熔融性玻璃料的陶瓷色浆涂布在玻璃板上并进行烧成来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遮蔽层14也可以通过例如利用丝网印刷等将含有黑色或深色颜料的有机油墨涂布在玻璃板上并使其干燥而形成。
在遮蔽层14中设有开口部16。即、开口部16相当于在俯视时由遮光层14的内缘包围、与能包围夹层玻璃10的整个外周的开口区域不同的小区域。但是,在遮光层14形成为大致U字型的情况下,开口部16部分地没有被内缘包围。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假想地连接遮光层14的内缘的端部和另一端部的直线视为遮光层14的内缘的一部分。
开口部16是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检测和测距)、雨量传感器、防碰撞传感器、白线检测器、导航装置等信息装置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即,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时,能够将这些信息装置配置在开口部16的车内侧。这些信息装置使用的光的频带是例如大约在750nm以上1650nm以下。特别是,LiDAR使用红外光(例如波长为905nm或1550nm)。
另外,可以将低反射涂层、电热涂层、防雾涂层等应用于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此外,也可以将板状构件或膜赋予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
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时,为了不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并且有利于获取信息,优选将开口部16配置在比JIS R3212(2015)的附件“安全玻璃的光学特性和耐光性的试验区域”中规定的试验区域A更靠上侧的位置。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上是指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的车顶侧,下是指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的发动机室侧。此外,上边是指夹层玻璃10的边中的位于上方的边。此外,下边是指夹层玻璃10的边中的位于下方的边。此外,侧边是指夹层玻璃10的边中的由上边和下边夹着的边。夹层玻璃10是梯形状或矩形状的情况下,可以说侧边是在夹层玻璃10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2个边。
本实施方式中,遮蔽层14具有第一遮蔽层14a,该第一遮蔽层14a是配置在夹层玻璃10的从上边端部到上边中央附近之间、且宽度大致恒定的部分。此外,在夹层玻璃10的上边,遮蔽层14具有第二遮蔽层14b,该第二遮蔽层14b是配置在多个第一遮蔽层14a之间、且宽度大致恒定的部分。但是,遮蔽层14可以不具有第二遮蔽层14b。宽度大致恒定是指允许最大±20%的变化。
在夹层玻璃10中,没有形成遮蔽层14的区域是透视区域15。开口部16内是透视区域15的一部分。这里,透视区域是指可见光透射率Tv在70%以上的区域。
透视区域15包括第一区域151和第二区域152。当将满足T905≥90%、T1550≥80%的至少一者的区域设为红外高透射区域17、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并将车辆配置在水平面上时,在俯视时,将通过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下端的点且与车辆平行的直线相对于下端的点处的夹层玻璃10的法线方向在夹层玻璃10上进行投影而得到曲线,夹层玻璃10的相较于该曲线靠上方的区域即为第一区域151。第二区域152是相较于该曲线靠下方的区域。
换言之,红外高透射区域17必须包含在第一区域151内,第一区域151的全部或一部分是红外高透射区域17。各图中,为了方便,将红外高透射区域17用梨皮图案表示。在图1的例子中,第一区域151的全部是红外高透射区域17。换言之,在图1中,第一区域151和红外高透射区域17一致,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为100%。
另外,T905是波长905nm的光的红外光透射率,T1550是波长1550nm的光的红外光透射率。T905和T1550可根据JIS R3106(1998)中规定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这里,对红外高透射区域17与第一区域151及第二区域152的关系进行说明。例如,在图2(a)和图2(b)中,在透视区域15设置有大致半椭圆状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此时,当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并将车辆配置于水平面上时,在俯视时,将通过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下端的点17a且与车辆平行的直线记为直线P(假想线)。将直线P相对于下端的点17a处的夹层玻璃10的法线方向在夹层玻璃10上进行投影而得到曲线,夹层玻璃10的相较于该曲线靠上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151,相较于将直线P投影得到的曲线靠下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152。
另外,因为夹层玻璃10是弯曲的,所以当将直线P相对于下端17a处的夹层玻璃10的法线方向在玻璃板11的车内侧面上进行投影时,在玻璃板11的车内侧面上是曲线。
开口部16是LiDAR等处理红外光的信息装置发送和/或接收信息的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所以开口部16内必须是红外高透射区域17。另一方面,考虑到车内的温度上升或乘员的刺痛感,信息装置不使用的区域优选尽可能遮蔽红外光。因此,在开口部16以外的透视区域15中,优选尽可能多的区域不是红外高透射区域17。
在图2(a)和图2(b)中,在第一区域151中,红外高透射区域17设置为大致半椭圆状,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外侧不是红外高透射区域17。具体而言,在第一区域151中,下述的红外线遮蔽层与在第一区域151的外缘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边相接。藉此,特别是在与乘员抱怨刺痛感的手臂对应的部分,能有效地遮蔽红外光。此外,在第一区域151中,红外线遮蔽层可以与在第一区域151的外缘中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部的边相接。
图2(a)的情况下,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约为50%。图2(b)的情况下,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约为80%。图1的情况下,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为100%。
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可以为图1所示的100%,但如上所述,考虑到车内的温度上升及乘员的刺痛感,优选在95%以下,因为可以减少产生对乘员的手臂、头部的刺痛感的面积,所以更优选在9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85%以下。
另外,如果开口部16内是红外高透射区域17,则开口部16内以外的透视区域15可以不是红外高透射区域17。即、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可以比图2(a)更小。但是,考虑到LiDAR等处理红外光的信息装置的最小所需区域,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需要在5%以上。
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范围由中间膜13的层构成决定。即、如图1(b)所示,中间膜13具备红外线遮蔽层135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红外线遮蔽层135是在有机树脂膜中分散掺合了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红外线非遮蔽层136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
因此,在夹层玻璃10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比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高。另一方面,在夹层玻璃10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的区域的隔热性比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的区域的隔热性高。
