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5802B - 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 - Google Patents
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35802B CN113235802B CN202110452382.1A CN202110452382A CN113235802B CN 113235802 B CN113235802 B CN 113235802B CN 202110452382 A CN202110452382 A CN 202110452382A CN 113235802 B CN113235802 B CN 1132358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grouting
- grout
- prefabricated
-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1/00—Building elements of block or other shap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5/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E04H2005/005—Buildings for data processing cen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预制模块单元包括底层架体、顶层架体和立柱,底层架体包括第一连接盒、第一灌浆盒、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第一灌浆盒设有位于所述底层架体背离所述顶层架体表面的第一接口。顶层架体包括第二连接盒、第二灌浆盒、第一顶梁和第二顶梁,第二灌浆盒设有位于所述顶层架体背离所述底层架体的表面的第二接口。立柱连接在第一连接盒和第二连接盒之间。第一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二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一接口连通。第一灌浆盒或所述第二灌浆盒设有用于输入浆料的灌浆孔。本申请易于实现预制模块单元的定位,数据中心搭建过程中对空间位置和公差要求宽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和具有预制模块框架连接结构的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爆发式增长,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因建设周期长、灵活性差、成本高、维护和管理不便等特点,逐渐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应运而生。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种新模式,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克服传统土建模式数据中心无法满足的各种物理场景和业务场景,可直接室外应用,具有快速部署、灵活扩容的显著优势。
因建筑设计对节点连接有很高的要求,而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建筑节点处的固定方案多采用螺栓连接可焊接的方案,受空间位置及公差影响较大,例如,预制模块在其制作过程中会有加工误差,在组装预制模块的过程中会存在吊装误差和定位连接误差,预制模块自身会产生形变,例如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变形或受外界冲击力产生的变形等,这些形变均会影响组装固定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和公差。这些误差及形变因素都会影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组装过程的空间位置和公差。由于螺栓连接和焊接的固定方案,对空间位置的要求比较严格,空间位置偏差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固定连接不稳固。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方案,对空间位置和公差的要求较宽松,吊装过程中,即使在较大的空间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稳固的固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预制模块单元,具有易于定位的优势,数据中心在搭建的过程中,对空间位置和公差的要求较宽松,即,吊装过程中,即使在较大的空间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稳固的固定。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架体和顶层架体,及连接在所述底层架体和所述顶层架体之间的立柱;
所述底层架体包括第一连接盒、第一灌浆盒和相互垂直的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和所述第一底梁在所述第一底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底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内设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灌浆盒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底层架体背离所述顶层架体表面;
所述顶层架体包括第二连接盒、第二灌浆盒和相互垂直的第一顶梁和第二顶梁,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和所述第一顶梁在所述第一顶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顶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内设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灌浆盒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顶层架体背离所述底层架体的表面;
所述立柱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盒和所述第二连接盒之间;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灌浆盒或所述第二灌浆盒设有灌浆孔,所述灌浆孔用于输入浆料。
本申请通过在预制模块单元的底层架体上设第一灌浆盒,在顶层架体上设第二灌浆盒,通过第一灌浆盒的第一接口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二灌浆盒的第二接口连通,及通过第二灌浆盒的第二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一灌浆盒的第一接口连通,并在第一灌浆盒或第二灌浆盒上设用于输入浆料的灌浆孔。这样,预制模块单元在数据中心中,就可以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之间通过灌浆的方式实现第一灌浆盒和第二灌浆盒之间的固定连接。由于第一灌浆盒位于第一底梁的一端,且并排设置在第一连接盒和第一底梁之间,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第一灌浆盒的第一空腔足够大,具体而言,由于第一灌浆盒和第一底梁是彼此信独立的结构,第一空腔的容积不受第一底梁的尺寸的限制,在周向和径向方向上(即不考虑第一底梁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可以将第一灌浆盒的尺寸做到与第一底梁的尺寸相当,或第一灌浆盒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底梁的尺寸,这样的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保证第一空腔获得较大的尺寸,同样第二空间也可以获得较大的尺寸。同样,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尺寸可以设计为较大的尺寸。在相邻的预制单元模块吊装对接的过程中,即使位置稍有偏移,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也可以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空间偏移及公差较大的情况,只会影响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对接位置的尺寸,例如偏移较大尺寸,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对接尺寸会变小,但由于浆料为半固态的物理属性,较小的尺寸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对接,也可以实现第一空腔和第二腔的连通,浆料同样可以填充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即,吊装过程中,即使在较大的空间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稳固的固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所述第一接口。本实施方式限定了一种第一接口的具体的形态,通过设置在第一底壁的第一通孔实现设置第一灌浆盒的第一接口,第一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第一通孔的形态可以为矩形孔、圆形孔、环形孔,第一通孔分布在第一底壁上的方式,可以为阵列分布、环形分布等。
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第二顶壁,所述第二顶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所述第二接口。本实施方式限定了一种第二接口的具体的形态,通过设置在第二顶壁的第二通孔实现设置第二灌浆盒的第二接口,同样,第二通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第二通孔的形态可以为矩形孔、圆形孔、环形孔,第二通孔分布在第二顶壁上的方式,可以为阵列分布、环形分布等。
