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94784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4784A
CN113194784A CN201980084772.9A CN201980084772A CN113194784A CN 113194784 A CN113194784 A CN 113194784A CN 201980084772 A CN201980084772 A CN 201980084772A CN 113194784 A CN113194784 A CN 113194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brush
inversion
displacement amount
repulsive force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47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4784B (zh
Inventor
野田玲央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194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4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4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 A46B5/0054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designed to allow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the head to body
    • A46B5/006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having articulations, joints or flexible portions designed to allow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the head to body being flexible or resilient during use
    • A46B5/0066Flexible resilience by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5/00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 A46B5/02Brush bodies; Handles integral with brushware specially shaped for holding by the hand
    • A46B5/021Grips or hand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onform to the h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7/00Bristle carriers arranged in the brush body
    • A46B7/06Bristle carriers arranged in the brush body movably during use, i.e. the normal brushing action causing mov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较高的通用性和良好的使用感来识别适当的刷牙压力的牙刷。在植毛面的后端侧设置有感知部,该感知部感知与植毛面正交的第1方向的外力超过规定值。在感知部中,关于在第1方向上对头部施加向与上述植毛面相反侧即背面侧的负荷时的头部的位移量与根据位移量而产生的推斥力的关系,根据位移量的增加而在第1阈值使推斥力从增加转为减少,在位移量为比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使推斥力的减少停止,若将位移量为第1阈值时的推斥力设为A,将位移量为第2阈值时的推斥力设为B,则B/A所表示的值为0.3以上且0.9以下。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刷。
本申请基于2018年12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246150号而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80岁时具有20颗牙齿的人的比例约为5成,另一方面,高龄者龋齿(根面龋齿)的比例正在增加。根面龋齿是由于牙龈萎缩而露出的象牙质的龋齿,但由于象牙质与牙釉质相比有机成分的构成比率高,因此龋齿的推进较快。作为上述牙龈萎缩的原因之一,列举在以大于适当值的刷牙压力进行刷牙的过度刷牙。
刷牙压力由负荷/植毛面积定义,因此要想减小刷牙压力,可以通过负荷的降低和植毛面积的增大中的至少一方来实现。关于负荷的降低,市售有设计为使颈部预先向植毛面上方倾斜,在刷牙时颈部挠曲,在刷牙时以颈部成为直线的状态的力进行磨刷的规格的牙刷、使用直径较细的刷毛的柔软规格的牙刷、通过将把持部的重心配置在手柄后端部附近而使力难以作用于植毛部的规格的牙刷等被出售。另外,关于植毛面积的增大,刷头宽度较宽的规格的牙刷等被出售。但是,在这些规格中,虽然能够降低刷牙压力,但很难使全部的使用者以相同的水平识别适当的刷牙压力,控制刷牙压力。
另外,关于适当的刷牙方法,虽然在牙科医院接受指导,但由于不能明确地了解力的增减等理由而很难通过自身来应对,因此已判明自知过度刷牙且未达到改善的使用者不少。
因此,作为使使用者认识到适当的刷牙压力的手段,例如列举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具有配置在头部与把持部之间的、在通常使用时施加压缩应力的后侧梁以及施加拉伸应力的脸侧梁的双梁结构。
在该牙刷中,在使用者把持着把持部的状态下,施加了超过所决定的力的压缩力的后侧梁弹性地压曲,从向上方呈凸状的圆弧反转为向下方呈凸状的圆弧。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通过后侧梁反转,能够使使用者认识到超过了适当的刷牙压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6-504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由于在施加了过度的刷洗负荷时后侧梁向接近脸侧梁的方向变形,因此后侧梁的变形量有限,不能说通用性是充分的。另外,在施加了过度的刷牙负荷时,后侧梁与脸侧梁接触时,使用感也变差。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的方面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通用性和良好的使用感且可以认识到适当的刷牙压力的牙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式,提供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具有:头部,该头部设置在长轴方向前端侧,具有植毛面;把持部,该把持部配置在所述头部的后端侧;以及颈部,该颈部配置在所述植毛面与所述把持部之间,在所述植毛面的后端侧设置有感知部,该感知部感知与所述植毛面正交的第1方向的外力超过规定值,在所述感知部中,关于在所述第1方向上对所述头部施加向与所述植毛面相反侧即背面侧的负荷时的所述头部的位移量与根据该位移量而产生的推斥力的关系,根据所述位移量的增加而在第1阈值使所述推斥力从增加转为减少,在所述位移量为比所述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使所述推斥力的减少停止,将所述位移量为第1阈值时的所述推斥力设为A,将所述位移量为第2阈值时的所述推斥力设为B时,B/A所表示的值为0.3以上且0.9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斥力A为1.0N以上且5.0N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阈值时的所述位移量设为C、将所述第2阈值时的所述位移量设为D时,D-C所表示的值为0mm以上且1.5mm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位移量C为28mm以下。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量超过所述第2阈值时,所述感知部根据所述位移量的增加而使所述推斥力增加。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2阈值时的位移量为起点,直到所述头部的位移量成为4mm为止的所述推斥力的增加比例为0.015以上。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知部中,当对所述背面侧施加负荷,至少在使所述推斥力的减少停止之后释放该负荷时,释放后的所述位移量与推斥力的关系维持与施加负荷前相同的关系。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部具备:反转部,该反转部将比该感知部靠所述前端侧的第1区域和比该感知部靠所述后端侧的第2区域连接,伴随着由于超过所述阈值的所述外力而导致的所述头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与所述植毛面相反侧即背面侧的位移,该反转部跳跃压曲而反转;以及弹性变形部,该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反转部隔开间隙地配置,将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连接,至少在所述反转部跳跃压曲而反转的所述外力为止发生弹性变形,在沿与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反转部位于所述弹性变形部的所述植毛面侧的外形轮廓与所述背面侧的外形轮廓之间。