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85072A -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85072A
CN113185072A CN202110485071.5A CN202110485071A CN113185072A CN 113185072 A CN113185072 A CN 113185072A CN 202110485071 A CN202110485071 A CN 202110485071A CN 113185072 A CN113185072 A CN 113185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channel
restoration metho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iver
ste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50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红杰
尹冠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uoshan Environment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uoshan Environment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uoshan Environment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uoshan Environment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850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850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85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85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向所述河道中投入第一微生物群,以改良所述河道中的淤泥;在所述河道中栽种水生植物;对所述河道进行曝气;再次向所述河道中投入第二微生物群,以提高所述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相较于传统的水体生态修复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理效果。并且,由于生态系统的良好重建,本发明的方法也大大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污染是常见的水体污染,受污染的河道通常会因为微生物富集、污染物过量而造成黑臭。黑臭河道中生态系统早已破坏,且无法进行自然净化,因此造成水体呈持续恶化状态。这不仅影响河道沿线的景观,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同时也对该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营造产生了负面作用,亟待治理。
现有的河道污染治理方法包括:清淤、换水、化学处理法等。清淤通常是指将河底的淤泥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清除干净,从而消除沉积于河底淤泥内的污染物。换水是指在已污染的河道中引入新鲜洁净水源,从而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化学处理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水层污染物以达到改善水质的技术。上述方法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消除污染、解决河道黑臭等问题,但由于无法重新建立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存在着容易治理效果不长久、容易出现二次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
向所述河道中投入第一微生物群,以改良所述河道中的淤泥;在所述河道中栽种水生植物;对所述河道进行曝气;再次向所述河道中投入第二微生物群,以提高所述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微生物群包括脱磷除氮菌副球菌、絮凝菌土壤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中的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微生物群为脱磷除氮菌副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氨氧化细菌。
可选地,所述脱磷除氮菌副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氨氧化细菌的重量比为1:2:1:3。
可选地,所述水生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狐尾藻、伊乐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中的多种。
可选地,所述水生植物由黑藻、金鱼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组成。
可选地,所述曝气包括对河底曝气,曝气频率为3-5次/天,每次曝气时间1-1.5小时。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生物群包括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中的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微生物群为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
可选地,所述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的重量比为2:2:1。
本发明通过上述多种方式相互配合,首先,采用第一微生物群去对淤泥进行改善,使其适用于水生植物的生存;随手种植水生植物来初步建立河道水体的生态系统;再进行曝气增加水体氧量,利于水体内的植物生存,同时为鱼虾等动物的产生以及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引入第二微生物群进一步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最优条件。相较于传统的水体生态修复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治理效果。并且,由于生态系统的良好重建,本发明的方法也大大降低了二次污染的几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
向河道中投入第一微生物群,以改良河道中的淤泥;该步骤中,通过第一微生物群的生物活动,吸收、分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并产生适合于植物生长的淤泥环境。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生物群的微生物包括脱磷除氮菌副球菌、絮凝菌土壤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各菌类的投放比例可以自由选择。这一步骤持续时间可以是15天。
在河道中栽种水生植物;经过第一微生物群的改良,河道中的淤泥已经初步具备了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此时,投放适当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建立生态环境多态性、进一步改良河道水质。本实施例中,水生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狐尾藻、伊乐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栽种过程在7天内完成。
还包括对河道进行曝气;曝气能够进一步提高河道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为需氧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例如,为鱼虾等动物提供所需环境。曝气的时间和频率为:曝气频率为3次/天,每次曝气时间1.5小时。曝气持续进行7天。
还包括再次向河道中投入第二微生物群;该微生物群可以进一步消耗河体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所述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该微生物群包括: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
实验对象为随机选取的10处污染程度不一的河道。经过治理,所有实验河道的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达到2m,水质达国家河道水质标准。
实施例2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
向河道中投入第一微生物群,以改良河道中的淤泥;该步骤中,通过第一微生物群的生物活动,吸收、分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并产生适合于植物生长的淤泥环境。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生物群的微生物包括脱磷除氮菌副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氨氧化细菌。脱磷除氮菌副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氨氧化细菌的重量比为1:2:1:3。这一步骤持续时间可以是12天。
在河道中栽种水生植物;经过第一微生物群的改良,河道中的淤泥已经初步具备了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此时,投放适当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建立生态环境多态性、进一步改良河道水质。本实施例中,水生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栽种过程在7天内完成。
还包括对河道进行曝气;曝气能够进一步提高河道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为需氧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例如,为鱼虾等动物提供所需环境。曝气的时间和频率为:曝气频率为5次/天,每次曝气时间1小时。曝气持续进行7天。
还包括再次向河道中投入第二微生物群;该微生物群可以进一步消耗河体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所述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该微生物群包括: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所述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的重量比为2:2:1。
实验对象为随机选取的12处污染程度不一的河道。经过治理,所有实验河道的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达到2m,水质达国家河道水质标准。
实施例3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
向河道中投入第一微生物群,以改良河道中的淤泥;该步骤中,通过第一微生物群的生物活动,吸收、分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并产生适合于植物生长的淤泥环境。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生物群的微生物包括脱磷除氮菌副球菌、絮凝菌土壤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各菌类的投放比例可以自由选择。这一步骤持续时间可以是12天。
在河道中栽种水生植物;经过第一微生物群的改良,河道中的淤泥已经初步具备了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此时,投放适当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建立生态环境多态性、进一步改良河道水质。本实施例中,水生植物包括狐尾藻、伊乐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栽种过程在7天内完成。