第一底壁设第一通孔的方案和第二顶壁设第二通孔的方案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对接后,当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对位偏差较小的情况下,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较多,当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对位偏差较大的情况下,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较少,但仍然能保证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连通及保证浆料的通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底端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接口。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灌浆盒不设置第一底壁,直接将第一侧壁的底端设计为开口状,不封底。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使得第一接口的尺寸得到最大化的设计,有利于灌浆过程,因对位不准产生的空间偏移或公差较大的情况下,更好地保证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的顺畅性,提高灌浆的顺畅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顶端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二接口。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灌浆盒不设置第二顶壁,直接将第二侧壁包括的区域为第二接口,不封顶。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使得第二接口的尺寸得到最大化的设计,有利于灌浆过程,因对位不准产生的空间偏移或公差较大的情况下,更好地保证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的顺畅性,提高灌浆的顺畅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背离所述顶层架体,所述第一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包围的区域为开口,所述开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一灌浆盒外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灌浆盒不设置第一顶壁,即第一侧壁的顶端呈开口状,不封顶。此开口用于安装加固件至第一空腔内,以提升预制模块单元的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顶壁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背离所述顶层架体,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顶壁共同包围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顶壁设有安装口。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灌浆盒的第一顶壁设置安装口的方式,实现第一灌浆盒的顶部开口方案,此安装口用于安装加固件至第一空腔内,以提升预制模块单元的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强件,或,第二空腔设有加强件。此加强件可以为网状钢筋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模块单元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朝向所述顶层架体的表面,所述底板避让所述第一灌浆盒。此底板为预制模块单元内部空间的地面,用于安装功能模块,灌浆的过程中,可以将灌浆设置放置在底板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包括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盒、第一灌浆盒和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一底梁、第二底梁和第一立柱,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和所述第一底梁在所述第一底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底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内设第一空腔;第二预制模块单元包括第二连接盒、第二灌浆盒和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一顶梁、第二顶梁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和所述第一顶梁在所述第一顶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横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内设第二空腔;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灌浆盒位于所述第二灌浆盒的顶部,所述第一灌浆盒和所述第二灌浆盒之间设有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连通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所述第一灌浆盒或所述第二灌浆盒设有灌浆孔,所述灌浆孔用于输入浆料,以使所述浆料填充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
本申请通过第一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一灌浆盒和第二预制模块半日铁第二灌浆盒之间形成灌浆通道,此灌浆通道连通在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通过灌浆孔输入浆料实现填充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实现这两个预制模块单元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吊装对位的过程中,即使在较大的空间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稳固的固定,具体原理与第一方面提供的实施例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中心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夹设在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之间,且定位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盒和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灌浆通道穿过所述连接板。本实施方式通过连接板可以实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之间的定位连接,灌浆通道穿过连接板,这样连接板不但在吊装定位的过程中实现定位,连接板也与灌浆通道结合,加强了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之间的稳固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朝向所述连接板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朝向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顶壁,所述第二顶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板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且构成所述灌浆通道。本实施方式限定了一种灌浆通道的构成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连接至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位于所述连通孔的外围,所述连通孔构成至少部分所述灌浆通道。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灌浆盒不设置第一底壁,直接将第一侧壁的底端设计为开口状,不封底。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使得第一接口的尺寸得到最大化的设计,有利于灌浆过程,因对位不准产生的空间偏移或公差较大的情况下,更好地保证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的顺畅性,提高灌浆的顺畅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二空腔,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连接至所述连接板且包围所述连通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灌浆盒不设置第二顶壁,直接将第二侧壁包括的区域为第二接口,不封顶。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使得第二接口的尺寸得到最大化的设计,有利于灌浆过程,因对位不准产生的空间偏移或公差较大的情况下,更好地保证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的顺畅性,提高灌浆的顺畅性。