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6790A -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 Google Patents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6790A
CN113216790A CN202110606471.7A CN202110606471A CN113216790A CN 113216790 A CN113216790 A CN 113216790A CN 202110606471 A CN202110606471 A CN 202110606471A CN 113216790 A CN113216790 A CN 113216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et
shift
personnel
targe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64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6790B (zh
Inventor
叶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tipoint Shenzhe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ltipoint Shenzhe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point Shenzhe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ltipoint Shenzhe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64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6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6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6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6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6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05F15/7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responsive to movement or presence of persons or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7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with automatic actu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基于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根据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该实施方式能够在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员工的情况,将工作要求、员工情况等各个业务条件转换为业务规则集集合并输出优化方案,能够提高目标排班信息集合的合理性,提高开关门控制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背景技术
企业管理角度上,减少人员配置过量的情况,最大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和控制人工成本,是企业管理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排班的精益程度就有非常高的要求。基于员工的技能、成本、时间可用性、劳动力工时标准甚至个人偏好等等,通过一系列的优化算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最优化排班,将合适的员工在合适的时间调度和部署在合适的岗位上,包括既不多安排人、也不少安排人、更不错安排人,实现满足业务需求的同时做到劳动力最优化。
然而,当在根据企业和人员情况生成排班方案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排班考虑的因素并非只是满足企业每日工作量,更多的是考虑到员工因素。员工工作方式灵活,需求多样。在对企业生成排班方案时约束条件较多,导致排班方案生成的时效性和准确度都较差,在利用排班方案控制企业开关门时,会出现误判、误控制的情况。
第二,控制企业开关门的排班方案受到强制性约束条件和可变性约束条件的限制,在生成排班方案时不能够考虑不同约束条件的区别,导致出现错误控制开关门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门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基于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根据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门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被配置成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其中,操作授权信号是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接受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其中,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包括人员标识集合、班次类型、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手工排班信息集合、请假信息集合、高使用率班次类型、人员轮班信息集合、人员给班信息集合和人员变化信息集合;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其中,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接收单元,被配置成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门控制方法能够在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员工的情况,将工作要求、员工情况等各个业务条件转换为业务规则集集合并输出优化方案,能够提高目标排班信息集合的合理性,提高开关门控制的准确度。具体来说,发明人发现,造成目前排班方案控制开关门准确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排班考虑的因素并非只是满足企业每日工作量,更多的是考虑到员工因素。员工工作方式灵活,需求多样。在对企业生成排班方案时约束条件较多,导致排班方案生成的时效性和准确度都较差,在利用排班方案控制企业开关门时,会出现误判、误控制的情况。基于此,首先,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包括人员标识集合、班次类型、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手工排班信息集合、请假信息集合、第一类使用率班次类型、人员轮班信息集合、人员给班信息集合和人员变化信息集合。具体的,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包括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和与人员情况相关的信息。其次,基于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将初始信息转化为可优化的资源信息集集合。然后,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再次,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最后,利用目标排班信息集合控制开关门。通过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能够同时考虑企业用工需求和员工个人的情况,并将不同的约束条件确定为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最后通过优化算法计算出分值相对最高的解决方案,作为排班结果,能够提高排班方案生成的时效性和准确度,提高利用排班方案控制企业开关门时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开关门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示例性的授权提示框;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开关门控制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公开的开关门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数据处理应用、信息生成应用、数据分析应用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终端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输入等),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终端设备101、102、103输入的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等。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反馈给终端设备,以控制终端设备进行开关门。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关门控制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5,也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服务器105的本地也可以直接存储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服务器105可以直接提取本地的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通过处理后得到轨迹数据集合,此时,示例性系统架构100可以不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和网络104。
