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0173B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20173B
CN113220173B CN202110591518.7A CN202110591518A CN113220173B CN 113220173 B CN113220173 B CN 113220173B CN 202110591518 A CN202110591518 A CN 202110591518A CN 113220173 B CN113220173 B CN 113220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necting part
display panel
center line
virtual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15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20173A (zh
Inventor
刘海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15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20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20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0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20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20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块,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第一电极还包括与第一电极块位于同一层的连接部,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通过连接部相连接,其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本发明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防止触控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功能作为一种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方式,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目前触控功能已经成为手机、平板、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中的一项比不可少的功能。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在出厂之前需要进行静电测试,以保证其出厂后的使用性能。而目前的一些产品在静电测试后,检测会发现存在触控的失效点,导致触控功能异常。因此,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提升显示产品抗静电能力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触控层,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块,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第一电极还包括与第一电极块位于同一层的连接部,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通过连接部相连接,
其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触控层中增大部分连接部的宽度。设置连接部的宽度变大后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块与该连接部之间的电阻突变,则提升了连接部的静电疏散能力,降低连接部被静电击伤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连接部放电将连接部和桥接部交叠位置处绝缘层击伤的风险,避免静电导致触控失效,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综合考虑了对发光器件出光、以及显示面板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后,设置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也就是仅通过增大部分区域位置处连接部的宽度以提升局部容易被静电击伤部位的抗静电能力,满足显示面板的抗静电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触控层,触控层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通过与第一电极块位于同一层的连接部相连接;第二电极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通过与第二电极块位于不同层的桥接部相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位于同一层,桥接部与连接部相互交叠。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连接部至少包括宽度不同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针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所在位置进行设计,以降低在部分区域中第一电极块和连接部之间的电阻突变,从而提升连接部所在位置处的静电疏散能力,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示意图,图1示意显示面板的形状大致为矩形,图2中示意显示面板的形状大致为圆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形状不限于图1和图2中示意,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椭圆形、圆角矩形或者其他任意形状。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可选的,显示区的形状与显示面板的形状大致相同。为了保证显示区内均具有触控功能,触控层需要配合显示区的形状进行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10和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20;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交叉;可选的,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第一电极10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块11,第一电极10还包括连接部12,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11通过连接部12相连接。第二电极2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块21;第二电极还包括桥接部22,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21通过桥接部22相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块11、第二电极块21和连接部12位于同一层,桥接部22与连接部12相互交叠且位于不同层。
图3为图1中切线A-A'位置处一种截面示意图。以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类型为例对触控层的结构和位置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位于衬底基板1之上的阵列层2、显示层3、封装层4以及触控层5。其中,显示层3包括多个发光器件31,发光器件31包括堆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在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1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1为无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层2包括用于驱动发光器件31发光的像素电路。封装层4用于对发光器件31进行封装保护,以提升发光器件31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层4为薄膜封装,包括至少一层无机封装层和至少一层有机封装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层4为刚性封装,包括封装基板,封装基板通过封框胶与阵列层2相粘结,其中,封装基板为玻璃基板。
如图3所示的,触控层5位于封装层4的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层5和封装层4之间通过光学胶相粘结,在显示面板制作时,在衬底基板1上依次制作阵列层2、显示层3、封装层4之后,在封装层4之上涂布光学胶,然后将触控层5通过光学胶贴合在封装层4之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层5与封装层4相接触,在显示面板制作时,在衬底基板1上依次制作阵列层2、显示层3、封装层4之后,以封装层4为基底,在封装层4之上直接制作触控层5。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触控层位于彩膜基板的远离液晶层的一侧。可选的,触控层通过透明胶层与彩膜基板相粘结。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可选的,以图3示意的为例,触控层5包括第一导电层51和第二导电层52,在第一导电层51和第二导电层52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53。其中,第一电极块11、第二电极块21、以及连接部12位于第一导电层51,桥接部22位于第二导电层52。也就是说,桥接部22的一端通过在绝缘层53上的过孔与一个第二电极块21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21通过桥接部22相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层51的制作材料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比如铟锡氧化物;第二导电层52的制作材料为金属材料。图3中以第一导电层51位于第二导电层52的远离封装层4的一侧进行示意。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层51位于第二导电层52的靠近封装层4的一侧,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图4为图1中区域Q位置处放大图。如图4所示,对于一个连接部12来说,其在第二方向y上各个位置处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不一定完全相同。连接部12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沿第一方向x,第一连接部121的最小宽度d1mix大于第二连接部122的最小宽度d2mix
