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0748B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0748B
CN111970748B CN202010503841.XA CN202010503841A CN111970748B CN 111970748 B CN111970748 B CN 111970748B CN 202010503841 A CN202010503841 A CN 202010503841A CN 111970748 B CN111970748 B CN 111970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base station
equipment
serve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38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0748A (zh
Inventor
杨明
梁文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38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0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0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0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通过AP设备的USB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和/或,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在部署RFID基站时,能够直接将需要部署的RFID基站接入AP设备的USB接口,简化了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部署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基站的方法有待优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AP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通过所述AP设备的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
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连接的交换机进行信息交互。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基于各自对应的广域网网际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无线接入控制器(WAC,Wireless Access Controller)进行信息交互。
上述方案中,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WAC进行信息交互,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
上述方案中,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以及所述WAC和所述RFID服务器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基站基于通讯设备类(CDC,Communication DeviceClass)—以太网仿真模型(EEM,Ethernet Emulation Model)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AP设备的USB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和/或,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
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P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AP设备的USB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和/或,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RFID基站与RFID服务器通过AP设备进行信息交互,AP设备通过USB接口为RFID基站提供电源,并通过USB接口与RFID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如此,在部署RFID基站时,能够直接将需要部署的RFID基站接入AP设备的USB接口,简化了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部署RFID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AP设备和RFID基站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本地转发场景下部署RFID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本地转发场景下部署RFID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集中转发场景下部署RFID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集中转发场景下部署RFID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应用实施例WAC、AP设备和RFID基站进行信息交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AP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相关技术中,RFID基站和AP设备分别属于两套独立的通信系统,即RFID基站和AP设备需要独立部署。如图1所示,部署RFID基站时,需要同时部署包含RFID基站、RFID服务器和RFID电子标签的RFID系统;所述RFID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RFID数据收集、用户定位以及RFID电子标签管理等功能。部署AP设备时,可以根据需求同时部署包含AP设备以及用于管理AP设备的WAC的AP系统;所述AP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无线基础网络,并为用户提供网络认证、网络行为管理、网络审计等功能。
然而,利用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部署RFID基站和AP设备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需要为每个RFID基站预留单独的网线接口和供电电源,并为每个RFID基站配置IP地址,部署RFID基站的方式较为繁琐。
第二,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仅支持将RFID服务器部署在内网或广域网,且在广域网部署RFID服务器会增加部署成本,降低信息交互时的数据安全;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部署RFID基站的方式支持的网络拓扑结构比较单一。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RFID基站与RFID服务器通过AP设备进行信息交互,AP设备通过USB接口为RFID基站提供电源,并通过USB接口与RFID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如此,在部署RFID基站时,能够直接将需要部署的RFID基站接入AP设备的USB接口,简化了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并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内网、广域网或AP设备对应的WAC侧部署RFID服务器,支持较多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RFID基站与RFID服务器通过AP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场景下,一种具体场景是:RFID基站通过AP设备向RFID服务器发送RFID数据;在这种场景下,AP设备需要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RFID数据,并将接收的RFID数据转发给RFID服务器。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AP设备;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通过AP设备的USB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
步骤202: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其中,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RFID基站与RFID服务器通过AP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场景下,还有一种具体场景是:RFID服务器通过AP设备向RFID基站发送RFID数据;在这种场景下,AP设备需要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RFID数据,并将接收的RFID数据转发给RFID基站。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AP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
步骤302: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其中,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RFID基站与RFID服务器通过AP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场景下,还有一种具体场景是:RFID基站通过AP设备向RFID服务器发送RFID数据,同时,RFID服务器通过AP设备向RFID基站发送RFID数据;在这种场景下,AP设备既需要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RFID数据,将接收的RFID数据转发给RFID服务器;也需要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RFID数据,并将接收的RFID数据转发给RFID基站。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AP设备;所述方法既包括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201至步骤202,也包括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2。并且,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RFID数据可以是RFID基站需要向RFID服务器上报的数据,例如RFID服务器通过RFID标签采集到的环境数据等;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的RFID相关处理,可以是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的缓存处理或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推送至用户终端的推送处理等;所述用户终端可以包括个人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手机等;所述PC可以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二RFID数据可以是RFID服务器对相应RFID基站的配置数据,例如为所述相应RFID基站绑定RFID电子标签的配置数据等;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的RFID相关处理,可以是根据所述第二RFID数据更新自身配置等处理。
