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2583A -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2583A
CN113242583A CN202110686159.3A CN202110686159A CN113242583A CN 113242583 A CN113242583 A CN 113242583A CN 202110686159 A CN202110686159 A CN 202110686159A CN 113242583 A CN113242583 A CN 113242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erminal
domain
call
call establis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61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2583B (zh
Inventor
黄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61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25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2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58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8633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93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25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5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22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for transferring data sessions between adjacent core network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5Handover due to radio link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Description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发展,针对5G网络的部署,发布了独立(standalone,SA)组网和非独立(nonstandalone,NSA)组网两种5G标准。但是,5G SA只支持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PS)域的互操作,而不再支持和电路交换(circuited switched,CS)域的互操作,而通过连接的网络互连协议多媒体子系统(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subsystem,IMS)来提供音视频通话业务,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在5G SA中通过IMS获取音视频通话业务的方案,也被称为基于IMS的5G新无线语音方案(voice on newradio,VoNR)。
由于5G SA无法与CS域互操作,因此当VoNR通话出现异常时,无法通过互操作到CS域进行重试,在一定程度降低了通话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当VoNR通话出现异常时,无法通过互操作到CS域进行重试,降低了通话的成功率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
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
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
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驻留模块,用于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
注册模块,用于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
建立模块,用于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
呼叫模块,用于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主动驻留到第二网络并在CS域注册,从而允许网络侧可以在CS域再次重试或延续呼叫,从而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所述呼叫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呼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
该步骤中,终端可以为被叫方,在终端发现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异常时,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其中,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可以是EPS fallback或VoNR,所谓EPS fallback,即演进的分组系统回落,也即在5G网络上发起IMS呼叫时回落到4G,通过4G网络实现语音业务。
步骤102: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网络驻留后,可以在CS域进行注册,具体的,终端可以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racking area update,TAU),通过此TAU,终端可以在核心网注册CS域业务,从而为后续网络侧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请求提供条件。在完成TAU之后,终端可以在第二网络上驻留一定的时长t_lte,以等待网络侧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在超过t_lte后,终端可以选择返回第一网络或者继续驻留在第二网络。
步骤103: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本步骤中,终端在CS域注册后,网络侧重新在CS域发起呼叫建立请求,网络侧和终端之间通过正常/已有的流程完成在CS域上的呼叫建立。由此,原本在第一网络上可能建立失败的呼叫,可以在CS域继续建立,从而提高了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主动驻留到第二网络并在CS域注册,从而允许网络侧可以在CS域再次重试或延续呼叫,从而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第一SIP错误码给IMS网络;和/或,
接收到IMS网络发送的第一SIP消息;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被叫呼叫仍未建立成功;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
示例性的,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中,若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了第一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错误码给IMS网络,和/或,收到了IMS网络发送的第一SIP消息,和/或,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被叫呼叫仍未建立成功,和/或,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则呼叫建立流程会在此失败,其中,第一SIP错误码可以是通信过程中按照协议要求发送的,也可以是终端与网络侧约定的特殊错误码,还可以是终端故意发送的某些可以触发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erver Centralization and ContinuityApplication Server,SCC AS)在CS域重试的特殊错误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长用于控制总的IMS呼叫建立等待时长,第二预设时长既要能保证终端能够及时判断当前IMS呼叫建立失败从而进行后续步骤,也要能保证正常的呼叫建立流程不被错误地判断为异常或者说失败,因此,可选的,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等于或小于IMS网络与终端正常建立呼叫时所耗费的时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交互行为包括:
接收到CS域寻呼并进入连接态后同时接收到预设数量的SIP INVITE请求;和/或,
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和/或,
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第一codec信息或第一SIP消息头域。
