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03897B -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03897B
CN113203897B CN202110410681.9A CN202110410681A CN113203897B CN 113203897 B CN113203897 B CN 113203897B CN 202110410681 A CN202110410681 A CN 202110410681A CN 113203897 B CN113203897 B CN 113203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antenna
antenna array
main
main l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06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03897A (zh
Inventor
应小俊
邓庆文
胡友建
沈思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b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b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b
Priority to CN2021104106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038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03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3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03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03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08Measur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 G01R29/10Radiation diagrams of antenn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基于自适应原理,设定天线方向图主瓣方向和主旁瓣抑制比(主瓣增益和最大旁瓣增益的比值),开展二维单一波束的控制形成,获得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同理形成其他方向二维波束,采用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二维多波束。在二维波束控制基础上,通过波束的E/H面分解和旋转,开展三维波束的控制,获得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并最终形成多个三维波束,且具有较好的主旁瓣抑制比。本发明可以快速控制形成多种形式的波束天线方向图,对任意排列的平面阵列适用,可开展动态波束控制的空间扫描。

Description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电磁场技术中的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三维多波束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天线阵列已经广泛应用在5G通信、车载智能驾驶、目标识别等领域。天线阵列可以显著提高天线总体增益,使得探测距离显著提升;同时,合理设置天线阵列的激励幅度和相位,可以获得多个天线波瓣,从而实现天线对多目标的探测识别;另外,通过不同时刻施加不同天线阵列幅度和相位激励,可以完成天线阵列波束在空间的扫描,而不必通过改变天线阵列位置来完成空间扫描。在5G通信、车载智能驾驶、目标识别等领域,天线方向图的主瓣和旁瓣增益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信噪比、信号传输误码率等,因此在天线阵列设计过程中,除了关注主瓣增益外,主瓣和旁瓣的增益差值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同时,现代通信领域面临在同一个区域多终端用户存在,因此天线阵列多波束指向不同用户具有实际应用需求。
对天线方向图而言,主旁瓣抑制比(主瓣增益和最大旁瓣增益比值),以及天线阵列多波束控制形成,是天线阵列设计的重要内容,对于5G通信、车载智能驾驶、目标识别等技术的提升具有显著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代通信领域传输高信噪比、面向多终端的需求,提出天线阵列旁瓣增益抑制方法和二、三维多波束形成方法,提高了天线阵列主瓣和旁瓣增益的差值,形成了满足主旁瓣抑制比的天线多波束,准确控制了天线阵列的三维方向图,并可完成天线多波束的空间扫描。该方向可对任意二维天线阵列开展三维方向图设计与控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于一定数量L任意排列的天线阵列,在极坐标下,设定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主旁瓣抑制比以及主瓣方向角度,迭代获得满足主旁瓣抑制比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其中,迭代的方法具体为:基于自适应原理,保持主瓣方向不变,以主旁瓣抑制比为目标,不断迭代计算天线方向图,直至获得的天线方向图中主瓣和所有旁瓣的主旁瓣抑制比满足设定值,获得的天线方向图中对应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即为满足主旁瓣抑制比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其中,迭代时,采用最小误差法保证相邻两次迭代的天线方向图中除对应的最大旁瓣对应点之外的所有点之间差异最小。
步骤二:按照空间扫描角范围与时间对应顺序,依次按照步骤一方法迭代获得一组时间相关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序列,将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序列输入到天线阵列中作为激励,形成不同时刻不同的天线波束角度,实现波束空间扫描。