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由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而所述弹性变形部变形的路径与由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而所述反转部变形的路径被设置为不干涉。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反转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长轴方向分别正交的第2方向上隔开间隙地配置。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为所述规定值以下时,所述反转部在所述背面侧为凸形状,在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超过所述规定值时,所述反转部在所述植毛面侧反转为凸形状。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部在包含所述凸形状的顶点的区域,在所述植毛面侧和所述背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的槽部。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反转部由硬质树脂形成,所述弹性变形部的一部分由硬度与所述硬质树脂不同的树脂形成。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牙刷中,所述间隙为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高通用性和良好的使用感并且能认识到适当的刷牙压力的牙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是牙刷1的主视图。
图2是用包含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平面切断该牙刷1的截面图。
图3是用与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切断感知部70的截面图。
图4是用与厚度方向和长轴方向平行的平面切断感知部70的截面图。
图5是硬质部70H中的感知部70周边的局部主视图。
图6是硬质部70H中的感知部70周边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用于对反转部反转进行说明的、用与厚度方向和长轴方向平行的平面切断感知部70的截面图。
图8是显示由自动图表试验机测定出的压入量(mm)与挠曲推斥力(N)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显示牙刷1的感知部70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牙刷
2 手柄体
10 头部
11 植毛面
20 颈部
30 把持部
70 感知部
80 反转部
81、82 槽部
E、31E、32E 软质部
H 硬质部
K 贯通孔
S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牙刷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限定本发明,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更。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各构成,使实际的结构与各结构中的比例尺、数量等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侧面观察时的与植毛面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植毛面侧设为上侧,将与植毛面相反侧的背面侧设为下侧而适当地说明。此外,上下方向、上侧和下侧是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不限定本发明中的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图1是牙刷1的主视图。图2是用包含宽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的平面切断牙刷1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具备:头部10,该头部配置在长轴方向的前端侧(以下仅称为前端侧),植入有刷毛的毛束(未图示);颈部20,该颈部在头部10的长轴方向后端侧(以下仅称为后端侧)延伸配置;感知部70,该感知部在颈部20的后端侧延伸配置;以及把持部30,该把持部在感知部70的后端侧延伸配置(以下将头部10、颈部20、把持部30和感知部70合起来称为手柄体2)。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是由硬质树脂形成的硬质部H和由软质树脂形成的软质部E一体地成形的成形体。硬质部H构成头部10、颈部20、把持部30和感知部70各自的至少一部分。软质部E构成把持部30和感知部70各自的一部分(详细情况后述)。
[头部10]
头部10在厚度方向(图1中的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具有植毛面11。此外,以后,在上述厚度方向上将植毛面11侧设为正面方向的正面侧,将与植毛面相反的一侧设为背面侧,将与上述厚度方向和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或者适当地为侧面方向)。在植毛面11形成有多个植毛孔12。在植毛孔12中植设有刷毛的毛束(未图示)。
头部10的宽度、即在正面侧与植毛面11平行且与长轴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以下仅称为宽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7mm以上且13mm以下。如果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充分确保植设毛束的面积,如果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
头部10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以下仅称为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mm以上且33mm以下。如果头部10的长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能够充分确保植设毛束的面积,如果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颈部20与头部10的长轴方向的边界设为从颈部20朝向头部10方向,颈部20的宽度成为最小值的位置。
头部1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以下仅称为厚度)能够考虑材质等来决定,优选为2.0mm以上且4.0mm以下。如果头部10的厚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进一步提高头部10的强度。如果头部10的厚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提高到达臼齿的深处的到达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
毛束是将多个刷毛捆扎而成的。从植毛面11到毛束的前端为止的长度(毛长度)能够考虑毛束所要求的毛腰等来决定,例如设为6~13mm。全部的毛束也可以是相同的毛长度,也可以相互不同。
毛束的粗细(毛束直径)能够考虑毛束所要求的毛腰等来决定,例如为1~3mm。全部的毛束也可以是相同的毛束直径,也可以相互不同。
作为构成毛束的刷毛,例如列举其直径朝向毛尖逐渐变小、毛尖被尖锐化的刷毛(锥形毛)、其直径从植毛面11朝向毛尖大致相同的刷毛(直毛)等。作为直毛,列举毛尖被设为与植毛面11大致平行的平面的直毛、毛尖被卷成半球状的直毛。
刷毛的材质例如为6-12尼龙(6-12NY)、6-10尼龙(6-10NY)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等聚酯,聚丙烯(PP)等聚烯烃、聚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等弹性体树脂等。这些树脂材料能够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作为刷毛,列举具备具有芯部和设置在该芯部的外侧的至少1层以上的鞘部的多重芯结构的聚酯制刷毛。
刷毛的横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正圆形、椭圆形等圆形、多边形、星形、三叶的三叶草形、四叶的四叶草形等。全部的刷毛的截面形状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刷毛的粗细能够考虑材质等来决定,在横截面为圆形的情况时,例如设为6~9mil(1mil=1/1000inch=0.025mm)。另外,也可以考虑使用感、刷扫感、清扫效果、耐久性等,而任意地组合使用粗细不同的多根刷毛。
[颈部20]
基于操作性的观点,颈部20的长度优选为40mm以上且70mm以下。
作为一例,颈部20的宽度形成为从成为最小值的位置向后端侧逐渐变大。本实施方式的颈部20形成为随着从宽度成为最小值的位置朝向后端侧而宽度逐渐变大。另外,颈部20形成为随着从厚度成为最小的位置朝向后端侧而厚度逐渐变大。
