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5634A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5634A CN113225634A CN202010072759.6A CN202010072759A CN113225634A CN 113225634 A CN113225634 A CN 113225634A CN 202010072759 A CN202010072759 A CN 202010072759A CN 113225634 A CN113225634 A CN 11322563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body part
- circuit board
- battery
- outer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10000000613 ear cana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746998 Trag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16—Earpieces of the intra-aural typ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杆部与音嘴;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主体部包括与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外侧面为平面;杆部呈长条形,包括靠近主体部的内侧及与内侧相对的外侧,杆部的一端设置于外侧面上,杆部与主体部的外侧面平行;主体部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音嘴自所述内侧面延伸设置;杆部内设有天线、通话麦克风及副电路板,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杆部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的夹角为55°~7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用户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收听音频的装置,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一种配件。
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有稳定的通信质量,还需要能够适合长时间地佩戴舒适且稳定,能够在嘈杂环境下隔离噪声进行正常的音频播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佩戴的舒适度和稳定性更高的耳机。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杆部与音嘴;
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外侧面为平面;所述杆部呈长条形,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所述杆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平行;
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所述扬声器及所述主电路板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其中,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为圆柱体型,且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填充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电池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上方,所述主电路板靠近所述外侧面,而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靠近所述内侧面;
所述音嘴自所述内侧面延伸设置,以适于在所述耳机被佩戴时将所述扬声器产生的声音导入用户耳道内;
所述杆部内设有天线、通话麦克风及副电路板,所述天线靠近所述杆部的外侧,所述天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所述副电路板靠近所述杆部的内侧且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副电路板上设有充电柱,所述杆部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充电柱对应的穿孔,所述充电柱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充电柱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通话麦克风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且位于所述杆部远离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一端;
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所述杆部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的夹角为55°~75°
其中,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内侧面的一角,在所述长轴方向上,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内侧面的靠近所述扬声器的一端;以及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长轴的远离所述杆部的一侧;
以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和短轴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且经过所述长轴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29°±5°。
其中,所述音嘴内设置有反馈麦克风,所述反馈麦克风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电池表面设置。
其中,所述音嘴为椭圆柱型,其与所述音嘴的中轴垂直的截面为椭圆形截面;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为4.3mm~7.2mm,短轴为3.2mm~5.3mm。
其中,所述杆部的内侧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9mm~13mm之间。
其中,所述杆部的宽度为7mm±1mm。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至少具备如下优点:第一,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主体部内包括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的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的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音嘴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上,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如此,椭球体型的主体部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相吻合,而音嘴从主体部的内侧面向外凸伸可与佩戴空间内相通的耳道口相吻合,使得耳机佩戴于用户时舒适度更高、佩戴更加稳定不容易掉落,且对耳道的密封性更好,从而能够更加适用于在嘈杂环境中隔离噪声,提升音质效果;第二,所述杆部呈长条形,杆部内设有天线、通话麦克风及副电路板,通过副电路板上的充电柱穿设杆部表面可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以进行充电,天线通过连接线与主体部内的主电路板连接,通话麦克风设置于杆部远离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一端,如此,通过杆部内天线、麦克风和副电路板的结构设置,杆部与主体部的合理结构分配可更便于优化设计主体部的形状和尺寸,在实现耳机的收听、充电以及通话的功能的基础上,耳机的整体外形和尺寸能更符合人体工学,能够满足用户长时间的佩戴和使用需求;第三,所述杆部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的夹角为55°~75°,当耳机佩戴时,杆部从耳屏和对耳屏之前的切口伸出,避免佩戴时杆部与耳朵之间发生干涉,增加佩戴的稳定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杆部与音嘴:
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外侧面为平面,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
所述杆部呈长条形,所述杆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连接,所述杆部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平行;
