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784B - 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 Google Patents

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784B
CN113169784B CN201980079337.7A CN201980079337A CN113169784B CN 113169784 B CN113169784 B CN 113169784B CN 201980079337 A CN201980079337 A CN 201980079337A CN 113169784 B CN113169784 B CN 113169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measurement report
cluster
wireless
measur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93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9784A (zh
Inventor
V·拉加万
J·H·柳
K·拉维德
J·塞尚
J·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169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9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第一无线设备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第一无线设备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

Description

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由RAGHAVAN等人于2019年11月11日提交的题为“DETERMININGSUB-DOMINANT CLUSTERS IN A MILLIMETER WAVE CHANNEL(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美国专利申请16/679,793、以及由RAGHAVAN等人于2018年12月6日提交的题为“DETERMINING SUB-DOMINANT CLUSTERS IN A MILLIMETER WAVE CHANNEL(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76,330的优先权,上述申请被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
背景
下文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尤其涉及确定毫米波(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诸如语音、视频、分组数据、消息接发、广播等等。这些系统可以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时间、频率和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此类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第四代(4G)系统(诸如长期演进(LTE)系统、高级LTE(LTE-A)系统或LTE-A Pro系统)、以及可被称为新无线电(NR)系统的第五代(5G)系统。这些系统可采用各种技术,诸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复用(DFT-S-OFDM)。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包括数个基站或网络接入节点,每个基站或网络接入节点同时支持多个通信设备的通信,这些通信设备可另外被称为用户装备(UE)。
无线通信系统可在mmW频率范围(例如,26GHz、28GHz、39GHz、57-71GHz等)中操作。这些频率处的无线通信可以与增大的信号衰减(例如,路径损耗、渗透损耗、堵塞损耗)相关联,这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温度、气压、衍射等。结果,可以使用信号处理技术(诸如波束成形)来相干地组合能量并克服这些频率处的路径损耗。由于mmW通信系统中增加的路径、渗透、堵塞损耗量,来自基站和/或UE的传输可被波束成形。此外,接收方设备可以使用波束成形技术来配置(诸)天线和/或(诸)天线阵列,以使得以定向方式来接收传输。mmW网络可以执行各种波束管理/波束优化规程以监视波束性能,并在当前活跃波束突然变得不可用和/或信号质量恶化到可接受的阈值水平以下时标识可用的潜在候选波束。在一些方面,此类波束管理技术可包括围绕其覆盖区域以扇形或扫掠的方式传送多个经波束成形信号的传送方设备。接收方设备可以监视经波束成形信号并使用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测量信号强度。常规地,传送方设备(例如,基站)可以配置接收方设备以针对其特定数目个经波束成形信号返回信道测量。接收方设备标识特定数目个发射波束和具有最强信号电平的对应接收波束,并在波束测量报告中将它们返回给传送方设备。
概述
所描述的技术涉及支持确定毫米波(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改进的方法、系统、设备和装置。一般而言,所描述的技术提供了各种机制来改进mmW信道内的次主导群集的标识/描绘。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可以由传送方设备(例如,基站和/或用户装备(UE))和/或接收方设备(例如,UE和/或另一基站)来实现。宽泛地,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提供了由传送方设备用来从接收方设备请求附加波束测量以帮助群集标识的群集有效性度量。例如,传送方设备(在此上下文中的第一无线设备)可以从接收方设备(在此上下文中的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波束测量报告,该波束测量报告携带或传达对针对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指示。传送方设备可以基于该波束测量报告来标识或以其他方式确定群集有效性度量以供接收方设备用于后续波束测量。例如,传送方设备可以基于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来标识一个或多个群集,并且至少在某种程度上确定在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报告的两个或更多个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不满足阈值。作为另一示例,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基于在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报告的具有宽波束宽度的波束,并且因此不能在位于具有宽波束宽度的波束的覆盖区域内的两个或更多个群集之间进行区分。
相应地,传送方设备可以向接收方设备传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对群集有效性度量的指示,该接收方设备可在执行附加波束测量和报告时使用群集有效性度量。例如,接收方设备可以丢弃落在最小空间分离阈值之内的波束,并且替代地仅在后续波束测量报告中报告满足或落在空间分离阈值之外的波束。作为另一示例,接收方设备可以在更窄的波束上执行波束测量,以便区分位于彼此邻近的不同群集。相应地,接收方设备可以向传送方设备传送后续波束测量报告,该传送方设备可使用此信息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接收方设备。例如,传送方设备可以对无线信道的传播路径内的主导和/或次主导群集进行更精细的理解,并使用此信息来选择最佳发射波束以用于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附图简述
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用于支持确定毫米波(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无线通信的系统的示例。
图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3A和3B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参考信号收到功率(RSRP)表的示例。
图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架构的示例。
图5和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设备的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通信管理器的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用户装备(UE)的系统的示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基站的系统的示图。
图10至12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方法的流程图。
详细描述
一些无线通信系统可在毫米波(mmW)频率范围(例如,28GHz、40GHz、60GHz等)中操作。在一些情形中,这些频率处的无线通信可与增大的信号衰减(例如,路径损耗)相关联,其可受各种因素(诸如温度、气压、衍射等)影响。结果,可使用信号处理技术(诸如波束成形(即,定向传输))来相干地组合信号能量并克服特定波束方向上的路径损耗。在一些情形中,设备可以通过从数个候选波束之中选择最强波束来选择用于与网络进行通信的活跃波束。mmW无线网络通常依赖于波束管理规程来监视活跃波束的性能,并标识在活跃波束变得不可用或以其他方式不可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的候选波束。常规地,传送方设备(例如,基站和/或用户装备(UE))将配置接收方设备(例如,UE和/或基站)具有要在波束测量报告中报告的所定义数目个最佳波束。传送方设备在围绕其覆盖区域以扫掠的方式传送经波束成形信号,而接收方设备针对每个发射波束使用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来测量接收信号电平。接收方设备向传送方设备传送波束测量报告,该波束测量报告经由波束索引标识所定义数目个最佳波束,以及它们对应的所测量收到信号电平(例如,增益或参考信号收到功率(RSRP)电平)。传送方设备在选择活跃波束以继续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时使用该信息。在阻塞的情形中,传送方设备还可以将这些波束用作回退选项,或者在两个不同的方向中创建多波束以供改进的频谱效率。
可以在mmW网络中执行的另一功能可以包括群集标识。宽泛地,群集可以指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属性。“群集”是信道建模中用于信道环境内不同对象或表面(例如,玻璃窗/窗格、建筑物拐角、树叶、灯柱等)的标准术语,其允许从传送方设备传播到接收方设备。例如,无线信道内的群集可能以某种方式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经波束成形信号的传播路径/特性。例如,玻璃窗或其他平的反射表面可以在接收方设备的方向中反射经波束成形传输,这可以为无线信道创建群集。群集标识是确定mmW网络中信道传播特性中的重要功能。
然而,此类常规技术不允许适当地标识位于无线信道内的主导和次主导群集。例如,不存在将此类常规技术用于在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报告的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的机制,以计及在空间上彼此不同的次主导群集和/或(诸)主导群集。而且,此类常规技术没有提供用于调整波束宽度以区分彼此邻近的群集的机制,并且因此在将宽波束宽度用于波束测量时不能被区分。
本公开的各方面最初在无线通信系统的上下文中进行描述。一般而言,所描述的技术提供了改进mmW网络中的无线通信的机制。在一些方面,所描述的技术提供了一种其中改进了无线信道内的群集标识以便改进用于正在进行的经波束成形传输的波束选择的机制。在一些方面,这可包括传送方设备(例如,在此上下文中的第一无线设备)从接收方设备(例如,在此上下文中的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波束测量报告,该波束测量报告指示针对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波束测量。传送方设备可使用波束测量报告中携带的信息来标识无线信道中的一个或多个群集,例如以确定或创建群集有效性度量。在一些方面,这可以包括传送方设备基于在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报告的两个或更多个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和/或基于在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报告的波束的波束宽度来标识一个或多个群集。相应地,传送方设备可以标识用于向接收方设备传输的群集有效性度量,该群集有效性度量携带或传达对附加参数的指示以供接收方设备用于后续波束测量。接收方设备在信道上执行附加波束测量时可以使用群集有效性度量,例如,可以选择满足空间分离阈值的波束以供在后续波束测量报告中报告,和/或为后续波束测量报告选择更窄的波束以提供彼此邻近的群集的更清晰图片。相应地,接收方设备可以向传送方设备传送后续波束测量报告,该传送方设备可在选择供传送到接收方设备的波束时使用此信息。
本文中所描述的主题的特定方面可被实现以达成一个或多个优点。所描述的技术可以支持使用多个分量载波以供在UE处进行通信的通信中的改进,这可以改进可靠性和吞吐量,以及缓解在不同分量载波上的通信之间的时间延迟的影响等。如此,所支持的技术可包括改进的网络操作,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提高网络的效率,以及具有其他益处。
本公开的各方面通过并且参照与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有关的装置示图、系统示图、以及流程图来进一步解说和描述。
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基站105、UE 115和核心网130。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长期演进(LTE)网络、高级LTE(LTE-A)网络、LTE-A Pro网络或者新无线电(NR)网络。在一些情形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支持增强型宽带通信、超可靠(例如,关键任务)通信、低等待时间通信、或与低成本和低复杂度设备的通信。
基站105可经由一个或多个基站天线与UE 115进行无线通信。本文中所描述的基站105可包括或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基收发机站、无线电基站、接入点、无线电收发机、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下一代B节点或千兆B节点(其中任一者可被称为g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或某个其他合适的术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包括不同类型的基站105(例如,宏蜂窝小区基站或小型蜂窝小区基站)。本文中所描述的UE 115可以能够与各种类型的基站105和网络装备(包括宏eNB、小型蜂窝小区eNB、gNB、中继基站等等)进行通信。
每个基站105可与特定地理覆盖区域110相关联,在该特定地理覆盖区域110中支持与各种UE 115的通信。每个基站105可经由通信链路125来为相应地理覆盖区域110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基站105与UE 115之间的通信链路125可利用一个或多个载波。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示出的通信链路125可包括从UE115到基站105的上行链路传输、或者从基站105到UE 115的下行链路传输。下行链路传输还可被称为前向链路传输,而上行链路传输还可被称为反向链路传输。
基站105的地理覆盖区域110可被划分为构成该地理覆盖区域110的一部分的扇区,并且每个扇区可与蜂窝小区相关联。例如,每个基站105可以提供对宏蜂窝小区、小型蜂窝小区、热点、或其他类型的蜂窝小区、或其各种组合的通信覆盖。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05可以是可移动的,并且因此提供对移动的地理覆盖区域110的通信覆盖。在一些示例中,与不同技术相关联的不同地理覆盖区域110可交叠,并且与不同技术相关联的交叠的地理覆盖区域110可由相同基站105或不同基站105支持。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例如异构LTE/LTE-A/LTE-A Pro或NR网络,其中不同类型的基站105提供对各种地理覆盖区域110的覆盖。
术语“蜂窝小区”指用于与基站105(例如,在载波上)进行通信的逻辑通信实体,并且可以与标识符相关联以区分经由相同或不同载波操作的相邻蜂窝小区(例如,物理蜂窝小区标识符(PCID)、虚拟蜂窝小区标识符(VCID))。在一些示例中,载波可支持多个蜂窝小区,并且可根据可为不同类型的设备提供接入的不同协议类型(例如,机器类型通信(MTC)、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或其他)来配置不同蜂窝小区。在一些情形中,术语“蜂窝小区”可指逻辑实体在其上操作的地理覆盖区域110的一部分(例如,扇区)。
