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3608A -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3608A
CN113233608A CN202110562171.3A CN202110562171A CN113233608A CN 113233608 A CN113233608 A CN 113233608A CN 202110562171 A CN202110562171 A CN 202110562171A CN 113233608 A CN113233608 A CN 113233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chnology
sewage
river
blue 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21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丰平
刘丹玲
杨勇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5621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3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3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3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02F3/32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use of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该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实地考察,收集地形地貌信息、水质信息、当地温度信息、河道流向信息,整合各类信息的得到检测报告;(2)根据步骤(1)中的得到的检测报告由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选定治理技术;(3)根据步骤(2)中选定的治理技术结合步骤(1)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污水处理环境的施工,释放蓝藻,进行治理环境的维护、检测。该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本方法创造性的开发多种技术方案的治理污水平台,并可以灵活的结合蓝藻的污水净化能力实现河道污水的高效净化,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蓝藻,又名蓝绿藻,是一门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放氧的原核生物,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藻是单细胞个体或群体,或为细胞成串排列组成藻丝(细胞列)的丝状体,其含有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产氧光合作用强,蓝藻的繁殖方式有两类: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式;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孢子无鞭毛,以进行无性繁殖,通过观察和研究,证明蓝藻的生长周期是循环进行的,而且季节性表现特别明显,其生长时强烈吸收富营养化物质,成熟时遇高温产生腐烂又释放出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并伴随恶臭产生,蓝藻在四季的生长成熟期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在夏季温度高时,周期短,腐熟反应更强烈一些。蓝藻的两个净水时间为:(1)冬季形成丝状体(青苔)净水期(气温约8℃—12℃起及以下),该时段相对长,容易控制;(2)夏季蓝藻形成为漂浮水面的水华时(约20℃—24℃起及以上),该净水时间短,蓝藻从微小颗粒浮游在水中,生长为微小颗粒片状时,需及时清收,否则当发生聚集在某水面时就会形成危害,这一时段的特点是,一个生长周期结束后,下一个生长周期又立即开始(蓝藻的初始生长温度节点气温约16℃左右),也说明强力压制或想消除蓝藻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方法,蓝藻存在于大自然中,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而且是与污水相伴兴旺成长,但是它在生长得过程中会强烈吸收掉周边的富营养化物质,富营养化物质是水污染的主要元素,又遍布整个河道、湖泊之中,仅靠水生植物生长吸收,时间缓慢效果也差,因此,蓝藻强吸肥的特性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利用蓝藻治理污水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一是难以控制生长温度,阻断其在不当地点和时间出现高温腐变情况,二是由于水流流动不易控制蓝藻生存区域,对清收工作造成困扰,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我们研发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生态污水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该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能够利用蓝藻等水生植物有效高效的处理河道污水,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实地考察,收集地形地貌信息、水质信息、当地温度信息、河道流向信息,整合各类信息的得到检测报告。
(2)根据步骤(1)中的得到的检测报告由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选定治理技术。
(3)根据步骤(2)中选定的治理技术结合步骤(1)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污水处理环境的施工,并释放蓝藻,进行治理环境的维护、检测。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的治理技术包括:垛田技术、深沟技术、深塘技术、连塘技术、水漫堤技术、堤坝潜流技术、水向迴转曲弯技术、U形隔档(垂直流)技术、洲岛分流技术、隔挡分流技术、滩涂沼泽地技术和湿地技术。
优选的,所述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的治理技术还包括箱体控温净水技术,所述箱体控温净水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进入河道的源头污水引进箱体进行技术控制,实现对蓝藻的控温生长和控温酵化。
优选的,所述垛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深挖河沟形成有深水和浅水的河道,使深水和浅水之间产生温差,促进蓝藻生长。深沟低于河底部0.8米以上形成相对恒温地带,与水的上层和左右形成温差。挖出的土在河岸两边建造成梯形或小岛形态垛田,在垛田的上面可方便和就近有效处置污物与杂物。垛田的长与间隔各约20--30米交叉设置于河的两岸边,以利于实际生产和操作。垛田体两侧建成45度斜角,对流水形成向对面的推力,起到活水与向浅水区引送蓝藻的作用。垛田和深沟形成,将河道中流动的水调节为动静两个区域,河中间为深泾流水,保持原河道泄洪排水的功能。河岸边两个垛田之间浅水区形成静水区域,因水有温差蓝藻会自动向其移动并在其中生长,也便于清收。同时也可以控制蓝藻随水走、随风跑的问题。该技术具有四季净水功能。