从隔热性的观点考虑,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第一区域151的纵向宽度优选在400mm以下,更优选在3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00mm以下。
由于红外线遮蔽层135必须配置在位于第二区域152的中间膜13中,所以从隔热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第二区域152在透视区域15的面积中所占的面积较大。第二区域152的面积优选为透视区域15的面积的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仅一步优选为70%以上。
此外,从隔热性的观点考虑,第二区域152的总太阳光透射率(Total SolarTransmittance)Tts的最小值优选在75%以下,更优选在70%以下,进一步优选在65%以下。另外,第二区域152的总太阳光透射率不是恒定的,例如,夹层玻璃10的下端的总太阳光透射率为最小值,实质上隔热性最高。
在图1(b)的例子中,红外线遮蔽层135设置成在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厚度随着从夹层玻璃10的下端侧向上而变薄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并由红外线非遮蔽层136从两侧夹持。红外线非遮蔽层136在红外高透射区域17和除此以外的区域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提供耐冲击性和耐穿透性优异的夹层玻璃。另外,除此以外的区域是指例如比红外高透射区域17靠外侧的区域。红外线遮蔽层135的楔角在红外线遮蔽层135的长边方向的各位置处大致恒定。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的区域形成红外高透射区域17。
如此,通过从夹层玻璃10的下端侧朝着上端侧以截面为楔形状的方式设置红外线遮蔽层135,色调从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的区域朝着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的区域逐渐变化。即,因为能够抑制急剧的色调变化,所以能提高夹层玻璃10整体的色调均匀性。
另外,10mm宽度下的透射色调变化优选满足ΔE≤4。如果10mm宽度下的透射色调变化为ΔE≤4,则夹层玻璃10中的色调变化不明显,可提高夹层玻璃10整体的色调均匀性。
这里,ΔE是使用由CIE1976标准化的L*a*b*表色系统中的用色度坐标表示的2种颜色的L*a*b*的值的差表示的值,ΔE=((ΔL*)2+(Δa*)2+(Δb*)2)1/2。ΔE是根据JIS Z8781-4:2013的ΔE* ab的公式计算根据JIS Z8722:2009测定的XYZ表色系统的三刺激值XYZ而得的值。
在红外线遮蔽层135中掺合的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粒径优选在0.2μm以下,更优选为0.001μm~0.15μm以下。作为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材料,可例示由Sn、Ti、Si、Zn、Zr、Fe、Al、Cr、Co、Ce、In、Ni、Ag、Cu、Pt、Mn、Ta、W、V、Mo的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或在这些材料中掺杂了Sb或F的掺杂物构成的微粒。可单独或者作为复合物使用这些微粒。特别是,使用将这些微粒单独或微粒的复合物混合在有机树脂中而得的混合物、或者将这些微粒单独或微粒的复合物用有机树脂物包覆的包覆物,对于获得汽车用窗玻璃所要求的各种性能是有效的。
此外,作为红外线遮蔽性微粒,优选使用掺杂有锑的氧化锡(ATO)微粒和掺杂有锡的氧化铟(ITO)微粒中的至少一种。ATO微粒及ITO微粒的红外线遮蔽性能都优异,在中间膜中的掺合量为少量即可。另外,在比较ATO微粒和ITO微粒的情况下,ITO微粒因为红外线遮蔽性能更优异,所以特别优选使用ITO微粒作为红外线遮蔽性微粒。
此外,红外线遮蔽层135中,优选相对于总质量为100质量份的红外线遮蔽层135,以0.1质量份~0.5质量份的分散配合比例分散掺合红外线遮蔽性微粒。通过设定为0.1质量份以上,可以获得所需的红外线遮蔽性能,通过设定为0.5质量份以下,能够将夹层玻璃10的雾度值抑制得较小,能够使夹层玻璃10的外观良好。
图3是显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安装在形成于车辆的前方的开口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形成于汽车100的前方的开口部110安装有夹层玻璃10。在夹层玻璃10上,收纳有信息装置的壳体120安装在车辆内部侧的表面上。这里,例示了在车辆上安装LiDAR201作为信息装置的情况。
图4是图3中的S部分的放大图,显示在夹层玻璃10上安装有壳体120的部分的立体图。在壳体120中收纳有LiDAR201作为信息装置。
如图4所示,以透过夹层玻璃10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红外光300到达LiDAR201的方式定位夹层玻璃10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和LiDAR201。红外高透射区域17满足T905≥90%、T1550≥80%的至少一者,因此LiDAR201优选可以通过红外高透射区域17发送和接收波长905nm的红外光或波长1550nm的红外光。
另外,壳体120通常安装在比后视镜150靠近车外侧的位置,但也可安装于其他部分。或者,也可将LiDAR201不安装在夹层玻璃10侧,而是安装在汽车100侧。
由此,在夹层玻璃10中,将LiDAR等处理红外光的信息装置使用的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设为满足T905≥90%、T1550≥80%的至少一者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同时在红外高透射区域17以外的大部分区域设有红外线遮蔽层135。
藉此,通过夹层玻璃10能够同时实现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的红外线透射性的提高、和红外高透射区域17以外的大部分区域的隔热性的提高。即、通过将夹层玻璃10安装在车辆上,能够以高灵敏度使用LiDAR等处理红外光的信息装置,同时能够抑制车内的温度上升、提高乘员的舒适性。
此处,对玻璃板11、玻璃板12以及中间膜13进行详述。
〔玻璃板〕
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可以是无机玻璃,也可以是有机玻璃。作为无机玻璃,可无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钠钙玻璃、铝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石英玻璃等。位于夹层玻璃10的外侧的玻璃板12从耐划伤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无机玻璃,从成形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钠钙玻璃。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是钠钙玻璃的情况下,可优选使用透明玻璃、含有规定量以上的铁成分的绿玻璃及UV截止绿玻璃。
无机玻璃可以是未强化玻璃、强化玻璃中的任一种。未强化玻璃是将熔融玻璃成形为板状并退火而形成的玻璃。强化玻璃是在未强化玻璃的表面形成了压缩应力层的强化玻璃。
强化玻璃可以是例如风冷强化玻璃等物理强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中的任一种。物理强化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在弯曲成形过程中将均匀加热后的玻璃板从软化点附近的温度急冷等退火以外的操作,利用玻璃表面与玻璃内部的温度差而在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层,从而将玻璃表面强化。
化学强化玻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例如在弯曲成形后利用离子交换法等使玻璃表面产生压缩应力,从而将玻璃表面强化。此外,可以使用吸收紫外线或红外线的玻璃,更优选透明玻璃,但也可以使用以不损害透明性的程度着色过的玻璃板。
另一方面,作为有机玻璃的材料,可例举聚碳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透明树脂。
另外,作为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特别优选选择T905和T1550的值良好的玻璃。具体而言,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至少一者优选以重量比率计,包含:总含量为0.002%以上1%以下的换算为Fe2O3的全铁、0.0001%以上1%以下的Cr2O3、0.0001%以上0.5%以下的Co。