各UE 115可以分散遍及无线通信系统100,并且每个UE 115可以是驻定的或移动的。UE 115还可被称为移动设备、无线设备、远程设备、手持设备、或订户设备、或者某个其他合适的术语,其中“设备”也可被称为单元、站、终端或客户端。UE 115还可以是个人电子设备,诸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在一些示例中,UE 115还可指无线本地环路(WLL)站、物联网(IoT)设备、万物联网(IoE)设备、或MTC设备等等,其可被实现在各种物品(诸如电器、交通工具、仪表等等)中。
一些UE 115(诸如MTC或IoT设备)可以是低成本或低复杂度设备,并且可提供机器之间的自动化通信(例如,经由机器到机器(M2M)通信)。M2M通信或MTC可指允许设备彼此通信或者设备与基站105进行通信而无需人类干预的数据通信技术。在一些示例中,M2M通信或MTC可包括来自集成有传感器或计量仪以测量或捕捉信息并且将该信息中继到中央服务器或应用程序的设备的通信,该中央服务器或应用程序可利用该信息或者将该信息呈现给与该程序或应用交互的人。一些UE 115可被设计成收集信息或实现机器的自动化行为。用于MTC设备的应用的示例包括:智能计量、库存监视、水位监视、装备监视、健康护理监视、野外生存监视、天气和地理事件监视、队列管理和跟踪、远程安全感测、物理接入控制、和基于交易的商业收费。
一些UE 115可被配置成采用降低功耗的操作模式,诸如半双工通信(例如,支持经由传送或接收的单向通信但不同时传送和接收的模式)。在一些示例中,可以用降低的峰值速率执行半双工通信。用于UE 115的其他功率节省技术包括在不参与活跃通信时进入功率节省“深度睡眠”模式,或者在有限带宽上操作(例如,根据窄带通信)。在一些情形中,UE115可被设计成支持关键功能(例如,关键任务功能),并且无线通信系统100可被配置成为这些功能提供超可靠通信。
在一些情形中,UE 115还可以能够直接与其他UE 115通信(例如,使用对等(P2P)或设备到设备(D2D)协议)。利用D2D通信的一群UE 115中的一个或多个UE可在基站105的地理覆盖区域110内。此群中的其他UE 115可在基站105的地理覆盖区域110之外,或者因其他原因不能够从基站105接收传输。在一些情形中,经由D2D通信进行通信的各群UE 115可利用一对多(1:M)系统,其中每个UE 115向该群中的每个其他UE 115进行传送。在一些情形中,基站105促成对用于D2D通信的资源的调度。在其他情形中,D2D通信在UE 115之间执行而不涉及基站105。
基站105可以与核心网130进行通信并且彼此通信。例如,基站105可通过回程链路132(例如,经由S1、N2、N3或其他接口)与核心网130对接。基站105可直接地(例如,直接在各基站105之间)或间接地(例如,经由核心网130)在回程链路134(例如,经由X2、Xn或其他接口)上彼此通信。
核心网130可提供用户认证、接入授权、跟踪、网际协议(IP)连通性,以及其他接入、路由、或移动性功能。核心网130可以是演进型分组核心(EPC),EPC可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至少一个服务网关(S-GW)、以及至少一个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P-GW)。MME可管理非接入阶层(例如,控制面)功能,诸如由与EPC相关联的基站105服务的UE115的移动性、认证和承载管理。用户IP分组可通过S-GW来传递,S-GW自身可连接到P-GW。P-GW可提供IP地址分配以及其他功能。P-GW可连接到网络运营商IP服务。运营商IP服务可包括对因特网、内联网、IP多媒体子系统(IMS)、或分组交换(PS)流送服务的接入。
至少一些网络设备(诸如基站105)可包括子组件,诸如接入网实体,其可以是接入节点控制器(ANC)的示例。每个接入网实体可通过数个其他接入网传输实体来与各UE 115进行通信,该其他接入网传输实体可被称为无线电头端、智能无线电头端、或传送/接收点(TRP)。在一些配置中,每个接入网实体或基站105的各种功能可跨各种网络设备(例如,无线电头端和接入网控制器)分布或者被合并到单个网络设备(例如,基站105)中。
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频带来操作,通常在300兆赫兹(MHz)到300千兆赫兹(GHz)的范围内。一般而言,300MHz到3GHz的区划被称为特高频(UHF)区划或分米频带,这是因为波长在从约1分米到1米长的范围内。UHF波可被建筑物和环境特征阻挡或重定向。然而,这些波对于宏蜂窝小区可充分穿透各种结构以向位于室内的UE 115提供服务。与使用频谱中低于300MHz的高频(HF)或甚高频(VHF)部分的较小频率和较长波的传输相比,UHF波的传输可与较小天线和较短射程(例如,小于100km)相关联。
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使用从3GHz到30GHz的频带(也被称为厘米频带)在超高频(SHF)区划中操作。SHF区划包括可由可以能够容忍来自其他用户的干扰的设备伺机使用的频带(诸如5GHz工业、科学和医学(ISM)频带)。
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在频谱的极高频(EHF)区划(例如,从30GHz到300GHz)中操作,该区划也被称为毫米频带。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支持UE 115与基站105之间的mmW通信,并且相应设备的EHF天线可甚至比UHF天线更小并且间隔得更紧密。在一些情形中,这可促成在UE115内使用天线阵列。然而,EHF传输的传播可能经受比SHF或UHF传输甚至更大的大气衰减和更短的射程。本文中所公开的技术可跨使用一个或多个不同频率区划的传输被采用,并且跨这些频率区划指定的频带使用可因国家或管理机构而不同。
在一些情形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利用有执照和无执照射频谱带两者。例如,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在无执照频带(诸如,5GHz ISM频带)中采用执照辅助式接入(LAA)、LTE无执照(LTE-U)无线电接入技术、或NR技术。当在无执照射频谱带中操作时,无线设备(诸如基站105和UE 115)可采用先听后讲(LBT)规程以在传送数据之前确保频率信道是畅通的。在一些情形中,无执照频带中的操作可以与在有执照频带中操作的分量载波相协同地基于载波聚集配置(例如,LAA)。无执照频谱中的操作可包括下行链路传输、上行链路传输、对等传输、或这些的组合。无执照频谱中的双工可基于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或这两者的组合。
在一些示例中,基站105或UE 115可装备有多个天线,其可被用于采用诸如发射分集、接收分集、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或波束成形等技术。例如,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在传送方设备(例如,基站105)与接收方设备(例如,UE 115)之间使用传输方案,其中该传送方设备装备有多个天线,并且该接收方设备装备有一个或多个天线。MIMO通信可采用多径信号传播以通过经由不同空间层传送或接收多个信号来增加频谱效率,这可被称为空间复用。例如,传送方设备可经由不同的天线或不同的天线组合来传送多个信号。同样,接收方设备可经由不同的天线或不同的天线组合来接收多个信号。这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可被称为单独空间流,并且可携带与相同数据流(例如,相同码字)或不同数据流相关联的比特。不同空间层可与用于信道测量和报告的不同天线端口相关联。MIMO技术包括单用户MIMO(SU-MIMO),其中多个空间层被传送至相同的接收方设备;以及多用户MIMO(MU-MIMO),其中多个空间层被传送至多个设备。
波束成形(也可被称为空间滤波、定向传输或定向接收)是可在传送方设备或接收方设备(例如,基站105或UE 115)处用于沿着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空间路径对天线波束(例如,发射波束或接收波束)进行成形或引导的信号处理技术。可通过组合经由天线阵列的天线振子传达的信号来实现波束成形,使得在相对于天线阵列的特定取向上传播的信号经历相长干涉,而其他信号经历相消干涉。对经由天线振子传达的信号的调整可包括传送方设备或接收方设备向经由与该设备相关联的每个天线振子所携带的信号应用特定振幅和相移。与每个天线振子相关联的调整可由与特定取向(例如,相对于传送方设备或接收方设备的天线阵列、或者相对于某个其他取向)相关联的波束成形权重集来定义。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105可使用多个天线或天线阵列来进行波束成形操作,以用于与UE 115进行定向通信。例如,一些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波束选择信号、或其他控制信号)可由基站105在不同方向上传送多次,这可包括一信号根据与不同传输方向相关联的不同波束成形权重集被传送。在不同波束方向上的传输可用于(例如,由基站105或接收方设备,诸如UE 115)标识由基站105用于后续传送和/或接收的波束方向。
一些信号(诸如与特定接收方设备相关联的数据信号)可由基站105在单个波束方向(例如,与接收方设备(诸如UE 115)相关联的方向)上传送。在一些示例中,可至少部分地基于在不同波束方向上传送的信号来确定与沿单个波束方向的传输相关联的波束方向。例如,UE 115可接收由基站105在不同方向上传送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并且UE 115可向基站105报告对具有最高信号质量或其他可接受的信号质量的收到信号的指示。尽管参照由基站105在一个或多个方向上传送的信号来描述这些技术,但是UE 115可将类似的技术用于在不同方向上多次传送信号(例如,用于标识由UE 115用于后续传送或接收的波束方向)或用于在单个方向上传送信号(例如,用于向接收方设备传送数据)。
接收方设备(例如UE 115,其可以是mmW接收方设备的示例)可在从基站105接收各种信号(诸如同步信号、参考信号、波束选择信号、或其他控制信号)时尝试多个接收波束。例如,接收方设备可通过以下操作来尝试多个接收方向:经由不同天线子阵列进行接收,根据不同天线子阵列来处理收到信号,根据应用于在天线阵列的多个天线振子处接收的信号的不同接收波束成形权重集进行接收,或根据应用于在天线阵列的多个天线振子处接收的信号的不同接收波束成形权重集来处理收到信号,其中任一者可被称为根据不同接收波束或接收方向进行“监听”。在一些示例中,接收方设备可使用单个接收波束来沿单个波束方向进行接收(例如,当接收到数据信号时)。单个接收波束可在至少部分地基于根据不同接收波束方向进行监听而确定的波束方向(例如,至少部分地基于根据多个波束方向进行监听而被确定为具有最高信号强度、最高信噪比、或其他可接受信号质量的波束方向)上对准。
在一些情形中,基站105或UE 115的天线可位于可支持MIMO操作或者发射或接收波束成形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内。例如,一个或多个基站天线或天线阵列可共处于天线组装件(诸如天线塔)处。在一些情形中,与基站105相关联的天线或天线阵列可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基站105可具有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具有基站105可用于支持与UE 115的通信的波束成形的数个行和列的天线端口。同样,UE 115可具有可支持各种MIMO或波束成形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天线阵列。
在一些情形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根据分层协议栈来操作的基于分组的网络。在用户面,承载或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的通信可以是基于IP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可执行分组分段和重组以在逻辑信道上通信。媒体接入控制(MAC)层可执行优先级处置以及将逻辑信道复用到传输信道中。MAC层还可使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提供MAC层的重传,从而提高链路效率。在控制面,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协议层可以提供UE 115与基站105或核心网130之间支持用户面数据的无线电承载的RRC连接的建立、配置和维护。在物理层,传输信道可被映射到物理信道。
在一些情形中,UE 115和基站105可支持数据的重传以增大数据被成功接收的可能性。HARQ反馈是一种增大在通信链路125上正确地接收数据的可能性的技术。HARQ可包括检错(例如,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前向纠错(FEC)、以及重传(例如,自动重复请求(ARQ))的组合。HARQ可在不良无线电状况(例如,信噪比状况)中改善MAC层的吞吐量。在一些情形中,无线设备可支持同时隙HARQ反馈,其中设备可在特定时隙中为在该时隙中的先前码元中接收的数据提供HARQ反馈。在其他情形中,设备可在后续时隙中或根据某个其他时间间隔提供HARQ反馈。
LTE或NR中的时间区间可用基本时间单位(其可例如指采样周期Ts=1/30,720,000秒)的倍数来表达。通信资源的时间区间可根据各自具有10毫秒(ms)历时的无线电帧来组织,其中帧周期可被表达为Tf=307,200Ts。无线电帧可由范围从0到1023的系统帧号(SFN)来标识。每个帧可包括编号从0到9的10个子帧,并且每个子帧可具有1ms的历时。子帧可被进一步划分成2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0.5ms的历时,并且每个时隙可包含6或7个调制码元周期(例如,取决于前置于每个码元周期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排除循环前缀,每个码元周期可包含2048个采样周期。在一些情形中,子帧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100的最小调度单位,并且可被称为传输时间区间(TTI)。在其他情形中,无线通信系统100的最小调度单位可短于子帧或者可被动态地选择(例如,在缩短TTI(sTTI)的突发中或者在使用sTTI的所选分量载波中)。
在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时隙可被进一步划分成包含一个或多个码元的多个迷你时隙。在一些实例中,迷你时隙的码元或迷你时隙可以是最小调度单位。例如,每个码元在历时上可取决于副载波间隔或操作频带而变化。进一步地,一些无线通信系统可实现时隙聚集,其中多个时隙或迷你时隙被聚集在一起并用于UE 115与基站105之间的通信。
术语“载波”指的是射频频谱资源集,其具有用于支持通信链路125上的通信的所定义物理层结构。例如,通信链路125的载波可包括根据用于给定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信道来操作的射频谱带的一部分。每个物理层信道可携带用户数据、控制信息、或其他信令。载波可以与预定义的频率信道(例如,演进型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地面无线电接入(E-UTRA)绝对射频信道号(EARFCN))相关联,并且可根据信道栅格来定位以供UE 115发现。载波可以是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例如,在FDD模式中),或者被配置成携带下行链路通信和上行链路通信(例如,在TDD模式中)。在一些示例中,在载波上传送的信号波形可包括多个副载波(例如,使用多载波调制(MCM)技术,诸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或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OFDM(DFT-S-OFDM))。
对于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LTE、LTE-A、LTE-A Pro、NR),载波的组织结构可以是不同的。例如,载波上的通信可根据TTI或时隙来组织,该TTI或时隙中的每一者可包括用户数据以及支持解码用户数据的控制信息或信令。载波还可包括专用捕获信令(例如,同步信号或系统信息等)和协调载波操作的控制信令。在一些示例中(例如,在载波聚集配置中),载波还可具有协调其他载波的操作的捕获信令或控制信令。
可根据各种技术在载波上复用物理信道。物理控制信道和物理数据信道可例如使用时分复用(TDM)技术、频分复用(FDM)技术、或者混合TDM-FDM技术在下行链路载波上被复用。在一些示例中,在物理控制信道中传送的控制信息可按级联方式分布在不同控制区域之间(例如,在共用控制区域或共用搜索空间与一个或多个因UE而异的控制区域或因UE而异的搜索空间之间)。
载波可与射频频谱的特定带宽相关联,并且在一些示例中,该载波带宽可被称为载波或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系统带宽”。例如,载波带宽可以是特定无线电接入技术的载波的数个预定带宽中的一个预定带宽(例如,1.4、3、5、10、15、20、40或80MHz)。在一些示例中,每个被服务的UE 115可被配置成用于在部分或全部载波带宽上进行操作。在其他示例中,一些UE 115可被配置成用于使用与载波内的预定义部分或范围(例如,副载波或RB的集合)相关联的窄带协议类型的操作(例如,窄带协议类型的“带内”部署)。
在采用MCM技术的系统中,资源元素可包括一个码元周期(例如,一个调制码元的历时)和一个副载波,其中码元周期和副载波间隔是逆相关的。由每个资源元素携带的比特数可取决于调制方案(例如,调制方案的阶数)。由此,UE 115接收的资源元素越多并且调制方案的阶数越高,则UE 115的数据率就可以越高。在MIMO系统中,无线通信资源可以是指射频频谱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例如,空间层)的组合,并且使用多个空间层可进一步提高与UE 115通信的数据率。
无线通信系统100的设备(例如,基站105或UE 115)可具有支持特定载波带宽上的通信的硬件配置,或者可以是可配置的以支持在载波带宽集中的一个载波带宽上的通信。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包括支持经由与不止一个不同载波带宽相关联的载波的同时通信的基站105和/或UE 115。
