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9754B - 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 - Google Patents

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9754B
CN113169754B CN202180000745.6A CN202180000745A CN113169754B CN 113169754 B CN113169754 B CN 113169754B CN 202180000745 A CN202180000745 A CN 202180000745A CN 113169754 B CN113169754 B CN 113169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un
differential
receiver
antenna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07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9754A (zh
Inventor
郭慧民
韩雨健
黎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STRI
Original Assignee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S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203,99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171675B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STRI filed Critical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STRI
Publication of CN113169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9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9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无开关收发器具有并联LC谐振和串联LC谐振,当以发射(TX)或接收(RX)频率谐振时,并联LC谐振起到断开开关的作用,而串联LC谐振起到闭合开关的作用。当禁用发射器时,没有电流流过串联LC滤波器。相反,到地的串联阻抗为发射器输出节点提供了一个射频地。发射器输出节点和天线之间的TX电感器与TX接地电容器并联到地,共同形成对地的并联谐振,当在接收器频率上谐振时具有高阻抗。此高阻抗起到了断开开关的作用,阻止天线信号进入发射器。两条路径是并联的,给天线带来高阻抗,在禁用接收器时会形成一个断开开关。

Description

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RF)收发器,特别涉及使用LC谐振进行切换的无开关收发器。
【背景技术】
收发器有一个接收器和一个发射器,可以在不同时间(半双工)或在同一时间(全双工)工作。收发器广泛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如用于使用射频(RF)信号的无线通信中。
图1是一个带有发射/接收开关的现有技术收发器。调制器104利用要发送的数据对载波等信号进行调制,以产生发送的数据信号。功率放大器106将调制后的数据信号放大到足以驱动天线112的强度,天线112将产生可到达远程接收器天线的射频信号。
天线112可以接收RF信号,通过开关110路由到低噪声放大器108。解调器102从低噪声放大器108的放大信号中提取数据,以恢复天线112从远程发射器接收的数据。
开关110将天线112连接到低噪声放大器108以进行接收(RX)操作,并将天线112连接到功率放大器106以进行发射(TX)操作。如果没有开关110,接收器的匹配会受到影响,功率放大器106的输出可能会从天线112汲取过多的寄生电流,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扰低噪声放大器108的准确工作。在TX操作期间,如果没有开关110,来自功率放大器106的较大的发射电流会损坏低噪声放大器108的敏感输入。
开关110会引起不希望的插入损耗。由于插入损耗,会降低接收器灵敏度和发射器功率。而且,开关110增加了成本、尺寸和功耗。因此,开关110是不希望有的。
一些收发器将开关110与其他收发器组件集成在片上。这种集成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插入损耗。这对于低频操作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较高的频率下,开关的插入损耗是有问题的,仍然是不希望有的。
期望有一种无TX/RX天线开关的收发器。期望有一种能够在高频下工作的无开关收发器。还期望有一种低插入损耗的无开关收发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带有发射/接收开关的现有技术收发器。
图2显示使用干扰消除电路的无开关收发器。
图3是天线与发射和接收放大器之间的干扰消除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天线与发射和接收放大器之间的干扰消除电路的更详细的示意图。
图5突出显示干扰消除电路从发射器输出端向天线提供高阻抗时的接收模式。
图6突出显示干扰消除电路从接收器输入端向天线提供高阻抗时的发射模式。
图7是收发器的可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开关收发器的改进。下面的描述是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特定应用及其要求的背景下制造和使用本发明。对优选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则可应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打算局限于所示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而是要给予符合本文所公开的原则和新颖特征的最广泛的范围。