发明人分析在静电测试时触控位点触控失效的原因。一方面,静电在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所在的面内传播,为了在面内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进行合理的排布,保证显示区整面都能够实现触控功能,设置第一电极块和第二电极块的形状均为块状,而连接部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且连接部与第一电极块位于同一层。将第一电极划分成第一电极块和连接部来看,在第一电极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极块的平均宽度远大于连接部的平均宽度,则根据电阻计算公式可知第一电极块和连接部之间的电阻差异较大,也就是说在第一电极块与连接部之间存在较大的电阻突变,连接部的静电疏散能力较弱,静电在由第一电极块向连接部传输时容易导致连接部被静电击伤;另一方面,连接部和桥接部都属于导体,静电在连接部上传输时在与其他导体交叠的区域容易放电,而在连接部和桥接部交叠位置处放电容易击伤连接部和桥接部之间的绝缘层。上述原因均会导致触控失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触控层中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也就是增大部分连接部的宽度。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变大,在其工艺和制作材料不变的情况下,第一连接部的电阻变小,从而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块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电阻突变,则提升了第一连接部的静电疏散能力,降低第一连接部被静电击伤的风险,同时也能够降低第一连接部放电将第一连接部和桥接部交叠位置处绝缘层击伤的风险,避免静电导致触控失效,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另外,在将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变宽之后,为了保证第二电极块之间的连接,在与第一连接部交叠位置处的桥接部的长度也需要相应的延长,而桥接部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则桥接部可能会对发光器件的出光产生一定影响,而且金属材料制作的桥接部越长其可见性风险越高,对视觉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综合考虑了对发光器件出光、以及显示面板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后,设置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也就是仅通过增大部分区域位置处连接部的宽度以提升局部容易被静电击伤部位的抗静电能力,满足显示面板的抗静电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21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极块11中至少一个为第一电极10端部的电极块。第一电极10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其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的第一电极块11,则第一电极10端部的电极块即为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10边缘的第一电极块11。静电传输方向通常是由显示面板的边缘向内部传输,那么对于第一电极10来说,静电由位于第一电极10端部的电极块向内部的电极块传输,与位于第一电极10端部的第一电极块11连接的连接部所承受的静电强度相对较高,则与第一电极10端部的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被静电击伤的风险相对较高。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与第一电极10端部的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的宽度做宽,减小了端部电极块与连接部之间的电阻突变,提升了与第一电极10端部的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的静电疏散能力,降低第一电极10端部位置处连接部被静电击伤风险,同时也降低该位置处连接部与桥接部之间绝缘层被静电击伤风险,避免静电导致触控失效,从而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属于同一个第一电极10;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虚拟中心线6。其中,对于一个第一电极10来说,该第一电极10的位于虚拟中心线6的两侧的端部(图5中示意出一个第一电极10的端部71和端部72)距虚拟中心线6的距离相等。其中,此处所说的距离相等是指距离大致相等。另外,对于一些规则形状的显示面板来说,比如圆形显示面板或者矩形显示面板,虚拟中心线6也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的对称轴,在不考虑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而是仅考虑显示面板的形状的情况下,显示面板关于虚拟中心线6对称,其中,显示面板的四周边缘限定形成的图形形状即为显示面板的形状。在第二方向y上,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21位于虚拟中心线6的同一侧,第一连接部121距虚拟中心线6的距离小于第二连接部122距虚拟中心线6的距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第一电极10来说,第一连接部121相比于第二连接部122更加靠近第一电极10的端部,而第一电极10的端部也即第一电极10所在导电层的边缘。静电在第一电极10上传输时通常是由第一电极10的端部开始向中心方向传输,则相对于第二连接部122来说,第一连接部121所在位置处静电击伤风险更大。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电极10中距中心越远的位置处连接部12的最小宽度越大,能够针对静电击伤风险的差异对连接部的宽度进行设计,将靠近第一电极10的端部的连接部的宽度增大提升其抗静电能力,随着静电由端部向中心传输,静电逐渐耗散,则靠近虚拟中心线位置处的连接部的宽度可以做的相对较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6所示,对于一个第一电极10,在靠近该第一电极10的端部72的位置处连续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7所示,连接部12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23,第三连接部123、第一连接部121、第二连接部122属于同一个第一电极10,且位于虚拟中心线6的同一侧;第三连接部123位于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之间;沿第一方向x,第三连接部123的最小宽度d3mix大于第二连接部122的最小宽度d2mix,且第三连接部123的最小宽度d3mix小于第一连接部121的最小宽度d1mix。该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设置由虚拟中心线6指向第一电极10的端部的方向上连接部的宽度逐渐变大,则由虚拟中心线6指向第一电极10的端部的方向上连接部的静电疏散能力逐渐增强,在静电由第一电极10的端部进入到第一电极10内部时能够对静电进行逐渐疏散,降低第一电极10中连接部、以及连接部与桥接部对应位置处绝缘层被静电击伤的风险。而且根据连接部距虚拟中心线的距离不同对连接部的宽度做差异设计,能够将连接部对发光器件的出光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使得连接部的可见性也在用户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由此保证了显示面板的视觉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8所示,对于一个第一电极10,在虚拟中心线6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2和第一连接部121。对于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电极10来说,其具有两个端部,静电会由这两个端部进入到第一电极10内并向中心方向处传输。该实施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10内,在虚拟中心线6的两侧均是靠近端部的连接部的最小宽度较大,能够提升靠近两个端部位置处的连接部的抗静电能力,并且随着静电电荷由端部向中心传输,静电逐渐耗散,靠近虚拟中心线位置处的连接部也不易被静电击伤,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第一电极10的抗静电能力。
可选的,多个第一电极10均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层中部分第一电极10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也就是说仅将部分第一电极10的连接部的宽度做差异设计,以提升局部位置处连接部的抗静电能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第一电极10中均包括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22,也就是说触控层中所有的第一电极10中均通过将部分位置处连接部的宽度做宽来提升抗静电能力,保证所有的第一电极10的抗静电能力都得到提升,有效避免静电导致触控失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电极10包括第一子电极10a和第二子电极10b;第一子电极10a中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小于第二子电极10b中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其中,第一子电极10a包括第一连接部121,第二子电极10b包括第二连接部122。