例如,终端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若终端在接收到寻呼(paging)并进入连接态后,同一时间收到预设数量的INVITE消息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数据包重传,则说明网络侧的第一条INVITE消息已经发送了较长时间,即已经超过或者快要超过正常建立呼叫所花费的时间,由于TCP重传或者SIP重传间隔是有协议规定,或者是固定配置的,因此根据已知的重传时间可以推算出正常建立呼叫所花费的时间内可能的INVITE消息重传次数,继而判断出是否已经超过或者快要超过正常建立呼叫所花费的时间,从而确定呼叫建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又如,终端和网络侧之间,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则呼叫建立过程同样确定为发生异常;也就是说,网络侧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某些消息的处理过程,若根据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判断出实际消耗的时间比正常耗费的时间要小得多(也即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则认定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
再如,终端在进行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协商时,若交互信息中携带了非普通用户协商时所使用的codec信息或者IPS消息头域,说明此时与终端连接的已经是语音提醒应用服务器或者多媒体网关,而不是发起呼叫的主叫方,则表明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包括:
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通过重定向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切换到第二网络。
也就是说,终端可以通过主动进行小区重选(cell reselection),不需要网络侧的参与而由终端自主完成在第二网络的驻留;或者,终端也可以引导网络触发重定向(redirection),也就是说,网络需要满足某些条件才能触发重定向,将终端由第一网络重定向到第二网络,终端通过向网络侧发送某些信息以引导网络侧判定终端满足重定向的条件,继而使网络侧发起重定向,实现由第一网络重定向到第二网络;或者,终端也可以切换(handover)到第二网络,这个过程需要终端上报测量报告,然后网络侧通过切换命令控制终端切换到特定的第二网络的小区,可选的,终端可以通过在测量报告中适当调整服务小区和邻区的测量值,来引导网络侧尽快触发切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为采用SA组网的5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LTE网络。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为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也就是说,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的过程中,该TAU为联合跟踪区/位置区(Tracking Area/Location Area,TA/LA)位置的更新流程,从而使终端在CS域注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包括:
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在所述CS域重新发起的呼叫建立请求;
响应于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在所述CS域建立呼叫。
示例性的,终端在CS域注册后,网络侧将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具体的,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例如LTE核心网),第二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寻呼)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终端在完成TAU流程后,可能为连接态,也可以能进入了空闲态,之后终端响应于所述呼叫建立请求,与网络侧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主动驻留到第二网络并在CS域注册,从而允许网络侧可以在CS域再次重试或延续呼叫,从而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如图2所示,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方法、所述呼叫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呼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本步骤中,终端可以为被叫方,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时,若网络侧设备判断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以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通过在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时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可以有效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或者,
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
示例性的,网络侧设备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中,若接收到了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和/或,IMS网络向终端发送了第一SIP消息,则呼叫建立流程会在此失败,其中,第一SIP错误码可以是通信过程中按照协议要求发送的,也可以是终端与网络侧约定的特殊错误码,还可以是终端故意发送的某些可以触发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erver Centralization and Continuity Application Server,SCC AS)在CS域重试的特殊错误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重新呼叫的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自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
自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
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
也就是说,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可以为: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或者,自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或者,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在满足上述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即可以尝试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其中,等待第三预设时长是为了预留时间给终端,使其有时间驻留到第二网络,并在第二网络进行TAU,完成在CS域的注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为采用SA组网的5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LTE网络。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或者在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第一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可以为: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或者在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或者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之后,不再等待第三预设时长,而是直接在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或者在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便令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尝试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呼叫建立的速度,当然,这样也可能存在终端还未完成在CS域注册的问题,因此,在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时,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再累计第四预设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后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从而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可选的,在所述终端仍未在CS域注册时,可以按照上述第二步(累计第四预设时长)进行多次重试,并可以设定最大重试次数或者最大重试时间,以防止过多的尝试次数和过长的时间消耗,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五预设时长呼叫仍未建立成功;或者,
