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73087A -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087A
CN113173087A CN202110458210.5A CN202110458210A CN113173087A CN 113173087 A CN113173087 A CN 113173087A CN 202110458210 A CN202110458210 A CN 202110458210A CN 113173087 A CN113173087 A CN 1131730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hielding
terminal
negative
po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82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087B (zh
Inventor
贾海亮
王飞
沙文瀚
仵丹丹
姚意
曾羽飞
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82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充电插座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接地端子设在壳体内;正极电缆,正极电缆连接正极端子;负极电缆,负极电缆连接负极端子;接地电缆,接地电缆连接接地端子;屏蔽组件,屏蔽组件包括屏蔽衬套和屏蔽导电件,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上套设有屏蔽衬套,屏蔽导电件具有弹性臂和两个卡口,弹性臂止抵在接地端子上,两个卡口对应套设在两个屏蔽衬套上。本发明通过设置屏蔽组件和屏蔽组件包括屏蔽衬套和屏蔽导电件,可以将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的屏蔽层接到接地端子上实现屏蔽导通,有效防止电磁干扰源向充电插座传播干扰。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上的电气干扰源有电机、动力电池、电力电子装置、电动辅助系统等等,电压和电流的波动,产生电磁场的变化,感应电磁场和电流、电压,对环境里的其他电气产生影响、设备的功率越大,频率越高,则产生的传导和辐射的干扰信号就越强烈,电动汽车的敏感源很多,高压系统每一个依靠波形控制的高压电器,如果受到电磁干扰,就可能输出错误的控制信号。
目前市场中,动力电池、电机、MCU等高压负载均具有屏蔽导通结构,但直流充电插座虽然大多数采用屏蔽电缆但都均未实现DC+、DC-接PE屏蔽导通结构,对电磁干扰的防护没有任何作用,虽在快充过程中,整车大多数负载都未工作,但仍有部分高压部件在快充过程中正常工作,使得干扰源会向充电插座传播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能够防止电磁干扰源向充电插座传播干扰。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应用上述充电插座的电动汽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所述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端子设在所述壳体内;正极电缆,所述正极电缆连接所述正极端子;负极电缆,所述负极电缆连接所述负极端子;接地电缆,所述接地电缆连接所述接地端子;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衬套和屏蔽导电件,所述正极电缆和所述负极电缆上套设有所述屏蔽衬套,所述屏蔽导电件具有弹性臂和两个卡口,所述弹性臂止抵在所述接地端子上,两个所述卡口对应套设在两个所述屏蔽衬套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通过设置屏蔽组件和将屏蔽组件设置成包括屏蔽衬套和屏蔽导电件,可以将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的屏蔽层接到接地端子上实现屏蔽导通,有效防止电磁干扰源向充电插座传播干扰。从而能够解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整车在快充过程中,收到来自高压负载及低压信号等电磁干扰,可能输出错误的控制信号的问题,通过合理的屏蔽组件可提升整车EMC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导电件包括:主体部,所述弹性臂设在所述主体部上;卡套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卡套部,每个所述卡套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卡口形成在所述卡套部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缺口使所述卡套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导引部,且两个所述导引部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衬套包括屏蔽内衬套和屏蔽外衬套,所述正极电缆和所述负极电缆的屏蔽层压接在相应的所述屏蔽内衬套和所述屏蔽外衬套之间,所述卡套部套设在所述屏蔽外衬套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座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板具有温度检测件,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卡钩件,所述卡钩件卡固在所述控制板上;导温件,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温度检测件之间、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温度检测件之间设有所述导温件,以将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的温度传递到所述温度检测件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上设有第一容纳套和第二容纳套,所述第一容纳套和所述第二容纳套的两端敞开,所述正极电缆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容纳套内,所述第一容纳套止抵在对应所述正极电缆的所述屏蔽衬套上,所述负极电缆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二容纳套内,所述第二容纳套止抵对应所述负极电缆的所述屏蔽衬套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座还包括电缆固定组件,所述电缆固定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缆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具有第三上半圆槽;中夹板,所述中夹板的远离所述上夹板的一侧具有第一中半圆槽和第二中半圆槽,所述中夹板的靠近所述上夹板的一侧具有第三中半圆槽,所述中夹板设在所述上夹板上,所述第三中半圆槽与所述第三上半圆槽配合以装夹所述接地电缆;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的靠近所述中夹板的一侧具有第一下半圆槽和第二下半圆槽,所述下夹板设在所述中夹板上,所述第一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一中半圆槽配合以装夹所述正极电缆,所述第二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二中半圆槽配合以装夹所述负极电缆。