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背离所述连接板的第二底壁和连接至所述第二底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朝向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底壁,所述灌浆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上。本实施方式限定了灌浆孔设置在第二灌浆盒上的具体方案。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朝向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包围的区域为开口,所述开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一灌浆盒外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灌浆盒不设置第一顶壁,即第一侧壁的顶端呈开口状,不封顶。此开口用于安装加固件至第一空腔内,以提升预制模块单元的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顶壁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朝向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壁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一顶壁共同包围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顶壁设有安装口。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灌浆盒的第一顶壁设置安装口的方式,实现第一灌浆盒的顶部开口方案,此安装口用于安装加固件至第一空腔内,以提升预制模块单元的强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数据中心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贯穿所述灌浆通道,且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浆料包覆所述加固件。加固件用于提升灌浆通道的强度,具体而言,加固件可以为栓钉结构,也可以为钢筋网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强件,所述浆料包裹所述加强件。第二空腔也可以设有加强件。此加强件可以为网状钢筋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板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所述底面接触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所述顶面突设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底面突设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定位所述第二连接盒。本实施方式限定了连接板的具体的定位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盒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在所述顶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顶面上的投影面积。本实施方式限定了连接板与第一定位盒的具体的定位结构,即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定位孔的配合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底部连接至所述连接板,所述顶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从所述顶部至所述底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尺寸逐渐增大的设计,使得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在落装至连接板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的侧边与第一定位孔的边缘接触,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的位置校正。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朝向所述顶层架体的表面,所述底板避让所述第一灌浆盒。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一个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一个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连接板构成一个预制模块框架,所述预制模块框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预制模块框架中的所述连接板互连为一体,且构成一个平板式结构。本申请通过第一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一灌浆盒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二灌浆盒之间的灌浆填充方案实现数据中心不同层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在层叠方向上,实现了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一体式的连接板结构实现各层中排布的多个预制单元模块之间相互联结固定。这种方案组装固定的数据中心具有结构稳定、部署简单、建造快捷、投资回报率高、节能减排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的其中一层的预制模块单元排布的方案;
图2B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示意图,其中保留预制模块单元的框架及设置在框架上的顶板和底板,去掉预制模块单元的侧墙和内部的功能模块;
图3B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示意图,其中只保留预制模块单元的框架,去掉所有的墙板和内部的功能模块;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在图4的基础上增加了顶板和底板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底层架体的一个角落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底层架体的一个角落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8A是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底层架体的一个角落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所示的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的顶层架体的一个角落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6A所示的部分底层架体组装了底板后的示意图;
图11是图9A所示的部分顶层架体组装了顶板后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立体组装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立体剖面图,剖面的位置在第一灌浆盒和第二灌浆盒的位置处,可以看到第一灌浆盒和第二灌浆盒的内部结构;
图1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立体剖面图,剖面的位置在第一灌浆盒和第二灌浆盒的位置处,可以看到第一灌浆盒和第二灌浆盒的内部结构;
图18是图12所示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安装了顶板和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举例而言,一种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按照集装箱的尺度将数据中心分割为多个预制模块单元,各预制模块单元的结构设计需要满足拼接、层叠、自由组合的功能,即多个预制模块单元能够拼接、层叠成为一体,以构成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针对各预制模块单元而言,在工厂完成其自身的结构组装和内部设备的集成预制,例如,各预制模块单元包括框架和安装至框架的墙板,墙板可以分为底板、顶板和侧墙,墙板安装框架构成用于容纳功能模块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具体的功能可分为:设备模块、供电模块、电池模块、走廊模块、楼梯模块、办公模块等。各箱体配置好功能模块后,可单独被运输到现场(需要布置数据中心的地方,通常在户外),然后经过堆叠拼接,即可形成一座完整的数据中心(类似多层楼房的建筑)。
图1所示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100的立体示意图,数据中心100由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排列堆叠构成的三层架构,每层均包括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图2A所示为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100的其中一层的预制模块单元10排布的方案,此层内设置设备模块、供电模块、楼梯模块和走廊模块,其中,设备模块的数量较多(图2A示意性地绘出了12个设备模块),设备模块并排设置且集中排列在中间区域,楼梯模块数量为两个且分布在设备模块的两侧,供电模块数量为四个,在两个楼梯模块远离设备模块的一侧各布置两个供电模块,走廊模块则配置在其它三类功能模块的一侧排列为一排。图2B示意性地绘出了几种功能模块的基本形态,包括电力模块、电池模块、设备模块、MEP(Mechanical,Electrical and Plumbing,机械、电气和管道)模块、走廊模块和楼梯模块,其中的电力模块和电池模块可以为图2A所示的数据中心中的供电模块。
