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8262B - 一种定日镜镜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日镜镜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8262B
CN113188262B CN202010032374.7A CN202010032374A CN113188262B CN 113188262 B CN113188262 B CN 113188262B CN 202010032374 A CN202010032374 A CN 202010032374A CN 113188262 B CN113188262 B CN 1131882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central
mounting point
sheet
main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323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88262A (zh
Inventor
金建祥
张旭中
宓霄凌
黄圆明
林达
朱正平
肖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s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20100323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826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si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80018615.5A priority patent/CN115943279A/zh
Priority to US17/785,550 priority patent/US20230008043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1032 priority patent/WO2021143636A1/zh
Priority to AU2021207943A priority patent/AU2021207943B2/en
Priority to EP21741047.1A priority patent/EP4092350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188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8262A/zh
Priority to ZA2022/07479A priority patent/ZA202207479B/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882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82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20Peripheral frames for modu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日镜镜架,包括主梁、以及间隔设置在主梁上的若干支架单元,若干支架单元沿主梁中心轴线延伸方向固定于主梁之上,其中,每个支架单元包括一个固定套设于主梁上的中心支架、一个通过中心支架与主梁连接的副梁,中心支架包括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架通过第一支撑片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支撑片上设置的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主梁上,并且与主梁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对连接主梁和副梁的中心支架的设置,使得定日镜镜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长时间使用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面形。

Description

一种定日镜镜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型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日镜镜架、定日镜及其定日镜场。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继光伏发电技术以后的新兴太阳能利用技术。其中,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因具有储能、调峰的好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定日镜实现的功能是将太阳光聚集到吸热器上,通过加热吸热器中的吸热或储热工质,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进而驱动汽轮机进行发电。定日镜镜架的性能决定定日镜光斑的质量,定日镜反射光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光热发电的效率。现有的定日镜中,镜架结构稳定性较低,尤其是连接主梁和副梁的支架,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受到风等外力作用,容易发生变形,使得定日镜的反射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日镜镜架,通过对连接主梁和副梁的中心支架的设置,使得定日镜镜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长时间使用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面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定日镜镜架,包括主梁、以及间隔设置在主梁上的若干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沿主梁中心轴线延伸方向固定于主梁之上,其中,每个支架单元包括一个固定套设于主梁上的中心支架、一个通过中心支架与主梁连接的副梁,其中,
所述中心支架包括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构成中心支架通孔;
所述中心支架通过所述中心支架通孔套设于所述主梁上,并且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副梁连接的安装点,所述副梁通过所述安装点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柱,或与所述主梁同心设置的套筒、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点位;所述第一安装点位由分别位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上的两个对应安装点位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安装点位设置于所述中心支架的上部,所述副梁在第一安装点位处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