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座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正极电缆、所述负极电缆以及所述接地电缆上设有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一中半圆槽、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二中半圆槽、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三中半圆槽和所述第三上半圆槽的安装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一中半圆槽上设有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凸起部,每个所述凸起部对应配合在每个所述凹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前壳体以及后壳体,所述前壳体设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端子穿设于所述前壳体上,所述后壳体设在所述前壳体上,所述正极电缆、所述负极电缆以及所述接地电缆穿设于所述后壳体上;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第三密封件为环形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前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密封件设在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和根据前文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设在所述车身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插座能够将正极电缆和负极电缆的屏蔽层接到接地端子上实现屏蔽导通,防止电磁干扰源向充电插座传播干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插座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屏蔽组件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屏蔽组件与正极电缆、负极电缆、接地端子进行配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板与部分壳体的爆炸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缆固定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插座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充电插座;
10、壳体组件;
110、壳体;
101、第一限位板;102、第二限位板;103、安装柱;104、端子压帽;
1101、前面板;1102、前壳体;1103、后壳体;
120、正极端子;130、负极端子;140、接地端子;150、第二密封件;160、第三密封件;170、低压信号插接件;180、第四密封件;
20、正极电缆;30、负极电缆;40、接地电缆;
50、屏蔽组件;
510、屏蔽衬套;
5101、屏蔽内衬套;5102、屏蔽外衬套;
520、屏蔽导电件;
501、弹性臂;502、卡口;
5201、主体部;52011、卡钩件;
5202、卡套部;52021、缺口;52022、导引部;
60、控制板;
601、第一容纳套;6011、第一开口;
602、第二容纳套;6021、第二开口;
70、导温件;
80、电缆固定组件;801、凹槽;
810、上夹板;8101、第三上半圆槽;
820、中夹板;8201、第一中半圆槽;8202、第二中半圆槽;8203、第三中半圆槽;8204、第二螺钉孔;8205、第三螺钉孔;
830、下夹板;8301、第一下半圆槽;8302、第二下半圆槽;8303、第四螺钉孔;
90、第一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100,包括:壳体组件10、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接地电缆40、屏蔽组件50。
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110、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以及接地端子140,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以及接地端子140设在壳体110内。正极电缆20连接正极端子120;负极电缆30连接负极端子130;接地电缆40连接接地端子140。
如图2和图3所示,屏蔽组件50包括屏蔽衬套510和屏蔽导电件520,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上套设有屏蔽衬套510,屏蔽导电件520具有弹性臂501和两个卡口502,弹性臂501止抵在接地端子140上,两个卡口502对应套设在两个屏蔽衬套510上。
可以理解为,屏蔽衬套510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通过屏蔽衬套510和弹性臂501可以将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经屏蔽导电件520接到接地电缆40上,再通过接地电缆40接地实现屏蔽导通,避免电磁干扰。而通过卡口502则方便屏蔽导电件520与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的安装或拆卸,弹性臂501则方便接触接地端子140,有利于屏蔽导电件520与接地端子140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100,通过设置屏蔽组件50和将屏蔽组件50设置成包括屏蔽衬套510和屏蔽导电件520,可以将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的屏蔽层接到接地端子140上实现屏蔽导通,有效防止电磁干扰源向充电插座100传播干扰。从而能够解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整车在快充过程中,收到来自高压负载及低压信号等电磁干扰,可能输出错误的控制信号的问题,通过合理的屏蔽组件50可提升整车EMC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屏蔽导电件520可以包括主体部5201和卡套部5202。
