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7541A - 具有变化的翅片密度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变化的翅片密度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67541A CN113167541A CN201980079242.5A CN201980079242A CN113167541A CN 113167541 A CN113167541 A CN 113167541A CN 201980079242 A CN201980079242 A CN 201980079242A CN 113167541 A CN113167541 A CN 1131675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fin
- microchannel
- refrigerant
- tub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2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consisting of zig-zag shaped f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15/00—Fins
- F28F2215/04—Assemblies of fins having different features, e.g. with different fin densit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0/00—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 F28F2260/02—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having micro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加热、通风、空调和制冷(HVAC&R)系统的热交换器(100)包括多个微通道管(104,106)以及多个翅片组(116),其中,所述多个微通道管(104,106)中的每个微通道管(104,106)被配置为引导制冷剂通过,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116)中的每个翅片组(116)设置在所述多个微通道管(104,106)中的对应的相邻微通道管(104,106)之间。另外,所述多个翅片组(116)中的每个翅片组(116)包括基于相应翅片组(116)的沿着所述热交换器(100)的高度(112)的位置的相应翅片密度。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6日提交的题为“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Varying Fin Density[具有变化的翅片密度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系列号62/776,303的权益和优先权,所述美国临时申请出于所有目的通过援引以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发明背景
本章节旨在向读者介绍可能涉及本披露内容的各个方面的各领域方面,所述各领域方面将在以下进行描述。本讨论被认为有助于向读者提供背景信息以促进对本披露内容各个方面的更好理解。相应地,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陈述将从这个角度被解读,而不是作为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冷却器系统或蒸气压缩系统利用通常被称为制冷剂的工作流体,所述工作流体响应于暴露于与蒸气压缩系统的运行相关联的不同温度和压力而在蒸气、液体及其组合之间改变相态。例如,HVAC&R系统可以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是一种蒸气压缩系统,其使冷却剂循环以与冷却器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关系从工作流体流中移除热。
蒸气压缩系统可以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工作流体与经调节的流体之间传递热。例如,热交换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使经调节的流体与工作流体热连通并且使工作流体能够从经调节的流体吸收热来冷却经调节的流体。热交换器还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使工作流体与比如环境空气的冷却流体热连通来冷却工作流体,其中冷却流体从工作流体吸收热。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可以是微通道热交换器,其包括彼此相邻定位的若干微通道管。一组翅片可以设置在相邻的微通道管之间,以有助于工作流体与另一种流体之间的热传递。在某些传统的微通道热交换器中,每组翅片的取向在每组相邻的微通道管之间是相同的,这可能在热交换器的整个轮廓上引起不期望的热传递。
发明内容