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五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
也就是说,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中,若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五预设时长呼叫仍未建立成功,则意味着呼叫建立已超时,则判断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同样的,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中,若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五预设时长之前发生了预设交互行为,则预设交互行为的发生即表明呼叫建立过程发生了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预设时长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时长相同,也可以是IMS网络与终端正常建立呼叫时所耗费的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交互行为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预设数量的SIP INVITE请求;和/或,
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和/或,
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第一codec信息或第一SIP消息头域。
例如,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后续又发送了多条SIP INVITE请求,则说明第一条INVITE消息已经发送了较长时间,即已经超过或者快要超过正常建立呼叫所花费的时间,由于TCP重传或者SIP重传间隔是有协议规定,或者是固定配置的,因此根据已知的重传时间可以推算出正常建立呼叫所花费的时间内可能的INVITE消息重传次数,继而判断出是否已经超过或者快要超过正常建立呼叫所花费的时间,从而确定呼叫建立过程是否发生异常。
又如,终端和网络侧之间,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则呼叫建立过程同样确定为发生异常;也就是说,网络侧设备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某些消息的处理过程,若根据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判断出实际消耗的时间比正常耗费的时间要小得多(也即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则认定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
再如,在与终端进行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协商时,若交互信息中携带了非普通用户协商时所使用的codec信息或者IPS消息头域,说明此时与终端连接的已经是语音提醒应用服务器或者多媒体网关,而不是发起呼叫的主叫方,则表明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包括:
在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五预设时长后再达到第六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或者,在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的情况下,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示例性的,在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时,网络侧设备将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具体的,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可以为: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五预设时长后再达到第六预设时长,或者,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在满足上述任一条件的情况下,即可以尝试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其中,等待第六预设时长是为了预留时间给终端,使其有时间驻留到第二网络,并在第二网络进行TAU,完成在CS域的注册。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包括:
在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达到第五预设时长的情况下,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第一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在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可以为: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达到第五预设时长,或者在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达到第五预设时长,或者在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之后,不再等待第六预设时长,而是直接在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达到第五预设时长的时刻,或者在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的时刻便令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尝试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呼叫建立的速度,当然,这样也可能存在终端还未完成在CS域注册的问题,因此,在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时,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再累计第四预设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后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从而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可选的,在所述终端仍未在CS域注册时,可以按照上述第二步(累计第四预设时长)进行多次重试,并可以设定最大重试次数或者最大重试时间,以防止过多的尝试次数和过长的时间消耗,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网络侧设备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时,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第二网络的核心网(例如LTE核心网),第二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寻呼)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终端在完成TAU流程后,可能为连接态,也可以能进入了空闲态,之后终端响应于所述呼叫建立请求,与网络侧设备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通过在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时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可以有效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下面,继续以终端和网络侧设备构成的系统来进一步说明应用于终端的呼叫方法和应用于网络侧设备的呼叫方法。
实施方式一。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如图3所示,以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特定SIP错误码给网络侧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图中4G网络即第二网络,5G网络即第一网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和步骤2:网络侧设备通过5G网络向终端发送被叫呼叫建立请求;
步骤3和步骤4: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终端通过5G网络发送SIP错误码给网络侧设备(IMS网络),IMS呼叫建立流程会在此失败,这里的SIP错误码不一定是终端在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请求之后立即答复的,也有可能是呼叫建立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导致终端发送SIP错误码,也就是说,在终端接收到SIP INVITE请求和发送SIP错误码这两个时间点中间,终端和网络侧设备可能已经进行了其他步骤。
在收到SIP错误码后,网络侧设备SCC AS启动定时器t2,此定时器的目的是为了等待终端完成后续步骤5和步骤6。