图2显示一个使用干扰消除电路的无开关收发器。天线112接收由调制器104调制并由功率放大器112放大再通过干扰消除电路100的发射数据信号。干扰消除电路100还允许从天线112接收的信号到达低噪声放大器118并由解调器102解调。
干扰消除电路100取代开关110提供路径选择。可以减小尺寸、成本和功耗。
干扰消除电路100采用LC谐振电路提供高阻抗以阻断信号。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与发射和接收频率大致相同。但是,LC谐振频率不必与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频率精确匹配,因为信号衰减发生在谐振频率峰值附近的频率范围内。
干扰消除电路100包含并联和串联组合的电感器(L)和电容器(C)的网络。当电路工作在谐振频率或谐振频率附近时,串联LC组合用作低阻抗路径,允许谐振频率信号通过。并联LC组合则为谐振频率信号提供高阻抗障碍。
发明人已经认识到,串联谐振的作用就像一个接通的开关,而并联谐振的作用就像一个断开的开关。发明人将串联LC谐振和并联LC谐振结合起来,作为RF天线的TX/RX开关。当发射器工作时,接收器被并联谐振阻断,而当接收器工作时,发射器被并联谐振阻断。接收数据时,串联谐振为接收器提供了一条来自天线的低阻抗路径。同样,发射器和天线之间的串联谐振为发射数据提供了低阻抗路径。
图3是天线与发射和接收放大器之间的干扰消除电路的示意图。干扰消除电路100包括RX巴伦(balun)120,其将来自天线112的单端信号转换为差分接收输入INP、INN到接收器中的低噪声放大器118。来自发射器中功率放大器116的差分发射信号OUTP、OUTN也通过干扰消除电路100,并由TX巴伦130转换为单端信号,施加到天线112。
均衡电感器20将INP、INN差分输入均衡到低噪声放大器118。开关52、54、56闭合,以禁用差分放大器58,在接收模式期间保持断开。RX电容器40将天线112的节点A1耦合到RX巴伦120的单端输入。
滤波电感器42和滤波电容器46将滤波功率放大器116的输出OUTP串联到TX巴伦130的正差分输入。同样,滤波电感器44和滤波电容器48将滤波功率放大器116的输出OUTN串联到TX巴伦130的负差分输入。可以选择这些电感和电容值,以通过所需的发射频率并衰减其他频率。
通过断开源极开关62,阻止电流流过源极电感器64、66到OUTN、OUTP和由发射数据控制的差分数据开关70、72,可以禁用功率放大器116。
TX巴伦130的单端输出通过TX电感器30驱动天线112到天线节点A1。TX阻断电容器50将节点A1接地。在接收模式期间,当功率放大器116被禁用时,TX巴伦130提供了一条从单端输出到地的低阻抗路径,使TX电感器30充当接地电容器。
当功率放大器116被禁用,且TX巴伦130的单端输出为虚地时,TX阻断电容器50和TX电感器30从天线节点A1到地的这种并联,在接收器的谐振频率上起到了高阻抗的作用。这种并联的TX阻断电容器50和TX电感器30的高阻抗减小了来自天线节点A1的损耗,从而改善了到接收器的信号。
图4是天线与发射和接收放大器之间的干扰消除电路的更详细的示意图。干扰消除电路100包括RX巴伦120,其将来自天线112的节点R1上的单端信号转换为差分接收输入INP、INN。
RX巴伦120包括连接在单端输入节点R1和差分输入INP之间的RX巴伦串联电容器22。RX巴伦接地电感器24连接在INP和地之间。
RX巴伦串联电感器26将单端输入节点R1连接到差分输入INN。RX巴伦接地电容器28连接在INN与地之间。RX巴伦串联电容器22和RX巴伦接地电感器24为R1的输入信号提供+90度的相移。RX巴伦串联电感器26和RX巴伦接地电容器28为R1的输入信号提供-90度相移。当接收器启用开关52、54、56闭合时,INP和INN接地,然后RX巴伦串联电容器22和RX巴伦串联电感器26形成并联谐振。因此,R1是一个高阻抗节点。
TX巴伦130有一条通过TX巴伦串联电感器34和TX巴伦接地电容器32到地的第一串联阻抗路径,以及一条通过TX巴伦串联电容器38和TX巴伦接地电感器36到地的第二串联阻抗路径。在发射器工作时,串联电感器34将经滤波电感器42和滤波电容器46滤波后的OUTP连接至发射器输出节点T1,而TX巴伦串联电容器38将经滤波电感器44和滤波电容器48滤波后的OUTN连接至发射器输出节点T1。OUTP、OUTN的高、低信号经滤波后在发射器输出节点T1处合并,并通过TX电感器30,驱动天线节点A1和天线112。
图5突出显示干扰消除电路从发射器输出端向天线提供高阻抗时的接收模式。
当通过断开源极开关62禁用功率放大器116时,没有电流可以从功率放大器116通过OUTP流到滤波电感器42和滤波电容器46。因此,滤波电感器42和滤波电容器46不会影响工作,可以从电路分析中删除。同样,没有电流可以从功率放大器116通过OUTN流到滤波电感器44和滤波电容器48。因此,滤波电感器44和滤波电容器48不会影响工作,可以从电路分析中将其删除。
在接收器频率处或附近,TX巴伦串联电感器34和TX巴伦接地电容器32的串联阻抗发生谐振,并提供一条到地或RF或虚拟地的低阻抗路径。同样,TX巴伦串联电容器38和TX巴伦接地电感器36的串联阻抗发生谐振,并提供到地的第二低阻抗连接。因此,当功率放大器116被禁用时,发射器输出节点T1通过串联阻抗连接到RF地。
发射器输出节点T1的虚拟地使TX电感器30与虚拟地连接。由于TX阻断电容器50接地,因此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在天线节点A1与地或虚拟地之间是并联的。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的这种并联,在谐振频率上起到并联阻抗的作用。
当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的电感和电容值被选择为使接收器频率为谐振频率时,当接收机工作时,在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上建立起并联频率谐振,以对天线节点A1呈现非常高的阻抗。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的并联阻抗为天线节点A1提供了一个高阻抗(HI-Z),从而阻断天线112接收的信号进入发射器。由于由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呈现的高阻抗降低了损耗,所以从天线112接收的大部分能量被送入到接收器中。
