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9340A -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9340A
CN113179340A CN202110449477.8A CN202110449477A CN113179340A CN 113179340 A CN113179340 A CN 113179340A CN 202110449477 A CN202110449477 A CN 202110449477A CN 113179340 A CN113179340 A CN 113179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liquid crystal
layer
light emitting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94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小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494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9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9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9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2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of characters on dial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其中,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显示组件,位于摄像头的一侧,显示组件包括:液晶层;驱动层,与液晶层相贴合;背光层,与驱动层背离液晶层的一侧相贴合,在背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摄像头位置相对,其中,在液晶层上,背光层覆盖的区域为第一显示区,第一通孔相对的区域为第二显示区;发光组件,位于驱动层背离液晶层的一侧,发光组件的发光范围覆盖第二显示区;控制器,与显示组件相连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是用户交互的主要部分,用户对屏幕,尤其是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用户又有着对前置摄像头的需求。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追求屏占比,手机屏幕一般设置为“刘海屏”、“水滴屏”等形式,来为设置前置摄像头提供空间,其根本是设置“异形屏”,即去掉部分屏幕区域。而由于去掉了部分显示区,导致屏幕的整体显示效果被破坏,用户视觉体验不佳。
如何在不影响前置摄像头功能的前提下,保证屏幕的完整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屏下摄像头,提高显示屏的完整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摄像头;
显示组件,位于摄像头的一侧,显示组件包括:
液晶层;
驱动层,与液晶层相贴合;
背光层,与驱动层背离液晶层的一侧相贴合,在背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摄像头位置相对,其中,在液晶层上,背光层覆盖的区域为第一显示区,第一通孔相对的区域为第二显示区;
发光组件,位于驱动层背离液晶层的一侧,发光组件的发光范围覆盖第二显示区;
控制器,与显示组件相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第一方面的电子设备,方法包括:
接收显示指令;
获取摄像头的工作状态;
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控制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在摄像头工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显示区根据显示信息工作,并第二显示区内的液晶单元开启,并控制发光组件不工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方面的电子设备,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显示指令;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摄像头的工作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控制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在摄像头工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显示区根据显示信息工作,并第二显示区内的液晶单元开启,并控制发光组件不工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和显示组件,其中摄像头具体为前置摄像头,显示组件具体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液晶层、驱动层、背光层和发光组件。其中,背光层为不透光设计,因此,背光层所覆盖的部分为显示屏的正常显示部分,具体为第一显示区,该第一显示区包括了显示组件的大部分显示范围,以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同时,背光层上设置有通孔,具体为第一通孔,且该第一通孔的设置位置与摄像头相对,因此,外界光线可以穿过透明的液晶层和驱动层,并经过第一通孔后进入摄像头的感光模组上,因此设置于显示组件一侧的摄像头(屏下摄像头)能够通过该通孔采集外界光线,从而进行拍摄。并且由于覆盖在摄像头上方的驱动层和液晶层等均为可透光的形态,其透光率可达到85%以上,因此能够有效地保证“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其中,该通孔可以是矩形、圆形、圆角矩形、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通孔的形状和面积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通孔所处的位置,为“透明”显示部分,也即上述第二显示区,由于背光层无法覆盖该部分区域,因此设置发光组件,使发光组件的发光范围覆盖第二显示区,因此在通过第二显示区来显示内容时,可以通过发光组件和液晶层的配合,实现“透明”显示的效果,同时,第二显示区可以作为单独的显示区,来显示如通知栏、信号、电量、时间、通知等固定信息,也可以与第一显示区配合,形成完整的、“无损失”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如电子设备的主控芯片(System On Chip,SOC)来根据显示指令,并结合摄像头的工作状态,来控制第二显示区工作。举例来说,在摄像头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此时第二显示区可作为独立的显示区,或与第一显示区相配合,构成完整的主屏显示。此时,可通过切换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来实现彩色显示,并通过控制对应的液晶层上液晶单元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像素级的显示控制,从而实现“透明”显示功能。
如果用户开启了前置摄像头,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拍摄,则可以关闭发光组件,同时控制第二区域的液晶层进入透光状态,即打开第二区域内的液晶单元,从而提高第二区域的“透明效果”,有效地保证“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设置为正常的“第一显示区”和透明的“第二显示区”,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将前置的摄像头隐藏于透明的第二显示区下,从而实现了“屏下摄像头”。且第二显示区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独立显示,或与第一显示区进行配合显示,使得电子设备的主屏幕能够得到完整的、“无损失”的显示效果,满足用户对高质量视觉体验的需求。同时,通过控制发光组件和第二显示区的工作状态,能够使第二显示区保持在可透光的形态,其透光率可达到85%以上,因此能够同时有效地兼顾“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进而同时满足用户对高质量画面显示的视觉体验需求和对前置摄像头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区的显示驱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设备,102摄像头,104显示组件,104A第一显示区,104B第二显示区;