以下陈述了本文中披露的某些实施例的概述。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方面仅被呈现用于向读者提供对这些特定实施例的简要概述,并且这些方面不旨在限制本披露内容的范围。实际上,本披露内容可以涵盖以下可能没有陈述的各个方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通风、空调和制冷(HVAC&R)系统的热交换器包括多个微通道管以及多个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每个微通道管被配置为引导制冷剂通过,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设置在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微通道管之间。另外,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包括基于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的相应翅片组的位置的相应翅片密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通风、空调和制冷(HVAC&R)系统的热交换器包括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布置的多个微通道盘管以及多个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微通道盘管中的每个微通道盘管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延伸,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设置在所述多个微通道盘管中的对应的一对相邻的微通道盘管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延伸。另外,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沿着热交换器的高度的翅片组的相应位置来选择的翅片密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多个第一微通道管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第一微通道管之间的多个第一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翅片组中的每个第一翅片组包括第一数量的翅片。所述第二区段包括多个第二微通道管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第二微通道管之间的多个第二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翅片组中的每个第二翅片组包括第二数量的翅片,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的翅片少于所述第一数量的翅片。
附图说明
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并且在参考附图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披露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披露内容的一方面的可以在商业环境中利用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实施例的建筑物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披露内容的一方面的HVAC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披露内容的一方面的HVAC系统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披露内容的一方面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微通道热交换器可以与图1至图3的系统中的任一者一起使用;
图5是根据本披露内容的一方面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微通道热交换器可以与图1至图3的系统中的任一者一起使用;以及
图6是根据本披露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流过图4和图5的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实施例的流体的速度廓线的图形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披露内容的实施例包括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不同区段处具有变化的翅片密度的微通道热交换器,这可以产生引导穿过微通道热交换器的流体的改善的速度廓线。例如,改变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翅片密度可以使流体的速度能够在整个微通道热交换器中变化,并且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各位置处达到目标速度。通常,当制冷剂流过微通道管时,热在制冷剂和微通道管之间传递。此外,当流体被引导穿过微通道管时,热在流体和微通道管之间传递。如前所述,可以在相邻微通道管之间设置一组翅片,以增加在制冷剂和流体之间传递的热的量。具体地,除了在制冷剂和微通道管之间传递热之外,还可以在和/或沿着每个微通道管的长度在制冷剂和翅片之间传递热。当流体被引导穿过微通道管时,流体被置于与微通道管以及与翅片接触,以与微通道管和翅片二者吸收或传递来自制冷剂的热。以此方式,翅片增加了与制冷剂交换热的流体接触的表面积。
应当理解,被引导穿过微通道热交换器的流体的改善的或期望的速度廓线可以提高在微通道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被引导穿过微通道管的流体(例如,空气)之间的热传递效率。通常,被引导穿过微通道管的流体的速度可以确定在制冷剂和流体之间传递的热的量。例如,以较高的速度引导流体可以增加在制冷剂和流体之间传递的热的量。基于热交换器的设计,可能期望以特定的速度在热交换器的某些区域或区段中引导流体穿过热交换器。例如,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区段,在所述第一区段中,制冷剂被最初供应并且具有与流体交换热的较大的能力。此外,热交换器包括在制冷剂的出口附近的第二区段,在所述第二区段中,制冷剂具有与流体交换热的较低的能力。因此,可能期望的是,与第二区段相比,在第一区段处以更高的速度引导流体穿过热交换器,以使得能够在流体和制冷剂之间传递更大量的热能。作为示例,改善的速度廓线可以是基本上均匀分布的廓线、相对于热交换器的长度为梯度的速度廓线、相对于热交换器的轴线对称的速度廓线、和/或任何其他合适的速度廓线。