进一步地,通过设定天线阵列排布、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和主瓣方向角度实现多种波束的形成,包括:
二维单一波束:天线阵列为线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二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单一角度。
二维多波束:天线阵列为线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二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多个角度。
三维单一波束:天线阵列为面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三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单一角度。
三维多波束:天线阵列为面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三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多个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多波束形成时,采用多重迭代,具体为:
对每个主瓣方向角度对应的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获得N个满足特定主旁瓣抑制比ri(i=2,3...N)和主瓣方向角度Mi(i=2,3...N)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i(i=2,3...N)。N为主瓣方向角度个数。
计算综合权重因子:ws1=(w1+w2+......+wN)/N。
基于综合权重因子,计算多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重新设定主旁瓣抑制比,迭代计算获得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s
基于ws1计算得到的天线方向图具有N个主瓣。N个主瓣的增益相等,而主瓣与最大旁瓣的主旁瓣抑制比会下降,因此需要按照步骤一的方法合理设定新的主旁瓣抑制比rf,例如N=1时的主旁瓣抑制比会比N=2时的主旁瓣抑制比大约大1倍,通常重新设定主旁瓣抑制比rf<ri(i=2,3...N)。按照新的主旁瓣抑制比进行迭代并,最终获得N个主波束和满足该设定主旁瓣抑制比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s,以及天线阵列二维多波束方向图。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单一波束形成时,将三维天线方向图分解成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具体为:
采用E/H面分解与旋转,确定三维天线方向图中2个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1和AngH1
分别对AngE1和AngH1对应的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获得E/H面方向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1和wH1
通过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综合权重因子wEH1,wEH1=(wE1+wH1)/2。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多波束形成时,将三维天线方向图分解成2N个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并进行多重迭代,N为主瓣方向角度个数。具体为:
采用E/H面分解与旋转,确定三维天线方向图中2组不同主瓣方向角度下的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i和AngHi
分别对每个二维扫描角度范围、每个主瓣方向角度下的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获得N组满足特定主旁瓣抑制比ri(i=2,3...N)和主瓣方向角度θMi,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31
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i(i=2,3...N),wEHi=(wEi+wHi)/2。N为三维多波束的主瓣方向角度个数。wEi和wHi为第i个主瓣对应的E/H面方向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
采用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综合权重因子wEHs1,wEHs1=(wEH1+wEH2+......+wEHN)/N。
基于综合权重因子wEHs1,计算在各组扫描角度范围下的三维天线方向图,通常会除了N个主瓣波束外,还会有多个具有较高增益的旁瓣,使得主旁瓣抑制比低于设定值。因此,在俯仰角θ取值0°~90°,方位角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34
取值0°~360°的空间范围内,计算提取方向图的Kf个极大值点(Kf>N+1),构成新的扫描角度范围Angf(1,2...Kf),重新设定主旁瓣抑制比,迭代计算获得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s
同样地,基于wEHs1计算得到的三维天线方向图具有N个主瓣。N个主瓣的增益相等,而主瓣与最大旁瓣主旁瓣抑制比会下降,因此,通常重新设定主旁瓣抑制比rf<ri(i=2,3...N)。
进一步地,在极坐标中确定了主瓣方向角度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35
后,对应的E/H面分解和旋转具体方法为:
(1)对于E面分解和旋转,XOZ平面围绕X轴旋转,使得旋转平面经过点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32
该平面与半径为1,球心为原点的球面的相交线,保留z≥0部分。在极坐标下,该部分相交线的极坐标即为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i(1,2...KEi),KEi表示第i个主瓣角度对应的E面扫描范围内点的个数;
