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6550A -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 Google Patents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6550A
CN113186550A CN202110518336.7A CN202110518336A CN113186550A CN 113186550 A CN113186550 A CN 113186550A CN 202110518336 A CN202110518336 A CN 202110518336A CN 113186550 A CN113186550 A CN 1131865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xhaust
water passing
oxygen content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83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令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xing Shanghai Bio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xing Shanghai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xing Shanghai Bio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xing Shanghai Bio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833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65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6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65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19/00Table service
    • A47G19/22Drinking vessels or saucers used for table service
    • A47G19/2205Drinking glasses or vesse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5/00Operating or servicing cells
    • C25B15/02Process control or regu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富氢水制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水电解装置包括:过水连接件、底座、制氢组件、排气机构和主控模块;过水连接件包括:过水管道、设置于过水管道上的连接部;过水管道与杯体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底座与连接部远离过水管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底座相对于过水管道的一侧还形成与过水管道连通的气槽;底座上还开设与气槽连通的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的一端为与气槽连通的进气端;制氢组件设置于过水管道与底座之间;排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气槽内的检测模块、与出气通道连接的排气组件。同现有技术相比,排气组件可主动排除气槽内的氧气,从而可有效降低富氢水中的含氧量,提高富氢水的质量。

Description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富氢水制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背景技术
人体是由细胞所组成的,人的疾病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细胞受损,人的衰老也是由于细胞老化或坏死所造成的。造成细胞病态或者老化的主要元凶就是过剩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产生过程为:氧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到体内,由经血液中的红血球运输到各个细胞中,其中有2%的氧气在燃烧时会变成活性氧。而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嗅的气体。氢气具有强大的穿透性,可以很容易地进入细胞内如细胞核和线粒体等任何部位,并可选择性的中和羟基自由基、亚硝酸阴离子等,氢离子与活性氧结合还原成水,排出体外。
富氢水含有丰富的氢,是一种真正的小分子水、负电位水、弱碱性水,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氧化、抗衰老的水体。在现有技术中,能够产生富氢水的杯子其结构为:包括一个两端通透的杯体,在杯体一端设置杯盖,在杯体的另一端设置带有水电解装置的杯底,当饮用水与水电解装置接触后,可使饮用水产生氢气和氧气,通过将氧气排出杯体外,从而保留只富含有氢气的饮用水,即富氢水。然而,发明人发现,在制氢过程中,由于氧气的排出时是借助内部气压的逐渐变大,使得多余的氧气能够被强制挤入排气管道内,以达到排出氧气的目的,但是由于此种排出气的方式是借助水电解装置在制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氧气,使内部气压逐渐变大,从而强制将氧气排出,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出饮用水中的氧气,但由于过度依赖气压,因此一旦气压无法满足排放需求,就无法排出氧气,从而有可能导致大量的氧气又会重新窜回至杯体内,影响富氢水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水电解装置,设置于富氢水杯的杯体的底部,所述水电解装置包括:
过水连接件;所述过水连接件包括:过水管道、设置于所述过水管道上的连接部;所述过水管道与所述杯体的所述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过水管道远离所述杯体的一端的管口沿垂直于所述过水管道的轴线方向扩张延伸形成;
底座,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过水管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过水管道的一侧还形成与所述过水管道连通的气槽;其中,所述底座上还开设与所述气槽连通的出气通道,且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为与所述气槽连通的进气端;
制氢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水管道与所述底座之间,隔开所述过水管道和所述气槽;所述制氢组件用于电解所述杯体内的水,使水中的氧气进入所述气槽;