还需要指出的是,终端设备101、102、103中也可以安装有开关门控制应用,此时,处理方法也可以由终端设备101、102、103执行。此时,示例性系统架构100也可以不包括服务器105和网络104。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5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105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开关门控制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开关门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开关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其中,操作授权信号是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上述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是登录有上述用户对应账号的终端设备。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电脑”。上述目标控件可以包含于授权提示框中。目标控件显示于授权提示框中,授权提示框在目标终端设备上显示。
步骤202,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门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响应于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上述操作授权信号可以是上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其中,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包括人员标识集合、班次类型、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手工排班信息集合、请假信息集合、第一类使用率班次类型、人员轮班信息集合、人员给班信息集合和人员变化信息集合。对应的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上述目标控件可以包含于授权提示框中。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在目标终端设备显示。上述目标终端设备可以是登录有上述用户对应账号的终端设备。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电脑”。上述目标操作可以是“点击操作”,也可以是“滑动操作”。上述目标控件可以是“确认按钮”。
作为示例,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如图3所示。上述授权提示框可以包括:提示信息显示部分301和控件302。其中,上述提示信息显示部分301可以用于显示提示信息。上述提示信息可以是“是否允许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上述控件302可以是“确认按钮”,也可以是“取消按钮”。
步骤203,基于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基于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其中,资源信息集集合包括人员资源信息集、不可工日期集、冲突班次信息集、日期集、工作日期集、期望班次信息集、人员班次冲突信息集、人员期望上班信息集。具体的,可以将获取到的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进行去量纲化处理,以得到资源信息集集合。
可选的,根据人员标识集合和人员变化信息集合,生成人员资源信息集。具体的,可以过滤掉已经离职或近期不在岗的人员,其剩余人员作为需要排班人员。根据请假信息集合和人员给班信息集合,生成不可工日期集。具体的,不可工日期集可以是人员在待排班阶段不可工作的日期集。根据历史排班信息集合和高使用率班次类型,生成冲突班次信息集。具体的,可以根据历史排班信息集合和高使用率班次类型排除掉冲突的班次集合,以得到冲突班次信息集。确定日期集。具体的,日期集为待排班的时间周期内的日期集合。日期集可以是“5月15日、5月16日、5月17日、5月18日、5月19日、5月20日”。基于日期集和班次类型,生成工作日期集。具体的,工作日期可以是对应于日期的排班班次类型。基于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手工排班信息集合,生成期望班次信息集。基于人员标识集合和冲突班次信息集,生成人员班次冲突信息集。具体的,人员班次冲突信息集可以包括人员和待排班班次的冲突信息情况。基于历史排班信息集合、请假信息集合和人员轮班信息集合,生成人员期望上班信息集。具体的,可以根据历史班次信息,过滤掉历史班次信息内休班、培训类型班次,作为人员未来所期望上的班次类型,以得到待排班周期人员所上班次信息。
步骤204,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其中,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数目个第一类型约束规则。具体的,第一类型约束规则可以是硬约束规则,硬约束规则可以是不可以打破的规则。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二数目个第二类型约束规则。具体的,第二类型规则可以是软约束规则,软约束规则可以是可以打破的规则。
具体的,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可以包括第一类型约束规则1、第一类型约束规则2、第一类型约束规则3、第一类型约束规则4。具体的,第一类型约束规则1可以是“每个人员每日只允许上一个班次,若违反则总分增加-1分”。第一类型约束规则2可以是“人员类型与班次类型冲突,若违反则在总分增加-1分”。第一类型约束规则3可以是“人员连续工作天数小于7日,若违反则总分增加-1乘以连续工作天数-7分值”。第一类型约束规则4可以是“人员请假日不上班,若违反则总分增加-1分”。
具体的,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可以包括第二类型约束规则1、第二类型约束规则2、第二类型约束规则3、第二类型约束规则4。具体的,第二类型约束规则1可以是“人员间隔日期排班类型,违反冲突班次类型,总分增加-10分乘以类型权重1分值”。第二类型约束规则2可以是“人员上周末班次与未来周一班次违反冲突,总分增加-10分乘以类型权重1分值”。第二类型约束规则3可以是“若人员未分配到所期望上的班次,则总分增加-1分”。第二类型约束规则4可以是“计算门店单日缺少工时,总分增加缺少工时乘以2分”。
上述步骤204中的可选内容,即:“生成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合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的技术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控制企业开关门的排班方案受到强制性约束条件和可变性约束条件的限制,在生成排班方案时不能够考虑不同约束条件的区别,导致出现错误控制开关门的情况。”。导致出现错误控制开关门的情况的因素往往如下:控制企业开关门的排班方案受到强制性约束条件和可变性约束条件的限制。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提高排班方案控制开关门准确度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本公开生成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合,第一类型约束规则可以是硬约束规则,硬约束规则可以是不可以打破的规则。然后,生成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合,第二类型规则可以是软约束规则,软约束规则可以是可以打破的规则。通过区分可打破和不可打破的约束条件,生成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合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合,从而能将不同类型的约束条件分别输入优化模型中,以提高优化方案的准确度,避免出现错误控制开关门的情况,解决了技术问题二。
步骤205,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
可选的,将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输入预先确定的求解器,以得到排班信息集合序列。具体的,预先确定的求解器可以是轻量化规则调度引擎(OptaPlanner)。OptaPlanner是一款轻量级、可嵌入的规划引擎,可以优化规划和调度问题。
将排班信息集合序列中的第一个排班信息集合确定为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具体的,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包括待排班的人员标识集合和对应的待排班周期人员所上班次信息。
步骤206,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具体的,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可以是人脸信息,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也可以是指纹信息,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也可以是掌纹信息。
步骤207,根据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具体的,门禁设备可以是与上述执行主体通信连接的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具体的,门禁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电脑”。响应于打卡信息与目标排班信息集合中的待排班的人员标识集合匹配成功,表征该人员是当日需进入门店工作的人员,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打开。响应于打卡信息与目标排班信息集合中的待排班的人员标识集合匹配不成功,表征该人员不是当日需进入门店工作的人员,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保持关闭。