所述音嘴设于所述内侧面上,以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和短轴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且经过所述长轴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29°±5°;
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后腔调音孔,所述后腔调音孔的开孔面积不小于8.15mm2。
其中,所述后腔调音孔为椭圆形,所述后腔调音孔的长轴不小于3.8mm,短轴不小于2.5mm。
其中,所述音嘴与其中轴垂直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为4.3mm~7.2mm,短轴为3.2mm~5.3mm。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至少还具备如下优点:第一,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音嘴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上,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如此,椭球体型的主体部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所围设的佩戴空间相吻合,而音嘴从主体部向外凸伸可与佩戴空间内相通的耳道口相吻合,使得耳机佩戴于用户时更加稳定不容易掉落,且对耳道的密封性更好,能够更加适用于在嘈杂环境中隔离噪声,提升音质效果;第二,主体部上的内侧面上设置后腔调音孔,且后腔调音孔的开孔面积不小于8.15mm2,如此,通过优化后腔调音孔的开孔面积,便于保持主体部内气压平衡,使得耳机能够带来更好的音质和更重的低音。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杆部及音嘴:
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包括与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所述扬声器及所述主电路板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外壳的形状而堆叠设置,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内顺沿长轴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顺沿所述主体部的短轴方向叠加设置;
所述杆部呈长条形,包括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连接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内设有天线、通话麦克风及副电路板,其中,所述天线靠近所述杆部的外侧,所述天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所述副电路板靠近所述杆部的内侧设置且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副电路板上设有充电柱,所述杆部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充电柱对应的穿孔,所述充电柱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充电柱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通话麦克风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且位于所述杆部远离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自由端;
所述音嘴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上,所述音嘴与其中轴垂直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音嘴的中轴与所述杆部的中轴之间的夹角为77°~99°之间。
其中,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内侧面的靠近所述扬声器的一端;以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和短轴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且经过所述长轴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29°±5°。
其中,所述杆部的内侧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9mm~13mm之间。
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面壳和后壳,所述音嘴从所述面壳向外凸出延伸,所述主体部内还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电池、扬声器和红外传感器均装配于所述面壳上,所述红外传感器位于与后腔调音孔对应的位置,所述主电路板装配于所述后壳上。
其中,所述杆部包括与所述后壳连接的杆本体及与所述杆本体匹配的装饰盖,所述天线装配于所述装饰盖上,所述杆部内还设有位于所述自由端的胶塞和防水透气膜,所述副电路板、通话麦克风、胶塞和防水透气膜装配于所述杆本体上。
其中,所述杆部内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杆本体上的磁铁,所述磁铁靠近所述充电柱设置。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至少还具备如下优点:第一,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主体部内包括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的外壳的形状堆叠设置的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内顺沿长轴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顺沿所述主体部的短轴方向叠加设置,如此,可以优化主体部内部的元器件的布设方式,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在保留主体部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的形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减小主体部的整体尺寸;第二、杆部呈长条形,杆部内设有天线、通话麦克风及副电路板,通过副电路板上的充电柱穿设杆部表面可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以进行充电,天线通过连接线与主体部内的主电路板连接,通话麦克风设置于杆部远离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一端,如此,通过杆部内天线、副电路板及通话麦克风的结构设置,杆部与主体部的合理结构分配可更便于优化设计主体部的形状和尺寸,在实现耳机的收听、充电以及通话的功能的基础上,耳机的整体形状、尺寸均更符合人体工学,能够满足用户长时间的佩戴和使用需求;第三,椭球体型的主体部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相吻合,而音嘴设于主体部的内侧面上,所述音嘴与其中轴垂直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音嘴的中轴与所述杆部的中轴之间的夹角为77°~99°之间,椭圆形的音嘴能够与佩戴空间相通的耳道口相吻合,使得耳机佩戴于用户时更加稳定不容易掉落,且对耳道的密封性更好,能够更加适用于在嘈杂环境中隔离噪声,提升音质效果,而通过杆部与音嘴之间夹角的设置,使得将耳机的主体部佩戴于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内后,杆部可以从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口伸出,且杆部的通话麦克风朝向嘴巴所在位置,避免佩戴时耳机杆部与人体干涉的问题,获得更好的佩戴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杆部与音嘴;
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杆部呈长条形,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