优选的,每个套设于所述主梁上的中心支架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点位,并且,在自主梁中间位置分别向主梁两端位置延伸的方向,若干中心支架上的各第一安装点位到所述主梁中心轴线的距离依次递增,使得所述若干中心支架上的各第一安装点位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弧线排布,并且,各中心支架上的第一安装点位沿垂直主梁中心轴线且平分主梁的平面呈镜像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架在垂直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六边形结构,并且,所述投影的顶边长度小于底边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上部和第二支撑片的上部分别对应的两组顶角处各设置一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下部和第二支撑片的下部分别对应的左右两组顶角处各设置一个第二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中心支架的上部,并且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连线的中点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柱以及两个第二支撑柱到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在每个中心支架中,两个第一支撑柱在第一支撑片上的两个连接点连线后形成第一连接线段,两个第一支撑柱在第二支撑片上的两个连接点连线后形成第二连接线段;
所述第一安装点位在第一支撑片上对应的安装点位单元,位于第一连接线段沿第一支撑片表面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述第一安装点位在第二支撑片上对应的安装点位单元,位于第二连接线段沿第二支撑片表面的垂直平分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段和第二连接线段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平面,在套设于主梁之上的若干中心支架中,第一安装点位位于基准平面上方的中心支架数量,与第一安装点位位于基准平面下方的中心支架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相互对称且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副梁为弧线形,并且,所述副梁最低点位于中心支架与副梁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到所述中心支架的顶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到所述中心支架的底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副梁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中心支架上部夹设于所述副梁的两个侧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分设于主梁延伸方向两侧的支梁,所述支梁包括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并且,每个所述支梁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梁连接。
优选的,经过所述第一支梁与副梁连接点且与主梁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与所述第一支梁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5°;
经过所述第二支梁与副梁连接点且与主梁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与所述第二支梁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5°。
优选的,所述中心支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点位时,所述中心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点位还设置有两个安装点位,第二安装点位和第三安装点位;每个所述安装点位均由分别位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上的两个对应安装点位单元组成;所述第一支梁在第二安装点位处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梁在第三安装点位处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点位、第二安装点位和第三安装点位按等腰三角形形状排布,所述第二安装点位和第三安装点位沿经过第一安装点位和主梁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梁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支梁的一端夹设于所述中心支架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
所述第二支梁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支梁的一端夹设于所述中心支架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发明提供的定日镜镜架中,中心支架包括对称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并且,将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通过支撑件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可有效增加中心支架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增大定日镜的反射面积,同时,由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相互支撑,当中心支架与副梁及支梁进行连接时,能够有效降低中心支架在连接过程中发生变形的风险;此外,在中心支架与主梁进行组装时,需要先将所有的中心支架初步定位,安放在主梁上,之后再与主梁进行焊接连接,在本发明中,中心支架采用双支撑片结构,更容易安放,初步定位精度也更高。
本发明通过采用两片式的中心支架,副梁、中心支架、两个支梁相互连接时,均不会发生变形,并且,组合成支架单元后,整个支架单元沿通过副梁中心轴的竖直平面完全对称,整个支架单元中的组成构件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使得整体的支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组成双层中心支架,并且在两个支撑片之间通过对应的支撑柱进行连接。