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2473A - 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 - Google Patents

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2473A
CN113212473A CN202110498731.3A CN202110498731A CN113212473A CN 113212473 A CN113212473 A CN 113212473A CN 202110498731 A CN202110498731 A CN 202110498731A CN 113212473 A CN113212473 A CN 113212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leeves
side plate
plates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8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2473B (zh
Inventor
李新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4987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2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2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2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2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2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00Carriages for ordinary railway passenger traff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48Interior walls, e.g. separation walls between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6End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8S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0Fl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12Roof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由常规车厢和病房车厢组成。常规车厢有多个,有的供医务人员住宿和办公,有的用于饮食加工,有的存放医疗物资和医疗设备;病房车厢,其宽度是常规车厢的两倍,一列火车相当于一个大型医院;病房车厢可通过旋转迅速将宽度减半,从而不影响其在铁路上通行;应用“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规律,巧妙解决了病房车厢宽度减半的技术难题;病房车厢横向宽度整体式改变,先期工作量少,改变的速度快,历时短;设置过道(14),医务人员往返病房(8)不必多次上车下车,也不怕日晒雨淋,工作条件改善;本发明平时闲置不用,当某地疫情发生时,立即沿铁路开去应急,利国利民。

Description

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尤其是病房车厢的宽度是常规车厢的两倍,沿铁路转移时病房车厢的宽度可以减半的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
背景技术
哪里爆发大的疫情,就在那里突击抡建医院,这是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采集的措施。当初作出的决定,不但及时、正确,而且效果立竿见影。事情过后总结经验和教训,权宜之计不可持续,因为成本太高,工人日夜奋战非常辛苦,长期效益很低。
从长计议,传染病医院如果能够沿铁路快速转移就好,哪里发生大的疫情,将其搬过去,何其省事。不但能省下大笔费用,而且效果更好,效益更高。
把传染病医院建在火车上,将车厢改造为病房或许是个好办法。但车厢是运送旅客的,其上可以设置上、中、下铺。如果车厢中的病床只设下铺,一个车厢容不了多少病床,加之空间太小,抢救病人很不方便。
把车厢加宽怎么样?
加宽车厢好是好,但加宽的车厢遇到隧道会撞个粉身碎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病房车厢的宽度是常规车厢的两倍,沿铁路转移时病房车厢的宽度可以减半的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含常规车厢和病房车厢,没有疫情时其闲置,当某地疫情突然爆发时,调度机车并抽调医务人员,该机车牵引其立即沿铁路开去应急,让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并使之快速消退,其解决了疫情爆发地需要突击建设传染病医院的巨大困难。
该常规车厢有多个,有的供医务人员住宿和办公,有的用于饮食加工,有的存放医疗物资和医疗设备。
该病房车厢有多个,每个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是常规车厢的2倍;该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需要向疫情爆发地转移时,该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可减半,从而不影响其在铁路上通行。该病房车厢到达疫情爆发地后,其横向宽度可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
该病房车厢含下板、侧板、端板、隔板、铰接轴、盖板、顶棚盖和吊顶。
n块横向长条矩形下板,其横向长度均为常规车厢底板横向宽度的2倍,其沿纵向密集拼接成矩形后搁置在该底板上,拼接后的纵向总长度等于该底板的纵向长度,其从后到前从 1开始按正整数递增依次编号,所述n为奇数;这n块下板中,n+1/2块下板的编号为奇数, n-1/2块下板的编号为偶数。
这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中,编号为1的下板或编号为n的下板,其横向中点有竖直中心孔,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下板边孔,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下板边孔的轴线正交;该中心孔套装在与该底板固定连接的且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轴上,轴承内圈的内表面与该中心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该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与该中心孔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
这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中,除编号为1的下板和编号为n的下板外,其余的任意一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其横向中点有竖直中心孔,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下板边孔,其中心孔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定位孔,其中心孔左侧的定位孔和其左端的下板边孔之间有一个竖直下插孔,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下板边孔的轴线、这两定位孔的轴线、该下插孔的轴线正交,其中心孔左侧的定位孔或其中心孔右侧的定位孔与该中心孔轴线的距离为s;该中心孔套装在与该底板固定连接的且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轴上,轴承内圈的内表面与该中心轴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该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与该中心孔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该下板上的这两个定位孔,分别与固定连接在该底板上的两竖直螺纹套筒正相对,两螺栓分别穿过这两个定位孔后,分别旋进这两螺纹套筒中,将该下板固定连接在该底板上,这两螺栓分别潜藏在该下板中,从而不影响人在该下板上行走。
这n-1/2块编号为偶数的下板的每块下板,其竖直中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定位孔,其竖直中线左侧的定位孔或其竖直中线右侧的定位孔与该竖直中线的距离为s,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定位孔的轴线正交;该下板上的这两个定位孔,分别与固定连接在该底板上的两竖直螺纹套筒正相对,两螺栓分别穿过这两个定位孔后,分别旋进这两螺纹套筒中,将该下板固定连接在该底板上,这两螺栓分别潜藏在该下板中,从而不影响人在该下板上行走。
n+1/2块盖板中的任意一块盖板,其为横向长条形,其下表面为水平矩形面,其顶面为弓形面,其横向长度为该底板横向宽度的2倍,其纵向宽度等于下板的纵向宽度,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盖板边孔,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盖板边孔的轴线正交。
这n+1/2块盖板,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分别位于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的正上方,其从后到前从1开始奇数递增依次编号。
这n+1/2块盖板中,除编号为1的盖板和编号为n的盖板外,其余的任意一块盖板,其上有一个上插孔,该上插孔位于其正相对的下板上的下插孔的正上方。