1041液晶层,1042驱动层,1043背光层,1044发光组件,1045电致发光冷光片,1046彩膜玻璃层,1047第一偏光片,1048第二偏光片,1049封框件,1050矩阵单元;
10412平坦层,10414液晶单元,10416光阻隔离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电子设备包括:
摄像头102;
显示组件104,位于摄像头102的一侧,显示组件104包括:
液晶层1041;
驱动层1042,与液晶层1041相贴合;
背光层1043,与驱动层1042背离液晶层1041的一侧相贴合,在背光层104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摄像头102位置相对,其中,在液晶层1041上,背光层1043覆盖的区域为第一显示区104A,第一通孔相对的区域为第二显示区104B;
发光组件1044,位于驱动层1042背离液晶层1041的一侧,发光组件1044的发光范围覆盖第二显示区104B;
控制器,与显示组件104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摄像头102和显示组件104,其中摄像头102具体为前置摄像头102,显示组件104具体为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其中,显示组件104包括液晶层1041、驱动层1042、背光层1043和发光组件1044。如图2所示,背光层1043为不透光设计,因此,背光层1043所覆盖的部分为显示屏的正常显示部分,具体为第一显示区104A,该第一显示区104A包括了显示组件104的大部分显示范围,以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同时,背光层1043上设置有通孔,具体为第一通孔,且该第一通孔的设置位置与摄像头102相对,因此,外界光线可以穿过透明的液晶层1041和驱动层1042,并经过第一通孔后进入摄像头102的感光模组上,因此设置于显示组件104一侧的摄像头102(屏下摄像头102)能够通过该通孔采集外界光线,从而进行拍摄,具体如图3所示,并且由于覆盖在摄像头102上方的驱动层1042和液晶层1041等均为可透光的形态,其透光率可达到85%以上,因此能够有效地保证“屏下摄像头102”的拍摄效果。
其中,该通孔可以是矩形、圆形、圆角矩形、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通孔的形状和面积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通孔所处的位置,为“透明”显示部分,也即上述第二显示区104B,由于背光层1043无法覆盖该部分区域,因此设置发光组件1044,使发光组件1044的发光范围覆盖第二显示区104B,因此在通过第二显示区104B来显示内容时,可以通过发光组件1044和液晶层1041的配合,实现“透明”显示的效果,同时,第二显示区104B可以作为单独的显示区,来显示如通知栏、信号、电量、时间、通知等固定信息,也可以与第一显示区104A配合,形成完整的、“无损失”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电子设备100的控制器,如电子设备100的主控芯片(System On Chip,SOC)来根据显示指令,并结合摄像头102的工作状态,来控制第二显示区104B工作。举例来说,在摄像头102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此时第二显示区104B可作为独立的显示区,或与第一显示区104A相配合,构成完整的主屏显示。此时,可通过切换发光组件1044的发光状态,来实现彩色显示,并通过控制对应的液晶层1041上液晶单元10414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像素级的显示控制,从而实现“透明”显示功能。
如果用户开启了前置摄像头102,通过前置摄像头102进行拍摄,则可以关闭发光组件1044,同时控制第二区域的液晶层1041进入透光状态,即打开第二区域内的液晶单元10414,从而提高第二区域的“透明效果”,有效地保证“屏下摄像头102”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设置为正常的“第一显示区104A”和透明的“第二显示区104B”,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将前置的摄像头102隐藏于透明的第二显示区104B下,从而实现了“屏下摄像头102”。且第二显示区104B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独立显示,或与第一显示区104A进行配合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的主屏幕能够得到完整的、“无损失”的显示效果,满足用户对高质量视觉体验的需求。同时,通过控制发光组件1044和第二显示区104B的工作状态,能够使第二显示区104B保持在可透光的形态,其透光率可达到85%以上,因此能够同时有效地兼顾“屏下摄像头102”的拍摄效果,进而同时满足用户对高质量画面显示的视觉体验需求和对前置摄像头102的使用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组件104还包括:矩阵单元1050,贴合于液晶层1041背离驱动层1042的一侧,在矩阵单元105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4包括矩阵单元1050,具体为黑色矩阵(BlackMatrix,BM)。矩阵单元1050与液晶层1041贴合,并覆盖第一显示区104A。在通过第一显示区104A显示内容时,背光层1043提供白色的光,同时液晶层1041根据所显示的内容开启对应的液晶单元10414,背光层1043发出的光经过偏光后穿透液晶层1041上开启的液晶单元10414,同时矩阵单元1050覆盖液晶层1041,且矩阵单元1050包括多个与液晶单元10414一一对应的红色阻、绿色阻和蓝色阻,每种色阻仅允许对应颜色的光通过,因此相邻的三个液晶单元10414就形成了由一个红色子像素、一个绿色子像素和一个蓝色子像素构成的像素单元,该像素单元通过控制每种子像素的亮度,形成不同颜色的像素点,最终形成为显示画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44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色彩信息,根据色彩信息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调整发光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44包括红色(Red)、绿色(Green)和蓝色(Blue)的三原色(RGB)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体地,在通过第二显示区104B,也即透明显示区进行显示时,由于第二显示区104B没有覆盖背光层1043和矩阵单元1050,因此无法形成传统意义上的“三原色子像素”。因此,可通过时分的方式,通过分别点亮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并同时开启对应的像素单元的形式,来形成彩色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区104B的显示驱动示意图,具体地,可按照时间,将显示图像按照显示周期进行划分,其中,在每个显示周期内,分别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在不同的时刻点亮。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如果需要显示彩色字母H,则根据字母H最终显示的方式和颜色,确定不同颜色对应的液晶单元10414,同时,根据最终形成颜色中各原色的比例,确定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以一个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为例,首先,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一亮度发光,并控制与红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液晶单元开启,效果如图4中A部分所示。
在进入第二时间段后,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二亮度发光,并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二液晶单元开启,效果如图4中B部分所示。
在进入第三时间段后,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三亮度发光,并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三液晶单元开启,效果如图4中C部分所示。