实际应用时,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RFID服务器的部署方式;比如,可以将RFID服务器部署在与所述AP设备相同的交换机上。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连接的交换机进行信息交互。
具体地,所述AP设备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时,可以通过所述AP设备连接的交换机,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服务器。所述AP设备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时,可以通过所述AP设备连接的交换机,接收所述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
实际应用时,用户也可以将RFID服务器部署在广域网。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基于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具体地,所述AP设备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时,可以基于所述RFID服务器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服务器。所述AP设备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时,可以接收所述RFID服务器基于所述AP设备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
实际应用时,用户也可以将RFID服务器部署在WAC侧。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WAC进行信息交互。
具体地,所述AP设备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时,可以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WAC,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服务器。所述AP设备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时,可以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WAC,接收所述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
实际应用时,为了进一步简化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在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WAC进行信息交互时,可以在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一条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达到使所述RFID基站直接接入所述WAC的二层网络的效果,从而进一步简化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并提升信息交互时的数据安全。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WAC进行信息交互,可以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
具体地,所述AP设备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时,先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WAC,再由所述WAC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服务器。所述AP设备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时,所述第二RFID数据可以先由所述RFID服务器发送给所述WAC,再由所述WAC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AP设备。
实际应用时,WAC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服务器时,可以基于所述RFID服务器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服务器。所述RFID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二RFID数据给所述WAC时,也可以基于所述WAC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发送所述第二RFID数据给所述WAC。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可以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以及所述WAC和所述RFID服务器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实际应用时,为了实现所述AP设备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的同时还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基础网络,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基站的USB接口可以使用CDC—EEM协议;所述CDC—EEM协议可以将USB接口虚拟成一个以太网口,实现以太网层面的虚拟化;这样,支持所述CDC—EEM协议的RFID基站都可以直接接入所述AP设备,实现RFID基站的轻松部署,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基站基于CDC—EEM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具体地,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基站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软件实现架构以及连接结构,AP设备401可以设置有基础应用4011、Socket接口4012、TCP—IP协议栈4013、CDC—EEM接口4014和USB接口4015;基础应用4011可以包括网络客户端(Web Client)、扫描应用(Scan Application)、传真应用(FaxApplication)、打印应用(Print Application)和存储客户端(Storage Client)。RFID基站402可以设置有基础应用4021、Socket接口4022、TCP—IP协议栈4023、CDC—EEM接口4024和USB接口4025;基础应用4021可以包括网络服务器(WebServer)、扫描功能函数(Scan Function)、传真功能函数(Fax Function)、打印功能函数(Print Function)和存储模块(Storage)。当RFID基站402需要向AP设备401传输一个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报文时,所述TCP报文可以经过RFID基站402的基础应用4021,通过Socket接口4022传输到TCP—IP协议栈4023,再通过CDC—EEM接口4024将所述TCP报文转发到USB接口4025;RFID基站402通过USB接口4025将所述TCP报文传输到AP设备401的USB接口4015,USB接口4015将所述TCP报文转发给CDC—EEM接口4014,由CDC—EEM接口4014将所述TCP报文由USB数据转化为以太网数据,并将转化后的TCP报文转发给TCP—IP协议栈4013,由TCP—IP协议栈4013对所述转化后的TCP报文进行相应处理。如此,所述AP设备既可以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还可以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基础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AP设备的USB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和/或,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如此,在部署RFID基站时,能够直接将需要部署的RFID基站接入AP设备的USB接口,简化了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应用实施例根据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并结合WAC—AP系统中的本地转发场景以及集中转发场景,提出了如下四种部署RFID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本地转发场景下,无线用户或RFID基站的网络流量由AP设备直接转发到有线网络;因此,如图5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右侧虚线框内为一个通用的门店部署场景,有线网络的出口为光猫(即MODEL拨号),光猫连接路由器、交换机等基础网络设备;AP设备与所述交换机连接;RFID基站通过USB接口接入AP设备,并管理RFID电子标签;如果AP设备需要WAC来统一管理,则可以先将AP设备激活,再部署公网的WAC;RFID服务器可以部署在与AP设备相同的交换机上,也可以部署在公网(即广域网)上,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对网络拓扑接口的需求对RFID服务器进行部署。图5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与图1所示的相关技术中的网络拓扑结构相比,减少了门店部署RFID基站的成本。在成本更为有限的情况下,门店还可以采用图6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只需要将AP设备接入光猫,由光猫提供网络拨号和路由功能,再将RFID基站通过USB接口接入AP设备,将RFID服务器部署在公网,即可完成RFID基站的部署。