颈部20在成为最小的位置处的宽度和厚度都优选为3.0mm以上且4.5mm以下。如果成为最小的位置处的颈部20的宽度和厚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进一步提高颈部20的强度,如果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唇部容易闭合,并且提高到达臼齿的到达性,并且进一步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形成为随着从成为最小值的位置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大的颈部20的宽度和厚度能够考虑材质等而适当地决定。
颈部20的侧面方向观察时的正面侧,在随着朝向后端侧而朝向正面侧的方向上倾斜。颈部20的侧面方向观察时的背面侧,在随着朝向后端侧而朝向背面侧的方向上倾斜。颈部20在正面观察时,在与宽度方向中心相距的距离随着朝向后端侧而变大的方向上倾斜。
本实施方式的颈部20与感知部70的边界设为设置有后述的弹性变形部90的颈侧20的前端的位置。这里,从颈部20朝向把持部30,宽度在正面观察时和侧面观察时两者中以圆弧状的轮廓扩大,与该圆弧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发生变化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一致。更详细地说,在图1所示的正面观察时,颈部20与感知部70的边界与曲率中心从圆弧状的轮廓的外侧向宽度方向中心侧变化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一致。另外,在图2所示的侧面观察时,颈部20与感知部70的边界与曲率中心从圆弧状的轮廓的外侧向厚度方向中心侧变化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一致。
[把持部30]
把持部30沿着长轴方向配置。如图1所示,把持部3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在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以大致一定的长度延伸。如图2所示,把持部3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以大致一定的长度延伸。
本实施方式中的感知部70与把持部30的边界设为设置有后述的弹性变形部90的把持部侧30的前端的位置。这里,在正面观察时和侧面观察时两者中,从感知部70朝向把持部侧30宽度以圆弧状的轮廓缩小,与该圆弧的曲率中心的位置发生变化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一致。更详细地说,在图1所示的正面观察时,感知部70与把持部30的边界与曲率中心从宽度方向中心侧向圆弧状的轮廓的外侧变化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一致。另外,在图2所示的侧面观察时,感知部70与把持部30的边界与曲率中心从厚度方向中心侧向圆弧状的轮廓的外侧变化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一致。
把持部3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在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成为大致一定的长度的长轴方向的位置,与把持部3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在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成为大致一定的长度的长轴方向的位置相同。
把持部30在正面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软质部31E。软质部31E构成软质部E的一部分。软质部31E在正面观察时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以大致一定的长度延伸。在正面观察时,软质部31E的侧缘与把持部3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以大致一定的距离形成。
把持部30具有硬质部30H。硬质部30H构成硬质部H的一部分。硬质部30H在正面侧具有埋设软质部31E的一部分的凹陷31H。凹陷31H在正面观察时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以大致一定的长度延伸。
软质部31E的一部分比在正面侧露出的硬质部30H突出。其他的软质部31E与在正面侧露出的硬质部30H大致为同一面。
把持部30在背面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具有软质部32E(参照图1、图2)。软质部32E构成软质部E的一部分。软质部32E在正面观察时具有与软质部31E的外形轮廓大致相同的外形轮廓。即,软质部32E在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以大致一定的长度延伸。在背面观察时,软质部32E的侧缘与把持部3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缘以大致一定的距离形成。
硬质部30H在背面侧具有埋设软质部32E的一部分的凹陷32H(参照图2)。凹陷32H在背面观察时随着从与感知部70的边界朝向后端侧而逐渐变窄之后以大致一定的长度延伸。
软质部32E的一部分比在背面侧露出的硬质部30H突出。其他的软质部32E与在正面侧露出的硬质部30H大致为同一面。
在把持部30的正面侧设置有软质部31E,在背面侧设置有软质部32E,因此把持着把持部30时的握持性提高。
[感知部70]
感知部70感知与植毛面11正交的第1方向的外力超过规定值(以下,外力阈值)。在感知部70中,关于在厚度方向上对头部10施加向背面侧的负荷时的头部10的位移量与根据该位移量而产生的推斥力之间的关系,根据位移量的增加而在第1阈值使推斥力从增加转为减少,在位移量为比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使推斥力的减少停止(详细内容后述)。
如图1所示,感知部70具有将比感知部70靠前端侧的颈部20和比感知部70靠后端侧的把持部30连接的反转部80和弹性变形部90。
图3是用与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切断感知部70的截面图。图4是用与厚度方向和长轴方向平行的平面切断感知部70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在反转部80的宽度方向两侧隔开间隙S地分别设置弹性变形部90。间隙S由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K形成。如图1所示,贯通孔K形成为沿长轴方向延伸的俯视观察时的矩形。
通过设置间隙S,反转部80能够不与周围的结构干涉地反转(容易反转)。另外,(由于不干涉)反转部80的变形不追随弹性变形部的变形,因此能够使反转部80与弹性变形部90的功能性的作用(后述)独立。由此,例如能够提高用于得到以下的效果的设计的自由度。例如,能够清楚地产生使后述的反转部80反转时的振动、声音。另外,如果以不妨碍反转部80的反转举动地使间隙S在反转部80的厚度方向两侧也连通,则上述效果进一步提高。通过使间隙S在厚度方向上扩大,从而在刷牙时负载于刷毛部(刷毛)的负荷的矢量与间隙的开口的方向、进而反转部80与弹性变形部90变形的方向并行(参照图7),例如,容易使反转引起的振动、声音的产生与刷牙负荷联动。另外,如果通过贯通孔K而使间隙S贯通正面侧和背面侧,则例如能够进一步扩大弹性变形部90的可动区域,该弹性变形部90承担牙刷骨架针对刷牙时的负荷的挠曲功能(难以阻碍伴随着挠曲的在表面的拉伸举动、在背面的压缩举动)。在弹性变形部90与反转部80之间不存在贯通孔K的情况时,弹性变形部90的可动区域变窄。在该情况下,假定不在适当的负荷范围赋予反转部80反转的契机,在达到适当的负荷范围之前反转部80反转、或即使是适当的负荷范围也不反转的情况。与此相对,通过在弹性变形部90与反转部80之间设置贯通孔K,能够在更细微的范围内控制后述的反转部80反转的“外力阈值”。此外,间隙S也可以不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例如也可以在弹性变形部90的内部由在上述长轴方向上延伸的封闭的空洞形成。另外,也可以由在正面侧或者背面侧开口的凹陷(后述)形成。
各弹性变形部90具有硬质部90H和软质部90E。如图1所示,硬质部90H和软质部90E将颈部20的后端和把持部30的前端连接。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对弹性变形部90之间设置有在正面侧开口的凹陷(凹部)71和在背面侧开口的凹陷(凹部)72。凹陷71和凹陷72中的宽度方向两端侧的底部分别与贯通孔K连接。在凹陷71和凹陷72中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底部,露出地设置有反转部80。通过设置凹陷71、72,例如能够进一步扩大弹性变形部的可动区域,该弹性变形部承担牙刷骨架针对刷牙时的负荷的挠曲功能,提高厚度方向上的挠曲各向异性。此外,一对弹性变形部90之间的上述凹陷也可以不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也可以仅在厚度方向的一方开口。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弹性变形部90的内部形成在上述长轴方向上延伸的封闭的空洞,将上述空洞夹在中央,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一对弹性变形部。
在正面侧和背面侧两者,一对弹性变形部90的软质部90E的长轴方向的端部彼此在宽度方向上连接。一对弹性变形部90的软质部90E在正面观察时设置在长圆状的凹陷71、72的周围。软质部90E的后端侧与把持部30的软质部31E连接。