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所述扬声器及所述主电路板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其中,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为圆柱体型,且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填充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电池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上方,所述主电路板靠近所述外侧面,而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靠近所述内侧面。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至少具备如下优点: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主体部内包括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的外壳形状堆叠设置的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填充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电池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上方,主电路板和扬声器分别靠近外侧面和内侧面,如此,可以优化主体部内部的元器件的布设方式,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在确保主体部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的形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减小主体部的整体尺寸,主体部的形状、尺寸的设计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提升佩戴舒适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耳机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耳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耳机背面的示意图I;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爆炸图I;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后视图I;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顶视图I;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后视图II;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后视图III;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顶视图II;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顶视图III;
图11为图1中耳机背面的示意图II;
图12为图1中耳机侧面的示意图I;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去除面壳后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耳机侧面的示意图II;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后视图IV;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佩戴示意图I;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佩戴示意图II;
图1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后视图V;
图2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爆炸图II;
图2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的爆炸图I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示意图,所述耳机包括主体部10、音嘴20以及杆部30,所述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包括与杆部30连接的外侧面15及与所述外侧面15相对的内侧面14,所述外侧面15为平面;所述杆部30呈长条形,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3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侧面15上,所述杆部30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平行;所述主体部10内设有电池114、扬声器113及主电路板116,所述电池114、所述扬声器113及主电路板116顺应所述主体部10的椭球体型的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其中,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均为圆柱体型,且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填充于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电池114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113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116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所述电池114与所述扬声器113上方,所述主电路板116靠近所述外侧面15,而所述电池114与所述扬声器113靠近所述内侧面14;所述音嘴20自所述内侧面14延伸设置,以适于在所述耳机被佩戴时将所述扬声器产生的声音导入用户耳道内;所述杆部30内设有天线38、通话麦克风35及副电路板34,所述天线38靠近所述杆部30的外侧,所述天线38通过连接件37与所述主电路板116连接;所述副电路板34靠近所述杆部30的内侧且与所述主电路板116电连接,所述副电路板34上设有充电柱341,所述杆部30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充电柱341对应的穿孔,所述充电柱341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充电柱341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通话麦克风35位于所述杆部30远离与所述主体部10连接的一端,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10的厚度为8.4mm~14mm;所述杆部30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的夹角为55°~75°。
其中,内侧面14和外侧面15是本实施例中对主体部10的相对两个侧面的命名,并不构成对耳机结构的限定,以图1为例,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是指面向纸面的一侧,背离纸面的一侧为外侧面15,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将主体部10面向纸面的一侧命名为外侧面15,背离纸面的一侧为内侧面14。同理,杆部30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相应与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和外侧面15保持一致的朝向。
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当耳机处于充电状态时,如图1所示,耳机的杆部30处于竖直方向。当耳机佩戴于耳朵内时,如图2所示,主体部10的长和宽分别大致处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主体部10整体与耳朵的耳屏与对耳屏所围设形成的佩戴空间的形状更为吻合,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贴近耳道的一侧,内侧面14可以与耳朵内位于耳道周边的皮肤表面的弧度保持贴合状态,音嘴20从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凸出伸入耳道口内,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受耳屏和对耳屏的阻挡,如此,可以使得耳朵佩戴于耳朵内时更加的稳定,且对耳道的密封性更好,具有更佳的抗噪性能。所述主体部10的外表面除外侧面15部分为平面外,其余部分均为椭球面,使得主体部10在竖直投影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投影与外侧面15对应的部分为直线、其它部分为椭圆形轮廓线。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的竖直投影面和水平投影面均是以耳机在使用状态时的位置为参考进行定义,可选的,请参阅图5至图10,可将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L1和短轴L2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S1,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S1且经过所述长轴L1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S2,其中所述竖直投影面与所述第一参考面S1平行,所述水平投影面与所述第二参考面S2平行。
