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738A -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738A
CN113173738A CN202110643282.7A CN202110643282A CN113173738A CN 113173738 A CN113173738 A CN 113173738A CN 202110643282 A CN202110643282 A CN 202110643282A CN 113173738 A CN113173738 A CN 113173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mixture
waste
rutting
asphalt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32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发银
杨网富
严仲宇
凌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rosperity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rosperity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rosperity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rosperity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32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7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7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4Waste materials; Refuse
    • C04B18/16Waste materials; Refuse from building or ceramic indust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017Aspect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合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废旧沥青混合料70‑90份;沥青10‑20份;粗集料50‑70份;细集料10‑30份;填料5‑10份;废旧建筑塑料5‑15份;废旧建筑塑料为PET、PVC、PP、PE中的一种或多种;废旧沥青混合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获得:将旧沥青路面进行破碎处理,挑除金属杂质后,用水冲洗,干燥,得到废旧沥青;将废旧沥青粉碎后过筛,搅拌,加入再生剂,继续搅拌,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本申请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合理利用了资源,有利于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同时,由于长时间使用,大部分农村、村镇道路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旧路翻新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道路翻修导致了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出现,但是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处理是一大难题。目前,对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处理还往往是掩埋、堆放等形式,真正被人们回收利用的仅仅占了一小部分,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浪费了资源。因此,开展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回收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组成,有的还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的混合料。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市面上大多数再生沥青混合料存在抗车辙性能差的缺陷,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废旧沥青混合料70-90份;
沥青10-20份;
粗集料50-70份;
细集料10-30份;
填料5-10份;
废旧建筑塑料5-15份;
所述废旧建筑塑料为PET、PVC、PP、PE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获得:
a,将旧沥青路面进行破碎处理,挑除金属杂质后,用水冲洗,干燥,得到废旧沥青;
b,将废旧沥青粉碎后过筛,搅拌,加入再生剂,继续搅拌混合,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房屋将要迎来拆迁、装修等,因此产生大量的废旧建筑塑料,这些废旧建筑塑料的成分复杂,主要有聚酯(PET)废旧建筑塑料、聚氯乙烯(PVC)废旧建筑塑料、聚丙烯(PP)废旧建筑塑料、聚乙烯(PE)废旧建筑塑料等有机塑料,向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加入废旧建筑塑料,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由于这些废旧建筑塑料可以较好的熔融分散在原料基体中,在沥青胶体中形成网络结构,因此可明显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同时,使用废旧建筑塑料和废旧沥青混合料制备出抗车辙性能较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不仅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合理利用了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申请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约为40-46%,高于现行技术规范规定的15-30%掺配比例,制得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还提高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优选的,所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废旧沥青混合料78-86份;
沥青14-18份;
粗集料58-66份;
细集料18-26份;
填料7-9份;
废旧建筑塑料9-13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原料配比,使制得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能。
优选的,所述废旧建筑塑料由PP和PE混合组成,所述废旧建筑塑料中按重量比计算,PP:PE为1:(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P和PE熔点较低,在正常的拌合温度下,即可转变为熔融状态,可与其他的原料充分混合,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沥青胶浆中,形成网状结构,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同时,当PP与PE按上述重量比混合时,二者混合发挥出较好的协同促进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优选的,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b中,将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00-200目筛,加热至120-150℃搅拌20-30min,加入再生剂,继续在120-150℃温度下搅拌混合10-20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废旧沥青粉碎至100目以下,保证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在再生沥青原料体系中有较好的分散性,减少了由于废旧沥青在某一部分聚集而导致再生沥青混合料强度降低的情况发生,从而间接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优选的,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b中,所述再生剂为甲苯、二甲苯、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主要由沥青质、胶质、饱和分和芳香分组成。芳香分对其他高分子烃类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芳香分含量越高沥青的粘度就越小。因此,选择芳香分含量较高的物质来溶解、再生老化沥青,对于减小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上述再生剂中,芳香烃含量高达70-90%,可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起到强化作用,明显降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提高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从而使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强度,继而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优选的,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b中,所述再生剂与废旧沥青的重量比为1:(9-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上述比例使用再生剂,可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起到较好的强化作用,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当继续增大再生剂的使用量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提升不再明显。
