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40333B -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40333B
CN113240333B CN202110639942.4A CN202110639942A CN113240333B CN 113240333 B CN113240333 B CN 113240333B CN 202110639942 A CN202110639942 A CN 202110639942A CN 113240333 B CN113240333 B CN 113240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energy consumption
saving
consump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399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40333A (zh
Inventor
李秋硕
朱贤文
林冬
裴丛仙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99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40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40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0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40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40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2Energy audits or management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位置处的第一节能量、第二节能量、第三节能量、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根据第一节能量、第二节能量、第三节能量和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当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节能量。采用本方法能够对节能措施进行准确评估。

Description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能耗计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尤其是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耗能计量技术的发展,为了方便获知电网中,采取了节能措施后的实施成果,出现了用能单位节能量的评估方法。
目前,电网中一般采用能耗监测平台获取能耗实测数据,各能耗计量表安装在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相应位置处,可以测得各单位及设备的具体能耗使用情况。各能耗计量表将所采得的能耗数据发送到能耗监测平台,由能耗监测平台向相关部门和用户显示。能耗监测平台在对节能措施进行评价时,一般是通过能耗监测平台对各计量点采集的能耗、载能工质数据等进行删除异常值等,再整合相对准确的能耗、载能工质等数据得到评价结果。
然而,由于用能单位节电措施受安装条件限制,节电措施间相互影响,能耗监测平台实测数据受客观条件影响呈大量、分散的特点。因此无法对节能措施进行准确评估。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节能措施进行准确评估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用能单位设有多个,用能单位包括至少一个次级用能单位,所述次级用能单位包括至少一个主要用能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
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和所述第三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
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包括:
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
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
根据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包括至少两种用于供能的能源;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包括:
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将所述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二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三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之前,还包括:
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内的历史数据量小于预设需要量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中,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数据,所述计量数据包括能耗、载能工质、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大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时,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包括:
在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分别采集能耗、载能工质和非能源产品各自的累计量,得到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和非能源产品总和;
在所述能耗和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采集工艺参数的累计量,对所述工艺参数的累计量求平均,得到工艺参数平均值;
将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内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工艺参数平均值作为一组预选建模数据;
根据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之后,还包括:
基于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后得到的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进行能耗关联分析,得到所述预选建模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
当所述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大于设定的关联度参数时,将所述预选建模数据作为目标建模数据。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节能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
评价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所述第三节能量和所述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
节能量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节能量输出模块,用于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
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所述第三节能量和所述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
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
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所述第三节能量和所述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
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提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再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当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当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节能量。根据输出的节能量可以判断节能措施实施后,能耗是增加还是减小。从而使得本申请能够对节能措施进行准确评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及计量位置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所示,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是指在一个重点用能单位中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消耗和载能工质架构图,一个重点用能单位包括多个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流向通常从用能单位流向次级用能单位,再由次级用能单位或用能单位流向主要用能设备。其中,重点用能单位是指一个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耗能单位。重点用能单位按照测量能耗分级,分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三个层级。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是重点用能单位下属的三种不同级别的能源核算单位。主要用能设备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所使用的会消耗能源的设备,一般多在工业生产领域。在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中,用于供能的能源包括原煤、电能和自来水。主要用能设备还包括蒸汽站的主要用能单元和压缩空气站的主要用能单元。
本申请提供的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包括计量表102、能耗在线监测平台104和终端106。在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中,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上均电连接有计量表102。各计量表102最基本的作用是,采集各位置处的计量数据,并将计量数据发送给用能单位所接入的能耗在线监测平台104以及终端106。该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104能接收来自各计量表102的大量数据,将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当需要查看数据,例如采取节能措施后,查看节能措施的成效,可以通过该能耗在线监测平台104进行查看。该能耗在线监测平台104是一种服务器。终端106接收能耗在线监测平台104关于各计量表102的计量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2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
其中,节能措施是指在重点用能单位中,由节能措施实施前的某种能源供给改变为由另一种能源供给,从而带来节能效果。能源供给发生更换的同时多数会伴随设备发生更换,当只有这些设备发生更换时,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由电能代替煤炭。节能措施可以选择在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任意一处或者多处实施,对于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其供给的能源保持不变。例如,如果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均各有一个实施了节能措施,节能措施实施后,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再例如,如果只有两个次级用能单位实施了节能措施,则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第一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第二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
