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560B -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 Google Patents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560B
CN113173560B CN202110462170.1A CN202110462170A CN113173560B CN 113173560 B CN113173560 B CN 113173560B CN 202110462170 A CN202110462170 A CN 202110462170A CN 113173560 B CN113173560 B CN 113173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art
fixed connecting
clamped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621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560A (zh
Inventor
陈勇
陈涛
苏焱芳
冷建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Pain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Pain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Pain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Paini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621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5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10Preparation of ozone
    • C01B13/11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 dischar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10Dischargers used for production of ozone
    • C01B2201/14Concentric/tubular discharg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1/00Preparation of ozone by electrical discharge
    • C01B2201/70Cooling of the discharger; Means for making cooling unnecessary
    • C01B2201/74Cooling of the discharger; Means for making cooling unnecessary by liquid
    • C01B2201/76Wa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包括一设有腔室的外壳,腔室内设置有发生管,发生管外侧敷设有石英层,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均和腔室相连通,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均和腔室相连通,采用双水冷冷却方式,更加有效地带走发生管的热量,降低发生管的温度,大幅度提高臭氧浓度和产量,显著降低单位臭氧产量能耗,并且减小发生管在高温下热击穿的可能性,借此,本发明具有能够提高对发生管的降温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臭氧放电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背景技术
目前,臭氧具有广谱杀菌能力,它消毒效率高、除色、除臭味快而且无二次污染,在供水系统的水处理、污水处理、中水回收及消毒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臭氧不能存储和运输,只能在应用的现场生产,因此臭氧发生装置成了上述行业的重要设备。
介质阻挡放电(DBD)是当前大规模生产臭氧的唯一的方法。臭氧放电室是介质阻挡放电产生臭氧的关键,它由外壳、发生管和气腔组成,外壳作为一个电极(外电极),放电管是外面搪有搪瓷材料的钢管,发生管的钢管形成另一个电极(内电极),其石英层就是介质阻挡层。在两个电极间施加交流高电压后,气隙中产生介质阻挡放电而生成臭氧,并使发生管温度上升。随着臭氧发生管的温度升高它的臭氧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发生管的冷却对提高臭氧产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能够提高对发生管的降温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包括一设有腔室的外壳,腔室内设置有发生管,发生管外侧敷设有石英层,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均和腔室相连通,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出气口均和腔室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壳包括壳体和盖体,其中壳体呈卧式的圆柱型设置,腔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盖体呈圆台型设置,盖体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盖体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盖体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腔室包括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底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盖体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于壳体的侧壁外表面,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其中进水口处连接设置有进水管道,出水口处连接设置有出水管道,进气口处连接设置有进气管道,出气口处连接设置有出气管道,进水口和进水管道的连接处、出水口和出水管道的连接处、进气口和进气管道的连接处、出气口和出气管道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
第一扣合部包括第一固定连接部,第一固定连接部的一侧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固定连接部,第一固定连接部的另一侧一体连接设置有第四固定连接部,第二固定连接部的底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三固定连接部,第三固定连接部呈弧型设置;
第二扣合部包括第一支撑连接部,第一支撑连接部呈弧型设置,第一支撑连接部的顶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支撑连接部,第二支撑连接部的顶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三支撑连接部,第三支撑连接部和第一固定连接部之间相卡合,第一支撑连接部的底端和第三固定连接部之间相卡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共同构成开口向下的矩型设置,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四固定连接部和第一固定连接部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三支撑连接部和第三卡槽之间相卡合;
第四固定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开口呈矩型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设置于第二支撑连接部的内侧,第一凸出部呈L型设置,第一凸出部插入第一开口设置,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开口之间相卡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连接部的底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呈T型设置;
第三固定连接部的底端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卡槽,第三固定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凸出部的一端插入第二开口内设置,第二凸出部的另一端和第一卡槽之间相卡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出水口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出水管道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
第三固定连接部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包括相同的两个,其中一个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另一个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
第一支撑连接部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包括相同的两个,其中一个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另一个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双水冷冷却方式,更加有效地带走发生管的热量,降低发生管的温度,大幅度提高臭氧浓度和产量,显著降低单位臭氧产量能耗,并且减小发生管在高温下热击穿的可能性。