图3A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100的示意图,其中保留预制模块单元10的框架11及设置在框架上的顶板12和底板13,去掉预制模块单元10的侧墙和内部的功能模块,通过图3A可以看到每一层中的多个预制模块单元10的顶板12互连为一体(底板13同样互连为一体),也就是说,每一层中所有的预制模块单元10的高度是相同的。图3B所示为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示意图,其中只保留预制模块单元10的框架11,去掉所有的墙板和内部的功能模块。通过图3B可以看到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的框架11可以拼接成为一体式的框架结构,不同的预制模块单元10中,构成其框架11的各方向的横梁B及立柱U的结构和型号一致。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100的预制模块单元10及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对预制模块单元10的框架11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数据中心100在组装的过程中,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之间的定位及固定的便利性,数据中心100在组装的过程中,对空间位置和公差的要求较宽松,吊装预制模块单元10的过程中,即使在较大的空间位置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之间的稳固的固定连接。各预制单元模块10的具体结构如下。
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预制模块单元10的立体示意图,为了清楚描述,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10不包括功能模块及墙板,只保留预制模块单元10的框架11,图5为预制模块单元10保留了框架11、顶板12和底板13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预制模块单元10包括底层架体111、顶层架体112和立柱U,底层架体111和顶层架体112层叠设置,立柱U连接在所述底层架体111和所述顶层架体112之间,构成长方体状的框架结构。将墙板组装至此框架结构,就构成了用于容纳功能模块的箱体,墙板包括顶板12、底板13和侧墙(图未示),顶层架体112用于安装顶板12、底层架体111用于安装底板13,可以理解的是,侧墙组装在相邻的立柱U之间。
图6A和图6B为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的底层架体的一个角落位置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参阅图4、图6A和图6B,所述底层架体111包括第一连接盒21、第一灌浆盒31、第一底梁41和第二底梁51,第一底梁41和第二底梁51的延伸方向可以视为相互垂直,本申请限定预制模块单元10的框架11的横梁(例如:第一底梁41和第二底梁51)之间的相互垂直,可以理解为,两个横梁之间的延伸方向为90度或者接近90度的范围内,例如80度-100度,即,本申请所限定的相互垂直的两个横梁之间并不一定是严格的90度的夹角关系。同样,立柱和横梁之间的垂直的定义也参照横梁之间的垂直的定义。第一底梁41和第二底梁51为型材结构,它们的横截面可以包括“工”字形结构,第一底梁41和第二底梁51的横截面的具体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立柱U也可以为型材结构,立柱U的横截面可以为“口”字形。
所述第一连接盒21、所述第一灌浆盒31和所述第一底梁41在所述第一底梁41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底梁5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盒21。第一灌浆盒31的横截面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底梁41的横截面的尺寸。第一底梁41为长条状,第一底梁41的延伸方向可以理解为:从其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方向。
第一灌浆盒31为矩形或方形盒状结构,所述第一灌浆盒31内设第一空腔R1,第一灌浆盒31可以由多块方形平板拼接形成,多块方形平板共同包围的空间即为第一空腔R1。所述第一灌浆盒31设有第一接口P1(参阅图5,第一接口P1位于预制模块单元10的底部),所述第一接口P1位于所述底层架体111背离所述顶层架体112表面。
图6A和图6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灌浆盒31包括第一侧壁311和第一底壁312,第一侧壁311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E1和顶端E2,第一侧壁311的底端E1连接第一底壁312,第一底壁312上设有第一通孔3122,第一通孔3122连通第一空腔R1和第一灌浆盒31的外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3122的数量为两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31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更多个,第一通孔312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本申请不做限定。第一通孔3122为图5所示的第一接口P1用于连接灌浆通道,灌浆通道为连接在相邻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10之间的用于输送浆料的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第一侧壁311的顶端E2包围的区域为开口315,图6A中表示第一空腔R1的箭头指向第一灌浆盒31的内部空间,表示开口315的箭头指向第一侧壁311的顶端E2包围的区域内的位置。所述开口315用于连通第一灌浆盒31内的第一空腔R1和所述第一灌浆盒31外部,开口315用于安装加固件至第一空腔R1内,例如在第一空腔R1内设置钢筋网结构,或者安装加固件至灌浆通道中,例如在灌浆通道内安装抗拉栓钉,以实现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之间的抗拉力。
其它实施方式中,参阅图7,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壁311的顶端E2设置有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顶壁313,第一顶壁313上设安装口3132,安装口3132连通第一灌浆盒31内的第一空腔R1和第一灌浆盒31的外部,此安装口3132与图6A所示的开口315的作用可以为相同。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顶壁313也可以为封闭的结构,即,第一顶壁313上不设置通孔结构。
其它实施方式中,参阅图8A,图8A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6B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壁311的底端E1包围的区域316为图5所示的第一接口P1,即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灌浆盒31不包括第一底壁,直接将第一侧壁311底端E1包围的区域316作为与灌浆通道连通的开口结构。图8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灌浆盒31可以包括第一顶壁,第一顶壁的具体结构可以与图7中所示的第一顶壁结构相同;第一灌浆盒31也可以不包括第一顶壁,即第一侧壁的顶端包围一开口结构,类似图6A所示的第一侧壁311的顶端E2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灌浆盒31为方形盒状结构,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侧壁311由四个板体两两相对构成的方形筒状结构,参阅图8B,这四个板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板3111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板3112,两个第二板3112连接在两个第一板3111之间,第二板3112的面积大于第一板3111的面积。其中一个第二板3112朝向预制模块单元10的外部,且在数据中心中,朝向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一灌浆盒。其中一个第一板3111用于连接第一底梁41;另一个第一板3111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盒21。
第一灌浆盒31和第一底梁41之间的连接处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第一灌浆盒31和第一连接盒21之间的连接处亦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不限定各连接处的连接方式,可以焊接固定,也可以为可拆卸的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
参阅图8B,第一连接盒21呈方形盒状结构,第一连接盒21的顶壁211连接立柱U,第一连接盒21的底壁212设有第一定位孔2122,第一定位孔2122用于在吊装预制模块单元10的过程中定位预制模块单元10。第一连接盒21的两个相邻的侧壁213分别连接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底梁51,第一连接盒21的另两个相邻的侧壁在数据中心中朝向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