其中,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在一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5和图6,所述主体部10的在第一参考面S1上的投影的长度X1为20mm,宽度W1为14.3mm;厚度H为11.2mm,也即,主体部10的长轴为20mm,短轴为14.3mm,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至内侧面14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1.2mm。所述主体部10的尺寸设计,使得主体部10能够在包容主电路板116等元器件的情况下佩戴舒适度更好,主体部10内设有电池114、扬声器113及主电路板116,所述电池114、扬声器113及主电路板116顺应所述主体部10的椭球体型的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填充于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电池114的圆弧侧面和扬声器113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主电路板116覆盖于电池114与扬声器113的一侧,如此可以优化主体部10的内部空间的利用,耳机内部元器件的布设更加紧凑。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10的尺寸也可以设计为在包容主电路板116、电池114、扬声器113等元器件的情况下尽量小于以上尺寸。
杆部30从耳机的外侧面15垂直延伸,杆部30与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平行,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杆部30呈长条形,其与主体部10连接的一侧为内侧,相反的一侧为外侧,杆部30的内侧和外侧相互平行且均为椭圆形平面,如此,杆部30的两端均为圆弧角,使得耳机的外观整体呈流线型,更加美观,佩戴时杆部30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的舒适度更好。请再次参阅图4,杆部30内设有天线38、通话麦克风35及副电路板34,所述天线38靠近所述杆部30的外侧,所述天线38通过连接件37与所述主电路板116连接;所述副电路板34靠近所述杆部30的内侧且与所述主电路板116电连接,所述副电路板34上设有充电柱341,所述杆部30的内侧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柱341对应的穿孔,所述充电柱341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充电柱341可用于与外部的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通话麦克风35与所述副电路板34电连接,且位于所述杆部30远离与所述主体部10连接的自由端。其中,所述副电路板34为充电电路板,所述充电电路板与主电路板116连接,当充电电路板通过充电柱341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时,主电路板116可以根据电池114的电量基于充电电路板上的充电电路实现充电控制,控制充电安全和充电效率,实现对耳机的充电。天线38的设置可以增强无线耳机的信号接收,提升接收信号质量。所述通话麦克风35可以设于细长杆部30的末端,使得耳机佩戴后通话麦克风35与嘴巴保持较佳的距离范围,确保通话麦克风35可以有效收集用户的声音以及尽量减少收集到环境噪音。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其中主体部10整体大致呈椭球体型,主体部10内包括顺应所述主体部10的椭球体型的外壳的形状堆叠设置的电池114、扬声器113及主电路板116,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在所述主体部10的内部空间内顺沿长轴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主电路板116与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顺沿所述主体部10的短轴方向叠加设置,如此,可以优化主体部10内部的元器件的布设方式,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在确保主体部10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的形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减小主体部10的整体尺寸;其次,所述杆部30呈细长的长条形,杆部30内设有天线38、通话麦克风35及副电路板34,通过副电路板34上的充电柱341穿设杆部30表面可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以进行充电,天线38通过连接件37与主体部10内的主电路板116连接,通话麦克风35设置于杆部30远离与所述主体部10连接的一端,如此,通过杆部30的结构设置,杆部30与主体部10的合理结构分配可更便于优化设计主体部10的形状和尺寸,在确保实现耳机的收听、充电以及通话的功能的基础上,耳机整体的形状、尺寸能够更符合人体工学,以满足用户长时间的佩戴和使用需求。再次,杆部30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的夹角为55°~75°,当耳机佩戴时,杆部30从耳屏和对耳屏之前的切口伸出,避免佩戴时杆部30与耳朵之间发生干涉,提升佩戴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嘴20设置于所述内侧面14的一角,在主体部10的长轴方向上,所述音嘴20设置于所述内侧面14的靠近所述扬声器113的一端;以及所述音嘴20设置于所述长轴的远离所述杆部30的一侧。音嘴20位置的设置,使得当椭球体型的主体部10佩戴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内时,音嘴20能够恰好凸伸入与佩戴空间相通的耳道口内,且音嘴20的形状与耳道口的形状相吻合。
其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音嘴20设置于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上,所述耳机还包括设置于音嘴20内部的反馈麦克风21,反馈麦克风21可以是一端装配于主体部10内靠近内侧面14的一侧,另一端凸伸伸入音嘴20内部。可选的,所述反馈麦克风21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与主体部10内的主电路板116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可以至少部分围绕电池114表面设置,减小反馈麦克风21所需安装空间。当耳机佩戴时,音嘴20伸入耳道口处并与耳道口的形状相吻合,凸伸于音嘴20内的反馈麦克风21位于耳机的扬声器113与耳道之间,如此,反馈麦克风21可以收集外部进入到耳朵内的环境噪音,并形成反相的声波加到扬声器,最终人耳听到的声音是环境噪音和反相的环境噪音叠加,从而可以实现感官上的噪音降低,实现反馈式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ontrol,ANC),增强耳机的防噪性能,提升音质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7至图10,音嘴20与主体部10的相对位置在设定角度范围内,仍以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L1和短轴L2所定义的平面为第一参考面S1,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S1且经过所述长轴L1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S2为例,所述音嘴20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S2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L1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20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S1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29°±5°。以图2中耳机在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参考为例,在耳机的顶视图中,音嘴20的中轴与第一参考面S1之间的夹角在为63°±5°的角度范围内,在耳机的后视图中,音嘴20的中轴与第一参考面S1之间的夹角在为29°±5°的角度范围内,音嘴20与主体部10之间角度范围的设置,可以确保将耳机佩戴于耳朵时,音嘴20可以与耳道口的位置更加精确地对应。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10的长轴L1与音嘴20的中轴同样形成设定范围大小的夹角,具体的,音嘴20的中轴与长轴L1之间的夹角在第一参考面S1上的大小可以为63°±5°的角度范围内,在第二参考面S2上的大小为29°±5°角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嘴20为椭圆柱型,与其中轴相垂直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为4.3mm~7.2mm,短轴为3.2mm~5.3mm,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嘴20的椭圆形截面的长轴不大于5.8mm,短轴不大于4.3mm。可选的,所述音嘴20的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具体可以为5.74mm,短轴具体可以为4.26mm。所述音嘴20的形状、尺寸设计,可以更好与人体的耳道口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音嘴20伸入耳道口可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性,为音嘴20内的反馈麦克风21的ANC提供了良好的被动降噪效果,提升耳机的抗噪性能,且佩戴的舒适度和稳定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部30的内侧与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之间的距离在9mm至13mm之间。