在弹性变形部9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两者,软质部90E在宽度方向上连接,由此即使反复反转,应力也难以集中在反转部80的末端,变得难以折断。另外,软质部90E在宽度方向上连接,由此在注塑成形时软质树脂(弹性体)所具有的热量增加,因此颈部20与感知部70的粘接性(颈部20与弹性变形部90)提高。并且,在弹性变形部9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两者,软质部90E在宽度方向上连接,由此感知部70中的各向异性提高,例如,一对弹性变形部90能够针对刷牙时的动作,在厚度方向上不扭转地挠曲。
图5是感知部70中的硬质部70H周边的局部主视图。图6是感知部70中的硬质部70H周边的局部侧视图。
如图5所示,硬质部70H形成为在长轴方向上将作为颈部20的硬质部20H和把持部30的硬质部30H连接的俯视观察时的矩形。
如图6所示,硬质部70H中的正面侧的前端侧,在侧面观察时通过圆弧状的曲面73H与硬质部20H连接。硬质部70H中的正面侧的后端侧,在侧面观察时通过圆弧状的曲面74H与硬质部30H连接。曲面73H、74H的圆弧中心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硬质部70H靠正面侧的位置。硬质部70H中的背面侧的前端侧,在侧面观察时通过圆弧状的曲面75H与硬质部20H连接。硬质部70H中的背面侧的后端侧,在侧面观察时通过圆弧状的曲面76H与硬质部30H连接。曲面75H、76H的圆弧中心在侧面观察时位于比硬质部70H靠背面侧的位置。
在不存在曲面73H~76H的情况时,存在应力集中于硬质部70H的前端侧与硬质部20H的边界、以及硬质部70H的后端侧与硬质部30H的边界的可能性。与此相对,通过存在曲面73H~76H,集中的应力得到缓和。而且,通过存在曲面73H~76H,从而弹性变形部90以及反转部8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两侧能够具有柔软性而变形(能够更细微地感知成为反转的契机的弹性变形部90的变形程度)。
硬质部70H具有设置在反转部80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贯通孔73。贯通孔73分别沿长轴方向延伸。贯通孔73的长轴方向的长度是贯通孔73的前端侧端部与硬质部20H分离、贯通孔73的后端侧端部与硬质部30H分离的长度。如图3所示,在贯通孔73中的、宽度方向上靠近硬质部90H的位置设置有软质部90E,在宽度方向上靠近反转部80的位置形成贯通孔K。
在硬质部70H中,以反转部80为中心在宽度方向的两侧隔着贯通孔73配置有硬质部90H,因此即使负载有负荷而弹性变形部90发生变形,也能够维持反转部80的形状。在全长范围内构成牙刷1的硬质部H挠曲时,感知部70的反转部80想要释放其积蓄的应变能量而反转。例如,在硬质部70H仅利用反转部80将颈部20和把持部30连接的情况时,无法积蓄该能量,因此立即反转。反转部80若与后述的第1区域A1和第2区域A2、进一步与颈部20和把持部30以及硬质部70H一体地注塑成型,则能够将所积蓄的应变能量高效地传递到反转部。
硬质部90H形成在硬质部70H中的、比贯通孔73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硬质部90H为大致矩形的截面形状。硬质部90H埋设于软质部90E。由于硬质部90H埋设于软质部90E,因此能够从强度方面缓和负载于硬质部90H的应力。另外,从牙刷1针对负荷的挠曲程度的观点出发,能够控制弹性变形部90的弹性举动。另外,感知部70中的挠曲各向异性提高,例如,能够针对刷牙时的动作,在厚度方向上不扭转地使弹性变形部90挠曲。
作为硬质部H的原材料,作为一例,列举弯曲弹性模量(JIS7171)为1500MPa以上且3500MPa以下的树脂,例如列举聚缩醛树脂(POM)。作为硬质部H的弯曲弹性模量,更优选为2000MPa以上且3500MPa以下。通过使用高弹性模量的原材料(例如POM),即使使形状变细或变薄,在负载了过度的负荷时也产生跳跃压曲,显现出振动。另外,通过使用高弹性模量的原材料,能够在产生跳跃压曲之后迅速地返回到初始状态(弹性变形部90的挠曲被释放的状态)。
作为软质部E的原材料,基于产生跳跃压曲时的负荷接近所推荐的刷牙负荷的值的观点,作为一例,优选肖氏硬度A为90以下,更优选肖氏硬度A为50~80。作为软质树脂,例如,列举弹性体(例如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硅酮。由于在与聚缩醛树脂的混和性上优异,因此优选苯乙烯系弹性体。
如图5所示,反转部80在正面观察时在长轴方向上延伸,将硬质部70H中的比贯通孔73靠前端侧的第1区域A1和比贯通孔73靠后端侧的第2区域A2连接。在未对头部10施加向背面侧的外力(或者,施加了后述的规定的外力阈值以下的外力)的图4所示的第1稳定状态(以下称为第1状态)下,反转部80形成为随着从长轴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而逐渐朝向背面侧倾斜的侧面观察时的大致v字形。即,反转部80在第1状态下,在长轴方向的中央成为顶点的背面侧形成为凸形状。
例如,在把持着把持部30的状态下对头部10施加向背面侧的外力时,在外力的大小为规定的外力阈值以下的第1状态的情况时,在感知部70中弹性变形部90和反转部80根据外力的大小而弹性变形。
即,在感知部70中,在对头部10施加向背面侧的外力时,关于与外力的大小对应的头部10的位移量与根据该位移量而产生的推斥力(挠曲推斥力)之间的关系,根据头部10的位移量的增加,在第1阈值使推斥力从增加转为减少,在头部10的位移量比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使推斥力的减少停止。
在外力的大小超过规定的外力阈值、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1阈值的情况时,弹性变形部90根据超过外力阈值的外力的大小而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在外力的大小超过规定的外力阈值、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1阈值的情况时,如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反转部80在颈部20变形时跳跃压曲而反转,成为第2稳定状态(以下称为第2状态)。在第2状态下,反转部80向随着朝向中央而逐渐朝向正面侧倾斜的、在侧面观察时大致倒V字形的方向反转。反转部80在第2状态下,在长轴方向的中央成为顶点的正面侧形成为凸形状。
在反转部80从第1状态移至第2状态时,释放积蓄于反转部80的能量直到成为第2状态为止,因此头部10的位移量增加,但推斥力减少。另外,反转部80在成为第2状态时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推斥力的减少停止。
即,在外力的大小超过规定的外力阈值的情况时,弹性变形部90弹性变形,由此在感知部70中的挠曲强度被确保的状态下,反转部80从第1状态跳跃压曲而反转,成为第2状态。另外,由于在反转部80与弹性变形部90之间设置有贯通孔K,因此反转部80与弹性变形部90能够相互独立地变形,容易使反转部80反转。即,在负载了刷牙负荷时,由于设置有贯通孔K,因此不会阻碍相互的变形举动,首先能够在仅弹性部件90挠曲之后反转部80挠曲。此外,反转部80与弹性变形部90之间未必需要贯通,只要形成间隙S即可。
上述反转部80跳跃压曲而反转,由于从第1状态移至第2状态时的振动以及推斥力的减少,把持着把持部30的使用者能够感知到处于施加给头部10的向背面侧的外力超过外力阈值的过度刷牙状态。
在上述反转部80从第1状态跳跃压曲而反转,成为第2状态之后,也对头部10施加外力,若所增加的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比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则在第2阈值推斥力的减少停止了的反转部80在第2状态下向正面侧形成为凸形状的状态下推斥力增加。在反转部80在第2状态下向正面侧形成为凸形状的状态下推斥力增加,由此即使施加给头部10的外力减少,也迅速地恢复到一系列的刷牙压力举动,因此能够抑制产生操作上的不良情况。因此,把持着把持部30的使用者在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1阈值而减少的推斥力和之后头部10的位移量为第2阈值而停止了减少的推斥力这两个阶段感知推斥力的变化,能够进一步准确地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此外,在感知部70中,当在施加了向背面侧的外力(负荷)时,至少在使推斥力的减少停止之后释放该负荷时,释放后的头部10的位移量与推斥力的关系维持与施加负荷前相同的关系。
这里,若将头部10的位移量为第1阈值时的推斥力设为A(N)、将位移量为第2阈值时的推斥力设为B(N),则优选B/A所表示的值为0.3以上且0.9以下,更优选为0.65以上且0.85以下。在B/A所表示的值小于0.3的情况时,从推斥力A向推斥力B的衰减较大,存在损害使用感的可能性。另外,在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2阈值而增加时的推斥力的增加较大,存在损害使用感的可能性。在B/A所表示的值超过0.9的情况时,从推斥力A向推斥力B的衰减较少,存在无法识别处于过度刷牙状态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将B/A所表示的值设为0.3以上且0.9以下,能够在不损害使用感的情况下,充分地认识到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2阈值而增加的推斥力,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