该端板,其为横向竖直矩形板,其两侧各有k个端板套筒,其临近左侧面的板面上从上到下开有k个窗孔,k个窗轴分别竖直固定连接在这k个窗孔中,其左侧面与这k个窗孔之间的板面上安装有过道门;该端板上任意一侧的k个端板套筒中,任意一个端板套筒的竖直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端板套筒的上端与该端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端板套筒的下端与该端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相邻两端板套筒之间的距离为h;这k个窗轴中,任意一个窗轴的竖直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窗轴的上端与该端板上表面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窗轴的下端与该端板下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窗轴之间的距离为h。
两端板一前一后镜像对称,位于前方的端板叫前端板,位于后方的端板叫后端板。
该前端板,其上表面与编号为n的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编号为n的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的轴线,与该盖板左端的盖板边孔或该下板左端的下板边孔的轴线重合,其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的轴线,与该盖板右端的盖板边孔或该下板右端的下板边孔的轴线重合。
该后端板,其上表面与编号为1的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编号为1的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的轴线,与该盖板左端的盖板边孔或该下板左端的下板边孔的轴线重合,其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的轴线,与该盖板右端的盖板边孔或该下板右端的下板边孔的轴线重合。
该侧板,其为纵向竖直矩形板,其高度等于端板的高度,其纵向长度等于该前端板和该后端板之间的距离,其纵向前端向前伸出k+1个侧板套筒,其后端向后伸出k+1个侧板套筒,其下表面竖直向下伸出n-3/2个侧板下螺杆,其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n-3/2个侧板上螺杆;该侧板任意一端伸出的k+1个侧板套筒中,任意一个侧板套筒的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侧板套筒的上端与该侧板的上表面齐平,位于最下面的侧板套筒的下端与该侧板的下表面齐平,相邻两侧板套筒之间的竖直距离为h;该侧板下螺杆,其轴向长度小于下板上下板边孔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下板边孔的内径;该侧板上螺杆,其轴向长度大于盖板上盖板边孔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盖板边孔的内径。
两侧板一左一右镜像对称,位于左侧的侧板叫左侧板,位于右侧的侧板叫右侧板。
该左侧板上的n-3/2个侧板下螺杆,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和编号为n-2的下板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左端的n-3/2个下板边孔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下螺杆分别与相应下板固定连接;该左侧板上的n-3/2个侧板上螺杆,分别插入编号为3 的盖板和编号为n-2的盖板之间的盖板左端的n-3/2个盖板边孔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上螺杆分别与相应盖板固定连接;该左侧板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与该前端板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同轴交错啮合;该左侧板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与该后端板左侧的 k个端板套筒同轴交错啮合。
该右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下螺杆,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和编号为n-2的下板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右端的n-3/2个下板边孔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下螺杆分别与相应下板固定连接;该右侧板上的n-3/2个侧板上螺杆,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和编号为n-2的盖板之间的盖板右端的n-3/2个盖板边孔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上螺杆分别与相应盖板固定连接;该右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 与该前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该右侧板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与该后端板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同轴交错啮合。
四个铰接轴分别位于该左侧板的前端,该左侧板的后端,该右侧板的前端,该右侧板的后端。
位于该左侧板前端的铰接轴,其竖直穿过编号为n的盖板左端的盖板边孔、该前端板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该左侧板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编号为n的下板左端的下板边孔,其可绕该盖板边孔或该下板边孔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向上伸出。
位于该左侧板后端的铰接轴,其竖直穿过编号为1的盖板左端的盖板边孔、该后端板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该左侧板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编号为1的下板左端的下板边孔,其可绕该盖板边孔或该下板边孔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向上伸出。
位于该右侧板前端的铰接轴,其竖直穿过编号为n的盖板右端的盖板边孔、该前端板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该右侧板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编号为n的下板右端的下板边孔,其可绕该盖板边孔或该下板边孔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向上伸出。
位于该右侧板后端的铰接轴,其竖直穿过编号为1的盖板右端的盖板边孔、该后端板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该右侧板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编号为1的下板右端的下板边孔,其可绕该盖板边孔或该下板边孔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向上伸出。
该隔板,其为纵向竖直矩形板,其高度等于端板的高度,其纵向长度等于该前端板和该后端板之间的距离,其纵向前端向前伸出k个隔板套筒,其纵向后端向后伸出k个隔板套筒,其下表面竖直向下伸出n-3/2个隔板下螺杆,其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n-3/2个隔板上螺杆,其纵向中部安装病房门;该隔板任意一端伸出的k个隔板套筒中,任意一个隔板套筒的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隔板套筒的上端与该隔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隔板套筒的下端与该隔板下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隔板套筒之间的距离为h;该隔板下螺杆,其轴向长度小于下板上下插孔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下插孔的内径;该隔板上螺杆,其轴向长度小于盖板上上插孔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上插孔的内径。
该隔板上的n-3/2个隔板下螺杆,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和编号为n-2的下板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上的n-3/2个下插孔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隔板下螺杆分别与相应的下板固定连接;该隔板上的n-3/2个隔板上螺杆,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和编号为n-2的盖板之间的盖板上的n-3/2个上插孔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隔板上螺杆分别与相应的盖板固定连接;该隔板前端的k个隔板套筒,分别套装在该前端板上的k个窗轴7上;该隔板后端的k个隔板套筒分别套装在该后端板上的k个窗轴上。
该左侧板和该隔板之间的空间为过道;该隔板、该右侧板、该前端板和该后端板所围空间为病房。
该顶棚盖,其具防水防晒功能,其为龟背形,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搁置在这n+1/2块盖板的上表面上,其将该前端板、该后端板、该左侧板和该右侧板围成的空间封盖,其四角分别与这四个铰接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左边缘分别与该左侧板上n-3/2个侧板上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右边缘分别与该右侧板上n-3/2个侧板上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该吊顶含过道吊顶和病房吊顶。
