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2261B -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2261B
CN113242261B CN202110647008.7A CN202110647008A CN113242261B CN 113242261 B CN113242261 B CN 113242261B CN 202110647008 A CN202110647008 A CN 202110647008A CN 113242261 B CN113242261 B CN 113242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protocol format
protocol
terminal
form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70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2261A (zh
Inventor
张一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70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2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2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26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0996 priority patent/WO202225765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2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2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3Protocol definition or spec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送至所述第一虚拟网卡;其中,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Description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终端与可穿戴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并通过网络层互传数据,与可穿戴设备实现移动数据网络共享,这种基于网络层实现网络共享的方式存在设备兼容性差的问题,无法广泛地适用于各类终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出现的基于网络层实现网络共享的方式存在设备兼容性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送至所述第一虚拟网卡;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国际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有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远程过程调用,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的第一虚拟网卡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转换生成的;
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运行功耗小于所述第二处理的运行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蓝牙网络是基于第一设定应用配对连接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定应用,通过中间软件抽象层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内核;
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通过物理网卡将内核中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包括: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送至所述第一虚拟网卡;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第三转换单元,用于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从而能够通过蓝牙网络,在应用层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通过应用层协议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通过应用层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从而能够在不同的终端之间实现网络共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上数据转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在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第一终端的共享数据网络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配备多个处理器的第一终端的网络硬件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在配置多个处理器下数据包的传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终端上的数据包转换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S101: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这里,第一终端的应用程序上的应用数据在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协议格式,在本申请中,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从而能够将IP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TCP协议和/或UDP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其中,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为应用层数据,从而能够在应用层上实现第一终端的应用数据的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是由将TCP协议和/或UDP协议格式的应用数据转换为IP协议格式的应用数据。其中,第一终端可以为智能手表,当第一终端处于无网络的状态下,例如,第一终端的蜂窝网络功能以及无线网络连接均处于关闭状态,可以通过具备网络访问能力的第二终端进行配对连接,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共享数据网络。在实际应用中,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可以为轻型IP协议LwIP,能够在保持TCP协议主要功能的同时,减少对终端的RAM的占用,从而能够节省终端的资源与功耗,其中,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可以基于蓝牙低功耗通用属性配置文件(BLEGATT,Bluetooh Low Energy 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或者蓝牙串口协议(BT SPP,Serial Port Profile)进行封装。
S102: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这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蓝牙配对连接,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从而第一终端能够通过第二终端从网络中获取第一数据包的响应,使得第一终端能够基于第二终端实现数据网络的共享。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标准的BT-PAN蓝牙协议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第一协议格式的数据包的时候,需要获取一定的权限,示例地,第一终端需要获取允许互联网访问的权限,第二终端需要打开基于蓝牙共享网络的权限,从而才能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成功传输第一协议格式的数据包,并且,当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之中存在不支持标准的BT-PAN蓝牙协议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基于蓝牙共享网络,因此无法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进行数据的传输,而在本申请中,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为第二协议格式,也就是说,是在应用层实现数据的互传,并不是直接传输底层数据包,从而不需要获取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用户权限,因此,即使在不支持标准的BT-PAN蓝牙协议的终端上也可以实现蓝牙网络共享,从而能够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网络共享,提高了网络共享的兼容性。
S103: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送至所述第一虚拟网卡;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这里,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后,需要对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进行格式转换,基于应用层协议,能够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会传送至第一虚拟网卡。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虚拟网卡接收到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之后,经过内核网络协议栈,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应用,从而能够将第二数据返回至应用层,使得应用程序能够从网络中获取相应的响应数据。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第一终端上数据转换的流程示意图,应用程序中的应用数据属于应用层的数据,当应用层中的数据需要传输到其他层的时候,需要通过数据接口进行传输,在本申请中,通过中间软件抽象层将应用程序的第二协议格式的应用数据发送到内核,其中,中间软件抽象层可以为套接字socket,根据TCP/IP协议,将内核中的第二协议格式的应用数据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从而可以将应用数据转换为可以在因特网上传输的数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一虚拟网卡,从而可以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从应用层传输到网络代理层,第一虚拟网卡能够用于模拟网络环境与网络适配器,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终端具备物理网卡,第一终端可以直接通过物理网卡与网络连接,而当第一终端配备的是虚拟网卡,则可以通过与第二终端实现数据网络共享,第一虚拟网卡能够根据第二终端提供的数据网络共享,构建网络环境。