作为推斥力A,优选为1.0N以上且5.0N以下,更优选为1.5N以上且4.0N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N以上且3.0N以下。在推斥力A小于1.0N的情况时,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清扫力的可能性。若推斥力A超过5.0N(约500g),则存在产生对牙龈的危害性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将推斥力A设为1.0N以上且5.0N以下,能够确保充分的清扫力,并且抑制对牙龈的危害性。另外,推斥力A的值在上述的优选范围内被设定为不超过后述的推荐的刷牙压力的值。
若将第1阈值的位移量设为C(mm)、将第2阈值的位移量设为D(mm),则D-C所表示的值优选为0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0mm以上且1.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mm以上且0.5mm以下。若D-C所表示的值超过1.5mm,则在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1阈值而推斥力减少之后,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2阈值,直到推斥力增加为止的位移量变大,存在在两个阶段认识到推斥力的变化的协同效果减弱的可能性。即,对于超过第1阈值时的推斥力的灵敏的变化,存在迟钝地感受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将D-C所表示的值设为0mm以上且1.5mm以下,能够在不损害使用感的情况下,以较短的距离产生推斥力的两个阶段的变化,准确地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
作为第1阈值的位移量C,优选为28mm以下。若位移量C超过28mm,则刷牙时的挠曲量变大,使用者很难进行口腔清扫。因此,通过将位移量C设为28mm以下,能够保证口腔清扫的作用。第1阈值的位移量C更优选为24mm以下。另外,位移量C的下限值更优选为10mm以上。通过将位移量C的下限值设为10mm以上,能够缓和作用于牙龈的刷牙加重。另外,直到达到位移量C为止的推斥力优选与位移量成比例地上升,特别是更优选为,即使接近位移量C,上述比例关系也不改变(推斥力的上升程度不会变得平缓)。具体而言,直到达到位移量C为止的每1mm的位移量的推斥力的增加比例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0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9以上。由此,在直到达到成为上限的压力的位移量C为止的区域中,使用者所假定的压力容易直接由推斥力反映,因此能够适当地控制刷牙负荷。假设在达到位移量C的附近推斥力的上升程度逐渐变平缓的设定的情况时,存在使用者无意地以上限附近的压力持续刷牙的可能性。
作为以第2阈值的位移量D为起点,直到头部10的位移量成为4mm为止的推斥力的增加比例,优选为0.015以上。在从第2阈值的位移量D到头部10的位移量成为4mm为止的推斥力的增加比例小于0.015的情况时,反转部80反转之后的推斥力增加缺乏,存在损害使用感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将从第2阈值的位移量D到头部10的位移量成为4mm为止的推斥力的增加比例设为0.015以上,能够在反转部80反转之后也不损害使用感的情况下继续刷牙。
反转部80在正面侧的长轴方向的中央、即包含凸形状的顶点的区域具有槽部81。反转部80在背面侧的长轴方向的中央、即包含凸形状的顶点的区域具有槽部82。槽部81、82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槽部81形成为在正面侧配置有圆弧中心的侧面观察时的圆弧形状。槽部82形成为在背面侧配置有圆弧中心的侧面观察时的圆弧形状。在反转部80未设置槽部81、82的情况时,在反转部80整体均匀地产生应力,难以产生跳跃压曲。另一方面,通过在反转部80设置槽81、82,从而在槽部81、82集中地产生应力,容易产生跳跃压曲。
在侧面观察时,作为圆弧形状的槽部81、82的半径,优选为1mm以上且2mm以下。在槽部81、82的半径小于1mm的情况时,存在反转部80不反转的可能性。在槽部81、82的半径超过2mm的情况时,反转部80的反转时的振动变小,存在很难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的可能性。
作为槽部81、82的深度,优选槽部81比槽部82深。在槽部82比槽部81深的情况时,即使在外力的大小超过规定的外力阈值的情况时,反转部80也难以反转。另外,在槽部81比槽部82深的情况时,能够引导反转部80使其更容易向正面侧跳跃压曲。
此外,也可以不是设置槽部81、82两者的构成,而是不设置槽部82、仅设置槽部81的构成。
反转部80在包含凸形状的顶点的区域设置有槽部81、82,因此包含凸形状的顶点的区域比其他的区域薄。因此,由于超过外力阈值的外力所引起的反转部80的变形而积存的应变能量能够以槽部81、82为起点而瞬时地释放,使反转部80反转。另外,能够调整厚度方向的槽部81、82的位置,而调整反转部80从第1状态反转为第2状态的位置。
另外,由于槽部81、82在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弧形状,因此,例如与用交叉的两个平面形成为V字形的情况进行比较,在包含槽部81、82的反转部80的顶点沿厚度方向移动时,也能够缓和顶点处的应力集中。
作为施加给头部10的向背面侧的外力的外力阈值,例如为适当的刷牙压力的上限值。该外力阈值与上述的头部10的位移量的第1阈值对应。
如图4所示,作为反转部80相对于与长轴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的平面倾斜的角度0,优选为5度以上且11度以下,更优选为7度以上且11度以下。在上述倾斜角度0小于5度的情况时,反转部80不跳跃压曲地变形,由此存在很难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的可能性。在上述倾斜角度0超过11度的情况时,存在很难利用过度刷牙压力使反转部80跳跃压曲而反转、或者在跳跃压曲而反转时反转部80断裂而失去可逆性的可能性。
作为反转部80的厚度,除了槽部81、82之外,优选为1mm以上且2mm以下。在反转部80的厚度小于1mm的情况时,虽然变形但不发生跳跃压曲,存在很难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的可能性。若反转部80的厚度超过2mm,则存在很难利用过度刷牙压力使反转部80跳跃压曲而反转、或者在跳跃压曲而反转时反转部80断裂而失去可逆性的可能性。
若将反转部80的最大厚度设为T(mm)、将感知部70的最大厚度设为t(mm),则通过规定T/t所表示的值,能够控制在负载了过度的刷牙负荷时反转部80的反转容易度、其时机(外力阈值)。作为T/t所表示的值,优选为0.05以上且0.35以下,更优选为0.10以上且0.35以下。在T/t所表示的值小于0.05的情况时,虽然反转部80也以追随于感知部70(弹性变形部90)的挠曲的形式变形,但由于不跳跃压曲,因此存在很难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的可能性。若T/t所表示的值超过0.35,则存在很难利用过度刷牙压力使反转部80跳跃压曲而反转、或者在跳跃压曲而反转时断裂而失去反转部80的可逆性的可能性。
即,通过使T/t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相对于弹性变形部90,反转部80的挠曲强度以一定的比例变得柔软,能够使反转部80相对于承担手柄骨架的弹性变形部90的挠曲稍微延迟地动作。由此,在负载了过度的刷牙负荷时,也能够控制反转部80的反转容易度、以及成为反转部80反转的契机的时机(外力阈值)。
如图3所示,若将反转部80的最大宽度设为L(mm)、将感知部70的最大宽度设为W(mm),则通过规定L/W所表示的值,例如能够在负载了过度的刷牙负荷时控制反转部80的反转容易度、其时机(外力阈值)。L/W所表示的值优选为0.05以上且0.35以下,更优选为0.10以上且0.35以下。在L/W所表示的值小于0.05的情况时,虽然反转部80也以追随于感知部70(弹性变形部90)的挠曲的形式变形,但难以跳跃压曲,存在很难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的可能性。若L/W所表示的值超过0.35,则在通常的刷洗的范围产生的手柄体2的挠曲中反转部80难以变形和反转。因此,存在很难利用过度刷牙压力使反转部80跳跃压曲而反转、或者在跳跃压曲而反转时断裂而失去反转部80的可逆性的可能性。即,通过使L/W处于上述范围内,从而相对于弹性变形部90,反转部80的挠曲强度以一定的比例变得柔软,能够使反转部80相对于承担手柄骨架的弹性变形部90的挠曲稍微延迟地动作。因此,在负载了过度的刷牙负荷时,也能够控制反转部80的反转容易度、以及成为反转部80反转的契机的时机(外力阈值)。
作为反转部80的长轴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5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上且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mm以上且20mm以下。反转部80的前端侧端部的位置为贯通孔73的前端侧端部的位置。反转部80的后端侧端部的位置为贯通孔73的后端侧端部的位置。在反转部80的长轴方向的长度小于15mm的情况时,存在很难利用通常的刷牙压力使反转部80跳跃压曲而反转、并且无法产生发现跳跃压曲所需要的变形的可能性。在反转部80的长轴方向的长度超过30mm的情况时,直到跳跃压曲为止所需要的位移变得非常大,因此存在使用性大幅降低、并且反转部80的变形举动成为与弹性变形部90相同的举动的可能性。