节能量是指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等,各自在节能措施实施后,相比于未实施节能措施所节约的能量。为了区别在各个不同层级提取的节能量,因此,将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提取的节能量称为第一节能量,将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称为第二节能量,将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称为第三节能量。
步骤S204,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所述第三节能量和所述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
具体地,评价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H=[(c-d+e-f+g-x)-(a1+a2+a3-a4-b1-b2-b3+b4)]/(a1+a2+a3-a4-b1-b2-b3+b4);
其中,(g-x)为第一节能量,(c-d)为第二节能量,(e-f)为第三节能量, (a1+a2+a3-a4-b1-b2-b3+b4)为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H为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此处的g、c、e是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未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能耗数据。x、f、d是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实施了节能措施之后的能耗数据。 (a1+a2+a3-a4)是重点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b1+b2+b3-b4) 是重点用能单位报告期的能耗总量。
由此可见,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是,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位置(例如此处的一个用能单位、一个次级用能单位和一个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相对于整个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量而言,节能量的占比,从而可以体现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位置对于整个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的贡献。
步骤S206,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其中,预设参数是设定的第一阈值,用于判定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位置,对重点用能单位中其他未实施节能措施的工序和环节是否产生一定影响。当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表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位置,对重点用能单位中其他没有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产生一定影响,即对于整个重点用能单位中的其他用能工序和环节存在影响。
具体地,根据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假设次级用能单位1和主要用能设备2,实施了节能措施。则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有次级用能单位2、次级用能单位3、次级用能单位4、......主要用能设备1、主要用能设备3、....等。由于在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表明对这些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产生了一定影响,因而进一步获取这些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以观察具体的、单个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是否受到影响。
步骤S208,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其中,预设值是设定的第二阈值,用于判定各具体的、单个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是否受到影响。例如当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该次级用能单位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该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当未实施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该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该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具体地,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未实施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的确定过程,与第二节能量(或第三节能量) 的计算、获取过程相同。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至少包括两种,其一是消极的,例如该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能耗相比节能措施实施前,能耗进一步提高;其二是积极的,例如该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相比节能措施实施前,能耗明显降低。相应地,该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如果能耗进一步提高,则该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输出为正值;若能耗明显降低,则该未实施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节能量输出为负值。
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不大于预设值时,确定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未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输出对应的节能量。从而可以得到节能措施实施后对非节能措施实施环节的影响评价。
上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中,通过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提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以及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再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当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节能量。根据输出的节能量可以判断节能措施实施后,能耗是增加还是减小。从而使得本申请能够对节能措施进行准确评估。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包括:
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
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
根据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
其中,基期,英文为baseline period,用以比较和确定项目节能量的、节能措施实施前的时间段。基期各计量表采集的能耗、载能工质值、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等是节能措施实施前的历史数据。报告期,英文为reporting period,用以比较和确定项目节能量的,节能措施实施后的时间段。报告期各计量表采集的能耗、载能工质值、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等是节能措施实施后的节能后数据。
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是指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载能工质值,即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包括耗能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其中,能耗是指消耗某种能源的消耗量,其物理量包括原煤、电能、蒸汽。载能工质是指指由于本身状态、参数变化而能够吸收或放出能量的介质,载能工质是能量的载体。在本申请中,载能工质的物理量包括自来水、压缩空气等。
具体地,当重点用能单位(包括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表明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节能措施实施前后,整体的运行和操作条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预设变化值之内,可以认为重点用能单位的各级基期内数据相对可靠。其中预设变化值是设定的节能措施发生前后,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变化的阈值,当运行和操作条件小于预设变化值时,确定采用后推校准法,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位置(例如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由基期折算报告期,得到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标煤耗量是一种折算单位,由于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将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使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被统一。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被统一之后,可以对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求和,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该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的物理意义是,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用能单位的能耗总量。
获取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将这两项数据折算为标煤耗量,以使二者单位统一。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统一之后,再计算二者之和从而得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该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的物理意义是,用能单位在报告期真实的能耗总量,是实施节能措施之后的用能单位的能耗总量。
根据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和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可以在对某一次级用能单位和某一主要用能设备(如前所述,本申请是对某一次级用能单位和某一主要用能设备实施了节能措施,如果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位置是他处,则以他处为准)实施了节能措施后,得到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第一节能量的物理意义是,对用能单位下属的例如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等实施了节能措施,节能措施实施前后,用能单位节约的能量。