此外,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至少一者也可以以重量比率计,包含:总含量为0.002%以上0.06%以下的换算为Fe2O3的全铁、0.0001%以上0.06%以下的Cr2O3。此外,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至少一者也可以以重量比率计,包含:总含量为0.002%以上0.06%以下的换算为Fe2O3的全铁、0.0015%以上1%以下的Cr2O3、0.0001%以上0.5%以下的Co。此外,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至少一者也可以以重量比率计,包含:总含量为0.02%以上1%以下的换算为Fe2O3的全铁、0.002%以上0.5%以下的Cr2O3、0.0001%以上0.5%以下的Co。此外,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至少一者也可以以重量比率计,包含:换算为Fe2O3的全铁的总含量:0.002%以上1%以下、Cr2O3:0.001%以上0.5%以下、Co:0.0001%以上0.5%以下、Se:0.0003%以上0.5%以下。
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形状不特别限定为矩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和加工成具有曲率的形状。作为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弯曲成形,可使用重力成形、加压成形、辊成形等。对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成形方法无特别限定,但是在例如无机玻璃的情况下,优选由浮法等成形的玻璃板。
玻璃板12的板厚优选最薄部分在1.1mm以上3mm以下。玻璃板12的板厚为1.1mm以上时耐飞石性能等强度足够,为3mm以下时夹层玻璃10的质量不会过大,从车辆的油耗角度来讲是优选的。玻璃板12的板厚优选最薄部分在1.8mm以上2.8mm以下,更优选在1.8mm以上2.6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2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在1.8mm以上2.0mm以下。
玻璃板11的板厚优选在0.3mm以上2.3mm以下。玻璃板11的板厚为0.3mm以上可以使得操作性良好,为2.3mm以下可以使得质量不会过大。
此外,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可以是平板形状,也可以是弯曲形状。但是,在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为弯曲形状、且玻璃板11的板厚不合适的情况下,作为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在成形为两块弯曲特别深的玻璃时,两块的形状发生不匹配,将极大地影响压接后的残留应力等玻璃品质。
但是,通过将玻璃板11的板厚设为0.3mm以上2.3mm以下,可以维持残留应力等玻璃品质。将玻璃板11的板厚设为0.3mm以上2.3mm以下,对于维持深弯曲的玻璃的玻璃品质是特别有效的。玻璃板11的板厚更优选为0.5mm以上2.1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mm以上1.9mm以下。如果是该范围,则上述的效果更显著。
在夹层玻璃10被用于例如抬头显示器的情况下,玻璃板11和/或玻璃板12可以不是恒定的板厚,而是板厚根据需要随场所而变化。例如,在夹层玻璃10是前窗玻璃的情况下,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在将前窗玻璃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可以是板厚随着从前窗玻璃的下边朝向上边而变厚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如果中间膜13的膜厚是恒定的,则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合计的楔角在例如大于0mrad且1.0mrad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在玻璃板11和/或玻璃板12的外侧可设置具有拒水、紫外线截止或红外线截止的功能的被膜、或具有低反射特性、低放射特性的被膜。另外,玻璃板11和/或玻璃板12的与中间膜13相接的一侧也可设置紫外线截止或红外线截止、低放射特性、可见光吸收、着色等的被膜。
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是弯曲形状的无机玻璃的情况下,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可在基于浮法的成形后、基于中间膜13的粘接前进行弯曲成形。通过加热将玻璃软化而进行弯曲成形。弯曲成形时的玻璃的加热温度约为550℃~700℃。
〔中间膜〕
作为中间膜13,多使用热塑性树脂,可例举例如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增塑性聚氯乙烯类树脂、饱和聚酯类树脂、增塑性饱和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增塑性聚氨酯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类树脂、环烯烃聚合物树脂、离聚物树脂等以往用于该用途的热塑性树脂。此外,也可以适宜地使用日本专利特许第6065221号中记载的含有改性嵌段共聚物氢化物的树脂组合物。
其中,从透明性、耐候性、强度、粘接力、耐贯穿性、冲击能量吸收性、耐湿性、隔热性以及隔音性等各项性能的平衡优异的观点来看,适宜使用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此类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上述增塑性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中的“增塑性”表示可以通过添加增塑剂来增塑的含义。对于其它增塑性树脂也表示相同含义。
但是,在中间膜13中封入发光元件等的情况下,根据封入的物体的种类,由于特定的增塑剂可能会劣化,在该情况下,优选使用实质上不含该增塑剂的树脂。换言之,有时优选中间膜13不含增塑剂。作为不含增塑剂的树脂,可例举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树脂等。
作为上述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可列举通过使聚乙烯醇(以下根据需要也称为“PVA”)和甲醛反应而获得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使PVA和乙醛反应而获得的狭义的聚乙烯醇缩乙醛类树脂、使PVA和正丁醛反应而获得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以下根据需要也称为“PVB”)等,其中,从透明性、耐候性、强度、粘接力、耐贯穿性、冲击能量吸收性、耐湿性、隔热性以及隔音性等各项性能的平衡优异的观点来看,特别适宜使用PVB。另外,此类聚乙烯醇缩醛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但是,形成中间膜13的材料不限于热塑性树脂。此外,中间膜13可以包含紫外线吸收剂、发光剂等功能性粒子。此外,中间膜13可以具有被称为遮光带的着色部。
中间膜13的膜厚优选最薄部分为0.5mm以上。另外,中间膜13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中间膜13的膜厚是指将全部的层的膜厚合计而得的膜厚。中间膜13的最薄部分的膜厚为0.5mm以上时,作为夹层玻璃所必需的耐贯穿性是足够的。此外,中间膜13的膜厚优选最厚部分为3mm以下。中间膜13的膜厚的最大值为3mm以下时,夹层玻璃的质量不会过大。中间膜13的膜厚的最大值更优选为2.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6mm以下。
在夹层玻璃10被用于例如抬头显示器的情况下,中间膜13可以不是恒定的膜厚,而是膜厚根据需要随场所而变化。例如,在夹层玻璃10是前窗玻璃的情况下,中间膜13在将前窗玻璃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可以是板厚随着从前窗玻璃的下边朝向上边而变厚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如果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板厚是恒定的,则中间膜13的楔角在例如大于0mrad且1.0mrad以下的范围内变化。
另外,中间膜13可以具有3层以上的层。例如,通过由3层以上的层形成中间膜,通过增塑剂的调整等将除两侧的层以外的若干层的剪切模量设为比两侧的层的剪切模量小,能够提高夹层玻璃10的隔音性。该情况下,两侧的层的剪切模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中间膜13由多层构成的情况下,理想的是中间膜13中包含的各层由同一种材料形成,但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各层。但是,从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粘接性、或在夹层玻璃10中插入的功能材料等的观点考虑,理想的是中间膜13的膜厚的50%以上使用上述材料。