在某些微通道热交换器中,在整个热交换器中,翅片的取向可以相似。具体地,每个翅片相对于微通道管的角度、翅片的数量、翅片的间隔、每个翅片的长度、和/或翅片的其他特性在整个热交换器中可以相似或相同。然而,由于相对于微通道管和/或翅片迫使流体穿过热交换器的风扇的位置,风扇在整个热交换器中的均匀取向可能产生穿过热交换器的某些区段的流体的不期望的分布。结果,可能降低热交换器的效率和/或被引导穿过热交换器的流体的量。
相应地,现在认识到,改变热交换器的不同区段中的翅片的取向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例如,调节热交换器的某些区段中的翅片的数量可以产生整个热交换器中的流体流的改善的分布。增强流体流的分布可以使更大量的热在流体和制冷剂之间传递,以增加热交换器的效率。
现在转到附图,图1是用于典型商业环境的建筑物10的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的实施例的透视图。通常,此类系统可以在HVAC领域内和HVAC领域外的一系列环境中应用。HVAC系统可以通过蒸气压缩制冷、吸收制冷或热电冷却为建筑物的经调节的空间、数据中心、电气设备、冷冻机、冷却器或其他环境提供冷却。在当前预期的应用中,HVAC系统可以用于住宅、商业、轻工业、工业以及任何其他用于加热或冷却比如住宅、建筑物、结构等的体积或封闭空间的应用。此外,HVAC系统可以用于工业应用中,在适当情况下用于各种流体的冷却和加热。
HVAC系统可以包括冷却器12,所述冷却器供应可以用于冷却建筑物10的冷却液体。HVAC系统还可以包括供应温暖液体以加热建筑物10的锅炉14、以及使空气循环通过建筑物10的空气分配系统。如图所示,冷却器12布置在建筑物10的屋顶上,并且锅炉14位于地下室中;然而,冷却器12和锅炉14可以位于建筑物10中的或旁边的其他设备室或区域中。冷却器12可以是实施制冷循环以冷却水或其他调节流体的空冷式或水冷式装置。冷却器12容纳在包括制冷回路、自然冷却系统和比如泵、阀和管路等相关联设备的结构内。例如,冷却器12可以是并入了自然冷却系统的单个封装式屋顶单元。锅炉14是在其中加热水的密闭容器。来自冷却器12和锅炉14的水通过水导管16在建筑物10中循环。水导管16被引导到位于各个楼层上和建筑物10的部分内的空气处理机18。
空气处理机18联接至管道系统20,所述管道系统被适配用于在空气处理机18之间分配空气并且可以从外部进气口(未示出)接收空气。在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机18可以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接到锅炉14和冷却器12。取决于HVAC系统的操作模式,空气处理机18中的热交换器可以接收来自锅炉14的经加热的液体或来自冷却器12的经冷却的液体,以向建筑物10内经调节的空间提供经加热或经冷却的空气。空气处理机18内的风扇迫使空气通过热交换器,并且将经调节的空气引导至建筑物10内的环境,比如房间、公寓或办公室,以将环境维持在指定温度。这里示出为包括恒温器的控制装置22可以用于指定经调节的空气的温度。控制装置22还可以用于控制通过和来自空气处理机18的空气流量。系统中可以包括其他装置,比如调节水流量和压力的控制阀和/或感测水、空气等的温度和压力的温度传感器或开关。此外,控制装置可以包括与其他建筑物控制或监测系统以及甚至是远离建筑物10的系统集成或分离的计算机系统。HVAC系统被示出为在建筑物10的每个楼层上具有单独的空气处理机,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HVAC系统可以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楼层之间可以共享的空气处理机18和/或其他部件。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HVAC系统30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例如,HVAC系统30可以是空冷式冷却器。然而,应当理解,所披露的技术可以与多种其他系统结合,比如水冷式冷却器、直接膨胀式HVAC系统等。
HVAC系统30(例如,蒸气压缩系统)包括制冷剂回路34,所述制冷剂回路被配置成使比如制冷剂等工作流体循环,在其中沿制冷剂回路34布置有压缩机36(例如,螺杆式压缩机)。制冷剂回路34还包括闪蒸罐32、冷凝器38、膨胀阀或装置40以及液体冷却器或蒸发器42。制冷剂回路34的部件实现工作流体与其他流体(例如,调节流体、空气、水等)之间的热传递,以便向比如建筑物10的内部等环境提供冷却。
可以在蒸气压缩系统14中用作制冷剂的流体的一些示例是基于氢氟烃(HFC)的制冷剂(例如R-410A、R-407、R-134a、氢氟烯烃(HFO))、“天然”制冷剂(像氨(NH3)、R-717、二氧化碳(CO2)、R-744)、或者烃基制冷剂、水蒸气、具有低全球变暖潜势(GWP)的制冷剂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制冷剂。在一些实施例中,蒸气压缩系统14可以被配置成有效地使用在一个大气压下具有约19摄氏度(66华氏度或以下)的标准沸点的制冷剂(相对于比如R-134a等中压制冷剂,也称为低压制冷剂)。如本文所使用的,“标准沸点”可以指在一个大气压下测得的沸点温度。
HVAC系统30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面板44(例如,控制器),所述控制面板具有模数(A/D)转换器46、微处理器48、非易失性存储器50和/或接口板52。在一些实施例中,HVAC系统30可以使用变速驱动装置(VSD)54和马达56中的一个或多个。马达56可以驱动压缩机36,并且可以由VSD 54供电。VSD 54从交流(AC)电源接收具有特定的固定线电压和固定线频率的AC电力,并且向马达56提供具有可变电压和频率的电力。在其他实施例中,马达56可以直接由AC或直流(DC)电源供电。马达56可以包括可以由VSD 54供电或者直接由AC或DC电源供电的任何类型的电动马达,比如开关磁阻马达、感应马达、电子换向永磁马达或其他合适的马达。