步骤5:终端发送SIP错误码之后,立即主动驻留到4G LTE网络上,主动到4G网络的方法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终端在LTE网络进行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TAU,通过此TAU,终端可以在核心网CS域注册,这样就给后续SCC AS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请求提供了条件。在完成TAU之后,终端应该保证在LTE驻留t_lte时长,目的是等待SCC AS在CS与域发起呼叫,在t_lte超时后,终端可以选择返回5G SA或者继续留在LTE。
步骤7:t2超时,或者SCC AS监测到终端已在CS域注册,则网络侧设备重新选到CS域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具体的,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LTE核心网。
步骤8:LTE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其中,在完成步骤6的TAU之后,终端可能处于连接态,也可能已经进入了空闲态。
步骤9: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通过上述步骤,原本在5G SA上可能会失败的呼叫,就可以在2G或3G CS域继续建立,从而提高了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实施方式二。
以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特定SIP错误码给网络侧设备为例进行描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和步骤2:网络侧设备通过5G网络向终端发送被叫呼叫建立请求;
步骤3和步骤4: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终端通过5G网络发送SIP错误码给网络侧设备(IMS网络),IMS呼叫建立流程会在此失败,这里的SIP错误码不一定是终端在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请求之后立即答复的,也有可能是呼叫建立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导致终端发送SIP错误码,也就是说,在终端接收到SIP INVITE请求和发送SIP错误码这两个时间点中间,终端和网络侧设备可能已经进行了其他步骤。
步骤5:终端发送SIP错误码之后,立即主动驻留到4G LTE网络上,主动到4G网络的方法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终端在LTE网络进行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TAU,通过此TAU,终端可以在核心网CS域注册,这样就给后续SCC AS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请求提供了条件。在完成TAU之后,终端应该保证在LTE驻留t_lte时长,目的是等待SCC AS在CS与域发起呼叫,在t_lte超时后,终端可以选择返回5G SA或者继续留在LTE。
与上述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在收到SIP错误码后,网络侧设备SCCAS不启动定时器t2,而是按照原有流程直接尝试CS域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在SCC AS发现终端未在CS域注册时启动一个重试定时器t4,在t4超时后重新尝试将呼叫中转到CS域,其中,可以进行多次重试,并可以设定最大重试次数,或者总的最大重试时间,用来防止过多的尝试次数和过长的时间消耗。
步骤7: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LTE核心网。
步骤8:LTE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其中,在完成步骤6的TAU之后,终端可能处于连接态,也可能已经进入了空闲态。
步骤9: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通过上述步骤,原本在5G SA上可能会失败的呼叫,就可以在2G或3G CS域继续建立,从而提高了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实施方式三。
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如图4所示,以终端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被叫呼叫仍未建立成功为例进行描述,图中4G网络即第二网络,5G网络即第一网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和步骤2:网络侧设备通过5G网络向终端发送被叫呼叫建立请求,在IMS协议中具体表现为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请求;
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后,启动一个定时器t1’用以控制总的IMS呼叫建立等待时长,t1’既要能保证终端能够及时判断当前IMS呼叫建立失败从而进行后续步骤,也要能保证正常的呼叫建立流程不被错误地判断为异常或者说失败,因此,可选的,t1’可以等于或小于IMS网络与终端正常建立呼叫时所耗费的时间(即t1)。
步骤3: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终端的某些SIP响应发送失败或延迟,网络侧设备未收到或很晚才收到这些响应;
·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消息丢失或延迟,终端未收到或很晚才收到这些SIP消息;
·终端在空闲态很晚才收到网络发送的paging;
·用于通话的LTE承载建立失败。这里的承载包括NAS承载和AS承载;
·由于终端或者网络侧设备的某些内部异常,导致通话建立流程被卡住而没有继续往下执行。
步骤4:在定时器t1’超时后,立即通过5G和4G的互操作主动驻留到4GLTE网络上,主动到4G网络的方法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网络侧设备的SCC AS在定时t1超时后(即网络侧设备发送SIP INVITE消息的时刻起达到t1后),不是立即在CS域上尝试重新发起呼叫,而是启动定时器t3,此定时器t3的目的是为了等待终端完成步骤4和步骤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步骤4和步骤5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步骤5和步骤6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但是步骤6一定是在步骤4之后,这里的步骤5中启动定时器t3的时间点依赖于t1’和t1的配置、以及前述步骤中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交互过程中的延迟。
步骤6:终端在LTE网络进行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TAU,通过此TAU,终端可以在核心网CS域注册,这样就给后续SCC AS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请求提供了条件。在完成TAU之后,终端应该保证在LTE驻留t_lte时长,目的是等待SCC AS在CS与域发起呼叫,在t_lte超时后,终端可以选择返回5G SA或者继续留在LTE。
步骤7:t3超时,或者SCC AS监测到终端已在CS域注册,则网络侧设备重新选到CS域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具体的,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LTE核心网。
步骤8:LTE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其中,在完成步骤6的TAU之后,终端可能处于连接态,也可能已经进入了空闲态。
步骤9: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通过上述步骤,原本在5G SA上可能会失败的呼叫,就可以在2G或3G CS域继续建立,从而提高了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实施方式四。
以终端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被叫呼叫仍未建立成功为例进行描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和步骤2:网络侧设备通过5G网络向终端发送被叫呼叫建立请求,在IMS协议中具体表现为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请求;
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后,启动一个定时器t1’用以控制总的IMS呼叫建立等待时长,t1’既要能保证终端能够及时判断当前IMS呼叫建立失败从而进行后续步骤,也要能保证正常的呼叫建立流程不被错误地判断为异常或者说失败,因此,可选的,t1’可以等于或小于IMS网络与终端正常建立呼叫时所耗费的时间(即t1)。
步骤3: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终端的某些SIP响应发送失败或延迟,网络侧设备未收到或很晚才收到这些响应;
·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消息丢失或延迟,终端未收到或很晚才收到这些SIP消息;
·终端在空闲态很晚才收到网络发送的paging;
·用于通话的LTE承载建立失败。这里的承载包括NAS承载和AS承载;
·由于终端或者网络侧设备的某些内部异常,导致通话建立流程被卡住而没有继续往下执行。