其中,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的时长均很短,可以是毫秒级或纳秒级。在经过第三时间段之后,进入下一个显示周期,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显示。由于视觉残留效应,快速切换的原色光会在人眼中呈现出混合后的色彩,实现第二显示区104B的“透明”彩色显示,效果如图4中D部分所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104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如图5所示,发光组件1044包括电致发光冷光片1045,贴合于驱动层1042,并位于第一通孔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44包括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t,EL)冷光片,如图5所示,该EL冷光片贴合于驱动层1042背离液晶层1041的一侧,通过EL冷光片来实现第二显示区104B的背光。其中,EL冷光片能够通过电场控制发光材料的能量转换,实现不同颜色的彩色发光,进而实现第二显示区104B的“透明”彩色显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光组件1044设置于驱动层1042上,且发光组件1044位于第一通孔的周侧;或发光组件1044设置于驱动层1042上,且发光组件1044与第一通孔相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发光组件1044可以设置在第一通孔的周侧,即“侧向”射入光线,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组件104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如图6所示,发光组件1044还可以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即“正向”射入光线。
能够理解的是,在发光组件1044与第一通孔相对设置的情况下,发光组件1044与摄像头102相互避让,互不干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组件104还包括:
彩膜玻璃层1046,与矩阵单元1050相贴合;
第一偏光片1047,与彩膜玻璃层1046相贴合,第一偏光片1047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
第二偏光片1048,位于驱动层1042和背光层之间,第二偏光片1048上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位置与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矩阵单元1050外侧贴合设置有彩膜(Color Film,CF)玻璃层,又称CF Glass层。在CF Glass层上设置有第一偏光片1047,在驱动层1042和背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偏光片1048。背光层1043发出的光线,首先经过第二偏光片1048后,通过开启的液晶单元10414和矩阵单元1050后,经第一偏光片1047再次偏光后射出,从而实现对入射光进行像素级的调光控制并呈现彩色的显示效果。
其中,第一偏光片1047和第二偏光片1048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即第一偏光片1047和第二偏光片1048均不覆盖第二显示区104B,从而保证第二显示区104B的透明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液晶层1041包括:
平坦层10412;
液晶单元10414,设置于平坦层10412上,液晶单元10414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液晶单元10414在平坦层10412上间隔设置;
光阻隔离单元10416,设置于平坦层10412上,位于液晶单元10414之间的间隔内;
驱动层1042上设置有多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多液晶单元10414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层1041包括平坦层10412(Over Coat,OC),平台层覆盖液晶单元10414的外表面,为液晶单元10414提供保护。在平坦层10412内排列设置有多个液晶单元10414,这些液晶单元10414可以在平坦层10412内均匀分布,相邻的液晶单元10414之间设置有间隔,间隔内设置有光阻隔离单元,从而使不同的液晶单元10414形成为不同的子像素。驱动层1042上相对液晶单元10414设置有多个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与液晶单元10414一一对应,用于分别控制每一个液晶单元10414开启或关闭,从而实现像素级的显示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组件104还包括:封框件1049,用于粘合平坦层10412和驱动层1042,封框件1049、平坦层10412和驱动层1042围合成腔体,液晶单元10414、光阻隔离单元和驱动单元均位于腔体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4包括封框件1049,具体为封框胶,封框胶均匀涂抹在平坦层10412的外周,将平坦层10412和驱动层1042粘合在一起。同时,封框件1049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形成为侧壁,因此,框件、平坦层10412和驱动层1042围合成一个腔体,液晶单元10414、光阻隔离单元和驱动单元位于腔体内,从而得到有效的保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702,接收显示指令;
步骤704,获取摄像头的工作状态;
步骤706,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控制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步骤708,在摄像头工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显示区根据显示信息工作,第二显示区内的液晶单元开启,并控制发光组件不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具体为屏幕,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具体地,第一显示区为“常规”的液晶显示屏,而第二显示区为“透明”的显示区。具体地,根据显示指令,并结合摄像头的工作状态,来控制第二显示区工作。
首先,接收显示指令,该显示指令可以根据当前运行的系统和程序,通过调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生成对应的显示指令,该显示指令能够指示所需要显示的图案的形状、位置、颜色、亮度等属性。控制器根据这些属性,并结合摄像头的工作状态,来控制显示组件的第二显示区工作。其中,摄像头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工作状态和不工作状态。
具体地,摄像头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和不工作,在摄像头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此时第二显示区可作为独立的显示区,或与第一显示区相配合,构成完整的主屏显示。此时,根据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其中,显示信息为具体显示的内容信息,包括颜色、亮度、对应的像素点等。在前置摄像头关闭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同时工作,此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显示上述显示内容。当前置摄像头开启后,第二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此时由第一显示区独立显示上述显示内容。
显示周期是基于显示时长和颜色信息确定的,发光组件中各颜色发光件的发光时间。基于该显示周期,可通过周期性切换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来实现彩色显示,并通过控制对应的液晶层上液晶单元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像素级的显示控制,从而实现“透明”显示功能。
如果用户开启了前置摄像头,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拍摄,则可以关闭发光组件,同时控制第二区域的液晶层上的液晶单元开启并进入透光状态,即打开第二区域内的液晶单元,从而提高第二区域的“透明效果”,有效地保证“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同时有效地兼顾“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和屏幕的完整显示的视觉体验,进而同时满足用户对高质量画面显示的视觉体验需求和对前置摄像头的使用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周期工作,包括:
根据显示信息确定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