弹性臂501设在主体部5201上,弹性臂501与接地端子140之间的距离沿远离屏蔽衬套510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保证弹性臂501在弹性作用下能止抵在接地端子140上,确保导通效果。
主体部5201的相对两侧设有卡套部5202,每个卡套部5202的远离主体部5201的一侧设有缺口52021,卡口502形成在卡套部5202上。也就是说,主体部5201位于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之间,通过两侧的卡套部5202卡住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充电插座100内部结构紧凑,屏蔽导电件520不会占据较大空间。其次,卡套部5202的远离主体部5201的一侧设有缺口52021,使得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与屏蔽导电件520进行装配时,可从屏蔽导电件520侧部的缺口52021进入,卡套部5202的下端能支撑起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保证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卡套部5202的形状为C型,这样能保证卡套部5202与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之间进行较好的配合。
可选地,主体部5201和弹性臂501可以设置成薄板状,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缺口52021使卡套部520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设有导引部52022,且两个导引部520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主体部520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由于缺口52021的尺寸小于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的直径,将两个导引部520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主体部520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使得两个导引部52022呈喇叭口状,可共同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缺口52021在接触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时,可以顺利进入卡套部5202内部,有利于卡套部5202与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的卡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个导引部52022可以为弧形状,通过圆润的弧形能够提高卡套部5202与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之间的顺畅性。
可选地,导引部52022还可以为板状,通过板状的导向作用同样能提高使卡套部5202与正极电缆20或负极电缆30之间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导引部52022可以间隔开地设有多个。例如,导引部52022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处各设有两个,通过该方式无需将导引部52022设置成较大尺寸,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屏蔽衬套510可以包括屏蔽内衬套5101和屏蔽外衬套5102。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的屏蔽层压接在相应的屏蔽内衬套5101和屏蔽外衬套5102之间,卡套部5202套设在屏蔽外衬套5102上。
可以理解为,以正极电缆20为例,正极电缆20的屏蔽层压接在屏蔽内衬套5101和屏蔽外衬套5102之间,为正极电缆20提供锁附力,避免正极电缆20松动。同理,负极电缆30的屏蔽层压接在屏蔽内衬套5101和屏蔽外衬套5102之间,为负极电缆30提供锁附力,避免负极电缆30松动。而通过将卡套部5202套设在屏蔽外衬套5102上,则方便两者间的安装或拆卸。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充电插座100还可以包括控制板60和导温件70。控制板60设在壳体110内,控制板60具有温度检测件。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部5201上设有卡钩件52011,卡钩件52011卡固在控制板60上,通过卡钩件52011与控制板60卡固能够固定住屏蔽导电件520,再通过屏蔽衬套510固定住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提高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在壳体110内的稳定性,防止松动。正极端子120与温度检测件之间、负极端子130与温度检测件之间设有导温件70,可以将正极端子120和负极端子130的温度传递到温度检测件上,实现温度采集。
一些示例中,控制板60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壳体110。例如,壳体110上设有安装柱103,安装柱103上设有螺纹孔,控制板60上可以通过螺栓对应配合在安装柱103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10内部具有第一限位板101和第二限位板102,第一限位板101靠近正极端子120设置,第二限位板102靠近负极端子130设置,两个导温件70中一者设在第一限位板101和正极端子120之间,另一者设在第二限位板102和负极端子130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导温件70被夹紧在第一限位板101和正极端子120之间,起到固定对应正极端子120的导温件70,另一导温件70被夹紧在第二限位板102和负极端子130之间,起到固定对应负极端子130的导温件70,采用该方式导温件70的安装或拆卸变得简单且方便。
可选地,导温件70可以是形状为圆形的指簧,以正极端子120为例,指簧可以套设在正极端子120上,指簧的远离正极端子120的一侧止抵在第一限位板101上。同理,另一指簧可以套设在负极端子130上,指簧的远离负极端子130的一侧止抵在第二限位板102上。
