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3335A -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3335A
CN113243335A CN202110590424.8A CN202110590424A CN113243335A CN 113243335 A CN113243335 A CN 113243335A CN 202110590424 A CN202110590424 A CN 202110590424A CN 113243335 A CN113243335 A CN 113243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da
pups
feeding
milk
arti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04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3335B (zh
Inventor
李德生
王承东
魏明
李果
吴凯
黄治
张亚辉
邓林华
曾文
李凤
魏荣平
张贵权
黄炎
张和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Giant Pand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Giant Pand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Giant Panda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Giant Panda
Priority to CN2021105904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3335B/zh
Priority to BE20215513A priority patent/BE1028082B1/de
Publication of CN113243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3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3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3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6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wean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r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熊猫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刚产出的大熊猫幼仔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育幼;(2)通过幼仔转移装置将需要人工育幼的大熊猫幼仔转移到育幼箱内,然后对大熊猫幼仔进行清理;(3)采用电动按摩采乳装置对大熊猫母体进行母乳的采集,依次对大熊猫幼仔采用母乳喂养以及母乳、代母乳和人工乳混合喂养;(4)定时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对大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辅助排便至其可自行排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大熊猫幼仔提供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及护理,提供合理且营养的食物,避免因大熊猫母体拒绝抚育或抚育不周而导致大熊猫幼仔的夭折,大大提高了大熊猫幼仔的存活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熊猫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1864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迁地保护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饲养能够有效的提高大熊猫饲养和繁殖水平,增加大熊猫数量,从而达到迁地保护的目的。大熊猫在产仔育幼时,需要一定的人工辅助,以提高幼仔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能有效提高大熊猫幼仔的存活几率,减少大熊猫幼仔的夭折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刚产出的大熊猫幼仔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育幼;
(2)通过幼仔转移装置将需要人工育幼的大熊猫幼仔转移到育幼箱内,清理幼仔口鼻及全身粘液,如有外伤及时处理;
(3)采用电动按摩采乳装置对大熊猫母体进行母乳的采集,依次对大熊猫幼仔采用母乳喂养以及母乳、代母乳和人工乳混合喂养;
(4)定时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对大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辅助排便至其可自行排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人工哺育,为大熊猫遗弃幼仔或抚育幼仔不周时,为幼仔提供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及护理,提供合理且营养的食物,避免因大熊猫幼仔生活环境不适或营养不良而夭折,避免了因大熊猫母体抚育经验不足而导致大熊猫幼仔的夭折,从而大大提高了大熊猫幼仔的存活几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对大熊猫幼仔进行清理包括以下步骤:
(1)轻轻擦干初生幼仔口鼻及身体上的黏液,并且检查初生幼仔是否有外伤或畸形;
(2)用碘伏对初生幼仔的脐带进行消毒处理,剪去多余的脐带,处理外伤;
(3)用透气毛巾覆盖初生幼仔的身体,保持幼仔体温。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及时对大熊猫初生幼仔进行护理,能够确保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卫生安全,同时及时了解大熊猫初生幼仔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进一步,所述育幼箱内温湿度控制条件为:日龄0-5d,日平均温度36.0-32.6℃,日平均湿度75%;日龄6-15d,日平均温度32.3-28.2℃,日平均湿度70%;日龄16-29d,日平均温度27.2-24.8℃,日平均湿度68%;日龄30-44d,日平均温度23.7-21.7℃,日平均湿度69%。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大熊猫幼仔的需要准确调节其生长环境,随着其御寒能力的增强,逐渐降低其生长温度,以其生长需求为基准,确保环境为其最适宜生长的环境。