还包括对河道进行曝气;曝气能够进一步提高河道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为需氧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例如,为鱼虾等动物提供所需环境。曝气的时间和频率为:曝气频率为4次/天,每次曝气时间1.5小时。曝气持续进行8天。
还包括再次向河道中投入第二微生物群;该微生物群可以进一步消耗河体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所述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该微生物群包括: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
实验对象为随机选取的15处污染程度不一的河道。经过治理,所有实验河道的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达到2m,水质达国家河道水质标准。
实施例4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包括:
向河道中投入第一微生物群,以改良河道中的淤泥;该步骤中,通过第一微生物群的生物活动,吸收、分解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并产生适合于植物生长的淤泥环境。本实施例中,第一微生物群的微生物包括脱磷除氮菌副球菌、絮凝菌土壤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各菌类的投放比例可以自由选择。这一步骤持续时间可以是15天。
在河道中栽种水生植物;经过第一微生物群的改良,河道中的淤泥已经初步具备了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环境,此时,投放适当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建立生态环境多态性、进一步改良河道水质。本实施例中,水生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狐尾藻、伊乐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栽种过程在7天内完成。
还包括对河道进行曝气;曝气能够进一步提高河道水体中的含氧量,从而为需氧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例如,为鱼虾等动物提供所需环境。曝气的时间和频率为:曝气频率为3次/天,每次曝气时间1小时。曝气持续进行10天。
还包括再次向河道中投入第二微生物群;该微生物群可以进一步消耗河体中的污染物,以提高所述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该微生物群包括:氧化硫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
实验对象为随机选取的8处污染程度不一的河道。经过治理,所有实验河道的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达到2m,水质达国家河道水质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采用的步骤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所述河道中投入第一微生物群,以改良所述河道中的淤泥;
在所述河道中栽种水生植物;
对所述河道进行曝气;
再次向所述河道中投入第二微生物群,以提高所述河道中的水体透明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生物群包括脱磷除氮菌副球菌、絮凝菌土壤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中的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生物群为脱磷除氮菌副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氨氧化细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磷除氮菌副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氨氧化细菌的重量比为1:2:1:3。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生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狐尾藻、伊乐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中的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生植物由黑藻、金鱼藻、眼子菜、红线草、苦草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包括对河底曝气,曝气频率为3-5次/天,每次曝气时间1-1.5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微生物群包括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中的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微生物群为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硫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的重量比为2:2:1。
CN202110485071.5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Pending CN1131850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071.5A CN113185072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5071.5A CN113185072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85072A true CN113185072A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83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5071.5A Pending CN113185072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85072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0041A (zh) * 2006-04-03 2007-10-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CN103882828A (zh) * 2014-04-01 2014-06-25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6635883A (zh) * 2016-11-09 2017-05-10 东营晟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道有机物治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11087085A (zh) * 2019-12-24 2020-05-01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的方法
CN111320284A (zh) * 2020-03-25 2020-06-23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及修复方法
CN111807526A (zh) * 2020-07-22 2020-10-23 山东苏柯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治理方法
CN112079446A (zh) * 2020-08-17 2020-12-15 南京乐萱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河道水体透明度的微生物调节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0041A (zh) * 2006-04-03 2007-10-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河涌污染治理方法
CN103882828A (zh) * 2014-04-01 2014-06-25 深圳市益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6635883A (zh) * 2016-11-09 2017-05-10 东营晟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河道有机物治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11087085A (zh) * 2019-12-24 2020-05-01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的方法
CN111320284A (zh) * 2020-03-25 2020-06-23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对河道/湖库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及修复方法
CN111807526A (zh) * 2020-07-22 2020-10-23 山东苏柯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治理方法
CN112079446A (zh) * 2020-08-17 2020-12-15 南京乐萱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河道水体透明度的微生物调节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1130B (zh) 一株具有脱氮能力的盐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3820427A (zh) 微生物水质净化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1607760B (zh) 受污染河流的净化方法
CN106754576A (zh) 一株快速降解污水中氮素的菌株及其应用
CN203346230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N102642987A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污水的方法
EP1449814A1 (en) Fungi and their symbiotic bacterial group suitable for treating organic waste, and uses thereof
CN109052654A (zh) 一种用于改善城市黑臭水的方法
CN113003869A (zh) 一种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4178433A (zh) 一种城市河水污染治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6832A (zh) 一种利用菌剂处理工业废水的工艺
CN101386823B (zh) 一株特效厌氧反硝化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5585210A (zh) 一种菌类-水生植物共生系统处理养殖污水新工艺
CN107673558B (zh) 一种黑臭水体净化方法
CN109133355A (zh) 一种高氮磷河涌水体修复方法及菌藻系统
CN109081441A (zh) 一种原位修复水产养殖废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01701197B (zh) 新型微生物菌群组合剂及其混合培养基
CN111040965A (zh) 微好氧条件下强化吡啶生物降解的菌藻共生系统
CN109081447A (zh) 一种小球藻-不动杆菌-假单胞菌联合去除养殖废水氮、磷的方法
CN105502805B (zh) 强化微生物多级处理生活污水及回收利用的处理系统及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N211338974U (zh) 一种本土微生物活化修复黑臭水体的装置
CN109626595B (zh) 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方法
CN101983938B (zh) 一种甘蔗渣基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10104798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应用
CN110156276A (zh) 一种粪尿混合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