图2给出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基于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根据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该实施方式能够在满足工作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员工的情况,将工作要求、员工情况等各个业务条件转换为业务规则集集合并输出优化方案,能够提高目标排班信息集合的合理性,提高开关门控制的准确度。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上述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开关门控制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上述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中。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的开关门控制装置400,装置包括:检测单元401、获取单元402、第一生成单元403、确定单元404、第二生成单元405、接收单元406和控制单元407。其中,
检测单元401,被配置成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其中,操作授权信号是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获取单元402,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其中,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包括人员标识集合、班次类型、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手工排班信息集合、请假信息集合、高使用率班次类型、人员轮班信息集合、人员给班信息集合和人员变化信息集合。第一生成单元403,被配置成基于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确定单元404,被配置成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其中,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第二生成单元405,被配置成基于资源信息集集合和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接收单元406,被配置成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控制单元407,被配置成根据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打卡信息,控制与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4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4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5,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503中,还存储有系统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Input/Output)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506;以及包括诸如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7。通信部分507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08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09,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08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506。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7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09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开关门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其中,所述操作授权信号是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
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其中,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包括人员标识集合、班次类型、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手工排班信息集合、请假信息集合、第一类使用率班次类型、人员轮班信息集合、人员给班信息集合和人员变化信息集合;
基于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
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其中,所述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
基于所述资源信息集集合和所述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
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所述打卡信息,控制与所述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控件显示于授权提示框中,所述授权提示框在所述目标终端设备上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信息集集合包括人员资源信息集、不可工日期集、冲突班次信息集、日期集、工作日期集、期望班次信息集、人员班次冲突信息集、人员期望上班信息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数目个第一类型约束规则,所述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二数目个第二类型约束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人员标识集合和所述人员变化信息集合,生成所述人员资源信息集;
根据所述请假信息集合和所述人员给班信息集合,生成所述不可工日期集;
根据所述历史排班信息集合和所述高使用率班次类型,生成所述冲突班次信息集;
确定所述日期集;
基于所述日期集和所述班次类型,生成所述工作日期集;
基于所述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所述手工排班信息集合,生成所述期望班次信息集;
基于所述人员标识集合和所述冲突班次信息集,生成所述人员班次冲突信息集;
基于所述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所述请假信息集合和所述人员轮班信息集合,生成所述人员期望上班信息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资源信息集集合和所述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包括:
将所述资源信息集集合和所述约束规则集集合输入预先确定的求解器,以得到排班信息集合序列;
将所述排班信息集合序列中的第一个排班信息集合确定为所述目标排班信息集合。
7.一种开关门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被配置成检测是否从目标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授权信号,其中,所述操作授权信号是用户对目标控件执行目标操作产生的信号;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操作授权信号,获取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其中,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包括人员标识集合、班次类型、历史排班信息集合、手工排班信息集合、请假信息集合、高使用率班次类型、人员轮班信息集合、人员给班信息集合和人员变化信息集合;
第一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初始排班配置信息集合,生成资源信息集集合;
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约束规则集集合,其中,所述约束规则集包括第一类型约束规则集和第二类型约束规则集;
第二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资源信息集集合和所述约束规则集集合,生成目标排班信息集合;
接收单元,被配置成从门禁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打卡信息;
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目标排班信息集合和所述打卡信息,控制与所述门禁设备相关的大门的开闭。
8.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06471.7A 2021-05-28 2021-05-28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Active CN113216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471.7A CN113216790B (zh) 2021-05-28 2021-05-28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6471.7A CN113216790B (zh) 2021-05-28 2021-05-28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6790A true CN113216790A (zh) 2021-08-06