该过道吊顶,其为长条状水平矩形膜,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位于该过道的上方和这n+1/2块盖板的下方,其前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前端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其后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后端板的前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与相应位置的该左侧板的内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右侧与相应位置的该隔板的左侧向面固定连接,其使该过道与该病房隔离。
该病房吊顶,其为长条状水平矩形膜,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位于该病房的上方和这n+1/2块盖板的下方,其前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前端板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其后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后端板的前表面固定连接,其右侧与相应位置的该右侧板的内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左侧与相应位置的该隔板的右侧向面固定连接,其使该病房与外界隔离。
该右侧板的内侧向面上,沿横向固定吊挂多个病床,沿纵向固定安装空调、输氧管道、水管和电线。
该隔板的右侧向面上,沿横向固定吊挂多个病床,沿纵向固定安装空调、输氧管道、水管和电线。
该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需要向疫情爆发地转移时,该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可减半,从而不影响其在铁路上通行。
该病房车厢横向宽度减半的方法是这样的:
旋松该病房车厢上的全部螺母。
取下该病房车厢上的全部螺栓。
抽出该病房车厢上编号为偶数的n-1/2块下板后,再沿纵向搁置到该病房车厢中部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上。
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前方常规车厢底板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左侧板前端的铰接轴,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后方常规车厢底板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右侧板后端的铰接轴,使编号为奇数的n+1/2块下板均沿顺时针方向同步旋转60°。
该病房车厢到达疫情爆发地后,其横向宽度可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
该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的方法是这样的:
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前方常规车厢底板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右侧板前端的铰接轴,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后方常规车厢底板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左侧板后端的铰接轴,使编号为奇数的n+1/2块下板均沿逆时针方向同步旋转60°。
将编号为偶数的n-1/2块下板分别回复到原位。
将已取下的全部螺栓分别重新装上。
将已旋松的全部螺母重新旋紧。
未雨绸缪,凡通铁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在相应火车站和该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短期停留的选址之间,修建铁路支线,该选址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路。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将传染病医院设置在列车上,当某地疫情突然爆发,医疗资源紧缺时,其立即沿铁路开去应急,不但抗疫效果好,而且解决了疫情爆发地紧急抡建医院的巨大困难。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一。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是常规车厢的2倍,病床多,医疗条件好,一列火车相当于一个大型医院。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二。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可以减半,在铁路上开行不受限制,可快速开到疫情爆发地。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三。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巧妙应用了“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规律,解决了让病房车厢宽度减半的技术难题。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四。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病房车厢横向宽度是整体式改变,先期工作量少,改变的速度快,历时短。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五。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病房车厢上病房旁边设过道,医务人员往返病房,不必多次上车下车,也不怕日晒雨淋,工作条件改善。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六。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顶棚盖、过道吊顶和病房吊顶都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病房车厢横向宽度改变时,顶棚盖、过道吊顶和病房吊顶均无需取下或重新安装,节省了大量时间。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七。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过道吊顶和病房吊顶的设置,隔离效果好。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八。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通火车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均设置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的预停选址,且选址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这是本发明的创造之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n块下板拼接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侧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隔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端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盖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为底板的2倍时,该病房车厢的水平横断面俯视示意图。
图7是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减半后,该病房车厢的水平横断面俯视示意图,但为了图示清晰,搁置在编号为奇数的下板上的编号为偶数的下板没有画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各图所示,一种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含常规车厢和病房车厢,没有疫情时其闲置,当某地疫情突然爆发时,调度机车并抽调医务人员,该机车牵引其立即沿铁路开去应急,让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并使之快速消退,其解决了疫情爆发地需要突击建设传染病医院的巨大困难。
该常规车厢有多个,有的供医务人员住宿和办公,有的用于饮食加工,有的存放医疗物资和医疗设备。
该病房车厢有多个,每个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是常规车厢的2倍;该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需要向疫情爆发地转移时,该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可减半,从而不影响其在铁路上通行。该病房车厢到达疫情爆发地后,其横向宽度可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
如图1至图7各图所示,该病房车厢含下板2、侧板3、端板4、隔板5、铰接轴6、盖板15、顶棚盖和吊顶。
如图1所示,n块横向长条矩形下板2,其横向长度均为常规车厢底板1横向宽度的2倍,其沿纵向密集拼接成矩形后搁置在该底板1上,拼接后的纵向总长度等于该底板1的纵向长度,其从后到前从1开始按正整数递增依次编号,所述n为奇数;这n块下板2中,n+1/2块下板2的编号为奇数,n-1/2块下板2的编号为偶数。