控制第二显示区按照显示周期和第一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控制第一显示区按照第二显示信息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容包括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在前置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共同工作,从而使手机屏幕形成为“完整”的全面屏,此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共同显示上述显示内容部分,从而构成显示信息的完整内容。
具体地,根据显示信息,确定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其中,可根据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形状等参数,对显示信息进行分割,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第二显示区显示第二显示内容后,手机的屏幕上能够完整地构成上述显示信息的完整内容。
能够理解的时,如果前置摄像头开始工作,则第二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此时不再对显示信息进行划分,而是通过第一显示区独立显示上述显示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在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显示区按照所述显示周期和所述第一显示信息周期工作,包括:
根据第一显示信息确定红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液晶单元与第一亮度,绿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二液晶单元与第二亮度,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三液晶单元与第三亮度;
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一亮度发光,并控制第一液晶单元开启;
在第二时间段内,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二亮度发光,并控制第二液晶单元开启;
在第三时间段内,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三亮度发光,并控制第三液晶单元开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在每个显示周期内,分别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在不同的时刻点亮。
具体地,以图4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如果需要显示彩色字母H,则根据字母H最终显示的方式和颜色,确定不同颜色对应的液晶单元,同时,根据最终形成颜色中各原色的比例,确定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以一个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为例,首先,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一亮度发光,并控制与红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液晶单元开启,效果如图4中A部分所示。
在进入第二时间段后,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二亮度发光,并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二液晶单元开启,效果如图4中B部分所示。
在进入第三时间段后,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三亮度发光,并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三液晶单元开启。
其中,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的时长均很短,可以是毫秒级或纳秒级。在经过第三时间段之后,进入下一个显示周期,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显示。由于视觉残留效应,快速切换的原色光会在人眼中呈现出混合后的色彩,实现第二显示区的“透明”彩色显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8所示,显示控制装置800包括:
接收单元802,用于接收显示指令;
获取单元804,用于获取摄像头的工作状态;
控制单元806,用于在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控制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在摄像头工作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显示区根据显示信息工作,并第二显示区内的液晶单元开启,并控制发光组件不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显示组件,具体为屏幕,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具体地,第一显示区为“常规”的液晶显示屏,而第二显示区为“透明”的显示区。具体地,根据显示指令,并结合摄像头的工作状态,来控制第二显示区工作。
首先,接收显示指令,该显示指令可以根据当前运行的系统和程序,通过调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生成对应的显示指令,该显示指令能够指示所需要显示的图案的形状、位置、颜色、亮度等属性。控制器根据这些属性,并结合摄像头的工作状态,来控制显示组件的第二显示区工作。其中,摄像头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工作状态和不工作状态。
具体地,摄像头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和不工作,在摄像头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此时第二显示区可作为独立的显示区,或与第一显示区相配合,构成完整的主屏显示。此时,根据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第一显示信息,其中,第一显示信息为具体显示的内容信息,包括颜色、亮度、对应的像素点等。在前置摄像头关闭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同时工作,此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显示上述显示内容。当前置摄像头开启后,第二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此时由第一显示区独立显示上述显示内容。
显示周期是基于显示时长和颜色信息确定的,发光组件中各颜色发光件的发光时间。基于该显示周期,可通过周期性切换发光组件的发光状态,来实现彩色显示,并通过控制对应的液晶层上液晶单元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像素级的显示控制,从而实现“透明”显示功能。
如果用户开启了前置摄像头,通过前置摄像头进行拍摄,则可以关闭发光组件,同时控制第二区域的液晶层上的液晶单元开启并进入透光状态,即打开第二区域内的液晶单元,从而提高第二区域的“透明效果”,有效地保证“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同时有效地兼顾“屏下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和屏幕的完整显示的视觉体验,进而同时满足用户对高质量画面显示的视觉体验需求和对前置摄像头的使用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806还用于根据显示信息确定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
控制第二显示区按照显示周期和第一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控制第一显示区按照第二显示信息工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内容包括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在前置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共同工作,从而使手机屏幕形成为“完整”的全面屏,此时,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共同显示上述显示内容部分,从而构成显示信息的完整内容。
具体地,根据显示信息,确定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其中,可根据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面积、形状等参数,对显示信息进行分割,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显示第一显示内容,第二显示区显示第二显示内容后,手机的屏幕上能够完整地构成上述显示信息的完整内容。