可选的,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极10a中所有的连接部12均为第一连接部121;第二子电极10b中所有的连接部12均为第二连接部12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极10a中还包括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与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不同;第二子电极10b也包括与第二连接部122最小宽度不同的连接部。
对于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较少的第一电极10来说,其承受的静电强度会比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较多的第一电极10稍强些,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较少的第一电极10中设置第一连接部121,也就是说,增大了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较少的第一电极10中连接部的宽度,从而提升其抗静电能力。
可选的,在第一子电极10a中第一连接部121为与位于端部的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在第二子电极10b中第二连接部122为与位于端部的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电极10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在图10中由上向下开始数的第一个第一电极10为第一子电极10a。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多个第一电极10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在其排列方向上开始数的第一个第一电极10和最后一个第一电极10均为第一子电极10a,在此不再附图示意。
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一电极10的排列方向上位于边缘位置处的第一电极10设置为第一子电极10a,也就是说至少增大位于边缘位置处的第一电极10中的连接部的宽度。对于图2中示意的非矩形显示面板来说,在第一电极10的排列方向上,位于边缘位置处的第一电极10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较短,其包括的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相对较少,其承受的静电强度相比于其他位置处的第一电极10来说会稍强。本发明实施例考虑第一电极所在位置、以及第一电极中子电极块的个数差异对连接部的宽度进行设计,设置边缘位置处第一电极中至少部分连接部的宽度做宽,以提升位于边缘位置处第一电极整体的抗静电能力,防止静电导致局部位置处触控失效,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面板的局部区域内,在第一方向x上,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10在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逐渐变小,相应的第一电极10中第一电极块11的个数逐渐变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设置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10中,与位于端部的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的宽度也在第一电极10的排列方式上逐渐变化。
在一种实施例中,增大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个第一电极10和最后一个第一电极10中的连接部的宽度,同时增大其它的第一电极10中与位于端部的电极块连接的连接部12的宽度。也就是说至少增大四周方向上一圈位置处的连接部12的宽度,以提升触控层的抗静电能力。如图1和图2所示的,在四周方向上位于边缘位置处连接部12的最小宽度大于靠近显示面板中心(以显示面板的边缘限定的图形的中心进行理解)位置处的连接部12的最小宽度。静电电荷通常由触控层的边缘向中间传输,该实施方式的设置,能够至少提升四周方向上位于边缘位置处连接部的静电疏散能力,避免在四周边缘位置处由于静电导致出现触控失效点。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显示面板的尺寸,在四周方向上设置两圈宽度较大的连接部,以提升触控层的抗静电能力,避免出现触控失效点。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0所示,第一子电极10a中各个连接部12沿第一方向x的最小宽度相等。也就是说,增大第一子电极10a中连接部12的宽度,同时设置第一子电极10a中各连接部12的最小宽度相等。此种设置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第一子电极10a的抗静电能力。
可选的,非矩形显示面板,比如圆形显示面板中,在第一子电极10a为第一电极10排列方向上第一个第一电极或者最后一个第一电极时,第一子电极10a中电极块的个数相对较少,则其承受的静电强度相比于其他位置处的第一电极来说会相对较强。通过将该位置处第一子电极10a中各个连接部的宽度增大以提升其静电疏散能力,在此位置处连接部的宽度增大后桥接部长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延长,而考虑到此位置处连接部的个数较少(可以理解,连接部的个数与其所在第一电极中电极块的个数相关),则桥接部的长度延长对发光器件的出光影响、以及对其可见性影响都相对较小。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二子电极10b还包括第四连接部124,沿第一方向x,第四连接部124的最小宽度d4mix小于第二连接部122的最小宽度d2mix;沿第二方向y,第四连接部124距虚拟中心线6的距离小于第二连接部122距虚拟中心线6的距离。对于虚拟中心线6的理解可以参照上述相关实施例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该实施方式考虑了第一电极中电极块的个数差异对第一电极的抗静电能力的影响,设置电极块个数较少的第一电极中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电极块个数较多的第一电极中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以提升电极块个数较少的第一电极的抗静电能力;同时考虑了对于一个第一电极来说位于靠近虚拟中心线的连接部与远离虚拟中心线的连接部的所承受的静电强度不同,进一步对电极块较多的第一电极中的连接部的宽度进行设计,设置距离虚拟中心线越远连接部的宽度越大,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极块较多的第一电极整体的抗静电能力。
如图11所示,第一子电极10a还包括第五连接部125,第五连接部125和第一连接部121位于虚拟中心线6的同一侧,沿第二方向y,第五连接部125距虚拟中心线6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121距虚拟中心线6的距离;沿第一方向x,第五连接部125的最小宽度d5mix小于第一连接部121的最小宽度d1mix。该实施方式考虑了第一电极中电极块的个数差异对第一电极的抗静电能力的影响,设置电极块个数较少的第一电极中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电极块个数较多的第一电极中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以提升电极块个数较少的第一电极的抗静电能力;同时考虑了对于一个第一电极来说位于靠近虚拟中心线的连接部与远离虚拟中心线的连接部的所承受的静电强度不同,进一步对电极块较少的第一电极中的连接部的宽度进行设计,设置距离虚拟中心线越远连接部的宽度越大,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极块较少的第一电极整体的抗静电能力。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于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已经在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极块位于同一层的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块通过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块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
所述触控层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电极块;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桥接部,所述桥接部与所述连接部相互交叠且位于不同层,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块通过所述桥接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块中至少一个为所述第一电极端部的电极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属于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虚拟中心线,对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该所述第一电极的位于所述虚拟中心线的两侧的端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相等;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虚拟中心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属于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且位于所述虚拟中心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且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对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虚拟中心线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均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中所述第一电极块的个数小于所述第二子电极中所述第一电极块的个数;