无线通信系统100可支持在多个蜂窝小区或载波上与UE 115的通信,这是可被称为载波聚集或多载波操作的特征。UE 115可根据载波聚集配置被配置成具有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以及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载波聚集可与FDD和TDD分量载波两者联用。
在一些情形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可利用增强型分量载波(eCC)。eCC可由包括较宽的载波或频率信道带宽、较短的码元历时、较短的TTI历时、或经修改的控制信道配置的一个或多个特征来表征。在一些情形中,eCC可以与载波聚集配置或双连通性配置相关联(例如,在多个服务蜂窝小区具有次优或非理想回程链路时)。eCC还可被配置成在无执照频谱或共享频谱(例如,其中不止一个运营商被允许使用该频谱)中使用。由宽载波带宽表征的eCC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分段,其可由不能够监视整个载波带宽或者以其他方式被配置成使用有限载波带宽(例如,以节省功率)的UE 115利用。
在一些情形中,eCC可利用不同于其他分量载波的码元历时,这可包括使用与其他分量载波的码元历时相比较而言减小的码元历时。较短的码元历时可与毗邻副载波之间增加的间隔相关联。利用eCC的设备(诸如UE 115或基站105)可以用减小的码元历时(例如,16.67微秒)来传送宽带信号(例如,根据20、40、60、80MHz等的频率信道或载波带宽)。eCC中的TTI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码元周期。在一些情形中,TTI历时(即,TTI中的码元周期数目)可以是可变的。
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可利用有执照、共享和无执照谱带等的任何组合的NR系统。eCC码元历时和副载波间隔的灵活性可允许跨多个频谱使用eCC。在一些示例中,NR共享频谱可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频谱效率,特别是通过对资源的动态垂直(例如,跨频域)和水平(例如,跨时域)共享。
在一些方面,传送方设备(例如,第一无线设备,其可以是UE 115和/或基站105的示例)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传送方设备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传送方设备可以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针对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传送方设备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
在一些方面,接收方设备(例如,第二无线设备,其可以是UE 115和/或基站105的示例)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针对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接收方设备可以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接收方设备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针对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指示波束报告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是对应于不同群集还是次主导群集。例如,单个比特可以指示波束对应于与另一波束相对应的群集没有区别的群集。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指示波束报告中的一个或多个波束在第一无线设备处是否在空间上足够不同。例如,群集有效性度量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该一个或多个比特指示波束测量报告中的特定波束在空间上是否与波束测量报告中的第二波束不同。作为另一示例,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指示特定波束与其不同的另一波束的索引。该信息可以允许接收方设备执行波束测量和/或发送不包括由群集有效性度量指示为没有区别的波束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
图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无线通信系统200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无线通信系统200可实现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各方面。无线通信系统200的各方面可以由具有发射机阵列205的传送方设备和具有接收机阵列215的接收方设备来实现,它们可以是如本文所描述的基站和/或UE。一般而言,传送方设备可以指第一无线设备,而接收方设备可以指第二无线设备。例如,发射机阵列205可以对应于包括基站或UE的第一设备,而接收机阵列2015可以对应于包括基站或UE的第二设备。
一般而言,传送方设备(例如,第一无线设备)和接收方设备(例如,第二无线设备)可被配置成在mmW网络中执行无线通信。例如,传送方设备可以具有包括多个天线元件210的发射机阵列205,该多个天线元件210由传送方设备用来配置经波束成形信号以供到接收方设备的无线传输。类似地,接收方设备可以具有包括多个天线元件220的接收机阵列215,该多个天线元件220由接收方设备用来以定向方式从传送方设备接收信号。发射机阵列205也可以用于经波束成形接收,而接收机阵列215可以用于传送经波束成形信号。例如,传送方设备和接收方设备可以利用数字和/或模拟技术分别控制天线元件210和220中的一者或多者,以便使用经波束成形信号来执行无线通信。一般而言,传送方设备和/或接收方设备可以在mmW网络中利用此类波束成形技术以供接入话务和/或回程话务(诸如,集成接入和回程(IAB)网络)。
在一些方面,由于信道的稀疏性和使用较大的天线阵列(例如,较大数目个天线元件210和/或220),mmW网络中的波束成形比亚6GHz系统中的波束成形更具定向性。在一些方面,这可能导致信令在无线信道中的不同群集上发生。宽泛地,群集在窄/宽的环形扩展上可能具有多个路径。取决于环境,群集和信道的数目可能是少的(例如,1-2)或大的(例如,5-7)。
一般而言,mmW网络中的波束成形和/或波束管理技术通常可包括不同群集的标识。例如,群集可以是不同/空间上分开的,并且因此可用于单用户系统中的分集/波束切换(例如,以克服阻塞)和/或用于分开良好/低干扰的多用户波束设计。作为另一示例,可以通过跨不同群集上的共定相波束来创建单个射频(RF)链上的多波束/复用和/或可以在具有不同群集的多个RF链上执行波束成形
常规波束成形和/或波束管理技术通常在标识群集(诸如,次主导群集和/或在空间上彼此靠近的群集)方面做得很差。例如,常规技术可以包括UE报告要由基站使用的波束索引和RSRP电平(例如,在波束测量报告中)。基站通常接受波束测量报告,并按现状使用所指示的波束索引和相关联的RSRP电平,例如常规技术不提供基站拒绝或驳回报告的机制。宽泛地,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该机制基站(例如,在此上下文中的传送方设备)可以驳回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一些或全部信息,并且替代地请求来自UE(例如,在此上下文中的接收设备)的附加或更好的信息。
在一些方面,常规波束管理技术可以基于不同的波束宽度。例如,波束管理可以使用P1/P2/P3波束,其中P1波束具有比P2或P3波束宽的波束宽度,例如,从宽波束宽度开始并且移至基站侧的较窄波束宽度使用P2波束并且在UE侧使用P3波束。在一些示例中,P1波束可以用于传送同步信号块(SSB),而P2/P3波束可以用于传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一般而言,波束管理包括通过使用固定大小的码本(例如,P1波束的所有条目),传送方设备进行传送而接收方设备进行扫描。接收方设备确定针对所有波束对的RSRP估计以形成RSRP表。在一些示例中,接收方设备可以在多个子带和/或多个码元上求平均RSRP值,以提高信噪比(SNR)。宽泛地,RSRP表中的每个条目可以对应于由接收方设备获得的对应于特定波束对的RSRP值。波束对可以指来自传送方设备的发射波束索引和用于确定RSRP值的接收方设备的接收波束索引。接收方设备创建RSRP表,并标识要被包括在传送给传送方设备的波束测量报告中的最佳波束(例如,最高RSRP或增益值)。对于包括在测量报告中的RSRP值的每一者,接收方设备包括传送方设备的对应发射波束索引,例如,传送方设备可能不知晓接收方设备的哪个接收波束被用于获取RSRP值。在一些方面,传送方设备可以例如通过用信令传送或配置接收方设备以在测量报告中包括K个最佳波束,来配置或以其他方式通知接收方设备要报告多少个最佳波束和波束测量报告。
在用于常规波束/群集标识的第一方法中,可以使用现有的P1、P2、P3波束规程,例如,可在SSB上使用P1波束而将P2/P3波束用于CSI RS。该规程可以使用波束码本,其中传送方设备和接收方设备处所有条目都针对P1波束。接收方设备可以获得或以其他方式确定所有波束对的RSRP估计(例如,可能在多个子带和/或多个码元上被平均)以形成RSRP表。在一些方面,当需要低等待时间来建立链路时可以使用该第一方法,其中可以缓慢地获得个体峰值性能。例如,传送方设备可以将接收方设备配置成包括来自RSRP表的K个(例如,K=4)RSRP值,以用于标识最佳K个波束对/群集。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这可以基于:
其中i∈IR是指接收机波束索引集合,而j∈IT是指发射机波束索引集合。接收方设备可以继续使用下式来创建RSRP表:
依此类推,直至值K。传送方设备和接收方设备可以继续对从P1波束获得的最佳波束对执行波束细化(例如,使用P2和P3波束)。
在用于常规波束/群集标识的第二方法中,可以使用现有的P1、P2、P3波束规程,例如,可在SSB上使用P1波束而将P2/P3波束用于CSI RS。该规程可以使用波束码本,其中传送方设备和接收方设备处所有或一些条目针对P1波束,而其他实体针对P2和/或P3波束。接收方设备可以获得或以其他方式确定所有波束对的RSRP估计(例如,可能在多个子带和/或多个码元上被平均)以形成RSRP表。在一些方面,当等待时间不是问题而码本中的所有波束可在建立链路之前被扫描时,可以使用该第二方法例如,传送方设备可以将接收方设备配置成包括来自RSRP表的K个(例如,K=4)RSRP值,以用于标识最佳K个波束对/群集。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这可以再次基于:
其中i∈IR是指接收机波束索引集合,而j∈IT是指发射机波束索引集合。接收方设备可以再次继续使用下式来创建RSRP表:
依此类推,直至值K。传送方设备和接收方设备可以继续对从P1波束获得的最佳波束对执行波束细化(例如,使用P2和P3波束)。
继续使用第一方法来讨论,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码本。该示例可以假定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具有五个群集,如下表所示:
使用常规技术,4x1码本可以将第一和第二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4x2码本可以将第一和第二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8x2码本可以将第一和第二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16x2码本可将第一和第二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32x8码本可以将第一群集的邻波束近似为:
相应地,以4x1或8x2码本开始的常规技术允许细化信道中的第一和第二群集。使用4x2和16x2码本翻转第一和第二群集的次序,这可能在波束细化中得到解决。然而,从32x8码本开始,标识第二群集变得很困难,因为所报告的最佳两个波束是信道中第一群集的邻波束。
继续使用第二方法来讨论,再次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码本。该示例可以假定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具有五个群集,如下表所示:
使用常规技术,4x1码本可以将第二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4x2码本可以将第二或第三(或第一)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8x2码本可以将第一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16x2码本可以将第一群集近似为:
使用常规技术,32x2码本可以将第一群集近似为:
相应地,使用方法二的常规技术解说了如果码本足够宽则可标识第二主导群集。如果码本是窄的,则可标识到主导群集的邻波束。这导致难以标识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常规技术的困难的另一种解说涉及累积分布函数(CDF)。例如,使用具有L=5个群集的多信道实现上|θj1j2|+|Φj1j2|的CDF,我们可以证明常规技术在很大一部分信道实现中都生成不想要的结果。例如,在窄码本的情况下,第一波束对的偏差/误差通常是小的(例如,在大多数情形中小于五度)。然而,第二波束对通常是邻波束,指示码本对于发现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而言太窄。在宽码本的情况下,第一波束对的偏差/误差是大的(例如,用于大阵列的15度误差的中值是相当大的)。然而,第二波束对的偏差/误差与第一波束对相当,指示码本提供了解析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足够粒度。
当使用较小的回程阵列(例如,较少的天线元件210和/或220)时,常规技术进一步可以是有问题的。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我们可以假设传送方设备平面阵列和接收方设备平面阵列为16×4,例如在回程设置中。我们可进一步假设两个阵列的AoD和AoA扩展(例如,覆盖区域)为120°和45°。传送方设备和接收方设备两者都可以使用码本大小为256(例如,方位角中的32个波束和仰角中的8个波束)。我们还可以假设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具有L=5个群集的信道,这导致了常规技术标识四个波束对信息,如下表所指示:
根据常规技术,所有前四个波束对实际上都指向相同/最佳群集,例如,它们是指向实际指向相同/最佳群集的最佳波束对的邻波束(如箭头所指示),例如,第一表中的第一行。使用P1/P2/P3码本的常规技术具有过大粒度,无法确保邻波束可以指示不同的群集。
相应地,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改进群集(诸如,第一群集225和/或第二群集230)的标识和分类的机制。宽泛地,所描述的技术可以利用群集有效性度量来信令通知在波束测量报告中报告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因此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被请求。这可以通过从RSRP表中标识信道中的最佳群集开始(例如,从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第一波束集合中获得最佳波束测量),如下所示:
其中i∈IR是指接收机波束索引集合,而j∈IT是指发射机波束索引集合。传送方设备可以通过使用下式考虑第二波束对来继续使用第一波束测量报告:
在一些方面,发射机/接收机码本中的每个波束可以对应于定标方向。从该信息(例如,从基于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来创建的RSRP表),可以定义以下度量:
ΔθR=|θi1i2|,ΔθT=|θj1j2|→仰角中的角度差
ΔφR=|φi1i2|,ΔφT=|φj1j2|→方位角中的角度差
还可以定义以下空间分离分类度量:
ΔSum,R=ΔθR+ΔφR→接收机处方位角/仰角中的总角度分离
ΔMin,R=min(ΔθR,ΔφR)→接收机处最差情形角度分离
ΔSum,T=ΔθT+ΔφT→发射机处方位角/高度中的总角度分离
ΔMin,T=min(ΔθT,ΔφT)→发射机处最差情形角度分离
一般而言,这些度量中的一个或多个度量可以导致群集有效性度量。接着,可以根据以下空间分离规则来标识来自第二波束对候选的第二/次主导群集: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i2,j2)是第二最佳群集:
ΔSum,RSum,R或ΔMin,RMin,R与ΔSum,TSum,T或ΔMin,TMin,T
在一些方面,这可被认为是在波束对可被认为指向第二最佳群集之前必须满足的空间分离阈值。例如,这些度量/空间分离规则可被认为是最小空间分离(其可以是群集有效性度量的一部分或基于该群集有效性度量)规则或阈值,该规则或阈值用于确定针对第二波束测量报告集合的波束是否被包括在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在一些方面,基于天线参数/几何形状、发射机和/或接收机处的码本设计/配置、针对次主导群集的错误标识的容忍度等来恰适地设计τSum,R、τSum,T、τMin,R和τMin,T。将这些技术用于P1/P2/P3规程允许发射机侧上最佳波束索引的反馈以及RSRP估计。在此确定中,接收机侧可以确保接收机侧的第一和第二最佳波束的空间分离(例如,由于接收机侧通常不知晓在发射机侧使用的波束码本或它们的方向信息/定向等)。为了确保第二最佳波束候选实际上对应于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并且在发射机侧在空间上是不同的,发射机侧需要向接收机侧(例如,经由群集有效性指标)通知发射机侧波束对的空间分离。相应地,发射机侧可以向接收机侧传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群集有效性度量,该接收机侧可在执行第二轮波束测量和对应波束测量报告时使用该信息。