反转部80在侧面观察时位于弹性变形部90中的植毛面侧11的外形轮廓与背面侧的外形轮廓之间。更详细地说,作为反转部80的厚度方向的位置,通过设为在侧面观察时处于不从弹性变形部90的厚度露出的位置,以使反转部80不形成牙刷的最外轮廓,由此例如能够在使用时抑制反转部与使用者接触。具体而言,优选比弹性变形部90的厚度成为一半的位置靠背面侧。在反转部80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位于比感知部70的厚度成为一半的位置靠背面侧的情况时,在反转部80反转而成为第2状态时,能够降低反转部80的顶点从弹性变形部90的正面侧表面突出而与使用者的手指接触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在比弹性变形部90的厚度成为一半的位置靠背面侧的位置配置有反转部80,而在反转部80挠曲时与正面侧相比背面侧被压缩,因此例如成为反转的契机的能量容易积存,能够使应变能量高效地移至反转部80。
构成硬质部H的一部分的反转部80,通过将弯曲弹性模量设为1500MPa以上,从而能够跳跃压曲而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另外,通过将反转部80的弯曲弹性模量设为3500MPa以下,能够抑制在跳跃压曲而反转时断裂而失去反转部80的可逆性。另外,通过使用规定的弯曲弹性模量的原材料,从而伴随着跳跃压曲的振动在短时间内集中地产生而变得灵敏(敏锐、变大)。结果为,使用者容易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
作为反转部80跳跃压曲时的、凸形状的顶点的厚度方向的移动距离,优选为0.2mm以上且5.0mm以下。在顶点的厚度方向的移动距离小于0.2mm的情况时,跳跃压曲时的振动变小,存在很难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的可能性。在顶点的厚度方向的移动距离超过5.0mm的情况时,存在很难利用过度刷牙压力使反转部80跳跃压曲而反转、或者在跳跃压曲而反转时断裂而失去反转部80的可逆性的可能性。如果在跳跃压曲时反转部80的移动距离处于上述的范围,则由跳跃压曲产生的振动在短时间内集中地发生而变得灵敏(敏锐、变大)。其结果为,使用者容易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
作为弹性变形部90中的硬质部90H的厚度,优选为2.0mm以下,宽度比厚度大。在硬质部90H的厚度为2.0mm以下的情况时,成为平面应力状态,因此硬质部90H难以产生内部应力。其结果为,即使变形也难以断裂,能够充分地积蓄反转部80的反转所需要的能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由于反转部80和弹性变形部90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隙地配置,因此能够使感知部70更容易向正面侧和背面侧变形,成为在长轴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几乎不变形的平面应力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反转部80和弹性变形部90变形的方向是在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的厚度方向,成为不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构成。换言之,由厚度方向的外力引起的弹性变形部90变形的路径与由厚度方向的外力引起的反转部80变形的路径被设置为不干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弹性变形部90和反转部80更难以相互受到制约,能够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充分地积蓄反转部80的反转所需要的能量,在反转部80(特别是槽部81、82)集中地产生应力,发现灵敏的跳跃压曲。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由于抑制在宽度方向上晃动,因此能够将由刷牙引起的厚度方向的挠曲不损失地传递到反转部80。另外,通过在宽度方向上配置反转部80和弹性变形部90,能够使弹性变形部90的挠曲与反转部80的反转独立,错开时机。假设在厚度方向上配置弹性变形部90和反转部80的情况时,对于弹性变形部90的挠曲和反转部80的反转,存在相互的作用收到阻碍的可能性。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中,设置有如下的感知部70,关于对头部10施加向厚度方向背面侧的负荷时的头部10的位移量与根据该位移量而产生的推斥力之间的关系,在位移量为第1阈值以下的情况时,根据位移量的增加而使推斥力增加,在位移量为比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时,根据位移量的增加而使推斥力减少,B/A所表示的值为0.3以上且0.9以下,因此能够以高通用性和良好的使用感充分地认识到推斥力,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
[感知部70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感知部70分别具有弹性变形部90和反转部80的构成,但不限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一并具有由于厚度方向的外力而弹性变形的功能和跳跃压曲的功能的构成。
图9(a)是表示感知部70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9(b)是表示感知部70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图9(c)是图9(a)的右视图。在图9(a)-(c)中,省略颈部20和把持部30的图示。
如图9(a)所示,变形例的感知部70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矩形。感知部70具有在正面侧开口的凹陷70a。如图9(b)所示,感知部70在侧面观察时具有向背面侧成为凸形状的圆弧状的曲面70b。在侧面观察时曲面70b的曲率中心,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曲面70b的长轴方向端部更靠正面侧的位置。在侧面观察时,曲面70b的曲率中心在长轴方向上位于感知部70的中央。在侧面观察时曲面70b的切线与和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的交叉角度(较小的值的交叉角度)在长轴方向的中央为0°(即平行)。在侧面观察时,曲面70b的切线与和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的交叉角度,随着从长轴方向中央朝向端部而逐渐变大。在侧面观察时,曲面70b的曲率中心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曲面70b的长轴方向端部靠正面侧的位置,由此在侧面观察时,曲面70b的切线与和长轴方向平行的直线的交叉角度成为锐角或者0°。在侧面观察时,凹陷70a的底面是与曲面70b以一定的宽度配置在正面侧的曲面70d。
如图9(c)所示,感知部70在右侧面观察时具有向背面侧成为凸形状的圆弧状的曲面70c。在右侧面观察时,曲面70c的曲率中心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曲面70c的宽度方向端部靠正面侧的位置。在右侧面观察时,曲面70c的曲率中心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感知部70的中央。在右侧面观察时,曲面70c的切线与和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的交叉角度(较小的值的交叉角度)在宽度方向的中央为0°(即平行)。在右侧面观察时,曲面70c的切线与和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的交叉角度,随着从宽度方向中央朝向端部而逐渐变大。在右侧面观察时,曲面70c的曲率中心在厚度方向上位于比曲面70c的宽度方向端部靠正面侧的位置,由此在右侧面观察时,曲面70c的切线与和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的交叉角度成为锐角或者0°。在右侧面观察时,凹陷70a的底面是与曲面70c以一定的宽度配置在正面侧的曲面70e。
作为变形例的感知部70的原材料,能够使用上述的硬质树脂、软质树脂、金属等。在上述的感知部70中,对于长轴方向的长度和宽度没有限制,但最大厚度设为5mm以下。另外,为了容易产生跳跃压曲,优选在感知部70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位置设置在长轴方向上延伸、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双点划线所示的贯通槽70f。
在上述结构的感知部70中,在经由颈部20传递外力而向背面侧变形时,具有在侧面观察时向背面侧成为凸形状的曲面70b以及在右侧面观察时向背面侧成为凸形状的曲面70c,向厚度方向背面侧的弯曲强度较大,因此在外力阈值以下的外力下,作为弹性变形部而弹性变形。另一方面,由于感知部70的最大厚度为5mm以下且为厚度薄,因此若传递超过外力阈值的外力,则作为反转部而跳跃压曲,反转为正面侧为凸形状的圆弧形状。这样,在变形例的感知部70中,能够在没有分别独立地设置弹性变形部和反转部的情况下,一并具有由于厚度方向的外力而弹性变形的功能和跳跃压曲的功能。
[实施例]
以下,显示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实施。
(实施例1~9、比较例1~4)
