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48948B -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48948B
CN107148948B CN201710575978.4A CN201710575978A CN107148948B CN 107148948 B CN107148948 B CN 107148948B CN 201710575978 A CN201710575978 A CN 201710575978A CN 107148948 B CN107148948 B CN 107148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wild
feeding
field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5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48948A (zh
Inventor
侯蓉
张志和
齐敦武
詹姆斯·斯帕提拉
陈鹏
杰克·欧文
拉曼卡兰
毕温磊
周延山
冯菲菲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Priority to CN2017105759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48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48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8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48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48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2Breeding 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eeding And Watering For Cattle Rais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本发明根据放归个体月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主要包括全母兽、母兽+人工培训开始介入、人工培训;根据放归个体月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饲养方式,饲养方式主要包括全母乳、母兽+人工补乳、断母兽奶+人工补乳、逐渐减少人工补乳、停止人工补乳;根据放归个体月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饲养场地,饲养场地主要包括圈养地、圈养地室内外运动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栖息地训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避免了野化放归的个体学会母兽本身的圈养习性;从而提高了圈养大熊猫放归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其生存状况倍受世人瞩目。由于大熊猫栖息地被江河等地理障碍隔离成6块互不相连的部分,这6块栖息地内部还被公路、矿山等人为干扰进一步破碎化。目前,虽然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野生大熊猫的6大分布区中还存在许多潜在风险,栖息地破碎化隔离了野生大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这些小种群生存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如果不实施人工干预,孤立的小种群大熊猫可能走向灭绝,因此,这些地区的大熊猫小种群急需复壮,需通过增加遗传多样性,以保持种群继续生存的能力与活力。于是,科研人员尝试从圈养个体中抽出部分进行野化培训放归。大型食肉类动物的放归极难成功,因为其生存要求极大的家域面积、苛刻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环境。圈养大熊猫和野生个体相比还存在运动量下降、取食技巧不足等诸多问题,所以圈养个体“硬放归”的成功率极低,在放归前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程序化的培训,从而提高它们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从而增加放归成功的可能性。
目前,有关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主要是通过建立野化培训圈,在培训个体有足够的野外生活能力时放归自然栖息地,其采取的野化培训方式分为亚成体野化培训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
亚成体野化培训是从圈养个体中挑选出适合野化放归的亚成体个体,将其放入野化训练场进行适应性训练,待逐步适应野外生存环境时将其放归野外的方式。
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是从出生幼体开始,于野化训练场内通过母兽或人工模拟母兽帮助下,使其逐步适应野外环境,学会野生大熊猫的各种生活技能,最终放归野外的方式。
幼体动物自出生后具强烈的探索、认知和跟随本能,因此与动物建立感情的最好时期为幼期;同时,幼年时期的行为学习对后期的培训有很大的影响,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野化放归个体会在幼年时期学会母兽本身的圈养习性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放归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在不同的月龄段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饲养方式和饲养场地对大熊猫进行喂养和培训,避免了野化放归的个体学会母兽本身的圈养习性;从而提高了圈养大熊猫放归的成功率。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野化放归个体按照月龄包括以下阶段:
(1)1-6月龄:采用全母乳喂养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母兽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
(2)7-9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及室外运动场;
(3)10-14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4)15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5)16-17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6)18-20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7)21月龄: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8)22-24月龄:采用自行觅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栖息地;
(9)25月龄:停止所有人工干预,放归野外。
人工投食指在投食点放置大熊猫食物,该大熊猫食物根据竹子季节性生产分为竹竿和竹笋。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工补乳是由狗奶粉代乳和婴儿奶粉两种奶粉按照重量比1:1混合,然后加入40-60℃的温开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混合乳。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野化训练场是人为根据模拟野外环境修建的围栏区域,该区域具备人工圈养大熊猫个体野外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该区域无大熊猫天敌。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半野化训练场具备野生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并根据地形设有多个投食点,该区域无大熊猫天敌。
过渡性适应的食物为适应场内自然生的野生竹子,品种根据适应场环境而定;伴生动物主要指适应场环境中的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野化放归个体10-17月龄在第一半野化训练场进行行为训练;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2-4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1-2小时;训练内容包括寻找食物、寻找水源、躲避天敌及隐蔽能力的训练。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野化放归个体18-21月龄在第二半野化训练场进行野外环境适应训练;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野化放归个体18-21月龄时,放归人员带领野化放归个体寻找食物与水源,野化放归个体22-24月龄时,个体自行寻找食物和水源;放归人员每天不定时对个体进行1-2小时的躲避天敌、隐蔽能力的训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野化放归个体不同月龄段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饲养方式和饲养场地制定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程序,与亚成体野化培训和母兽带仔野化培训相比,具有避免学会母兽本身的圈养习性、增强了与科研人员感情便于放归后期监测等优点、非常适于各圈养大熊猫机构实施的优点。圈养大熊猫通过此程序野化培训后,对其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进行监测结果为:野化培训后体重与圈养对照个体和野生个体无显著性差异、独立性处于圈养对照个体和野生个体中间、爬树能力等同于野生个体并显著高于圈养对照个体、活动量等同于野生个体并显著高于圈养对照个体、寻找食物能力等同于野生个体并显著高于圈养对照个体、对外界的警觉性等同于野生个体并显著高于圈养对照个体、探究能力等同于野生个体并显著高于圈养对照个体。总之野化培训后个体的野外生存能力显著高于圈养个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野化放归个体按照月龄包括以下阶段:
1-6月龄:采用全母乳喂养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母兽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
7-9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及室外运动场,该阶段为感情培养阶段,将野化放归个体与母兽隔离,放归人员与该野化放归个体进行单独接触,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其余时间野化放归个体仍与母兽待在一起。
10-14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该阶段为感情培养阶段,将野化放归个体与母兽隔离,放归人员与该野化放归个体进行单独接触,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其余时间野化放归个体仍与母兽待在一起。
15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2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培训内容包括活动量、爬树能力、独立性、对外界的警觉性及探究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16-17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2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培训内容包括活动量、爬树能力、独立性、对外界的警觉性及探究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18-20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并逐步减少人工补乳的比例,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2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培训内容包括寻找食物、寻找水源、躲避天敌及隐蔽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21月龄: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2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培训内容放归人员带领野化放归个体寻找食物与水源,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22-24月龄:采用自行觅食的方式进行喂养,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每天不定时对个体进行1小时的躲避天敌、隐蔽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栖息地;
25月龄:停止所有人工干预,放归野外。
所述的人工补乳是由PetAg Esbilac狗奶粉代乳和MeadJohnsonEnfaMil美赞臣1段安婴儿奶粉两种奶粉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然后加入40℃的温开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混合乳;
所述第一半野化训练场是人为根据模拟野外环境修建的具有足够面积的围栏区域,该区域具备人工圈养大熊猫个体野外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该区域无大熊猫天敌。
所述的第二半野化训练场具备野生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并根据地形设有若干投食点,该区域无大熊猫天敌。
[实施例2]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野化放归个体按照月龄包括以下阶段:
1-6月龄:采用全母乳喂养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母兽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
7-9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及室外运动场,该阶段为感情培养阶段,将野化放归个体与母兽隔离,放归人员与该野化放归个体进行单独接触,上午和下午各2小时,其余时间野化放归个体仍与母兽待在一起。
10-14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该阶段为感情培养阶段,将野化放归个体与母兽隔离,放归人员与该野化放归个体进行单独接触,上午和下午各2小时,其余时间野化放归个体仍与母兽待在一起。
15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4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2小时,培训内容包括活动量、爬树能力、独立性、对外界的警觉性及探究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16-17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4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2小时,培训内容包括活动量、爬树能力、独立性、对外界的警觉性及探究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18-20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并逐步减少人工补乳的比例,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4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2小时;培训内容包括寻找食物、寻找水源、躲避天敌及隐蔽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21月龄: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4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2小时;培训内容放归人员带领野化放归个体寻找食物与水源,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22-24月龄:采用自行觅食的方式进行喂养,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放归人员每天不定时对个体进行2小时的躲避天敌、隐蔽能力的训练,饲养场地为栖息地;
25月龄:停止所有人工干预,放归野外。
所述的人工补乳是由PetAg Esbilac狗奶粉代乳和MeadJohnsonEnfaMil美赞臣1段安婴儿奶粉两种奶粉按照重量比为1:1混合,然后加入60℃的温开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混合乳;
所述第一半野化训练场是人为根据模拟野外环境修建的具有足够面积的围栏区域,该区域具备人工圈养大熊猫个体野外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该区域无大熊猫天敌。
所述的第二半野化训练场具备野生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并根据地形设有若干投食点,该区域无大熊猫天敌。
如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野化放归个体按照月龄包括以下阶段:
(1)1-6月龄:采用全母乳喂养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母兽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
(2)7-9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圈养地室内及室外运动场;
(3)10-14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介入和母兽交叉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4)15月龄:采用母乳和人工补乳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5)16-17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一半野化训练场;
(6)18-20月龄:采用人工补乳和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7)21月龄:采用人工投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第二半野化训练场;
