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6874B -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6874B
CN113176874B CN202110470190.3A CN202110470190A CN113176874B CN 113176874 B CN113176874 B CN 113176874B CN 202110470190 A CN202110470190 A CN 202110470190A CN 113176874 B CN113176874 B CN 113176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
information
business
requirement
ser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01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6874A (zh
Inventor
陈璐璐
叶齐娇
李刚
李京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1104701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68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6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6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10Requirements analysis; Specific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G06F8/24Object-orien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6Software re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可用于金融科技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为已有的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模型;以及基于M个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所述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信息管理装置、系统及介质。

Description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可用于金融科技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通常会针对各种业务场景的业务需求构建相应的业务模型,便于对同类型的业务需求的复用,提高企业的业务服务能力。然而随着业务场景的多样化和快速变化,新的业务需求层出不穷,常常导致辛苦建立起来的业务模型在几个月的版本研发后便不能发挥出预期作用以至于最后不得不放弃。而现在全球企业都在做数字化转型,而转型过程进行业务建模是一个必须的过程,更需要业务模型在企业转型的整个进程中能持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如何有效的维护业务模型,使业务模型在业务需求快速多变的情况下发挥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智能分析需求用例来对业务模型进行维护调整的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为已有的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模型;以及基于M个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所述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复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或者,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包括: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不存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新增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开的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包括: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存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但服务内容具有差异的业务模型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差异变更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开的实施例,所述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包括:提取所述需求用例中每个维度对应的字段的数据信息,得到每个维度对应的所述维度需求信息。
根据本开的实施例,在所述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的维度设置,预先设置所述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以控制所述需求用例的编写。
根据本开的实施例,所述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需求用例的用例名或活动名,所述需求用例中的至少一个任务,所述需求用例的至少一个任务中的至少一个步骤,所述需求用例的至少一个任务中至少一个步骤的业务规则,所述需求用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规则中的业务链信息,所述需求用例中涉及的至少一个页面,或者所述需求用例的输入项或输出项。其中所述业务链信息包括客户、产品、渠道、以及合作方,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比较处理模块、以及信息获得模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比较处理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为已有的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模型。信息获得模块用于基于M个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所述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比较处理模块包括比较子模块和确定子模块。比较子模块用于按照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从与业务架构系统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中,通过模糊匹配来查找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确定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复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或者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不存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新增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存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但服务内容具有差异的业务模型时,按照所述差异变更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需求用例中每个维度对应的字段的数据信息,得到每个维度对应的所述维度需求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管理系统。所述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益效果:通过需求用例各个维度的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各个维度的业务模型的对应比较,得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以指导软件开发。以此方式,可以缩减人工的分析过程,减少业务架构师进行架构分析的精力消耗和疏漏,从而提升业务模型调整的时效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的应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装置的框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业务架构系统可以用于管理研发的业务模型。业务架构系统的构建和维护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要求维护人员既要熟知业务架构的详细内容,又要熟悉新业务需求的变化对业务架构内容的影响,还要熟悉企业架构方法论,从而能快速给出业务架构调整方案。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和业务需求的多变,一方面很难有人能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另一方面人为地分析处理业务架构调整方案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而且往往不可避免地出错。
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通过智能分析需求用例来得到业务模型调整方案的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运用企业架构方法论,力求根据业务需求与业务架构的关联关系快速定位到需要调整的业务模型信息,以帮助业务架构师以及软件开发人员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提升提升业务模型调整的时效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包括:首先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然后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接着基于M个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所述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所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通过需求用例各个维度的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各个维度的业务模型的对应比较,得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以指导软件开发。以此方式,可以克服维护业务模型而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业务模型调整分析的缺点,并因此可以对业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而形成需求用例进行智能化分析,更快速地定位出与需求相关的业务模型及其变化方向,便于管理人员及时维护业务模型,指导IT实施研发。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确定的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可用于金融领域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应用,也可用于除金融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公开对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的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业务需求、业务架构以及IT架构。