(2)对于H面分解和旋转,YOZ平面围绕Y轴旋转,使得旋转平面经过点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33
该平面与半径为1,球心为原点的球面的相交线,保留z≥0部分。在极坐标下,该部分相交线的极坐标即为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Hi(1,2...KHi),KHi表示第i个主瓣角度对应H面扫描范围内点的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天线阵列在XY平面上,天线方向图计算方法为天线阵列单元的方向图配合天线阵列单元的空间位置,再结合复数权重因子得到,具体为: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41
其中gk(θ,ψ)(k=1,2...L)是L个天线阵列单元极坐标下的方向图,xk、yk(k=1,2...L)是L个天线阵列单元的位置,w1是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表示激励的幅度和相位信息,λ是天线工作波长,θ,ψ分别为俯仰角和方位角,根据设定的扫描角度范围确定,j为虚数。对天线方向图采用归一化处理,二维方向图中的主瓣增益为:abs(F(θMM)),最大旁瓣增益为:abs(F(θss)),则主旁瓣抑制比r1=abs(F(θMM))/abs(F(θss))。θMM为主瓣对应的俯仰角和方位角,θss为最大旁瓣对应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通过迭代调整w1,可以满足主旁瓣抑制比达到r1;实际过程中有多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满足要求,选取对应的复数权重因子w1来满足要求,选择的依据是相邻两次迭代的F(θ,ψ)差异最小,即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42
Ft+1(θ,ψ)和Ft(θ,ψ)分别为相邻两次迭代计算得到的二维方向图,此时F(θ,ψ)不包含最大旁瓣对应的点。
本发明所述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基于自适应原理,设定天线方向图主瓣方向和主旁瓣抑制比(主瓣增益和最大旁瓣增益的比值),通过迭代天线方向图以控制波束的形成,获得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再利用获得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作为天线阵列的激励即可实现波束形成。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多种形式的波束形成,其中二维方向图多个波束的形成可以先控制天线阵列二维方向图单一波束的形成以及主旁瓣增益抑制;然后再拓展到二维方向图多个波束的形成以及主旁瓣增益抑制比;三维方向图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E/H面分解和旋转的方式,拓展到三维方向图的多波束控制和主旁瓣增益抑制,开展三维多波束的控制合成,并在所关注空间范围内通过全域搜索三维方向图极大值点,进一步抑制旁瓣的增益;最终实现二维任意位置天线阵列三维多波束的空间扫描。本发明忽略了天线阵元之间耦合,所采用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控制天线方向图到预期的方向图,相比于传统的全局搜索方式具有简单、准确、快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流程图;
图2是一维天线阵列(用于二维波束控制);
图3是特定主旁瓣抑制比下的二维单波束方向图;
图4是特定主旁瓣抑制比下的二维多波束方向图;
图5是二维天线阵列(用于三维波束控制);
图6是特定主旁瓣抑制比下的三维单波束方向图;
图7是特定主旁瓣抑制比下的三维多波束方向图;
图8是特定主旁瓣抑制比下的三维多波束空间扫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下面针对W波段微带天线阵列,结合附图1~图8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中的结构图形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于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所述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包含2个步骤,参见图1。通过2个步骤的施行,控制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并可实现空间波束扫描。下面针对二维单一波束、二维多波束、三维单一波束、三维多波束形成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在开展天线二维波束控制时,对应的天线阵列为W波段微带天线均匀线阵。该W波段微带天线阵列包括一定数量的天线阵列单元、单层介质,介质底面为金属地面;天线阵列单元分布在介质上表面,天线阵列单元是金属铜、金等材质;单层介质需要满足在高频端下较为稳定的电磁参数,可以是Rogers 3003、Rogers 4350B、Rogers 4450等板材;单层介质的厚度、长度,以及天线阵列单元的尺寸、间距等,可以根据天线的阻抗、极化方式等进行设计确定。
天线阵列需要预先设计,其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天线阵列包括金属辐射结构、介质,以及金属地面;介质的厚度h、介质的长度l、宽度w,以及介质的电磁参数通过天线的设计要求进行合理选择;本方法中,介质的材料为Rogers 3003,介电常数为3,介质损耗角为0.0013,介质厚度h为0.127mm;关注的频段为W波段,具体为75GHz~82GHz;天线线阵单元均匀排列,相邻天线阵列单元间距为2.2mm。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天线阵列单元的方向图作为输入,在此基础上进行天线方向图的控制。
二维单一波束形成与旁瓣抑制
参见图2,天线阵列包含24个天线单元,均匀呈线阵布置。本发明假定天线阵列在XY平面上,二维天线方向图计算方法为天线阵列单元的方向图配合单元的空间位置,再结合复数权重因子得到,天线阵列单元的平面位置可以是任意的,具体为: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51