优选的,所述深沟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河道中间深挖0.8-1.5米、宽2-4米水底河沟(水深2米以上无需深挖),构筑深水区域。使深水与浅水区域的水形成温差,和上下水体形成冷密度差。利用水的冷热温差,产生冷热对流,使蓝藻向浅水区域游动并停留生长。形成密度冷对流时,水体内部向下移动产生净水作用。在重力原理作用下,使污物沉淀于深沟冷水区,易于回收;所述深塘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水塘中间区域深挖(水深2米以上),形成四周浅水区,所述连塘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受污染的水系建立成塘与塘的形态连接,塘与塘连接成对角布局,并综合运用平台其它技术进行实施。
优选的,所述水漫堤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各种水形态连接中,以堤坝低于水面,形成漫水流,使被阻之水在获得相对静止状况下,产生净水效果的技术型放大,在漫流形成的过渡水道之中,视情况可栽种多种水生植物,所述堤坝潜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两水连接,相互连通,为密封通道或水下涵洞,形成温差,可控水温,可挡蓝藻水华、杂物等。
优选的,所述U形隔档(垂直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河道中设置U形隔档,并能调节高低位置水的走向,既可以调控水温,又可以形成污水翻转呈垂直流向,使污物在水的翻转中产生沉淀;所述洲岛分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污水河道的中间建分流污水洲岛或分隔形态,形成正常流水和污水流水两个分流通道,发挥季节性治理污水作用;水向迴转曲弯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增加河道迥转弯构造使流动的水在弯道处不断变向,形成迥转弯净水区,使蓝藻得以生长。
优选的,所述隔档分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建成小岛或微型堤坝或设置阻挡隔体,调节水的局部流向,保证静水区域水的活性,防止死水问题产生.起到辅助引、送、收蓝藻的作用。大型隔挡技术分单向、双向和H形状体,用于大型隔档技术可分单向、双向和H形状体。
优选的,所述滩涂沼泽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自然界中的滩涂、沼泽地的净水特征移植到治理污水的湿地区域,形成浅水与暴露滩状,构筑网泾微流体系,使之具有产生生化、酵化微反应体,最终使污水得到分解和分化处理。
优选的,所述湿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选择合适的治理污水的地点,重新设计规划改变地形地貌和水环境,结合其他各类治理技术形成治理污水综合体,治污效果最好。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本方法创造性的开发多种技术方案形成治理污水平台,并可以灵活的结合蓝藻的污水净化能力实现河道污水的高效净化,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该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平台技术设计合理、人性化,在污水治理的同时兼顾了污物的收集、蓝藻和水华的回收,且本治理污水平台适用性高,针对多种地形均可处理,适合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箱体净水控温技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垛田技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垛田技术河道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深沟技术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深塘技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深塘技术河道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连塘技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水漫堤技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堤坝潜流技术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水向迴转曲弯技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U形隔档(垂直流)技术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洲岛分流技术技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请参阅图1,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实地考察,收集地形地貌信息、水质信息、当地温度信息、河道流向信息,整合各类信息的得到检测报告。
(2)根据步骤(1)中的得到的检测报告由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选定治理技术。
(3)根据步骤(2)中选定的治理技术结合步骤(1)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污水处理环境的施工,并释放蓝藻,进行治理环境的维护、检测。
步骤(2)中的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的治理技术包括:垛田技术、深沟技术、深塘技术、连塘技术、水漫堤技术、堤坝潜流技术、水向迴转曲弯技术、U形隔档(垂直流)技术、洲岛分流技术、隔挡分流技术、滩涂沼泽地技术和湿地技术。
请参阅图2,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的治理技术还包括箱体控温净水技术,箱体控温净水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进入河道的源头污水引进箱体进行技术控制,实现对蓝藻的控温生长和控温酵化。
请参阅图3-4,垛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深挖河沟形成有深水和浅水的河道,使深水和浅水之间产生温差,促进蓝藻生长。深沟低于河底部0.8米以上形成相对恒温地带,与水的上层和左右形成温差。挖出的土在河岸两边建造成梯形或小岛形态垛田,在垛田的上面可方便和就近有效处置污物与杂物。垛田的长与间隔各约20--30米交叉设置于河的两岸边,以利于实际生产和操作。垛田体两侧建成45度斜角,对流水形成向对面的推力,起到活水与向浅水区引送蓝藻的作用。垛田和深沟形成,将河道中流动的水调节为动静两个区域,河中间为深泾流水,保持原河道泄洪排水的功能。河岸边两个垛田之间浅水区形成静水区域,因水有温差蓝藻会自动向其移动并在其中生长,也便于清收。同时也可以控制蓝藻随水走、随风跑的问题。该技术具有四季净水功能。
