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3636B -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3636B
CN113213636B CN202110453465.2A CN202110453465A CN113213636B CN 113213636 B CN113213636 B CN 113213636B CN 202110453465 A CN202110453465 A CN 202110453465A CN 113213636 B CN113213636 B CN 1132136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34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3636A (zh
Inventor
蒋晓璐
罗海林
苏燕花
汪元南
王敏
陈琛
贺涛
吴艳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iority to CN2021104534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36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3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3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3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3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主要包括:样本进入箱、样本切割箱、样本输出箱;样本切割箱内设置有传输机构,传输机构包括:传输带、设置在传输带外侧面上的样本盒、传输轮、用于间歇驱动传输带的第一驱动机构、制冷机、加热机;样本切割箱内部两端均设置有可完成间断式进给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通过一个同步机构完成同步驱动,其中一个第二驱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切割样本盒内样本的切割机构,另一个第二驱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清洗样本盒的清洗机构。本发明可对样本进行自动切片,且切片刀组可快速更换,使用更加方便,切片类型更加多样。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河流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
治理河流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国内外已在使用的或已试验的污染河道水治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修复方法。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动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污染物,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完善系统功能、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水生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的湖泊水生植被在湖泊生态平衡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的枢纽,具有显著的初级生产力功能和环境生态功能,它们和其他水生生物生活在同一个湖泊环境中,当拥有一定的群体数量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湖泊环境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其非常显著的主要环境生态功能包括:水质深度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及形成水生动物栖息地功能,抑制藻类功能及景观美学功能等。
漂浮植物可通过吸收氮、磷及克生效应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漂浮植物通过在一定区域的长期吸收,可达到对富营养化物质由近及远的吸收。同时漂浮植物还可以对悬浮泥沙进行阻截沉降,以达到消减的目的。
目前的生态浮床不仅功能较为单一,生态绿植的选择也较为单一,只能通过单一植物本身的作用对河道进行修复,不能通过植物本身的特性进行排列,所以修复过程十分缓慢,而增加净化功能的生态浮床虽然可对河道进行较为快速地修复,但会产生电能等资源的消耗,增加净化成本,且在水中使用电器,易造成安全隐患,目前的生态浮盘大多可以进行拼接,但拼接处抗浪能力较差,拼接处容易发生断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为: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生态浮盘、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生态浮盘内的第二生态浮盘、位于所述第二生态浮盘中心轴位置上的净化转轮、位于所述第二生态浮盘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两侧的净化筒和与所述净化转轮相互配合来完成动力驱动的泵水机构;
所述第一生态浮盘的截面为正方形,且在其中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拼接另一第一生态浮盘的第一连接件、另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拼接另一第一生态浮盘的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二生态浮盘为圆盘状,且所述第二生态浮盘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生态浮盘的中心相重合;
所述第一生态浮盘包括用于种植根茎较大的生态绿植的第一生态层,在第一生态层内设置多组用于隔开生态绿植的第一生态隔板,所述第一生态层为环形板并套装在所述第二生态浮盘上;
所述第二生态浮盘包括:用于所述净化转轮安装的净化槽、对称设置在所述净化槽两侧用于种植根茎较细的生态绿植的第二生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生态层与所述第一生态层之间的第三生态层,所述第三生态层上的生态植物生长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生态层的种植孔直径,所述第一生态层、第二生态层和第三生态层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净化槽之间设置有一根转轴,所述净化转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净化转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上的多根净化支撑架、设置在每根所述净化支撑架上的净化箱体、设置在每根所述净化支撑架另一端上的驱动件;
所述净化筒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筒内部的吸附板、设置在所述净化筒靠近所述净化转轮一侧上的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净化筒内部底端位置处的搅拌转轴,所述出水管上通过限位转轴转动设置有一个出水头;