gk(θ,ψ)(k=1,2...24)是24个天线阵列单元极坐标下的方向图,xk、yk(k=1,2...24)是24个天线阵列单元的位置,w1是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表示激励的幅度和相位信息,λ是天线工作波长。θ,ψ分别为俯仰角和方位角,取值是根据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1(1,2...K1)来确定,K1是扫描范围内点的个数,可以是极坐标下天线方向图所在的某一个平面对应的θ,ψ。所关注的天线方向图在极坐标下,设定天线方向图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1={θ=-90°~90°,ψ=90°}(θ间隔0.5°)、主旁瓣抑制比r1=25dB(主瓣增益和最大旁瓣增益比值),以及主瓣方向角度M1={θ=0°ψ=90°}。基于自适应原理,保持主瓣方向不变,选择最大旁瓣方向,调整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迭代计算天线方向图,使得迭代后的天线方向图满足主旁瓣抑制比,再基于迭代后的天线方向图选取新的最大旁瓣方向,不断迭代直到二维方向图中主瓣和所有旁瓣的主旁瓣抑制比满足或接近设定值r1,同时获得天线阵列二维单一波束方向图。其中,迭代采用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初值为主瓣方向角度下的天线阵列单元的方向图配合单元的空间位置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61
迭代过程中采用最小误差法保证相邻两次迭代结果之间差异最小,即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62
Ft+1(θ,ψ)和Ft(θ,ψ)分别为相邻两次迭代计算得到的二维方向图,t表示迭代次数,并且误差计算时F(θ,ψ)不包含最大旁瓣对应的点。参见图3,经过步骤一迭代后,天线二维方向图主波束保持在M1={θ=0°ψ=90°}不变,主旁瓣抑制比实际测量结果为24.95dB;迭代前天线二维方向图主波束保持在M1={θ=0°ψ=90°}不变,主旁瓣抑制比实际测量结果为13.26dB。
二维多波束形成与旁瓣抑制
在得到满足设定主旁瓣抑制比和主瓣方向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基础上,设定主瓣波束个数为2,采用二维单一波束形成与旁瓣抑制同样方法,获得2组满足特定主旁瓣抑制比r1=r2=25dB和主瓣方向角度M1={θ=-30°ψ=90°},M2={θ=30°ψ=90°}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i(i=1,2);采用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综合权重因子ws1,具体地,计算方法为:
ws1=(w1+w2)/2 (2)
基于ws1计算得到的天线方向图具有2个主瓣。2个主瓣增益相等,而主瓣与最大旁瓣的主旁瓣抑制比会下降,因此需要按照步骤一的方法合理设定新的主旁瓣抑制比rf,例如N=1时的主旁瓣抑制比会比N=2时的主旁瓣抑制比大约大1倍,因此设定rf=22dB。按照新的主旁瓣抑制比进行迭代,最终获得2个主波束和满足该设定主旁瓣抑制比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s,以及天线阵列二维多波束方向图。参见图4,天线二维方向图的主瓣波束为M1={θ=-30°ψ=90°},M2={θ=30°ψ=90°},且主旁瓣抑制比为22.07dB,满足所要求的天线二维方向图形状。
三维单一波束形成与旁瓣抑制
三维针对的对象是天线阵列面阵,参见图5。对应的天线阵列为W波段微带天线均匀面阵,包含16×16单元,单层介质,介质底面为金属地面;天线阵列单元分布在介质上表面,排成16行16列,每行每列均匀分布,材质可以是金属铜、金等;单层介质需要满足在高频端下较为稳定的电磁参数,可以是Rogers 3003、Rogers 4350B、Rogers 4450等板材。
天线阵列包括金属辐射结构、介质,以及金属地面;介质的厚度h、介质的长度l、宽度w,以及介质的电磁参数通过天线的设计要求进行合理选择;本步骤中,介质的材料为Rogers3003,介电常数为3,介质损耗角为0.0013,介质厚度h为0.127mm;关注的频段为W波段,具体为75GHz~82GHz;天线面阵相邻两列间距2.2mm,每列内部相邻天线阵列单元间距为2.2mm。
针对三维情况,采用将三维天线方向图分解成二维天线方向图再采用二维单一波束的方法进行迭代,具体为:
将天线阵列(面阵)三维方向图控制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两个二维方向图来控制:将天线阵列扫描角度范围拓展到三维(在极坐标下,俯仰角θ取值0°~90°,方位角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71
取值0°~360°),确定了主瓣方向角度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72
后,采用E/H面分解与旋转,确定天线三维方向图中2个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θE=-90°~90°,ψE=0°}和AngH={θH=-90°~90°,ψH=90°}。具体操作为:在极坐标中确定了主瓣方向角度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73
后,对应的E/H面分解和旋转具体方法为:
(1)对于E面分解和旋转,XOZ平面围绕X轴旋转,使得旋转平面经过点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74
该平面与半径为1、球心为原点的球面的相交线,保留z≥0部分。在极坐标下,该部分相交线的极坐标即为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θE=-90°~90°,ψE=0°};
(2)对于H面分解和旋转,YOZ平面围绕Y轴旋转,使得旋转平面经过点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75
该平面与半径为1,球心为原点的球面的相交线,保留z≥0部分。在极坐标下,该部分相交线的极坐标即为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H={θH=-90°~90°,ψH=90°}。