请参阅图5,深沟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河道中间深挖0.8-1.5米、宽2-4米水底河沟(水深2米以上无需深挖),构筑深水区域。使深水与浅水区域的水形成温差,和上下水体形成冷密度差。利用水的冷热温差,产生冷热对流,使蓝藻向浅水区域游动并停留生长。形成密度冷对流时,水体内部向下移动产生净水作用。在重力原理作用下,使污物沉淀于深沟冷水区,易于回收;请参阅图6-7,深塘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水塘中间区域深挖(水深2米以上),形成四周浅水区,请参阅图8,连塘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受污染的水系建立成塘与塘的形态连接,塘与塘连接成对角布局,并综合运用平台其它技术进行实施。
请参阅图9,水漫堤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各种水形态连接中,以堤坝低于水面,形成漫水流,使被阻之水在获得相对静止状况下,产生净水效果的技术型放大,在漫流形成的过渡水道之中,视情况可栽种多种水生植物,请参阅图10,堤坝潜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两水连接,相互连通,为密封通道或水下涵洞,形成温差,可控水温,可挡蓝藻水华、杂物等。
请参阅图12,U形隔档(垂直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河道中设置U形隔档,并能调节高低位置水的走向,既可以调控水温,又可以形成污水翻转呈垂直流向,使污物在水的翻转中产生沉淀;请参阅图13,洲岛分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污水河道的中间建分流污水洲岛或分隔形态,形成正常流水和污水流水两个分流通道,发挥季节性治理污水作用;请参阅图11,水向迴转曲弯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增加河道迥转弯构造使流动的水在弯道处不断变向,形成迥转弯净水区,使蓝藻得以生长。
隔档分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建成小岛或微型堤坝或设置阻挡隔体,调节水的局部流向,保证静水区域水的活性,防止死水问题产生.起到辅助引、送、收蓝藻的作用,大型隔挡技术分单向、双向和H形状体,用于大型隔档技术可分单向、双向和H形状体。
滩涂沼泽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自然界中的滩涂、沼泽地的净水特征移植到治理污水的湿地区域,形成浅水与暴露滩状,构筑网泾微流体系,使之具有产生生化、酵化微反应体,最终使污水得到分解和分化处理。
湿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选择合适的治理污水的地点,重新设计规划改变地形地貌和水环境,结合其他各类治理技术形成治理污水综合体,治污效果最好。
实施中视具体情况,可以单一运用或综合性运用。
技术方案实施选择与布局为:(1)河道污水的源头地段;(2)可以展开治理污水河道的任一区域;(3)多支流被污染河道交汇区域;(4)河道水进入湖泊的下游区域:(5)入湖口区域实施湿地技术治理。(6)春夏季和秋冬季蓝藻被风吹聚集的河、湖岸边区域。(7)饮用水源区域蓝藻的防范与治理。
上述所有技术分项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理生活污水技术平台。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统筹规划运用,可独立或配套完成对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城市、乡镇河道水系和湖泊的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实现治理污染水质达标的目标。治理技术与方法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问题产生。
综上所述,本方法创造性的开发多种技术方案形成治理污水平台,并可以灵活的结合蓝藻的污水净化能力实现河道污水的高效净化,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该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平台技术设计合理、人性化,在污水治理的同时兼顾了污物的收集、蓝藻和水华的回收,且本治理污水平台适用性高,针对多种地形均可处理,适合大面积推广。

Claims (10)

1.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实地考察,收集地形地貌信息、水质信息、当地温度信息、河道流向信息,整合各类信息的得到检测报告;
(2)根据步骤(1)中的得到的检测报告由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选定治理技术;
(3)根据步骤(2)中选定的治理技术结合步骤(1)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污水处理环境的施工,并释放蓝藻,进行治理环境的维护、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的治理技术包括:垛田技术、深沟技术、深塘技术、连塘技术、水漫堤技术、堤坝潜流技术、水向迴转曲弯技术、U形隔档(垂直流)技术、洲岛分流技术、隔挡分流技术、滩涂沼泽地技术和湿地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污水技术平台中的治理技术还包括箱体控温净水技术,所述箱体控温净水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进入河道的源头污水引进箱体进行技术控制,实现对蓝藻的控温生长和控温酵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垛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深挖河沟形成有深水和浅水的河道,使深水和浅水之间产生温差,促进蓝藻生长。深沟低于河底部0.8米以上形成相对恒温地带,与水的上层和左右形成温差。挖出的土在河岸两边建造成梯形或小岛形态垛田,在垛田的上面可方便和就近有效处置污物与杂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沟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河道中间深挖0.8-1.5米、宽2-4米水底河沟(水深2米以上无需深挖),构筑深水区域;所述深塘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水塘中间区域深挖(水深2米以上),形成四周浅水区,所述连塘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受污染的水系建立成塘与塘的形态连接,塘与塘连接成对角布局,并综合运用平台其它技术进行实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漫堤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各种水形态连接中,以堤坝低于水面,形成漫水流,在漫流形成的过渡水道之中,视情况可栽种多种水生植物,所述堤坝潜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两水连接,相互连通,为密封通道或水下涵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隔档(垂直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河道中设置U形隔档;所述洲岛分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在污水河道的中间建分流污水洲岛或分隔形态,形成正常流水和污水流水两个分流通道;水向迴转曲弯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增加河道迥转弯构造使流动的水在弯道处不断变向,形成迥转弯净水区,使蓝藻得以生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档分流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建成小岛或微型堤坝或设置阻挡隔体,调节水的局部流向,大型隔档技术可分单向、双向和H形状体。