压缩机36压缩制冷剂蒸气,并且可以将蒸气输送至将油与制冷剂蒸气分离的油分离器58。然后,制冷剂蒸气通过排出通道被引向冷凝器38,并且油回流至压缩机36。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32可以是离心式压缩机。由压缩机36输送至冷凝器38的制冷剂蒸气可以将热传递到冷凝器38中的冷却流体(例如,水或空气)。例如,冷却流体可以是由冷凝器风扇62迫使跨过冷凝器38的热交换器盘管的环境空气60。由于与冷却用流体(例如,环境空气60)进行热传递,制冷剂蒸气可以在冷凝器38中冷凝为制冷剂液体。
制冷剂液体离开冷凝器38,并且可以流过第一膨胀装置64(例如,膨胀装置40、电子膨胀阀等)。第一膨胀装置64可以是被配置用于控制液体制冷剂到闪蒸罐32的流量的闪蒸罐给送阀。第一膨胀装置64还被配置用于降低从冷凝器38接收的液体制冷剂的压力(例如,膨胀)。在膨胀过程期间,液体的一部分可能会蒸发,并且因此,闪蒸罐32可以用于将蒸气与从第一膨胀装置64接收的液体分离。另外,由于液体制冷剂在进入闪蒸罐32时经历了压降(例如,由于进入闪蒸罐32时体积快速增加),闪蒸罐32可以使液体制冷剂进一步膨胀。
闪蒸罐32中的蒸气可以离开并且流向压缩机36。例如,蒸气可以被吸引至压缩机36的中间阶段或排放阶段(例如,非吸入阶段)。阀66(例如,节能阀、电磁阀等)可以包括在制冷剂回路34中,以控制蒸气制冷剂从闪蒸罐32到压缩机36的流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阀66打开(例如,完全打开)时,闪蒸罐32内的附加液体制冷剂可以蒸发并且为闪蒸罐32内的液体制冷剂提供附加过冷。由于在第一膨胀装置64和/或闪蒸罐32中的膨胀,聚集在闪蒸罐32中的液体制冷剂的焓可以低于离开冷凝器38的液体制冷剂的焓。液体制冷剂可以从闪蒸罐32流出,通过第二膨胀装置68(例如,膨胀装置40、节流孔等),并且到达蒸发器42。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剂回路34还可以包括阀70(例如,排水阀),所述阀被配置用于调节从闪蒸罐32到蒸发器42的液体制冷剂的流量。例如,可以基于制冷剂的吸入过热量来控制阀70(例如,经由控制面板44)。
输送到蒸发器42的制冷剂液体可以吸收来自另一冷却流体的热,所述另一冷却流体可以是或可以不是与冷凝器38中使用的相同的冷却流体。蒸发器42中的制冷剂液体可能经历从制冷剂液体到制冷剂蒸气的相变。如图2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示,蒸发器42可以包括管束,所述管束流体联接至与冷却负载连接的供应管线72和回流管线74。蒸发器42的冷却流体(例如,水、乙二醇、氯化钙盐水、氯化钠盐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流体)经由回流管线74进入蒸发器42,并且经由供应管线72离开蒸发器38。蒸发器42可以经由与制冷剂进行热传递来降低管束中的冷却流体的温度,使得可以利用冷却流体为受调节环境提供冷却。蒸发器42中的管束可以包括多个管和/或多个管束。在任何情况下,制冷剂蒸气离开蒸发器42并且通过抽吸管线返回到压缩机36以完成循环。
图3是可以用在图2的HVAC系统30中的冷却器12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冷却器12可以包括机械冷却系统(例如,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和自然冷却系统两者,以提高冷却器12的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冷却器12的机械冷却系统可以是空冷式变速螺杆式冷却器,并且可以使用包括冷凝器38,所述冷凝器可以包括引导制冷剂通过的多个板80。作为示例,机械冷却系统可以是具有变速冷凝器风扇82(例如,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空冷式热交换器一起使用的风扇)的双回路变速螺杆式冷却器,风扇被配置为引导环境空气60跨过板80。另外,冷却器12可以包括自然冷却系统,所述自然冷却系统可以单独地利用或者与机械冷却系统(例如,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组合地利用。
在某些实施例中,冷却器12可以包括控制系统(例如,控制板44),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成基于环境空气60(例如,冷却器12的周围环境中的空气)的温度和/或冷却负载需求(例如,负载所需的冷却量)来确定是否(以及如何)操作机械冷却系统和/或自然冷却系统。相应地,冷却器12可以仅操作机械冷却系统(例如,机械冷却模式)、仅操作自然冷却系统(例如,自然冷却模式)、或者同时操作机械冷却系统和自然冷却系统(例如,混合冷却模式)以满足冷却负载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38和/或蒸发器42可以是微通道型热交换器。在微通道热交换器中,可能期望改善流过热交换器的流体的分布,以增加流体和制冷剂之间的热传递的量。相应地,相对于某些传统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翅片可以被定向或布置成产生改善的流体分布。
图4是微通道热交换器100的实施例的区段的局部透视图,微通道热交换器被展示为由冷凝器38的板80之一采用。相应地,环境空气60可以被引导穿过微通道热交换器100以冷却在微通道热交换器100内流动的制冷剂。因此,微通道热交换器100可以用于空冷式冷却器中。然而,在另外的或替代性实施例中,微通道热交换器100可以用在任何合适的冷却器中,比如水冷式冷却器、住宅冷却器等。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微通道热交换器100可以用在另一种类型的热交换器中,比如蒸发器42。