可选地,导温件70可以采用铍铜材料制成,提高温度采集的精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板60上可以设有第一容纳套601和第二容纳套602。第一容纳套601和第二容纳套602的两端敞开,以允许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穿过。正极电缆20的一端设在第一容纳套601内,第一容纳套601止抵在对应正极电缆20的屏蔽衬套510上,这样第一容纳套601既能起到对正极电缆20的保护作用,同时有利于固定屏蔽衬套510。负极电缆30的一端设在第二容纳套602内,第二容纳套602止抵对应负极电缆30的屏蔽衬套510上,这样第二容纳套602既能起到对负极电缆30的保护作用,同时有利于固定屏蔽衬套510。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容纳套601的远离第二容纳套602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6011,第一开口6011沿第一容纳套601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一开口6011可以方便正极电缆20或正极端子120的安装。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容纳套602的远离第一容纳套601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6021,第二开口6021沿第二容纳套602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二开口6021可以方便负极电缆30或负极端子130的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充电插座100可以包括电缆固定组件80,电缆固定组件80设在壳体110内。具体地,电缆固定组件80可以包括上夹板810、中夹板820、下夹板830。
如图5所示,上夹板810具有第三上半圆槽8101;中夹板820设在上夹板810上,中夹板820的靠近上夹板810的一侧具有第三中半圆槽8203,第三中半圆槽8203与第三上半圆槽8101配合以装夹接地电缆40,通过该方式能够压紧接地电缆40,避免接地电缆40在壳体110内松动。中夹板820的远离上夹板810的一侧具有第一中半圆槽8201和第二中半圆槽8202,下夹板830的靠近中夹板820的一侧具有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二下半圆槽8302,下夹板830设在中夹板820上,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一中半圆槽8201配合以装夹正极电缆20,这样做能够压紧正极电缆20,避免正极电缆20在壳体110内松动;第二下半圆槽8302和第二中半圆槽8202配合以装夹负极电缆30,这样做能够压紧负极电缆30,避免负极电缆30在壳体110内松动。
可选地,上夹板810、中夹板820、下夹板830可以通过紧固件相连,例如,紧固件为螺钉,上夹板810、中夹板820、下夹板830上均设有螺钉孔,通过螺钉实现安装固定。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夹板810上可以间隔开地设有两个第一螺钉孔(图未示出),中夹板820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二螺钉孔8204,两个第二螺钉孔8204与两个第一螺钉孔相对应,从而通过两个螺钉实现上夹板810和中夹板820的安装固定。当然,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第一螺钉孔和第二螺钉孔8204的数量不限于此。
具体地,如图5所示,中夹板820上还可以设有三个第三螺钉孔8205,下夹板830上设有三个第四螺钉孔8303,三个第四螺钉孔8303与三个第三螺钉孔8205相对应,从而通过三个螺钉实现下夹板830和中夹板820的安装固定。当然,这里只是举例说明,第四螺钉孔8303与第三螺钉孔8205的数量不限于此。
可选地,上夹板810、中夹板820、下夹板830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实现可拆卸相连,卡接结构可以包括卡凸和配合孔,通过卡凸和配合孔相互配合实现可拆卸相连。卡凸和配合孔的数量及布置方式可参考上文螺钉和螺钉孔的布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充电插座100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90,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以及接地电缆40上设有第一密封件90,第一密封件90与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一中半圆槽8201、第一密封件90与第二下半圆槽8302和第二中半圆槽8202、第一密封件90与第三中半圆槽8203和第三上半圆槽8101的安装结构相同。也就是说,通过该方式能够提高壳体110的接入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以及接地电缆40的一端的密封防水性能,避免水渍进入。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一中半圆槽8201上设有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凹槽801,第一密封件90具有多个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凸起部(图未示出),每个凸起部对应配合在每个凹槽801内。也就是说,多个凹槽801和多个凸起部相互配合形成多层密封结构,可提高密封性能,有效避免水渍或其他污染物进入。同理,第二下半圆槽8302和第二中半圆槽8202、第三中半圆槽8203和第三上半圆槽8101与第一密封件90的结构参考上述,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壳体110可以包括前面板1101、前壳体1102以及后壳体1103。前壳体1102设在前面板1101上,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以及接地端子140穿设于前壳体1102上,后壳体1103设在前壳体1102上,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以及接地电缆40穿设于后壳体1103上。前面板1101、前壳体1102以及后壳体1103依次可拆卸安装,方便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接地端子140、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以及接地电缆40在壳体110内的装配。