图9A和图9B为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10的顶层架体112的一个角落位置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参阅图4、图9A和图9B,所述顶层架体112包括第二连接盒22、第二灌浆盒32和相互垂直的第一顶梁42和第二顶梁52,所述第二连接盒22、所述第二灌浆盒32和所述第一顶梁42在所述第一顶梁42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顶梁5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盒22。第二灌浆盒32的横截面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顶梁42的横截面的尺寸。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顶梁42的结构形态和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底梁的结构形态和延伸方向相同,第一顶梁42和第二顶梁52之间的相互垂直的理解也可以参阅前述的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之间的相互垂直的理解,不再赘述。
第一顶梁42的结构与第一底梁41的结构可以相同,且二者相互平行。第二顶梁52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底梁51的结构可以相同,且二者可以相互平行。立柱U连接至第二连接盒22的底部,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立柱U与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立柱U为图4所示的预制模块单元中的同一个立柱U的两端,所述立柱U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盒21和所述第二连接盒22之间。
所述第二灌浆盒32内设第二空腔R2,所述第二灌浆盒32设有第二接口P2(参阅图4,第二接口P2位于预制模块单元10的顶部),所述第二接口P2位于所述顶层架体112背离所述底层架体111的表面。
图9A和图9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灌浆盒32包括第二底壁322和连接所述第二底壁322的第二侧壁321,所述第二侧壁321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E3和顶端E4,所述第二侧壁321的底端E3连接至所述第二底壁322。第二底壁322上设置灌浆孔3222,灌浆孔3222作为浆料输入口用于与灌浆设备连接。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底壁322也可以不设置灌浆孔,即第二底壁322为封闭的板状结构。
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灌浆孔设在第二灌浆盒32的侧壁321上。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灌浆盒32可以不设置灌浆孔,将灌浆孔设置在第一灌浆盒31上,例如在第一灌浆盒31的侧壁或第一顶壁上设置灌浆孔。
如图9B所示,第二灌浆盒32包括与第二底壁322相对设置的第二顶壁323,第二顶壁323设第二通孔3232,此第二通孔3232为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灌浆通道,灌浆通道为连接在相邻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的用于输送浆料的通道。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3232的数量为两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32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更多个,第二通孔323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本申请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灌浆盒32也可以不包括第二顶壁,其结构类似图8A所示的第一灌浆盒31的底部结构,即第二侧壁321的顶端E4包围的区域为开口结构,此开口为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灌浆通道。
第二灌浆盒32和第一顶梁4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第二灌浆盒32和第二连接盒22之间的连接处亦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申请不限定各连接处的连接方式,可以焊接固定,也可以为可拆卸的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
参阅图9B,第二连接盒22呈方形盒状结构,第二连接盒221的顶壁221连接立柱U,第二连接盒22的底壁222设有第二定位孔2222,第二定位孔2222用于在吊装预制模块单元10的过程中定位预制模块单元10。第二连接盒22的两个相邻的侧壁223分别连接第二灌浆盒32和第二顶梁52,第二连接盒22的另两个相邻的侧壁在数据中心中朝向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
参阅图10,图10所示为图6A所示的部分底层架体111组装了底板13后的示意图,图10示意性地绘出了部分底板13,具体而言,所述底板13设于所述第一底梁41和所述第二底梁51的顶面(即朝向所述顶层架体112的表面),所述底板13避让所述第一灌浆盒31,底板13在第一灌浆盒31的位置处设开窗132,此开窗132使第一灌浆盒31的顶部开口315外露,便于安装加固件至第一灌浆盒31内的第一空腔R1中。
参阅图11,图11所示为图9A所示的部分顶层架体112组装了顶板12的示意图,图11示意性地绘出了部分顶板12,具体而言,顶板位于第一顶梁42和第二顶梁52的顶面的位置处,也可以理解为顶板12位于顶层架体112的顶面位置处,顶层架体112外露未被顶板12遮挡,顶板12的此种安装方式,有利于预留更大的预制模块单元10的内部空间,而且,顶层架体112未被顶板12遮挡,有利于减少顶板12所遮挡的区域的积水问题。
本申请通过预制模块单元10中的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接口P1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的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接口P2连通,通过预制模块单元10中的第二灌浆盒31的第二接口P2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的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接口P1连通,以实现通过灌浆的方式固定连接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由于第一灌浆盒31的位置设置在第一连接盒21和第一底梁41的一端之间,第一灌浆盒31的横截面的尺寸可以大于等于第一底梁41的横截面的尺寸,也就是说,第一灌浆盒31单位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底梁41的单位尺寸,同样,第二灌浆盒32的单元尺寸也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顶梁42的单位尺寸,这样,容纳浆料的第一空腔R1和第二空腔R2也具有较大的尺寸,能够实现稳固的固定连接。而且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的大尺寸的设计,还有利于数据中心组装过程中的对位,组装过程中,不需要较精准的对位,也可以保证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之间通过灌浆通道连通。由于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之间通过浆料的填充实现固定连接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浆料具有流动性,为半固态,浆料的输送管道(即灌浆通道)不需要严格控制其尺寸,即使小尺寸的灌浆通道也能实现浆料的输送。因此,使用本申请提供的预制模块单元10,在数据中心组装的过程,定位不准、位置有偏移的情况下,会导致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的位置无法正对,这种情况会影响灌浆通道的尺寸,灌浆通道会变小,不会影响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之间的灌浆固定,浆料依然可以通过较小尺寸的灌浆通道填充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空腔R1和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空腔R2,这样,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10之间依然可以实现固定连接。
图12、图13和图1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一个立体组装图和两个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位于上层的预制模块单元为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位于下层的预制模块单元为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图12、图13和图14中,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数量和两个,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数量也为两个,只显示了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底层架体111的部分结构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顶层架体112的部分结构。