副梁、支梁等构件在与双层中心支架连接时,可同时与两个支撑片的内侧进行连接,虽然相对于每个支撑片而言,其仍然是单侧受力,但由于两个支撑片之间通过支撑柱连接,使得两个支撑片可以相互支撑,从而保证在不大幅增加支撑片厚度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其承载能力,成本也可接受,同时,由于两个支撑片的厚度都不大,每个支撑片与主梁进行连接时,都可通过满焊的方式与主梁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保证中心支架整体与主梁的连接强度,防止其从主梁表面脱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梁与一个支架单元的装配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梁与多个中心支架的装配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架单元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心支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心支架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主梁,2-支架单元,21-中心支架,22-副梁,23-第一支梁,24-第二支梁,211-第一支撑片,212-第二支撑片,213-第一支撑柱,214-中心支架通孔,215-第二支撑柱,216-第三支撑柱,217-第一安装点位,218-第二安装点位,219-第三安装点位;a-顶边;b-底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下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定日镜镜架,参见图1、图2,包括主梁1、以及间隔设置在主梁1上的若干支架单元2,所述支架单元2沿主梁中心轴线延伸方向固定于主梁1之上,其中,每个支架单元2包括一个固定套设于主梁1上的中心支架21、一个通过中心支架21与主梁1连接的副梁22,
所述中心支架21包括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所述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2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构成中心支架通孔214;
所述中心支架21通过所述中心支架通孔214套设于所述主梁1上,并且与主梁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架2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副梁连接的安装点,所述副梁22通过所述安装点与所述中心支架21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定日镜镜架,中心支架21包括对称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并且,将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通过支撑件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可有效增加中心支架21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增大定日镜的反射面积,同时,由于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相互支撑,当中心支架21与副梁22进行连接时,能够有效降低中心支架在连接过程中发生变形的风险。此外,在中心支架21与主梁1进行组装时,需要先将所有的中心支架21初步定位,安放在主梁1上,之后再与主梁1进行焊接连接,在本发明中,中心支架21采用双支撑片结构,更容易安放,初步定位精度也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单元2还包括分设于主梁1延伸方向两侧的支梁,所述支梁包括第一支梁23和第二支梁24,并且,每个所述支梁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架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梁22连接。通过支梁,进一步的对副梁提供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经过所述第一支梁23与副梁22连接点且与主梁1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与所述第一支梁23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5°;经过所述第二支梁24与副梁55连接点且与主梁1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与所述第二支梁24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5°。优选地,等于0°,即第一支梁23、第二支梁24的延长线应与主梁中心轴线垂直相交,但在实际安装时,可能由于误差或者相关组件实际结构条件限制,使得第一支梁23或第二支梁24的延长线无法准确得与主梁1中心轴线垂直相交,此处的限定是指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第一支梁23和第二支梁24的延长线与主梁1中心轴线垂直相交。采用此种设计,在定日镜组装完成后,可以保证支梁主要受到沿其自身轴向的力,降低第一支梁23和第二支梁24承受的扭转力,从而降低第一支梁23和第二支梁24发生扭转变形的风险。
对应的,结合图2、图3,所述中心支架21上设置有三个安装点位,第一安装点位217、第二安装点位218和第三安装点位219;每个所述安装点位均由分别位于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上的两个对应安装点位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安装点位217设置于所述中心支架21的上部,所述副梁22在第一安装点位217处与所述中心支架21连接;所述第一支梁23在第二安装点位218处与所述中心支架21连接,所述第二支梁24在第三安装点219位处与所述中心支架21连接。副梁22或支梁23、24与中心支架21在对应安装点位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在相应安装点位预设安装孔进行连接;也可以在预先设计的安装点位处利用锁铆工艺进行连接,采用锁铆工艺进行连接完成后,仅会在相应安装点位形成凸起,而不会形成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点位217、第二安装点位218和第三安装点位219按等腰三角形形状排布,所述第二安装点位218和第三安装点位219沿经过第一安装点位217和主梁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中心支架通孔边缘附近容易在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通过安装点位对称设置,形成三角形受力支撑结构,可以保证中心支架通孔214的周向边缘处得到均匀支撑,从而可避免中心支架通孔边缘附近因热应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
所述副梁22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中心支架21上部夹设于所述副梁22的两个侧面之间;
所述第一支梁23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支梁23的一端夹设于所述中心支架21的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之间,另一端夹设于所述副梁22的两个侧面之间;
所述第二支梁24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支梁24的一端夹设于所述中心支架21的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之间,另一端夹设于所述副梁22的两个侧面之间。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副梁22与中心支架21、副梁22与支梁23、24、支梁23、24与中心支架21均通过双面进行连接,相对于单个连接点,双面连接结构更稳定。