在制备中间膜13时,例如可以适当选择形成中间膜的上述树脂材料,使用挤出机,以加热熔融状态进行挤出成形。挤出机的挤出速度等挤出条件设定为均匀的条件。然后,使挤出成形而得的树脂膜匹配夹层玻璃的设计,例如根据需要进行拉伸以使上边和下边具有曲率,藉此完成中间膜13。
〔在中间膜的一部分中形成红外线遮蔽层的方法〕
对在中间膜的一部分中形成红外线遮蔽层的方法的一种形态进行说明。首先,使粒径为0.2μm以下的红外线遮蔽性微粒分散在增塑剂中,将该增塑剂分散添加在中间膜的树脂溶液中,进行混合混炼,得到包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树脂原料。接着,通过挤出成形等将该树脂原料、和实质上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中间膜用树脂原料成形为膜状,从而得到图1(b)所示的中间膜13。此时,可以将各树脂原料同时挤出成形,也可以将分别挤出成形的膜粘合。
另外,为了简化制造工序,优选将各树脂原料同时挤出成形。此外,中间膜13中的红外线非遮蔽层136可以用1块有机树脂膜制作,也可通过将由相同材料构成的膜层叠多层来制作。此外,在分散添加增塑剂时,也可以将各种添加剂添加到中间膜的树脂溶液中。作为添加剂,可例举各种颜料、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有机类红外线吸收剂等。作为增塑剂或中间膜的树脂溶液用的溶剂,可使用公知的溶剂。
此外,如上所述,考虑到对各树脂原料同时进行挤出成形是优选的点、制造时的原料管理容易的点,优选红外线非遮蔽层136中完全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
此外,如图2(a)或图2(b)所示,为了将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设为小于100%,例如只要将中间膜13整体伸展即可。藉此,可以相对于中央部越靠近左右端部侧,使红外线遮蔽层135比图2(a)及图2(b)所示的直线P更靠上侧延伸。另外,在图2(a)及图2(b)中,红外高透射区域17与第一遮蔽层14a相接。通过使红外高透射区域17位于这样的位置,即使在将中间膜13整体伸展的情况下,也容易将中间膜13的膜厚的最薄部分调整为0.5mm以上。此外,为了使中间膜13的膜厚的最薄部分更容易调整为0.5mm以上,优选如图2(b)所示,使红外高透射区域17与第一区域151的外缘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边相接。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10的总厚度优选在2.8mm以上10mm以下。如果夹层玻璃10的总厚度在2.8mm以上,则可确保足够的刚性。此外,如果夹层玻璃10的总厚度在10mm以下,则可获得足够的透射率,同时可降低雾度。
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1边处,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板偏差优选在1.5mm以下,更优选在1mm以下。这里,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板偏差是指俯视时的玻璃板11的端部和玻璃板12的端部的偏差量。
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1边处,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板偏差为1.5mm以下时,在不损害外观的方面是合适的。在夹层玻璃10的至少1边处,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的板偏差为1.0mm以下时,在不损害外观的方面更加合适。
在制造夹层玻璃10时,在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之间夹着中间膜13,制成层叠体。此外,例如将该层叠体放入橡胶袋或橡胶室中,在表压为-65kPa~-100kPa的真空中、在约70℃~110℃的温度下进行粘接。
进一步,通过进行例如在100℃~150℃、绝对压力为0.6MPa~1.3MPa的条件下加热加压的压接处理,可以获得耐久性更优异的夹层玻璃10。但是,根据情况,考虑到工序的简化以及夹层玻璃10中封入的材料的特性,有时也不使用该加热加压工序。
换言之,也可以使用玻璃板11或玻璃板12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的玻璃板互相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接合的、被称为“冷弯”的方法。冷弯可以通过使用由用胶带等临时固定手段固定的玻璃板11、玻璃板12和中间膜13构成的层叠体、和以往公知的轧辊或橡胶袋、橡胶室等预压接装置和高压釜来实现。
在不损害本申请的效果的范围内,玻璃板11和玻璃板12之间除了中间膜13以外,也可存在具有电热线、发光、发电、调光、触摸屏、可见光反射、散射、装饰、吸收等功能的膜和装置。此外,在夹层玻璃10的表面也可以存在具有防雾、拒水、隔热、低反射等功能的膜。此外,在玻璃板11的车外侧的表面或玻璃板12的车内侧的表面也可存在具有隔热、发热等功能的膜。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示出中间膜中的红外线遮蔽层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有时会省略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的说明。
图5是例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参照图5,夹层玻璃10A在中间膜13被替换为中间膜13A的点上与夹层玻璃10(参照图1)不同。
中间膜13A具备红外线遮蔽层135A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A。红外线遮蔽层135A是在有机树脂膜中分散掺合了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红外线非遮蔽层136A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对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
因此,在夹层玻璃10A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A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比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A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高。另一方面,在夹层玻璃10A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A的区域的隔热性比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A的区域的隔热性高。
红外线遮蔽层135A设置成从夹层玻璃10A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的截面视图为矩形的形状,并由玻璃板11侧和玻璃板12侧从两侧夹持。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A的区域形成红外高透射区域17。
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可以是图1所示的100%,也可以是图2(a)和图2(b)所示的小于100%。
红外线遮蔽层135A中,与红外线非遮蔽层136A的边界部侧与红外线遮蔽层135A的其他部分相比,降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掺合率可抑制在边界部的色调变化,在该点上是优选的。
如上所述,在第二区域152中,可以如红外线遮蔽层135(参照图1(b))那样将中间膜的一部分区域设成红外线遮蔽层,也可以如红外线遮蔽层135A那样将中间膜的全部区域设成红外线遮蔽层。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中间膜由多层构成的例子。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时会省略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的说明。
图6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参照图6,夹层玻璃10B在中间膜13被替换为中间膜13B的点上与夹层玻璃10(图1)不同。
中间膜13B具有第一层131、第二层132和第三层133。第一层131与玻璃板11相接,第三层133与玻璃板12相接。第二层132被第一层131和第三层133从两侧夹持。