每个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底层架体111的具体结构与图6A和图6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底层架体111的具体结构相同,每个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顶层架体112的具体结构与图9A和图9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顶层架体112的具体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之间设有灌浆通道,通过灌浆通道连通在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空腔R1和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空腔R2之间,灌浆孔3222处输入的浆料能够依次流入第一空腔R1、灌浆通道及第二空腔R2,以将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填充且固定连接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层叠设置的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102单元之间,还设有连接板200,连接板200定位连接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第一连接盒21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第二连接盒22。连接板200不但能够连接同层设置的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预制模块单元,如图12所示,一块连接板200即同时连接上层的两个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又同时连接下层的两个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连接板200还用于将上层的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定位连接至相对的下层的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
参阅图13和图14,连接板200包括顶面201和底面202,所述顶面201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预模块单元101,所述底面202接触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所述顶面201突设第一定位部203,所述第一定位部203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连接盒21,所述底面202突设第二定位部204,所述第二定位部204用于定位所述第二连接盒22。具体而言,第一定位部203伸入第一连接盒21的第一定位孔2122,所述第一定位孔2122在所述顶面20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03在所述顶面201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一定位部203包括顶部2032和底部2033,所述底部2033连接至所述顶面201,所述顶部203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03远离所述连接板的顶面201的一端,从所述顶部2032至所述底部2033,所述第一定位部203的尺寸逐渐增大。第二定位部204伸入第二连接盒22的第二定位孔2222,第二定位孔2222在连接板200的底面202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定位部203在底面202上的投影面积。第二定位部204的具体的结构形态可以与第一定位部202的结构形态相似。
数据中心组装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分别为吊装定位和灌浆固定。
吊装定位的过程为:先将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排列为一层架构,在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顶部安装连接板200,通过将连接板200底面202上的第二定位部204与第二连接盒22的第二定位孔2222的配合,实现连接板200的定位,连接板200定位后可以同时搭接多个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然后再将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安装在连接板200的顶面201,依然通过第一定位部203和第一连接盒21的第一定位孔2122的配合,将各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定位在连接板200上。第一定位部203的顶部2032的尺寸小于第一定位孔2022的孔内面积,在将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吊装至连接板200的过程中,容易实现第一定位部203和第一定位孔2022的对位,即使吊装过程中,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位置稍有偏移,依然能被实现将第一定位部203对位在第一定位孔2022中,由于从所述顶部2032至所述底部2033,所述第一定位部203的尺寸逐渐增大的设计,使得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在落装至连接板200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定位部203的侧边与第一定位孔2022的边缘接触,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位置校正。
本申请不只可以实现两层预制单元模块的组装,还可以实现三层或更多层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组装,例如,吊装好两层或多层预制模块单元后,可以在最顶层的预制单元模块的顶部继续安装连接板,在连接板上方继续安装一层预制单元模块,依次叠加。
在所有的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定位好后,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接口与对应的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接口之间连通,且连通的部分称为灌浆通道。
灌浆固定的过程为:吊装定位好的数据中心,每一个预制单元模块内都可以为一个独立的功能空间,在每个预制模块单元内均需要执行一次灌浆过程。将灌浆设备放置在预制单元模块内部,可以放在底板上。本实施方式中,灌浆孔位于第二灌浆盒的上。通过输送管将灌浆设备连接至顶板角落位置处的顶层架体的第二灌浆盒的灌浆孔处。启动灌浆设备输送浆料至第二灌浆盒中,浆料会顺着灌浆通道流入第一灌浆盒,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灌浆盒顶部呈开口状,利于灌浆过程的气泡排出,也可以通过浆料溢出作为停止灌浆的信号。当然,本申请也可以通过控制灌浆时间,以预定的时间内浆料可以填满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利于计时器提醒工作人员停止灌浆。其它实施方式中,若灌浆孔设置在第一灌浆盒上,也可以通过输送管将灌浆设备连接至底板角落位置处的底层架体的第一灌浆盒的灌浆孔上,进行灌浆。
本申请通过灌浆通道连通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使得第一灌浆盒和第二灌浆盒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具体而言,所述灌浆通道穿过所述连接板200,具体而言,参阅图13和图14,连接板200设有连通孔205,第一灌浆盒31的底壁312上的第一通孔3122、连接板200上的连通孔205和第二灌浆盒32的顶壁323上的第二通孔3232依次连通且构成灌浆通道。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灌浆盒31可以替换为图8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灌浆盒31,第一灌浆盒31可以不设第一底壁,第一侧壁311的底端E1呈开口状,构成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接口,本实施方式可以将第一侧壁311的底端E1连接至连接板200,第一侧壁31的底端E1位于连通孔205的外围,这种情况下,连通孔205的一端位于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接口内。类似地,第二灌浆盒32也可以不设第二顶壁,第二侧壁321的顶端呈开口状且构成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接口,第二侧壁321的顶端连接至连接板200且包围连通孔205,这样,连通孔205的另一端位于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接口内,连通孔205就构成了灌浆通道。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灌浆盒31可以包括第一侧壁311的底端E1呈开口状的情况下,第一侧壁311的顶端E2可以连接第一顶壁,第一侧壁311和第一顶壁共同包围所述第一空腔R1,所述第一顶壁可以设安装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还包括加固件300,所述加固件300贯穿所述灌浆通道,且所述加固件30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R1和所述第二空腔R2内,灌浆后,所述浆料包覆所述加固件300。具体而言,所述加固件300为穿孔钢筋网结构或栓钉结构。
图13和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加固件300为栓钉结构。结合图13、图14和图15,图1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层叠设置的两层预制模块单元之间连接结构的立体剖面图,剖面的位置在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的位置处,可以看到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的内部结构。本实施方式中,加固件300包括连接部302和固定在连接部相对的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01和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1伸入第一空腔R1内,且与第一灌浆盒31的第一底壁312配合实现定位连接,第二固定部303伸入第二空腔R2且与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顶壁323配合实现定位连接,连接部302穿过第一底壁312的第一通孔3122、连接板200的连通孔205和第二顶壁323的第二通孔3232。具体而言,第一固定部301和第二固定部302的尺寸设计使其能够穿过第一通孔3122、连通孔205和第二通孔3232,并通过旋转加固件300,第一固定部301能卡持在第一底壁312的内侧,第二固定部303能卡持在第二顶壁323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底壁312的内侧指的是第一底壁312朝向第一空腔R1的表面,第二顶壁323的内侧指的是第二顶壁323朝向第二空腔R2的表面。第一固定部301和第二固定部302的形态可以采用圆头、椭圆头、矩形等结构。
