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6758A -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6758A
CN113206758A CN202110459620.1A CN202110459620A CN113206758A CN 113206758 A CN113206758 A CN 113206758A CN 202110459620 A CN202110459620 A CN 202110459620A CN 113206758 A CN113206758 A CN 1132067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rvice
user
terminal
autho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962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zhi Shuc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zhi Shuc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zhi Shuc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zhi Shuc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962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67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6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67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1Access control lists [AC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6Special purpose or proprietary protocols or archite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所述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包括: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本发明可以实现以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为中心的数据融合服务,实现跨平台对接和数据可控交易流通,为终端用户提供个人为中心的完整数据服务。

Description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金融数据交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平台的聚集化规模化发展态势,导致消费端用户数据几乎全部集中在少数几家互联网巨头平台。这些平台再利用大数据和独家算法,将用户牢牢捆绑在自己的平台上,所谓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实则是通过“平台+数据+算法”垄断了用户需求,不给用户选择其他平台的余地,让用户逐渐沦为特定平台的打工人。归根结底,因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核心生产力,而对数据的垄断性完全掌控,不仅限制了数据的交易流通,而且导致的恶行竞争、垄断、侵犯隐私、打压阻碍创新等问题层出不穷,长久以往将严重阻碍数字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现在大型平台的一般数据服务模式包括三个环节:生产、消费为基础的场景化的数据生产环节;以数据中台为基础的数据汇聚环节;以推荐给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需求的数据捆绑服务环节。平台之间是相互孤立甚至排斥的,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其实只能“多选一”,这种从后端到前段垂直平台化并没有解决用户数据孤岛问题。如,用户在微信支付平台和支付宝平台的金融消费数据,完全是孤岛,无法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全局的消费信息服务和智能推荐服务。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全局的网络数据服务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包括: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于所述业务运营端内显示与所述业务运营端存在数据访问协议的数据服务端,接收用户对选取的数据服务端的授权,获取所述用户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账户信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包括:数据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数据范围,授权访问数据服务端的业务运营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包括:授权访问的数据服务端,与所述数据服务端对应的授权访问的用户数据目录以及编排不同数据服务端提供的数据集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业务运营端首次访问所述数据服务端时,所述业务运营端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交互过程包括:所述业务运营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数据服务端的ID,并基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ID向所述数据服务端发送访问授权目录的请求;所述数据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授权目录的请求后,向用户发送签名授权请求,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签名授权指令时,许可所述业务运营端访问所述访问授权目录对应的用户数据。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服务端与所述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中包含数据目录、计价方式、更新方式、映射接口中的多种组合。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业务运营端为用户端或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业务端。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包括:将各所述数据服务商提供的用户数据,按照用户基于数据目录的元数据和示例数据自定义的组合逻辑,重新组织编排,形成用户统一的主题库。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逻辑包括集合合并,关键字连接,属性或关键字替换,内容翻译转换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系统,包括:数据服务端授权模块,用于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业务运营端授权模块,用于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新型的数据服务模型和流程,解决不同云平台数据服务的有效获取、协同编排、终端服务的问题,实现以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为中心的数据融合服务。通过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确保各方服务价值和应用价值前提下,解耦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直接绑定关系,为终端用户提供个人为中心的完整数据服务。