能够理解的时,如果前置摄像头开始工作,则第二显示区进入“透明”状态,此时不再对显示信息进行划分,而是通过第一显示区独立显示上述显示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第三时刻,在发光组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控制单元806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显示信息确定红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液晶单元与第一亮度,绿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二液晶单元与第二亮度,以及蓝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三液晶单元与第三亮度;在第一时刻内,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一亮度发光,并控制第一液晶单元开启;在第二时刻内,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二亮度发光,并控制第二液晶单元开启;在第三时刻内,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三亮度发光,并控制第三液晶单元开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在每个显示周期内,分别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在不同的时刻点亮。
具体地,以图4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如图4所示,如果需要显示彩色字母H,则根据字母H最终显示的方式和颜色,确定不同颜色对应的液晶单元,同时,根据最终形成颜色中各原色的比例,确定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以一个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为例,首先,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红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一亮度发光,并控制与红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液晶单元开启,效果如图4中A部分所示。
在进入第二时间段后,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二亮度发光,并控制绿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二液晶单元开启,效果如图4中B部分所示。
在进入第三时间段后,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按照第三亮度发光,并控制蓝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三液晶单元开启。
其中,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的时长均很短,可以是毫秒级或纳秒级。在经过第三时间段之后,进入下一个显示周期,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显示。由于视觉残留效应,快速切换的原色光会在人眼中呈现出混合后的色彩,实现第二显示区的“透明”彩色显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
显示组件,位于所述摄像头的一侧,所述显示组件包括:
液晶层;
驱动层,与所述液晶层相贴合;
背光层,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相贴合,在所述背光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摄像头位置相对,其中,在所述液晶层上,所述背光层覆盖的区域为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通孔相对的区域为第二显示区;
发光组件,位于所述驱动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范围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
控制器,与所述显示组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
矩阵单元,贴合于所述液晶层背离所述驱动层的一侧,在所述矩阵单元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色彩信息,根据所述色彩信息控制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调整发光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电致发光冷光片,贴合于所述驱动层,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上,且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侧;或
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所述驱动层上,且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
彩膜玻璃层,与所述矩阵单元相贴合;
第一偏光片,与所述彩膜玻璃层相贴合,所述第一偏光片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
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驱动层和所述背光层之间,所述第二偏光片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括:
平坦层;
液晶单元,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所述液晶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液晶单元在所述平坦层上间隔设置;
光阻隔离单元,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位于所述液晶单元之间的间隔内;
所述驱动层上设置有多个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多所述液晶单元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
封框件,用于粘合所述平坦层和所述驱动层,所述封框件、所述平坦层和所述驱动层围合成腔体,所述液晶单元、所述光阻隔离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均位于所述腔体内。
9.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显示指令;
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工作状态;
在所述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控制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所述显示周期和所述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在所述摄像头工作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根据所述显示信息工作,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液晶单元开启,并控制所述发光组件不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所述显示周期和所述显示信息周期工作,包括:
根据所述显示信息确定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
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按照所述显示周期和所述第一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按照所述第二显示信息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在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二显示区按照所述显示周期和所述第一显示信息周期工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信息确定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液晶单元与第一亮度,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二液晶单元与第二亮度,以及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三液晶单元与第三亮度;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按照所述第一亮度发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单元开启;