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滩涂沼泽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将自然界中的滩涂、沼泽地的净水特征移植到治理污水的湿地区域,形成浅水与暴露滩状,构筑网泾微流体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技术的施工方法为:选择合适的治理污水的地点,重新设计规划改变地形地貌和水环境,结合其他各类治理技术形成治理污水综合体。
CN202110562171.3A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3233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2171.3A CN113233608A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2171.3A CN113233608A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3608A true CN113233608A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38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2171.3A Pending CN113233608A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360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5783A (ja) * 2004-04-28 2006-02-02 Aurora Bunka Koryusha:Kk 水質浄化植物繁茂用浮島およびその製造設置方法
JP2008093650A (ja) * 2006-09-12 2008-04-24 P Trap:Kk 排水処理装置
CN105519274A (zh) * 2015-12-07 2016-04-27 南京大学 一种大规模沿海新围垦滩涂农地生态化开发的集成方法
CN110002597A (zh) * 2019-05-10 2019-07-12 吴爱兵 一种工业区河道的水生态修复系统
CN110182954A (zh) * 2018-03-01 2019-08-30 建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蓝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5783A (ja) * 2004-04-28 2006-02-02 Aurora Bunka Koryusha:Kk 水質浄化植物繁茂用浮島およびその製造設置方法
JP2008093650A (ja) * 2006-09-12 2008-04-24 P Trap:Kk 排水処理装置
CN105519274A (zh) * 2015-12-07 2016-04-27 南京大学 一种大规模沿海新围垦滩涂农地生态化开发的集成方法
CN110182954A (zh) * 2018-03-01 2019-08-30 建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治理蓝藻的方法
CN110002597A (zh) * 2019-05-10 2019-07-12 吴爱兵 一种工业区河道的水生态修复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德承: "《中学教学全书 (生物学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103451A4 (en) Method for landscape water body regulation and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urban and peripheral high-water-table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
CN101921042B (zh) 交替式组合湿地系统及高效去除城市尾水中氮磷的方法
CN103880257B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污水的生态组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638287B (zh) 利用排水沟渠的污水原位净化系统
CN103395930A (zh) 一种生态护坡式污水土地渗滤系统及其渗滤方法
CN100464028C (zh) 一种生态透水坝
CN109650547B (zh) 一种利用桉树控制水域蓝藻生长的方法
CN105464050B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4787891A (zh) 一种基于微地形改造的藻类水华生态控制系统、控制藻类水华的生态方法及应用
CN106007191A (zh) 黑臭河道生态治理系统及其治理方法
CN114230102A (zh) 基于生态拦截与循环净化的农田退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461072A (zh) 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CN104671423B (zh) 一种扇形多维错流式复合陆生植物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Salati Jr et al. Wetland projects developed in Brazil
CN109319934A (zh) 一种农田汇水区河道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2493388B (zh) 一种生态处理面源污染的交叉水系构建方法
CN109650549A (zh) 一种净化河流水质的河口人工湿地系统
CN201501819U (zh) 一种利用排水沟渠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8265580A (zh) 一种基于淤泥资源化的截污-护坡-净水的河道生态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10028164B (zh) 一种拦截净化面源污染的湖滨带及其构建方法
WO2022016436A1 (zh) 一种控制湖区底泥污染释放和蓝藻集聚的方法
CN116750886A (zh) 湿地植物床-沟壕系统低温域活化净水生态工法及其系统
CN111977811A (zh) 一种河湖原位生态-生物修复方法
CN113233608A (zh) 一种利用蓝藻净水能力的河道污水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