第二层132可以通过与第一层131和第三层133相比增加增塑剂的含量等,使第二层132的肖氏硬度比第一层131和第三层133更低(柔软)。在这样的中间膜13B的结构中,比其他层柔软的第二层132被配置在中央部分,所以可听范围内的频率的声波容易衰减。从而,具有中间膜13B的夹层玻璃10B可发挥良好的隔音性能。在该情况下,第一层131和第三层133的肖氏硬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中间膜13B的第一层131和第二层132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中间膜13B的第三层133具备红外线遮蔽层135B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B。红外线遮蔽层135B是在有机树脂膜中分散掺合了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红外线非遮蔽层136B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对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
因此,在夹层玻璃10B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比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高。另一方面,在夹层玻璃10B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区域的隔热性比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区域的隔热性高。
红外线遮蔽层135B设置成在将夹层玻璃10B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厚度随着从夹层玻璃10B的下端侧向上而变薄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并由红外线非遮蔽层136B从两侧夹持。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楔角在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长边方向的各位置处大致恒定。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区域形成红外高透射区域17。
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可以是图1所示的100%,也可以是图2(a)和图2(b)所示的小于100%。
如上所述,可以由多层构成中间膜,在任一层中设置红外线遮蔽层。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示出中间膜中的红外线遮蔽层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的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例子。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有时会省略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的说明。
图7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参照图7,夹层玻璃10C在中间膜13B被替换为中间膜13C的点上与夹层玻璃10B(参照图6)不同。
中间膜13C的第二层132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中间膜13C的第一层131具备红外线遮蔽层135C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C。红外线遮蔽层135C是在有机树脂膜中分散掺合了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红外线非遮蔽层136C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对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
因此,在夹层玻璃10C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B和红外线遮蔽层135C中的任一者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比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B和红外线遮蔽层135C中的至少一者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高。另一方面,在夹层玻璃10C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B和红外线遮蔽层135C中的至少一者的区域的隔热性比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B和红外线遮蔽层135C中的任一者的区域的隔热性高。
在中间膜13C的第一层131中,红外线遮蔽层135C设置成在将夹层玻璃10C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厚度随着从夹层玻璃10C的下端侧向上而变薄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并由红外线非遮蔽层136C从两侧夹持。红外线遮蔽层135C的楔角在红外线遮蔽层135C的长边方向的各位置处大致恒定。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B和红外线遮蔽层135C中的任一者的区域形成红外高透射区域17。
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可以是图1所示的100%,也可以是图2(a)和图2(b)所示的小于100%。
如上所述,可以由多层构成中间膜,在任意的2个以上的层中设置红外线遮蔽层。与图6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第二区域152的隔热性。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示出中间膜中的红外线遮蔽层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的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另一例。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有时会省略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的说明。
图8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参照图8,夹层玻璃10D在中间膜13B被替换为中间膜13D的点上与夹层玻璃10B(参照图6)不同。
中间膜13D的第一层131和第二层132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中间膜13D的第三层133具备红外线遮蔽层135D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D。红外线遮蔽层135D是在有机树脂膜中分散掺合了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红外线非遮蔽层136D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对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
因此,在夹层玻璃10D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比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高。另一方面,在夹层玻璃10D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区域的隔热性比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区域的隔热性高。
红外线遮蔽层135D设置成在将夹层玻璃10D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厚度随着从夹层玻璃10D的下端侧向上而变薄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并由红外线非遮蔽层136D从两侧夹持。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区域形成红外高透射区域17。
夹层玻璃10D中,在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大部分中将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楔角设定得比夹层玻璃10B的红外线遮蔽层135B的楔角小。因此,可以使红外线遮蔽层135D在第三层133中所占的比例比红外线遮蔽层135B在夹层玻璃10B的第三层133中所占的比例大。其结果是,可提高第二区域152的隔热性。此外,通过增大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尖端的楔角,可减小红外线遮蔽层135D的楔角,提高第二区域152的隔热性。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示出中间膜中的红外线遮蔽层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的配置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另一例。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有时会省略对与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的说明。