(8)22-24月龄:采用自行觅食的方式进行喂养;培训方式为人工培训,饲养场地为栖息地;
(9)25月龄:停止所有人工干预,放归野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补乳是由狗奶粉代乳和婴儿奶粉两种奶粉按照重量比1:1混合,然后加入40-60℃的温开水配置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的混合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野化训练场是人为根据模拟野外环境修建的围栏区域,该区域具备人工圈养大熊猫个体野外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该区域无大熊猫天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半野化训练场具备野生大熊猫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过渡性适应的食物和自然水源、野外大熊猫生存伴生动物条件,并根据地形设有多个投食点,所述的第二半野化训练场无大熊猫天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野化放归个体10-17月龄在第一半野化训练场进行行为训练;放归人员对野化放归个体每天进行2-4小时的行为训练,上午和下午各1-2小时;训练内容包括寻找食物、寻找水源、躲避天敌及隐蔽能力的训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野化放归个体18-21月龄在第二半野化训练场进行野外环境适应训练;放归人员每天早上和下午于不同的投食点进行投食;野化放归个体18-21月龄时,放归人员带领野化放归个体寻找食物与水源,野化放归个体22-24月龄时,个体自行寻找食物和水源;放归人员每天不定时对个体进行1-2小时的躲避天敌、隐蔽能力的训练。
CN201710575978.4A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Active CN107148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5978.4A CN10714894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5978.4A CN10714894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8948A CN107148948A (zh) 2017-09-12
CN107148948B true CN107148948B (zh) 2020-10-23

Family

ID=59796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5978.4A Active CN107148948B (zh) 2017-07-14 2017-07-14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489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8082B1 (de) * 2021-05-28 2022-06-28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 Center For The Giant Panda Verfahren zur künstlichen fütterung von riesenpandajunge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916A (zh) * 2018-05-07 2018-08-17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大熊猫圈舍
CN110024709B (zh) * 2019-05-07 2023-10-20 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嗅探犬训导设施使用方法
CN111280123A (zh) * 2020-02-03 2020-06-16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三胞胎大熊猫的喂养护理方法
CN113142128B (zh) * 2021-02-05 2021-10-15 中山大学 一种大熊猫异地野化放归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5443B (zh) * 2013-03-06 2014-05-07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大熊猫适时放对自然交配方法
CN106508698A (zh) * 2016-10-10 2017-03-22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组合式围栏
CN106719387B (zh) * 2016-12-06 2019-08-30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28082B1 (de) * 2021-05-28 2022-06-28 China Conservation And Res Center For The Giant Panda Verfahren zur künstlichen fütterung von riesenpandaj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48948A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8948B (zh) 一种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饲养方法
Wilson Genesis: The deep origin of societies
Simmons Harriers of the world: their behaviour and ecology
Bradbury Vocal communication in wild parrots
Richner et al. Is the information center hypothesis a flop?
Raihani The social instinct: how cooperation shaped the world
CN106719387B (zh) 一种大熊猫的野化训练方法
Slater Essentials of animal behaviour
Stenning The blue tit
Fernö et al. Fish behaviour, learning,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Thorburn The edible birds' nest boom in Indonesia and South-east Asia: a nested political ecology
Pellis Exploration and play in the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of the Australian magpie Gymnorhina tibicen
Hayes Principles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CN107156057B (zh) 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人工介入的驯化方法
CN110810327A (zh) 一种基于古典音乐富集环境提高蛋鸡福利的方法
Beehler Birds of paradise and mating system theory—predictions and observations
Ekarius Small-scale livestock farming: a grass-based approach for health, sustainability, and profit
Hei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growth rates between outbred and inbred chickens
Sabarros et al.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three sympatric seabirds to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in shared resources
Keller Charles Darwin's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a graphic adaptation
Sutekad et al. Daily behavioral research on Sumatran orangutan (Pongo abelii) mothers and offsprings at Suaq Balimbing Research Station, Gunung Leuser National Park, Aceh Province, Indonesia
Rathoure Conservation measures for monkey (Macaca mulatta) and Languor (Presbytis entellus)
TUZ ZOHURA Pigeon Rearing Systems and Their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Analysis: A Case of Senbag Upazilla, Noakhali
Conway Montessori's Cosmic Curriculum and Biodi ersit in Africa
CN104719208A (zh) 一种无毒暗纹东方鲀良种的培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