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槽内的检测模块、与所述出气通道连接的排气组件;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气槽内的含氧量;
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排气组件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大于第一预设含氧量时,打开所述排气组件。
另外,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富氢水杯,包括:杯体、杯盖、杯底和如上所述的水电解装置;
其中,所述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杯体的顶部,所述杯底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水电解装置置于所述杯底内,所述杯盖上还设有泄压机构。
可选地,所述出气通道的另一端为暴露于所述底座的外表面的第一出气端,所述出气通道的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出气端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排气组件连接的第二出气端;
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大于第二预设含氧量时,关闭所述排气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含氧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含氧量。
可选地,所述排气组件包括:
排气管道,与所述出气通道连接;
微泵单元,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道上,用于所述排气管道产生负压;
其中,所述微泵单元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连接。
可选地,所述排气管道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并朝远离所述过水连接件的方向竖直延伸。
可选地,所述微泵单元套接于所述排气管道远离所述过水连接件的一端。
可选地,当所述排气组件被打开后,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排气量;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排气量随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的增多而增大,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排气量还随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的减少而降低。
可选地,所述过水管道包括:
外管,从所述杯体的底部插入所述杯体内,并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
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同轴设置;
环形连接部,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连接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
其中,所述环形连接部由所述外管的底部管口沿垂直于所述外管的轴线方向扩张延伸形成。
可选地,所述水电解装置包括:
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管内,并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同轴设置;
驱动模块,包括:设置于底座底部的马达、与所述马达的驱动端连接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沿所述内管的轴线的方向依次穿过所述底座和所述制氢组件,并与所述叶轮同轴连接;
其中,所述马达还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小于第三预设含氧量时,关闭所述排气组件,并在预设时长内打开所述马达;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含氧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含氧量。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过水连接件的过水管道是可拆卸地安装于杯体的底部,同时,由于底座是与过水连接件的连接部背离过水管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并且,底座相对于过水管道的一侧还形成与过水管道连通的气槽,而制氢组件又是设置在过水连接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可用于隔开过水管道和气槽,从而使得进入过水通道内的饮用水可直接被制氢组件隔开,从而避免饮用水进入气槽内。另外,由于底座上还开设有与气槽连通的出气通道,使得饮用水在进入过水管道内后,在经制氢组件制备富氢水的过程中,可使饮用水中产生的氧气可透过制氢组件进入气槽内,而当排气机构的检测模块在检测到气槽内的含氧量大于第一预设含氧量时,可打开排气组件,使排气组件可主动排除气槽内的氧气,因此可避免因气压过低,而导致大量氧气重新窜回至杯体内的现象,从而可有效降低富氢水中的含氧量,提高富氢水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中未提及的技术特征、连接关系乃至方法步骤。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与杯体在装配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制氢组件的轴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制氢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过水连接件与制氢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与排气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的电路模块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的电路模块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富氢水杯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过水连接件;11-过水管道;111-外管;112-内管;113-环形连接部;114-内螺纹;12-连接部;15-安装槽;16-第一定位槽;17-第二定位槽;
2-底座;21-气槽;22-出气通道;221-进气端;222-第一出气端;223-第二出气端;
