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6606B -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6606B
CN113176606B CN202110613143.XA CN202110613143A CN113176606B CN 113176606 B CN113176606 B CN 113176606B CN 202110613143 A CN202110613143 A CN 202110613143A CN 113176606 B CN113176606 B CN 113176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istance
microseismic
source
sens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31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6606A (zh
Inventor
王东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131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6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6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6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6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5Source localisation, e.g. faults, hypocenters or reservoi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分别获取至少四个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简单易行,根据微震震源位置与发出时刻的唯一性,将求解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的复杂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获得的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更精确、更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震源探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微震(microseism)是由岩石破裂或流体扰动产生微小的震动,微震检测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田开采和地热资源开发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微震震源的定位可用于刻画断裂分布,估计储层容量,指导下级压裂以及识别活动断层。因此,微震震源的定位是微震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目前,关于震源空间位置距离的微震定位方法,大多源自Geiger经典定位算法,该方法是采用迭代技术寻找所构建目标函数的极小值,来获得微震震源的时刻、空间参数。该方法依赖于寻找路径的选择,最大缺点是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从而产生误差较大甚至是错误的定位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不需要迭代的几何求解方法,避免由于迭代路径等原因造成的定位精度和准确问题。
Geiger定位方法是由德国科学家Geiger于1912年提出,其基本原理为:假设微震事件在n个检波器所观测的到时分别为t1,t2,…,tn。求得震源空间坐标(x0,y0,z0)以及发震时刻t0,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式中,ri为到时残差ri=ti-t0-Ti(x0,y0,z0);
Ti为震源到达第i个检波器的时刻。
为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即
式中θ=(x0,y0,z0,t0)T
在真实解θ附近选择θ*作为解的估计值,给定校正矢量δθ,满足:
由定义推导出具体表达式为:
矩阵形式为:
ATAδθ=ATr
式中,
如果有很大误差存在于方程估计解与真实解之间,二阶导数项补课忽略,则给出非线性的最小二乘解:
计算ATAδθ=AT就能解出δθ,之后设θ=θ*+δθ为新的估计解,重新代入计算。通过数次迭代运算,直到计算结构满足设定的循环结果条件或是足够小,这样所求得的估计解就是位置震源坐标位置与发生时刻。
从Geiger算法出发可以看出,当ATA接近奇异时,校正值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会使迭代过程中出现稳定性差和发散情况,从而导致定位结果精度变差甚至因为迭代发散而无法定位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当震源位置距离检波器比较远,或者是出现奇异时,都会出现求解效率低或者无法定位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将震动传感器的空间坐标纳入在监测区域建立的空间坐标系,将震动波传播至各个震动传感器的到时时差转化为基于波速的距离差,分析引入了双叶双曲面并获得双曲面交点坐标即为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该方法简单易行,获得的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更精确可靠、更稳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n≥4;
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
分别获取至少四个距离差2Cij,所述距离差2Cij为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i∈(1,n),,j∈(1,n)。
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还包括: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获得第i个震动传感器位置Ji(xi,yi,zi);
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为:
其中,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为Z(x,y,z),v为震动波在测区范围内的传播速度。
v为震动波在测区范围内的传播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包括如下步骤:
以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连线为实轴,分别以距离差2Cij和2aij为焦距长度和实轴长度获得空间坐标系中的多个双叶双曲面;其中,
通过多个所述双叶双曲面的交点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坐标Z(x,y,z)。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还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获得微震震源信号的发出时刻t: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震动传感器的数量n=4。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震震源定位系统,用于实现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包括震动传感器模块和计算模块,其中:
所述震动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n≥4;以及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i∈(1,n),,j∈(1,n);以及
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将震动传感器的空间坐标纳入在监测区域建立的空间坐标系,将震动波传播至各个震动传感器的到时时差转化为基于波速的距离差,分析引入了双叶双曲面并获得双曲面交点坐标即为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该方法简单易行,根据微震震源位置与发出时刻的唯一性,将求解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的复杂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避开了数学计算的迭代路径问题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所带来的计算结果不准确、不稳定的问题,获得的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更精确、更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震震源定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的微震震源定位方式均为以定位方程,或经过迭代运算,或寻求最小值,这些方法均为将运算的假解替代为真实解,是间接求解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容易陷入逻辑错误,导致定位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地,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n≥4;