请参阅图15,可选的,杆部30的内侧与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之间的距离具体可以为9.7mm。当耳机佩戴于耳朵上时,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与人体耳道口周围的皮肤接触,杆部30的内侧与人脸的皮肤接触,通过设计杆部30的内侧与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之间的距离在9mm至13mm之间,可以避免耳机佩戴时杆部30与人体干涉呈现杆部30“外撇”的问题,使得满足人体工程学,使得耳机佩戴稳定性更高。可选的,所述杆部30的宽度为7mm±1mm,与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口匹配,使得耳机长时间佩戴时更加稳定和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所述音嘴20的中轴与所述杆部30的中轴之间的夹角为77°~99°之间。通过音嘴20和杆部30之间的角度范围的设置,可以进一步优化耳机佩戴时耳机与耳朵内用于佩戴耳机的空间之间的吻合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10、杆部30及音嘴20,所述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包括与杆部30连接的外侧面15及与所述外侧面15相对的内侧面14,所述主体部10内设有电池114、扬声器113及主电路板116,所述电池114、所述扬声器113及所述主电路板116顺应所述主体部10的椭球体型外壳的形状而堆叠设置,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在所述主体部10的内部空间内顺沿长轴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主电路板116与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顺沿所述主体部10的短轴方向叠加设置;所述杆部30呈长条形,包括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连接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30内设有天线38、通话麦克风35及副电路板34,所述天线38靠近所述杆部30的外侧,所述天线38通过连接件37与所述主电路板116连接;所述副电路板34靠近所述杆部30的内侧设置且与所述主电路板116电连接,所述副电路板34上设有充电柱341,所述杆部30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充电柱341对应的穿孔,所述充电柱341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充电柱341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通话麦克风35与所述副电路板34电连接,且位于所述杆部30远离与所述主体部10连接的自由端;所述音嘴20设于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上,所述音嘴20与其中轴垂直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音嘴20的中轴与所述杆部30的中轴之间的夹角为77°~99°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主体部10内包括顺应所述主体部10的椭球体型形状依次堆叠设置的电池114、扬声器113以及主电路板116,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在所述主体部10的内部空间内顺沿长轴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主电路板116与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顺沿所述主体部10的短轴方向叠加设置,如此,可以优化主体部10内部的元器件的布设方式,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在确保主体部10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的形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减小主体部10的整体尺寸;杆部30呈长条形,杆部30内设有天线38、通话麦克风35及副电路板34,通过副电路板34上的充电柱341穿设杆部30表面可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以进行充电,天线38通过连接线37与主体部10内的主电路板116连接,通话麦克风35设置于杆部30远离与所述主体部10连接的一端,如此,通过杆部30的结构设置,杆部30与主体部10的合理结构分配可更便于优化设计主体部10的形状和尺寸,在实现耳机的收听、充电以及通话的功能的基础上,耳机的整体形状、尺寸均更符合人体工学,能够满足用户长时间的佩戴和使用耳机的需求;其次,椭球体型的主体部10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相吻合,而音嘴20设于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上,所述音嘴20与其中轴垂直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音嘴20的中轴与所述杆部30的中轴之间的夹角为77°~99°之间,音嘴20能够与佩戴空间相通的耳道口相吻合,使得耳机佩戴于用户时更加稳定不容易掉落,且对耳道的密封性更好,能够更加适用于在嘈杂环境中隔离噪声,提升音质效果,而通过杆部30与音嘴20之间夹角的设置,使得将耳机的主体部10佩戴于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内后,杆部30可以从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口伸出,且杆部30的通话麦克风35朝向嘴巴所在位置,避免佩戴时耳机杆部30与人体干涉的问题,获得更好的佩戴稳定性。
请参阅图17和图18,为耳机佩戴的效果示意图,耳机佩戴时,主体部10大致水平地收容于耳屏与对耳屏所包围的佩戴空间内,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的分别受到耳屏与对耳屏的阻挡而防止脱落,主体部10的外形与佩戴空间的椭圆形造型相吻合,音嘴20伸入耳道口而与耳道口吻合,杆部30从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切口伸出并指向嘴巴的方向,耳机的结构、外形和尺寸均能够更好的适配人体,起到更好的佩戴效果,适合用户长时间佩戴耳机使用的需求;而且耳机与人体耳朵佩戴时更加吻合,可以提升耳机佩戴后耳道的密封性,减少进入到耳道内的环境噪音,起到对反馈式主动降噪的被动降噪效果,进一步增强耳机的防噪音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上设有前腔调音孔12和后腔调音孔13,所述后腔调音孔13的开孔面积不小于8.15mm2。可选的,请参阅图19,所述后腔调音孔13呈椭圆形,其长轴具体可以为不小于3.8mm,短轴具体可以为不小于2.5mm。通过优化后腔调音孔13的开孔面积,便于保持主体部10内气压平衡,带来更重的低音,获得更好的音质。可选的,所述主体部10的外侧面上还设有麦克风孔17,便于调节主体部10内气压的平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10、杆部30及音嘴20,所述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包括与杆部30连接的外侧面15及与所述外侧面15相对的内侧面14,所述外侧面15为平面,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所述杆部30呈长条形,所述杆部30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连接,所述杆部30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30与所述主体部10的外侧面15平行;述音嘴20设于所述内侧面14上,仍以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L1和短轴L2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S1,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S1且经过所述长轴L1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S2为例,所述音嘴20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S2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L1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20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S1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L2的夹角大小为29°±5°;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上设有后腔调音孔13,所述后腔调音孔13的开孔面积不小于8.15mm2。