例如,所描述的技术可以包括接收方设备(例如,在此上下文中的第二无线设备)在第一波束集合上执行波束测量。在一些方面,第一波束集合可以包括从传送方设备角度而言的波束235、245和255,以及从接收方设备角度而言的波束240、250和260。在该示例中,接收方设备可被配置成传送包括最佳两个波束(例如,K=2)的波束测量报告。这可以包括接收方设备生成具有最高增益或RSRP值的RSRP表,该RSRP表对应于包括波束235和240的第一波束对、包括波束255和260的第二波束对以及包括波束245和250的第三波束对。在该上下文内,接收方设备可以向传送方设备(例如,在此上下文中的第一无线设备)传送携带或以其他方式传达对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指示的第一波束测量报告。在该示例中,这可以包括接收方设备在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包括对第一最佳波束对的信号强度的指示(例如,与波束235和240相对应的波束对的RSRP或增益值)和第二最佳波束对(例如,与波束255和260相对应的波束对的RSRP或增益值)。尽管参照波束对进行讨论,但是在一些示例中,波束测量报告可以简单地包括与从传送方设备测得的波束相对应的波束索引、连同针对每个发射波束的对应增益或RSRP值。
传送方设备可以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并且利用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来标识或以其他方式确定第一波束对和第二波束对是邻波束。例如,传送方设备可以确定与第二波束对相对应的第二群集不满足空间分离规则。相应地,传送方设备可以传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对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指示。例如,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指示第一波束对(例如,对应于波束235和240)满足空间分离阈值,但是第二波束对(例如,对应于波束255和260)不满足空间分离阈值,这些波束对是相对于第一群集225的邻波束
接收方设备可以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来接收群集有效性度量并且执行第二波束测量集合。例如,接收方设备可以利用以上所讨论的规则/度量来确定在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要报告什么波束,这些波束必须满足空间分离阈值以便被包括在内。因此,接收方设备可以执行附加波束测量,并且向传送方设备传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第二波束测量报告。在一些方面,第二波束测量报告可以携带或传达对针对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指示。例如,根据所描述的技术,接收方设备可以包括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的第一最佳波束对(例如,对应于波束235和240)和第三最佳波束对(例如,对应于与第二群集230相关联的波束245和250)。传送方设备可以至少在一些方面基于第一波束测量报告和/或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接收该信息并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接收方无线设备。在一些方面,这可以包括传送方设备确认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满足空间分离阈值。换言之,传送方设备可以标识或以其他方式确定在传送方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中存在第一群集225和第二群集230。传送方设备可以在选择波束235以及波束245时使用该信息来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标识的第一群集225和第二群集230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在一些方面,这可以包括,在接收方设备传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对前K个波束对索引和相关联RSRP的指示之后,传送方设备检查空间分离分类度量并通知接收方设备波束候选确实对应于相同的群集,和/或供接收方设备丢弃一些/所有候选并寻找更好的波束对候选(例如,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传送方设备可以传送或以其他方式提供对针对由接收方设备报告的K-1个波束候选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二进制方式(例如,使用1或0)来传达群集有效性度量,以指示所报告的波束在空间上是否足够不同且因此对应于有效的群集标识。如果针对任何波束候选的群集有效性度量指示波束在空间上不是不同的(例如,未能满足空间分离阈值),则接收方设备可以搜索更好的波束对,并在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向传送方设备做出进一步报告。
在一些方面,传送方设备可以在接收方设备处请求波束对候选的较大列表连同空间分离信息。这可以包括确定要在后续通信中使用的最佳群集,并通知接收方设备所使用的来自接收方设备波束测量报告的选择。在一些方面,这可以包括传送方设备向接收方设备传达部分/完整码本/角度信息,并且允许接收方设备自己对无线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进行完全确定/标识。在一些方面,这可以包括传送方设备和接收方设备基于码本类型、天线几何形状、允许对群集进行解析的长期环境感知等来对空间分离确定中使用的阈值协同地达成一致(例如,协同地对τSum,R、τSum,T、τMin,R和τMin,T达成一致)。
相应地,所描述技术的各方面通过使用和/或拒绝从对应UE接收到的波束测量报告中携带的一些或全部波束来支持传送方设备(例如,基站)。如果确定波束的角度分离不足(例如,空间分离未能满足阈值),则基站可以拒绝该报告。也可以考虑拒绝初始波束测量报告并请求附加波束测量报告的其他原因。
图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RSRP表300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RSRP表300可实现无线通信系统100和/或200的各方面。RSRP表300的各方面可以由传送方设备(例如,第一无线设备)和/或接收方设备(例如,第二无线设备)来实现,这些设备可以是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基站和/或UE的示例。
一般而言,每个RSRP表300可以由接收方设备和/或接收方设备基于在接收方设备与传送方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上执行的波束测量来开发。宽泛地,每一行可以对应于接收波束索引(i),而每一列可以对应于发射波束索引(j)。对于每个接收波束索引和发射波束索引,接收方设备可以测量或以其他方式确定对应波束对的RSRP值305(例如,增益值)。例如,对于每个发射波束索引,接收方设备可以使用与接收波束索引相对应的可用接收波束集来测量接收信号电平,以确定RSRP值305。在一些方面,接收方设备可以从RSRP表300中选择要在对应波束测量报告中报告的最佳K个波束对。在图3A所解说的示例中,这可以包括5个潜在的接收波束和5个潜在的发射波束,从而导致对应RSRP表300-a具有25个RSRP值305。在图3B所解说的示例中,这可以包括10个潜在的接收波束和11个潜在的发射波束,从而导致对应RSRP表300-b具有110个RSRP值305。应理解,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RSRP表300。
如上所讨论的,接收方设备可以在对传送方设备的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包括最佳K个波束的指示。一般而言,可以基于RSRP表300来标识最佳K个波束。在一些方面,传送方设备可以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并且以携带或传达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诸)所报告波束是否满足空间分离阈值的指示的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响应。例如,传送方设备可以指示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一测量报告中报告的第一和第三波束满足空间分离阈值,但是在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报告的第二和第四波束未能满足空间分离阈值。相应地,接收方设备可以执行附加波束测量(和/或参考先前所生成的RSRP表300),并以指示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进行响应。第二波束测量集合可以包括从RSRP表300中选择的满足空间分离阈值的RSRP值305(例如,至少部分地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接收方设备可以向传送方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传送方设备可在选择供传送到接收方设备的波束时使用该信息。
在一些方面,RSRP表300-a和300-b解说了其中传送方设备从接收方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并通过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连同对接收方设备增加第二测量报告的波束计数的请求来进行响应的示例。即,所请求的增加可由接收方设备用以在无线信道上执行附加波束测量,这可能导致RSRP表300(例如,诸如RSRP表300-b)与用于第一波束测量报告的RSRP表300(例如,基于RSRP表300-a)相比具有更多RSRP值305。
相应地,所描述的技术的各方面提供了其中在进行从第二无线设备向第一无线设备的波束报告之际,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达群集有效性度量的机制。波束报告可以包括要在第一设备处使用的波束索引以及在两个设备处与波束对建立的链路的RSRP值305。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是波束中所指示的波束的对应方向之间的空间分离的函数,其报告对环境进行解析的失能,该失能因变于天线几何形状/大小、长期信道特性、所使用的码本类型等。空间分离可以是方位角分离和/或仰角分离的函数。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针对由第二无线设备所报告的前K个次主导波束索引中的一个或多个指示。群集有效性度量可以是与“1”值或“0”值相对应的二进制,该“1”值指示所报告的波束索引是次主导群集,该“0”值指示所报告的波束索引不是次主导群集。
在一些方面,如果与先前波束报告中的一些波束相对应的群集有效性度量指示非有效的次主导群集,则第二无线设备可以提供波束和RSRP的进一步的波束报告。在一些方面,第一无线设备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请求较长的波束报告,并且从较长的报告中确定次主导群集。第一无线设备可以从该报告向第二无线设备通知次主导群集的正确子集。在一些方面,第一无线设备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达部分/完整码本/角度信息,以允许其在波束报告之前进行次主导群集确定。
在一些方面,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可以对次主导群集确定中的阈值达成一致。在一些方面,阈值可以是在任一设备处使用的码本类型、天线几何形状、由于环境的长期影响等的函数。在一些方面,第一无线设备可以是基站,而第二无线设备可以是UE或客户场所设备(CPE)。在一些方面,例如在回程设置中,第一无线设备和第二无线设备两者可以是基站。
图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架构400的示例。在一些示例中,架构400可实现无线通信系统100和/或200和/或RSRP表300的各方面。在一些方面,示图400可以是如本文中所描述的传送方设备(例如,第一无线设备)和/或接收方设备(例如,第二无线设备)的示例。
宽泛地,图4是解说根据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无线设备的示例硬件组件的示图。所解说的组件可包括那些可以用于天线元件选择和/或用于无线信号传输的波束成形的组件。存在许多用于天线元件选择和实现相移的架构,在此解说了其中一个示例。架构400包括调制解调器(调制器/解调器)402、数模转换器(DAC)404、第一混频器406、第二混频器408和拆分器410。架构400还包括多个第一放大器412、多个移相器414、多个第二放大器416以及包括多个天线元件420的天线阵列418。传输线或其他波导、导线、迹线等被示为连接各种组件,以解说要传送的信号可以如何在各组件之间行进。框422、424、426和428指示架构400中的在其中不同类型的信号行进或被处理的区域。具体地,框422指示其中数字基带信号行进或被处理的区域,框424指示其中模拟基带信号行进或被处理的区域,框426指示其中模拟中频(IF)信号行进或被处理的区域,而框428指示其中模拟RF信号行进或被处理的区域。该架构还包括本地振荡器A 430、本地振荡器B 432和通信管理器434。
天线元件420中的每一者可包括用于辐射或接收RF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子元件(未示出)。例如,单个天线元件420可包括与第二子元件交叉极化的第一子元件,该第一子元件可以用于独立地传送交叉极化的信号。天线元件420可包括贴片天线或以线性、二维或其他模式布置的其他类型的天线。天线元件420之间的间隔可以使得由天线元件420单独传送的具有所期望波长的信号可以相互作用或干扰(例如,以形成所期望的波束)。例如,给定波长或频率的所预期范围,该间隔可以提供相邻天线元件420之间的间隔的四分之一波长、一半波长或波长的其他分数,以允许由在该所预期范围内的单独天线元件420传送的信号的相互作用或干扰。
调制解调器402处理并生成数字基带信号,并且还可控制DAC 404、第一和第二混频器406、408、拆分器410、第一放大器412、移相器414和/或第二放大器416的操作以经由天线元件420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天线传送信号。调制解调器402可以根据通信标准(诸如,本文所讨论的无线标准)来处理信号并控制操作。DAC 404可以将从调制解调器402接收到的(并且要被传送的)数字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基带信号。第一混频器406使用本地振荡器A430将模拟基带信号上变频为IF内的模拟IF信号。例如,第一混频器406可将信号与由本地振荡器A 430生成的振荡信号混合以将基带模拟信号“移动”到IF。在一些情形中,一些处理或滤波(未示出)可在IF处进行。第二混频器408使用本地振荡器B 432将模拟IF信号上变频为模拟RF信号。类似于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408可以将信号与由本地振荡器B 432生成的振荡信号混合以将IF模拟信号“移动”到RF,或其信号将被传送或接收处的频率。调制解调器402和/或通信管理器434可以调整本地振荡器A 430和/或本地振荡器B 432的频率,使得产生所期望的IF和/或RF频率,并用于促成所期望带宽内的信号的处理和传输。
在所解说的架构400中,由第二混频器408上变频的信号被拆分器410拆分或复制成多个信号。架构400中的拆分器410将RF信号拆分成多个相同或几乎相同的RF信号,如其在框428中的存在来表示。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利用任何类型的信号来进行拆分,包括利用基带数字、基带模拟或IF模拟信号。这些信号中的每一个信号可以对应于天线元件420,并且该信号行进通过放大器412、416,移相器414和/或与各个天线元件420相对应的其他元件并由其处理,以被提供给天线阵列418的对应天线元件420并由其传送。在一个示例中,拆分器410可以是连接到电源并提供一定增益的有源拆分器,使得离开拆分器410的RF信号处于等于或大于进入拆分器410的信号的功率电平。在另一示例中,拆分器410是不连接到电源的无源分离器,并且离开拆分器410的RF信号可以处于低于进入拆分器410的RF信号的功率电平。
在由拆分器410拆分之后,所得的RF信号可以进入放大器(诸如,第一放大器412、或与天线元件420相对应的移相器414)。第一和第二放大器412、416用虚线解说,因为在一些实现中,它们中的一者或两者可能不是必需的。在一个实现中,第一放大器412和第二放大器416两者都存在。在另一实现中,第一放大器412或第二放大器416都不存在。在其他实现中,两个放大器412、416中的一者存在,但是另一者不存在。作为示例,如果拆分器410是有源拆分器,则可以不使用第一放大器412。作为进一步的示例,如果移相器414是可以提供增益的有源移相器,则可以不使用第二放大器416。放大器412、416可以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正或负增益。正增益(正dB)可用于增大信号的幅度以供特定天线元件420的辐射。负增益(负dB)可被用于由特定天线元件减小信号的幅度和/或抑制辐射。可以独立地(例如,通过调制解调器402或通信管理器434)控制放大器412、416中的每一者,以提供对每个天线元件420的增益的独立控制。例如,调制解调器402和/或通信管理器434可以具有连接到拆分器410、第一放大器412、移相器414和/或第二放大器416中的每一者的至少一条控制线,它们可用于配置增益以针对每个组件并且因此每个天线元件420提供所期望增益量。
移相器414可以向要传送的对应RF信号提供可配置的相移或相位偏移。移相器414可以是不直接连接到电源的无源移相器。无源移相器可以引入一些插入损耗。第二放大器416可以增强信号以补偿插入损耗。移相器414可以是连接到电源的有源移相器,使得该有源移相器提供一定量的增益或防止插入损耗。每个移相器414的设置是独立的,这意味着可以将每个移相器设置为提供所期望量的相移或相同量的相移或其他配置。调制解调器402和/或通信管理器434可以具有连接到每个移相器414的至少一条控制线,并且可以用于将移相器414配置成在天线元件420之间提供所期望量的相移或相位偏移。