这里,AP设备和RFID基站通过USB接口、并基于CDC—EEM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在集中转发场景下,无线用户或RFID基站的网络流量均传输至WAC,再由WAC将流量转发到有线网络;因此,如图7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右侧虚线框内为一个通用的门店部署场景,有线网络的出口为光猫,光猫连接路由器、交换机等基础网络设备;AP设备与所述交换机连接;RFID基站通过USB接口接入AP设备,并管理RFID电子标签;进行流量的集中转发时,RFID基站的流量会由AP设备通过所述AP设备和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传输到所述WAC,再由所述WAC将所述RFID基站的流量转发到指定的RFID服务器(即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RFID服务器可以部署在WAC侧的网络内,也可以部署在公网;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对网络拓扑接口的需求对RFID服务器进行部署。RFID服务器部署在WAC侧的网络时,由于WAC、交换机和RFID服务器部署在同一个内网中,可以保障信息交互时的数据安全,并节省公网资源。当然,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用户也可以选择图8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只需要将AP设备接入光猫,由光猫提供网络拨号和路由功能,再将RFID基站通过USB接口接入AP设备,将RFID服务器部署在WAC侧,即可完成RFID基站的部署。这里,如图9所示,WAC和AP设备通过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AP设备和RFID基站通过USB接口、并基于CDC—EEM协议进行信息交互;基于CDC—EEM协议,可以将RFID基站的USB数据转化为以太网数据,使得AP设备能够接收并处理RFID基站通过USB接口发送的数据报文;并且,RFID基站发送的数据报文可以通过WAC和AP设备之间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传输至WAC,相当于RFID基站直接接入了WAC的二层网络。在集中转发场景下,只需要将RFID服务器部署在WAC网络可以达的地方即可,由于AP设备自身可以访问WAC的网络,所以接在AP设备的USB接口的RFID基站也可以和RFID服务器通信,如此,极大地简化了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
实际应用时,图5至图8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是基于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网络设备之间具体的信息交互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本应用实施例提供的部署RFID基站的网络拓扑结构,具备以下优点:
第一,在部署RFID基站前无需为RFID基站预留单独的网线接口和供电电源,仅需要考虑AP设备的部署环境。
第二,可以在WAC对RFID基站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并且,在需要对RFID基站进行调试时,可以由AP设备或WAC提供用户界面来显示RFID基站的相关信息,并在WAC侧访问所有分支的RFID基站(即连接了不同AP设备的RFID基站),对各RFID基站进行远程维护和调试。
第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内网、广域网或AP设备对应的WAC侧部署RFID服务器,支持较多的网络拓扑结构。
第四,在部署RFID基站时,能够直接将需要部署的RFID基站接入AP设备的USB接口,由AP设备通过USB接口为RFID基站提供电源和基础网络,并为RFID基站分配IP地址,简化了RFID基站的部署流程;并且,使得RFID基站能够“即插即用”,提高了部署RFID基站的灵活性。
第五,WAC和AP设备通过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时,可以对交互的信息进行加密,提升信息交互时的数据安全。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AP设备,或安装在AP设备中;如图10所示,数据传输装置1000包括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第二处理单元1002;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用于通过AP设备的USB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用于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和/或,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用于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用于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
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供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连接的交换机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供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基于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供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器WAC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供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具体用于供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以及所述WAC和所述RFID服务器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或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还用于供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基站基于CDC—EEM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1001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002可由数据传输装置1000中的处理器结合通信接口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00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1000与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P设备,如图11所示,所述AP设备1100包括:
通信接口1101,能够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处理器1102,与所述通信接口1101连接,以实现与其它电子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
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处理器11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102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之一:
通过自身的USB接口,接收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
所述AP设备1100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
这里,所述USB接口是与所述通信接口1101不同的接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2,还用于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1100连接的交换机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2,还用于和所述RFID服务器基于所述AP设备1100和所述RFID服务器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2,还用于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1100对应的WAC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2,具体用于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1100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2,具体用于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1100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以及所述WAC和所述RFID服务器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1102,还用于和所述RFID基站基于CDC—EEM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器1102具体执行上述操作的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时,AP设备11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1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1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1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1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104。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10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AP设备11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AP设备11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102中,或者由处理器1102实现。处理器11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1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1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1102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103,处理器1102读取存储器110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AP设备11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器(存储器11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即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1103,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AP设备1100的处理器1102执行,以完成前述方法所述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通过所述AP设备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接收射频识别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