2、当出水管道和出水口处连接后,使第一扣合部置于出水管道一侧,其中一条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相卡合,另一条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相卡合,相对第一扣合部转动第二扣合部,使第一凸出部插入第一开口内,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开口之间相卡合后,由螺纹部插入第二螺栓,对固定装置和出水管道之间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此时第三支撑连接部和第二卡槽之间相卡合,第二凸出部和第一卡槽之间相卡合,其中一条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相卡合,另一条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相卡合,更进一步固定了出水管道和出水口,在需要替换出水管道或取下出水管道时,取下第二螺栓后,按压第一固定连接部,第一凸出部即可由第一开口处滑出,实现第二扣合部相对第一扣合部打开的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固定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扣合部;2-第二扣合部;11-第一固定连接部;12-螺纹部;13-第二固定连接部;14-第二卡槽;15-第三固定连接部;16-第一卡槽;17-第二开口;18-第一开口;19-第四固定连接部;21-第一支撑连接部;23-第二凸出部;25-第二支撑连接部;26-第一凸出部;27-第三支撑连接部;A-壳体;B-盖体;C-进水口;D-出水口;E-进气口;F-出气口;G-出水管道;I-进气管道;J-出气管道;K-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包括一设有腔室的外壳,腔室内设置有发生管,发生管外侧敷设有石英层,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水口C和出水口D,进水口C、出水口D均和腔室相连通,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口E和出气口F,进气口E、出气口F均和腔室相连通。
外壳包括壳体A和盖体B,其中壳体A呈卧式的圆柱型设置,腔室设置于壳体A的内部,盖体B呈圆台型设置,盖体B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盖体B分别设置于壳体A的左右两侧,盖体B和壳体A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腔室包括壳体A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底架。
盖体B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
进水口C、出水口D、进气口E和出气口F均设置于壳体A的侧壁外表面,进水口C和出水口D设置于进气口E和出气口F之间,其中进水口C处连接设置有进水管道,出水口D处连接设置有出水管道G,进气口E处连接设置有进气管道I,出气口F处连接设置有出气管道J,进水口C和进水管道的连接处、出水口D和出水管道G的连接处、进气口E和进气管道I的连接处、出气口F和出气管道J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装置K固定连接设置。
固定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2;
第一扣合部包括第一固定连接部11,第一固定连接部11的一侧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固定连接部13,第一固定连接部11的另一侧一体连接设置有第四固定连接部19,第二固定连接部13的底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三固定连接部15,第三固定连接部15呈弧型设置;
第二扣合部2包括第一支撑连接部21,第一支撑连接部21呈弧型设置,第一支撑连接部21的顶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支撑连接部25,第二支撑连接部25的顶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三支撑连接部27,第三支撑连接部27和第一固定连接部11之间相卡合,第一支撑连接部21的底端和第三固定连接部15之间相卡合。
第一固定、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共同构成开口向下的矩型设置,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部12。
第四固定连接部19和第一固定连接部11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卡槽14,所述第三支撑连接部27和第三卡槽之间相卡合;
第四固定连接部19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8,开口呈矩型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连接部25上设置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出部26,第一凸出部26设置于第二支撑连接部25的内侧,第一凸出部26呈L型设置,第一凸出部26插入第一开口18设置,第一凸出部26和第一开口18之间相卡合。
第一支撑连接部21的底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凸出部23,第二凸出部23呈T型设置;
第三固定连接部15的底端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卡槽16,第三固定连接部15上设置有第二开口17,第二凸出部23的一端插入第二开口17内设置,第二凸出部23的另一端和第一卡槽16之间相卡合。
出水口D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出水管道G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
第三固定连接部15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包括相同的两个,其中一个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另一个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
第一支撑连接部21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包括相同的两个,其中一个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另一个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
采用双水冷冷却方式,更加有效地带走发生管的热量,降低发生管的温度,大幅度提高臭氧浓度和产量,显著降低单位臭氧产量能耗,并且减小发生管在高温下热击穿的可能性。
当水管道和出水口D处连接后,使第一扣合部置于出水管道G一侧,其中一条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相卡合,另一条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相卡合,相对第一扣合部转动第二扣合部2,使第一凸出部26插入第一开口18内,第一凸出部26和第一开口18之间相卡合后,由螺纹部12插入第二螺栓,对固定装置K和出水管道G之间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此时第三支撑连接部27和第二卡槽14之间相卡合,第二凸出部23和第一卡槽16之间相卡合,其中一条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相卡合,另一条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相卡合,进一步固定了出水管道G和出水口D,在需要替换出水管道G或取下出水管道G时,取下第二螺栓后,按压第一固定连接部11,第一凸出部26即可由第一开口18处滑出,实现第二扣合部2相对第一扣合部打开的状态,本实施例仅以出水口D和出水管道G举例,其余连接处同样适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设有腔室的外壳,所述腔室内设置有发生管,所述发生管外侧敷设有石英层,所述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均和腔室相连通,所述外壳的侧壁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出气口均和腔室相连通;
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盖体,其中壳体呈卧式的圆柱型设置,所述腔室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盖体呈圆台型设置,盖体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盖体分别设置于壳体的左右两侧,盖体和壳体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进水口、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于壳体的侧壁外表面,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其中进水口处连接设置有进水管道,出水口处连接设置有出水管道,进气口处连接设置有进气管道,出气口处连接设置有出气管道,进水口和进水管道的连接处、出水口和出水管道的连接处、进气口和进气管道的连接处、出气口和出气管道的连接处,均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设置;