所述泵水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侧面偏离圆心位置上的驱动轮、设置在所述驱动轮两侧的活塞管、设置在每个所述活塞管另一端上的控制管、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管内部的活塞杆、设置在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活塞管之间的第三弹簧,所述控制管和所述活塞管垂直设置;
所述控制管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管顶部的第一控制仓、设置在所述控制管底部的第二控制仓、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仓顶部的输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仓底部的抽水管,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净化筒相连通;
所述第一控制仓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控制管的第一密封球,所述第一密封球和所述输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控制仓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控制管的第二密封球,所述第二密封球和所述抽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生态层的通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生态隔板,所述第二生态隔板为L型,并且交错设置,形成一个迷宫状的通道,提高净化路径,提高修复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生态层的外圈包裹一层过滤板,防止大块的漂浮物堵塞浮盘。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碗状结构,增到流水的重力和冲击力,提高净化转轮的驱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转轴的搅拌扇叶上设置有多条吸附槽,所述净化筒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水器,所述净化筒的一侧设置有备用水泵,且所述备用水泵通过泵水管进行抽水,防止净化转轮循环转动出现意外,还可通过备用水泵来提供驱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块、镶嵌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固定件,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生态浮盘相连接,另一侧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件进入的卡合槽,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在位于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连接块,方便浮盘之间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卡合槽的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上的卡合头、贯穿设置在所述卡合头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尺寸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和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固定件,所述卡合头插入一端上设置有减震垫,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卡合头插入卡合槽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固定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固定件位置处于同一竖直轴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开设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四个矩形排列的固定管、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侧面上的多个减震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固定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固定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卡合头和连接块也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增加浮盘连接处的抗冲击性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是通过一个固定机构完成快速固定,加快固定件的安装速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壳体、开设在所述固定壳体上与所述固定管相同排列的固定丝杆槽、开设在所述固定壳体圆心位置上的驱动丝杆槽,每个所述固定丝杆槽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件的固定丝杆,所述驱动丝杆槽内设置有驱动丝杆,所述驱动丝杆顶部设置有驱动轴,且所述驱动丝杆与所述固定丝杆相互啮合,使用更加快速,安装更加方便。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为:
第一、生态浮盘的安装方法如下:
首先,将一块生态浮盘的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板插入另一块生态浮盘的第一连接件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使卡合头插入连接块之中,对齐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即对齐了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上的固定件,通过螺钉固定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完成两块生态浮盘的初步安装;
其次,将固定机构的固定壳体安装到第一连接板上的固定板上,将固定丝杆顺着固定丝杆槽插入固定管内,通过齿条驱动驱动轴,从而使驱动丝杆带动固定丝杆向下旋进,完成固定件之间的安装,即完成相邻两块生态浮盘的全部安装。
第二、净化转轮的驱动和使用方法如下:
净化转轮的驱动方法是靠净化筒上的出水管出水,并通过出水管上的出水头对净化转轮上的驱动件进行驱动,水的重力使驱动件带动净化转轮进行转动;
净化转轮的转动方式为:净化筒集满水后,水顺着出水管流出,并通过调整出水头的角度,使水落到驱动件上,净化转轮开始转动,随着净化转轮的转动,泵水机构的驱动轮开始转动,并带动活塞杆在活塞管中水平进退,且活塞杆通过第三弹簧复位,当活塞杆抽水时,第二控制仓的第二密封球受到吸力抬起,第一控制仓的第一密封球受到吸力密封住第一控制仓,使水通过抽水管进入控制管内,当活塞杆推动时,第一控制仓的第一密封球受到推力向上弹起,第二密封球受到压力,密封住第二控制仓,控制管内的水顺着第一控制仓通过输水管进入净化筒内,补充上出水管流出的水,使水再次从出水头溢出,落到驱动件上,净化转轮又开始转动,完成循环转动。
第三、净化筒的净化方法如下:
通过泵水机构的输水管向净化筒内输水,水通过活塞杆的压力,在进入净化筒时存在一定的冲击力,冲击力作用于搅拌转轴上的搅拌扇叶上,使搅拌转轴完成转动,对净化筒内的水进行搅拌,可在净化筒内投入微生物来对净化筒内水质进行净化,为了美观效果,可以打开雾化喷水器来增加浮盘的观赏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相互安装,完成多个生态浮盘的拼接,且固定板四周设置多个减震弹簧,使连接处的抗风浪能力提高,并且提高连接处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固定机构,可快速完成固定件之间的安装。