优选的,所述沥青为天然沥青;所述粗集料为粒径为5-30mm的砾石;所述细集料为粒径为0.5-2mm的河砂;所述填料为矿粉、偏高岭土、硅灰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天然沥青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材料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用于制备再生沥青混合料可提高混合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能。使用上述粒径范围的砾石和河砂作为粗、细集料,形成主要基础骨架,使用矿粉等填料对骨架缝隙进行填充,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性能,使再生沥青混合料更加密实,提高了再生沥青拌合料的强度,继而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优选的,所述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0.3-0.8):(4-9)混合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填料组分及组分的比例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力学强度,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废旧沥青混合料预热至90-110℃,将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并预热至150-170℃得到预热集料,将预热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与预热集料在800-1200rpm、130-150℃下搅拌混合10-20min,得到混合料A;
S2,将废旧建筑塑料和沥青加入混合料A中,在600-800rpm、150-180℃下继续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料B;
S3,将填料加入混合料B中,在1200-1400rpm、120-150℃下继续搅拌20-30min,得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较为简单,条件要求低且易于控制,有利于降低能耗,原料易于获得且价格低廉,降低了成本,因此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且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可稳定制备出抗车辙性能较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所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养护、路面建设中应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本申请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对道路进行养护和建设,赋予道路较好的抗车辙性能,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本申请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加入废旧建筑塑料,由于这些废旧建筑塑料可以较好的熔融分散在原料基体中,在沥青胶体中形成网络结构,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继而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2.本申请在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由于使用芳香分含量较高的再生剂对废旧沥青进行强化,因此明显提高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在不降低制得再生沥青混合料强度及其他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用量,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环保;
3.本申请的方法,工艺过程简单,原料易于获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除下述特殊说明之外,其他均为市售:
旧沥青路面采用粘度值为1.6-3.0pa.s(135℃),针入度值为20-30(25℃)的III级老化石油沥青路面;
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采自辽宁东宇化矿集团有限公司,工业用;
PET为主要成分是聚酯(PET)的废旧建筑塑料;
PVC为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PVC)的废旧建筑塑料;
PP为主要成分是聚丙烯(PP)的废旧建筑塑料;
PE为主要成分是聚乙烯(PE)的废旧建筑塑料;
砾石采自石家庄赤阳建材有限公司,表观密度1800kg/m3,堆积密度1800kg/m3,含泥量≤0.01%,含水率≤0.01%,泥块含量≤0.01%;
河砂为天然河砂,抗压强度1MPa,抗弯强度1MPa,表观密度1kg/m3,堆积密度1kg/m3,含泥量≤0.1%,泥块含量≤0.11%,含水率≤0.12%;
矿粉采自荆门市东宝区八里干沟正海石灰厂,细度200-325目,含量90%,比重2.4-2.8,水分≤0.5%;
粉煤灰采自河北辉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货号541;
偏高岭土采自灵寿县永顺矿产品加工厂,325目,含水量≤0.001%,二氧化硅含量46%;硅灰采自石家庄托玛琳矿产品有限公司,1250目,牌号sjz122。
制备例
制备例1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步骤为:
a,将旧沥青路面进行破碎处理,挑除金属杂质后,用水冲洗,干燥,得到废旧沥青;
b,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80目筛,加热至110℃搅拌35min,加入2.5kg苯,在110℃温度下搅拌混合2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2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00目筛,加热至120℃搅拌30min,加入2.5kg苯,在120℃温度下搅拌混合20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3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2.5kg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4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200目筛,加热至150℃搅拌20min,加入2.5kg苯,在150℃温度下搅拌混合10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5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300目筛,加热至160℃搅拌15min,加入2.5kg苯,在160℃温度下搅拌混合8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6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2.22kg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7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2kg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8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1.82kg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9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1.67kg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10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2kg甲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11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2kg二甲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12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2kg乙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13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1kg乙苯和1kg二甲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制备例14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步骤b为,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60目筛,加热至135℃搅拌25min,加入1kg甲苯、0.5kg二甲苯和0.5kg乙苯,在135℃温度下搅拌混合15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将废旧沥青混合料预热至90℃,将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并预热至150℃得到预热集料,将预热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与预热集料在800rpm、130℃下搅拌混合20min,得到混合料A;
S2,将废旧建筑塑料和沥青加入混合料A中,在600rpm、150℃下继续搅拌20min,得到混合料B;
S3,将填料加入混合料B中,在1200rpm、120℃下继续搅拌30min,得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
其中,废旧沥青混合料由制备例1制备获得;
沥青采用石油沥青;
粗集料为粒径为10-40mm连续级配的砾石;
细集料为粒径为1-3mm连续级配的河砂。
实施例2-6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6中各组分及其重量(kg)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081
实施例7-11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4、7-11中各组分及其重量(kg)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091