3-制氢组件;31-阳极金属片;311-第一支撑臂;32-阴极金属片;321-第二支撑臂;33-离子半透膜;
4-排气机构;41-检测模块;42-排气组件;421-排气管道;422-微泵单元;
5-主控模块;
6-叶轮;
7-驱动模块;
8-电池模块;
100-杯体;200-杯盖;300-杯底;400-泄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富氢水杯的结构为:包括一个两端通透的杯体,在杯体一端设置杯盖,在杯体的另一端设置带有水电解装置的杯底,当饮用水与水电解装置接触后,可使饮用水产生氢气和氧气,通过将氧气排出杯体外,从而保留只富含有氢气的饮用水,即富氢水。然而,发明人发现,在制氢过程中,由于氧气的排出时是借助内部气压的逐渐变大,使得多余的氧气能够被强制挤入排气管道内,以达到排出氧气的目的,但是由于此种排出气的方式是借助水电解装置在制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氧气,使内部气压逐渐变大,从而强制将氧气排出,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出饮用水中的氧气,但由于过度依赖气压,因此一旦气压无法满足排放需求,就无法排出氧气,从而有可能导致大量的氧气又会重新窜回至杯体内,影响富氢水的质量。
实施方式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电解装置,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设置于富氢水杯的杯体100的底部,并且该水电解装置包括:过水连接件1、底座2、制氢组件3、排气机构4和主控模块5。
首先,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水连接件1包括:过水管道11、设置于过水管道11上的连接部12。并且,过水管道11与杯体100的底部可拆卸连接,而连接部12由过水管道11远离杯体100的一端的管口沿垂直于过水管道11的轴线方向扩张延伸形成。
其次,如图2所示,底座2与连接部12远离过水管道11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并且,底座2相对于过水管道11的一侧还形成与过水管道11连通的气槽21。同时,结合图6所示,底座2上还开设有与气槽21连通的出气通道22,且出气通道22的一端为与气槽21连通的进气端221。另外,主控模块5设置于底座2的底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制氢组件3设置于过水管道11与底座2之间,通过制氢组件3可直接隔开过水管道11和气槽21。同时,结合图2所示,排气机构4包括:设置于气槽21内的检测模块41、与出气通道22连接的排气组件42,并且,结合图7所示,检测模块41和排气组件42还分别与主控模块通讯连接。
在实际应用时,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可由制氢组件3电解杯体100内的饮用水,使饮用水中生产氢气和氧气,由于氧气的质量比氢气轻,使得氢气可漂浮于氧气的上方,当杯体100内的气压不断增加时,使得位于杯体100底部的氧气可通过制氢组件3被强制挤入底座2的气槽21内。而检测模块41可实时检测气槽21内的含氧量,并可将检测到的含氧量实时上传至主控模块,当检测模块41检测到气槽21内的含氧量大于第一预设含氧量时,可由主控模块打开排气组件42,使得排气组件42可轻松将气槽21内的氧气排出。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是通过排气组件42主动将气槽21的氧气排出,相比现有的排气方式而言,可有效避免因气压过低,而导致大量氧气重新窜回至杯体内的现象,从而可有效降低富氢水中的含氧量,提高富氢水的质量。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制氢组件3包括:阳极金属片31、与阳极金属片31相对的阴极金属片32、设置于阳极金属片31和阴极金属片32之间的离子半透膜33。其中,阳极金属片31的外圈有部分沿垂直于过水管道11的轴线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一支撑臂311,而阴极金属片32的外圈有部分沿垂直于过水管道11的轴线方向水平延伸,形成第二支撑臂321。并且,为了实现对制氢组件3的安装固定,结合图5所示,连接部12对应阳极金属片31和阴极金属片32还开设安装槽15,同时,连接部12还可以过水管道11的轴线为对称轴分别开设与安装槽15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6和第二定位槽17。由此不难看出,结合图1所示,在安装制氢组件3时,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可将阳极金属片31、阴极金属片32和离子半透膜33安装于安装槽15内,同时,分别将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21安装于第一定位槽16和第二定位槽17内,并且,通过图2不难看出,第一安装槽16的槽底还具有可定位第一支撑臂311的第一定位凸起161,而第二定位槽17的槽底还具有可定位第二支撑臂321的第二定位凸起171,通过第一定位凸起161和第二定位凸起171分别对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21的定位,可对整个制氢组件3实现固定。并且,作为优选地方案,为了提高对制氢组件3的固定性能,如图3和图4所示,制氢组件3还包括:环形保护套34,通过环形保护套34可对阳极金属片31、阴极金属片32和离子半透膜33进行固定。同时,环形保护套34对应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21还分别开设第一通道341和第二通道342,使得第一支撑臂311可穿过第一通道341,而第二支撑臂321可穿过第二通道342,从而可保证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21可分别被第一定位凸起161和第二定位凸起171固定。由此不难看出,通过环形保护套34可将阳极金属片31、阴极金属片32和离子半透膜33集成为一个整体,并且,该环形保护套还为一柔性保护套,通过柔性保护套可使得制氢组件3分别与过水连接件1与底座2之间形成密封面,从而提高制氢组件3分别与过水连接件1与底座2之间的密封性能。
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使制氢组件3在对饮用水进行电解的过程中,确保氧气可透过制氢组件3进入气槽21内,阳极金属片31的表面分布有第一网孔(图中未标示),同时,阴极金属片32的表面分布第二网孔(图中未标示),从而使得制氢组件3在对饮用水进行电解时,饮用水中产生的氧气可依次透过阳极金属片31的第一网孔、离子半透膜33和阴极金属片32的第二网孔进入气槽21内,从而使得气槽21内的含氧量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检测模块41所检测到。