本实施例中,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通过对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两项数据进行单位换算,相加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再获取报告期内的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通过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和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可以计算得到第一节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包括:
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
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
根据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
具体地,标煤耗量是一种折算单位,由于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将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使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被统一。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被统一之后,可以对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求和,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该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的物理意义是,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其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能耗总量。
获取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将这两项数据折算为标煤耗量,以使二者单位统一。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统一之后,再计算二者之和从而得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该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的物理意义是,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报告期真实的能耗总量,是其实施节能措施之后的能耗总量。
根据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和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可以在实施了节能措施后,得到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第二节能量的物理意义是,节能措施实施前后,次级用能单位节约的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通过对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两项数据进行单位换算,相加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再获取报告期内的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通过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和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可以计算得到第二节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包括:
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
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
根据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
具体地,标煤耗量是一种折算单位,由于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的单位不统一,需要将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使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被统一。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被统一之后,可以对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求和,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该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的物理意义是,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其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能耗总量。
获取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将这两项数据折算为标煤耗量,以使二者单位统一。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这两项数据单位统一之后,再计算二者之和从而得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该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的物理意义是,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报告期真实的能耗总量,是其实施节能措施之后的能耗总量。
根据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和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可以在实施了节能措施后,得到用能单位的第三节能量。第三节能量的物理意义是,节能措施实施前后,主要用能设备节约的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通过对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两项数据进行单位换算,相加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再获取报告期内的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通过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和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可以计算得到第三节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包括至少两种用于供能的能源;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包括:
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将所述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二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三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其中,实施节能措施,主要是对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等的能源技术的替换,是由一种能源供给转变为由另一种能源供给,转变前的能源称为更换前的应用能源,转变后的能源称为更换后的替代能源。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其新的能源供给称为第一替代能源,其旧的能源供给为第一应用能源。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其新的能源供给称为第二替代能源,其旧的能源供给称为第二应用能源。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其新的能源供给称为第三替代能源,其旧的能源供给称为第三应用能源。
能源产品包括电能、煤炭、燃油等,非能源产品就是指除了能源产品以外的所有产品。
工艺参数是重点用能单位各级消耗能源时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等。
当某一用能单位实施了节能措施之后,获取更换后的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将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能源供给更换前的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基于该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可以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该物理意义可以简化理解为:如何比较和体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相比于未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节能量,前提是使历史的、即用能单位未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基期数据,和当前的、即用能单位实施了节能措施之后的报告期数据,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进行比较分析。工况条件包括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等。在工况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将基期数据折算到报告期,从而能使得到的报告期数据更具有可比性和准确性。
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某一次级用能单位或某一主要用能设备,在计算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时的能耗和载能工质时,其计算方式/过程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某一用能单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对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均通过将各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工艺参数等工况条件输入到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从而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之前,还包括:
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内的历史数据量小于预设需要量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其中,预设需要量是设定的对基期内历史数据的需求量,该需求量是通过后推校准法进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计算的最小阈值,低于该预设需要量,表明基期内历史数据量不足以支持采用后推校准法进行计算,在此情况下,优先考虑前推校准法。
具体地,当重点用能单位(包括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 在基期内的历史数据量小于预设需要量时,表明重点用能单位在未实施节能措施改造之前(基期)的历史数据量,和实施了节能措施改造之后(报告期)的当前数据量相比较少,从而运用后推校准法计算时,根据相对少量的历史数据量推算基期相同工况条件下的能耗和载能工质值,不容易得出准确的比较结果。此时,采用前推校准法,即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位置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得到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期内历史数据量不足以支撑采用后推校准法计算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时,通过采用前推校准法,将重点用能单位各级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得到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从而不论历史数据多寡,仍可计算获得比较准确的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中,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数据,所述计量数据包括能耗、载能工质、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