在所解说的架构400中,由天线元件420接收到的RF信号被提供给第一放大器456中的一者或多者以增强信号强度。第一放大器456可被连接到相同的天线阵列418,例如以供TDD操作。第一放大器456可被连接到不同的天线阵列418。增强的RF信号被输入到移相器454中的一者或多者,来为对应收到RF信号提供可配置的相移或相位偏移。移相器454可以是有源移相器或无源移相器。移相器454的设置是独立的,这意味着可以将每个移相器设置为提供所期望量的相移或相同量的相移或其他配置。调制解调器402和/或通信管理器434可以具有连接到每个移相器454的至少一条控制线,并且可以用于将移相器454配置成在天线元件420之间提供所期望量的相移或相位偏移。
移相器454的输出可被输入到一个或多个第二放大器452,以供对经相移的收到RF信号进行信号放大。第二放大器452可被个体地配置成提供经配置的增益量。第二放大器452可被单独地配置成提供一定量的增益,以确保输入到组合器450的信号具有相同的幅度。放大器452和/或456用虚线解说,因为在一些实现中,它们可能不是必需的。在一个实现中,放大器452和放大器456两者都存在。在另一实现中,放大器452或放大器456都不存在。在其他实现中,放大器452、456中的一者存在,但是另一者不存在。
在所解说的架构400中,由移相器454输出的信号(当存在时经由放大器452)在组合器450中被组合。在架构中的组合器450将RF信号组合成信号,如其在框428中的存在所表示。组合器450可以是无源组合器(例如未连接到电源),这可能导致一些插入损耗。组合器450可以是有源组合器(例如连接到电源),这可能导致一些信号增益。当组合器450是有源组合器时,它可以为每个输入信号提供不同的(例如,可配置的)增益量,使得输入信号在被组合时具有相同的幅度。当组合器450是有源组合器时,因为有源组合器可以提供信号放大,所以它可能不需要第二放大器452。
组合器450的输出被输入到混频器448和446。混频器448和446通常分别使用来自本地振荡器472和470的输入来对收到RF信号进行下变频,以产生携带经编码和经调制信息的中间或基带信号。混频器448和446的输出被输入到模数转换器(ADC)444中,以供转换为模拟信号。从ADC 444输出的模拟信号被输入到调制解调器402以供基带处理,例如进行解码、解交织等。
通过示例的方式给出了架构400,以解说用于传送和/或接收信号的架构。将理解,架构400和/或架构400的每个部分可以在架构内重复多次,以容适或提供任意数目个RF链、天线元件和/或天线面板。此外,许多替换架构是可能的并且被构想的。例如,尽管示出了单个天线阵列418,但是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天线阵列可被包括各自具有它们自己的对应放大器、移相器、拆分器、混频器、DAC、ADC和/或调制解调器中的一者或多者。例如,单个UE可以包括两个、四个或更多个天线阵列,以供在UE上的不同物理位置或在不同方向中传送或接收信号。
此外,混频器、拆分器、放大器、移相器和其他组件可以位于在不同实现架构中的不同信号类型区域(例如,框422、424、426、428中的不同框)中。例如,在不同的示例中,将要传送的信号拆分成多个信号可在模拟RF、模拟IF、模拟基带或数字基带频率处进行。类似地,放大和/或相移也可以在不同频率处进行。例如,在一些所构想的实现中,拆分器410、放大器412、416或移相器414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位于DAC 404与第一混频器406之间或第一混频器406与第二混频器408之间。在一个示例中,一个或多个组件的各功能可以被组合为一个组件。例如,移相器414可以执行放大以包括或替代第一和/或第二放大器412、416。作为另一示例,可以由第二混频器408实现相移以消除对单独移相器414的需要。该技术有时被称为本地振荡器移相。在该配置的一个实现中,在第二混频器408内可以存在多个IF至RF混频器(例如,针对每个天线元件链),并且本地振荡器B 432将向每个IF至RF混频器提供不同本地振荡器信号(具有不同的相位偏移)。
调制解调器402和/或通信管理器434可以控制其他组件404-472中的一者或多者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天线元件420和/或以形成用于传输一个或多个信号的波束。例如,可以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对应放大器(诸如,第一放大器412和/或第二放大器416)的幅度来个体地选择天线元件420以供信号(或各信号)的传输或对其取消选择。波束成形包括在不同天线元件上使用多个信号生成波束,其中多个信号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信号相对于彼此发生相位偏移。所形成的波束可以携带物理或较高层参考信号或信息。当多个信号中的每个信号从相应天线元件420辐射时,所辐射的信号相互作用、干扰(相长和相消干涉)并彼此放大以形成所得的波束。形状(诸如,幅度、宽度和/或旁瓣的存在)和方向(诸如,波束相对于天线阵列418的表面的角度)可以通过修改由移相器414赋予的相移或相位偏移以及由放大器412、416赋予的多个信号相对于彼此的幅度来动态地控制。
当架构400被配置作为接收方设备时,通信管理器434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通信管理器434可以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通信管理器43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当架构400被配置为传送方设备时,通信管理器434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通信管理器434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通信管理器434可以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通信管理器434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如本文中所讨论的。通信管理器434可以部分地或完全位于架构40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内。例如,通信管理器434可以位于至少一个实现中的调制解调器402内。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设备505的框图500。设备505可以是如本文所描述的UE 115或基站105的各方面的示例。设备505可包括接收机510、通信管理器515和发射机520。设备505还可包括处理器。这些组件中的每一者可彼此处于通信(例如,经由一条或多条总线)。接收机510可接收信息,诸如分组、用户数据、或与各种信息信道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控制信道、数据信道、以及与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有关的信息等)。信息可被传递到设备505的其他组件。接收机510可以是参照图8和9所描述的收发机820或920的各方面的示例。接收机510可以利用单个天线或天线集合。
通信管理器515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以及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通信管理器515还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以及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通信管理器515可以是如本文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810或910的各方面的示例。
通信管理器515或其子组件可以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由处理器执行的代码中实现,则通信管理器515或其子组件的功能可以由设计成执行本公开中所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执行。
通信管理器515或其子组件可物理地位于各个位置处,包括被分布成使得功能的各部分在不同物理位置处由一个或多个物理组件实现。在一些示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通信管理器515或其子组件可以是分开且相异的组件。在一些示例中,根据本公开的各个方面,通信管理器515或其子组件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硬件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输入/输出(I/O)组件、收发机、网络服务器、另一计算设备、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或其组合)相组合。发射机520可传送由设备505的其他组件生成的信号。在一些示例中,发射机520可与接收机510共处于收发机模块中。例如,发射机520可以是参考图8和9所描述的收发机820或920的各方面的示例。发射机520可利用单个天线或天线集合。在一些示例中,通信管理器515可被实现为用于移动设备调制解调器的集成电路或芯片组,并且接收机510和发射机520可被实现为与移动设备调制解调器耦合的模拟组件(例如,放大器、滤波器、天线)以实现一个或多个频带上的无线传输和接收。
如本文中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515可以被实现以达成一个或多个潜在优点。一种实现可以允许设备505基于在多个分量载波上接收到的通信之间的时间延迟来执行吞吐量降级技术。吞吐量降级技术可以涉及设备505限制CSF中的CQI、RI或其他参数,这可以改进吞吐量。此类技术还可以缓解分量载波之间的时间延迟的影响。基于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用于实现基于侧链路群播可达性的调度的技术,(例如,控制接收机510、发射机520或者如参照图8所描述的收发机820的)UE 115的处理器可以在载波聚集通信方案中利用多个分量载波时增加可靠性和吞吐量。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设备605的框图600。设备605可以是如本文所描述的设备505、UE 115或基站105的各方面的示例。设备605可包括接收机610、通信管理器615和发射机635。设备605还可包括处理器。这些组件中的每一者可彼此处于通信(例如,经由一条或多条总线)。接收机610可接收信息,诸如分组、用户数据、或与各种信息信道相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控制信道、数据信道、以及与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有关的信息等)。信息可被传递到设备605的其他组件。接收机610可以是参照图8和9所描述的收发机820或920的各方面的示例。接收机610可以利用单个天线或天线集合。
通信管理器615可以是如本文中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515的各方面的示例。通信管理器615可包括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620、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625和波束选择管理器630。通信管理器615可以是如本文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810或910的各方面的示例。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620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以及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625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波束选择管理器630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
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620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以及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625可以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发射机635可传送由设备605的其他组件生成的信号。在一些示例中,发射机635可与接收机610共处于收发机模块中。例如,发射机635可以是参考图8和9所描述的收发机820或920的各方面的示例。发射机635可利用单个天线或天线集合。
图7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通信管理器705的框图700。通信管理器705可以是本文中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515、通信管理器615、或通信管理器810的各方面的示例。通信管理器705可包括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710、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715、波束选择管理器720、群集标识管理器725和空间分离管理器730。这些模块中的每一者可彼此直接或间接通信(例如,经由一条或多条总线)。
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710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在一些示例中,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710可以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在一些示例中,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710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
在一些示例中,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710可以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在一些情形中,第一波束测量报告针对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在一些情形中,第一波束测量报告针对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715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在一些示例中,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715可以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在一些情形中,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
在一些情形中,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波束选择管理器720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在一些示例中,波束选择管理器720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选波束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波束选择管理器720可以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选波束的指示。群集标识管理器725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来标识与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其中该波束是基于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来选择的。在一些示例中,群集标识管理器725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第二无线设备的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
在一些示例中,群集标识管理器725可以基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或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来标识与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在一些示例中,群集标识管理器725可以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基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第一无线设备处的分离阈值,其中用于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基于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
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用于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相对于与第一不同群集相对应的第一波束未能满足分离阈值。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波束计数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由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