此外,为了使排气组件42能够将气槽21内的氧气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排气组件42包括:排气管道421和微泵单元422。其中,排气管道421与出气通道22连接,而微泵单元422设置于排气管道421上,并且,如图7所示,该微泵单元422与主控模块通讯连接,使得微泵单元422可在主控模块的控制下,作用于排气管道421,使排气管道421产生负压,以达到排出气槽21内的氧气。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排气管道421是垂直于底座2进行设置的,并朝远离过水连接件1的方向竖直延伸,使得排气管道421与出气通道22之间是相互垂直设置,而相应的微泵单元422是套接于排气管道421远离过水连接件1的一端,从而当微泵单元422在被主控模块打开后,微泵单元422可通过排气管道421和出气通道22将气槽21内的氧气排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实现过水连接件1与杯体100的连接,过水管道11包括:外管111、内管112和环形连接部113。其中,外管111可从杯体100的底部插入杯体100内,并与杯体100可拆卸连接,比如说:外管11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114,而杯体100的外表面对应内螺纹114设有外螺纹(图中未标示),因此,当过水连接件1在与杯体100进行装配时,可将外管111的内螺纹114与杯体100的外螺纹101相互旋合,从而即可实现过水连接件1与杯体100的固定。其次,内管112设置于外管111内,并与外管111同轴设置,同时,为了实现对内管112的固定,环形连接部113位于外管111与内管112之间,并且该环形连接部113还分别与外管111和内管112连接,通过环形连接部113即可实现对内管112的支撑固定,使得内管112可始终保持与杯体100的同轴设置,使得盛入杯体100内的饮用水可直接进入内管112内,从而保证了制氢组件3可顺利的对饮用水进行电解,使饮用水可产生氢气和氧气。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与底座2连接的环形连接部113是由外管111的底部管口沿垂直于外管111的轴线方向扩张延伸形成,并且,环形连接部113与底座2上还分别开设多个唯一对应的螺纹孔,并借助螺栓即可实现底座2连接的环形连接部113的连接固定。
此外,作为优选地方案,如图6所示,出气通道22与进气端221相对的另一端为暴露于底座2的外表面的第一出气端222,同时,出气通道22还具有位于进气端221和第一出气端222之间的第二出气端223,并且,第二出气端223与排气组件42的排气管道421连接。在实际应用时,当检测模块41检测到气槽21内的含氧量大于第二预设含氧量时,主控模块可直接关闭排气组件42,即主控模块关闭微泵单元42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含氧量大于第一预设含氧量。由此不难看出,由于出气通道22具有第一出气端222和第二出气端223,使得饮用水在被制氢组件3电解后所产生的氧气可从第一出气端222或第二出气端223排出,并且,当检测模块41检测到气槽21内的含氧量大于第二预设含氧量时,即表明此时气槽21内的气压较大,从而使得多余的氧气可通过出气通道22的第一出气端222排出,而当检测模块41检测到气槽21内的含氧量大于第一预设含氧量,并小于第二预设含氧量时,即表明此时气槽21内的氧气含量较少,导致气槽21内的多余氧气已不足通过内部气压从出气通道22的第一出气端222排出,因此,此时需要由主控模块打开微泵单元422,由微泵单元422作用于排气管道421,使得气槽21内的氧气可通过出气通道22的第二出气端223进入排气管道421内,并经微泵单元422排出。由此不难看出,排气组件42的微泵单元422由于仅在饮用水的含量较少时,或饮用水中的含氧量较少时,才会由主控模块通过排气组件42实现多余氧气的排出,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排气组件42的微泵单元422的功耗。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排气组件42的排气力过大,导致杯体100中的氢气被强制抽入气槽2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7所示,当排气组件42的微泵单元422在被主控模块5打开后,主控模块5可用于根据检测模块41检测到的气槽21内的含氧量,控制排气组件42的微泵单元422的排气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控模块5可用于控制排气组件42的微泵单元422的排气量随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的增多而增大,同时,主控模块5还用于控制排气组件42的微泵单元422的排气量还随检测模块41检测到的含氧量的减少而降低,由此不难看出,通过主控模块5对微泵单元422的控制,可在保证富氢水中含氢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富氢水中的含氧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使得制氢组件3、微泵单元422、排气组件42和检测模块41可正常工作,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还包括:电池模块8,且电池模块8设置于主控模块5的底部,同时,如图7所示,电池模块8、阳极金属片31、阴极金属片32、微泵单元422、检测模块41分别与主控模块5电连接,从而使得主控模块5可通过电池模块8分别向制氢组件3、检测模块41和微泵单元422提供电能,使得制氢组件3、检测模块41和微泵单元422可正常工作。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水电解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水电解装置包括:叶轮6和驱动模块7。其中,叶轮6可转动地设置于内管112内,且叶轮6分别与内管112和外管111同轴设置。
另外,如图8所示,驱动模块7包括:设置于底座2的底部的马达71、与马达71的驱动端连接的输出轴72。并且,输出轴72沿内管112的轴线的方向依次穿过底座2和制氢组件3,并与叶轮6同轴连接。由此不难看出,通过驱动模块7对叶轮6的驱动,使得叶轮6可对杯体100内的饮用水进行搅拌,将制氢组件3在对饮用水进行电解后所产生的氢离子均匀的分布于饮用水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富氢水的含氢量。
然而,作为优选地方案,如图9所示,马达71还与主控模块5通讯连接。在实际应用时,主控模块5用于检测模块41检测到的含氧量小于第三预设含氧量时,关闭排气组件42,即关闭微泵单元422,同时,主控模块5还用于在预设时长内打开马达71。并且,第三预设含氧量小于第一预设含氧量。
由此不难看出,结合图8和图9所示,当检测模块41检测到气槽21内的含氧量小于第三预设含氧量时,即表明此时气槽21内的含氧量较低,杯体100内已积蓄了大量的氢气,同时,饮用水中也积蓄了大量的氢离子,因此,为了避免杯体100内的氢气被微泵单元422抽出,此时,可由主控模块关闭微泵单元422,并同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打开马达71,使马达71能够通过输出轴72带动叶轮6转动,通过叶轮6的转动能够充分的将杯体1内的氢气与饮用水混合,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饮用水的含氢量。而当检测模块41检测到气槽21内的含氧量大于第一预设含氧量,并小于第二预设含氧量时,即表明此时气槽21内的含氧量较多,但气槽21内的氧气还不足以通过自身的气压从出气通道22的第一出气端222排出,此时,可由主控模块打开微泵单元422,使微泵单元422作用于排气管道421,通过排气管道42将气槽21内的氧气排出,进而降低富氢水中的含氧量。