实施例12-16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4、12-16中各组分及其重量(kg)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092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01
实施例17-22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4所示。
表4实施例17-22中各组分及其重量(kg)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02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11
实施例23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0.2:3混合组成。
实施例24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0.3:4混合组成。
实施例25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0.5:7混合组成。
实施例26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0.8:9混合组成。
实施例27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1:10混合组成。
实施例28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沥青采用天然沥青;粗集料为粒径为5-30mm连续级配的砾石;细集料为粒径为0.5-2mm连续级配的河砂。
实施例29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将废旧沥青混合料预热至100℃,将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并预热至160℃得到预热集料,将预热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与预热集料在1000rpm、140℃下搅拌混合15min,得到混合料A;
S2,将废旧建筑塑料和沥青加入混合料A中,在700rpm、165℃下继续搅拌15min,得到混合料B;
S3,将填料加入混合料B中,在1300rpm、135℃下继续搅拌25min,得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30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将废旧沥青混合料预热至110℃,将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并预热至170℃得到预热集料,将预热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与预热集料在1200rpm、150℃下搅拌混合10min,得到混合料A;
S2,将废旧建筑塑料和沥青加入混合料A中,在800rpm、180℃下继续搅拌10min,得到混合料B;
S3,将填料加入混合料B中,在1400rpm、150℃下继续搅拌20min,得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
实施例31-43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4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情况不同,具体对应关系如表5所示。
表5实施例31-43中废旧沥青混合料使用情况对照表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21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31
对比例
对比例1-6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6所示。
表6对比例1-6中各组分及其重量(kg)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32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41
对比例7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加入废旧建筑塑料。
对比例8
一种再生沥青混合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为:a,将旧沥青路面进行破碎处理,挑除金属杂质后,用水冲洗,干燥,得到废旧沥青;
b,取20kg废旧沥青粉碎后过80目筛,加热至110℃搅拌60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应用例
将实施例1-43和对比例1-7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至待施工路面,摊铺速度为3-12m/min,采用3t钢轮压路机(济宁市智然机械有限公司)进行压实,重复3次,采用25t钢轮压路机(济宁市智然机械有限公司)进行复压,重复3次,自然养护3d后,选择温度≥25℃的一天,采用25t钢轮压路机(济宁市智然机械有限公司)进行终压,重复2次,自然养护3d,得到再生沥青路面。
性能检测试验
取实施例1-43和对比例1-8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作为测试对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T0719-2011《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测试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的T0709-201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测试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以此评判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测试结果计入下列表7。
表7抗车辙性能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42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51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61
Figure BDA0003107962280000171
由表7中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均高于8.8kN,动稳定度均高于4830次/mm,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制得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
结合实施例1-6和对比例1-6,并结合表7可以看出,当再生沥青混合料按照废旧沥青混合料70-90份、沥青10-20份、粗集料50-70份、细集料10-30份、填料5-10份、废旧建筑塑料5-15份的配比进行制备时,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进一步优选配比为废旧沥青混合料78-86份、沥青14-18份、粗集料58-66份、细集料18-26份、填料7-9份、废旧建筑塑料9-13份。而对比例1-6中使用上述范围之外的配比制备,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动稳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即抗车辙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7,并结合表7可以看出,在制备再生沥青混合料时加入废旧建筑塑料可明显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对比例7中由于没有加入废旧建筑塑料,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仅为6.4kN,动稳定度仅为4517次/mm。
结合实施例32、35-38和对比例8,并结合表7可以看出,在制备废旧沥青混合料时,加入再生剂对废旧沥青进行强化,可显著提高最终产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并且,当再生剂与废旧沥青的重量比为1:(9-11)时,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能,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再生剂中的芳香分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起到强化作用,减少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提高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继而提高制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结合实施例1、7-16,并结合表7可以看出,在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当废旧建筑塑料由PP和PE混合组成时,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进一步的,当废旧建筑塑料中按重量比计算,PP:PE为1:(2-3)时,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能,特别是实施例14中,当PP:PE为1:2.5时,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可达10.4kN,动稳定度可达5058次/mm,为实施例7-16中的最优实施例。
结合实施例14、17-27,并结合表7可以看出,在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中,当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0.3-0.8):(4-9)混合组成时,制得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其中,实施例25为实施例17-27中的最优实施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废旧沥青混合料 70-90份;
沥青 10-20份;
粗集料 50-70份;
细集料 10-30份;
填料 5-10份;
废旧建筑塑料 5-15份;
所述废旧建筑塑料为PET、PVC、PP、PE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获得:
a,将旧沥青路面进行破碎处理,挑除金属杂质后,用水冲洗,干燥,得到废旧沥青;
b,将废旧沥青粉碎后过筛,搅拌,加入再生剂,继续搅拌混合,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废旧沥青混合料 78-86份;
沥青 14-18份;
粗集料 58-66份;
细集料 18-26份;
填料 7-9份;
废旧建筑塑料 9-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建筑塑料由PP和PE混合组成,所述废旧建筑塑料中按重量比计算,PP:PE为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b中,将废旧沥青粉碎后过100-200目筛,加热至120-150℃搅拌20-30min,加入再生剂,继续在120-150℃温度下搅拌混合10-20min,即得废旧沥青混合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b中,所述再生剂为甲苯、二甲苯、乙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过程内b中,所述再生剂与废旧沥青的重量比为1:(9-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天然沥青;所述粗集料为粒径为5-30mm的砾石;所述细集料为粒径为0.5-2mm的河砂;所述填料为矿粉、偏高岭土、硅灰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由矿粉、偏高岭土和硅灰按重量比1:(0.3-0.8):(4-9)混合组成。
9.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废旧沥青混合料预热至90-110℃,将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并预热至150-170℃得到预热集料,将预热后的废旧沥青混合料与预热集料在800-1200rpm、130-150℃下搅拌混合10-20min,得到混合料A;
S2,将废旧建筑塑料和沥青加入混合料A中,在600-800rpm、150-180℃下继续搅拌10-20min,得到混合料B;
S3,将填料加入混合料B中,在1200-1400rpm、120-150℃下继续搅拌20-30min,得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
10.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在道路养护、路面建设中应用。
CN202110643282.7A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131737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3282.7A CN113173738A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3282.7A CN113173738A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738A true CN113173738A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27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3282.7A Pending CN113173738A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738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4753A (zh) * 2014-04-29 2014-08-06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输液袋膜改性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制备方法
CN104861676A (zh) * 2015-06-11 2015-08-26 山东大学 废旧高聚物基沥青混合料综合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20170349725A1 (en) * 2014-12-22 2017-12-07 Arizona Chemical Company, Llc Oligoterpenes as rejuvenating agent in asphalt
CN109608093A (zh) * 2018-12-20 2019-04-12 湘潭两型市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8397A (zh) * 2019-01-19 2019-04-26 江苏盛达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0886A (zh) * 2019-09-21 2019-12-10 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7683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厂拌热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4753A (zh) * 2014-04-29 2014-08-06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输液袋膜改性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制备方法
US20170349725A1 (en) * 2014-12-22 2017-12-07 Arizona Chemical Company, Llc Oligoterpenes as rejuvenating agent in asphalt
CN104861676A (zh) * 2015-06-11 2015-08-26 山东大学 废旧高聚物基沥青混合料综合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08093A (zh) * 2018-12-20 2019-04-12 湘潭两型市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8397A (zh) * 2019-01-19 2019-04-26 江苏盛达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0886A (zh) * 2019-09-21 2019-12-10 扬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7683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厂拌热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辉等: "沥青混凝土掺入废弃塑料袋对车辙的影响", 《山西建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2740B2 (en) Plant-mixed warm regenerated asphalt mix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Mashaa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rumb rubber modified stone mastic asphalt pavement in Malaysia
CN113698139B (zh) 一种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87360B1 (ko) 폐아스콘과 폐콘크리트를 함유하는 상온 아스팔트 콘크리트도로포장재
Chen et al. Properties and economics evaluation of utilization of oil shale waste as an alternative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building materials in pavement engineering
CN112960941B (zh)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改性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947328B (zh) 一种基于废胶粉改性高粘沥青的钢渣透水沥青混合料
CN111747683A (zh) 一种厂拌热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4763A (zh) 一种用于道面、桥面和工业地坪的环境友好型再生合成纤维增强混凝土
CN106630770A (zh) 一种双纤维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78777A (zh) 一种碳纳米管和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0081A (zh) 复合外加剂改性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0956A (zh) 废弃水泥稳定碎石再生的路面基层
CN107815131A (zh) 一种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69063B (zh) 一种复合改性抗车辙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5205A (zh) 一种环保型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358236B (zh)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3738A (zh) 一种抗车辙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540383A (zh) 一种再生沥青胶砂及用其制备沥青混合料的方法
CN112142371A (zh) 一种混凝土路面用固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102781A (zh) 一种聚氨酯路面再生方法及其应用
CN108569878A (zh) 一种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回收废粉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11116102A (zh) 一种速凝乳化沥青冷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8641B (zh) 一种抗水损的再生骨料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11299B (zh) 一种公路节能环保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