本发明通过净化筒、净化转轮和泵水机构之间的配合,完成净化转轮的循环转动,减少了电器的使用,降低了安全隐患,并且净化转轮再可提高浮盘的观赏性的同时,通过净化箱体对水中悬浮物进行吸附,完成水质的净化。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生态层、第二生态层和第三生态层,并通过第一生态隔板、第二生态隔板和生态植物生长孔,对生态绿的载重进行排列,使根茎较粗或者枝叶较粗的生态绿植位于最外围,其次是第二生态层上根茎略细于第一生态层内的绿植根茎的生态绿植,最后是栽种在第三生态层上根茎最细的生态绿植,这样河道内的流水先通过第一生态层,再通过第三生态层,再通过第二生态层,完成逐步净化,多种生态绿植排列,不仅可提高浮盘的观赏性,还能提高对河水的修复效率。
由于第三生态层的绿植栽种密集,水流速度被减缓,流水缓慢进入第二生态层,通过L型的第二生态隔板对流水进行倒流,延长其净化路径,提高修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生态浮盘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泵水机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B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关系图;
图7是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8是图2中C部区域的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
其中,1、第一生态浮盘,11、第一生态层,12、第一生态隔板,13、第二生态浮盘,131、第二生态层,1311、第二生态隔板,132、第三生态层,1321、生态植物生长孔,14、净化槽,15、进水孔,2、过滤板,3、固定机构,31、驱动丝杆,311,驱动轴,312、驱动丝杆槽,32、固定丝杆,321、固定丝杆槽,33、固定螺钉,34、固定壳体,4、固定件,41、固定板,411、固定管,42、减震弹簧,5、净化转轮,51、净化支撑架,52、净化箱体 ,53、驱动件,54、转轴,6、净化筒,61、雾化喷水器,62、吸附板,63、出水管,64、备用水泵,641、泵水管,65、搅拌转轴,651、吸附槽,66、出水头,661、限位转轴,7、第一连接件,71、第一连接板,711、第一固定孔,72、连接块,721、卡合槽,8、第二连接件,81、第二连接板,82、卡合头,821、第二固定孔,822、减震垫,9、泵水机构,91、驱动轮,92、活塞管,93、活塞杆,94、控制管,95、第一控制仓,951、第一密封球,952、第一弹簧,96、第二控制仓,961、第二密封球,962、第二弹簧,97、输水管,98、抽水管,99、第三弹簧。
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生态浮盘1、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内的第二生态浮盘13、位于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中心轴位置上的净化转轮5、位于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5两侧的净化筒6和与所述净化转轮5相互配合来完成动力驱动的泵水机构9;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的截面为正方形,且在其中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拼接另一第一生态浮盘1的第一连接件7、另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拼接另一第一生态浮盘1的第二连接件8;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为圆盘状,且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的中心相重合;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包括用于种植根茎较大的生态绿植的第一生态层11,在第一生态层11内设置多组用于隔开生态绿植的第一生态隔板12,所述第一生态层11为环形板并套装在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上;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包括:用于所述净化转轮5安装的净化槽14、对称设置在所述净化槽14两侧用于种植根茎较细的生态绿植的第二生态层131、设置在所述第二生态层131与所述第一生态层11之间的第三生态层132,所述第三生态层132上的生态植物生长孔132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生态层131的种植孔直径,所述第一生态层11、第二生态层131和第三生态层132之间相互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净化槽14之间设置有一根转轴54,所述净化转轮5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54上,所述净化转轮5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5上的多根净化支撑架51、设置在每根所述净化支撑架51上的净化箱体52、设置在每根所述净化支撑架51另一端上的驱动件53;
如图1所示,所述净化筒6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筒6内部的吸附板62、设置在所述净化筒6靠近所述净化转轮5一侧上的出水管63、设置在所述净化筒6内部底端位置处的搅拌转轴65,所述出水管63上通过限位转轴661转动设置有一个出水头66;
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泵水机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5侧面偏离圆心位置上的驱动轮91、设置在所述驱动轮91两侧的活塞管92、设置在每个所述活塞管92另一端上的控制管94、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管92内部的活塞杆93、设置在所述活塞杆93和所述活塞管92之间的第三弹簧99,所述控制管94和所述活塞管92垂直设置;
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管94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管94顶部的第一控制仓95、设置在所述控制管94底部的第二控制仓96、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仓95顶部的输水管97、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仓96底部的抽水管98,所述输水管97与所述净化筒6相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控制仓95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控制管94的第一密封球951,所述第一密封球951和所述输水管9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952,所述第二控制仓96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控制管94的第二密封球961,所述第二密封球961和所述抽水管98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962。