如图1所示,这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中,编号为1的下板2或编号为n的下板2,其横向中点有竖直中心孔9,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下板边孔11,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下板边孔11的轴线正交。该中心孔9套装在与该底板1固定连接的且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轴18上,轴承内圈的内表面与该中心轴18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该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与该中心孔9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这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中,除编号为1的下板2和编号为n的下板2外,其余的任意一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其横向中点有竖直中心孔9,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下板边孔11,其中心孔9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定位孔10,其中心孔9左侧的定位孔10和其左端的下板边孔11之间有一个竖直下插孔12,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下板边孔11的轴线、这两定位孔10的轴线、该下插孔12的轴线正交,其中心孔9左侧的定位孔10或其中心孔9右侧的定位孔10与该中心孔9轴线的距离为s。该中心孔9套装在与该底板1固定连接的且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轴18上,轴承内圈的内表面与该中心轴18 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该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与该中心孔9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该下板2 上的这两个定位孔10,分别与固定连接在该底板1上的两竖直螺纹套筒正相对,两螺栓13 分别穿过这两个定位孔10后,分别旋进这两螺纹套筒中,将该下板2固定连接在该底板1 上,这两螺栓13分别潜藏在该下板2中,从而不影响人在该下板2上行走。
如图1所示,这n-1/2块编号为偶数的下板2的每块下板2,其竖直中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定位孔10,其竖直中线左侧的定位孔10或其竖直中线右侧的定位孔10与该竖直中线的距离为s,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定位孔10的轴线正交;该下板2上的这两个定位孔10,分别与固定连接在该底板1上的两竖直螺纹套筒正相对,两螺栓13分别穿过这两个定位孔 10后,分别旋进这两螺纹套筒中,将该下板2固定连接在该底板1上,这两螺栓13分别潜藏在该下板2中,从而不影响人在该下板2上行走。
如图5所示,n+1/2块盖板15中的任意一块盖板15,其为横向长条形,其下表面为水平矩形面,其顶面为弓形面,其横向长度为该底板1横向宽度的2倍,其纵向宽度等于下板 2的纵向宽度,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盖板边孔16,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盖板边孔16的轴线正交。
如图5所示,这n+1/2块盖板15,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分别位于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的正上方,其从后到前从1开始奇数递增依次编号。
如图5所示,这n+1/2块盖板15中,除编号为1的盖板15和编号为n的盖板15外,其余的任意一块盖板15,其上有一个上插孔17,该上插孔17位于其正相对的下板2上的下插孔12的正上方。
如图4所示,该端板4,其为横向竖直矩形板,其两侧各有k个端板套筒4a,其临近左侧面的板面上从上到下开有k个窗孔4b,k个窗轴7分别竖直固定连接在这k个窗孔4b中,其左侧面与这k个窗孔4b之间的板面上安装有过道门4c;该端板4上任意一侧的k个端板套筒4a中,任意一个端板套筒4a的竖直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端板套筒4a的上端与该端板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端板套筒4a的下端与该端板4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相邻两端板套筒4a之间的距离为h;这k个窗轴7中,任意一个窗轴7的竖直高度为 h,位于最上面的窗轴7的上端与该端板4上表面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窗轴7的下端与该端板4下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窗轴7之间的距离为h。
两端板4一前一后镜像对称,位于前方的端板4叫前端板4,位于后方的端板4叫后端板4。
如图4、图5、图6所示,该前端板4,其上表面与编号为n的盖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编号为n的下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该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的轴线重合,其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该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 的轴线重合。
如图4、图5、图6所示,该后端板4,其上表面与编号为1的盖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编号为1的下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该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的轴线重合,其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该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 的轴线重合。
如图2所示,该侧板3,其为纵向竖直矩形板,其高度等于端板4的高度,其纵向长度等于该前端板4和该后端板4之间的距离,其纵向前端向前伸出k+1个侧板套筒3c,其后端向后伸出k+1个侧板套筒3c,其下表面竖直向下伸出n-3/2个侧板下螺杆3a,其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n-3/2个侧板上螺杆3b;该侧板3任意一端伸出的k+1个侧板套筒3c中,任意一个侧板套筒3c的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侧板套筒3c的上端与该侧板3的上表面齐平,位于最下面的侧板套筒3c的下端与该侧板3的下表面齐平,相邻两侧板套筒3c之间的竖直距离为h;该侧板下螺杆3a,其轴向长度小于下板2上下板边孔11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下板边孔11的内径;该侧板上螺杆3b,其轴向长度大于盖板15上盖板边孔16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盖板边孔16的内径。
两侧板3一左一右镜像对称,位于左侧的侧板3叫左侧板3,位于右侧的侧板3叫右侧板3。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该左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2和编号为n-2的下板2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左端的n-3/2个下板边孔11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与相应下板2固定连接。该左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15和编号为n-2的盖板15之间的盖板15左端的n-3/2个盖板边孔16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与相应盖板15固定连接。该左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该前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该左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该后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该右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2和编号为n-2的下板2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右端的n-3/2个下板边孔11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与相应下板2固定连接。该右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15和编号为n-2的盖板15之间的盖板15右端的n-3/2个盖板边孔16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与相应盖板15固定连接。该右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该前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该右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该后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