参阅图16和图17,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固件300为穿孔钢筋网结构。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加固件300为由钢筋构成的细长的管状结构,组装的过程中,在层叠对位好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后,将此加固件300从第一灌浆盒31的顶部的开口315位置安装至第一空腔R1内,使加固件300穿过灌浆通道,加固件300无需固定结构将其固定,加固件300的一端受第二灌浆盒32的第二底壁322的承载,加固定件300可以穿过第二空腔R2、灌浆通道(包括第一灌浆盒31的第二通孔3232、连接板200的连通孔205和第二灌浆盒32的第一通孔3122)并伸入第一空腔R1内,灌浆后,浆料会包覆所述加固件300,将其固定。
图16和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空腔R1和第二空腔R2内均设有加强件400,此加强件400为网状钢筋结构,灌浆后,所述浆料包裹所述加强件400,此加强件400的设置能够提升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灌浆盒32的强度。一种实施方式中,只在第一空腔R1内设加强件400,第二空腔R2不设置加强件,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满足预制模块单元的强度要求,因为第一灌浆盒31位于预制模块单元的底层架体,底层架体为主要的受力位置,需要较高的强度,而第二灌浆盒32位于预制模块单元的顶层架体,即使第二空腔R2内不设置加强件,顶层架体也可以满足受力要求。
参阅图18,数据中心中,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底板13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顶板12之间设有一层横梁结构,即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此外在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所限定的空间内,还可以设置多个了附加梁,以提升支撑力。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中心中,一个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一个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连接板200构成一个预制模块框架,所述预制模块框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预制模块框架中的所述连接板200互连为一体,且构成一个平板式结构,即一个连接板200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和多个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
本申请通过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的第一灌浆盒31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的第二灌浆盒32之间的灌浆填充方案实现数据中心不同层之间的固定连接,即在层叠方向上,实现了第一预制模块单元101和第二预制模块单元102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一体式的连接板200结构使得各层中排布的多个预制单元模块之间相互联结固定。这种方案组装固定的数据中心具有结构稳定、部署简单、建造快捷、投资回报率高、节能减排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架体和顶层架体,及连接在所述底层架体和所述顶层架体之间的立柱;
所述底层架体包括第一连接盒、第一灌浆盒和相互垂直的第一底梁和第二底梁,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和所述第一底梁在所述第一底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底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内设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灌浆盒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底层架体背离所述顶层架体表面;
所述顶层架体包括第二连接盒、第二灌浆盒和相互垂直的第一顶梁和第二顶梁,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和所述第一顶梁在所述第一顶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顶梁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内设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灌浆盒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顶层架体背离所述底层架体的表面;
所述立柱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盒和所述第二连接盒之间,所述立柱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不连通,所述立柱的内部空间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不连通;
所述第一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预制模块单元的第一接口连通;
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用于填充浆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为所述第一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第二顶壁,所述第二顶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所述第二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盒或所述第二灌浆盒设有灌浆孔,所述灌浆孔用于输入浆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第二底壁和连接所述第二底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底壁,所述灌浆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壁或者所述第二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背离所述顶层架体,所述第一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包围的区域为开口,所述开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一灌浆盒外部。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加强件。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朝向所述顶层架体的表面,所述底板避让所述第一灌浆盒。
9.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盒、第一灌浆盒和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一底梁、第二底梁和第一立柱,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和所述第一底梁在所述第一底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底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立柱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第一灌浆盒内设第一空腔;和
第二预制模块单元,包括第二连接盒、第二灌浆盒和两两相互垂直的第一顶梁、第二顶梁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和所述第一顶梁在所述第一顶梁的延伸方向上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顶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第二灌浆盒内设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灌浆盒位于所述第二灌浆盒的顶部,所述第一灌浆盒和所述第二灌浆盒之间设有灌浆通道,所述灌浆通道连通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所述第一灌浆盒或所述第二灌浆盒设有灌浆孔,所述灌浆孔用于输入浆料,以使所述浆料填充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