图9是例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夹层玻璃的剖视图。参照图9,夹层玻璃10E在中间膜13B被替换为中间膜13E的点上与夹层玻璃10B(参照图6)不同。
中间膜13E的第二层132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中间膜13E的第一层131具备红外线遮蔽层135E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E。此外,中间膜13E的第三层133具备红外线遮蔽层135F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F。红外线遮蔽层135E和135F是在有机树脂膜中分散掺合了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红外线非遮蔽层136E和136F是完全或几乎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层。对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
因此,在夹层玻璃10E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E和红外线遮蔽层135F中的任一者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比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E和红外线遮蔽层135F中的至少一者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高。另一方面,在夹层玻璃10E的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配置有红外线遮蔽层135E和红外线遮蔽层135F中的至少一者的区域的隔热性比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E和红外线遮蔽层135F中的任一者的区域的隔热性高。
红外线遮蔽层135E设置成从夹层玻璃10E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的截面视图为矩形的形状,并由玻璃板12和第二层132从两侧夹持。另外,红外线遮蔽层135F设置成从夹层玻璃10E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的截面视图为矩形的形状,并由玻璃板11和第二层132从两侧夹持。透视区域15中,俯视时没有配置红外线遮蔽层135E和红外线遮蔽层135F中的任一者的区域形成红外高透射区域17。
红外线遮蔽层135E中,与红外线非遮蔽层136E的边界部侧和红外线遮蔽层135E的其他部分相比,降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掺合率可抑制在边界部的色调变化,在该点上是优选的。此外,红外线遮蔽层135F中,与红外线非遮蔽层136F的边界部侧和红外线遮蔽层135F的其他部分相比,降低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掺合率可抑制在边界部的色调变化,在该点上是优选的。
如上所述,通过由多层构成中间膜,在任意的2个以上的层中设置红外线遮蔽层,与仅在1层中设置红外线遮蔽层的情况相比,可提高第二区域152的隔热性。此时,在第二区域152中,也可将第一层131和第三层133的全部区域设为红外线遮蔽层。
<实施例>
以下,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例1)
在制成夹层玻璃时,准备成为内板(车内侧玻璃板)的玻璃板G1、和成为外板(车外侧玻璃板)的厚度为2.1mm的玻璃板G2(换算为Fe2O3的全铁的总含量:0.01%、Cr2O3:0.0021%、Co:0.0001%)(AGC株式会社制)。玻璃板G1和G2的尺寸均设为纵300mm×横300mm×板厚2mm。此外,作为遮蔽层,在玻璃板G1的车内侧面的外周部形成了黑色的着色陶瓷层。着色陶瓷层通过将黑色陶瓷糊料丝网印刷在玻璃板G1的表面上,在120℃干燥15分钟,然后在600℃下烧成5分钟而形成。此时,在着色陶瓷层中形成有成为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的开口部。
接着,准备3层结构的中间膜,该3层结构的中间膜由成为第一层的膜厚0.33mm的PVB膜、成为第二层的膜厚0.1mm的PVB膜、和成为第三层的膜厚0.33mm的PVB膜一体形成。接着,在玻璃板G1和玻璃板G2之间夹持3层结构的中间膜来制作层叠体,将层叠体放入橡胶袋中,在表压为-65kPa~-100kPa的真空中、约70℃~110℃的温度下进行压接,制作了图10所示的夹层玻璃10X。
图10是对例1的夹层玻璃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0所示的夹层玻璃10X是在图6所示的夹层玻璃10B中将中间膜13B替换为中间膜13X的夹层玻璃。中间膜13X的第三层133中没有形成红外线遮蔽层135,第三层133整体仅由与红外线非遮蔽层136相同规格的层形成。换言之,中间膜13X整体是红外线非遮蔽层。
另外,在夹层玻璃10X中,透视区域18整体中的红外线透射率大致恒定,但是为了方便,将与下述的夹层玻璃10Y同样的区域称为第一区域181、第二区域182、红外高透射区域19。
(例2)
除了改变中间膜的规格以外,与例1同样地制作了图11所示的夹层玻璃10Y。图11是对例2的夹层玻璃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1所示的夹层玻璃10Y是在图6所示的夹层玻璃10B中将中间膜13B替换为中间膜13Y的夹层玻璃。
中间膜13Y具有第一层131Y、第二层132和第三层133Y。第一层131Y整体仅由与红外线遮蔽层135相同规格的层形成。第二层132整体仅由与红外线非遮蔽层136相同规格的层形成。第三层133Y的大部分由与红外线遮蔽层135相同规格的红外线遮蔽层135Y形成。但是,与红外线非遮蔽层136相同规格的红外线非遮蔽层136Y设置成从夹层玻璃10Y的上端侧朝向下端侧的截面为楔形的形状。红外线非遮蔽层136Y由红外线遮蔽层135Y从两侧夹持。
在夹层玻璃10Y的透视区域18中,俯视时存在红外线非遮蔽层136Y的区域比不存在红外线非遮蔽层136Y的区域的红外线透射率高。因此,在夹层玻璃10Y的透视区域18中,将存在红外线非遮蔽层136Y的区域记为红外高透射区域19。此外,当将夹层玻璃10Y安装在车辆上并将车辆配置在水平面上时,俯视时,将通过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下端的点且与车辆平行的直线相对于下端的点处的夹层玻璃10Y的法线方向在夹层玻璃10Y上投影而得到曲线,夹层玻璃10Y的相较于该曲线靠上方的区域记为第一区域181、相较于该曲线靠下方的区域记为第二区域182。夹层玻璃10Y中,第一区域18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9的比例设为100%。
中间膜13Y通过如下方法制造。首先,准备形成第一层131Y和红外线遮蔽层135Y的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具体而言,使粒径为0.2μm以下的红外线遮蔽性微粒分散在增塑剂中,将该增塑剂分散添加在中间膜的树脂溶液中,进行混合混炼,得到包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以PVB为主成分的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
接着,得到形成第二层132和红外线非遮蔽层136Y的、实质上不含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以PVB为主成分的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
接着,通过挤出成形将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成形为膜状,得到了图11所示的中间膜13Y。
(例3)
除了改变中间膜的规格以外,与例1同样地制作了图6所示的夹层玻璃10B。夹层玻璃10B中,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设为100%。此外,俯视时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面积设为与夹层玻璃10Y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9的面积相同。
中间膜13B通过使用与例2同样的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通过挤出成形将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成形为膜状来得到。
(例4)