如图6所示,四个铰接轴6分别位于该左侧板3的前端,该左侧板3的后端,该右侧板3的前端,该右侧板3的后端。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位于该左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n的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该前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该左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n的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该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 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 16向上伸出。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位于该左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1的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该后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该左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1的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该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 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 16向上伸出。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位于该右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n的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该前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该右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n的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该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 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 16向上伸出。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位于该右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1的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该后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该右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1的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该盖板边孔16或该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 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该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该盖板边孔 16向上伸出。
如图3所示,该隔板5,其为纵向竖直矩形板,其高度等于端板4的高度,其纵向长度等于该前端板4和该后端板4之间的距离,其纵向前端向前伸出k个隔板套筒5c,其纵向后端向后伸出k个隔板套筒5c,其下表面竖直向下伸出n-3/2个隔板下螺杆5a,其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n-3/2个隔板上螺杆5b,其纵向中部安装病房门5d。该隔板5任意一端伸出的k 个隔板套筒5c中,任意一个隔板套筒5c的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隔板套筒5c的上端与该隔板5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隔板套筒5c的下端与该隔板5下表面的距离为 h,相邻两隔板套筒5c之间的距离为h;该隔板下螺杆5a,其轴向长度小于下板2上下插孔 12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下插孔12的内径;该隔板上螺杆5b,其轴向长度小于盖板15 上上插孔17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该上插孔17的内径。
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该隔板5上的n-3/2个隔板下螺杆5a,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2和编号为n-2的下板2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上的n-3/2个下插孔12 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隔板下螺杆5a分别与相应的下板2固定连接;该隔板5上的n-3/2个隔板上螺杆5b,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15和编号为n-2的盖板15之间的盖板15上的n-3/2个上插孔17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隔板上螺杆5b 分别与相应的盖板15固定连接;该隔板5前端的k个隔板套筒5c,分别套装在该前端板4 上的k个窗轴7上;该隔板5后端的k个隔板套筒5c分别套装在该后端板4上的k个窗轴7 上。
如图6所示,该左侧板3和该隔板5之间的空间为过道14;该隔板5、该右侧板3、该前端板4和该后端板4所围空间为病房8。
如图5、图6所示,该顶棚盖,其具防水防晒功能,其为龟背形,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搁置在这n+1/2块盖板15的上表面上,其将该前端板4、该后端板4、该左侧板3和该右侧板3围成的空间封盖,其四角分别与这四个铰接轴6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左边缘分别与该左侧板3上n-3/2个侧板上螺杆3b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右边缘分别与该右侧板3上n-3/2个侧板上螺杆3b的上端固定连接。
该吊顶含过道吊顶和病房吊顶。
如图6所示,该过道吊顶,其为长条状水平矩形膜,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位于该过道14的上方和这n+1/2块盖板15的下方,其前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前端板4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其后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后端板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与相应位置的该左侧板3的内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右侧与相应位置的该隔板5的左侧向面固定连接,其使该过道14与该病房8隔离。
如图6所示,该病房吊顶,其为长条状水平矩形膜,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位于该病房8的上方和这n+1/2块盖板15的下方,其前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前端板4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其后端与相应位置的该后端板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其右侧与相应位置的该右侧板3的内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左侧与相应位置的该隔板5的右侧向面固定连接,其使该病房8与外界隔离。
如图6所示,该右侧板3的内侧向面上,沿横向固定吊挂多个病床,沿纵向固定安装空调、输氧管道、水管和电线。
如图6所示,该隔板5的右侧向面上,沿横向固定吊挂多个病床,沿纵向固定安装空调、输氧管道、水管和电线。
该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需要向疫情爆发地转移时,该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可减半,从而不影响其在铁路上通行。
的编如图6、图7所示,该病房车厢横向宽度减半的方法是这样的:
旋松该病房车厢上的全部螺母。
取下该病房车厢上的全部螺栓13。
抽出该病房车厢上编号为偶数的n-1/2块下板2后,再沿纵向搁置到该病房车厢上中部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上。
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前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左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后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右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使编号为奇数的n+1/2块下板2均沿顺时针方向同步旋转60°。
该病房车厢到达疫情爆发地后,其横向宽度可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
的编如图6、图7所示,该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的方法是这样的:
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前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右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安装在该病房车厢后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该左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使编号为奇数的n+1/2块下板2均沿逆时针方向同步旋转60°。
将编号为偶数的n-1/2块下板2分别回复到原位。
将已取下的全部螺栓13分别重新装上。
将已旋松的全部螺母重新旋紧。
未雨绸缪,凡通铁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在相应火车站和该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短期停留的选址之间,修建铁路支线,该选址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的各种变化,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含常规车厢和病房车厢,没有疫情时其闲置,当某地疫情突然爆发时,调度机车并抽调医务人员,所述机车牵引其立即沿铁路开去应急,让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并使之快速消退,其解决了疫情爆发地需要突击建设传染病医院的巨大困难;
所述常规车厢有多个,有的供医务人员住宿和办公,有的用于饮食加工,有的存放医疗物资和医疗设备;
所述病房车厢有多个,每个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是常规车厢的2倍;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需要向疫情爆发地转移时,所述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可减半,从而不影响其在铁路上通行;所述病房车厢到达疫情爆发地后,其横向宽度可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特征在于:
所述病房车厢含下板(2)、侧板(3)、端板(4)、隔板(5)、铰接轴(6)、盖板(15)、顶棚盖和吊顶;
n块横向长条矩形下板(2),其横向长度均为常规车厢底板(1)横向宽度的2倍,其沿纵向密集拼接成矩形后搁置在所述底板(1)上,拼接后的纵向总长度等于所述底板(1)的纵向长度,其从后到前从1开始按正整数递增依次编号,所述n为奇数;这n块下板(2)中,n+1/2块下板(2)的编号为奇数,n-1/2块下板(2)的编号为偶数;
这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中,编号为1的下板(2)或编号为n的下板(2),其横向中点有竖直中心孔(9),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下板边孔(11),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下板边孔(11)的轴线正交;所述中心孔(9)套装在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的且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轴(18)上,轴承内圈的内表面与所述中心轴(18)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与所述中心孔(9)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
这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中,除编号为1的下板(2)和编号为n的下板(2)外,其余的任意一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其横向中点有竖直中心孔(9),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下板边孔(11),其中心孔(9)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定位孔(10),其中心孔(9)左侧的定位孔(10)和其左端的下板边孔(11)之间有一个竖直下插孔(12),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下板边孔(11)的轴线、这两定位孔(10)的轴线、该下插孔(12)的轴线正交,其中心孔(9)左侧的定位孔(10)或其中心孔(9)右侧的定位孔(10)与所述中心孔(9)轴线的距离为s;所述中心孔(9)套装在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的且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轴(18)上,轴承内圈的内表面与所述中心轴(18)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与所述中心孔(9)的内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板(2)上的这两个定位孔(10),分别与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的两竖直螺纹套筒正相对,两螺栓(13)分别穿过这两个定位孔(10)后,分别旋进这两螺纹套筒中,将所述下板(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这两螺栓(13)分别潜藏在所述下板(2)中,从而不影响人在所述下板(2)上行走;
这n-1/2块编号为偶数的下板(2)的每块下板(2),其竖直中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定位孔(10),其竖直中线左侧的定位孔(10)或其竖直中线右侧的定位孔(10)与所述竖直中线的距离为s,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定位孔(10)的轴线正交;所述下板(2)上的这两个定位孔(10),分别与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的两竖直螺纹套筒正相对,两螺栓(13)分别穿过这两个定位孔(10)后,分别旋进这两螺纹套筒中,将所述下板(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这两螺栓(13)分别潜藏在所述下板(2)中,从而不影响人在所述下板(2)上行走;
n+1/2块盖板(15)中的任意一块盖板(15),其为横向长条形,其下表面为水平矩形面,其顶面为弓形面,其横向长度为所述底板(1)横向宽度的2倍,其纵向宽度等于下板(2)的纵向宽度,其横向左右两端的边缘附近各有一个竖直盖板边孔(16),其横向中线均与这两盖板边孔(16)的轴线正交;
这n+1/2块盖板(15),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分别位于n+1/2块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的正上方,其从后到前从1开始奇数递增依次编号;
这n+1/2块盖板(15)中,除编号为1的盖板(15)和编号为n的盖板(15)外,其余的任意一块盖板(15),其上有一个上插孔(17),所述上插孔(17)位于其正相对的下板(2)上的下插孔(12)的正上方;
所述端板(4),其为横向竖直矩形板,其两侧各有k个端板套筒(4a),其临近左侧面的板面上从上到下开有k个窗孔(4b),k个窗轴(7)分别竖直固定连接在这k个窗孔(4b)中,其左侧面与这k个窗孔(4b)之间的板面上安装有过道门(4c);所述端板(4)上任意一侧的k个端板套筒(4a)中,任意一个端板套筒(4a)的竖直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端板套筒(4a)的上端与所述端板(4)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端板套筒(4a)的下端与所述端板(4)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相邻两端板套筒(4a)之间的距离为h;这k个窗轴(7)中,任意一个窗轴(7)的竖直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窗轴(7)的上端与所述端板(4)上表面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窗轴(7)的下端与所述端板(4)下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窗轴(7)之间的距离为h;
两端板(4)一前一后镜像对称,位于前方的端板(4)叫前端板(4),位于后方的端板(4)叫后端板(4);
所述前端板(4),其上表面与编号为n的盖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编号为n的下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所述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的轴线重合,其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所述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的轴线重合;
所述后端板(4),其上表面与编号为1的盖板(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其下表面与相应位置的编号为1的下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所述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的轴线重合,其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的轴线,与所述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的轴线重合;