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生态层131的通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生态隔板1311,所述第二生态隔板1311为L型,并且交错设置,形成一个迷宫状的通道。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驱动件53为碗状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搅拌转轴65的搅拌扇叶上设置有多条吸附槽651,所述净化筒6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水器61,所述净化筒6的一侧设置有备用水泵64,且所述备用水泵64通过泵水管641进行抽水。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7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71、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板71之间的连接块72、镶嵌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件4,所述连接块7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相连接,另一侧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件8进入的卡合槽721,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71在位于所述连接块7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711,所述第一固定孔711贯穿所述连接块72。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8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卡合槽721的第二连接板8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一端上的卡合头82、贯穿设置在所述卡合头82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711尺寸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821和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固定件4,所述卡合头82插入一端上设置有减震垫822,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卡合头82插入卡合槽721后,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固定件4与所述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件4位置处于同一竖直轴上。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件4包括:固定板41、开设在所述固定板41上的四个矩形排列的固定管411、设置在所述固定板41侧面上的多个减震弹簧42,所述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件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固定件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卡合头82和连接块72也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实施例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固定件4是通过一个固定机构3完成快速固定。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壳体34、开设在所述固定壳体34上与所述固定管411相同排列的固定丝杆槽321、开设在所述固定壳体34圆心位置上的驱动丝杆槽312,每个所述固定丝杆槽32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件4的固定丝杆32,所述驱动丝杆槽312内设置有驱动丝杆31,所述驱动丝杆31顶部设置有驱动轴311,且所述驱动丝杆31与所述固定丝杆32相互啮合。
实施例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生态层11的外圈包裹一层过滤板2。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为:
第一、生态浮盘的安装方法如下:
首先,将一块生态浮盘的第二连接件8的第二连接板81插入另一块生态浮盘的第一连接件7的两个第一连接板71之间,使卡合头82插入连接块72之中,对齐第一固定孔711和第二固定孔821,即对齐了第二连接板81和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件4,通过螺钉固定第一固定孔711和第二固定孔821,完成两块生态浮盘的初步安装;
其次,将固定机构3的固定壳体34安装到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板41上,将固定丝杆32顺着固定丝杆槽321插入固定管411内,通过齿条驱动驱动轴311,从而使驱动丝杆31带动固定丝杆32向下旋进,完成固定件4之间的安装,即完成两块生态浮盘的全部安装。
第二、净化转轮5的驱动和使用方法如下:
净化转轮5的驱动方法是靠净化筒6上的出水管63出水,并通过出水管63上的出水头66对净化转轮5上的驱动件53进行驱动,水的重力使驱动件53带动净化转轮5进行转动;
净化转轮5的转动方式为:净化筒6集满水后,水顺着出水管63流出,并通过调整出水头66的角度,使水落到驱动件53上,净化转轮5开始转动,随着净化转轮5的转动,泵水机构9的驱动轮91开始转动,并带动活塞杆93在活塞管92中水平进退,且活塞杆93通过第三弹簧99复位,当活塞杆93抽水时,第二控制仓96的第二密封球961受到吸力抬起,第一控制仓95的第一密封球951受到吸力密封住第一控制仓95,使水通过抽水管98进入控制管94内,当活塞杆93推动时,第一控制仓95的第一密封球951受到推力向上弹起,第二密封球961受到压力,密封住第二控制仓96,控制管94内的水顺着第一控制仓95通过输水管97进入净化筒6内,补充上出水管63流出的水,使水再次从出水头66溢出,落到驱动件53上,净化转轮5又开始转动,完成循环转动。
第三、净化筒6的净化方法如下:
通过泵水机构9的输水管97向净化筒6内输水,水通过活塞杆93的压力,在进入净化筒6时存在一定的冲击力,冲击力作用于搅拌转轴65上的搅拌扇叶上,使搅拌转轴65完成转动,对净化筒6内的水进行搅拌,可在净化筒6内投入微生物来对净化筒6内水质进行净化,为了美观效果,可以打开雾化喷水器61来增加浮盘的观赏性。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生态浮盘(1)、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内的第二生态浮盘(13)、位于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中心轴位置上的净化转轮(5)、位于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上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5)两侧的净化筒(6)和与所述净化转轮(5)相互配合来完成动力驱动的泵水机构(9);
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的截面为正方形,且在其中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拼接另一第一生态浮盘(1)的第一连接件(7)、另一对相邻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拼接另一第一生态浮盘(1)的第二连接件(8);