进一步的,参见图3,所述中心支架21在垂直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21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六边形结构,并且,所述投影的顶边长度小于底边长度,即,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均为六边形结构,顶边a长度小于底边b长度。此处的六边形结构,其实现形式可以通过切除方形或矩形支撑片相邻的两个顶角形成,也可以通过切除三角形的三个角形成等,此处不做限制。采用六边形结构,并且使得六边形的顶边长度短于底边长度,采用此种设计,可以减小中心支架21不同位点边框宽度的差异,从而可降低中心支架21在热镀锌等热加工过程中,因边框宽度差异较大发生应力变形的风险;同时,采用此种结构可减小中心支架21的表面积,从而可降低定日镜镜架的风抗;另外,采用此种结构,可以在中心支架21与副梁22连接的位置附近预留出操作空间,便于将中心支架21与副梁22进行连接,同时,也便于在该位置处副梁22上其他组件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支架通孔214中心轴线到所述中心支架21顶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214中心轴线到所述中心支架21底面的距离,也即,所述中心支架通孔214中心轴线到第一支撑片211/第二支撑片212顶边的距离大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214中心轴线到所述第一支撑片211/第二支撑片212底边的距离。由于所述中心支架21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副梁连接的安装点,如述第一安点位217,采用上述设计,能够为中心支架21的中心支架通孔214上部的安装点位的预设位置留有一个较大的浮动空间,使得副梁与中心支架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从而满足定日镜不同面型的要求,同时,使得中心支架能够实现批量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柱,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参见图5,所述第一支撑片211的上部和第二支撑片212的上部分别对应的两组顶角处各设置一个第一支撑柱213,所述第一支撑片211的下部和第二支撑片212的下部分别对应的左右两组顶角处各设置一个第二支撑柱215。此处所描述的顶角处,仅指顶角处附近的适当位置,并非要限定第一支撑柱213和第二支撑柱215设置的绝对位置,其中两个第一支撑柱213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15均沿垂直平分中心支架21表面的竖直平面呈镜像对称布置。采用此种设计,可以使两个第一支撑柱213和两个第二支撑柱215在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之间均匀支撑,当整个镜架组装完成后,可以使整个中心支架的受力更加均匀,防止局部受力过大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柱216,所述第三支撑柱216位于所述中心支架1的上部,并且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213连线的中点的正下方。由于中心支架通孔214中心轴线到第一支撑片211/第二支撑片212顶边的距离大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214中心轴线到所述第一支撑片211/第二支撑片212底边的距离,使得中心支架的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上半部分的高度较高,受到镜架上部构件的压力时,容易发生倾倒变形,通过设置第三支撑柱216,可以更好地对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受到压力时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撑柱216以及两个第二支撑柱215到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中心支架21上由于设置有中心支架通孔214,中心支架通孔边缘附近容易在热处理等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采用此种设计,可以保证中心支架通孔214的周向边缘处得到均匀支撑,从而可避免中心支架通孔边缘附近因热应力不均匀而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参见图2,每个套设于所述主梁1上的中心支架21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点位217,并且,在自主梁1中间位置分别向主梁1两端位置延伸的方向,若干中心支架21上的各第一安装点位217到所述主梁中心轴线的距离依次递增,使得所述若干中心支架21上的各第一安装点位217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弧线排布,并且,各中心支架21上的第一安装点位217沿垂直主梁中心轴线且平分主梁的平面呈镜像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副梁22为弧线形,并且,所述副梁22最低点位于中心支架与副梁连接处。各中心支架21上的第一安装点位217沿主梁1延伸方向按照弧线形排布,副梁22也采用弧线形,可以使得定日镜的反射面在主梁延伸方向和垂直主梁方向均具备一定的弧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汇聚太阳光,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结合图3-图5,在每个中心支架21中,两个第一支撑柱213在第一支撑片211上的两个连接点连线后形成第一连接线段,两个第一支撑柱213在第二支撑片212上的两个连接点连线后形成第二连接线段;所述第一安装点位217在第一支撑片211上对应的安装点位单元,位于第一连接线段沿第一支撑片表面的垂直平分线上;所述第一安装点位217在第二支撑片212上对应的安装点位单元,位于第二连接线段沿第二支撑片表面的垂直平分线上。采用此种设计,可以保证各中心支架21上的第一安装点位217均处于同一平面,同时,在每个中心支架21中,第一安装点位217周围均有两个第一支撑柱213和一个第三支撑柱支撑216,从而能够降低中心支架21与副梁22连接时,发生变形的风险。其中,第一连接线段和第二连接线段均为便于描述,所设置的虚拟线段,在实际产品中并不存在。第一安装点位217在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对应的安装点位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线段和第二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采用此种设计,两个第一支撑柱213可以在第一安装点位217两侧形成良好的支撑,从而降低中心支架21与副梁22连接时,中心支架21发生变形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段和第二连接线段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平面,在套设于主梁之上的若干中心支架21中,第一安装点位217位于基准平面上方的中心支架21数量,与第一安装点位217位于基准平面下方的中心支架21数量相同。采用此种设计,可以保证中心支架21与副梁22的连接点位尽可能地靠近第一支撑柱213,越靠近第一支撑柱213,第一支撑柱213对第一支撑片211和第二支撑片212的支撑作用越好,在进行副梁22与中心支架21的连接时,中心支架21越不容易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相互对称且平行设置。
实施例2
一种定日镜,包括:定日镜的反射面,与所述反射面连接的定日镜镜架,所述定日镜镜架为实施例1中任一项所述的定日镜镜架。