微通道热交换器100包括集管102,所述集管被配置为将制冷剂引导至第一微通道管104和与第一微通道管104相邻的第二微通道管106。如图4所展示,集管102被定向为将制冷剂沿大体竖直的方向引导通过集管102的开口108。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可以流体联接到集管102,以相对于通过集管102的流以一定角度引导制冷剂通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例如,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长度110可以大体垂直于集管102的长度或高度112延伸,使得通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制冷剂流基本上垂直于通过集管102的制冷剂流。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可以相对于集管102的高度112以其他合适的角度定向。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各自可以包括一组端口114,所述组的端口跨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长度110,其中制冷剂被配置为流过每个端口114。另外,可以在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之间设置一组翅片1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的翅片116包括多个单独的翅片,所述翅片连接到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两者并且以之字形形式定向。即,在沿着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长度110的方向118上移动,所述组的翅片116可以在第一翅片120与第二翅片122之间交替。具体地,每个第一翅片120可以从第二微通道管106至少部分地在方向118上朝向第一微通道管104延伸。另外,每个第二翅片122可以从第一微通道管104至少部分地在方向118上朝向第二微通道管106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20可以与第二翅片122分开,并且每个第一翅片120可以与相邻的第二翅片122接触或基本上邻近于相邻的第二翅片。例如,每个第一翅片120可以在第一微通道管104的点124处接触第一微通道管104,并且每个第二翅片122可以在方向118上从点124朝向第二微通道管106延伸。另外,每个第二翅片122可以在第二微通道管106的点126处接触第二微通道管106,并且每个第一翅片120可以在方向118上在点126处从第二微通道管106朝向第一微通道管104延伸。在另外的或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20可以连接到第二翅片122,使得所述组的翅片116沿着长度110连续并且与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接触。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翅片120可以在每个第一翅片120与第一微通道管104和/或第二微通道管106之间形成角度128。此外,每个第二翅片122可以在每个第二翅片122与第一微通道管104和/或第二微通道管106之间形成角度130。在某些实施例中,角度128大约等于角度130。
另外,所述组的翅片116将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分开距离132。即,每个第一翅片120和每个第二翅片122延伸跨过距离132以连接到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距离132可以使适当数量的微通道管沿着集管102的高度112定位,同时仍允许在所述组的翅片116与每个微通道管104、106之间进行有效的热传递。即,如果距离132太小,则流体可能不能以实现流体与所述组的翅片116和/或微通道管104、106之间足够的热传递速率的期望速率被引导穿过所述组的翅片116和/或微通道管104、106。然而,增加距离132可以减少可以沿着集管102的高度112设置以实现制冷剂和流体之间的期望的热速率的可用数量的微通道管104、106。因此,可以选择距离132(比如为8毫米),以实现在热交换器100中的制冷剂和流体之间期望量的热传递。
当制冷剂被引导通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时,流体(例如,环境空气60)可以在方向134上被引导穿过热交换器100。例如,可以迫使流体穿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并穿过所述组的翅片116,从而使流体与制冷剂热连通。当制冷剂流过端口114时,可以在制冷剂与相应的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外表面136和/或所述组的翅片116之间交换热。例如,如果微通道热交换器100是被配置为冷却制冷剂的冷凝器,则热可以从制冷剂传递到外表面136,并且还从制冷剂传递到所述组的翅片116。当流体被引导穿过热交换器100以接触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以及所述组的翅片116时,热从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外表面136以及从所述组的翅片116传递到流体。这样,热从制冷剂传递到流体以冷却制冷剂。如果微通道热交换器100是被配置为加热制冷剂的蒸发器,则热可以从流体传递到外表面136并且传递到所述组的翅片116。当制冷剂被引导通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时,热从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外表面136以及从所述组的翅片116传递到制冷剂。因此,热从流体传递到制冷剂以加热制冷剂。