所述第一子电极包括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子电极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第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或,最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第一子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电极中各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小宽度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电极还包括第四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最小宽度;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虚拟中心线,对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该所述第一电极的位于所述虚拟中心线的两侧的端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相等;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连接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虚拟中心线,对于一个所述第一电极,该所述第一电极的位于所述虚拟中心线的两侧的端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子电极还包括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虚拟中心线的同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五连接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距所述虚拟中心线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五连接部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最小宽度。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591518.7A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220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1518.7A CN113220173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1518.7A CN113220173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0173A CN113220173A (zh) 2021-08-06
CN113220173B true CN113220173B (zh) 2024-01-05

Family

ID=77099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1518.7A Active CN113220173B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20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7424B (zh) * 2021-12-15 2023-06-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6631A1 (ja) * 2010-10-08 2012-04-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2830841A (zh) * 2012-08-14 2012-12-1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KR20130104857A (ko) * 2012-03-15 2013-09-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정전용량식 터치 감지 패널
CN105117067A (zh) * 2015-09-16 2015-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066740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970724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207780740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669573A (zh) * 2018-12-17 2019-04-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471568A (zh) * 2019-08-15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8565A (zh) * 2019-12-20 2020-03-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68286A (zh) * 2019-07-16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46631A1 (ja) * 2010-10-08 2012-04-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20130104857A (ko) * 2012-03-15 2013-09-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정전용량식 터치 감지 패널
CN102830841A (zh) * 2012-08-14 2012-12-19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装置及一种触摸屏的制造方法
CN105117067A (zh) * 2015-09-16 2015-1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70724A (zh) * 2016-01-13 2017-07-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触摸屏面板
CN106066740A (zh) * 2016-08-02 2016-11-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07780740U (zh) * 2017-11-30 2018-08-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669573A (zh) * 2018-12-17 2019-04-2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68286A (zh) * 2019-07-16 2020-09-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10471568A (zh) * 2019-08-15 2019-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88565A (zh) * 2019-12-20 2020-03-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0173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564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3639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547020B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US20180181224A1 (en) Flexible touchscreen and flexible touch display
US9832861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70262091A1 (en) Touch apparatus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US10770485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CN10938829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9335597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70045979A1 (en) Touch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1566750A (zh) 带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CN106354299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0990232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929371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092397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162650B (zh)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96719A (zh)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面板
US9563324B2 (en) Touch panel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32201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8077777A (ja) タッチ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KR2017007686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10405814A1 (en) Touch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354320A (zh) 触摸屏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020930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29164B (zh) 彩膜基板及液晶面板制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8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