2、本发明可以助力解决当前互联网平台大数据集中垄断导致的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被平台捆绑、数据和业务难于在不同平台之间有序可控的共享和协同、阻碍新型业务模式和技术创新等问题,实现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可控流通共享、激发各方创新活力、方便国家监管、打破平台垄断、保护用户个人数据隐私,促进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本发明的新型数据处理模式能完全适应现有云平台、数据中台等的架构体系,通过扩展接口标准和三方服务协议,实现跨平台对接和数据可控流通,用户体验能实现平滑转移,因此,在带来新型技术和适用功能的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建设、运营、推广成本较低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数据服务交互过程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数据具体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业务运营端为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方业务端时的应用示例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业务运营端为用户端时的应用示例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系统
110 数据服务端授权模块
120 业务运营端授权模块
130 数据处理模块
S110~S13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用户提供跨平台的、全局的网络数据服务的技术问题。
以下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图1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包括:
步骤S110,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
步骤S120,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
步骤S130,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
以下结合图2对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的上述步骤S110至S130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S110,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
于实施例中,用户即“数据生产者”,在数据服务商提供的APP平台场景,生产和积累个人数据。用户在用户端内的APP登录访问数据服务商的数据服务端,其中,所述用户端可以例如为固定终端,例如服务器、台式机等;所述用户端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笔记型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数据服务商:即“数据提供者”,如综合性互联网大型平台、数据中台运营商等,数据服务商的数据服务端通过提供大型平台、运营业务,收集用户数据,综合分析和处理,数据管理和服务等,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数据资产,面向社会提供有偿的数据服务。数据服务端例如为微信支付数据服务端、支付宝数据服务端等。
其中,所述用户于数据服务端内生产和积累的数据包括用户端数据,该类数据按照用户列表形成主题数据库,需要与用户签订“个人数据管理协议”,在满足用户隐私保护等安全性要求下由数据服务端向外提供。所述用户于数据服务端内生产和积累的数据也包括非终端用户数据,如统计类、系统日志类数据。所述用户于数据服务端内生产和积累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共云服务模式对外提供,使用用户包括业务运营商、终端用户、政府机构等。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签订数据管理协议,即用户与数据服务商签订管理协议。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数据范围,授权访问数据服务端的业务运营端。
也就是说,于本实施例中,管理协议规定了该数据服务商可以提供哪些用户数据,以及限定哪些业务运营商可以授权访问用户数据。
步骤S120,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
于本实施例中,用户授权业务运营商可以访问使用用户在数据服务商内的用户数据。所述业务运营商即“数据消费者”,为终端用户提供专业的业务运营服务。所述业务运营商需要基于用户端数据,提供智能化、专业化、个性化的业务服务,因此,业务运营商需要与终端用户签订“数据授权协议”。基于数据授权协议,业务运行商可以通过业务运营端访问指定的数据服务商平台中该终端用户授权的数据。当然,业务运营商可以通过单个业务运营端即时访问、批量业务运营端访问的多种模式。业务运营商通过业务运营端可以存储和保留已经访问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需要定时更新,因此需要再次访问数据服务商。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终端用户与业务运营商签订授权协议,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商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业务运营商的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授权访问的数据服务端,与所述数据服务端对应的授权访问的用户数据目录以及编排不同数据服务端提供的数据集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
即终端用户与业务运营商签订授权协议:当用户登陆某个业务运营商平台时,平台为了更好的为该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需要请求用户提供部分用户数据,此时该用户可以与业务运营商签订数据授权协议,包括授权可以访问哪些数据服务商、以及对应哪些用户数据目录,并编排不同数据服务商提供的数据集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
于本实施例中,于所述业务运营端内显示与所述业务运营端存在数据访问协议的数据服务端,接收用户对选取的数据服务端的授权,获取所述用户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账户信息。
在业务运营商平台,用户自定义编排一家或多家数据服务商的数据并授权给业务运营商平台,业务运营商平台通过授权访问获取用户数据并编排组合成数据集,并基于这些数据集,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专业性服务。本实施例以用户端需求为驱动,整合和利用多家数据服务商的数据、业务运营商的平台和智能数据分析,获取物美价廉的个性化商品服务。即:用户是数据的生产者、数据流通的驱动者、数据价值的享用者。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业务运营端首次访问所述数据服务端时,所述业务运营端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交互过程包括:
1)所述业务运营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数据服务端的ID,并基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ID向所述数据服务端发送访问授权目录的请求;