一种定日镜场,包括上述定日镜。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定日镜镜架,包括主梁、以及间隔设置在主梁上的若干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沿主梁中心轴线延伸方向固定于主梁之上,其中,每个支架单元包括一个固定套设于主梁上的中心支架、一个通过中心支架与主梁连接的副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支架包括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通过位于二者之间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撑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构成中心支架通孔;
所述中心支架通过所述中心支架通孔套设于所述主梁上,并且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副梁连接的安装点,所述副梁通过所述安装点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
所述中心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点位;所述第一安装点位由分别位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上的两个对应安装点位单元组成;所述第一安装点位设置于所述中心支架的上部,所述副梁在第一安装点位处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
每个套设于所述主梁上的中心支架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点位,并且,在自主梁中间位置分别向主梁两端位置延伸的方向,若干中心支架上的各第一安装点位到所述主梁中心轴线的距离依次递增,使得所述若干中心支架上的各第一安装点位呈中间低,两端高的弧线排布,并且,各中心支架上的第一安装点位沿垂直主梁中心轴线且平分主梁的平面呈镜像对称设置;
所述中心支架在垂直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六边形结构,并且,所述投影的顶边长度小于底边长度;
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上部和第二支撑片的上部分别对应的两组顶角处各设置一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下部和第二支撑片的下部分别对应的左右两组顶角处各设置一个第二支撑柱;
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中心支架的上部,并且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柱连线的中点的正下方;
所述第三支撑柱以及两个第二支撑柱到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的距离相等;
在每个中心支架中,两个第一支撑柱在第一支撑片上的两个连接点连线后形成第一连接线段,两个第一支撑柱在第二支撑片上的两个连接点连线后形成第二连接线段;
所述第一安装点位在第一支撑片上对应的安装点位单元,位于第一连接线段沿第一支撑片表面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述第一安装点位在第二支撑片上对应的安装点位单元,位于第二连接线段沿第二支撑片表面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述第一连接线段和第二连接线段所在的平面为基准平面,在套设于主梁之上的若干中心支架中,第一安装点位位于基准平面上方的中心支架数量,与第一安装点位位于基准平面下方的中心支架数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柱,或与所述主梁同心设置的套筒、或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相互对称且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为弧线形,并且,所述副梁最低点位于中心支架与副梁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到所述中心支架的顶面的距离大于所述中心支架通孔中心轴线到所述中心支架的底面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中心支架上部夹设于所述副梁的两个侧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分设于主梁延伸方向两侧的支梁,所述支梁包括第一支梁和第二支梁,并且,每个所述支梁的一端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副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
经过所述第一支梁与副梁连接点且与主梁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与所述第一支梁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5°;
经过所述第二支梁与副梁连接点且与主梁中心轴线垂直相交的直线,与所述第二支梁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点位时,所述中心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安装点位还设置有两个安装点位,第二安装点位和第三安装点位;每个所述安装点位均由分别位于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上的两个对应安装点位单元组成;所述第一支梁在第二安装点位处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梁在第三安装点位处与所述中心支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点位、第二安装点位和第三安装点位按等腰三角形形状排布,所述第二安装点位和第三安装点位沿经过第一安装点位和主梁中心轴线的竖直平面对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日镜镜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梁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一支梁的一端夹设于所述中心支架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
所述第二支梁包括一个顶面以及自所述顶面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延伸出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支梁的一端夹设于所述中心支架的第一支撑片和第二支撑片之间。
CN202010032374.7A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定日镜镜架 Active CN1131882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2374.7A CN113188262B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定日镜镜架
US17/785,550 US20230008043A1 (en) 2020-01-13 2021-01-11 Heliostat frame and heliostat thereof, and heliostat field