其中,前壳体1102上可以设有第一前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二前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三前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一前安装孔用于安装正极端子120,第二前安装孔用于安装负极端子130,第三前安装孔用于安装接地端子140。后壳体1103上可以设有第一后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二后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三后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一后安装孔用于安装正极电缆20,第二后安装孔用于安装负极电缆30,第三后安装孔用于安装接地电缆40。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壳体组件10可以包括第二密封件150和第三密封件160。第二密封件150和第三密封件160为环形密封件。第二密封件150设在前面板1101和前壳体1102之间,通过环形的第二密封件150在径向上密封能实现前面板1101和前壳体1102之间的密封防水。第三密封件160设在前壳体1102和后壳体1103之间,通过环形的第三密封件160的径向密封作用能够实现前壳体1102和后壳体1103之间的密封防水。通过第二密封件150、第三密封件160以及第一密封件90,壳体110能够实现满足IP67防护要求。
一实施例中,前面板1101可以采用阻燃工程塑料注塑而成,从而能够起到阻燃作用。
可选地,前面板1101与前壳体1102之间通过卡扣结构相连,实现可拆卸安装。卡扣结构包括卡扣(图未示出)和卡孔(图未示出),卡扣和卡孔两者中的一者设在前面板1101上且另一者设在前壳体1102上。例如,前面板1101上设有多个卡孔,前壳体1102上可以设有多个卡扣,每个卡扣与每个卡孔对应配合。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组件10还包括低压信号插接件170,低压信号插接件170集成在后壳体1103上,以实现模块化安装,可降低低压信号插接件170的成本。低压信号插接件170通过弹片接触控制板60,以将控制板60上的信号通过低压信号插接件170传至整车上。当充电插座100进行快充且开空调等工况,整车低压信号及高压空调负载都为工作状态,充电插座100能够避免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对快充低压信号产生干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接地端子140的靠近前面板1101的一端设有端子压帽104,从而增加插座的防护性能,防止插接时直接碰触到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接地端子140。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接地端子140与前壳体1102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180,例如,第四密封件180可以为O型密封圈,可提升防护性能,使其内部可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插座100不仅包括代表DC+的正极端子120,代表DC-的负极端子130,代表PE端的接地端子140,还包括CC1端子、CC2端子、A+端子、A-端子、S+端子、S-端子,以及对应各端子的CC1密封圈、CC2密封圈、A+密封圈、A-密封圈、S+密封圈、S-密封圈,这些都属于充电插座的基本结构,不再赘述。
下面描述本发明充电插座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100,包括:壳体组件10、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接地电缆40、屏蔽组件50、控制板60、导温件70、电缆固定组件80。
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110、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以及接地端子140,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以及接地端子140设在壳体110内。
正极电缆20连接正极端子120;负极电缆30连接负极端子130;接地电缆40连接接地端子140。
屏蔽组件50包括屏蔽衬套510和屏蔽导电件520,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上套设有屏蔽衬套510,屏蔽导电件520具有弹性臂501和两个卡口502,弹性臂501止抵在接地端子140上,两个卡口502对应套设在两个屏蔽衬套510上。
屏蔽导电件520包括主体部5201和卡套部5202。弹性臂501设在主体部5201上,主体部5201的相对两侧设有卡套部5202,每个卡套部5202的远离主体部5201的一侧设有缺口52021,卡口502形成在卡套部5202上。每个卡套部5202的形状为C型。
缺口52021使卡套部520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设有导引部52022,且两个导引部520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主体部520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每个导引部52022为弧形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导引部52022可以间隔地设有两个。
屏蔽衬套510包括屏蔽内衬套5101和屏蔽外衬套5102。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的屏蔽层压接在相应的屏蔽内衬套5101和屏蔽外衬套5102之间,卡套部5202套设在屏蔽外衬套5102上。
控制板60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10内,控制板60具有温度检测件,温度检测件为温度传感器。主体部5201上设有卡钩件52011,卡钩件52011卡固在控制板60上。
控制板60上设有第一容纳套601和第二容纳套602。第一容纳套601和第二容纳套602的两端敞开,以允许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穿过。第一容纳套601的远离第二容纳套602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6011,第一开口6011沿第一容纳套601的轴向方向延伸,通过第一开口6011方便正极电缆20或正极端子120的安装。
正极端子120与温度检测件之间、负极端子130与温度检测件之间设有导温件70,以将正极端子120和负极端子130的温度传递到温度检测件上。
壳体110内部具有第一限位板101和第二限位板102,第一限位板101靠近正极端子120设置,第二限位板102靠近负极端子130设置,两个导温件70中一者设在第一限位板101和正极端子120之间,另一者设在第二限位板102和负极端子130之间。