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其中第二波束测量集合基于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接收对用于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接收第二候选波束未能满足分离阈值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接收对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波束计数的指示。在一些示例中,空间分离管理器730可以接收对由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设备805的系统800的示图。设备805可以是如本文中所描述的设备505、设备605或UE 115各组件的示例或者包括这些组件。设备805可包括用于双向语音和数据通信的组件,其包括用于传送和接收通信的组件,包括通信管理器810、收发机820、天线825、存储器830、处理器840、以及I/O控制器850。这些组件可经由一条或多条总线(例如,总线855)处于电子通信。
通信管理器810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以及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通信管理器810还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以及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
收发机820可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有线或无线链路进行双向通信,如本文所描述的。例如,收发机820可表示无线收发机并且可与另一无线收发机进行双向通信。收发机820还可包括调制解调器以调制分组并将经调制的分组提供给天线以供传输、以及解调从天线接收到的分组。在一些情形中,无线设备可包括单个天线825。然而,在一些情形中,该设备可具有不止一个天线825,这些天线可以能够并发地传送或接收多个无线传输。
存储器830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或其组合。存储器830可存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代码835,这些指令在被处理器(例如,处理器840)执行时使该设备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功能。在一些情形中,存储器830可尤其包含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该BIOS可控制基本硬件或软件操作,诸如与外围组件或设备的交互。处理器840可包括智能硬件设备(例如,通用处理器、DSP、CPU、微控制器、ASIC、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组件、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在一些情形中,处理器840可被配置成使用存储器控制器来操作存储器阵列。在其他情形中,存储器控制器可被集成到处理器840中。处理器840可被配置成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例如,存储器830)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以使得设备805执行各种功能(例如,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各功能或任务)。
I/O控制器850可管理设备805的输入和输出信号。I/O控制器850还可管理未被集成到设备805中的外围设备。在一些情形中,I/O控制器850可表示至外部外围设备的物理连接或端口。在一些情形中,I/O控制器850可以利用操作系统,诸如 或另一已知操作系统。在其他情形中,I/O控制器850可表示调制解调器、键盘、鼠标、触摸屏或类似设备或者与其交互。在一些情形中,I/O控制器850可被实现为处理器的一部分。在一些情形中,用户可经由I/O控制器850或者经由I/O控制器850所控制的硬件组件来与设备805交互。代码835可包括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指令,包括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的指令。代码835可被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诸如系统存储器或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在一些情形中,代码835可以不由处理器840直接执行,但可使得计算机(例如,在被编译和执行时)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包括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设备905的系统900的示图。设备905可以是如本文中描述的设备505、设备605或基站105的组件的示例或者包括这些组件。设备905可包括用于双向语音和数据通信的组件,其包括用于传送和接收通信的组件,包括通信管理器910、网络通信管理器915、收发机920、天线925、存储器930、处理器940以及站间通信管理器945。这些组件可经由一条或多条总线(例如,总线955)处于电子通信。
通信管理器910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以及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通信管理器910还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以及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
网络通信管理器915可以管理与核心网的通信(例如,经由一个或多个有线回程链路)。例如,网络通信管理器915可以管理客户端设备(诸如一个或多个UE 115)的数据通信的传递。收发机920可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有线或无线链路进行双向通信,如本文所描述的。例如,收发机920可表示无线收发机并且可与另一无线收发机进行双向通信。收发机920还可包括调制解调器以调制分组并将经调制的分组提供给天线以供传输、以及解调从天线接收到的分组。在一些情形中,无线设备可包括单个天线925。然而,在一些情形中,该设备可具有不止一个天线925,这些天线可以能够并发地传送或接收多个无线传输。
存储器930可包括RAM、ROM、或其组合。存储器930可存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代码935,这些指令在被处理器(例如,处理器940)执行时使该设备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功能。在一些情形中,存储器930可尤其包含BIOS,该BIOS可控制基本硬件或软件操作,诸如与外围组件或设备的交互。处理器940可包括智能硬件设备(例如,通用处理器、DSP、CPU、微控制器、ASIC、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组件、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在一些情形中,处理器940可被配置成使用存储器控制器来操作存储器阵列。在其他情形中,存储器控制器可被集成到处理器940中。处理器940可被配置成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例如,存储器930)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以使得设备905执行各种功能(例如,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各功能或任务)。
站间通信管理器945可管理与其他基站105的通信,并且可包括控制器或调度器以用于与其他基站105协作地控制与UE 115的通信。例如,站间通信管理器945可针对各种干扰缓解技术(诸如波束成形或联合传输)来协调对UE115的传输的调度。在一些示例中,站间通信管理器945可以提供LTE/LTE-A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内的X2接口以提供各基站105之间的通信。代码935可包括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指令,包括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的指令。代码935可被存储在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诸如系统存储器或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在一些情形中,代码935可以不由处理器940直接执行,但可使得计算机(例如,在被编译和执行时)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
图10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方法1000的流程图。方法1000的操作可由如本文中所描述的UE 115或基站105或其组件来实现。例如,方法1000的操作可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UE或基站可执行指令集来控制该UE或基站的功能元件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功能。附加地或替换地,UE或基站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各方面。
在1005,UE或基站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1005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005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来执行。在1010,UE或基站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1010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010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来执行。
在1015,UE或基站可以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1015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015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来执行。在1020,UE或基站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1020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020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选择管理器来执行。
图11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方法1100的流程图。方法1100的操作可由如本文中所描述的UE 115或基站105或其组件来实现。例如,方法1100的操作可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UE或基站可执行指令集来控制该UE或基站的功能元件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功能。附加地或替换地,UE或基站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各方面。
在1105,UE或基站可以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1105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105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来执行。在1110,UE或基站可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1110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110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来执行。
在1115,UE或基站可以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1115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115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来执行。在1120,UE或基站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1120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120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选择管理器来执行。
在1125,UE或基站可以基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来确定相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第一无线设备处的分离阈值,其中用于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基于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1125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125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考图5至9所描述的空间分离管理器来执行。
图12示出了解说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的支持确定mmW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的方法1200的流程图。方法1200的操作可由如本文中所描述的UE 115或基站105或其组件来实现。例如,方法1200的操作可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通信管理器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UE或基站可执行指令集来控制该UE或基站的功能元件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各功能。附加地或替换地,UE或基站可以使用专用硬件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各方面。
在1205,UE或基站可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1205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205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来执行。在1210,UE或基站可以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1210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210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管理器来执行。
在1215,UE或基站可以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1215的操作可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执行。在一些示例中,1215的操作的各方面可以由如参照图5至9所描述的波束测量报告管理器来执行。
应注意,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描述了可能的实现,并且各操作和步骤可被重新安排或以其他方式被修改且其他实现也是可能的。此外,来自两种或更多种方法的各方面可被组合。
以下示例的各方面可以与本文中所描述的先前示例或方面中的任一者相组合。因此,示例1是一种用于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响应于传送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第二无线设备。
在示例2中,示例1的方法可以包括,其中选择波束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和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来标识与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其中该波束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来选择的。在示例3中,示例1和2的方法可以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第二无线设备的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