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为圆盘状,且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的圆心与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的中心相重合;
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包括用于种植根茎较大的生态绿植的第一生态层(11),在第一生态层(11)内设置多组用于隔开生态绿植的第一生态隔板(12),所述第一生态层(11)为环形板并套装在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上;
所述第二生态浮盘(13)包括:用于所述净化转轮(5)安装的净化槽(14)、对称设置在所述净化槽(14)两侧用于种植根茎较细的生态绿植的第二生态层(131)、设置在所述第二生态层(131)与所述第一生态层(11)之间的第三生态层(132),所述第三生态层(132)上的生态植物生长孔(132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生态层(131)的种植孔直径,所述第一生态层(11)、第二生态层(131)和第三生态层(132)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净化槽(14)之间设置有一根转轴(54),所述净化转轮(5)转动设置在所述转轴(54)上,所述净化转轮(5)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5)上的多根净化支撑架(51)、设置在每根所述净化支撑架(51)上的净化箱体(52)、设置在每根所述净化支撑架(51)另一端上的驱动件(53);
所述净化筒(6)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筒(6)内部的吸附板(62)、设置在所述净化筒(6)靠近所述净化转轮(5)一侧上的出水管(63)、设置在所述净化筒(6)内部底端位置处的搅拌转轴(65),所述出水管(63)上通过限位转轴(661)转动设置有一个出水头(66);
所述泵水机构(9)包括:设置在所述净化转轮(5)侧面偏离圆心位置上的驱动轮(91)、设置在所述驱动轮(91)两侧的活塞管(92)、设置在每个所述活塞管(92)另一端上的控制管(94)、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塞管(92)内部的活塞杆(93)、设置在所述活塞杆(93)和所述活塞管(92)之间的第三弹簧(99),所述控制管(94)和所述活塞管(92)垂直设置;
所述控制管(94)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管(94)顶部的第一控制仓(95)、设置在所述控制管(94)底部的第二控制仓(96)、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仓(95)顶部的输水管(97)、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仓(96)底部的抽水管(98),所述输水管(97)与所述净化筒(6)相连通;
所述第一控制仓(95)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控制管(94)的第一密封球(951),所述第一密封球(951)和所述输水管(9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952),所述第二控制仓(96)内设置有用于密封控制管(94)的第二密封球(961),所述第二密封球(961)和所述抽水管(98)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962);
所述泵水机构(9)的工作原理为:净化筒(6)集满水后,水顺着出水管(63)流出,并通过调整出水头(66)的角度,使水落到驱动件(53)上,净化转轮(5)开始转动,随着净化转轮(5)的转动,泵水机构(9)的驱动轮(91)开始转动,并带动活塞杆(93)在活塞管(92)中水平进退,且活塞杆(93)通过第三弹簧(99)复位,当活塞杆(93)抽水时,第二控制仓(96)的第二密封球(961)受到吸力抬起,第一控制仓(95)的第一密封球(951)受到吸力密封住第一控制仓(95),使水通过抽水管(98)进入控制管(94)内,当活塞杆(93)推动时,第一控制仓(95)的第一密封球(951)受到推力向上弹起,第二密封球(961)受到压力,密封住第二控制仓(96),控制管(94)内的水顺着第一控制仓(95)通过输水管(97)进入净化筒(6)内,补充上出水管(63)流出的水,使水再次从出水头(66)溢出,落到驱动件(53)上,净化转轮(5)又开始转动,完成循环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态层(131)的通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生态隔板(1311),所述第二生态隔板(1311)为L型,并且交错设置,形成一个迷宫状的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态层(11)的外圈包裹一层过滤板(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3)为碗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转轴(65)的搅拌扇叶上设置有多条吸附槽(651),所述净化筒(6)的顶部设置有雾化喷水器(61),所述净化筒(6)的一侧设置有备用水泵(64),且所述备用水泵(64)通过泵水管(641)进行抽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7)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71)、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板(71)之间的连接块(72)、镶嵌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件(4),所述连接块(7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生态浮盘(1)相连接,另一侧设置有用于第二连接件(8)进入的卡合槽(721),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板(71)在位于所述连接块(7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711),所述第一固定孔(711)贯穿所述连接块(7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8)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卡合槽(721)的第二连接板(8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一端上的卡合头(82)、贯穿设置在所述卡合头(82)上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711)尺寸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821)和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固定件(4),所述卡合头(82)插入一端上设置有减震垫(822),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卡合头(82)插入卡合槽(721)后,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固定件(4)与所述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件(4)位置处于同一竖直轴上。