导温件70为圆形的指簧,指簧采用铍铜材料制成。
电缆固定组件80设在壳体110内,电缆固定组件80包括上夹板810、中夹板820、下夹板830。上夹板810具有第三上半圆槽8101;中夹板820设在上夹板810上,中夹板820的靠近上夹板810的一侧具有第三中半圆槽8203,第三中半圆槽8203与第三上半圆槽8101配合以装夹接地电缆40。中夹板820的远离上夹板810的一侧具有第一中半圆槽8201和第二中半圆槽8202,下夹板830的靠近中夹板820的一侧具有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二下半圆槽8302,下夹板830设在中夹板820上,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一中半圆槽8201配合以装夹正极电缆20。第二下半圆槽8302和第二中半圆槽8202配合以装夹负极电缆30。
上夹板810、中夹板820、下夹板830通过螺钉相连。
上夹板810上间隔开地设有两个第一螺钉孔,中夹板820上可以设有两个第二螺钉孔8204,两个第二螺钉孔8204与两个第一螺钉孔相对应,通过两个螺钉实现上夹板810和中夹板820的安装固定。
中夹板820上设有三个第三螺钉孔8205,下夹板830上设有三个第四螺钉孔8303,三个第四螺钉孔8303与三个第三螺钉孔8205相对应,通过三个螺钉实现下夹板830和中夹板820的安装固定。
充电插座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90,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以及接地电缆40上设有第一密封件90,第一密封件90与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一中半圆槽8201、第一密封件90与第二下半圆槽8302和第二中半圆槽8202、第一密封件90与第三中半圆槽8203和第三上半圆槽8101的安装结构相同。
第一下半圆槽8301和第一中半圆槽8201上设有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凹槽801,第一密封件90具有多个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凸起部,每个凸起部对应配合在每个凹槽801内。
壳体110包括前面板1101、前壳体1102以及后壳体1103。
前面板1101采用阻燃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前壳体1102设在前面板1101上,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以及接地端子140穿设于前壳体1102上,后壳体1103设在前壳体1102上,正极电缆20、负极电缆30以及接地电缆40穿设于后壳体1103上。前壳体1102上设有第一前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二前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三前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一前安装孔用于安装正极端子120,第二前安装孔用于安装负极端子130,第三前安装孔用于安装接地端子140。后壳体1103上设有第一后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二后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三后安装孔(图未示出),第一后安装孔用于安装正极电缆20,第二后安装孔用于安装负极电缆30,第三后安装孔用于安装接地电缆40。
前面板1101与前壳体1102通过卡扣结构相连,卡扣结构包括卡扣(图未示出)和卡孔(图未示出),前面板1101上设有四个卡孔,前壳体1102上设有四个卡扣,每个卡扣与每个卡孔对应配合。
壳体组件1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50、第三密封件160、低压信号插接件170、第四密封件180。
第二密封件150和第三密封件160为环形密封件。第二密封件150设在前面板1101和前壳体1102之间,第三密封件160设在前壳体1102和后壳体1103之间。
低压信号插接件170集成在后壳体1103上,低压信号插接件170通过弹片接触控制板60,以将控制板60上的信号通过低压信号插接件170传至整车上。
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接地端子140的靠近前面板1101的一端设有端子压帽104。正极端子120、负极端子130、接地端子140与前壳体1102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180,第四密封件180可以为O型密封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身和根据前文中任一项的充电插座100。
充电插座100设在车身上,充电插座100的插座口盖可以集成在整车外饰件挡板上,与外饰件一体,可节省充电口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插座100能够将正极电缆20和负极电缆30的屏蔽层接到接地端子140上实现屏蔽导通,防止电磁干扰源向充电插座100传播干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插座100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所述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端子设在所述壳体内;
正极电缆,所述正极电缆连接所述正极端子;
负极电缆,所述负极电缆连接所述负极端子;
接地电缆,所述接地电缆连接所述接地端子;
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衬套和屏蔽导电件,所述正极电缆和所述负极电缆上套设有所述屏蔽衬套,所述屏蔽导电件具有弹性臂和两个卡口,所述弹性臂止抵在所述接地端子上,两个所述卡口对应套设在两个所述屏蔽衬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导电件包括:
主体部,所述弹性臂设在所述主体部上;
卡套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设有所述卡套部,每个所述卡套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卡口形成在所述卡套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使所述卡套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导引部,且两个所述导引部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衬套包括:
屏蔽内衬套和屏蔽外衬套,所述正极电缆和所述负极电缆的屏蔽层压接在相应的所述屏蔽内衬套和所述屏蔽外衬套之间,所述卡套部套设在所述屏蔽外衬套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座还包括: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板具有温度检测件,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卡钩件,所述卡钩件卡固在所述控制板上;
导温件,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温度检测件之间、所述负极端子与所述温度检测件之间设有所述导温件,以将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的温度传递到所述温度检测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上设有第一容纳套和第二容纳套,所述第一容纳套和所述第二容纳套的两端敞开,所述正极电缆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容纳套内,所述第一容纳套止抵在对应所述正极电缆的所述屏蔽衬套上,所述负极电缆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二容纳套内,所述第二容纳套止抵对应所述负极电缆的所述屏蔽衬套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固定组件,所述电缆固定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缆固定组件包括:
上夹板,所述上夹板具有第三上半圆槽;
中夹板,所述中夹板的远离所述上夹板的一侧具有第一中半圆槽和第二中半圆槽,所述中夹板的靠近所述上夹板的一侧具有第三中半圆槽,所述中夹板设在所述上夹板上,所述第三中半圆槽与所述第三上半圆槽配合以装夹所述接地电缆;
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的靠近所述中夹板的一侧具有第一下半圆槽和第二下半圆槽,所述下夹板设在所述中夹板上,所述第一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一中半圆槽配合以装夹所述正极电缆,所述第二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二中半圆槽配合以装夹所述负极电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座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所述正极电缆、所述负极电缆以及所述接地电缆上设有所述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一中半圆槽、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二中半圆槽、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三中半圆槽和所述第三上半圆槽的安装结构相同,其中,
所述第一下半圆槽和所述第一中半圆槽上设有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具有多个沿轴向间隔开设置的凸起部,每个所述凸起部对应配合在每个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前壳体以及后壳体,所述前壳体设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以及所述接地端子穿设于所述前壳体上,所述后壳体设在所述前壳体上,所述正极电缆、所述负极电缆以及所述接地电缆穿设于所述后壳体上;
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件和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和所述第三密封件为环形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前壳体之间,所述第三密封件设在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之间。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插座,所述充电插座设在所述车身上。
CN202110458210.5A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Active CN113173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8210.5A CN113173087B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8210.5A CN113173087B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087A true CN113173087A (zh) 2021-07-27
CN113173087B CN113173087B (zh) 2022-12-23

Family

ID=7692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8210.5A Active CN113173087B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0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6152A (zh) * 2022-03-31 2022-07-01 昆山友茂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dc电源防水连接器
WO2023011642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充电座及汽车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7459A (en) * 1984-01-16 1985-08-27 Stewart Stamping Corporation Jack for EMI/RFI shield terminating modular plug connector
JP2010166756A (ja) * 2009-01-19 2010-07-29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車両の充電口
CN103229364A (zh) * 2010-10-29 2013-07-31 德尔福连接系统控股法国公司 用于车辆电源的连接器装置和连接器组件
CN203180240U (zh) * 2012-12-20 2013-09-04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EP2711936A1 (en) * 2011-05-02 2014-03-26 The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Radiating noise minimizing method and charging cable