根据[表1]所示的规格,制作实施例1~9和比较例1~4的样品。实施例4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是不具有感知部的软质部的牙刷的样品。实施例6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是如下的样品:不具有反转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的基端位于比感知部靠后端侧的第2区域,在长轴方向上朝向比该感知部靠前端侧的第1区域延伸,第二卡合部的基端位于上述第1区域,在长轴方向上朝向上述第2区域延伸,在上述第1方向的外力为阈值以下时在上述第1方向上分离,伴随着因超过上述阈值的上述外力而使上述头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向与上述植毛面相反侧即背面侧的位移而卡合,并且上述第1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反转。实施例7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是将反转部的槽部81、82的半径从1.5mm变更为2mm的牙刷的样品。实施例9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是具有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感知部的牙刷的样品。在比较例1中,将和田精密齿研(株)制“Tekiatsu君”作为样品。比较例3相对于实施例1的样品,将间隙S被软质树脂填埋的牙刷作为样品。此外,比较例1以外的样品的植毛部,设为与Lion株式会社制的齿力佳优质(clinical advantage)牙刷相同的规格。
[试验方法]
关于各样品,以头部的植毛面成为水平的方式从感知部70与把持部30的边界固定把持部30侧。进行对头部的植毛面施加向厚度方向背面侧的负荷的试验。在各试验中,使用自动图表试验机(AGS-H、SHIMADZU公司制)来作为评价设备。在试验中,夹紧牙刷中的把持部的最前端侧的手指接触部,以试验速度100mm/min利用按压件压入头部中的植毛面的正面观察时的中心,测定使反转部反转时的压入量(头部的位移量)和负荷(推斥力)。每个样品实施三次试验,使用其平均值。
[评价方法]
在各样品使用了一周之后实施调查。调查对象由10名专业评委进行。调查项目为“注意到振动”、“刚振动后的使用感”、“对牙龈的危害性”、“口中的牙垢落下的感觉”、“口中的操作性”这5项,分别以七个阶段来评价。将各样品所得的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评价结果,在[表1]中表示。在各评价中,将平均分超过4.0的情况设为合格(OK),将4.0以下设为不合格(NG)。关于各评价项目,以下记述详细内容。
·注意到振动
采用使用者是否注意到在从推斥力A向推斥力B的衰减时产生的感知部的振动的评价轴。这里所说的振动表示由跳跃压曲产生的短时间且灵敏(敏锐、较大)的振动。
针对该振动,按照非常难以知道(1分)、很难以知道(2分)、稍微难以知道(3分)、都不是(4分)、稍微容易知道(5分)、很容易知道(6分)、非常容易知道(7分)这七个阶段来评价。
·刚振动后的使用感
采用由感知部产生的振动刚发生之后的使用感的评价轴。如果从推斥力A向推斥力B的衰减不妨碍一系列的刷牙行为,则使用感良好,如果成为较大的妨碍,则感觉到使用感差。
针对该使用感,按照非常差(1分)、很差(2分)、稍差(3分)、都不是(4分)、稍好(5分)、很好(6分)、非常好(7分)这七个阶段来评价。
·对牙龈的危害性
采用在由感知部产生的振动刚发生之前、以及目前为止的过程(直到第1阈值为止)中的刷牙行为中是否有对牙龈的危害性的评价轴。
针对该危害性,按照非常有(1分)、有(2分)、稍有(3分)、都不是(4分)、几乎没有(5分)、没有(6分)、完全没有(7分)这七个阶段来评价。
·口中的牙垢落下的感觉
采用在由感知部产生的振动刚发生之前、以及目前为止的过程(直到第1阈值为止)中的刷牙行为中口中的牙垢是否落下的评价轴。
针对该牙垢落下的实际感觉,针对该使用感,按照非常感觉不到(1分)、相当感觉不到(2分)、稍微感觉不到(3分)、都不是(4分)、稍微感觉到(5分)、相当感觉到(6分)、非常感觉到(7分)这七个阶段来评价。
·口中的操作性
采用在由感知部产生的振动刚发生之前、以及目前为止的过程(直到第1阈值为止)中的刷牙行动中关于口中的操作性的好坏的评价轴。
针对该操作性,按照非常差(1分)、很差(2分)、稍差(3分)、都不是(4分)、稍好(5分)、很好(6分)、非常好(7分)这七个阶段来评价。
图8是表示自动图表试验机所测定的实施例1、实施例4、实施例6、比较例1的样品中的压入量(mm)与挠曲推斥力(N)的关系的图。另外,在[表1]中,表示实施例1~9、比较例1~4的样品中的、第1阈值的压入量时的推斥力A(N)、第2阈值的压入量时的推斥力B(N)、第1阈值的压入量(位移量)C(mm)、第2阈值的压入量(位移量)D(mm)、B/A、D-C(mm)。
Figure BDA0003122395520000221
如[表1]所示,能够确认在实施例1~9的样品中,B/A所表示的值在0.3以上且0.9以下的范围内,在比较例1~4的样品中,B/A所表示的值在0.3以上且0.9以下的范围外。若B/A所表示的值变大则难以注意到由感知部产生的振动。另外,若B/A所表示的值变小则容易注意到振动,但是由于推斥力的衰减非常大,因此使用感变差。因此,在B/A所表示的值小于0.3的比较例1~2、6的样品中,“刚振动后的使用感”的评价为不合格。另外,在B/A所表示的值超过0.9的比较例3的样品中,“注意到振动”的评价为不合格。与此相对,在B/A所表示的值在0.3以上且0.9以下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9的样品中,“注意到振动”、“刚振动后的使用感”的评价双方为合格。
因此,在实施例1~9的牙刷中,能够在不损害使用感的情况下,充分地识别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1阈值而减少的推斥力、以及在头部10的位移量为第2阈值时推斥力的减少的停止而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
另外,能够确认在实施例1~9的样品中,推斥力A的值在1.0N以上且5.0N以下的范围内,在比较例3的样品中,推斥力A的值在1.0N以上且5.0N以下的范围外。若推斥力A的值变大则对牙龈的危害性变大。若推斥力A的值变小则对牙龈的刺激消失,牙垢除去力降低。在推斥力A的值超过5.0N的比较例5的样品中,对牙龈的危害性的评价为不合格。
与此相对,在推斥力A的值在1.0N以上且5.0N以下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9的样品中,“口中的牙垢落下的感觉”的评价和“对牙龈的危害性”的评价双方为合格。因此,在实施例1~9的牙刷中,能够抑制对牙龈的刺激,并且发现充分的牙垢除去力。
另外,能够确认在实施例1~9的样品中,D-C的值在0mm以上且1.5mm以下的范围内,在比较例1、4的样品中,D-C的值在0mm以上且1.5mm以下的范围外。D-C的值越小则推斥力A、B的降低的斜率越大,因此容易感到振动。相反,D-C的值越大则推斥力的降低越缓慢,因此认为难以感觉到振动。因此,在D-C的值超过1.5mm的比较例4的样品中,“注意到振动”的评价为不合格。
与此相对,在D-C的值在0mm以上且1.5mm以下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9的样品中,“注意到振动”的评价为合格。因此,在实施例1~9的牙刷中,能够充分地识别头部10的位移量超过第1阈值而减少的推斥力、以及在头部10的位移量为第2阈值时推斥力的减少的停止而感知到处于过度刷牙状态。
另外,能够确认在实施例1~9的样品中,C的值在28mm以下的范围内,在比较例1的样品中,C的值在28mm以下的范围外。C的值越大,振动发生之前的挠曲越大,因此使用感变差。因此,在C的值超过28mm的比较例1的样品中,“口中的操作性”的评价为不合格。
与此相对,在C的值在28mm以下的范围内的实施例1~9的样品中,“口中的操作性”的评价为合格。因此,在实施例1~9的牙刷中,在发生振动之前能够确保良好的口中的操作性。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该例。在上述的例子中所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种形状、组合等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感知部70设置于颈部20与把持部30之间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作为感知部70,也可以是设置于颈部20的结构、设置于把持部30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感知部70设置一个反转部80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多个反转部80的结构。
例如,在设置两个反转部80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将一方形成为以适当的刷洗负荷的上限值反转的厚度、倾斜角度0等,将另一方形成为以适当的刷洗负荷的下限值反转的厚度、倾斜角度0等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规定刷洗负荷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双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反转部80在厚度方向上反转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沿宽度方向、与长轴方向正交且与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反转的结构。通过采用反转部80沿倾斜方向反转的结构,能够感知到利用滚动法进行刷牙时的过度刷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牙刷。

Claims (14)

1.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
该牙刷具有:头部,该头部设置在长轴方向前端侧,具有植毛面;把持部,该把持部配置在所述头部的后端侧;以及颈部,该颈部配置在所述植毛面与所述把持部之间,
在所述植毛面的后端侧设置有感知部,该感知部感知与所述植毛面正交的第1方向的外力超过规定值,