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音嘴20设于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上,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且音嘴20与主体部10之间的相对角度满足设定的角度范围,音嘴20的中轴在第二参考面S2上的投影线与长轴L1的夹角大小为63°±5°,音嘴20的中轴在第一参考面S1上的投影线与长轴L2的夹角大小为29°±5°,如此,椭球体型的主体部10可以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所围设的佩戴空间相吻合,而音嘴20从主体部10向外凸伸可与佩戴空间内相通的耳道口相吻合,使得耳机佩戴于用户时更加稳定不容易掉落,且对耳道的密封性更好,能够更加适用于在嘈杂环境中隔离噪声,提升音质效果;而主体部10上的内侧面14上设置后腔调音孔13,且后腔调音孔13的开孔面积不小于8.15mm2,如此,通过优化后腔调音孔13的开孔面积,便于保持主体部10内部的气压平衡,可以带来更重的低音,获得更好的音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主体部10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面壳111和后壳117,所述音嘴20从所述面壳111向外凸出延伸,所述主体部10内还设有红外传感器112。所述耳机内元器件的整体布设方式,各元器件于音嘴、主体部以及杆部内的分组设置,可以提升耳机的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使得结构紧凑,有利于确保耳机的外形的前提下减小尺寸,且方便装配。请结合参阅图4、图20以及图21,所述电池114、扬声器113和红外传感器112均装配于所述面壳111上,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在所述主体部10的内部空间内顺沿长轴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红外传感器112叠加于电池114远离主电路板116的一侧,且位于与后腔调音孔13对应的位置。所述反馈麦克风21叠加于扬声器113远离主电路板116的一侧,且凸伸于所述音嘴20内,所述主电路板116装配于所述后壳117上。其中,面壳111所在一侧为主体部10的内侧面14,耳机由面壳111和后壳117组成,便于耳机及其内部元器件的组装。
可选的,作为一可选具体实施例,扬声器113为动圈式扬声器,主电路板116装配于后壳117,电池114和动圈式扬声器113并列设置于主电路板116上,红外传感器112设于电池114的上方并位于与主体部10上与后腔调音孔13对应的位置,通过红外传感器112可以检测耳机入耳的状态以触发主电路板116控制耳机工作。反馈麦克风21设置于动圈式扬声器113的上方并从主体部10内凸伸至音嘴20内,耳机佩戴时反馈麦克风21位于耳道和动圈式扬声器113之间,达到主动反馈降噪的效果。其中,电池114优选为聚合物锂电池。电池114和动圈式扬声器113于主体部10内的并列布置方式,主电路板116与电池114和扬声器113的叠加布置方式,为优化主体部10的尺寸参数提供了支持。其中,所述音嘴20内还设有从外向内依次排列的音嘴钢网22、防水透气膜23以及泄气孔钢网24,如此,音嘴20内钢网的设置可以强化稳固音嘴20外形,更耐撞击且不易变形,使得整体结构性能更佳;防水透气膜23可以防止水、尘等的进入,延长耳机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部30包括与所述后壳117连接的杆本体31及与所述杆本体31匹配的装饰盖39,所述天线38装配于所述装饰盖39上。所述杆部30与主体部10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通话麦克风35设于所述自由端,所述杆部30内还设有位于所述自由端的胶塞351和防水透气膜23。所述副电路板34、通话麦克风35、胶塞351和防水透气膜23均装配于所述杆本体31上。其中,杆部30由杆本体31和装饰盖39组成,便于杆部30内元器件的组装。天线38和副电路板34沿垂直于杆部30长度的方向叠加地设置于杆本体31和装饰盖39所形成的空间内,通话麦克风35、胶塞351和防水透气膜23设置于杆部30的自由端,胶塞351和防水透气膜23可以起到密封作用,将通话麦克风35设于杆部30的末端,如此,可以通过调整杆部30的位置以调节通话麦克风35与嘴巴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通话麦克风35获得更好的声音收集效果。其中,天线38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天线38,天线38可以通过连接件37与装配于主体部10内的主电路板116电连接,连接件37可以对天线38起到支撑作用;通话麦克风35与副电路板116电连接,通过副电路板116与主电路板116连接,主、副电路板共同完成耳机功能实现的电气控制,天线38采用柔性电路板,可获得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更好性能。
可选的,所述杆部30内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杆本体31上的磁铁36,所述磁铁36靠近所述充电柱341的位置设置,所述充电柱341凸伸于杆本体31上的穿孔内后可通过双面胶342密封,磁铁36可以提供充电柱341与外部电子设备连接时的磁吸作用力,维持充电过程中充电柱341与外部电子设备之间的稳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通过将耳机的元器件以相应的堆叠方式依次设置于音嘴20、主体部10以及杆部30内,不仅可以优化耳机的外形和尺寸,且方便耳机的装配。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的装配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将音嘴钢网22、防水透气膜23以及泄气孔钢网24装配于面壳111的音嘴20处,形成面壳初级组件;
将红外传感器112、反馈麦克风21、动圈式扬声器113以及电池114装配于面壳初级组件上,形成面壳组件;其中,反馈麦克风21从扬声器113上方的位置凸伸至音嘴20内。
将主电路板116装配于后壳117面向面壳111的一侧,主电路板116与电池114之间通过垫片115进行分隔,副电路板34、连接件37、磁铁36、通话麦克风35、胶塞351及防水透气膜23分别装配于杆本体31内,形成后壳初级组件;可选的,后壳初级组件还可以包括用于贴设于主体部10与杆部30连接处的后壳盖118,其中,主体部10与杆部30连接处设有供收容所述后壳盖118的凹陷,后腔调音孔可以设置于所述后壳盖118上。此时,还包括将后壳盖118贴于后壳初级组件的于杆部30连接处表面的步骤,可以起到密封以及美观的作用;
将FPC天线38贴设于装饰盖39,天线38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37与主电路板116连接,再将装饰盖39与杆本体31装配组合,形成后壳组件;其中装饰盖39与杆本体31之间的连接处可以形成相互匹配的卡扣结构18,以方便装饰盖39与杆本体31之间的可拆卸式组装。
将后壳组件及面壳组件装配组合,形成耳机单体。其中,面壳111与后壳117之间的连接处可以形成相互匹配的螺纹结构28,以方便后壳组件及面壳组件之间的可拆卸式组装。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耳机的主体部10以及杆部30分别形成为可拆卸式的组成部分,分别收容于主体部10内和杆部30内的元器件可以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分组堆叠组合,不仅可以简化耳机的装配,而且可以使得耳机结构更加紧凑、整体体积更小的目的,提升耳机佩戴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以形成新的实施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示意性的组合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主体部10、杆部30与音嘴20;所述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所述主体部10包括与所述杆部30连接的外侧面15及与所述外侧面15相对的内侧面14;所述杆部30呈长条形,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10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3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侧面15上;所述主体部10内设有电池114、扬声器113以及主电路板116,所述电池114、所述扬声器113及所述主电路板116顺应所述主体部10的椭球体型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其中,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均为圆柱体型,且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填充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电池114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113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116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所述电池114与所述扬声器113上方,所述主电路板116靠近所述外侧面15,而所述电池114与所述扬声器113靠近所述内侧面14。