在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中,通常由业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或者业务场景等提出业务需求,例如,根据业务场景编写需求用例。
业务架构用于指导要实现一个业务需求需要使用哪些业务模型、每个业务模型所要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不同业务模型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调用等协作关系。业务架构师根据业务需求编写或调整业务架构。
IT架构用于在企业中的不同部门或不同软件工程师之间进行软件研发任务的分配和组织。在IT架构中可以根据研发的技术内容或技术领域(如,前端、后端、数据库等),将一个软件项目划分到不同的部门或软件工程师。每个软件工程师则根据IT架构中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进行软件的研发。
业务需求与IT架构之间需要通过业务架构作为桥梁。一方面,业务架构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明确一个项目的软件研发任务(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维度的业务模型的开发或调整),然后企业可以根据IT架构将该软件研发任务分配给相应的软件工程师去完成。另一方面,通过业务架构,可以将各个软件工程师研发完成的软件部分或业务模型根据业务需求组装起来,从而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业务模型的协同,实现对外提供服务。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可以应用信息管理方法和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200。需要注意的是,图2所示仅为可以应用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架构的示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的技术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本公开实施例不可以用于其他设备、系统、环境或场景。
如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系统架构2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201、202、203,网络204和服务器205。网络204可以包括多个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网线等,用以在终端设备201、202、203和服务器2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2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201、202、203通过网络204与其他终端设备和服务器205进行交互,以接收或发送信息等,如上传需求用例、查看或下载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等。终端设备201、202、203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银行管理系统、政务类应用、监控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办公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应用(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201、202、203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远程摄像头、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205可以接收请求,并对请求进行处理。例如,服务器205可以为后台管理服务器、服务器集群等。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需求用例分析请求、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分析请求等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如,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等)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管理方法一般可以由服务器205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管理装置、系统和介质一般可以设置于服务器205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管理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服务器2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201、202、203和/或服务器2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管理装置、系统和介质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服务器2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201、202、203和/或服务器2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2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300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300可以包括操作S310~操作S330。
首先在操作S310,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需求用例的用例名或活动名,需求用例中的至少一个任务,需求用例的至少一个任务中的至少一个步骤,需求用例的至少一个任务中至少一个步骤的业务规则,需求用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规则中的业务链信息(即,客户customer、产品product、渠道channel、及合作方partner的信息,简称CPCP),需求用例中涉及的至少一个页面,或者需求用例的输入项或输出项。
然后在操作S320,将每个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为已有的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操作S310之前还可以根据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的维度设置,预先设置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以控制需求用例的编写。从而需求用例中的各个维度的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的维度设置对应,从而可以进行对应维度的比较。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操作S320中可以通过模糊匹配的方式,以维度需求信息为搜索关键词,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对应维度下搜索业务模型。如果搜索到,则根据搜索结果进一步判断搜索到的业务模型所提供的服务是否与维度需求信息所要求的需求完全匹配。如果完全匹配,则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就可以是在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中复用该业务模型。如果不完全匹配,则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在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该维度需求信息对该业务模型进行变更或调整。如果没有搜索到,则说明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需要增加新的业务模型。
接着在操作S330,基于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例如,当M为1时,则可以将得到的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作为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调整信息。或者,又例如,当M大于1时,可以将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汇总(例如,或按照一定规则逻辑组装在一起),得到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根据该业务模型调整信息,业务架构师可以分析得到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根据需求用例的信息得到针对业务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这样可以将业务模型调整信息提供给模型管理员进行确认,大大缩减人工的分析过程、减少了业务架构师对业务需求和业务架构的人工分析过程,从而提升业务模型调整的时效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如图4所示,该工作流程400涉及业务架构系统401、需求编写402、以及信息管理系统403三方的工作和交互。
业务架构系统401用于管理业务模型,其中包括活动、任务、步骤及业务规则各个维度的业务模型。活动是为满足客户某一诉求而提供的服务的业务流程。一个活动由任务串连而成。而任务由一系列的步骤及业务规则完成。活动是抽离了业务链信息CPCP后的逻辑性流程,而在任务里需要将CPCP还原回去,体现出不同CPCP适用的具体业务规则。
在需求编写402中可以基于业务架构系统的维度设置进行需求用例的编写。需求用例可以按场景编写,其内容至少包括:用例名称(对应于业务架构中的活动)、概述、事件流(即活动流程图,包含了任务及具体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对应的业务规则、CPCP、输入输出项、页面等内容。
当用例编写完成后,信息管理系统403可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根据需求用例的各个维度的信息对标相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到相应的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进而得到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方案,提供给业务模型管理员进行确认,形成最后的业务模型调整方案对业务模型实施调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基于需求用例获得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的分析方法和处理逻辑。考虑到需求用例的类型及内容较多,后续可以由业务架构师根据需求用例的具体情况对业务模型实施调整。业务架构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调整结果与最初提供的方案进行比对,找出差异点,提交模型管理员确认后调整分析逻辑,从而实现不断丰富完善分析逻辑,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500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方法500可以包括操作S510~操作S570。
在操作S510,提取需求用例中每个维度对应的字段的数据信息,得到每个维度对应的维度需求信息。从而得到与M个维度一一对应的M个维度需求信息。