所述侧板(3),其为纵向竖直矩形板,其高度等于端板(4)的高度,其纵向长度等于所述前端板(4)和所述后端板(4)之间的距离,其纵向前端向前伸出k+1个侧板套筒(3c),其后端向后伸出k+1个侧板套筒(3c),其下表面竖直向下伸出n-3/2个侧板下螺杆(3a),其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n-3/2个侧板上螺杆(3b);所述侧板(3)任意一端伸出的k+1个侧板套筒(3c)中,任意一个侧板套筒(3c)的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侧板套筒(3c)的上端与所述侧板(3)的上表面齐平,位于最下面的侧板套筒(3c)的下端与所述侧板(3)的下表面齐平,相邻两侧板套筒(3c)之间的竖直距离为h;所述侧板下螺杆(3a),其轴向长度小于下板(2)上下板边孔(11)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所述下板边孔(11)的内径;所述侧板上螺杆(3b),其轴向长度大于盖板(15)上盖板边孔(16)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所述盖板边孔(16)的内径;
两侧板(3)一左一右镜像对称,位于左侧的侧板(3)叫左侧板(3),位于右侧的侧板(3)叫右侧板(3);
所述左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2)和编号为n-2的下板(2)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左端的n-3/2个下板边孔(11)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与相应下板(2)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15)和编号为n-2的盖板(15)之间的盖板(15)左端的n-3/2个盖板边孔(16)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与相应盖板(15)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所述前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所述左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所述后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
所述右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2)和编号为n-2的下板(2)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右端的n-3/2个下板边孔(11)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下螺杆(3a)分别与相应下板(2)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3)上的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15)和编号为n-2的盖板(15)之间的盖板(15)右端的n-3/2个盖板边孔(16)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侧板上螺杆(3b)分别与相应盖板(15)固定连接;所述右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所述前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所述右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与所述后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同轴交错啮合;
四个铰接轴(6)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板(3)的前端,所述左侧板(3)的后端,所述右侧板(3)的前端,所述右侧板(3)的后端;
位于所述左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n的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所述前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所述左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n的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所述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所述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所述盖板边孔(16)向上伸出;
位于所述左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1的盖板(15)左端的盖板边孔(16)、所述后端板(4)左侧的k个端板套筒(4a)、所述左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1的下板(2)左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所述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所述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所述盖板边孔(16)向上伸出;
位于所述右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n的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所述前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所述右侧板(3)前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n的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所述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所述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所述盖板边孔(16)向上伸出;
位于所述右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其竖直穿过编号为1的盖板(15)右端的盖板边孔(16)、所述后端板(4)右侧的k个端板套筒(4a)、所述右侧板(3)后端的k+1个侧板套筒(3c)、编号为1的下板(2)右端的下板边孔(11),其可绕所述盖板边孔(16)或所述下板边孔(11)的轴线自由转动,但不能沿轴向移动,其与这k个端板套筒(4a)均固定连接,但这k+1个侧板套筒(3c)可绕其转动,其下端面与所述下板(2)的下表面齐平,其上端从所述盖板边孔(16)向上伸出;
所述隔板(5),其为纵向竖直矩形板,其高度等于端板(4)的高度,其纵向长度等于所述前端板(4)和所述后端板(4)之间的距离,其纵向前端向前伸出k个隔板套筒(5c),其纵向后端向后伸出k个隔板套筒(5c),其下表面竖直向下伸出n-3/2个隔板下螺杆(5a),其上表面竖直向上伸出n-3/2个隔板上螺杆(5b),其纵向中部安装病房门(5d);所述隔板(5)任意一端伸出的k个隔板套筒(5c)中,任意一个隔板套筒(5c)的高度为h,位于最上面的隔板套筒(5c)的上端与所述隔板(5)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位于最下面的隔板套筒(5c)的下端与所述隔板(5)下表面的距离为h,相邻两隔板套筒(5c)之间的距离为h;所述隔板下螺杆(5a),其轴向长度小于下板(2)上下插孔(12)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所述下插孔(12)的内径;所述隔板上螺杆(5b),其轴向长度小于盖板(15)上上插孔(17)的轴向深度,其外径小于所述上插孔(17)的内径;
所述隔板(5)上的n-3/2个隔板下螺杆(5a),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下板(2)和编号为n-2的下板(2)之间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上的n-3/2个下插孔(12)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隔板下螺杆(5a)分别与相应的下板(2)固定连接;所述隔板(5)上的n-3/2个隔板上螺杆(5b),分别插入编号为3的盖板(15)和编号为n-2的盖板(15)之间的盖板(15)上的n-3/2个上插孔(17)中,并用n-3/2个螺母分别将这n-3/2个隔板上螺杆(5b)分别与相应的盖板(15)固定连接;所述隔板(5)前端的k个隔板套筒(5c),分别套装在所述前端板(4)上的k个窗轴(7)上;所述隔板(5)后端的k个隔板套筒(5c)分别套装在所述后端板(4)上的k个窗轴(7)上;
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隔板(5)之间的空间为过道(14);所述隔板(5)、所述右侧板(3)、所述前端板(4)和所述后端板(4)所围空间为病房(8);
所述顶棚盖,其具防水防晒功能,其为龟背形,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搁置在这n+1/2块盖板(15)的上表面上,其将所述前端板(4)、所述后端板(4)、所述左侧板(3)和所述右侧板(3)围成的空间封盖,其四角分别与这四个铰接轴(6)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左边缘分别与所述左侧板(3)上n-3/2个侧板上螺杆(3b)的上端固定连接,其右边缘分别与所述右侧板(3)上n-3/2个侧板上螺杆(3b)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吊顶含过道吊顶和病房吊顶;
所述过道吊顶,其为长条状水平矩形膜,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位于所述过道(14)的上方和这n+1/2块盖板(15)的下方,其前端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前端板(4)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其后端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后端板(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其左侧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左侧板(3)的内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右侧与相应位置的所述隔板(5)的左侧向面固定连接,其使所述过道(14)与所述病房(8)隔离;