设定三维方向图下的主副瓣抑制比r3D1=20dB,在获得了E/H面方向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1和wH1后,通过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综合权重因子wEH1,其计算方法为wEH1=(wE1+wH1)/2。将wEH1作为二维天线面阵的激励,可以获得天线阵列三维单一波束方向图,参见图6。二维天线面阵三维方向图在主瓣方向角度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81
形成了主瓣,主旁瓣抑制比为19.5dB,满足所要求的天线阵列三维方向图形状。
三维多波束形成与旁瓣抑制
同样针对天线阵列面阵,天线面阵结构参数与三维单一波束中的一致。基于三维单一波束形成与旁瓣抑制方法,设定主瓣波束个数为2,采用同样方法,获得2组满足特定主旁瓣抑制比r3D1=r3D2=20dB和主瓣方向角度M1={θ=-30°ψ=90°},M2={θ=30°ψ=90°}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i(i=1,2);采用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综合权重因子wEHs1=(wEH1+wEH2)/2;进一步,基于综合权重因子wEHs1,计算天线阵列在各组扫描角度范围的多波束二维方向图。基于wEHs1计算得到的三维天线方向图具有2个主瓣,且主瓣的增益相等,而主瓣与最大旁瓣的主旁瓣抑制比会下降,因此需要合理设定新的主旁瓣抑制比rf,例如N=1时的主旁瓣抑制比会比N=2时的主旁瓣抑制比大约大1倍,因此选取rf=17dB。迭代计算获得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s,以及天线阵列三维多波束方向图。
上述步骤中,基于主旁瓣抑制比rf来计算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s时,需要分析关注空间的最大旁瓣,关注空间设定为俯仰角θ取值0°~90°,方位角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82
取值0°~360°的范围内。计算提取方向图的Kf=150个极大值点,构成新的扫描角度范围Angf(1,2...Kf),基于新的主旁瓣抑制比rf,采用类似步骤一的方法,计算获得最终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s,以及天线阵列三维多波束方向图,参见图7。二维天线面阵三维方向图在主瓣方向角度M1={θ=-30°ψ=90°},M2={θ=30°ψ=90°}形成了主瓣,主旁瓣抑制比为18.45dB,满足所要求的天线阵列三维方向图形状。
波束扫描
按照空间扫描角范围与时间的对应顺序,依次按照上述方法迭代获得一组时间相关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序列,将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序列输入到天线阵列中作为激励,形成不同时刻不同的天线波束角度,实现波束空间扫描。本实施例中以三维多波束的空间扫描为例,根据天线阵列波束扫描需求,确定每个时刻的扫描参数包括:扫描主波束数量Nsf,主旁瓣抑制比以及扫描主瓣角度
Figure BDA0003019254590000083
(i=2,3...Nsf),进行迭代获得每个时刻对应的天线阵列综合复数权重因子,组成天线阵列综合复数权重因子序列;按照空间扫描角范围与时间对应顺序,依次输入综合复数权重因子序列到天线阵列作为激励,形成不同时刻不同的三维天线波束角度,实现三维多波束空间扫描,参见图8。在二维天线面阵三维多波束控制下,形成了2主瓣波束的空间扫描(2个时刻),设定扫描角度范围后,能够实现空间360°的扫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中采用的天线阵列的介质类型、尺寸、电磁参数,以及阵列单元数量、布局位置、扫描频段等等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本发明所述的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三维多波束形成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微带线阵或者平面阵列,对于其他形式的阵列天线也适用。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于一定数量L任意排列的天线阵列,在极坐标下,设定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主旁瓣抑制比以及主瓣方向角度,迭代获得满足主旁瓣抑制比的表示激励的幅度和相位信息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其中,迭代的方法具体为:基于自适应原理,保持主瓣方向不变,以主旁瓣抑制比为目标,不断迭代计算天线方向图,直至获得的天线方向图中主瓣和所有旁瓣的主旁瓣抑制比满足设定值,获得的天线方向图中对应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即为满足主旁瓣抑制比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其中,迭代时,采用最小误差法保证相邻两次迭代的天线方向图中除对应的最大旁瓣对应点之外的所有点之间差异最小;
步骤二:按照空间扫描角范围与时间对应顺序,依次按照步骤一方法迭代获得一组时间相关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序列,将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序列输入到天线阵列中作为激励,形成不同时刻不同的天线波束角度,实现波束空间扫描;
通过设定天线阵列排布、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和主瓣方向角度实现多种波束的形成,包括:
二维单一波束:天线阵列为线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二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单一角度;
二维多波束:天线阵列为线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二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多个角度;