2)所述数据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授权目录的请求后,向用户发送签名授权请求,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签名授权指令时,许可所述业务运营端访问所述访问授权目录对应的用户数据。
也就是说,每家业务运营商在第一次授权访问该用户在该数据服务商的数据时,数据服务商需要即时发送请求消息到用户端,获取用户(签名的)确认许可。具体地,用户第一次登录业务运营端时,用户可以指定用户在某个数据服务商的ID号,由业务运营商通过该ID号,向数据服务商发送访问授权数据目录的请求,数据服务商即时到安装于用户端内的数据服务商提供APP内确认用户的签名授权,用户确认通过后,方可允许业务运营商访问对应的数据。
步骤S130,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
于本实施例中,数据资产指的是基于网络协同环境,由多方参与生产的网络数据,作为一种虚拟资产,进行多方参与的协同管理、交易、流通、共享和服务,助力优化服务和创新业务。数据资产往往是在一个协同的平台,由多方参与生产的,所以没有绝对的所有者概念,需要多方参与协同和流通,才能产生数据资产价值。
本实施例中,业务运营商与数据服务商,原则上应该是非平台绑定关系,相互之间可以独立选择。当然,包括现在入驻大型综合平台的商户,可以通过采用正规的、商业化的数据服务模式,逐步解除与平台的捆绑关系,从而可能接入更广泛的终端用户。其中,业务运营商在运营专业业务的过程中,也会在用户端参与下生产大量数据,其也可以在与用户签订数据管理协议前提下,转为成为数据服务商。现在大型互联网平台正是通过提供大规模的业务运营,发展起来,成为大型数据服务商。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签订有数据访问协议,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是三方协同控制的数据访问协议:数据服务商与业务运营商之间的基于用户ID的数据访问协议,不仅仅是由双方协商确认的,还需要第三方(用户)管理、授权、编排和实时密码/签名验证控制。
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服务端与所述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中包含但不限于数据目录、计价方式、更新方式、映射接口。而且通过扩展接口标准和三方服务协议,实现跨平台对接和数据可控流通,用户体验能实现平滑转移。所述业务运营端基于该数据访问协议,运营商可以访问多家数据服务商,将获取的数据按照用户自定义的编排或者主题编排,形成整合的业务运营的基础数据。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包括但不限于:将各所述数据服务商提供的用户数据,按照用户基于数据目录的元数据和示例数据自定义的组合逻辑,重新组织编排,形成用户统一的主题库。
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逻辑包括集合合并,关键字连接,属性或关键字替换,内容翻译转换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也就是说,于本实施例中,业务运营商将各家数据服务商提供的用户端数据(具有较强的异构特性),按照用户基于数据目录的元数据和示例数据自定义的组合逻辑,重新组织编排,形成用户统一的主题库,组合逻辑包括但不限于:集合合并,关键字连接,属性或关键字替换,内容翻译转换等。
图3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数据具体处理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用户、数据服务商、业务运营商之间的数据具体处理过程包括:
1)用户与各家数据服务商签订数据管理协议。
2)用户到业务运营商注册,授权运营商数据授权协议。
3)第一次访问时,用户提供在数据服务商的ID号,运营商依据该ID访问数据服务商,数据服务商直接发送数据访问授权请求到用户端,由用户端签名确认,包括签名请求、或者输入该ID的认证密码,用以确认是该用户授权访问。
4)基于先前业务运营商和数据服务商签订的数据访问协议,业务运营商的业务运营端访问数据服务商的数据服务端,实现数据适配接口、服务计价、周期性数据更新等。
所以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可以解决不同云平台数据服务的有效获取、协同编排、终端服务的问题,实现以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为中心的数据融合服务,可以助力解决当前互联网平台大数据集中垄断导致的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被平台捆绑、数据和业务难于在不同平台之间有序可控的共享和协同、阻碍新型业务模式和技术创新等问题。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业务运营端为用户端或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业务端。本实施例中,以下分别以所述业务运营端为用户端和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方业务端为例,对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说明。
图4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业务运营端为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方业务端时的应用示例图。
如图4所示,假设某终端用户A在当前主要支付平台都有支付账户和消费,每家支付平台都能给用户A提供单独的个人金融消费助手服务,如个人消费数据统计、消费、理财优化建议方案等。但是,当前出于直接商业竞争等原因,各家支付平台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数据共享和流通,各家支付平台只能基于用户A在本平台的消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提供智能优化方案。用户A想获取本人全局的金融助手服务,可以通过第三方独立的金融助手服务,如个人金融助手APP,个人金融助手APP通过第三方业务端提供支持,并安装于用户端。
个人金融助手APP只提供基于金融数据的智能分析算法服务,原则上并不挤占传统的支付平台核心业务,因此从业务垂直细分的角度,其与支付平台之间可以是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而非支付平台之间的直接竞争关系,因此,从商业模式上讲,支付平台作为数据服务商,完全可以在用户授权同意的情况下,有偿的为类似个人金融助手APP这样的独立的第三方业务运营端提供数据服务,拓展支付平台数据的商业服务边界。
假设个人金融助手APP服务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与每家支付平台都签订了有偿的数据访问服务协议,并定制化适配对应的数据访问接口。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
1)用户A在各家支付平台都签订对应的数据管理服务协议,在合理利用个人数据时,确保隐私和数据安全。
2)用户A下载和注册独立的第三方应用“个人金融助手”,并与金融助手服务方签订数据授权访问协议。
3)首次登录个人金融助手时,由于用户A并没有任何数据,此时金融助手无法给用户A直接提供智能数据分析服务。助手将已签订数据访问协议的支付平台列表呈现给用户A,提醒用户可以授权其访问哪些支付平台的数据。
4)用户A选择多家支付平台数据授权,指定对应支付平台的账户,并基于金融助手提供的各家支付平台的数据目录的元数据和示例数据,自定义数据集的编排组合逻辑。
5)金融助手立即循环启动各家支付平台的数据访问。
6)当支付平台接受到特定用户的第一次授权访问时,将访问请求发送给用户端,让用户端输入访问账户密码,或可选的签名确认。
7)用户A确认通过后,支付平台直接给金融助手按数据访问协议发送用户A的数据。
8)金融助手在获取多家支付平台的用户A数据后,根据数据编排规则和算法(如果用户未自定义,且自动适配系统指定的编排规则和算法),实现数据整合,及基于该数据整合的智能数据分析。
9)金融助手给用户A提供全局的消费行为智能分析结果,消费优化建议方案。