CN113216790B CN113216790B (zh) 2022-12-02

Family

ID=7708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6471.7A Active CN113216790B (zh) 2021-05-28 2021-05-28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679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3807A (zh) * 2021-09-09 2021-12-03 多点(深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排班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114373A (zh) * 2023-10-24 2023-11-24 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人员管理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4583A (ja) * 2001-06-15 2002-12-26 Nabco Ltd 自動ドア装置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4574584A (zh) * 2014-12-01 2015-04-29 沈阳赛普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银行金库门的管控系统及管控方法
CN107810515A (zh) * 2015-03-30 2018-03-16 Api医疗集团公司 跟踪个人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和出勤以用于安排工作班次的系统和方法
CN209353883U (zh) * 2018-09-14 2019-09-06 山东浩坤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0264601A (zh) * 2019-06-21 2019-09-2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现金营运中心的智能门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70123A (zh) * 2019-12-02 2020-04-07 湖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手术间智能化管理系统
CN112749944A (zh) * 2019-10-30 2021-05-04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4583A (ja) * 2001-06-15 2002-12-26 Nabco Ltd 自動ドア装置の管理方法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CN104574584A (zh) * 2014-12-01 2015-04-29 沈阳赛普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银行金库门的管控系统及管控方法
CN107810515A (zh) * 2015-03-30 2018-03-16 Api医疗集团公司 跟踪个人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和出勤以用于安排工作班次的系统和方法
CN209353883U (zh) * 2018-09-14 2019-09-06 山东浩坤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门禁用安全防护装置
CN110264601A (zh) * 2019-06-21 2019-09-2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现金营运中心的智能门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749944A (zh) * 2019-10-30 2021-05-04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班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70123A (zh) * 2019-12-02 2020-04-07 湖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手术间智能化管理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3807A (zh) * 2021-09-09 2021-12-03 多点(深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排班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43807B (zh) * 2021-09-09 2024-03-05 多点(深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排班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114373A (zh) * 2023-10-24 2023-11-24 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工地人员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6790B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0180B2 (en) Omnichannel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ased machine learning and predictive analysis
McLay et al. A model for optimally dispatching ambulances to emergency calls with classification errors in patient priorities
US20190384640A1 (e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virtual automated assistance
US11748422B2 (en) Digital content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ased machine learning and predictive analysis
Lin et al. Optimal and approximate algorithms for sequential clinical scheduling with no-shows
CN113216790B (zh) 开关门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WO2020016451A1 (en) Optimized patient schedules based on patient workflow and resource availability
US20170083872A1 (en) Meeting room reservation system
Srinivas et al. Designing schedule configuration of a hybrid appointment system for a two-stage outpatient clinic with multiple servers
US2016001948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meetings
US20200151634A1 (en) Methods for Probabilistic Demand/Supply Matching and Designing Schedul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nd Schedulers
US20200372397A1 (en) Minimizing Risk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US20220270021A1 (en) User-centric system for dynamic scheduling of personalised work plans
CN116471320A (zh) 基于画像信息的智能云管理
AU20213515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daptive routing of deferrable work in a contact center
US9940361B2 (en) Intelligent presence server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4564294A (zh) 智能服务编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60148133A1 (en)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contextual analysis
US202301963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d managing probability of attendance
US20170091859A1 (en) System for real-time data structuring and storage
US20180218337A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nalyzing and reducing no-show rates
Vile et al. A Queueing Theoretic Approach to Set Staffing Levels in Time‐Dependent Dual‐Class Service Systems
US20140108022A1 (en) Brokerage System Employing Minimal Criteria Matching and Availability Queuing
CN114399259A (zh) 一种员工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046229B (zh) 用于获取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