进一步,待大熊猫幼仔45d日龄后,将其置于育幼室内的木地板上,四周设立护栏避免逃逸,育幼室温度控制在22-18℃,日平均湿度控制在7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大熊猫幼仔45d日龄后,其御寒能力增强,将其置于育幼室内的木地板上,四周设立护栏避免逃逸,能增大其活动范围。
进一步,所述依次对大熊猫幼仔采用母乳喂养以及母乳、代母乳和人工乳混合喂养要求包括:日龄0-3d采用母乳喂养,每天喂养6-8次,每次喂养0-2.0ml;日龄4-30d采用母乳混合代母乳喂养,每天喂养4-8次,每次喂养2.0-15ml;日龄30-120d采用母乳混合代母乳以及人工乳喂养,每天喂养3-4次,每次喂养40-150ml。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大熊猫幼仔的生长需要调整期每日的乳汁摄入量以及人工乳配比。
进一步,在喂养大熊猫幼仔120-150d后开始断奶,从开始断奶至1.5岁为大熊猫幼仔断奶期,断奶期期间,喂养人工乳2-3次/每天,同时,7-9月龄开始供给少量鲜竹笋;9-12月龄开始供给少量竹叶;1-1.5岁龄开始供给窝窝头、高纤维饼干和水果,同时减少人工乳量的供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依次提供鲜竹笋、竹叶、竹笋、窝窝头和水果,并且逐渐减少乳液的供给,促进为大熊猫幼仔的吸收机能、消化能力以及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逐步的断奶。
进一步,所述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对大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辅助排便包括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刺激大熊猫幼仔的肛门以及会阴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摩刺激装置模拟大熊猫母体舔舐的过程,刺激大熊猫幼仔的排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对刚产出的大熊猫幼仔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育幼,判断依据为母兽是否有弃仔行为或护仔不周,当有以上情况时,判断为需要进行人工育幼;
(2)通过幼仔转移装置将需要人工育幼的大熊猫幼仔转移到育幼箱内,然后对大熊猫幼仔进行清理,具体的,在大熊猫幼仔产出后,通过转移装置将幼仔送往育幼箱,轻轻擦干初生幼仔口鼻及身体上的黏液,并且检查初生幼仔身体外伤及畸形;
用碘伏对初生幼仔的脐带进行消毒处理,剪去多余的脐带;
用透气毛巾覆盖初生幼仔的身体,保持幼仔体温。
及时对大熊猫初生幼仔进行护理,能够确保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卫生安全,同时及时了解大熊猫初生幼仔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遇胎衣包裹或异物导致呼吸受阻,处理方式如下:a)如胎衣包裹,应立即拨开胎衣,清理口腔,恢复呼吸;b)如疑似异物进入呼吸道,幼仔无叫声咳嗽、呼吸困难,应立即清理口腔,轻拍幼仔背部,并通知兽医处理;c)如以上措施不能恢复呼吸,应实施心肺复苏等抢救工作。
所述育幼箱内温湿度控制条件为:日龄0-5d,日平均温度36.0-32.6℃,日平均湿度75%;日龄6-15d,日平均温度32.3-28.2℃,日平均湿度70%;日龄16-29d,日平均温度27.2-24.8℃,日平均湿度68%;日龄30-44d,日平均温度23.7-21.7℃,日平均湿度69%。待大熊猫幼仔45d日龄后,将其置于育幼室内的木地板上,四周设立护栏避免逃逸,育幼室温度控制在22-18℃,日平均湿度控制在70%。根据大熊猫幼仔的需要准确调节其生长环境,随着其御寒能力的增强,逐渐降低其生长温度,以其生长需求为基准,确保环境为其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在大熊猫幼仔45d日龄后,其御寒能力增强,将其放在育幼室内的纸箱或木箱或木地板上,能增大其活动范围。
(3)采用电动按摩采乳装置对大熊猫母体进行母乳的采集,依次对大熊猫幼仔采用母乳喂养以及母乳、代母乳和人工乳混合喂养;具体的,根据大熊猫幼仔的生长需要调整期每日的乳液摄入量以及摄入种类,所述依次对大熊猫幼仔采用母乳喂养以及母乳、代母乳和人工乳混合喂养要求包括:日龄0-3d采用母乳喂养,每天喂养6-8次,每次喂养0-2.0ml;日龄4-30d采用母乳混合代母乳喂养,每天喂养4-8次,每次喂养2.0-15ml;日龄30-120d采用母乳混合代母乳以及人工乳喂养,每天喂养3-4次,每次喂养40-150ml。
在饲喂大熊猫幼仔时,需要胆大心细,特别是出生1-10天的幼仔,有的幼仔不会吮吸和吞咽奶,需插胃管和使用注射器推灌来完成,在插管的过程中,育幼人员左手握住幼仔,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拨开幼仔的口腔,略微抬高头部,在喉镜辅助下,慢慢插入口腔-食道-胃内。
在实施中,所述的代母乳是指其他母兽的奶,以代替大熊猫母兽的奶饲喂初生幼仔,通常是预产期与大熊猫母兽基本同步的山羊、狗、奶牛等动物,基础它的初乳和常乳作为代母乳。所述的人工乳是指将有关奶粉或其他动物奶作为奶源配置而成的混合乳液。
在喂养大熊猫幼仔120-150d后开始断奶,从开始断奶至1.5岁为大熊猫幼仔断奶期,断奶期期间,喂养人工乳2-3次/每天,同时,7-9月龄开始供给少量鲜竹笋;9-12月龄开始供给少量竹叶;1-1.5岁龄开始供给窝窝头和水果,同时减少人工乳量的供给。通过依次提供鲜竹笋、竹叶、竹笋、窝窝头和水果,并且逐渐减少乳液的供给,促进为大熊猫幼仔的吸收机能、消化能力以及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逐步的断奶。育幼技术人员在断奶前需要对幼仔进行各种训练,使其适应断奶,断奶后,幼仔要有良好的饲养环境、营养丰富的食物、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科学的饲喂与管理,避免断奶幼仔因营养或消化吸收不良导致腹泻、腹胀、体质下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4)定时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对大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辅助排便至其可自行排便。大熊猫的初生幼兽是发育不完全的早产儿,自己不能排便,母兽育幼时,母兽用舌舔幼兽的肛门和会阴部,以刺激排便。人工育幼大熊猫的幼兽,多数在130日龄左右才开始自己排便。需要育幼技术人员用手固定幼兽,或使幼兽背靠物体,另一只手刺激排便。育幼技术人员用手固定幼兽排便的方法是:育幼技术人员左手握住幼仔背部,食指和拇指放在幼仔颈部,固定头,然后幼仔倾斜,右手拿按摩刺激装置,用少许温水湿润按摩刺激装置的按摩头,并且将按摩刺激装置的按摩头抵接幼仔的肛门及会阴部,在幼仔的尾下放置盘用于接纳粪和尿。