在操作S520,将每个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具体地比较分析逻辑可以结合图6的示意。图6示意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方法的处理逻辑示意图。
结合图6,在输入信息601一列中示出的是一个需求用例的各个维度的信息。其中,在该实施例中,需求用例的活动名(仅有一个)、需求用例中的任务(可以有多个)、每个任务下的各个步骤、每个步骤下的业务规则、以及每个任务里的CPCP信息为必填项。可以根据操作S510提取需求用例中该些字段中的数据信息,得到每个维度的信息,从而作为输入信息601在对应维度的内容。
分析逻辑602一列示出是将每个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的具体逻辑。分析逻辑602的分析逻辑可以通过操作S530~操作S570来实现。
在操作S530,判断是否存在与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若不存在在执行操作S540,若存在则执行操作S570。
在操作S540,当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判断是否存在与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若不存在在执行操作S550,若存在则执行操作S56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具体可以分为操作S550和操作S560两种情况来处理。
在操作S550,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不存在与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时,确定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维度需求信息新增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例如,当在分析逻辑602中分析出需求用例的活动名不在业务架构系统的活动清单中,则针对该需求用例对应的业务场景需要新增活动。
在操作S560,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存在与维度需求信息相关但服务内容具有差异的业务模型时,确定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差异变更与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例如,当在分析逻辑602中当进行步骤维度的分析时,通过模糊检查后,发现需求用例中的某个任务下的步骤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任务下的步骤相比有变化,则说明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需要调整业务架构系统中该步骤的流程模型。同样,当在分析逻辑602中当进行业务规则维度的分析时,发现通过模糊检查需求用例中的某个步骤下的业务规则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步骤下的业务规则相比有变化,则说明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需要调整业务架构系统中该业务规则模型。
另外在操作S570,当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匹配时,确定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复用与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例如,当在分析逻辑602中分析出需求用例的活动名在业务架构系统的活动清单中,则无需建模;进一步地,当分析逻辑602中分析出需求用例的任务与业务架构系统该活动的任务相匹配时,复用业务系统架构中该任务对应流程模型。
通过分析逻辑602将一个需求用例的各个维度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得到各个维度的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罗列在业务模型调整信息603一列。
业务模型调整信息603一列中的所有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汇总就形成针对该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展示了分析逻辑602的分析结果。
业务架构师可以根据该业务模型调整信息603得到业务模型调整方案604。从而通过该业务模型调整方案604,再结合业务架构与IT架构的关系,可以指导从事不同软件开发内容的软件工程师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
更为详细的,结合图5和图6再举例一个项目实例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的实现逻辑。例如,目前需要新增一个活动“申请消费贷款”来解决个人客户在手机银行里申请消费贷款的诉求。
为此,业务需求部门编写了一个用例名为“申请消费贷款”的需求用例,其中,CPCP为“个人客户、消费贷款、手机银行、无”。需求编写人员在需求用例中将“客户识别”任务里获取客户身份信息步骤的业务规则进行了修改(例如,增加人脸识别的规则),还新增“客户偏好分析”任务及其业务规则。同时在该需求用例的输入项中增加了人脸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经过操作S520~操作S570和分析逻辑602可以得到以下业务模型调整信息:
“申请消费贷款”在原活动清单中不存在,故业务模型调整说明为“新增活动”。调整方案为:根据“申请消费贷款”用例增加“申请消费贷款”活动。
“客户识别”为已存在的任务,本活动复用了该任务,故业务模型调整说明为“调整流程模型(复用任务)”。调整方案为:在申请消费贷款活动中复用客户识别任务。
“客户偏好分析”在总任务清单中不存在,为新增任务,故业务模型调整说明为“调整流程模型(流程图)”。调整方案为:在申请消费贷款活动中增加“客户偏好分析”任务。
“客户识别”里的业务规则发生的变化,故业务模型调整说明为“调整业务规则”。调整方案为:在获取客户身份信息步骤中调整人脸识别的业务规则。
人脸信息输入项为新增,故业务模型调整说明为“调整流程模型(输入/输出项)”。调整方案为:“客户识别”任务的输入信息中增加人脸信息。
以此方式,在针对“申请消费贷款”这一应用场景的技术研发过程中,通过对需求用例进行智能化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定位到需求相关的业务模型及其变化方向,便于业务架构师及时维护业务模型,指导IT实施研发。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装置700的框图。
如图7所示,该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管理装置700可以包括获取模块710、比较处理模块720、以及信息获得模块730。该信息管理装置700可以用于实现参考图3~图6所描述的方法。
获取模块710用于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获取模块710具体可以用于提取需求用例中每个维度对应的字段的数据信息,得到每个维度对应的维度需求信息。
比较处理模块720用于将每个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为已有的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模型。
信息获得模块730用于基于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比较处理模块720可以包括比较子模块721和确定子模块722。
比较子模块721可以用于按照当维度需求信息从与业务架构系统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中,通过模糊匹配来查找与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
确定子模块722用于当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匹配时,确定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复用与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或者当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确定子模块722还用于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不存在与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时,确定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维度需求信息新增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确定子模块722还用于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存在与维度需求信息相关但服务内容具有差异的业务模型时,按照差异变更与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多个、或其中任意多个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的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模块、子模块、单元、子单元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例如,获取模块710、比较处理模块720、以及信息获得模块730中的任意多个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取模块710、比较处理模块720、以及信息获得模块7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获取模块710、比较处理模块720、以及信息获得模块73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系统800的方框图。图8示出的计算机系统8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800包括处理器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8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8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8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803中,存储有计算机系统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801、ROM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处理器801通过执行ROM 802和/或RAM 8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802和RAM 8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8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系统8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805,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计算机系统8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8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8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809。通信部分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805。可拆卸介质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8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802和/或RAM 803和/或ROM 802和RAM 8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电子设备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管理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8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信息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为已有的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模型;以及