按照金融助手和支付平台方的数据访问协议,金融助手可以定期、批模式从支付平台更新授权的用户数据。从而保证用户能得到最新服务。依据用户A与金融助手服务方、支付平台方签订的数据授权和管理协议,用户A可以随时通过任何一方,申请终止数据访问服务。金融助手APP积累足够多的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和方案时,其可以作为数据服务商,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向其下游服务方,如信贷服务、电商平台等提供用户的金融数据智能分析服务报告。
图5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中业务运营端为用户端时的应用示例图;如图5所示,用户A也可以不通过第三方应用服务,直接与各支付平台达成数据访问协议,这样用户A的个人终端资产管理APP可以定时访问,保存和管理其全部个人消费数据,形成用户A的“数据资产银行”,在需要时,用户A可以直接将个人终端的数据资产授权给第三方应用服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系统,图6显示为本实施例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系统于一实施例中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系统100包括:数据服务端授权模块110,业务运营端授权模块120以及数据处理模块130。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服务端授权模块110用于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服务端授权模块110运行于数据服务端中,用户通过数据服务端通过装设于用户端的APP实现上述功能。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服务端授权模块110的具体实现原理与实施例1中步骤S110的具体实现原理相同。实施例间通用的技术特征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模块120用于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模块120运行于业务运营端中,用户通过业务运营端通过装设于用户端的APP实现上述功能。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模块120的具体实现原理与实施例1中步骤S120的具体实现原理相同。实施例间通用的技术特征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30用于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30分别运行于数据服务端和业务运营端中。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30的具体实现原理与实施例1中步骤S130的具体实现原理相同。实施例间通用的技术特征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新型的数据服务模型和流程,解决不同云平台数据服务的有效获取、协同编排、终端服务的问题,实现以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为中心的数据融合服务。通过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确保各方服务价值和应用价值前提下,解耦平台和用户之间的直接绑定关系,为终端用户提供个人为中心的完整数据服务;本发明可以助力解决当前互联网平台大数据集中垄断导致的用户端(或入驻平台的运营商户)被平台捆绑、数据和业务难于在不同平台之间有序可控的共享和协同、阻碍新型业务模式和技术创新等问题,实现不同平台之间数据可控流通共享、激发各方创新活力、方便国家监管、打破平台垄断、保护用户个人数据隐私,促进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发明的新型数据处理模式能完全适应现有云平台、数据中台等的架构体系,通过扩展接口标准和三方服务协议,实现跨平台对接和数据可控流通,用户体验能实现平滑转移,因此,在带来新型技术和适用功能的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建设、运营、推广成本较低的优势。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
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
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包括:数据服务端提供的用户数据范围,授权访问数据服务端的业务运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包括:授权访问的数据服务端,与所述数据服务端对应的授权访问的用户数据目录以及编排不同数据服务端提供的数据集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业务运营端首次访问所述数据服务端时,所述业务运营端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交互过程包括:
所述业务运营端接收用户输入的所述数据服务端的ID,并基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ID向所述数据服务端发送访问授权目录的请求;
所述数据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访问授权目录的请求后,向用户发送签名授权请求,并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签名授权指令时,许可所述业务运营端访问所述访问授权目录对应的用户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业务运营端内显示与所述业务运营端存在数据访问协议的数据服务端,接收用户对选取的数据服务端的授权,获取所述用户于所述数据服务端的账户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服务端与所述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中包含数据目录、计价方式、更新方式、映射接口中的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运营端为用户端或提供服务的第三方业务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包括:将各所述数据服务商提供的用户数据,按照用户基于数据目录的元数据和示例数据自定义的组合逻辑,重新组织编排,形成用户统一的主题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逻辑包括集合合并,关键字连接,属性或关键字替换,内容翻译转换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10.一种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服务端授权模块,用于基于用户与数据服务端之间的数据管理协议,授权确定所述数据服务端提供数据管理范围;
业务运营端授权模块,用于基于用户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授权协议,授权确定所述业务运营端授权使用的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建立数据服务端与业务运营端之间的数据访问协议,所述业务运营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服务端获取用户数据,并对所述数据进行编排,形成数据资产。