除了改变中间膜的规格以外,与例1同样地制作了图7所示的夹层玻璃10C。夹层玻璃10C中,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设为100%。此外,俯视时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面积设为与夹层玻璃10Y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9的面积相同。
中间膜13C通过使用与例2同样的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通过挤出成形将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成形为膜状来得到。
(例5)
除了改变中间膜的规格以外,与例1同样地制作了图8所示的夹层玻璃10D。夹层玻璃10D中,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设为100%。此外,俯视时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面积设为与夹层玻璃10Y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9的面积相同。
中间膜13D通过使用与例2同样的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通过挤出成形将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成形为膜状来得到。
(例6)
除了改变中间膜的规格以外,与例1同样地制作了图9所示的夹层玻璃10E。夹层玻璃10E中,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设为100%。此外,俯视时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面积设为与夹层玻璃10Y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9的面积相同。
中间膜13E通过使用与例2同样的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通过挤出成形将红外线遮蔽层用树脂原料和红外线非遮蔽层用树脂原料成形为膜状来得到。
(例7)
除了将第一区域151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的比例设为85%以外,与例3同样地操作,制作了图2(b)所示的类型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的截面形状设为与图6相同。
(评价1)
对于例1~例6的夹层玻璃,评价了红外高透射区域17和19的红外线透射性(T905、T1550)、第二区域的隔热性、夹层玻璃整体的色调均匀性。
首先,作为红外线透射性的评价,根据JIS R3106(1998)测定了T905和T1550。考虑到LiDAR等处理红外光的信息装置良好工作的范围,如果红外高透射区域17和19的T905在90%以上则记为〇(合格),如果小于90%则记为×(不合格)。此外,如果红外高透射区域17和19的T1550在80%以上则记为〇(合格),如果小于80%则记为×(不合格)。
如图12所示,红外高透射区域不含红外线遮蔽层的例1、例3~例6的夹层玻璃满足T905≥90%及T1550≥80%。相对于此,在红外高透射区域的一部分中包含红外线遮蔽层的例2的夹层玻璃不满足T905≥90%及T1550≥80%。即、在红外高透射区域的一部分中包含红外线遮蔽层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良好的红外线透射性,因此可知优选红外高透射区域不含红外线遮蔽层。
接着,作为第二区域的隔热性的评价,根据ISO13837测定了总太阳光透射率Tts(%)。考虑到车室内的温度上升及乘员的刺痛感,Tts的最小值如果在70%以下则记为◎(合格),如果大于70%且在75%以下则记为〇(合格),如果大于75%则记为×(不合格)。
如图12所示,在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中包含红外线遮蔽层的例2~例6的夹层玻璃满足Tts≤75%。特别是3层结构的中间膜中的两层中包含红外线遮蔽层的例2、例4、及例6的夹层玻璃因为红外线遮蔽层在位于第二区域的中间膜中所占的比例高,所以满足Tts≤70%。相对于此,第二区域中不含红外线遮蔽层的例1的夹层玻璃不满足Tts≤75%。即,在第二区域中不包含红外线遮蔽层的情况下,不能得到良好的隔热性,所以优选第二区域包含红外线遮蔽层,可知红外线遮蔽层在位于第二区域的中间膜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越能得到良好的隔热性。
接着,作为夹层玻璃整体的色调均匀性的评价,根据JIS Z8722:2009测定了10mm宽度下的透射率变化ΔE(ΔE/10mm)。考虑到乘员是否感觉到不舒服,如果ΔE/10mm在2以下则记为◎(合格),如果大于2且在4以下则记为〇(合格),如果大于4则记为×(不合格)。
如图12所示,例1~例6的任一种夹层玻璃都满足ΔE/10mm≤4,为合格。但是,在第二区域整体是红外线遮蔽层的例6的夹层玻璃中,因为在第二区域和第一区域的边界处从红外线遮蔽层的颜色急剧切换为红外线非遮蔽层的颜色,所以与例1~例5相比时,是较大的值。因此,在重视夹层玻璃整体的色调均匀性的情况下,可以说优选不要将第二区域整体设为红外线遮蔽层。
对以上的红外高透射区域17和19的红外线透射性(T905、T1550)、第二区域的隔热性、夹层玻璃整体的色调均匀性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时,可以说例3~例6的夹层玻璃的综合性能良好。
即、可以说优选LiDAR等处理红外光的信息装置使用的区域中具有满足T905≥90%、T1550≥80%的至少一者的红外高透射区域,信息装置使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设置红外线遮蔽层以确保第二区域的隔热性及夹层玻璃整体的色调均匀性。另外,这里将即使评价项目中的1个为×的评价结果也记为不合格。
(评价2)
对于例3和例7的夹层玻璃进行了隔热性的比较。第一区域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为85%的例7的夹层玻璃比第一区域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为100%的例3的夹层玻璃的隔热性良好。
如上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越低则隔热性提高,所以第一区域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越低越优选。但是,考虑到LiDAR等处理红外光的信息装置的最小所需区域,第一区域中的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需要在5%以上。
以上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上述实施方式等进行各种变形或替换。
例如,在图3等中,作为车辆,以汽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车辆并不限定于汽车,只要是能安装夹层玻璃的移动体即可。作为这样的移动体,可例举例如电车、船舶、飞机等。
此外,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的周围不必整体都被遮蔽层包围,可以是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的周围的一部分与遮蔽层相接的形态,也可以是信息发送和接收区域完全不与遮蔽层相接的形态。
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夹层玻璃
11、12玻璃板
13、13A、13B、13C、13D、13E中间膜
14遮蔽层
14a第一遮蔽层
14b第二遮蔽层
15透视区域
16开口部
17红外高透射区域
17a红外高透射区域的下端
100汽车
120壳体
131第一层
132第二层
133第三层
135、135A、135B、135C、135D、135E、135F红外线遮蔽层
136、136A、136B、136C、136D、136E、136F红外线非遮蔽层
150后视镜
151第一区域
152第二区域
201LiDAR
300红外光。

Claims (13)

1.夹层玻璃,其为具有一对玻璃板和位于所述一对玻璃板之间的中间膜的车辆用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
具备可见光透射率Tv在70%以上的透视区域,
将所述透视区域中满足T905≥90%、T1550≥80%的至少一者的区域记为红外高透射区域,
当将所述夹层玻璃安装在车辆上并将车辆配置于水平面上时,俯视下将通过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的下端的点且与所述车辆平行的直线记为直线P时,
所述透视区域包括所述夹层玻璃的相较于曲线靠上方的第一区域、和相较于所述曲线靠下方的第二区域,其中所述曲线是将所述直线P相对于所述下端的点处的所述夹层玻璃的法线方向在所述夹层玻璃上投影而得的曲线,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在5%以上,
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中间膜具有分散掺合有红外线遮蔽性微粒的红外线遮蔽层,
所述红外线遮蔽层由红外线非遮蔽层从两侧夹持,