S200: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
S300:分别获取至少四个距离差2Cij,所述距离差2Cij为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i∈(1,n),,j∈(1,n);
S400: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
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根据微震震源位置与发出时刻的唯一性,将求解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的复杂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避开了数学计算的迭代路径问题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所带来的计算结果不准确、不稳定的问题,定位方法更简单易行,且稳定性更高,获得的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更精确可靠。
下面进一步地阐述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的具体步骤,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还包括: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获得第i个震动传感器位置Ji(xi,yi,zi);在时刻中,通常为在需监测微震震源的区域建立坐标系,需要说明的是,建立的坐标系不限于直角坐标系,此处,以直角坐标系为例,因在其中后续所涉及的计算是最便捷的。同时,在监测区域设置n个震动传感器,设置的时候确定其在建立的坐标系中的位置,后续可以读取设置时的位置参数获得震动传感器位置Ji(xi,yi,zi)。
在获得各个震动传感器位置后,第i个与第j个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为2aij,有
微震震源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分别为2Ci和2Cj,有:
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为:
其中,t为未知微震震源信号的发出时刻,v为震动波在测区范围内的传播速度,v可以是实际的测量值。实际微震震源空间定位时,已知量为多个震动传感器的位置(坐标)、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刻ti以及震动波波速v,微震震源的位置及微震震源的发出时刻为未知量。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Z(x,y,z)包括如下步骤:
以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连线为实轴,分别以距离差2Cij和2aij为焦距长度和实轴长度获得空间坐标系中的多个双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可以由以下方程定义:
且a=b;
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以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连线为实轴,取a=b=aij,c=cij获得一双叶双曲面,以同样的方法获得其余任意震动传感器对应的多个双叶双曲面。
通过上述多个所述双叶双曲面的交点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坐标Z(x,y,z)。由于各个震动传感器为固定点,双叶双曲面各要素a=b、c的值为固定值,故多个双叶双曲面为唯一曲面,必相交于定点Z,此处的相交的交点Z即为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坐标Z(x,y,z),即完成了在监测区域建立坐标系中确定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需要指出的是,确定一定点Z,双叶双曲面的数量需大于等于4,即本发明的方法中至少需获得四个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
在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坐标Z(x,y,z)后,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获得微震震源信号的发出时刻t:
上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中,震动传感器的数量n大于等于4,理论上来说,震动传感器的数量增大有助于微震震源定位的精确性。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示意图,其中,震动传感器的数量n为4个。
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首先是监测区域选取原点(0,0,0),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2所示,预设一未知微震震源的位置为Z,在监测区域内,任意设置四个震动传感器J1、J2、J3和J4,在上述空间坐标系中的四个震动传感器的空间坐标为Ji(xi,yi,zi),在此实施例中,任意设置的四个震动传感器的坐标分别为J1(90,90,80)、J2(211,90,80)、J3(254,156,100)、J4(100,208,90),即完成步骤S100。
在此实施例中,测得的震动波P波波速为v=3800米/秒,设未知微震震源信号的发出时刻t=0,获得的震动波传播至各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分别为t1=0.035754s、t2=0.022339s、t3=0.016091s、t4=0.029298s,即完成步骤S20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双叶双曲面焦距长度2c通过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确定,因此,此处需要获取的数据为各个震动传感器接收到震动波时刻的差值,即t1-t2、t2-t3的值等。
步骤S300中,先确定双叶双曲面实轴长度2a数值,有:
J1J2轴:
J2J3轴:
J3J4轴:
J4J1轴: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计算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获得双叶双曲面的实轴长度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选择的四个轴,即可以选择J1J2轴、J1J3轴、J1J4轴、J2J3轴、J2J4轴和J3J4轴中的任意四个轴。
步骤S300中确定双叶双曲面焦距长度2c数值则通过如下两步:
首先通过已知各个震动传感器的位置坐标、各个震动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刻与震动波的波速,建立定位计算初始方程组:
然后根据震动传感器接收震动波的时刻大小,决定上述方程作差顺序确定双曲面焦距长度2c,具体为:
式(1)-式(2)获得J1J2轴:
2c12=3800×(0.035753-0.022339)=50.97574;
式(2)-式(3)获得J2J3轴:
2c23=3800×(0.022339-0.016091)=23.74080;
式(4)-式(3)获得J3J4轴:
2c34=3800×(0.029298-0.016091)=50.18547;
式(1)-式(4)获得J4J1轴:
2c41=3800×(0.035754-0.029298)=111.33283。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有四个震动传感器的实施例中,通过任意两个传感器获得一双叶双曲面,则实际可以获得的双叶双曲面的数量大于上述的四个,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中,只需获得四个双叶双曲面即能通过其获得交点从而确定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
步骤S400中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则为:
以J1J2轴为实轴,2a12为实轴长度,2c12为焦距长度,绘制双叶双曲面的右支曲面Q1,图2中仅示出了双叶双曲线的某一剖面曲线,实际为空间曲面,同样地方法绘制曲面Q2、Q3、Q4。由于四个震动传感器J1、J2、J3、J4为固定点,双叶双曲面各要素a、b、c为固定值,故各双叶双曲面为唯一曲面,必相交于定点Z。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坐标系Oxyz可获得交点Z坐标(197,163,121),即微震震源在监测区域坐标系中的位置为(197,163,121)。将此坐标值代入式(1)可或得微震震源的发出时刻t。