当制冷剂被引导通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长度110时,制冷剂的压力可以降低。即,制冷剂可以被加压以使制冷剂以期望的流量在方向138上进入热交换器100进入集管102的开口108。然后,一部分制冷剂可以被引导在方向118上流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另一部分制冷剂可以被引导在方向118上流过第二微通道管106。当制冷剂流过热交换器100时,制冷剂可能遇到阻力,比如由于制冷剂与端口114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阻力,这减小了流过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剂的压力。结果,当制冷剂被引导通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长度110时,制冷剂的流量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期望减小沿着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的长度110的压降,以便增加制冷剂流过热交换器100的流量。例如,可以选择端口114的几何形状以使得能够减小制冷剂的压降。具体地,可以增加端口114的直径140以减小制冷剂与端口114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小流过端口114的制冷剂的压降。在另外的或替代性实施例中,每个微通道内的每个端口114的形状也可以被选择以实现期望的压降。因此,尽管图4将每个端口114展示为包括大体圆形的截面,但是应当理解,端口114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比如矩形或三角形形状。还应当理解,贯穿热交换器100的不同端口114可以包括与热交换器100的其他端口114不同的几何形状。例如,第一微通道管104的第一端口114可以包括第一直径和第一形状,第一微通道管104的第二端口114可以包括第二直径和第二形状,并且第二微通道管106的第三端口114可以包括第三直径和第三形状。
此外,还可以选择每个微通道管104、106内的端口114的位置(比如相邻端口114之间的距离142和/或微通道管中的端口114的数量),以实现热交换器100的目标性能。具体地,增加微通道管104、106中的端口114的数量可以增加被引导通过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剂的量,并且因此可以增加制冷剂与流体之间交换的热的量。另外,应当理解,每个微通道管104、106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端口114。因此,尽管图4将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二者描绘为包括四个端口114,但是第一微通道管104可以包括与第二微通道管104不同数量的端口114。为了适应端口114的几何形状和数量,每个微通道管104、106可以包括特定的长度110、管高度144和/或管宽度146。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加长度110、管高度142和/或管宽度144通过增加制冷剂和流体之间的接触表面积来增加在制冷剂和流体之间交换的热的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组的翅片116也可以被配置成实现热交换器100的目标性能。例如,某些第一翅片120和/或第二翅片122可以被定位成使得所述组的翅片116包括不同的角度128和/或角度130。另外,尽管图4将所述组的翅片116展示为包括大体三角形的轮廓,但是所述组的翅片116可以包括不同的形状,比如矩形或弧形形状。可以选择所述组的翅片116的几何形状,以使穿过热交换器100的流体与所述组的翅片116的增加的表面积接触。以此方式,可以在流体与所述组的翅片116之间并且因此在流体与制冷剂之间交换增加量的热。
还应当理解,也可以选择集管102的特性以实现热交换器100的目标性能。例如,可以选择集管102的高度112,以适应沿着集管102的高度112设置的合适数量的微通道管104、106。以此方式,目标量的制冷剂和/或流体可以被引导通过和/或穿过热交换器100。另外,可以选择集管102的位置、开口108的形状和/或开口108的尺寸,以将制冷剂以期望的速率、压力、速度、温度等引导通过集管102和/或通过第一微通道管104和第二微通道管106。例如,可以选择集管102的位置、开口108的形状和/或开口108的尺寸,以引导目标量的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100。
如上所述,可以修改热交换器100的某些部件以实现热交换器100的目标性能。应当理解,除了调节可以被引导通过和/或穿过热交换器100的制冷剂和/或流体的量之外,修改热交换器100的部件还可以调节制造热交换器100的成本。例如,尽管增加流体与微通道管104、106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增加了流体与制冷剂之间交换的热的量,但是由于用于形成热交换器100的材料量较大,因此增加接触表面积也可能增加制造成本。因此,可以选择热交换器100的部件的尺寸以平衡热交换器100的性能和制造热交换器100的成本。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流体被引导穿过热交换器100的微通道管104、106时,在流体与制冷剂之间交换的热的量基于流体速度的分布。例如,流体被引导穿过每个微通道管104、106的速度可以确定流体与制冷剂之间交换的热的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能期望具有引导穿过热交换器100的流体的改善的分布速度廓线。即,热交换器100可以被设计成使得沿着相应长度110穿过每个微通道管104、106的流体的速度近似相同(例如,均匀),以使得在流体和制冷剂之间传递的热的量在每个相应长度110上大约相同。在包括多个微通道管104、106的热交换器100中,由于微通道管104、106和/或所述组的翅片116相对于流体的流动的取向,在热交换器100的某些部分处的流体的速度廓线可能是不期望的。然而,选择某些翅片的特定位置可以产生穿过热交换器100的流体的改善的分布速度廓线,以改善热交换器100的传热效率。