PCT/CN2021/071032 WO2021143636A1 (zh) 2020-01-13 2021-01-11 一种定日镜镜架及其定日镜、定日镜场
AU2021207943A AU2021207943B2 (en) 2020-01-13 2021-01-11 Heliostat frame and heliostat thereof, and heliostat field
CN202180018615.5A CN115943279A (zh) 2020-01-13 2021-01-11 一种定日镜镜架及其定日镜、定日镜场
EP21741047.1A EP4092350A4 (en) 2020-01-13 2021-01-11 HELIOSTAT FRAME AND ASSOCIATED HELIOSTAT, AND HELIOSTAT FIELD
ZA2022/07479A ZA202207479B (en) 2020-01-13 2022-07-06 Heliostat frame and heliostat thereof, and heliostat fiel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32374.7A CN113188262B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定日镜镜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8262A CN113188262A (zh) 2021-07-30
CN113188262B true CN113188262B (zh) 2022-07-26

Family

ID=76972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32374.7A Active CN113188262B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定日镜镜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826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326303B1 (es) * 2007-10-04 2010-07-09 Albiasa Solar Sl Viga de colector solar cilindro-parabolico, modo de fijacion de los soportes de espejo a la viga, bastidor de colector solar cilindro-parabolico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de la viga.
ES2372075B1 (es) * 2010-06-07 2012-09-12 Abengoa Solar New Technologies, S.A. Estructura para colector solar cilíndrico.
CN102494424B (zh) * 2011-12-29 2013-04-17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线聚焦太阳能反射框架自平衡结构
CN202748522U (zh) * 2012-03-01 2013-02-20 光之源工业(以色列)有限公司 反射装置及其桁架组件
CN204575941U (zh) * 2014-09-28 2015-08-19 光之源工业(以色列)有限公司 反射装置及定日镜
CN204479831U (zh) * 2015-02-10 2015-07-15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央塔式发电站的定日镜的反射镜组件
CN205316706U (zh) * 2015-12-11 2016-06-15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组件
CN207123083U (zh) * 2017-08-17 2018-03-20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定日镜的中心支架
CN207247592U (zh) * 2017-08-29 2018-04-17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8262A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85152B2 (en) Matrix solar dish
US4245895A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reflectors, solar cells or solar cell carriers
JP5767232B2 (ja) トラス裏当て材を有する鏡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WO2009043955A1 (es) Viga, modo de fijación a la viga de los brazos de sustentación de espejos, bastidor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de la viga, de colector solar cilindro-parabólico
CN204479831U (zh) 一种用于中央塔式发电站的定日镜的反射镜组件
US20130153007A1 (en) Torque tube with outrigger
CN104266395B (zh) 一种框架以及具有该框架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CN105242372A (zh) 一种线性菲涅尔太阳能反射镜框架
CN113188262B (zh) 一种定日镜镜架
WO2015130808A1 (en) Mirror collector for parabolic solar trough
CN106125254B (zh) 一种微弧面反射镜冲压背板
WO2021143636A1 (zh) 一种定日镜镜架及其定日镜、定日镜场
CN106322784B (zh) 一种用于定日镜的反射面支撑组件及其定日镜
WO2017184893A1 (en) Mirror collector for parabolic solar trough
US8650811B2 (en) Solar collector frame
CN109780736B (zh) 一种定日镜面型补偿机构
CN205942055U (zh) 一种微弧面反射镜冲压背板
CN112013552B (zh) 一种定日镜的镜架
CN210070259U (zh) 一种焊接背板式反射镜子镜系统
CN218787632U (zh) 一种定日镜支架
CN113108493B (zh) 一种定日镜镜架及其定日镜、定日镜场
CN219243938U (zh) 一种定日镜支架
CN206055981U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聚光器
CN205121047U (zh) 一种线性菲涅尔太阳能反射镜框架结构
CN220187124U (zh) 一种定日镜的反射面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18 1-2603, No. 501, No. 2 street, Bai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Ke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8 and 9 floors of No. 307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SUPCON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