其中,在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中,各个计量表采集的数据的频率不尽相同。数据时间对标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采集频率不同的数据,根据设定的单位采集时间保持一一对应。以单位采集时间为限,可以分别确定该单位采集时间内各计量数据采集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从而为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的建立构建数据基础。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大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时,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包括:
在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分别采集能耗、载能工质和非能源产品各自的累计量,得到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和非能源产品总和;
在所述能耗和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采集工艺参数的累计量,对所述工艺参数的累计量求平均,得到工艺参数平均值;
将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内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工艺参数平均值作为一组预选建模数据;
根据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其中,用能单位有计量表①~④,计量表①采集的是原煤的使用消耗情况,对应的采集频率为f1。计量表②采集的是电能的使用消耗情况,对应的采集频率为f2。计量表③采集的是自来水的使用消耗情况,对应的采集频率为f3。计量表④采集的是外供能源的使用消耗情况,对应的采集频率为f4。次级用能单位级有计量表为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1
采集采集频率为f5。主要用能设备有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2
采集采集频率为f6。次级用能单位1~3有产品产出,产品产量采用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3
进行计量,采集采集频率分别为f7、f8和f9。次级用能单位1生产的产品的生产工序相关因素采用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4
进行计量,采集采集频率为f10,次级用能单位2生产的产品的生产工序相关因素采用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5
进行计量,采集采集频率为f11,次级用能单位3生产的产品的生产工序相关因素采用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6
进行计量,采集采集频率为f12。在数据时间对标时,将采集采集频率最小的作为对标参考对象,对其他采集采集频率的数据进行均值处理。
当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大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间隔时,即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频率,小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频率。此时以采集频率相对较小的能耗或载能工质作为对标参考对象。
在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分别采集能耗、载能工质和非能源产品各自的累计量,得到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
以建立重点用能单位的原煤能耗模型为例,由于原煤的采集频率小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频率。对能耗数据(包括计量表②、③、⑤、⑥、⑧、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7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8
这些表的采集频率相同,例如1min)、载能工质(包括计量表⑦、⑩、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9
这些表的采集频率相同,例如1min)和非能源产品(包括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10
例如分别为1h、30min、 30min)各自的累计量分别采用求总和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
除了计量表①外,对工艺参数(包括计量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11
表)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在能耗和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采集工艺参数的累计量,再对累积量求平均,得到工艺参数平均值。例如,将工艺参数的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812
内的采集数据求平均值,得到1d的平均值。
将在能耗或载能工质于一个单位采集时间间隔内,得到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工艺参数平均值作为预选的建模数据。预选的建模数据在后期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从而从中筛选出更准确的建模数据,用于各级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在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大于产品产量采集时间大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时,采用对标能耗采集时间的方法。通过设定采集频率小的数据作为对标参考对象,从而使采集频率大的数据向其对齐,使得到的预选建模数据,更便于建立各级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不大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时,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包括:
对所述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内,分别采集能耗、载能工质和非能源产品各自的累计量,得到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和非能源产品总和;
在所述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内,采集工艺参数的累计量,对所述工艺参数的累计量求平均,得到工艺参数平均值;
将所述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内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工艺参数平均值作为一组预选将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内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工艺参数平均值作为一组预选建模数据;
根据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例如,其他情况下,用能单位A产品产量最大采集时间间隔(1h)均大于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因此为建立其他能耗模型,采用对标非能源产品产量最大采集时间的方法。此时除了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1
和①外,对工艺参数(包括计量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2
表)采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进行数据时间对标。例如,将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3
在1h 内的采集数据求平均值,得到1h的平均值。对能耗数据(包括计量表②、③、⑤、⑥、⑧、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4
)、载能工质(包括计量表⑦、⑩、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5
)和非能源产品(包括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6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7
)分别采用求总和的方法进行数据时间对标。例如,将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198
在1h 内的产量进行求和,得到1h的产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非能源产品的采集频率小于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频率时,采用对标非能源产品最大采集时间的方法,对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使得到的预选建模数据,更便于建立各级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之后,还包括:
基于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后得到的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进行能耗关联分析,得到所述预选建模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
当所述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大于设定的关联度参数时,将所述预选建模数据作为目标建模数据。
其中,能耗关联分析用于判别非能源产品、工艺参数等与能耗之间的关联程度。如果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小,表明相关性不大,不作为预选建模数据。如果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大,表明相关性较大,可作为预选建模数据。设定的关联度参数是衡量能耗关联程度的指标,根据设定的关联度参数可以确定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时间序列相关系数是非能源产品、工艺参数等数据分别与能耗之间在产生时段上相近程度的表示。
具体地,基于对标能耗采集时间的方法,以对用能单位原煤耗量与非能源产品及工艺参数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为例,具体为首先设定关联度参数a;然后分别计算计量表①用能单位原煤耗量与非能源产品(包括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201
)、工艺参数(包括计量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202
表)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最后进行相关性判定,若计算所得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大于关联度参数a,则对应的非能源产品、工艺参数计量数据与计量表①用能单位原煤能耗作为目标建模数据。
另一种情况,基于非能源产品采集数据时间对标的数据,进行关联度分析,具体为:(1)设定关联度参数b;(2)分别计算每一种能耗数据(包括计量表②、③、(⑤、⑥、⑧、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203