图5是热交换器100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其可以实现并产生流过热交换器100的流体的改善的分布速度廓线。例如,热交换器100包括第一区段200、第二区段202和第三区段204,它们可以协作地跨越集管102的高度112。如图5所示,制冷剂比如经由流体联接到入口206的管道在方向210上被引导到热交换器100的集管102(例如,第一集管)的入口206中。然后,一部分制冷剂可以在方向216上被引导通过第一区段200的第一组盘管212(例如,微通道盘管),其余部分的制冷剂可以在方向216上被引导通过第二区段202的第二组盘管214(例如,微通道盘管)。在第一区段200和第二区段202二者中,制冷剂可以分别沿着长度110在方向216上流过第一组盘管212和第二组盘管214,直到制冷剂到达热交换器100的另一个集管218(例如,第二集管)。在集管218中,来自第一区段200和第二区段202两者的制冷剂可以被组合并在方向220上被引导到第三区段204,在第三区段中,制冷剂可以在与方向216相反的方向224上被引导通过第三组盘管222(例如,微通道盘管)。在流过第三组盘管222之后,制冷剂可以在方向210上通过集管102的出口226离开热交换器100。同时,流体(例如,由风扇221引导的环境空气60)可以在方向134上被引导穿过热交换器100,以流过第一区段200、第二区段202和第三区段204,并因此相应地流过第一组盘管212、第二组盘管214和第三组盘管222。以此方式,热交换器100用作两道次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引导制冷剂流过第三组盘管222,以在引导制冷剂通过第一组盘管212和第二组盘管214之后进一步在制冷剂和流体之间交换热。
为了清楚和讨论的目的,第一区段200、第二区段202和第三区段204各自被描绘为包括相应的第一组盘管212、第二组盘管214和第三组盘管222中的两个盘管。应当理解,如本文所述,每组盘管包括多个微通道管,其中每组中的相邻管包括设置在其间的一组翅片(例如,一组翅片1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盘管212包括第一组翅片228,第二组盘管214包括第二组翅片230,第三组盘管222包括第三组翅片232。应当理解,第一区段200、第二区段202和第三区段204可以各自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盘管,并且因此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微通道管和对应的翅片组。
此外,每组翅片228、230、232可以在对应的一组盘管的特定长度(比如长度110)内包括翅片密度或翅片数量。在某些实施例中,选定的翅片密度可以影响在制冷剂和流体之间(例如,在相应区段内)交换的热的量。例如,较高的翅片密度增加了流体穿过对应的一组盘管时接触的表面积的量,并且因此可能产生流体与制冷剂之间交换的更大量的热。另外,较高的翅片密度可以减小流体可以流过所述组的翅片之间的空间234的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各组盘管212、214和222的每个微通道管之间的距离132可以仍然保持相同。因此,在保持相同距离132的同时增加翅片密度可以使得角度128和/或角度130增加,并且在保持相同距离132的同时减小翅片密度可以使得角度128和/或角度130减小。这样,在保持相邻微通道管之间的相同距离132的同时增加翅片密度可以减小空间234的量,而在保持相邻微通道管之间的相同距离132的同时减小翅片密度可以增加空间234的量。
在一些情况下,随着空间234的尺寸减小,流体的速度增加,这也可能影响制冷剂与流体之间交换的热的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热交换器100的高度112上,流体的合成速度可能是不期望的。具体地,如果每组盘管212、214和222的每组翅片228、230、232包括相似的翅片密度,则流体的速度可能集中在热交换器100的长度110的中间部分235附近。换言之,靠近集管102和/或集管218的流体的速度可以低于集管102和集管218之间的中间部分235处的流体的速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可能期望流体沿着热交换器100的长度110具有特定的速度廓线。为了产生期望的速度廓线和流体穿过热交换器100的流动,每个相应组盘管212、214和222的翅片密度可以彼此不同。通过调节各组盘管212、214和222的翅片密度,可以改善通过热交换器100的不同区段200、202、204的流体的流动。
应当理解,第一区段200、第二区段202和第三区段204的相应翅片密度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区段200、202、204的沿着高度112的相应位置和/或至少部分地基于区段200、202、204的相应高度。例如,第一区段200可以相对于高度112定位在第二区段202上方,并且可以包括大于第二区段202的第二长度或高度238的第一长度或高度236。第二区段202可以相对于高度112定位在第三区段204上方,并且第二区段202的第二高度238可以大于第三区段204的第三长度或高度240。作为示例,第一区段200的第一高度236可以是50厘米至55厘米(例如,19英寸至22英寸),第二区段202的第二高度238可以是48厘米至52厘米(例如,18英寸至21英寸),第三区段204的第三高度240可以是33厘米至37厘米(例如,13英寸至15英寸)。在某些实施例中,相应区段200、202、204的高度236、238、240可以是彼此的百分比。例如,第三区段204的第三高度240可以是第二区段202的第二高度238的65%-75%,第二区段202可以是第一区段200的第一高度236的90%-9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盘管212的翅片密度可以大于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并且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可以大于第三组盘管222的翅片密度,以产生穿过热交换器100的流体的改善的速度廓线。例如,第一组盘管212的翅片密度可以是8-10个翅片/厘米(例如,20-25个翅片/英寸),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可以是7-9个翅片/厘米(例如,17-23个翅片/英寸),并且第三组盘管222的翅片密度可以是5-7个翅片/厘米(例如,14-18个翅片/英寸)。每组盘管212、214、222的翅片密度也可以被选择为彼此的百分比。