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控制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按照所述第二亮度发光,并控制所述第二液晶单元开启;
在所述第三时间段内,控制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按照所述第三亮度发光,并控制所述第三液晶单元开启。
12.一种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显示指令;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摄像头的工作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摄像头不工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显示指令确定对应的显示周期和显示信息,控制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按照所述显示周期和所述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在所述摄像头工作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根据所述显示信息工作,所述第二显示区内的液晶单元开启,并控制所述发光组件不工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显示信息确定第一显示信息和第二显示信息;
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按照所述显示周期和所述第一显示信息周期工作;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区按照所述第二显示信息工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周期包括第一时刻、第二时刻和第三时刻,在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显示信息确定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一液晶单元与第一亮度,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二液晶单元与第二亮度,以及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对应的第三液晶单元与第三亮度;
在所述第一时刻内,控制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按照所述第一亮度发光,并控制所述第一液晶单元开启;
在所述第二时刻内,控制所述绿色发光二极管按照所述第二亮度发光,并控制所述第二液晶单元开启;
在所述第三时刻内,控制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按照所述第三亮度发光,并控制所述第三液晶单元开启。
15.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449477.8A 2021-04-25 2021-04-25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179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477.8A CN113179340A (zh) 2021-04-25 2021-04-25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9477.8A CN113179340A (zh) 2021-04-25 2021-04-25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9340A true CN113179340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9477.8A Pending CN113179340A (zh) 2021-04-25 2021-04-25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934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7244A (zh) * 2018-05-18 2018-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0456571A (zh) * 2019-08-12 2019-1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0646985A (zh) * 2019-06-10 2020-0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243534A (zh) * 2020-03-04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7244A (zh) * 2018-05-18 2018-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0646985A (zh) * 2019-06-10 2020-01-0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456571A (zh) * 2019-08-12 2019-1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1243534A (zh) * 2020-03-04 2020-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364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1341526B (zh) 具有双色顺序背光的彩色lcd
JP464278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27535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51373B (zh) 拼接屏及其显示方法
CN11108175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00255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pslay method
CN102707487A (zh) 透明显示装置及具有透明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0623484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該液晶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駆動方法
CN210723032U (zh)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158431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3534B (zh) 显示面板、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03228304A (ja) 表示装置
CN105278152B (zh) 改善大视角色偏的液晶显示器
CN109031780A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led光源组切换方法
CN106483710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7118106A1 (zh)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885226A (zh) 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838115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51530B (zh) 偏光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717963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0262120B (zh)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3179340A (zh) 电子设备、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81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61666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