通过本实施方式中主控单元分别对微泵单元422和马达71的控制,可始终保证富氢水中具有较高的含氢量。
实施方式三
本发明的第三实方式涉及一种富氢水杯,如图10所示,包括:杯体100、杯盖200、杯底300和如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的水电解装置500。
其中,杯盖200可拆卸地设置于杯体100的顶部,通过杯盖200可打开或封闭杯体100,另外,杯底300可拆卸地设置于杯体100的底部,同时,水电解装置500置于杯底300内,并且,杯盖200上还设有泄压机构400。
由此不难看出,当杯体100内的饮用水在经制氢组件3电解产生氢气后,如杯体100内的气压过大,可直接通过泄压机构400排出,从而避免杯体100内因气压过大而导致杯体出现开裂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电解装置,设置于富氢水杯的杯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电解装置包括:
过水连接件;所述过水连接件包括:过水管道、设置于所述过水管道上的连接部;所述过水管道与所述杯体的所述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由所述过水管道远离所述杯体的一端的管口沿垂直于所述过水管道的轴线方向扩张延伸形成;
底座,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过水管道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过水管道的一侧还形成与所述过水管道连通的气槽;其中,所述底座上还开设与所述气槽连通的出气通道,且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为与所述气槽连通的进气端;
制氢组件,设置于所述过水管道与所述底座之间,隔开所述过水管道和所述气槽;所述制氢组件用于电解所述杯体内的水,使水中的氧气进入所述气槽;
排气机构;所述排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槽内的检测模块、与所述出气通道连接的排气组件;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气槽内的含氧量;
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排气组件通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大于第一预设含氧量时,打开所述排气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的另一端为暴露于所述底座的外表面的第一出气端,所述出气通道的所述进气端与所述出气端之间还具有与所述排气组件连接的第二出气端;
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大于第二预设含氧量时,关闭所述排气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含氧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含氧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件包括:
排气管道,与所述出气通道连接;
微泵单元,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道上,用于所述排气管道产生负压;
其中,所述微泵单元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道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并朝远离所述过水连接件的方向竖直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泵单元套接于所述排气管道远离所述过水连接件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排气组件被打开后,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排气量;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排气量随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的增多而增大,所述主控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组件的排气量还随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的减少而降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道包括:
外管,从所述杯体的底部插入所述杯体内,并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
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并与所述外管同轴设置;
环形连接部,位于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连接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
其中,所述环形连接部由所述外管的底部管口沿垂直于所述外管的轴线方向扩张延伸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电解装置包括:
叶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内管内,并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同轴设置;
驱动模块,包括:设置于底座底部的马达、与所述马达的驱动端连接的输出轴;所述输出轴沿所述内管的轴线的方向依次穿过所述底座和所述制氢组件,并与所述叶轮同轴连接;
其中,所述马达还与所述主控模块通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的含氧量小于第三预设含氧量时,关闭所述排气组件,并在预设时长内打开所述马达;其中,所述第三预设含氧量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含氧量。
10.一种富氢水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杯盖、杯底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电解装置;
其中,所述杯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杯体的顶部,所述杯底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杯体的底部,所述水电解装置置于所述杯底内,所述杯盖上还设有泄压机构。