)、载能工质(包括计量表⑦、⑩、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204
)、外供能源(包括计量表④)与非能源产品(包括计量表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205
)、工艺参数(包括计量
Figure BDA0003106129930000206
表)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3)进行相关性判定,若计算所得相关系数大于关联度参数b,则每一种能耗或载能工质与对应的非能源产品、工艺参数作为目标建模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预选建模数据进行能耗关联分析,可以进一步从预选建模数据中确定目标建模数据,使得到的目标建模数据更合理。此外,通过将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和设定的关联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便于判定何种预选建模数据在后期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时,数据更有效、有助于模型建立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还包括:
分别采用神经网络法建立三级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包括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及单元三个级别。
具体地,在得到目标建模数据后,将重点用能单位的52组用于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的数据。重点用能单位的用能单位级别中分别包含3个能耗模型和1个载能工质模型,次级用能单位级别中分别包含9个能耗模型和6个载能工质模型,主要用能设备级别分别包含5个能耗模型和2个载能工质模型,即重点用能单位总共包含52个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如果每个能耗模型的输出为一个能耗计量设备某时刻所采集的数据,输入为与能耗相关对应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及工艺参数数据。如果每个载能工质模型的输出为一个载能工质计量设备某时刻所采集的数据,输入为与之相关的对应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及工艺参数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各级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根据输入的计量数据,可以确定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实施例涉及的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装置,包括:节能量获取模块301、评价参数获取模块302、节能量计算模块303、节能量输出模块304,其中:
节能量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节能措施实施后,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
评价参数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所述第三节能量和所述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
节能量计算模块303,用于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节能量输出模块304,用于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节能量获取模块,包括:
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获取模块,用于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折算后能耗总值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
节能后能耗总值获取模块,用于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
节能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包括至少两种用于供能的能源;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获取模块,包括:
工况条件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折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二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三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获取模块,还用于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内的历史数据量小于预设需要量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装置,还包括:数据时间对标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中,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数据,所述计量数据包括能耗、载能工质、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大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时,数据时间对标处理模块,包括:总和获取模块、平均值获取模块、预选建模数据确定模块、模型建立模块,其中:
总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分别采集能耗、载能工质和非能源产品各自的累计量,得到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和非能源产品总和;
平均值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能耗和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采集工艺参数的累计量,对所述工艺参数的累计量求平均,得到工艺参数平均值;
预选建模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内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工艺参数平均值作为一组预选建模数据;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装置,还包括:
相关系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后得到的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进行能耗关联分析,得到所述预选建模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
目标建模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大于设定的关联度参数时,将所述预选建模数据作为目标建模数据。
关于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提取层级包括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所述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均设有多个,所述方法包括:
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
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
根据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并获取所述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
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所述第三节能量和所述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所述评价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H=[(c-d+e-f+g-x)-(a1+a2+a3-a4-b1-b2-b3+b4)]/(a1+a2+a3-a4-b1-b2-b3+b4);
其中,(g-x)为所述第一节能量,(c-d)为所述第二节能量,(e-f)为所述第三节能量,(a1+a2+a3-a4-b1-b2-b3+b4)为所述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H为所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g、c、e是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未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能耗数据,x、f、d是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实施了节能措施之后的能耗数据,(a1+a2+a3-a4)是重点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b1+b2+b3-b4)是重点用能单位报告期的能耗总量;
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包括至少两种用于供能的能源;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包括:
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将所述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二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三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之前,还包括:
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内的历史数据量小于预设需要量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报告期折算到基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中,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计量数据,所述计量数据包括能耗、载能工质、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大于非能源产品的采集时间时,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包括:
在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分别采集能耗、载能工质和非能源产品各自的累计量,得到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和非能源产品总和;
在所述能耗和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间隔内,采集工艺参数的累计量,对所述工艺参数的累计量求平均,得到工艺参数平均值;
将所述能耗或载能工质的采集时间内的能耗总和、载能工质总和、非能源产品总和、工艺参数平均值作为一组预选建模数据;
根据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建立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计量数据进行数据时间对标处理之后,还包括:
基于数据时间对标处理后得到的各组所述预选建模数据,进行能耗关联分析,得到所述预选建模数据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
当所述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大于设定的关联度参数时,将所述预选建模数据作为目标建模数据。
7.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模块,用于当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在基期和报告期内运行和操作条件发生的变化小于预设变化值时,分别获取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和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折算后能耗总值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将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