所述病房吊顶,其为长条状水平矩形膜,其用富弹性的材料制造,其位于所述病房(8)的上方和这n+1/2块盖板(15)的下方,其前端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前端板(4)的后表面固定连接,其后端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后端板(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其右侧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右侧板(3)的内侧向面固定连接,其左侧与相应位置的所述隔板(5)的右侧向面固定连接,其使所述病房(8)与外界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特征在于:
所述右侧板(3)的内侧向面上,沿横向固定吊挂多个病床,沿纵向固定安装空调、输氧管道、水管和电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5)的右侧向面上,沿横向固定吊挂多个病床,沿纵向固定安装空调、输氧管道、水管和电线。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需要向疫情爆发地转移时,所述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可减半,从而不影响其在铁路上通行;
所述病房车厢横向宽度减半的方法是这样的:
旋松所述病房车厢上的全部螺母;
取下所述病房车厢上的全部螺栓(13);
抽出所述病房车厢上编号为偶数的n-1/2块下板(2)后,再沿纵向搁置到所述病房车厢上中部的编号为奇数的下板(2)上;
安装在所述病房车厢前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所述左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安装在所述病房车厢后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所述右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使编号为奇数的n+1/2块下板(2)均沿顺时针方向同步旋转60°。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特征在于:
所述病房车厢到达疫情爆发地后,其横向宽度可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
所述病房车厢的横向宽度恢复到常规车厢的2倍的方法是这样的:
安装在所述病房车厢前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所述右侧板(3)前端的铰接轴(6),安装在所述病房车厢后方常规车厢底板(1)上的电动绞车,牵引位于所述左侧板(3)后端的铰接轴(6),使编号为奇数的n+1/2块下板(2)均沿逆时针方向同步旋转60°;
将编号为偶数的n-1/2块下板(2)分别回复到原位;
将已取下的全部螺栓(13)分别重新装上;
将已旋松的全部螺母重新旋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其特征在于:
未雨绸缪,凡通铁路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在相应火车站和所述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短期停留的选址之间,修建铁路支线,所述选址通水、通电、通气、通讯、通路。
CN202110498731.3A 2021-05-01 2021-05-01 列车 Active CN113212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8731.3A CN113212473B (zh) 2021-05-01 2021-05-01 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8731.3A CN113212473B (zh) 2021-05-01 2021-05-01 列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2473A true CN113212473A (zh) 2021-08-06
CN113212473B CN113212473B (zh) 2024-01-05

Family

ID=77091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8731.3A Active CN113212473B (zh) 2021-05-01 2021-05-01 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247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6845A1 (en) * 2001-01-25 2002-07-25 Spann James T. Transportable medical cart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and use thereof
CN101554854A (zh) * 2009-05-19 2009-10-14 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医院的组合式车辆系统
CN104802692A (zh) * 2015-04-24 2015-07-29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车厢临时增高功能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CN206049489U (zh) * 2016-10-11 2017-03-29 威海广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厢车用折叠式扩展方舱
CN108482236A (zh) * 2018-05-21 2018-09-04 安徽康养旅居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扩容式旅居房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96845A1 (en) * 2001-01-25 2002-07-25 Spann James T. Transportable medical cart and methods of assembly and use thereof
CN101554854A (zh) * 2009-05-19 2009-10-14 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医院的组合式车辆系统
CN104802692A (zh) * 2015-04-24 2015-07-29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车厢临时增高功能的平战一体化宿营运兵车
CN206049489U (zh) * 2016-10-11 2017-03-29 威海广泰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厢车用折叠式扩展方舱
CN108482236A (zh) * 2018-05-21 2018-09-04 安徽康养旅居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扩容式旅居房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2473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3840B (zh) 用于遮蓬的多功能结构
CN102536306B (zh) 地下作业用随巷跟进式救生通道
CN206319340U (zh) 一种通风口和逃生口结合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05052754B (zh) 层式组装养猪舍
DE202006020044U1 (de) Hochdruckvorrichtung
JP7037541B2 (ja) 共同防護シェルターのための小型nbcろ過システム
CN113212473A (zh) 应急传染病列车医院
CN107747322A (zh) 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
DE10314685B4 (de) Medienversorgungssystem
KR20110007904U (ko) 이동식 칸막이의 실링부재 구동장치
WO2022181984A1 (ko) 컨테이너를 이용한 병원시설물
CN209686688U (zh) 楼板拼缝通风管结构及通风结构
CN207862970U (zh) 一种多舱室综合管廊互通结构
CN206158301U (zh) “平灾”两用景观廊架
DE4435064A1 (de) Luftführ- und Luftförderelemente für Gebäudebelüftung in Kombination mit Wärmerückgewinnungsgeräten
CN207142613U (zh) 装配式环形人行立交传送单元
AU2008101225B4 (en) Improvements in current mine ventilation ducts
CN106711855A (zh) 多分裂输电线路载人飞车
CN219387321U (zh) 一种加装电梯钢混连廊的封闭结构
LU92870B1 (en) Underwater premises
CN210535034U (zh) 一种用于消防系统全景教学装置
DE102019205490A1 (de) Mobiles Wohnraumerweiterungsmodul und Transporteinrichtung
JPH0732634Y2 (ja) 二連形トンネル用セグメント
CN2178745Y (zh) 弓式支架结构
CN208534173U (zh) 充气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