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至少具备如下优点:所述主体部10整体呈椭球体型,主体部10内包括顺应所述主体部10的椭球体型的外壳形状堆叠设置的电池114、扬声器113及主电路板116,所述电池114和所述扬声器113填充所述主体部10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电池114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113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116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电池114与所述扬声器113上方,主电路板116和扬声器113分别靠近外侧面15和内侧面14,如此,可以优化主体部10内部的元器件的布设方式,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在确保主体部10与耳朵的由耳屏与对耳屏围设的佩戴空间的形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减小主体部10的整体尺寸,主体部10的整体形状、尺寸的设计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提升佩戴舒适度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6)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杆部与音嘴;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外侧面为平面;所述杆部呈长条形,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所述杆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平行;
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所述扬声器及所述主电路板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其中,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为圆柱体型,且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填充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电池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上方,所述主电路板靠近所述外侧面,而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靠近所述内侧面;
所述音嘴自所述内侧面延伸设置,以适于在所述耳机被佩戴时将所述扬声器产生的声音导入用户耳道内;
所述杆部内设有天线、通话麦克风及副电路板,所述天线靠近所述杆部的外侧,所述天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所述副电路板靠近所述杆部的内侧且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副电路板上设有充电柱,所述杆部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充电柱对应的穿孔,所述充电柱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充电柱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通话麦克风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且位于所述杆部远离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一端;
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所述杆部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的夹角为55°~7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内侧面的一角,在所述长轴方向上,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内侧面的靠近所述扬声器的一端;以及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长轴的远离所述杆部的一侧;
以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和短轴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且经过所述长轴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29°±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嘴内设置有反馈麦克风,所述反馈麦克风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电池表面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嘴为椭圆柱型,其与所述音嘴的中轴垂直的截面为椭圆形截面;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为4.3mm~7.2mm,短轴为3.2mm~5.3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内侧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9mm~13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宽度为7mm±1mm。
7.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杆部与音嘴:
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外侧面为平面,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为15mm~25mm,所述椭圆形外围环道的宽度为10.5mm~17.5mm,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8.4mm~14mm;
所述杆部呈长条形,所述杆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连接,所述杆部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平行;
所述音嘴设于所述内侧面上,以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和短轴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且经过所述长轴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29°±5°;
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上设有后腔调音孔,所述后腔调音孔的开孔面积不小于8.15mm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调音孔为椭圆形,所述后腔调音孔的长轴不小于3.8mm,短轴不小于2.5mm。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嘴与其中轴垂直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椭圆形截面的长轴为4.3mm~7.2mm,短轴为3.2mm~5.3mm。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杆部及音嘴:
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包括与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所述扬声器及所述主电路板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外壳的形状而堆叠设置,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内顺沿长轴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在所述内部空间内顺沿所述主体部的短轴方向叠加设置;
所述杆部呈长条形,包括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连接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内设有天线、通话麦克风及副电路板,其中,所述天线靠近所述杆部的外侧,所述天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电路板连接;所述副电路板靠近所述杆部的内侧设置且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副电路板上设有充电柱,所述杆部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充电柱对应的穿孔,所述充电柱穿设于所述穿孔内,所述充电柱用于与外部充电设备连接;所述通话麦克风与所述副电路板电连接,且位于所述杆部远离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自由端;
所述音嘴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上,所述音嘴与其中轴垂直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音嘴的中轴与所述杆部的中轴之间的夹角为77°~99°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嘴设置于所述内侧面的靠近所述扬声器的一端;