在示例4中,示例1-3的方法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第一无线设备处的分离阈值,其中用于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至少部分地基于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来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在示例5中,示例1-4的方法可以包括,其中传送针对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进一步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用于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
在示例6中,示例1-5的方法可以包括,其中传送针对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相对于与第一不同群集相对应的第一波束未能满足分离阈值。在示例7中,示例1-6的方法可以包括,其中传送针对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的波束计数的指示。
在示例8中,示例1-7的方法可以包括,其中传送针对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由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在示例9中,示例1-8的方法可以包括向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选波束的指示。
在示例10中,示例1-9的方法可以包括针对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在示例11中,示例1-10的方法可以包括群集有效性度量是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用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
示例12是一种用于在第二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第一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该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
在示例13中,示例12的方法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或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标识与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在示例14中,示例12和13的方法可以包括: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在示例15中,示例12-14的方法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其中第二波束测量集合至少部分地基于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
在示例16中,示例12-15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对用于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在示例17中,示例12-16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第二候选波束未能满足分离阈值的指示。
在示例18中,示例12-17的方法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群集有效性度量来接收对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波束计数的指示。在示例19中,示例12-18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对由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在示例20中,示例12-19的方法可以包括:从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选波束的指示。
在示例21中,示例12-20的方法可以包括:第一波束测量报告针对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在示例22中,示例12-21的方法可以包括群集有效性度量是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用于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被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以及其他系统。CDMA系统可以实现无线电技术,诸如CDMA2000、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等。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IS-2000版本通常可被称为CDMA2000 1X、1X等。IS-856(TIA-856)通常被称为CDMA2000 1xEV-DO、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等。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他变体。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
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MB)、E-UTRA、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LTE、LTE-A和LTE-A Pro是使用E-UTRA的UMTS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LTE-A Pro、NR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本文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尽管LTE、LTE-A、LTE-A Pro或NR系统的各方面可被描述以用于示例目的,并且在大部分描述中可使用LTE、LTE-A、LTE-A Pro或NR术语,但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也可应用于LTE、LTE-A、LTE-A Pro或NR应用之外的应用。
宏蜂窝小区一般覆盖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为数千米),并且可允许与网络供应商具有服务订阅的UE无约束地接入。小型蜂窝小区可与较低功率基站相关联(与宏蜂窝小区相比而言),且小型蜂窝小区可在与宏蜂窝小区相同或不同的(例如,有执照、无执照等)频带中操作。根据各个示例,小型蜂窝小区可包括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以及微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例如可覆盖较小地理区域并且可允许与网络供应商具有服务订阅的UE无约束地接入。毫微微蜂窝小区也可覆盖较小地理区域(例如,住宅)且可提供由与该毫微微蜂窝小区有关联的UE(例如,封闭订户群(CSG)中的UE、该住宅中的用户的UE、等等)有约束地接入。用于宏蜂窝小区的eNB可被称为宏eNB。用于小型蜂窝小区的eNB可被称为小型蜂窝小区eNB、微微eNB、毫微微eNB、或家用eNB。eNB可支持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蜂窝小区,并且还可支持使用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的通信。
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同步或异步操作。对于同步操作,各基站可具有相似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可以在时间上大致对准。对于异步操作,各基站可具有不同的帧定时,并且来自不同基站的传输可以不在时间上对准。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被用于同步或异步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各样的不同技艺和技术中的任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本描述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以及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结合本文中的公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框以及模块可以用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其他示例和实现落在本公开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例如,由于软件的本质,本文描述的功能可使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硬件、固件、硬连线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实现功能的特征也可物理地位于各种位置,包括被分布以使得功能的各部分在不同的物理位置处实现。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非瞬态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非瞬态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闪存存储器、压缩盘(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手段且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非瞬态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送的,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CD、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常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碟用激光来光学地再现数据。以上介质的组合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如本文(包括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在项目列举(例如,以附有诸如“中的至少一个”或“中的一个或多个”之类的措辞的项目列举)中使用的“或”指示包含性列举,以使得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个的列举意指A或B或C或AB或AC或BC或ABC(即,A和B和C)。同样,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基于”不应被解读为引述封闭条件集。例如,被描述为“基于条件A”的示例性步骤可基于条件A和条件B两者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换言之,如本文所使用的,短语“基于”应当以与短语“至少部分地基于”相同的方式来解读。
在附图中,类似组件或特征可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相同类型的各个组件可通过在附图标记后跟随短划线以及在类似组件之间进行区分的第二标记来加以区分。如果在说明书中仅使用第一附图标记,则该描述可应用于具有相同的第一附图标记的类似组件中的任何一个组件而不论第二附图标记、或其他后续附图标记如何。
本文结合附图阐述的说明描述了示例配置而不代表可被实现或者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示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示例性”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而并不意指“优于”或“胜过其他示例”。本详细描述包括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所描述的技术的理解。然而,可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这些技术。在一些实例中,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示出以避免模糊所描述的示例的概念。
提供本文中的描述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于其他变形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36)

1.一种用于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其中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
响应于传送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所述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并且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处的分离阈值,其中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空间分离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来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波束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和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来标识与所述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其中所述波束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来选择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包括: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第二波束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不同群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波束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的指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包括: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波束计数的指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包括: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选波束的指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所述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
10.一种用于在第二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
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其中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所述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并且
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其中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空间分离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或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标识与所述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对用于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候选波束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的指示。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来接收对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波束计数的指示。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对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选波束的指示。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所述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