网络代理层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到应用层,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在经过设定的应用层协议,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其中,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可以为LwIP协议,使得第一终端向第二中终端发送的数据为应用层的数据,在两个不同终端上实现应用数据的交互,不需要额外地获取网络权限,从而提高了数据网络共享的适用范围。此外,第一终端还可以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在网络代理层中,基于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回第一虚拟网卡,第一虚拟网卡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返回至内核,根据TCP/IP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会TCP/UDP应用数据,并返回至应用层,结束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有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S301:基于远程过程调用,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的第一虚拟网卡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转换生成的。
这里,第一终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可以配备不同数量的处理器,当第一终端中含有一个处理器时,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第一虚拟网卡由第一处理器运行,也就是说由第一终端的第一处理器负责对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进行处理。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在一种工作模式下的第一终端的共享数据网络的示意图,在图4中,第一虚拟网卡输出的数据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通过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后,通过蓝牙连接发出到第二终端。当第一终端配置有至少两个处理器的情况下,在实际应用中,说明第一终端当前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将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能够使第一终端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均可使用蓝牙连接,不需要为每个处理器配备一个蓝牙芯片,可以节省第一终端的能耗。如图5所示,图5示出了配备多个处理器的第一终端的网络硬件框图。当第一终端当前运行的处理器为第二处理器时,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处理器上的第二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其中,第三数据包为应用运行过程中的应用数据。由于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因此,当通过蓝牙方式传输第二处理器上的数据的时候,需要将第二处理器上的数据通过远程过程调用传输到第一处理器上,再通过第一处理器上挂载的蓝牙芯片,将第二处理器上的数据发出。
S302: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这里,在第一处理器获得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后,通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的蓝牙芯片,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发送到第二终端,从而完成第一终端的第二处理器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使第一终端能够利用第二终端的网络功能,获取第二处理器所需要的网络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接收到第二终端返回的关于第三数据包的响应数据时,可以通过远程过程调用,将关于第三数据包的响应数据传输到第二处理器,从而使得第二处理器能够相应的网络数据并完成后续的数据处理。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第一终端在配置多个处理器下数据包的传输示意图,从而可以保证第一终端在不同处理器运行时,均可以实现数据网络的共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运行功耗小于所述第二处理的运行功耗。
这里,当第一终端配置有至少两个处理器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器的运行功耗小于第二处理的运行功耗,使得蓝牙芯片挂在在多个处理器中运行功耗较小的第一处理器上。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配置的至少两个处理器中每个处理器可以工作在不同的电压和频率下,将计算繁重的任务交给工作在高频的处理器进行处理,将压力较小的任务交给工作在低频的处理器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将不同的任务分配到不同的处理器进行处理,减少了第一终端的功耗,示例地,对于配置有两个处理器的智能手表而言,存在两种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是为了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使智能手表完成常规的任务,当智能手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由于任务简单,所需要的频率参数不用过高,对应运行的处理器为运行功耗较小的第一处理器,当智能手表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是为了完成复杂的进程,例如,地图在线导航场景,对应运行的处理器为运行功耗较大的第二处理器,将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不仅能实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共用相同的蓝牙芯片,还可以节省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协议格式的转换,通过蓝牙网络在应用层上进行数据包的交互,在不需要获取终端的底层权限的情况下,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网络共享,提高了数据网络共享的兼容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如图7所示,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S701: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这里,第二终端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第二终端会基于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从服务器端得到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在实际应用中,中间软件抽象层能够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到第二终端的内核,内核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并通过物理网卡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到服务端,从而获取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是通过第二终端的物理网卡进行网络访问获取的,从而使第一终端间接地通过第二终端实现数据网络共享,并获取相应的数据。
S702: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这里,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是基于应用层进行数据传输的,因此在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后,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从而能够基于TCP和/或UDP协议格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在实际应用中,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可以基于蓝牙低功耗通用属性配置文件或者蓝牙串口协议(BT SPP,Serial Port Profile)进行封装。在实际应用中,当从服务器获取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能够在内核根据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
S703: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这里,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蓝牙配对连接,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终端,从而能够基于应用层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标准的BT-PAN蓝牙协议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第一协议格式的数据包的时候,由于第一协议格式的数据包是在因特网上传输的数据包,需要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获取一定的网络权限才能传输第一协议格式的数据包,示例地,第一终端需要获取允许互联网访问的权限,第二终端需要打开基于蓝牙共享网络的权限,使得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能够拥有相应的网络权限后,才能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成功传输第一协议格式的数据包,而在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之间存在不支持标准的BT-PAN蓝牙协议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无法基于蓝牙实现网络共享,第一终端或第二终端不能获取相应的网络权限,从而无法实现基于蓝牙网络共享进行数据传输。而在本申请中,由于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传输的第二数据包为第二协议格式,而不是传输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因此不需要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获取一定的网络权限上才能实现网络共享,并且,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为在网络中获取的第一终端发出的第一数据包的响应,因此,第一数据包与第二数据包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实质上实现了第一终端基于第二终端的蓝牙连接实现网络共享,能够在不同终端上实现网络共享,提高了网络共享的兼容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蓝牙网络是基于第一设定应用配对连接的。