所述红外线非遮蔽层在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和除此以外的区域一体地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为所述透视区域的面积的5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夹层玻璃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所述第一区域的纵向的宽度在400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的比例在95%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总太阳光透射率的最小值在75%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10mm宽度下的透射色调变化为ΔE≤4。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玻璃板的至少一者以重量比率计,包含:总含量为0.002%以上1%以下的换算为Fe2O3的全铁、0.0001%以上1%以下的Cr2O3、0.0001%以上0.5%以下的Co。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视区域中,俯视时没有配置所述红外线遮蔽层的区域形成红外高透射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中间膜在局部具有所述红外线遮蔽层,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红外线遮蔽层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外缘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边相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夹层玻璃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进行观察时,所述红外线遮蔽层的厚度随着从所述夹层玻璃的下端侧朝上而变薄。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
具备俯视时沿着所述一对玻璃板的周缘部呈带状的遮蔽层,
所述遮蔽层包括第一遮蔽层,该第一遮蔽层是配置在从所述夹层玻璃10的上边端部到上边中央部之间、且宽度大致恒定的部分,
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与所述第一遮蔽层相接。
12.车辆,该车辆安装了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层玻璃作为前窗玻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安装有使用750nm以上1650nm以下的波长频带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的信息装置,所述信息装置通过所述红外高透射区域进行所述信息的发送和/或接收。
CN202110149862.0A 2020-02-13 2021-02-03 夹层玻璃、车辆 Active CN113246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2453 2020-02-13
JP2020022453 2020-02-13
JP2020196303A JP2021127286A (ja) 2020-02-13 2020-11-26 合わせガラス、車両
JP2020-196303 2020-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6562A CN113246562A (zh) 2021-08-13
CN113246562B true CN113246562B (zh) 2023-10-31

Family

ID=7718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49862.0A Active CN113246562B (zh) 2020-02-13 2021-02-03 夹层玻璃、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6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3312B (zh) * 2021-11-05 2023-01-0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夹层玻璃组件、信号传输系统及车辆
CN114290770B (zh) * 2021-12-03 2023-07-25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高透挡风玻璃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2646A (en) * 1990-09-24 1993-01-26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Linkable scan lists for a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0766765B1 (ko) * 2000-09-29 2007-10-16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유리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자동차
CN109457228A (zh) * 2018-12-18 2019-03-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自动控温的智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11041A1 (en) * 2013-07-24 2015-01-29 Agc Glass Europe High infrared transmission glass sheet
EP3434472B1 (en) * 2017-07-26 2021-06-23 Agc Inc. Laminated glass f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2646A (en) * 1990-09-24 1993-01-26 Thoms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 Linkable scan lists for a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0766765B1 (ko) * 2000-09-29 2007-10-16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유리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자동차
CN109457228A (zh) * 2018-12-18 2019-03-1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自动控温的智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6562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3496B2 (en) Laminated glass for vehicle
US10875277B2 (en) Laminated glass
EP2465833B1 (en) Laminated glass for use in vehicles
US20220334300A1 (en) Head-up display system
US6506487B2 (en) Laminated glass
CN107433753B (zh) 夹层玻璃
US6686032B1 (en) Laminated glass
CN113246562B (zh) 夹层玻璃、车辆
JP2021127286A (ja) 合わせガラス、車両
WO2019156030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7024618B2 (ja)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US20220032744A1 (en) Vehicle
WO2022153998A1 (ja) 合わせガラス
US11731900B2 (en)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17321017A (zh) 夹层玻璃、平视显示系统
JP7259547B2 (ja) 合わせガラス
CN114364531B (zh) 玻璃
CN114981707B (zh) 抬头显示器系统
CN115991015A (zh) 夹层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JP2023061360A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615348A (zh) 具有改进的撞击保护的挡风玻璃
CN111971258A (zh) 夹层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