三维单一波束:天线阵列为面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三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单一角度;所述三维单一波束形成时,将三维天线方向图分解成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具体为:
采用E/H面分解与旋转,确定三维天线方向图中2个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1和AngH1
分别对AngE1和AngH1对应的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获得E/H面方向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1和wH1
通过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综合权重因子wEH1,wEH1=(wE1+wH1)/2;
三维多波束:天线阵列为面阵,天线方向图扫描角度范围为三维;主瓣方向角度为多个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多波束形成时,采用多重迭代,具体为:
对每个主瓣方向角度对应的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获得N个满足特定主旁瓣抑制比ri,i=2,3...N和主瓣方向角度Mi,i=2,3...N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i,i=2,3...N;N为主瓣方向角度个数;
计算综合权重因子:ws1=(w1+w2+......+wN)/N;
基于综合权重因子,计算多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重新设定主旁瓣抑制比,迭代计算获得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多波束形成时,将三维天线方向图分解成2N个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并进行多重迭代,N为主瓣方向角度个数;具体为:
采用E/H面分解与旋转,确定三维天线方向图中2组不同主瓣方向角度下的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i和AngHi
分别对每个二维扫描角度范围、每个主瓣方向角度下的单一主瓣二维天线方向图进行迭代,获得N组满足特定主旁瓣抑制比ri,i=2,3...N和主瓣方向角度θMi,
Figure FDA0003829389620000021
i=2,3...N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i,i=2,3...N,wEHi=(wEi+wHi)/2;N为三维多波束的主瓣方向角度个数;wEi和wHi为第i个主瓣对应的E/H面方向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
采用复数域的权重因子叠加获得综合权重因子wEHs1,wEHs1=(wEH1+wEH2+......+wEHN)/N;
基于综合权重因子wEHs1,计算在各组扫描角度范围下的三维天线方向图,在俯仰角θ取值0°~90°,方位角
Figure FDA0003829389620000022
取值0°~360°的空间范围内,计算提取方向图的Kf个极大值点,其中Kf>N+1,构成新的扫描角度范围Angf,扫描角度范围Angf内点的个数为Kf,重新设定主旁瓣抑制比,迭代计算获得满足要求的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wEHs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极坐标中确定了主瓣方向角度
Figure FDA0003829389620000023
后,对应的E/H面分解和旋转具体方法为:
(1)对于E面分解和旋转,XOZ平面围绕X轴旋转,使得旋转平面经过点
Figure FDA0003829389620000024
该平面与半径为1,球心为原点的球面的相交线,保留z≥0部分;在极坐标下,该部分相交线的极坐标即为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Ei,其中,第i个主瓣角度对应的E面扫描范围内点的个数为KEi
(2)对于H面分解和旋转,YOZ平面围绕Y轴旋转,使得旋转平面经过点
Figure FDA0003829389620000025
该平面与半径为1,球心为原点的球面的相交线,保留z≥0部分;在极坐标下,该部分相交线的极坐标即为二维扫描角度范围AngHi,其中,第i个主瓣角度对应H面扫描范围内点的个数为KHi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线阵列在XY平面上,天线方向图计算方法为天线阵列单元的方向图配合天线阵列单元的空间位置,再结合复数权重因子得到,具体为:
Figure FDA0003829389620000031
其中gk(θ,ψ),k=1,2...L是L个天线阵列单元极坐标下的方向图,xk、yk,k=1,2...L是L个天线阵列单元的位置,w1是天线阵列复数权重因子,λ是天线工作波长,θ,ψ分别为俯仰角和方位角,根据设定的扫描角度范围确定,j为虚数;对天线方向图采用归一化处理,天线方向图中的主瓣增益为:abs(F(θMM)),最大旁瓣增益为:abs(F(θss)),则主旁瓣抑制比r=abs(F(θMM))/abs(F(θss))。
CN202110410681.9A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Active CN1132038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0681.9A CN113203897B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0681.9A CN113203897B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3897A CN113203897A (zh) 2021-08-03
CN113203897B true CN113203897B (zh) 2022-11-01

Family