CN204067733U (zh) * 2014-07-28 2014-12-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43767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9434514U (zh) * 2019-01-23 2019-09-2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插座
CN210692111U (zh) * 2019-09-10 2020-06-05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屏蔽接地处理装置
CN112086837A (zh) * 2020-09-15 2020-12-15 郑州赛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WO2021018475A1 (de) * 2019-07-30 2021-02-04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isolationsüberwachung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7459A (en) * 1984-01-16 1985-08-27 Stewart Stamping Corporation Jack for EMI/RFI shield terminating modular plug connector
JP2010166756A (ja) * 2009-01-19 2010-07-29 Toyota Motor Corp 電動車両の充電口
CN103229364A (zh) * 2010-10-29 2013-07-31 德尔福连接系统控股法国公司 用于车辆电源的连接器装置和连接器组件
EP2711936A1 (en) * 2011-05-02 2014-03-26 The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Radiating noise minimizing method and charging cable
CN203180240U (zh) * 2012-12-20 2013-09-04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204067733U (zh) * 2014-07-28 2014-12-3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437674A (zh) * 2016-05-27 2017-12-05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9434514U (zh) * 2019-01-23 2019-09-2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插座
WO2021018475A1 (de) * 2019-07-30 2021-02-04 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isolationsüberwachung
CN210692111U (zh) * 2019-09-10 2020-06-05 深圳易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屏蔽接地处理装置
CN112086837A (zh) * 2020-09-15 2020-12-15 郑州赛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642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充电座及汽车
CN114696152A (zh) * 2022-03-31 2022-07-01 昆山友茂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dc电源防水连接器
CN114696152B (zh) * 2022-03-31 2023-12-15 昆山友茂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dc电源防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087B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3087B (zh) 电动汽车的充电插座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US8992249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US7632148B1 (en) Sealed and groun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ealed and groun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446557B (zh) 光伏设备的接线装置
CN210744716U (zh) 单芯电缆接地箱
CN211404874U (zh) 一种新型防水的电源连接器
CN210897888U (zh) 一种新型带保险的可快速接线的两芯电源连接器
CN210985135U (zh) 电缆转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2332172A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EP4246736A1 (en) Charging pile
CN210897735U (zh) 一种新型可快速接线的三芯电源连接器
CN210182467U (zh) 导电排加固结构、电源模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US20020115329A1 (en) Automotive integrated power module system (AIPM)
CN219534962U (zh) 电池插座结构
CN111769377A (zh) 一种接线盒
CN117855911B (zh) 新能源充电线缆连接器
CN217114923U (zh) 一种90度转角出线直流充电座
CN218731845U (zh) 负载端子及配电装置
CN219535007U (zh) 一种接线用连接器及电气设备
CN219477072U (zh) 一种90°出线的金属插头连接器
CN213584454U (zh) 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9696776U (zh) 交直流充电插座
CN219696759U (zh) 母端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218160926U (zh) 连接器、电气设备及车辆
CN219287922U (zh) 用于谐波治理的谐波采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