除以上步骤外,在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的过程中,由于幼仔吃母兽初奶的量较小,加上环境质量、育幼技术的熟练程度及护理等原因,幼仔可能会出现脱水症、口腔炎、吸入性肺炎及皮肤等疾病,又因幼仔发病后的症状不够明显,很难观察发现,所以需要随时观察幼仔的各种行为表现,如食欲好坏、睡眠状况、叫声洪亮与否、质量的上升与下降、体温高低以及大小便情况等,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本实施例通过人工哺育,为大熊猫幼仔提供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以及护理,提供合理且营养的食物,避免在大熊猫母体乳液不足的情况下导致大熊猫幼仔营养不良而夭折,避免了因大熊猫母体拒绝抚育或抚育不周而导致大熊猫幼仔的夭折,大大提高了大熊猫幼仔的存活几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内”、“外”、“周侧”、“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刚产出的大熊猫幼仔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育幼;
(2)通过幼仔转移装置将需要人工育幼的大熊猫幼仔转移到育幼箱内,然后对大熊猫幼仔进行清理;
(3)采用电动按摩采乳装置对大熊猫母体进行母乳的采集,依次对大熊猫幼仔采用母乳喂养以及母乳、代母乳和人工乳混合喂养;
(4)定时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对大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辅助排便至其可自行排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大熊猫幼仔进行清理包括以下步骤:
(1)轻轻擦干初生幼仔口鼻及身体上的黏液,并且检查初生幼仔是否有外伤或畸形;
(2)用碘伏对初生幼仔的脐带进行消毒处理,剪去多余的脐带,处理外伤;
(3)用透气毛巾覆盖初生幼仔的身体,保持幼仔体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幼箱内温湿度控制条件为:日龄0-5d,日平均温度36.0-32.6℃,日平均湿度75%;日龄6-15d,日平均温度32.3-28.2℃,日平均湿度70%;日龄16-29d,日平均温度27.2-24.8℃,日平均湿度68%;日龄30-44d,日平均温度23.7-21.7℃,日平均湿度6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大熊猫幼仔45d日龄后,将其置于育幼室内的木地板上,四周设立护栏避免逃逸,育幼室温度控制在22-18℃,日平均湿度控制在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对大熊猫幼仔采用母乳喂养以及母乳、代母乳和人工乳混合喂养要求包括:日龄0-3d采用母乳喂养,每天喂养6-8次,每次喂养0-2.0m1;日龄4-30d采用母乳混合代母乳喂养,每天喂养4-8次,每次喂养2.0-15m1;日龄30-120d采用母乳混合代母乳以及人工乳喂养,每天喂养3-4次,每次喂养40-150m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喂养大熊猫幼仔120-150d后开始断奶,从开始断奶至1.5岁为大熊猫幼仔断奶期,断奶期期间,喂养人工乳2-3次/每天,同时,7-9月龄开始供给少量鲜竹笋;9-12月龄开始供给少量竹叶;1-1.5岁龄开始供给窝窝头、高纤维饼干和水果,同时减少人工乳量的供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对大熊猫幼仔进行人工辅助排便包括采用按摩刺激装置刺激大熊猫幼仔的肛门以及会阴部。
CN202110590424.8A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Active CN113243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0424.8A CN113243335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BE20215513A BE1028082B1 (de) 2021-05-28 2021-06-30 Verfahren zur künstlichen fütterung von riesenpandajung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0424.8A CN113243335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3335A true CN113243335A (zh) 2021-08-13
CN113243335B CN113243335B (zh) 2023-07-14

Family

ID=76764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0424.8A Active CN113243335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3335B (zh)
BE (1) BE1028082B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8662A (zh) * 2022-06-21 2022-08-09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大熊猫幼崽交替抚育确保取仔和换仔安全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32915A1 (en) * 1998-09-25 2002-03-14 Mcevoy Thomas Gerard Method of screening for large offspring syndrome
CN201995425U (zh) * 2010-12-30 2011-10-05 张朝峰 动物保育箱
CN106305616A (zh) * 2016-08-24 2017-01-11 鲁宗强 一种西南特种野猪的繁育方法
CN109371122A (zh) * 2018-12-18 2019-02-22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熊猫乳汁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及其应用
CN111280123A (zh) * 2020-02-03 2020-06-16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
CN212937432U (zh) * 2020-09-04 2021-04-13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大熊猫饮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9387B (zh) * 2016-12-06 2019-08-30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