ID=77027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0681.9A Active CN113203897B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0389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6535A (en) * 1984-09-05 1987-08-11 Ball Corporation Microstrip antenna system with fixed beam steering for rotating projectile radar system
JP3572960B2 (ja) * 1998-09-30 2004-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の製造方法
CN106816718B (zh) * 2017-01-20 2020-09-1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副瓣锐截止平顶波束基站天线及设计方法
CN106898884B (zh) * 2017-02-23 2019-12-03 金陵科技学院 基于混合算法的平面阵列天线和差波束方向图合成方法
CN107863996B (zh) * 2017-11-27 2020-10-16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全向阵列天线及其波束赋形方法
CN108303602B (zh) * 2017-12-29 2020-05-0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超稀疏天线阵列收发波束方向图的测试方法
CN111025032B (zh) * 2019-12-28 2022-03-04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一种基于升空平台的天线波束测量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03897A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8423B (zh) 基于异型阵的子阵数字和差单脉冲测角方法
CN108417999B (zh) 多模相控阵天线和用于加宽其波束的方法
Allard et al. Radiation pattern synthesis for arrays of conformal antennas mounted on arbitrarily-shaped three-dimensional platform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
CN105956258A (zh) 一种共形天线阵列引导的建模仿真方法
CN113221377B (zh) 基于Consensus-ADMM优化的可重构纯相位稀疏阵列综合方法、装置及介质
Xu et al. Grating lobe suppression of non-uniform arrays based on position gradient and sigmoid function
Reis et al. Two-dimensional antenna beamsteering using metamaterial transmitarray
Afsari et al. Adaptive beamforming by compact arrays using 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of Schelkunoff polynomials
CN108182336B (zh) 等离子鞘套下相控阵天线方向图的计算方法
Suárez et al.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linear aperiodic array for grating lobe suppression
Battaglia et al. Synthesis of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antennas for target localization
CN113203897B (zh) 一种任意二维天线阵列的旁瓣抑制与波束形成方法
CN112952405A (zh) 一种超宽带全极化电扫阵列技术的研究方法
CN110190409B (zh) 波束赋形天线的波束赋形算法、设计方法以及波束赋形天线
El-Khamy et al. Synthesis of wideband thinned Eisenstein fractile antenna arrays with adaptive beamforming capability and reduced side-lobes
Zaharis et al. Application of boolean PSO with adaptive velocity mutation to the design of optimal linear antenna arrays excited by uniformamplitude current distribution
CN113919166B (zh) 一种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增益和相位中心的分析方法
Mandrić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spherical antenna arrays
Schmalenberg et al. Optimization of planar phased arrays for vehicles
CN105811117A (zh) 基于各向异性超表面的多波束辐射与极化调控的设计方法
CN114386271A (zh) 一种考虑互耦效应的随机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
Manica et al. On the synthesis of sub-arrayed planar array antennas for tracking radar applications
CN114488027A (zh) 一种共形阵天线的波束调零展宽方法
Zhang et al. Design of a spherical conformal phased array antenna based on the truncated icosahedron
Chen et al. Novel thinning computation approach for phased only rectangular array pattern synthe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