基于M个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所述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
其中,所述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
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复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以及
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包括:
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不存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新增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包括:
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存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但服务内容具有差异的业务模型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差异变更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包括:
提取所述需求用例中每个维度对应的字段的数据信息,得到每个维度对应的所述维度需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的维度设置,预先设置所述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以控制所述需求用例的编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需求用例的用例名或活动名;
所述需求用例中的至少一个任务;
所述需求用例的至少一个任务中的至少一个步骤;
所述需求用例的至少一个任务中至少一个步骤的业务规则;
所述需求用例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规则中的业务链信息,所述业务链信息包括客户、产品、渠道、以及合作方;
所述需求用例中涉及的至少一个页面;或者
所述需求用例的输入项或输出项。
6.一种信息管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需求用例的M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信息,得到M个维度需求信息,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比较处理模块,用于将每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M个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对应得到M个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架构系统中的业务模型为已有的提供相应服务的软件模型;以及
信息获得模块,用于基于M个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得到针对所述需求用例的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其中,所述业务模型调整信息用于指导软件开发;
其中,所述比较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复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匹配的业务模型;以及
当所述维度需求信息与业务架构系统中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不匹配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调整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包括:
当在业务架构系统中不存在与所述维度需求信息相关的业务模型时,确定所述维度业务模型调整信息包括按照所述维度需求信息新增对应维度的业务模型。
7.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以及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470190.3A 2021-04-28 2021-04-28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ctive CN1131768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0190.3A CN113176874B (zh) 2021-04-28 2021-04-28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0190.3A CN113176874B (zh) 2021-04-28 2021-04-28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874A CN113176874A (zh) 2021-07-27
CN113176874B true CN113176874B (zh) 2024-03-08

Family

ID=76925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0190.3A Active CN113176874B (zh) 2021-04-28 2021-04-28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687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445A (zh) * 2019-10-09 2020-01-2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方法、信息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1008767A (zh) * 2019-11-25 2020-04-1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金融技术架构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181376A (zh) * 2020-09-30 2021-01-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代码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445A (zh) * 2019-10-09 2020-01-2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方法、信息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1008767A (zh) * 2019-11-25 2020-04-1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金融技术架构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181376A (zh) * 2020-09-30 2021-01-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代码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874A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6265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storage and processing
US10521404B2 (en) Data transformations with metadata
US10656979B2 (en) Structural and temporal semantics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 (HIN) for process trace clustering
US20200004582A1 (en) Cognitive cloud migration optimizer
US9569288B2 (en) Application pattern discovery
CN109344170B (zh) 流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30066961A1 (en) Automated crowdsourcing task generation
US20160217419A1 (en) Data analysis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integrated view of customer information
US20150074036A1 (e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CN116245670B (zh) 基于双标签模型处理财税数据的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US2022029196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 mining using unsupervised learning and for automating orchestration of workflows
CN111078980A (zh) 基于征信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798006B1 (en) Automating content and information delivery
WO202102414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 mining using unsupervised learning and for automating orchestration of workflows
CN113176874B (zh)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US10990413B2 (en) Mainframe system structuring
CN115167785B (zh) 基于标签的网盘文件管理方法、装置、网盘及存储介质
CN113176873B (zh) 用于信息管理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US2022031806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 plurality of cloud assets
CN115760013A (zh) 运维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07907B2 (en) Multi-computer processing system with machine learning engine for optimized forecasting
CN111448551A (zh) 跟踪来自远程设备的应用活动数据并生成用于远程设备的校正动作数据结构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276694A1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 management
US11113664B2 (en) Data provis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4416805B (zh) 数据核对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