在所述感知部中,
关于在所述第1方向上对所述头部施加向与所述植毛面相反侧即背面侧的负荷时的所述头部的位移量与根据该位移量而产生的推斥力的关系,
根据所述位移量的增加而在第1阈值使所述推斥力从增加转为减少,
在所述位移量为比所述第1阈值大的第2阈值,使所述推斥力的减少停止,
若将所述位移量为第1阈值时的所述推斥力设为A,将所述位移量为第2阈值时的所述推斥力设为B,则B/A所表示的值为0.3以上且0.9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推斥力A为1.0N以上且5.0N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中,
若将所述第1阈值时的所述位移量设为C、将所述第2阈值时的所述位移量设为D,则D-C所表示的值为0mm以上且1.5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位移量C为28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
若所述位移量超过所述第2阈值,则所述感知部根据所述位移量的增加而使所述推斥力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刷,其中,
以所述第2阈值时的位移量为起点,直到所述头部的位移量为4mm为止的所述推斥力的增加比例为0.015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
在所述感知部中,当对所述背面侧施加负荷,至少在使所述推斥力的减少停止之后释放该负荷时,释放后的所述位移量与推斥力的关系维持与施加负荷前相同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感知部具备:
反转部,该反转部将比该感知部靠所述前端侧的第1区域和比该感知部靠所述后端侧的第2区域连接,伴随着由于超过所述阈值的所述外力而使所述头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向与所述植毛面相反侧即背面侧的位移,该反转部跳跃压曲而反转;以及
弹性变形部,该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反转部隔开间隙地配置,将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连接,至少在所述反转部跳跃压曲而反转的所述外力为止发生弹性变形,
在沿与所述长轴方向和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反转部位于所述弹性变形部的所述植毛面侧的外形轮廓与所述背面侧的外形轮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刷,其中,
由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而所述弹性变形部变形的路径与由于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而所述反转部变形的路径被设置为不干涉。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弹性变形部与所述反转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长轴方向分别正交的第2方向上隔开间隙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间隙为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牙刷,其中,
在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为所述规定值以下时,所述反转部在所述背面侧为凸形状,在所述第1方向的外力超过所述规定值时,所述反转部在所述植毛面侧反转为凸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反转部在包含所述凸形状的顶点的区域,在所述植毛面侧和所述背面侧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在所述第2方向上延伸的槽部。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牙刷,其中,
所述反转部由硬质树脂形成,
所述弹性变形部的一部分由硬度与所述硬质树脂不同的树脂形成。
CN201980084772.9A 2018-12-27 2019-12-26 牙刷 Active CN113194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6150 2018-12-27
JP2018246150 2018-12-27
PCT/JP2019/051103 WO2020138280A1 (ja) 2018-12-27 2019-12-26 歯ブラ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4784A true CN113194784A (zh) 2021-07-30
CN113194784B CN113194784B (zh) 2023-04-14

Family

ID=7112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4772.9A Active CN113194784B (zh) 2018-12-27 2019-12-26 牙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15531A1 (zh)
EP (1) EP3903632A4 (zh)
JP (1) JPWO2020138280A1 (zh)
KR (1) KR20210104678A (zh)
CN (1) CN113194784B (zh)
TW (1) TW202034819A (zh)
WO (1) WO202013828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6645A (en) * 1991-03-01 1992-09-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oothbrush employing resiliently buckling arch to indicate excessive brushing pressure
WO2001021035A1 (en) * 1999-09-17 2001-03-29 Placontrol, Inc. Automatic pressure release toothbrush ii/iii
US20140020198A1 (en) * 2012-07-23 2014-01-23 Jonathan T. Slocum Force sensitive toothbrus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1936A (ja) * 1999-11-25 2001-08-07 Johnson & Johnson Kk 歯清掃部材用の柄
US8990997B2 (en) * 2012-02-22 2015-03-31 Scapa Holding Gmbh Toothbrush
JP6914024B2 (ja) * 2016-10-28 2021-08-04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および歯ブラシ製造方法
US10638829B1 (en) * 2018-11-14 2020-05-05 Zent, Llc Protective toothbrus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6645A (en) * 1991-03-01 1992-09-15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Toothbrush employing resiliently buckling arch to indicate excessive brushing pressure
WO2001021035A1 (en) * 1999-09-17 2001-03-29 Placontrol, Inc. Automatic pressure release toothbrush ii/iii
US20140020198A1 (en) * 2012-07-23 2014-01-23 Jonathan T. Slocum Force sensitive toothbrus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3632A1 (en) 2021-11-03
TW202034819A (zh) 2020-10-01
CN113194784B (zh) 2023-04-14
EP3903632A4 (en) 2022-09-21
KR20210104678A (ko) 2021-08-25
US20220015531A1 (en) 2022-01-20
JPWO2020138280A1 (ja) 2021-11-04
WO2020138280A1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4782B (zh) 牙刷
CN113194784B (zh) 牙刷
CN114007464B (zh) 牙刷
US9402462B1 (en) Oral-care implement having spring-loaded cleaning elements
CN113194783B (zh) 牙刷
CN110573043B (zh) 牙刷
CN113226115B (zh) 牙刷
CN114025643B (zh) 牙刷
CN111093430B (zh) 牙刷
CN114025642A (zh) 牙刷
JP2020103636A (ja) 歯ブラシ
CN114025643A (zh) 牙刷
JP2022104256A (ja) 塗布用ブラ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