从天线112接收到的信号通过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的并联阻抗的高阻抗强制进入RX电容器40,然后到达接收器输入节点R1。
从天线112接收的信号可以通过串行LC组件的低阻抗路径,如RX电容器40和串联电容器22,到低噪声放大器118的差分输入INP。节点A1上的天线112信号也可以通过RX电容器40和串联电感器26到低噪声放大器118的差分输入INN。
RX巴伦120使用RX巴伦串联电容器22和RX巴伦串联电感器26将来自接收器节点R1的单端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INP、INN。接收器启用开关52、54、56断开,使差分放大器58对INP、INN上的差分信号进行放大,生成放大的接收信号,可由接收器中的下游模块(未示出)进一步处理。
RX电容器40提供AC耦合到RX巴伦120。在差分输入INP、INN之间的共模电感器20对输入信号进行均衡。RX巴伦接地电感器24和RX巴伦接地电容器28通过+/-90度的相移,对差分信号INP、INN进行相位分离。
图6突出显示干扰消除电路从接收器输入端向天线提供高阻抗时的发射模式。
通过闭合接收器启用开关52、54、56,将INP和INN接地而禁用接收器。由于RX巴伦接地电感器24、RX巴伦接地电容器28和均衡电感器20的两个端子都被闭合的接收器启用开关52、54、56短路到地,因此当接收器被禁用时,它们实际上不会影响电路的运行。
RX巴伦串联电容器22和RX巴伦串联电感器26并联,并形成一个并联谐振,在发射频率附近发生谐振。当谐振在RX巴伦串联电容器22和RX巴伦串联电感器26上建立时,一个高阻抗通过RX电容器40呈现给天线节点A1。这个由RX巴伦串联电容器22和RX巴伦串联电感器26的并联谐振在节点R1处产生的高阻抗阻止了发射器信号进入接收器。
因此,当接收器被禁用时,发射器信号不会被接收器降低。
当发射器被启用时,源极开关62闭合,以向源极电感器64、66提供功率,所述源极电感器64、66分别向差分数据开关70、72提供电流。代表发送数据的差分信号被施加到差分数据开关70、72的栅极上,被放大,以驱动在源极电感器64和差分数据开关70之间的差分信号OUTP,并驱动在源极电感器66和差分数据开关72之间的差分信号OUTN。
OUTP通过滤波器电容器46和滤波器电感器42的串联阻抗,然后通过TX巴伦串联电感器34和TX电感器30来驱动天线112。同样,OUTN通过滤波器电容器48和滤波电感器44的串联阻抗,然后通过TX巴伦串联电容器38和TX电感器30来驱动天线112。
滤波电感器42、滤波电容器46、滤波电感器44和滤波电容器48用作功率放大器116的滤波器,为谐振频率附近的发射信号提供非常低的阻抗。TX巴伦串联电感器34、TX巴伦接地电容器32、TX巴伦串联电容器38和TX巴伦接地电感器36形成一个LC巴伦,用于在差分信号和单端信号之间转换。在发射频率下,其中一个差分信号被TX巴伦130移位+90度,而另一个差分信号被移位-90度。
图7是收发器的另一个实施例。滤波电感器42和滤波电容器46的发射器滤波器可以以相反的顺序串联,其中滤波电感器42连接到OUTP而不是滤波电容器46。同样,滤波电容器48连接到TX巴伦130,而滤波电感器44连接到OUTN。也可以使用更复杂的过滤器来代替。
【替代实施例】
发明人还设想了若干其他实施例。例如,开关可以被实现晶体管,如n沟道晶体管、p沟道晶体管,或者被实现为传输门。可以在各个节点处添加其他组件,例如额外的电容器、电阻器、晶体管、滤波器、开关、传感器等。在不使用时,可以关闭诸如差分放大器58等元件。其他工作模式也是可能的。
由串联或并联阻抗的电容和电感值确定的谐振频率不必与发射器或接收器频率精确匹配。由TX电感器30和TX阻断电容器50所呈现的高阻抗远大于通过RX电容器40进入接收器的低阻抗。高阻抗和低阻抗之间的差异可以是几个数量级,因此收发器可以在几个工作频率之间切换。
由于干扰消除电路100,从功率放大器116输出的发射器功率可以经历很小的损耗,例如作为一个模拟示例,0.5dB的损失。作为一个例子,由干扰消除电路100在接收器路径中引起的增益损失可以是1.2dB。一个外部TX/RX开关可以有0.5~1dB的插入损耗,但外部开关的成本几乎增加了一美元。因此,使用并联谐振来模仿TX/RX外部开关可以降低成本和尺寸,同时实现大致相同的插入损耗。
可以在没有机械开关、机电开关或晶体管开关的情况下实现无开关收发器。电感器和电容器可以与其他电子器件集成在一起,例如集成在半导体或集成电路(IC)中。通过将开关功能集成到IC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和尺寸。由于开关引起的插入损耗可以消除,并由干扰消除电路100内的损耗代替,这些损耗是可比较的。
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在相同的频率上工作,或者可以从协议或标准确定的可用频率中选择一个频率来工作。这些频率通常小于1Ghz,并且在RF范围内。
虽然已经描述了接地节点,但地可以是任何固定电压,例如有正负电源的双轨供电系统中的中点电压或共模电压。极性可以颠倒,使电源的较高电压为地,而电源的较低或较负电压被视为电源电压。其他移位或反转也是可以的。
可以使用各种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电路以及功率放大器电路和配置。单个电容器可以用多个并联电容器来实现,可变电容器可以用开关电容器阵列如二进制加权电容器阵列和解码器来实现。
电流可以是正电流或负电流,并且可以根据载流子极性在任一方向上流动。已经提出了各种工作理论以帮助理解系统的最佳操作,但是这些理论仅是实际电路行为的近似,并且可能是不正确的。
可以在各个节点处添加额外元件,如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晶体管、缓冲器、分压器等,还可以有寄生元件。启用和禁用(Enabling and disabling)电路可以使用其他晶体管或其他方式来实现。可以添加传输门晶体管或传输门用于隔离。可以添加反相器,或额外的缓冲。一些元件可能使用单独的电源和接地。可以添加各种滤波器。可以用低电平有效信号而非高电平有效信号。可以使用各种参考电压或虚拟电源,而不是硬接地。