步骤4:在定时器t1’超时后,立即通过5G和4G的互操作主动驻留到4GLTE网络上,主动到4G网络的方法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网络侧设备的SCC AS在定时t1超时后(即网络侧设备发送SIP INVITE消息的时刻起达到t1后),与上述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不是启动定时器t3,而是根据原有流程(即现有技术中的流程)在CS域上尝试重新发起呼叫,在SCC AS发现终端未在CS域注册时启动一个重试定时器t4,在t4超时后重新尝试将呼叫中转到CS域,其中,可以进行多次重试,并可以设定最大重试次数,或者总的最大重试时间,用来防止过多的尝试次数和过长的时间消耗。
步骤6:终端在LTE网络进行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TAU,通过此TAU,终端可以在核心网CS域注册,这样就给后续SCC AS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请求提供了条件。在完成TAU之后,终端应该保证在LTE驻留t_lte时长,目的是等待SCC AS在CS与域发起呼叫,在t_lte超时后,终端可以选择返回5G SA或者继续留在LTE。
步骤7:t4超时,或者SCC AS监测到终端已在CS域注册,则网络侧设备重新选到CS域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具体的,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LTE核心网。
步骤8:LTE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其中,在完成步骤6的TAU之后,终端可能处于连接态,也可能已经进入了空闲态。
步骤9: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通过上述步骤,原本在5G SA上可能会失败的呼叫,就可以在2G或3G CS域继续建立,从而提高了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实施方式五。
以终端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为例进行描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和步骤2:网络侧设备通过5G网络向终端发送被叫呼叫建立请求,在IMS协议中具体表现为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请求;
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后,启动一个定时器t1’用以控制总的IMS呼叫建立等待时长,t1’既要能保证终端能够及时判断当前IMS呼叫建立失败从而进行后续步骤,也要能保证正常的呼叫建立流程不被错误地判断为异常或者说失败,因此,可选的,t1’可以等于或小于IMS网络与终端正常建立呼叫时所耗费的时间(即t1)。
步骤3:在t1’超时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通过这些预设交互行为,判断IMS呼叫建立流程实际已经失败,预设交互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终端在收到paging并进入连接态后,同一时间连续收到多条INVITE消息的TCP数据包重传。说明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条INVITE已经发送了较长时间,即t1有可能已经超时或快要超时,而由于TCP重传或SIP重传间隔是有协议规定,或者是固定配置的,因此根据已知的重传时间可以推算出在t1时间内可能的INVITE重传次数,继而判断出是否已经超时。
终端通过SIP请求和SIP回复的时间差判断出,预期网络侧设备或主叫方需要消耗一定处理时间的某些消息处理过程,但实际消耗了与预期相比要少得多的时间。
终端发现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了非普通用户协商所使用的codec或者SIP消息头域,说明此时与终端连接的已经是语音提醒应用服务器,或者多媒体网关,而不是呼叫发起的主叫方。
步骤4:发生预设交互行为后,立即通过5G和4G的互操作主动驻留到4G LTE网络上,主动到4G网络的方法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网络侧设备的SCC AS在定时t1超时后(即网络侧设备发送SIP INVITE消息的时刻起达到t1后),启动定时器t3,此定时器t3的目的是为了等待终端完成步骤4和步骤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步骤4和步骤5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步骤5和步骤6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但是步骤6一定是在步骤4之后,这里的步骤5中启动定时器t3的时间点依赖于t1’和t1的配置、以及前述步骤中终端和网络侧设备交互过程中的延迟。
步骤6:终端在LTE网络进行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TAU,通过此TAU,终端可以在核心网CS域注册,这样就给后续SCC AS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请求提供了条件。在完成TAU之后,终端应该保证在LTE驻留t_lte时长,目的是等待SCC AS在CS与域发起呼叫,在t_lte超时后,终端可以选择返回5G SA或者继续留在LTE。
步骤7:t3超时,或者SCC AS监测到终端已在CS域注册,则网络侧设备重新选到CS域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具体的,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LTE核心网。
步骤8:LTE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其中,在完成步骤6的TAU之后,终端可能处于连接态,也可能已经进入了空闲态。
步骤9: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通过上述步骤,原本在5G SA上可能会失败的呼叫,就可以在2G或3G CS域继续建立,从而提高了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实施方式六。
以终端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为例进行描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和步骤2:网络侧设备通过5G网络向终端发送被叫呼叫建立请求,在IMS协议中具体表现为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请求;
终端收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SIP INVITE消息后,启动一个定时器t1’用以控制总的IMS呼叫建立等待时长,t1’既要能保证终端能够及时判断当前IMS呼叫建立失败从而进行后续步骤,也要能保证正常的呼叫建立流程不被错误地判断为异常或者说失败,因此,可选的,t1’可以等于或小于IMS网络与终端正常建立呼叫时所耗费的时间(即t1)。
步骤3:在t1’超时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通过这些预设交互行为,判断IMS呼叫建立流程实际已经失败,预设交互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终端在收到paging并进入连接态后,同一时间连续收到多条INVITE消息的TCP数据包重传。说明网络侧设备的第一条INVITE已经发送了较长时间,即t1有可能已经超时或快要超时,而由于TCP重传或SIP重传间隔是有协议规定,或者是固定配置的,因此根据已知的重传时间可以推算出在t1时间内可能的INVITE重传次数,继而判断出是否已经超时。
终端通过SIP请求和SIP回复的时间差判断出,预期网络侧设备或主叫方需要消耗一定处理时间的某些消息处理过程,但实际消耗了与预期相比要少得多的时间。
终端发现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了非普通用户协商所使用的codec或者SIP消息头域,说明此时与终端连接的已经是语音提醒应用服务器,或者多媒体网关,而不是呼叫发起的主叫方。
步骤4:发生预设交互行为后,立即通过5G和4G的互操作主动驻留到4G LTE网络上,主动到4G网络的方法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网络侧设备的SCC AS在定时t1超时后(即网络侧设备发送SIP INVITE消息的时刻起达到t1后),与上述实施方式四或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不是启动定时器t3,而是根据原有流程(即现有技术中的流程)在CS域上尝试重新发起呼叫,在SCC AS发现终端未在CS域注册时启动一个重试定时器t4,在t4超时后重新尝试将呼叫中转到CS域,其中,可以进行多次重试,并可以设定最大重试次数,或者总的最大重试时间,用来防止过多的尝试次数和过长的时间消耗。
步骤6:终端在LTE网络进行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TAU,通过此TAU,终端可以在核心网CS域注册,这样就给后续SCC AS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请求提供了条件。在完成TAU之后,终端应该保证在LTE驻留t_lte时长,目的是等待SCC AS在CS与域发起呼叫,在t_lte超时后,终端可以选择返回5G SA或者继续留在LTE。
步骤7:t4超时,或者SCC AS监测到终端已在CS域注册,则网络侧设备重新选到CS域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具体的,SCC AS将呼叫建立请求中转到CS域之后,呼叫建立请求会转发到LTE核心网。
步骤8:LTE网络通过连接态的CS业务指示或者空闲态的CS paging将呼叫建立请求发送给终端,其中,在完成步骤6的TAU之后,终端可能处于连接态,也可能已经进入了空闲态。
步骤9:终端和网络侧设备通过已有流程完成CS fallback的呼叫建立。