所述第一立柱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二立柱的内部空间均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不连通,所述第一立柱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二立柱的内部空间均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不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夹设在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和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之间,且定位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盒和所述第二连接盒,所述灌浆通道穿过所述连接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朝向所述连接板的第一底壁,所述第一底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朝向所述连接板的第二顶壁,所述第二顶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板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连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依次连通且构成所述灌浆通道。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灌浆盒包括背离所述连接板的第二底壁和连接至所述第二底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二侧壁的顶端朝向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侧壁的底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底壁,所述灌浆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壁或所述第二侧壁上。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灌浆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底端和顶端,所述第一侧壁的底端朝向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壁包围的区域为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一侧壁的顶端包围的区域为开口,所述开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一灌浆盒外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贯穿所述灌浆通道,且所述加固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浆料包覆所述加固件,所述开口用于安装所述加固件。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用于承载所述第一预模块单元,所述底面接触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所述顶面突设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定位所述第一连接盒,所述底面突设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定位所述第二连接盒。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盒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部伸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在所述顶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在所述顶面上的投影面积。
17.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一个所述第二预制模块单元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连接板构成一个预制模块框架,所述预制模块框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预制模块框架中的所述连接板互连为一体,且构成一个平板式结构。
18.如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模块单元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底层架体和顶层架体,及连接在所述底层架体和所述顶层架体之间的立柱,所述底层架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于所述第一底梁和所述第二底梁的朝向所述顶层架体的表面,所述底板避让所述第一灌浆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52382.1A CN113235802B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52382.1A CN113235802B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35802A CN113235802A (zh) | 2021-08-10 |
CN113235802B true CN113235802B (zh) | 2022-12-30 |
Family
ID=7712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52382.1A Active CN113235802B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35802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3659B (zh) * | 2014-04-27 | 2016-08-24 | 浙江绿筑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一种楼面结构模块及其拼装方法 |
CN107905577A (zh) * | 2017-11-10 | 2018-04-13 |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箱体及集装箱数据中心 |
JP2019116794A (ja) * | 2017-12-27 | 2019-07-18 |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 鉄骨梁接合構造 |
CN212670811U (zh) * | 2020-03-25 | 2021-03-09 |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模块化建筑系统 |
CN112095785B (zh) * | 2020-08-10 | 2021-10-26 | 中建集成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结构的灌浆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2021
- 2021-04-26 CN CN202110452382.1A patent/CN11323580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35802A (zh) | 2021-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94170B1 (ko) | 모듈러 건축물의 접합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101629939B1 (ko) | 하중전달 보를 갖는 모듈러 유닛을 이용한 모듈러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KR20160074746A (ko) | 모듈러 유닛, 하중전달 브라켓을 갖는 모듈러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방법 | |
WO2021012703A1 (zh) | 一种箱体单元、箱体组件和数据中心 | |
CN113235802B (zh) | 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 | |
JP4748637B2 (ja) | 建物ユニットの接合構造 | |
CN218757940U (zh) | 一种多层模块式建筑节点连接组件 | |
JP4567857B2 (ja) | ユニット式建物 | |
CN216973760U (zh) | 一种外环式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 |
JP2977332B2 (ja) | ユニット住宅における屋根構造 | |
CN210104958U (zh) | 一种装配式房屋及其装配组件 | |
CN218176800U (zh) | 数据中心 | |
CN111255057A (zh) | 模块化建筑和安装工艺 | |
CN115704252A (zh) | 抗侧模块单元及数据中心 | |
KR20100034877A (ko) | 패널 접합 시스템 | |
CN214833413U (zh) | 免支撑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梁柱 | |
CN216130650U (zh) | 数据中心 | |
CN216475563U (zh) | 预制模块单元和数据中心 | |
CN220451105U (zh) | 一种可重复拆装的箱式模块化建筑矩形中柱拼接节点 | |
CN210947169U (zh) | 一种预制箱式模块化建筑结构 | |
EP0460004A1 (en) | SPACE STRUCTURE AND MODULE FOR ITS CONSTRUCTION. | |
KR20190076779A (ko) | 건축용 모듈러 유닛 및 모듈러 유닛 조립체 | |
CN215618009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墙板存放架 | |
CN217175370U (zh) | 柱承重桁架组合及柱承重桁架组合竖向建筑构造体系 | |
CN218466715U (zh) | 一种建筑结构和建筑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