本发明的背景部分可以包含关于本发明问题或环境的背景资料,而不是描述他人的现有技术。因此,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包含的材料并不是申请人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本文描述的任何方法或过程都是机器实现的或计算机实现的,旨在由机器、计算机或其他设备执行,而不是在没有机器辅助的情况下仅由人类执行。产生的有形结果可以包括报告或其他机器生成的显示在诸如计算机显示器、投影设备、音频生成设备和相关媒体设备的显示设备上,可以包括也是机器生成的硬拷贝打印输出。其他机器的计算机控制是另一个有形的结果。
所述的任何优点和好处不一定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当“手段”(means)一词出现在权利要求的要素中时,申请人意在该权利要求的要素属于35USC第112节第6款的规定。通常,在“手段”一词之前有一个或多个词的标签。在“手段”一词前面的一个或多个词是一个标签,目的是为了便于权利要求元素的引用,而不是为了表达结构上的限制。这种手段加功能的权利要求不仅要涵盖本文所述的用于执行该功能的结构及其结构等同物,而且要涵盖等效结构。例如,虽然钉子和螺钉具有不同的构造,但它们是等效结构,因为它们都执行紧固功能。未使用“手段”一词的权利要求无意属于35USC第112节第6款的规定。信号通常是电子信号,但也可以是光信号,例如可以通过光纤线路传输。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提出的。它并不打算是详尽的,也不打算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精确形式中。根据上述教学,许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其目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受本详细说明的限制,而是受附于权利要求书的限制。

Claims (18)

1.一种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包括:
用于连接天线的天线连接,所述天线既用于发射数据又用于接收数据;
接收器(RX)巴伦,其有一个天线输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天线的接收数据,所述接收器巴伦有一个差分接收输出,所述接收器巴伦将来自所述天线输入的单端信号转换为所述差分接收输出上的差分信号;所述接收器巴伦包括:接收器巴伦串联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输入和所述差分接收输出到放大器的第一差分接收输出之间;接收器巴伦接地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差分接收输出和地之间;接收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输入和所述差分接收输出到所述放大器的第二差分接收输出之间;接收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二差分接收输出和地之间;
放大器,其从所述接收器巴伦接收所述差分接收输出,并产生表示接收数据的接收信号输出;
功率放大器,其接收要发射的数据,所述功率放大器所述要发射的数据中产生一个差分发射输出;
发射器(TX)巴伦,其将所述差分发射输出转换为发射节点上的单端发射信号;
TX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器巴伦的发射节点和所述天线连接之间;
TX阻断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连接和地之间;
在所述发射器巴伦内的串联阻抗路径,当发射器被禁用时,所述路径将所述发射节点接地;
其中,当发射器被禁用时,所述发射节点通过所述串联阻抗路径虚拟接地,所述TX电感器和所述TX阻断电容器形成并联谐振,在所述天线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的频率处具有高阻抗;
从而,所述并联谐振将所述天线连接上的所述接收数据与所述发射器巴伦隔离开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其中所述串联阻抗路径包括:
发射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器巴伦的第一差分输入与所述发射节点之间;
发射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器巴伦的第一差分输入与地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其中所述串联阻抗路径还包括:
发射器巴伦串联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器巴伦的第二差分输入与所述发射节点之间;
发射器巴伦接地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器巴伦的第二差分输入和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还包括:
第一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差分发射输出的第一差分输出和所述发射器巴伦的第一差分输入之间,所述第一滤波器具有串联的滤波电感器和滤波电容器;
第二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差分发射输出的第二差分输出和所述发射器巴伦的第二差分输入之间,所述第二滤波器具有串联的滤波电感器和滤波电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其中,所述发射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具有第一电感值,所述发射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具有第一电容值;