本发明将震动传感器的空间坐标纳入在监测区域建立的空间坐标系,将震动波传播至各个震动传感器的到时时差转化为基于震动波波速的距离差,分析引入了双叶双曲面的概念,通过建立的空间坐标系,获得多个双叶双曲面的交点坐标。本发明根据微震震源位置与发出时刻的唯一性,将求解震源发出时刻和空间位置的复杂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避开了数学计算的迭代路径问题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所带来的计算结果不准确、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震震源定位系统,用于实现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包括震动传感器模块和计算模块,其中:
所述震动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n≥4;以及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i∈(1,n),,j∈(1,n);以及
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
实施例的微震震源定位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实现方式均可以采用上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中各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来实现。例如,震动传感器模块和计算模块可以分别采用上述步骤S100至S4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实现其功能,此处不予赘述。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系统无需依靠复杂的数学计算求解,获得的微震震源的位置信息更精确。
下面参照图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600。图3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平台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等。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610可以执行如图1中所示的步骤。
存储单元6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6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6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6203。
存储单元6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6205的程序/实用工具6204,这样的程序模块6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660可以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平台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程序被执行实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4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8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n≥4;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分别获取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i∈(1,n),,j∈(1,n);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本发明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将震动传感器的空间坐标纳入在监测区域建立的空间坐标系,将震动波传播至各个震动传感器的到时时差转化为基于波速的距离差,分析引入了双叶双曲面并获得双曲面交点坐标即为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该方法简单易行,根据微震震源位置与发出时刻的唯一性,将求解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的复杂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问题,避开了数学计算的迭代路径问题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所带来的计算结果不准确、不稳定的问题,获得的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更精确、更稳定可靠。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装置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6)

1.一种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n≥4;
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
分别获取至少四个距离差2Cij,所述距离差2Cij为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i∈(1,n),j∈(1,n);
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
还包括: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获得第i个震动传感器位置Ji(xi,yi,zi);
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为:
其中,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为Z(x,y,z),v为震动波在测区范围内的传播速度;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包括如下步骤:
以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连线为实轴,分别以距离差2Cij和2aij为焦距长度和实轴长度获得空间坐标系中的多个双叶双曲面;其中,
通过多个所述双叶双曲面的交点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坐标Z(x,y,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获得微震震源信号的发出时刻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震动传感器的数量n=4。
4.一种微震震源定位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震动传感器模块和计算模块,其中:
所述震动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n个震动传感器位置,n≥4;以及获取震动波传播至第i个震动传感器的时刻ti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获取微震震源至任意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差2Cij,以及所述两个震动传感器的距离2aij,其中,i和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震动传感器;i∈(1,n),j∈(1,n);以及
根据所述距离差2Cij和所述距离2aij获得微震震源的空间位置。
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步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13143.XA 2021-06-02 2021-06-02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176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3143.XA CN113176606B (zh) 2021-06-02 2021-06-02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3143.XA CN113176606B (zh) 2021-06-02 2021-06-02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606A CN113176606A (zh) 2021-07-27
CN113176606B true CN113176606B (zh) 2023-09-26

Family