通过上述步骤,原本在5G SA上可能会失败的呼叫,就可以在2G或3G CS域继续建立,从而提高了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请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5所示,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50包括:
驻留模块51,用于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
注册模块52,用于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
建立模块53,用于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主动驻留到第二网络并在CS域注册,从而允许网络侧可以在CS域再次重试或延续呼叫,从而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第一SIP错误码给IMS网络;和/或,
接收到IMS网络发送的第一SIP消息;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被叫呼叫仍未建立成功;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
可选的,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在所述CS域重新发起的呼叫建立请求;
响应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在所述CS域建立呼叫。
可选的,所述预设交互行为包括:
接收到CS域寻呼并进入连接态后同时接收到预设数量的SIP INVITE请求;和/或,
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和/或,
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第一codec信息或第一SIP消息头域。
可选的,所述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为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跟踪区更新流程TAU。
可选的,所述驻留模块包括:
驻留单元,用于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用于通过重定向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用于切换到第二网络。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为采用SA组网的5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LTE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够实现图1、图3、图4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所能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6所示,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60包括:
呼叫模块61,用于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通过在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时在CS域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可以有效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可选的,所述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或者,
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
可选的,所述呼叫模块包括:
第一呼叫单元,用于在自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或者,在自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或者,在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的情况下,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可选的,所述呼叫模块包括:
第二呼叫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或者在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第一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还用于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可选的,所述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五预设时长呼叫仍未建立成功;或者,
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五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
可选的,所述重新呼叫的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自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
自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
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
可选的,所述呼叫模块包括:
第三呼叫单元,用于在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达到第五预设时长的情况下,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第一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第三呼叫单元,还用于在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可选的,所述预设交互行为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预设数量的SIP INVITE请求;和/或,
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和/或,
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第一codec信息或第一SIP消息头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为采用SA组网的5G网络。
可选的,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700,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存储在存储器7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7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呼叫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和非移动终端。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存储在存储器8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80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的呼叫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901、网络模块902、音频输出单元903、输入单元904、传感器905、显示单元906、用户输入单元907、接口单元908、存储器909、以及处理器9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9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9010,用于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
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
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出现异常时,主动驻留到第二网络并在CS域注册,从而允许网络侧可以在CS域再次重试或延续呼叫,从而提高呼叫建立的成功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第一SIP错误码给IMS网络;和/或,
接收到IMS网络发送的第一SIP消息;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被叫呼叫仍未建立成功;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
可选的,所述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包括:
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在所述CS域重新发起的呼叫建立请求;
响应于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在所述CS域建立呼叫。
可选的,所述预设交互行为包括:
接收到CS域寻呼并进入连接态后同时接收到预设数量的SIP INVITE请求;和/或,
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和/或,
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第一codec信息或第一SIP消息头域。