所述固定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
第一扣合部包括第一固定连接部,第一固定连接部的一侧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固定连接部,第一固定连接部的另一侧一体连接设置有第四固定连接部,第二固定连接部的底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三固定连接部,第三固定连接部呈弧型设置;
第二扣合部包括第一支撑连接部,第一支撑连接部呈弧型设置,第一支撑连接部的顶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支撑连接部,第二支撑连接部的顶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三支撑连接部,第三支撑连接部和第一固定连接部之间相卡合,第一支撑连接部的底端和第三固定连接部之间相卡合;
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第二固定连接部和第四固定连接部共同构成开口向下的矩型设置,第一固定连接部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螺纹部;
所述第四固定连接部和第一固定连接部的连接处向下凹陷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三支撑连接部和第三卡槽之间相卡合;
第四固定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开口呈矩型设置,所述第二支撑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设置于第二支撑连接部的内侧,第一凸出部呈L型设置,第一凸出部插入第一开口设置,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开口之间相卡合;
所述第一支撑连接部的底部一体连接设置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呈T型设置;
所述第三固定连接部的底端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卡槽,第三固定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凸出部的一端插入第二开口内设置,第二凸出部的另一端和第一卡槽之间相卡合;
所述出水口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出水管道的侧壁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
所述第三固定连接部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包括相同的两个,其中一个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另一个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所述第一支撑连接部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包括相同的两个,其中一个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另一个第二限位槽和第二限位凸起之间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底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
CN202110462170.1A 2021-04-27 2021-04-27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Active CN113173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2170.1A CN113173560B (zh) 2021-04-27 2021-04-27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62170.1A CN113173560B (zh) 2021-04-27 2021-04-27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560A CN113173560A (zh) 2021-07-27
CN113173560B true CN113173560B (zh) 2023-01-03

Family

ID=76926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62170.1A Active CN113173560B (zh) 2021-04-27 2021-04-27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5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6102Y (zh) * 2003-03-03 2004-03-10 卢军 双冷却式臭氧放电室
US20080083093A1 (en) * 2006-02-06 2008-04-10 Reimar Saltenberger Plastic Clamp
CN201296653Y (zh) * 2008-10-24 2009-08-26 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卧式臭氧发生器
CN101723330A (zh) * 2008-10-24 2010-06-09 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卧式臭氧发生器
CN104246342A (zh) * 2012-04-13 2014-12-24 卡劳公司 夹紧套环
US20190390590A1 (en) * 2017-01-30 2019-12-26 Ideal Clamp Products, Inc. Exhaust clamp and method
CN110886745A (zh) * 2019-12-10 2020-03-17 凤城市万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箍带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6102Y (zh) * 2003-03-03 2004-03-10 卢军 双冷却式臭氧放电室
US20080083093A1 (en) * 2006-02-06 2008-04-10 Reimar Saltenberger Plastic Clamp
CN201296653Y (zh) * 2008-10-24 2009-08-26 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卧式臭氧发生器
CN101723330A (zh) * 2008-10-24 2010-06-09 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 卧式臭氧发生器
CN104246342A (zh) * 2012-04-13 2014-12-24 卡劳公司 夹紧套环
US20190390590A1 (en) * 2017-01-30 2019-12-26 Ideal Clamp Products, Inc. Exhaust clamp and method
CN110886745A (zh) * 2019-12-10 2020-03-17 凤城市万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箍带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560A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95305U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废气处理装置
CN109499284A (zh) 一种基于双面微孔道介质阻挡放电的废物处理装置
CN105979691A (zh) 一种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改性材料表面性能的装置
CN104512868B (zh) 多单元模块化板式臭氧发生器
CN201634422U (zh) 外冷双气隙叠层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13173560B (zh) 大型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WO2014154064A1 (zh) 臭氧发生器放电装置
CN208234552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
AU2017307365A1 (en) Ozone generator unit and system
CN205419774U (zh) 新型模块化板式等离子臭氧发生器
CN101003363A (zh) 一种双冷臭氧放电管
CN106467291B (zh) 模块化板式等离子臭氧发生器
CN201742637U (zh) 大气压介质阻挡空气冷等离子体射流装置
CN207243464U (zh) 一种集成化臭氧放电装置
CN106957048B (zh) 一种堆栈式级联高效臭氧发生装置及其应用
CN203095619U (zh) 双水冷臭氧放电室
CN215208483U (zh) 一种具有外水冷和内气冷的新型臭氧发生器
CN201415126Y (zh) 一种电离放电电极及使用该电离放电电极的工业废气处理装置
CN109052329B (zh) 一种臭氧发生装置
CN206359246U (zh) 一种水冷式管式臭氧发生器
CN204173911U (zh) 一种高密封内外风冷型臭氧发生管
CN205398116U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
CN206472362U (zh) 排管及低温等离子体发生设备
CN219631023U (zh) 快拆式过氧化氢分解装置
CN204237557U (zh) 臭氧发生电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