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固定板(41)、开设在所述固定板(41)上的四个矩形排列的固定管(411)、设置在所述固定板(41)侧面上的多个减震弹簧(42),所述第一连接板(71)上的固定件(4)和所述第二连接板(81)上的固定件(4)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卡合头(82)和连接块(72)也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是通过一个固定机构(3)完成快速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壳体(34)、开设在所述固定壳体(34)上与所述固定管(411)相同排列的固定丝杆槽(321)、开设在所述固定壳体(34)圆心位置上的驱动丝杆槽(312),每个所述固定丝杆槽(321)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固定件(4)的固定丝杆(32),所述驱动丝杆槽(312)内设置有驱动丝杆(31),所述驱动丝杆(31)顶部设置有驱动轴(311),且所述驱动丝杆(31)与所述固定丝杆(32)相互啮合。
CN202110453465.2A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Active CN1132136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3465.2A CN113213636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3465.2A CN113213636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3636A CN113213636A (zh) 2021-08-06
CN113213636B true CN113213636B (zh) 2023-03-14

Family

ID=77089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3465.2A Active CN113213636B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36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0942B (zh) * 2022-01-19 2024-03-26 安能重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水环境的生态修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79621Y (zh) * 1999-04-22 2000-05-24 苗德贵 活塞式水泵
JP2000354889A (ja) * 1999-06-14 2000-12-26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曝気装置
CN101225806A (zh) * 2007-09-21 2008-07-23 曹德才 流体活塞泵
CN101928070B (zh) * 2010-08-10 2012-07-04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便于避洪和曝气的生态浮床装置
CN102817825B (zh) * 2012-08-29 2015-07-15 王吉华 一种高精度船用舱底水泵
CN205023947U (zh) * 2015-06-24 2016-02-10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生态浮床
CN105461071B (zh) * 2015-12-29 2018-04-10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绿色生态浮岛装置
CN206089207U (zh) * 2016-09-27 2017-04-12 湖北师范大学 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高效浮床装置
CN106368162B (zh) * 2016-11-01 2018-04-20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滨水生态旅游景观设施
CN207792819U (zh) * 2017-11-23 2018-08-31 北京中环嘉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利于水体溶氧的生态浮岛
CN110821767A (zh) * 2019-12-04 2020-02-21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水车景观系统
CN212198717U (zh) * 2020-05-09 2020-12-22 中建水务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质净化的生态浮床模块和生态浮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3636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23820A (zh) 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装置
CN103739079A (zh) 一种河道水体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持的方法
CN203668098U (zh) 一种太阳能曝气增氧-植物床载带生物膜装置
CN205803069U (zh) 新型水下推流曝气净化一体机
CN204434363U (zh) 浮动式生态水净化系统
CN113213636B (zh) 一种用于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生态修复装置
CN104556392A (zh) 浮动式生态净水厂
CN108046447A (zh) 一种基于潮汐能的海水淡化装置
CN112537841B (zh) 一种用于处理低污染河湖水的节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962170B (zh) 一种多功能植物气雾栽培设备
CN111499007A (zh) 一种带有微生物填充物的水污染微生物修复装置及方法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108184645B (zh) 一种多功能蔬菜气雾栽培设备
CN212770080U (zh) 一种生物转盘污水处理组合池
CN113716804A (zh)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CN212315709U (zh) 一种生态景观水质净化装置
CN205045872U (zh) 浮动式充氧拦截净化装置
CN203112660U (zh) 太阳能人工生态浮岛
CN212425608U (zh) 一种黑臭水体生态原位修复方舟
CN111153503A (zh) 一种水体净化浮岛
CN110078312A (zh) 一种应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1439844A (zh) 一种生态景观水质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CN217323448U (zh) 一种水面可移动型太阳能电池驱动水力空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0697973A (zh) 一种用于城镇排水管道的排污口水处理设备
CN215440077U (zh) 一种农村污水综合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