可选的,所述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为联合位置更新类型的跟踪区更新流程TAU。
可选的,所述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包括:
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通过重定向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切换到第二网络。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络为采用SA组网的5G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LTE网络。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9041和麦克风9042,图形处理器9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906可包括显示面板9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061。用户输入单元907包括触控面板9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072。触控面板9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9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9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9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或者网络侧设备的呼叫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应用于终端或者网络侧设备的呼叫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呼叫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
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
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第一SIP错误码给IMS网络;和/或,
接收到IMS网络发送的第一SIP消息;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被叫呼叫仍未建立成功;和/或,
在自接收到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的被叫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二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包括:
接收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在所述CS域重新发起的呼叫建立请求;
响应于所述呼叫建立请求,在所述CS域建立呼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交互行为包括:
接收到CS域寻呼并进入连接态后同时接收到预设数量的SIP INVITE请求;和/或,
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和/或,
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第一codec信息或第一SIP消息头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包括:
通过小区重选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通过重定向驻留到第二网络;或者,
切换到第二网络。
6.一种呼叫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或者,
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新呼叫的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自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
自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起达到第三预设时长;
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终端通过第一网络发送的第一SIP错误码的时刻或者在IMS网络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SIP消息的时刻,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第一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包括:
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五预设时长呼叫仍未建立成功;或者,
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未超过第五预设时长之前发生预设交互行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包括:
在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超过第五预设时长后再达到第六预设时长的情况下,或者,在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监测到所述终端已在CS域注册的情况下,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包括:
在自IMS网络通过所述第一网络发送呼叫建立请求的时刻起达到第五预设时长的情况下,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第一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在自所述业务集中化和连续性应用服务器SCC AS获知所述终端未在CS域注册的时刻起达到第四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再次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交互行为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预设数量的SIPINVITE请求;和/或,
SIP请求和SIP回复之间的时间差小于预设时长阈值;和/或,
在进行SDP协商时携带第一codec信息或第一SIP消息头域。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驻留模块,用于在第一网络上的被叫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在第二网络驻留第一预设时长;
注册模块,用于在第二网络上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TAU以在CS域注册;
建立模块,用于在CS域重新建立呼叫。
15.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呼叫模块,用于在与终端在第一网络上的呼叫建立过程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若满足重新呼叫的条件,则在CS域向所述终端重新发起呼叫建立请求。
16.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叫方法的步骤。
17.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13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叫方法的步骤。
1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叫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6-13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叫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86159.3A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Active CN1132425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6159.3A CN113242583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PCT/CN2022/098633 WO2022267933A1 (zh) 2021-06-21 2022-06-14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6159.3A CN113242583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2583A true CN113242583A (zh) 2021-08-10
CN113242583B CN113242583B (zh) 2023-10-13

Family

ID=77140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6159.3A Active CN113242583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2583B (zh)