CN107148948B (zh) * 2017-07-14 2020-10-23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CN108522294B (zh) * 2018-03-30 2021-03-23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大熊猫兽舍专用护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32915A1 (en) * 1998-09-25 2002-03-14 Mcevoy Thomas Gerard Method of screening for large offspring syndrome
CN201995425U (zh) * 2010-12-30 2011-10-05 张朝峰 动物保育箱
CN106305616A (zh) * 2016-08-24 2017-01-11 鲁宗强 一种西南特种野猪的繁育方法
CN109371122A (zh) * 2018-12-18 2019-02-22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熊猫乳汁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及其应用
CN111280123A (zh) * 2020-02-03 2020-06-16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
CN212937432U (zh) * 2020-09-04 2021-04-13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大熊猫饮水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健秋等: "大熊猫人工育幼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余健秋等: "大熊猫人工育幼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5 March 1997 (1997-03-25), pages 71 - 74 *
罗莲莲;周宏;唐俊峰;韦伟;韩菡;张泽钧;洪明生;: "大熊猫与同域动物在海拔分布上的生态位分化", 兽类学报, no. 04, pages 8 - 9 *
胡锦矗: "《大熊猫研究》", vol. 1, 31 December 2001,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pages: 156 *
韦华;吴代福;何胜山;张钰;周世强;严啸;刘晓强;冯高志;张大磊;黄炎;张和民;: "圈养大熊猫幼体在野化培训期的行为节律与季节性变化", 四川动物, no. 03, pages 76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8662A (zh) * 2022-06-21 2022-08-09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大熊猫幼崽交替抚育确保取仔和换仔安全的方法
CN114868662B (zh) * 2022-06-21 2023-11-14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大熊猫幼崽交替抚育确保取仔和换仔安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3335B (zh) 2023-07-14
BE1028082A1 (de) 2021-09-14
BE1028082B1 (de)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5973A (zh) 仔猪多活快长技术
Vila et al.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farrowing house to improve piglet pre-weaning survival and growth.
Van Nieuwamerongen et al. Gradual weaning during an extended lactation period improves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 of pigs raised in a multi-suckling system
Cooper The use of the pig as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low birthweight
Holtz Pigs and minipigs
CN104920300A (zh) 养殖兔子的方法
CN113243335A (zh) 一种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方法
Hoshiba Method for hand-feeding mouse pups with nursing bottles
CN112640841A (zh) 一种黑猩猩的人工育幼方法
McCune The domestic cat
Widowski et al. Effect of accommodating sucking and nosing on the behaviour of artificially reared piglets
Bergeron et al. The welfare of pregnant and lactating sows
Puppe et al. The welfare of piglets
Plant et al. The ferret
Tan et al. Anatomy, Physiology, and Husbandry of Laboratory Animals
Zambelli Feline neonatal physi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ization
CN109303034A (zh) 一种盆周山地猪降低仔猪死亡率的饲养方法
Coalson et al. Techniques for rearing cesarean section derived colostrum free piglets
Rivas et al. Hand-rearing of Iberian lynx cubs
Sibley First hand‐rearing of Kakapo Strigops habroptilus: at the Auckland Zoological Park
Van Eetvelt Pitfalls during Lambing in Modern Sheep
Gunn-Moore Techniques for neonatal resuscitation and critical care.
Cital 16 Laboratory Animal Medicine
Zeltner et al. Pigs and minipigs
Carr et al. Pet pig medicine: 1. The normal pi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