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以及基础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连接的交换机进行信息交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基于各自对应的广域网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无线接入控制器WAC进行信息交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对应的WAC进行信息交互,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进行信息交互,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服务器通过所述AP设备和所述WAC之间建立的基于UDP的二层隧道,以及所述WAC和所述RFID服务器各自对应的广域网IP地址,进行信息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设备和所述RFID基站基于通讯设备类CDC—以太网仿真模型EEM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无线接入点AP设备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接收射频识别RFID基站发送的第一RFID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RFID数据转发给所述RFID基站对应的RFID服务器,以供所述RFID服务器对所述第一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
和/或,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接收RFID服务器发送的第二RFID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USB接口,将所述第二RFID数据转发给相应的RFID基站,以供所述RFID基站对所述第二RFID数据进行RFID相关处理;其中,
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USB接口为所述RFID基站提供电源以及基础网络。
9.一种无线接入点AP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503841.XA 2020-06-05 2020-06-0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70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3841.XA CN111970748B (zh) 2020-06-05 2020-06-0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3841.XA CN111970748B (zh) 2020-06-05 2020-06-0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748A CN111970748A (zh) 2020-11-20
CN111970748B true CN111970748B (zh) 2024-01-05

Family

ID=7336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3841.XA Active CN111970748B (zh) 2020-06-05 2020-06-05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074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939A (zh) * 2007-02-23 2010-02-03 西门子公司 用于为认证服务器提供rfid标识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JP2010033457A (ja) * 2008-07-30 2010-02-12 Hitachi Ltd 位置測定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位置測定方法
CN201638407U (zh) * 2010-03-26 2010-11-17 杭州泰亨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教学信息互动系统
CN203260100U (zh) * 2013-04-07 2013-10-30 浙江科技学院 无线投票系统
CN207965123U (zh) * 2018-03-22 2018-10-12 显为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技术的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2121B2 (ja) * 2006-10-30 2013-01-3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無線id管理装置、無線id管理方法および無線idレコーダ
US7741970B2 (en) * 2006-12-31 2010-06-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peat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1939A (zh) * 2007-02-23 2010-02-03 西门子公司 用于为认证服务器提供rfid标识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JP2010033457A (ja) * 2008-07-30 2010-02-12 Hitachi Ltd 位置測定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位置測定方法
CN201638407U (zh) * 2010-03-26 2010-11-17 杭州泰亨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教学信息互动系统
CN203260100U (zh) * 2013-04-07 2013-10-30 浙江科技学院 无线投票系统
CN207965123U (zh) * 2018-03-22 2018-10-12 显为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技术的高精度人员定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748A (zh) 2020-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870B (zh) 专用网络文件服务器
TWI244295B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ulating multiple independent client devices in a wired or wireless network
CN106789526B (zh) 多系统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EP143883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acting a device on a private network using a specialized domain name server
CN108390937B (zh) 远程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395687A (zh) 回连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05342B (zh) 服务调试的路由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0177010B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333017A (zh) 一种服务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8838A (zh) 桥接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92019A (zh) 双执行环境之间双向访问应用的方法
CN104579889A (zh) 一种用于调用网络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JP2008035075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機器用の接続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ルータ
CN111756629B (zh) 设备接入overlay网络及通信的方法、装置、设备、网络及介质
CN104079598A (zh) 一种实现网页协同浏览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42261B (zh) 共享数据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26816A (zh) 一种虚拟机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97074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ap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300178B (zh) 通信设备、业务卡、主控卡、文件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6454299A (zh) 一种终端之间的屏幕投影方法及装置、终端
WO2023081202A1 (en) Mec dual edge apr registration on behalf of edge platform in dual edge deployments
CN106534096A (zh) 主设备向从设备分享用户身份的方法、主设备和从设备
CN110266501B (zh) 区块链节点设备及区块链网络系统
CN112866439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40646B (zh) 基于arp代理的容器公网ip绑定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