WO (1) WO202226793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077A (zh) * 2022-02-28 2022-06-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4698046A (zh) * 2021-12-15 2022-07-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828126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被叫寻呼方法和装置
CN114928864A (zh) * 2022-04-19 2022-08-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主叫设备和被叫设备
CN115297448A (zh) * 2022-09-26 2022-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407A (zh) * 2010-01-28 2010-09-08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的实现方法和终端
CN106162939A (zh) * 2016-08-24 2016-11-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8384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交换回退方法及装置
CN111372327A (zh) * 2020-02-18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5g sa网络的呼叫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WO2021077423A1 (zh) * 2019-10-25 2021-04-29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13353A1 (en) * 2019-07-25 2021-0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allback during call set-up
US20210051530A1 (en) * 2019-08-16 2021-02-18 Apple Inc. 5G NR Voice Call EPS Fallback Enhancements
CN111698772B (zh) * 2020-05-19 2023-08-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5g系统的注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407A (zh) * 2010-01-28 2010-09-08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的实现方法和终端
CN106162939A (zh) * 2016-08-24 2016-11-2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8384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交换回退方法及装置
WO2021077423A1 (zh) * 2019-10-25 2021-04-29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1372327A (zh) * 2020-02-18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5g sa网络的呼叫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8046A (zh) * 2021-12-15 2022-07-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896772A (zh) * 2021-12-15 2023-10-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698046B (zh) * 2021-12-15 2024-05-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6896772B (zh) * 2021-12-15 2024-05-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接收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585077A (zh) * 2022-02-28 2022-06-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4585077B (zh) * 2022-02-28 2024-02-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4928864A (zh) * 2022-04-19 2022-08-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处理方法、主叫设备和被叫设备
CN114828126A (zh) * 2022-06-23 2022-07-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被叫寻呼方法和装置
CN115297448A (zh) * 2022-09-26 2022-11-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7448B (zh) * 2022-09-26 2023-01-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回落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933A1 (zh) 2022-12-29
CN113242583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2583B (zh) 一种呼叫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11943676B2 (en) Switching between network based and relay based operation for mission critical voice call
US1075761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aging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displaying
US8311021B2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session initiation/delivery through a WLAN to a terminal
CN111586782B (zh) 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
TWI659667B (zh) 處理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連結的裝置及方法
CN103841545B (zh) 一种mme池场景能力信息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US2023003696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suring continuity of services on handover from wi-fi to cellular networks
WO2016169103A1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EP4093107A1 (en) Multimedia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storage medium, chip, and related device
US9392032B2 (en) Session transfer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3411856A (zh) 一种语音业务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芯片和存储介质
EP285841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voice service fallback
CN112584408B (zh) 无线链路失败重建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68237B (zh) 一种会话管理方法、用户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13595765A (zh) 一种VoIP终端注册业务的故障转移方法及装置
CN113242582A (zh) 通话建立方法和通话建立装置
WO2024078493A1 (zh) 寻呼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49385B (zh) 振铃前双模单待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53726B (zh) 一种用户设备非活动状态转换设计的方法
US20100202366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with a generic access network and associated GAN-enabled mobile station
WO2023174321A1 (zh) 语音业务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884112A (zh) 语音接续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465208B (zh) 重定向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6669171A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