CN202110459620.1A 2021-04-27 2021-04-27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32067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9620.1A CN113206758A (zh) 2021-04-27 2021-04-27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9620.1A CN113206758A (zh) 2021-04-27 2021-04-27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6758A true CN113206758A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26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9620.1A Pending CN113206758A (zh) 2021-04-27 2021-04-27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675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9332A (zh) * 2011-01-03 2013-09-11 因特伟特公司 用于从第三方获得用户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80690A (zh) * 2014-01-20 2014-05-07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数据的安全共享方法和系统
WO2018024922A1 (es) * 2016-08-05 2018-02-08 Telefonica, S.A. Sistema y método de control de datos personales de un usuario de redes de telecomunicaciones
CN109697368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北京比邻共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数据安全使用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9784084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交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210246A (zh) * 2019-05-31 2019-09-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计算的个人数据服务方法和系统
CN111786968A (zh) * 2020-06-17 2020-10-16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隐私的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069180A (zh) * 2020-09-01 2020-1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管理和副本获取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9332A (zh) * 2011-01-03 2013-09-11 因特伟特公司 用于从第三方获得用户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80690A (zh) * 2014-01-20 2014-05-07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数据的安全共享方法和系统
WO2018024922A1 (es) * 2016-08-05 2018-02-08 Telefonica, S.A. Sistema y método de control de datos personales de un usuario de redes de telecomunicaciones
CN109697368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北京比邻共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数据安全使用的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09784084A (zh) * 2017-11-14 2019-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交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210246A (zh) * 2019-05-31 2019-09-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计算的个人数据服务方法和系统
CN111786968A (zh) * 2020-06-17 2020-10-16 杭州溪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隐私的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069180A (zh) * 2020-09-01 2020-1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数据资产管理和副本获取方法及运营商网络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1953B (zh) 在区块链网络中确定记账节点的方法、代理节点和介质
CN109522735B (zh)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数据权限验证方法及装置
KR20200108231A (ko) 서비스 프로세스 시스템,서비스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CA3112890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nline content platform and related cryptocurrency
CN103095848B (zh) 面向企业客户端的云文件夹部署与信息交互的方法
CN103152417B (zh) 面向共同客户端的多企业云文件夹部署与信息交互方法
CN104380261A (zh) 本地支持的基于云端的存储
CN105393219A (zh) 用于虚拟桌面的应用市场
CN104395855A (zh) 用户组之间的基于云端的数据项共享和协作
CN103745321A (zh) 一种跨平台管理系统及实现交叉管理的方法
CN113159749B (zh) 智慧家庭的金融管理方法和服务平台
CN113159755A (zh) 多主体账户关联的管理方法和服务平台
CN111857888A (zh) 一种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96154A (zh) 事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7341604B (zh) 一种智能电子产品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CN108874836A (zh) 转移电子券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91045A (zh) 服务隔离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894732A (zh) 数字资产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06758A (zh) 跨云平台的终端数据服务方法及系统
CN110428299A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o2o共享系统及方法
CN116308377A (zh) 账户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02367A (zh) 事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3177772B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TW201933245A (zh) 授信額度管理方法與系統
CN113590575A (zh) 一种基于服务集成共享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