这里,为了在不同终端上实现共享数据网络,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蓝牙网络是基于第一设定应用配对连接的,示例地,在第二终端上安装第一设定应用,通过第一设定应用配对设置第一终端,从而能够基于第一设定应用将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配对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定应用可以起到网络代理的作用,第一设定应用能够负责对第二终端接收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与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处理,示例地,第一设定应用能够将拿到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给第二终端的蓝牙芯片,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终端,使得不同终端能够通过第一设定应用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网络共享。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包括:
S801:基于所述第一设定应用,通过中间软件抽象层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内核。
这里,对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首先由第一设定应用通过中间软件抽象层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到内核,在实际应用中,中间软件抽象层可以为套接字socket,使内核获取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S802: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这里,在内核中,会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后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能够在因特网上进行传输。
S803:通过物理网卡将内核中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这里,内核通过第二终端的物理网卡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由于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能够在因特网上传输,而第二终端的物理网卡使第二终端具备网络访问的能力,因此,第二终端能够根据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在因特网上获取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二数据包。如图9所示,图9示出了第二终端上的数据包转换流程示意图。在第二终端的数据包转换流程中,可以认为第一终端发送的是第一设定应用的应用数据,并且第二终端会将第一设定应用的应用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也就是,可以认为是第一设定应用的应用数据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实现数据交互,传输的是应用数据,因此,并不需要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均获取一定网络权限的情况下才能将数据包成功传输,并且在安装第一设定应用的情况下,能够在两个终端之间实现数据网络共享,提高了数据网络共享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通过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使得能够根据第二终端的物理网卡,在网络中能够获取到第一数据包的响应信息第二数据包,并返回到第一终端,从而能够使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的网卡实现数据网络共享。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转换单元1001,用于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1002,用于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第二转换单元1003,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送至所述第一虚拟网卡;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有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所述共享数据网络装置还包括:
基于远程过程调用,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的第一虚拟网卡基于所述设定的应用层协议转换生成的;
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运行功耗小于所述第二处理的运行功耗。
实际应用时,第一转换单元1001、第一发送单元1002、第二转换单元1003可由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0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在进行共享数据网络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与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101,用于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第三转换单元1102,用于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第二发送单元1103,用于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蓝牙网络是基于第一设定应用配对连接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1在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定应用,通过中间软件抽象层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内核;
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通过物理网卡将内核中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实际应用时,第一接收单元1101、第三转换单元1102、第二发送单元1103可由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1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在进行共享数据网络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与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包括:
通信接口1,能够与其它设备比如网络设备等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2,与通信接口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而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3上。
当然,实际应用时,电子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可以理解,存储器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3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2中,或者由处理器2实现。处理器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DSP,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处理器2读取存储器3中的程序,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
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送至所述第一虚拟网卡,通过所述第一虚拟网卡,经过内核网络协议栈,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再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返回至应用层;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有至少两个处理器;所述第一终端的蓝牙芯片挂载在第一处理器上;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远程过程调用,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的第一虚拟网卡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转换生成的;
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运行功耗小于所述第二处理的运行功耗。
4.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
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包括:
通过中间软件抽象层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内核;
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通过物理网卡将内核中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的蓝牙网络是基于第一设定应用配对连接的。
6.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虚拟网卡发出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蓝牙网络,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并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传送至所述第一虚拟网卡,通过所述第一虚拟网卡,经过内核网络协议栈,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成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再将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返回至应用层;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7.一种共享数据网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通过蓝牙网络,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得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其中,第二数据包表征对应的服务器返回的对第一数据包的响应;