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值乘以所述第一电容值表示谐振频率,所述谐振频率与携带所述接收数据的接收器频率处于一个阶数或一个数量级内;
其中,所述发射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和所述发射器巴伦接地电容器以所述谐振频率谐振,所述谐振频率与所述接收器频率在一个数量级内;
其中,所述发射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和所述发射器巴伦接地电容器的并联谐振在所述谐振频率上产生高阻抗,以减少数据接收期间在所述接收器频率上的信号损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其中,所述天线发射和接收射频(RF)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其中,所述接收器巴伦串联电容器和所述接收器巴伦接地电感器形成从所述天线输入到地的第一串联阻抗;
其中,所述接收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和所述接收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形成从所述天线输入到地的第二串联阻抗;
其中,所述第一串联阻抗和所述第二串联阻抗共同形成第二并联谐振;
其中当接收器被禁用时,所述第二并联谐振在所述天线输入上引起高阻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其中,当接收器被禁用时,所述接收器巴伦串联电容器、所述接收器巴伦接地电感器、所述接收器巴伦接地电感器和所述接收器巴伦接地电容器的电容和电感值使得在所述天线发射数据的发射频率的一个数量级内引起谐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还包括:
均衡开关,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差分接收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分接收输出之间;
第一禁用开关,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差分接收输出和地之间;
第二禁用开关,其连接在所述第二差分接收输出和地之间;
其中,通过闭合所述均衡开关、第一禁用开关和第二禁用开关,以禁用接收器,使所述接收器巴伦的第一差分接收输出和第二差分接收输出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还包括:
均衡电感,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差分接收输出和所述第二差分接收输出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还包括:
RX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连接和到所述接收器巴伦的天线输入之间。
12.一种无开关收发器,包括:
天线节点,用于连接到天线,在收发频率上进行发射(TX)和接收(RX);
TX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节点和发射节点之间;
TX阻断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节点和一个固定电压之间;
发射器巴伦,其将第一TX输入和第二TX输入上的差分TX信号转换为所述发射节点上的单端TX信号;
RX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
接收器巴伦,其将所述接收节点上的单端RX信号转换为第一RX输入和第二RX输入上的差分RX信号;所述接收器巴伦包括:接收器巴伦串联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一RX输入之间;接收器巴伦接地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固定电压之间;接收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第二RX输入之间;接收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接收节点和所述固定电压之间;
低噪声放大器,其用于放大来自所述接收器巴伦的所述第一RX输入和所述第二RX输入之间的差值,以产生表示天线接收数据的接收数据输出;
所述发射节点和所述固定电压之间的所述发射器巴伦中的串联阻抗路径,所述串联阻抗路径在收发频率处具有低阻抗,所述串联阻抗路径具有串联的发射器巴伦电容器和发射器巴伦电感器,其电容和电感值导致在所述收发频率上引起谐振以产生低阻抗;
其中,当不发射数据时,所述TX电感器和所述TX阻断电容器与所述天线节点的固定电压形成并联谐振,所述TX电感器和所述TX阻断电容器的电感和电容值,导致在所述收发频率处引起谐振,使所述天线节点和所述发射器巴伦之间产生高阻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开关收发器,其中,所述发射器巴伦电容器连接在所述发射节点与所述第二TX输入之间;
其中,所述发射器巴伦电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二TX输入和所述固定电压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开关收发器,其中,所述发射器巴伦还包括:
发射器巴伦串联电感,其连接在所述发射节点和所述第一TX输入之间;
发射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TX输入和所述固定电压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开关收发器,还包括:
功率放大器,其用于接收在所述天线上发射的TX数据,以在第一TX输出和第二TX输出上产生差分TX数据;
第一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一TX输出与所述第一TX输入之间;
第二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第二TX输出和所述第二TX输入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开关收发器,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串联的滤波电感器和滤波电容器;
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串联的滤波电感器和滤波电容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开关收发器,其中所述固定电压是地。
18.一种并联阻抗切换收发器,包括:
天线节点,其用于连接到一个既接收又发射数据的天线;
接收(RX)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节点和接收节点之间;
接收器巴伦串联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接收节点和正差分RX输入之间;
接收器巴伦接地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正差分RX输入和地之间;
接收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接收节点和负差分RX输入之间;
接收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负差分RX输入和地之间;
差分接收器,其接收所述正差分RX输入和所述负差分RX输入,并输出接收到的数据;
接收器启用开关,当接收器被禁用时,其将所述正差分RX输入和所述负差分RX输入驱动到地;
发射器(TX)阻断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节点和地之间;
TX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天线节点和发射节点之间;
发射器巴伦串联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节点和正滤波器节点之间;
发射器巴伦接地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正滤波器节点和地之间;
第一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正滤波器节点和正差分TX输出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包括串联的第一电容器和第一电感器;
发射器巴伦串联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发射节点和负滤波器节点之间;
发射器巴伦接地电感器,其连接在所述负滤波器节点和地之间;
第二滤波器,其连接在所述负滤波器节点和负差分TX输出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容器和第二电感器;
功率放大器,其利用差分数据来驱动所述正差分TX输出和所述负差分TX输出以进行发射;
所述功率放大器中的禁用开关,当发射器被禁用时,其使所述功率放大器无法驱动所述正差分TX输出和所述负差分TX输出。
CN202180000745.6A 2021-03-17 2021-03-23 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 Active CN113169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203,998 US11171675B1 (en) 2021-03-17 2021-03-17 Switch-less connection for radio-frequency (RF) transceivers
US17/203,998 2021-03-17
PCT/CN2021/082365 WO2022193340A1 (en) 2021-03-17 2021-03-23 Switch-less connection for radio-frequency (rf) transceiv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754A CN113169754A (zh) 2021-07-23
CN113169754B true CN113169754B (zh) 2022-07-22

Family

ID=76875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0745.6A Active CN113169754B (zh) 2021-03-17 2021-03-23 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697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6309B (zh) * 2023-02-15 2023-06-30 深圳市华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无线收发芯片的直连匹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280A (zh) * 2006-06-04 2007-12-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开关谐振器的cmos天线开关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10138351A (zh) * 2019-04-29 2019-08-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cmos宽带巴伦射频接收前端电路