CN202110518336.7A 2021-05-12 2021-05-12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Pending CN1131865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8336.7A CN113186550A (zh) 2021-05-12 2021-05-12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8336.7A CN113186550A (zh) 2021-05-12 2021-05-12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6550A true CN113186550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81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8336.7A Pending CN113186550A (zh) 2021-05-12 2021-05-12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655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6908A (zh) * 2022-01-24 2022-05-17 氢华(深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高浓度富氢水杯及水电解装置
CN115536121A (zh) * 2022-09-26 2022-12-30 吉田(广东)电极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氢水生成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5722A (zh) * 2014-10-28 2015-01-28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水器系统及热水器
CN108315755A (zh) * 2018-02-26 2018-07-24 深圳市量子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富氢水杯
CN208235002U (zh) * 2018-03-02 2018-12-14 氢星(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分离富氢水生成器
CN208640273U (zh) * 2017-11-15 2019-03-26 广州弘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
JP3225167U (ja) * 2019-12-06 2020-02-13 正坤 古 水素水供給機能を備える携帯式飲料水用カップ
CN111360017A (zh) * 2020-03-17 2020-07-03 珠海科艺普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系统及排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5722A (zh) * 2014-10-28 2015-01-28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热水器系统及热水器
CN208640273U (zh) * 2017-11-15 2019-03-26 广州弘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富氢水杯
CN108315755A (zh) * 2018-02-26 2018-07-24 深圳市量子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富氢水杯
CN208235002U (zh) * 2018-03-02 2018-12-14 氢星(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分离富氢水生成器
JP3225167U (ja) * 2019-12-06 2020-02-13 正坤 古 水素水供給機能を備える携帯式飲料水用カップ
CN111360017A (zh) * 2020-03-17 2020-07-03 珠海科艺普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气系统及排气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邵学俊等: "《无机化学 下》", 30 April 2003, 武汉大学出版社, pages: 38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6908A (zh) * 2022-01-24 2022-05-17 氢华(深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高浓度富氢水杯及水电解装置
CN115536121A (zh) * 2022-09-26 2022-12-30 吉田(广东)电极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氢水生成器
CN115536121B (zh) * 2022-09-26 2024-05-28 吉田(广东)电极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氢水生成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86550A (zh) 水电解装置及富氢水杯
CN106029582B (zh) 功能水生成装置
CN203346132U (zh) 使水性液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装置
CN104160548B (zh) 电池组
TW201633591A (zh) 氧化還原液流電池
US8545195B2 (en) Hydrogen generator with pump
MX2007005230A (es) Sistema de bombeo de electrolito de celda de electrolisis.
CN109487292B (zh) 一种使用膜电极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和装置
KR101735766B1 (ko) 산소 및 수소 공급장치
CN111501058B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氢气生成装置及一种氢气生成方法
CN106946322B (zh) 一种用于净化水的电解机构
CN213475482U (zh) 一种碱性电解离子水机
JP2017119274A (ja) ポータブル型電解装置
JP5421860B2 (ja) 水電解装置の運転停止方法
KR20150092821A (ko) 온수 수소수의 제공이 가능한 수소수 제조장치
CN210366980U (zh) 水汽分离装置
CN214936322U (zh) 通配型富氢适配装置
CN206384895U (zh) 水处理装置
CN214458364U (zh) 氢氧发生设备
CN207886496U (zh) 氢呼吸机
CN111995044A (zh) 一种高温自遮阳供氧型微生物处理箱
CN221117117U (zh) 一种挂壁式氢水机
CN207031037U (zh) 电解水杯
KR20210017693A (ko) 휴대형 수소수 제조 장치
CN218058564U (zh) 一种适用于净水器的富氢水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