以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的长轴和短轴所在平面为第一参考面,以垂直于该第一参考面且经过所述长轴的平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二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63°±5°,所述音嘴的中轴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投影线与所述长轴的夹角大小为29°±5°。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内侧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9mm~13mm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面壳和后壳,所述音嘴从所述面壳向外凸出延伸,所述主体部内还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电池、扬声器和红外传感器均装配于所述面壳上,所述红外传感器位于与后腔调音孔对应的位置,所述主电路板装配于所述后壳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包括与所述后壳连接的杆本体及与所述杆本体匹配的装饰盖,所述天线装配于所述装饰盖上,所述杆部内还设有位于所述自由端的胶塞和防水透气膜,所述副电路板、通话麦克风、胶塞和防水透气膜装配于所述杆本体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内还包括装配于所述杆本体上的磁铁,所述磁铁靠近所述充电柱设置。
16.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杆部与音嘴;所述主体部整体呈椭球体型,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杆部连接的外侧面及与所述外侧面相对的内侧面;所述杆部呈长条形,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的内侧及与所述内侧相对的外侧,所述杆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侧面上;
所述主体部内设有电池、扬声器及主电路板,所述电池、所述扬声器及所述主电路板顺应所述主体部的椭球体型外壳形状而堆叠设置;其中,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均为圆柱体型,且所述电池和所述扬声器填充所述主体部的椭圆形外围环道所围成的内部空间,在所述外围环道的长轴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电池的圆弧侧面和所述扬声器的圆弧侧面彼此面对;所述主电路板呈椭圆型平板状,覆盖于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上方,所述主电路板靠近所述外侧面,而所述电池与所述扬声器靠近所述内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2759.6A CN113225634B (zh) | 2020-01-21 | 2020-01-21 | 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72759.6A CN113225634B (zh) | 2020-01-21 | 2020-01-21 | 耳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5634A true CN113225634A (zh) | 2021-08-06 |
CN113225634B CN113225634B (zh) | 2024-02-20 |
Family
ID=77085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2759.6A Active CN113225634B (zh) | 2020-01-21 | 2020-01-21 | 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22563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45257A (zh) * | 2021-12-07 | 2022-03-25 |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结构及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350762A1 (en) * | 2014-06-03 | 2015-12-03 | Gn Netcom A/S | Monaural wireless headset |
CN105318203A (zh) * | 2014-07-29 | 2016-02-10 | 杜爱琼 | 一种智能手电 |
CN107566937A (zh) * | 2017-08-24 | 2018-01-09 | 郭西安 | 外耳道佩戴式耳机 |
CN107708000A (zh) * | 2016-08-08 | 2018-02-16 | 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 |
CN211128134U (zh) * | 2020-01-21 | 2020-07-28 |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 |
-
2020
- 2020-01-21 CN CN202010072759.6A patent/CN1132256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350762A1 (en) * | 2014-06-03 | 2015-12-03 | Gn Netcom A/S | Monaural wireless headset |
CN105318203A (zh) * | 2014-07-29 | 2016-02-10 | 杜爱琼 | 一种智能手电 |
CN107708000A (zh) * | 2016-08-08 | 2018-02-16 | 深圳市三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 |
CN107566937A (zh) * | 2017-08-24 | 2018-01-09 | 郭西安 | 外耳道佩戴式耳机 |
CN211128134U (zh) * | 2020-01-21 | 2020-07-28 |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45257A (zh) * | 2021-12-07 | 2022-03-25 |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结构及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
WO2023103332A1 (zh) * | 2021-12-07 | 2023-06-15 |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耳机结构及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5634B (zh) | 2024-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05252B2 (en) |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 |
TW200421823A (en) | Mobile phone using bone conduction speaker | |
CN215072915U (zh) | 蓝牙耳机及眼镜 | |
CN106454574A (zh) | 耳塞式耳机麦克风模块 | |
CN211128134U (zh) | 耳机 | |
EP4068804A1 (en) | Loudspeaker, loudspeaker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1039171A1 (ja) | 音響出力装置 | |
CN216356802U (zh) |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 |
US20020181728A1 (en) |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earpiece | |
CN113225634A (zh) | 耳机 | |
CN210405611U (zh) | 一种智能无线耳机 | |
CN219478097U (zh) | 一种耳机 | |
CN217770282U (zh) |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 |
WO2022135176A1 (zh) | 无线降噪耳机 | |
CN216146436U (zh) | 耳机、扬声器模组及其前护盖 | |
WO2021254253A1 (zh) | 头戴式耳机和耳机组件 | |
CN211930858U (zh) |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 |
CN212278427U (zh) | 聆听装置及其支架 | |
CN115119094A (zh) | 耳机 | |
CN111479189A (zh) | 头戴式耳机 | |
CN113727230A (zh) | 聆听装置及其支架 | |
CN110650402A (zh) | 一种带有导气管的低频半入耳式耳机 | |
CN217011181U (zh) | 头戴设备 | |
CN218959098U (zh) | 一种头戴式耳机密封腔体 | |
CN219087276U (zh) | 机芯模组及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