第三转换单元,用于基于设定的应用层协议,将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转换为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蓝牙网络,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
所述第一协议格式表征IP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格式表征TCP协议和/或UDP协议;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中间软件抽象层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内核;基于所述应用层协议,将所述第二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转换为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通过物理网卡将内核中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并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协议格式的第二数据包。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或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或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47008.7A 2021-06-10 2021-06-10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242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7008.7A CN113242261B (zh) 2021-06-10 2021-06-10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90996 WO2022257654A1 (zh) 2021-06-10 2022-05-05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7008.7A CN113242261B (zh) 2021-06-10 2021-06-10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2261A CN113242261A (zh) 2021-08-10
CN113242261B true CN113242261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13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7008.7A Active CN113242261B (zh) 2021-06-10 2021-06-10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2261B (zh)
WO (1) WO20222576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2261B (zh) * 2021-06-10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33592B (zh) * 2021-10-26 2023-10-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功能的使用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2701A (zh) * 2018-02-12 2018-08-28 武汉卡比特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免热点的共享手机网络上网系统和方法
CN112422453A (zh) * 2020-12-09 2021-02-26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2769794A (zh) * 2020-12-30 2021-05-07 神州绿盟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47133B1 (ko) * 2003-07-11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종 단말들의 애드-혹 망을 구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10103785A (ja) * 2008-10-24 2010-05-06 Toshiba Corp 機器連携システム、機器連携方法
CN101778346A (zh) * 2009-01-09 2010-07-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个人局域网的多媒体信息发送、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724666B (zh) * 2011-03-31 2015-07-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终端数据中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532802A (zh) * 2013-10-11 2014-01-2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网络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9980304B2 (en) * 2015-04-03 2018-05-22 Google Llc Adaptive on-demand tethering
CN109067718B (zh) * 2018-07-23 2021-04-2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车载多媒体主机与移动终端共享网络的方法、装置、系统
CN109618392B (zh) * 2019-01-08 2021-06-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络共享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36566B (zh) * 2019-01-28 2022-08-02 北京和利时工业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5196B (zh) * 2020-10-13 2021-03-23 之江实验室 基于EdgeX Foundry的Modbus与dnp3的协议转换方法
CN113242261B (zh) * 2021-06-10 2023-04-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2701A (zh) * 2018-02-12 2018-08-28 武汉卡比特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免热点的共享手机网络上网系统和方法
CN112422453A (zh) * 2020-12-09 2021-02-26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的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2769794A (zh) * 2020-12-30 2021-05-07 神州绿盟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7654A1 (zh) 2022-12-15
CN113242261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42261B (zh)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438827A1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EP2456280B1 (en) Wireless internet module,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339792A1 (en) Method for accessing USB device attached to home gateway, home gateway and terminal
CN113228567B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和信息处理系统
US11903062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pplication requiring communication with extern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CN114077480A (zh) 一种主机与虚拟机共享内存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67232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及环境数据的获取方法
CN109819064B (zh) 模块间通信的方法、操作系统模块和会议平板
US20190090287A1 (en) Performing proprietary link layer control procedures with a proprietary device
US20190089738A1 (en) Establishing a proprietary link layer connection with a proprietary device
CN110535746B (zh) 虚拟专用网络vpn共享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814918A (zh) 用于数据卸载的远程套接字连接
US2023001730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427026A1 (e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terminal processor and terminal device in zigbee network
WO2023081202A1 (en) Mec dual edge apr registration on behalf of edge platform in dual edge deployments
CN115623057A (zh) 基于rdma的建连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7362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1710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43394B (zh) 基于网络切片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187698B (zh) 通信方法、业务系统、电子设备及其具有的主mcu
CN217607980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11197074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948232A (zh) 基于Hook API的代理实现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074200A (zh) 参数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