节能后能耗总值获取模块,用于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将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在报告期内的节能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折算为标煤耗量,得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
节能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一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第一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二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二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第二节能量;根据所述第三折算后能耗总值和所述第三节能后能耗总值之间的差值,得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第三节能量,并获取所述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
评价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能量、所述第二节能量、所述第三节能量和所述第四节能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所述评价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H=[(c-d+e-f+g-x)-(a1+a2+a3-a4-b1-b2-b3+b4)]/(a1+a2+a3-a4-b1-b2-b3+b4);
其中,(g-x)为所述第一节能量,(c-d)为所述第二节能量,(e-f)为所述第三节能量,(a1+a2+a3-a4-b1-b2-b3+b4)为所述重点用能单位的第四节能量,H为所述节能措施的评价参数,g、c、e是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未实施节能措施之前的能耗数据,x、f、d是报告期的能耗总量,是实施了节能措施之后的能耗数据,(a1+a2+a3-a4)是重点用能单位由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能耗总量,(b1+b2+b3-b4)是重点用能单位报告期的能耗总量;
节能量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评价参数大于预设参数时,基于用能单位能源流向图,确定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
节能量输出模块,用于当各未实施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量大于预设值时,确定对应的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或主要用能设备的能耗受到节能措施的影响,并输出对应的所述节能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获取模块,包括:
工况条件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次级用能单位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当所述实施了节能措施的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供给发生更换时,获取更换后的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
折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一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一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二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二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二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将所述第三替代能源在报告期内所有时刻的非能源产品和工艺参数,输入到更换前的第三应用能源对应的能耗模型和载能工质模型中,得到从基期折算到报告期的第三折算后能耗和载能工质值。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39942.4A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3240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9942.4A CN113240333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9942.4A CN113240333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0333A CN113240333A (zh) 2021-08-10
CN113240333B true CN113240333B (zh) 2023-01-20

Family

ID=7713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9942.4A Active CN113240333B (zh) 2021-06-08 2021-06-08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403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844B (zh) * 2022-07-13 2023-12-1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工廠用電的節能預估方法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1893B2 (ja) * 2010-08-06 2014-05-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ント運転評価装置
CN103544394A (zh) * 2013-10-24 2014-01-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高载能企业节能量计算及能效综合评估系统
JP6367082B2 (ja) * 2014-10-30 2018-08-01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省エネルギーポテンシャル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省エネルギーポテンシャル評価方法
CN108009748B (zh) * 2017-12-22 2021-11-12 东南大学 一种电能替代项目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方法
CN111612283A (zh) * 2019-02-22 2020-09-01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七大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成效测算方法
CN111199339A (zh) * 2019-12-19 2020-05-26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节能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861246B (zh) * 2020-07-28 2022-09-09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的轨道交通节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966662B (zh) * 2020-08-07 2022-04-19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用户侧综合能源监测服务应用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40333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2076B (zh) 一种城市水厂泵站单台水泵性能曲线率定方法
Wang et al. Time-varying stochastic assessment of conservation voltage reduction based on load modeling
CN108700851B (zh) 用于预测能量消耗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云的平台
CN112686493A (zh) 一种依托大数据实时评价智能电表运行状态与更换的方法
CN107462863A (zh) 一种智能电能表运行误差运行诊断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1103565B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能表计量误差分析的数据变换方法及系统
CN105389636A (zh) 一种低压台区kfcm-svr合理线损预测方法
CN106570581A (zh) 能源互联网环境下基于属性关联的负荷预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0222991B (zh) 基于rf-gbdt的计量装置故障诊断方法
CN111027872B (zh) 一种区域用户的用电成熟度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6779223A (zh) 一种光伏系统发电功率实时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5186514A (zh) 一种大规模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网安全评价及预警方法
CN101738585A (zh) 一种判定蓄电池容量与健康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05426980A (zh) 一种配电网健康指数评估工程应用系统
CN112149873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低压台区线损合理区间预测方法
CN104052058A (zh) 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法的系统谐波概率评估方法
CN113240333B (zh) 一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评估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6976707B (zh)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用户用电数据异常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161201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模型对智能电表故障异常辨识分析的方法
CN116402187A (zh) 一种基于电力大数据的企业排污预测方法
CN114879619A (zh) 数字车间能源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0880055A (zh) 楼宇智能电表系统
CN110533291B (zh) 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中压配电网薄弱环节辨识方法
CN116384622A (zh)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碳排放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255850B (zh) 配用电节能节费潜力评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2

Address after: Full Floor 14, Unit 3, Building 2, No. 11, Middle Spectra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6, room 406, No.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outhern Power Grid Digital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