ID=7692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3143.XA Active CN113176606B (zh) 2021-06-02 2021-06-02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66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9782B (zh) * 2023-05-25 2024-01-23 运来智能装备(无锡)有限公司 基于震动传感器的agv定位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1144A (zh) * 2012-11-21 2013-03-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中运动平台对目标的三维无源定位方法
CN10398401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震震源自动定位方法
CN107884822A (zh) * 2017-11-13 2018-04-06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一种提高矿用微震震源定位精度的方法
CN108717201A (zh) * 2018-06-20 2018-10-3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隧道围岩微震源定位方法
CN109033607A (zh) * 2018-07-19 2018-12-1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微震震源定位参数的优化求解方法
CN111897003A (zh) * 2020-08-26 2020-11-0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考虑传感器阵列影响的微震源定位方法
CN112014883A (zh) * 2020-09-08 2020-12-0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Log-Cosh函数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510007B1 (pt) * 2004-04-21 2017-03-07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apeamento de fratura microssísmica usando medições de sincronismo de fonte sísmica para calibração de velocidad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1144A (zh) * 2012-11-21 2013-03-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中运动平台对目标的三维无源定位方法
CN103984017A (zh) * 2014-05-30 2014-08-13 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震震源自动定位方法
CN107884822A (zh) * 2017-11-13 2018-04-06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一种提高矿用微震震源定位精度的方法
CN108717201A (zh) * 2018-06-20 2018-10-3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隧道围岩微震源定位方法
CN109033607A (zh) * 2018-07-19 2018-12-1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微震震源定位参数的优化求解方法
CN111897003A (zh) * 2020-08-26 2020-11-0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考虑传感器阵列影响的微震源定位方法
CN112014883A (zh) * 2020-09-08 2020-12-01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Log-Cosh函数的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震源定位新方法中传感器的空间布置;周美波 等;现代矿业(第02期);99-1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6606A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ielsen et al. Probing quantum processor performance with pyGSTi
US11366741B2 (en) Debugging quantum programs
Turco Tools for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inverse problems in structural mechanics: review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Shampine et al. Solving ODEs with matlab
CN115265523B (zh) 机器人同时定位与建图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
Goudarzi et al. EPC: Matlab software to estimate Euler pole parameters
KR20170006281A (ko) 밀도 수정에 기초한 대체 트레이닝 분포
CN113176606B (zh) 微震震源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iaz et al. Robust energy-based model updating framework for random processes in dynamics: application to shaking-table experiments
Louboutin et 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finite-difference solvers for different computer architectures
Das et al. Gibbs sampling for damage detection using complex modal data from multiple setups
Rebetsky Methods for reconstructing tectonic stresses and seismotectonic deformations based on the modern theory of plasticity
JP2009507309A (ja) モデリング言語における物理計量単位
Kim et al.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tunnel model using a Winkler-based beam el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to tunnel monitoring systems
CN116678403A (zh) 惯性测量装置的温度补偿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Xiong et al. SETAS: A spherical version of the space–time ETAS model
Marcheta et al. Development of Mobile Asset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with Geolocation and Haversine
CN110207699B (zh)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Feng et al. The length error compensation method of articulated arm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N111523179B (zh) 一种管束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Zhang et al. Use of a path-following method for finding static equilibria of multibody systems modeled by the reduce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CN115856994B (zh) 伽玛探测器的效率校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5577569B (zh) 测井解释基准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376448B (zh) 一种用于紧缩场测试中静区相位恢复的方法及装置
Bethencourt et al. Using personal computers in spherical harmonic synthesis of high degree Earth geopotential mod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