19.一种用于在第一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装备,包括:
用于从第二无线设备接收第一波束测量报告的装置,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针对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装置,其中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
用于响应于传送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而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接收指示用于所述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装置;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和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来选择波束以供传送到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装置;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所述第一无线设备处的分离阈值的装置,其中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空间分离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来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和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来标识与所述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装置,其中所述波束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来选择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述第二无线设备的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的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备,其中用于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中所指示的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的装置。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备,其中用于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所述第二波束相对于与所述第一不同群集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波束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的指示的装置。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备,其中用于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波束计数的指示的装置。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备,其中用于传送针对所述第二候选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装置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的装置。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向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传送对所选波束的指示的装置。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备,其中针对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所述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
28.一种用于在第二无线设备处进行无线通信的装备,包括:
用于向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一波束测量报告的装置,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与所述第二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第一波束测量集合;
用于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针对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波束的群集有效性度量的装置,其中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基于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用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的天线配置、码本配置、群集标识容限度量、信道统计信息或波束宽度;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来向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传送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装置,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指示用于所述无线信道的第二波束测量集合;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来确定对应于第一不同群集的第一波束与第二候选波束之间的空间分离未能满足分离阈值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空间分离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或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标识与所述无线信道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标识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群集的指示的装置。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对用于所述第二波束测量集合的波束之间的最小空间分离的指示的装置。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候选波束未能满足所述分离阈值的指示的装置。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群集有效性度量来接收对所述第二波束测量报告的增加波束计数的指示的装置。
34.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对由所述第一无线设备使用的码本配置的指示的装置。
35.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从所述第一无线设备接收对所选波束的指示的装置。
36.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备,其中针对与所述第一波束测量集合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波束,所述第一波束测量报告指示发射波束索引以及所述发射波束和对应接收波束的收到功率电平。
CN201980079337.7A 2018-12-06 2019-11-12 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Active CN113169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76330P 2018-12-06 2018-12-06
US62/776,330 2018-12-06
US16/679,793 US11206074B2 (en) 2018-12-06 2019-11-11 Determining sub-dominant clusters in a millimeter wave channel
US16/679,793 2019-11-11
PCT/US2019/060998 WO2020162999A1 (en) 2018-12-06 2019-11-12 Determining sub-dominant clusters in a millimeter wave chann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784A CN113169784A (zh) 2021-07-23
CN113169784B true CN113169784B (zh) 2024-03-08

Family

ID=70972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9337.7A Active CN113169784B (zh) 2018-12-06 2019-11-12 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06074B2 (zh)
EP (1) EP3891902A1 (zh)
CN (1) CN113169784B (zh)
WO (1) WO20201629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94938A (zh) * 2019-01-28 2020-06-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998945B1 (en) * 2020-01-10 2021-05-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acquisitio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15052303A (zh) * 2021-04-25 2022-09-13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栅格rsrp数据的基站方向角纠偏方法、存储介质和装置
CN115441912A (zh) * 2021-06-03 2022-12-06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67559A (zh) * 2023-05-05 2023-08-08 广东源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固废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3239A1 (ja) * 2017-03-23 2018-09-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3313B2 (en) * 2014-08-01 2020-12-08 Polte Corporation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 services
CN106685504B (zh) * 2015-11-09 2020-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间协作方法及装置
WO2018128944A2 (en) * 2017-01-05 2018-07-12 Intel IP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of beam refinement signal
US10484066B2 (en) * 2017-04-04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anagement us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through channel feedback framework
US10498425B2 (en) * 2017-04-13 201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 and receive beam refinement based on spatial power profile
US10764840B2 (en) * 2017-05-05 2020-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coordination, power control,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distribute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US10499449B2 (en) 2018-02-27 2019-12-0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ignal indication for 5G/new radio
US10797810B2 (en) * 2018-08-21 2020-10-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antenna panel devices
US10594383B1 (en) * 2018-12-28 2020-03-17 Intel Corporation Beam tracking for 5G millimeter-wave systems
US10979913B2 (en) * 2019-04-03 2021-04-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network coverage based on a predetermined device cluster model selected according to a current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3239A1 (ja) * 2017-03-23 2018-09-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06074B2 (en) 2021-12-21
WO2020162999A1 (en) 2020-08-13
EP3891902A1 (en) 2021-10-13
US20200186228A1 (en) 2020-06-11
CN113169784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72531B2 (en)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operation modes
US11265066B2 (en) Antenna panel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 and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2514455B (zh) 多小区通知区域单频网寻呼和移动性
US11206075B2 (en) Beam refinement in a millimeter wave channel
CN113169784B (zh) 确定毫米波信道中的次主导群集
CN113826336A (zh) 用于时分双工毫米波系统的双向中继器
CN111357384B (zh) 自适应介质感测门限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37322B (z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靠性增强
CN111164903A (zh) 用于信道测量的资源
CN113767590B (zh) 用于更新参考信号的技术
CN114270911A (zh) 分层波束搜索
CN113557681A (zh) 高路径损耗模式的支持
US11229033B2 (en) Over-the-ai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13661766A (zh) 对在通信的高路径损耗模式中操作的无线设备的子集选择
CN113366880A (zh) 在波束故障恢复请求或波束故障恢复过程中进行波束报告
CN113383500B (zh) 用于毫米波系统中的协调波束成形的技术
CN112385272A (zh) 多小区通知区域单频网络
KR20230039645A (ko) 상이한 주파수들에 걸친 동기화 신호 블록 매핑
US11277193B2 (en) Beam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multi-stream environments
CN113475005A (zh) 经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中的波束更新技术
CN116569495A (zh) 用于基于默认操作频率(dof)失配在多发送和接收点(多trp)系统中指示优选波束的技术
CN113892286A (zh) 新无线电中的广播中继方法
CN114868340B (zh) 毫米波和亚太赫兹频带中的较高秩多输入多输出增强
US11902802B2 (en) Combined beam sweeping procedure
CN114868340A (zh) 毫米波和亚太赫兹频带中的较高秩多输入多输出增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