CN110572167A (zh) * 2019-09-09 2019-12-13 广州粒子微电子有限公司 射频前端发射电路、射频前端接收电路和射频前端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7964B2 (en) * 2010-06-23 2014-07-22 MindTree Limited Integrated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EP2747282B1 (en) * 2012-12-21 2019-11-06 IMEC vzw Tunable impedance network
JP6163350B2 (ja) * 2013-05-02 2017-07-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回路、及び、信号送受信回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0280A (zh) * 2006-06-04 2007-12-19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使用开关谐振器的cmos天线开关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CN110138351A (zh) * 2019-04-29 2019-08-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cmos宽带巴伦射频接收前端电路
CN110572167A (zh) * 2019-09-09 2019-12-13 广州粒子微电子有限公司 射频前端发射电路、射频前端接收电路和射频前端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9754A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0833B2 (en) Radio front end with resonant transmit/receive switch
US6721544B1 (en) Duplexer structure for coupling a transmitter and a receiver to a common antenna
US10263576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smart meter
US7352241B2 (en)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WO2010141908A1 (en) Multiple multi-mode low-noise amplifier receiver with shared degenerative inductors
US8649740B2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apparatus having circuit unit forming frequency resonance mode when operated under reception mode
US20050107043A1 (en) Integration of diversity switch in combination with a T/R switch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on a single chip
US20020177417A1 (en) Transmit/receive switch for an RF transceiver
KR20070002075A (ko) 무선 송수신기 및 이를 동작시키는 방법
EP2485403A2 (en) A Receiver
US7787830B2 (en) Transceiv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electrical circuit
US8135357B1 (en) Integrated transmitter/receiver switch with impedance matching network
CN101971512B (zh) 隐性方向控制的射频发送接收器前端
CN113169754B (zh) 无开关连接的射频收发器
US201303030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high frequency
US20100246454A1 (en) Novel transmit/receive balun structure
US9590689B2 (en) RX-TX switch with two power amplifiers
US105113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band transceiver front-end architecture with reduced switch insertion loss
EP2779470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 RF signal
US11171675B1 (en) Switch-less connection for radio-frequency (RF) transceivers
EP1234381B1 (en) Transceiver for time division system
KR102006196B1 (ko) Rf 스위치 장치
JP4591179B2 (ja) 通信用無線機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送受信回路、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WO2023110906A1 (en) Receiver
WO2023110924A2 (en)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10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