在一个实例中,第三组盘管222的翅片密度可以是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的65%-75%,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可以是第一组盘管212的翅片密度的85%-90%。此外,每组盘管212、214、222的翅片密度也可以由各自的高度236、238、240的比率来确定。即,第一区段200的第一高度236与第一组盘管212的翅片密度的比率可以为0.9-0.95,第二区段202的第二高度238与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的比率可以为0.9-1,并且第三区段204的第三高度240与第三组盘管222的翅片密度的比率可以为0.85-0.9。以此方式,流体可以以比穿过第二区段202更高的速度被引导穿过第一区段200,并且流体可以以比穿过第三区段204更高的速度被引导穿过第二区段20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每组盘管212、214、222的翅片密度可以附加地或替代性地基于另一参数,比如所述组的盘管212、214、222之间的距离和/或引导流体穿过热交换器100的风扇221的参数。例如,翅片密度可以基于经由风扇221引导穿过各组盘管212、214、222的流体的流量。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风扇221被定位成靠近第一区段200,使得第一区段200可以接纳相对于区段202、204更大的空气流量。这样,第一组盘管212可以具有较高的翅片密度,所述翅片密度是基于被引导穿过第一组盘管212的较大的空气流量来选择的。
通常,热交换器100的不同组的盘管212、214、222的翅片密度可以彼此不同,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组的盘管212、214、222沿着热交换器100的高度112、沿着所述组的盘管212、214、222的长度110的位置、穿过所述组的盘管212、214、222的流体的期望速度、穿过热交换器100的流体的期望速度分布和/或盘管组的任何其他特性和/或热交换器100的操作来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选择或修改翅片密度,可以在热交换器100的区段200、202、204之间调节翅片长度242。例如,可以增加翅片长度242以增加盘管之间的距离132并扩大翅片之间的空间234。这样,穿过具有增加的翅片长度242的盘管的流体的速度增加。在另外的或替代性实施例中,在保持盘管之间的相同距离132的同时改变角度128、130也调节了翅片长度242。即,调节角度128、130和翅片长度242,以在微通道管之间保持相同的距离132。
在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每组盘管212、214、222在各个盘管之间具有基本相同的距离132。然而,每组盘管212、214、222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翅片长度242并以不同角度128、130定向的相应组的翅片,使得第一组盘管212的翅片密度大于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并且第二组盘管214的翅片密度大于第三组盘管222的翅片密度。例如,第一组翅片228的每个翅片的第一翅片长度242A可以小于第二组翅片230的每个翅片的第二翅片长度242B。另外,第二组翅片230的每个翅片的第二翅片长度242B可以小于第三组翅片232的每个翅片的第三翅片长度242C。相应地,第一组翅片228的翅片之间的第一角度128A、130A可以大于第二组翅片230的翅片之间的第二角度128B、130B。此外,第二组翅片228的翅片之间的第二角度128B、130B可以大于第三组翅片232的翅片之间的第三角度128C、130C。在另外的或替代性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对于不同组的盘管212、214、222,距离132也可以不同,以相对于彼此改变所述组的盘管212、214、222的翅片密度。例如,第一组盘管212的第一距离132A可以小于第二组盘管214的第二距离132B,并且第二组盘管214的第二距离132B可以小于第三组盘管222的第三距离132C。
尽管本披露内容主要讨论了热交换器100的不同区段200、202、204的多组盘管之间的翅片密度的修改和选择,但是还应当理解,翅片密度可以沿着同一组盘管212、214、222的长度110变化。例如,第一组盘管212的靠近集管102的翅片密度可以不同于第一组盘管212的靠近集管218的翅片密度。此外,同一区段的不同组的盘管可以包括不同的翅片密度。更进一步,可以实现翅片的上述取向或布置的任何组合,以调节流过热交换器100的流体的速度的分布。
应当理解,尽管图5展示了处于特定布置中的热交换器100,但是也可以利用热交换器100的其他配置。例如,热交换器100可以包括附加区段和/或附加集管,以在制冷剂离开热交换器100之前引导制冷剂通过附加组的盘管。此外,热交换器100可以被配置为改变通过任何组的盘管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和/或以不同于图5所描绘的方向引导制冷剂。附加地或替代性地,热交换器100可以被修改为包括与图5所描绘的不同的形状。
图6是在方向134上流过图5的热交换器100的流体的速度廓线300的实施例的图形表示。总体上,速度廓线300包括指示热交换器100的靠近集管102的区域的第一边缘302、指示热交换器100的靠近集管218的区域的第二边缘304、指示热交换器100的在高度112的顶部部分处的区域的第三边缘306、以及指示热交换器100的在高度112的底部部分处的区域的第四端308。在热交换器100的某些实施方式中,风扇邻近热交换器100定位。风扇被配置为抽吸或迫使流体穿过热交换器100,以使流体与多组盘管212、214、222热连通。由于风扇的位置,与第二区段202相比,可以抽吸或迫使总体更多量的流体穿过第一区段200,而与第三区段204相比,可以抽吸或迫使总体更多量的流体穿过第二区段202。因此,如图6所展示的,穿过第一区段200、第二区段202和第三区段204的流体的相应速度彼此不同,并且流体在每个相应第一区段200、第二区段202和第三区段204中沿着集管102的高度112的速度变化。具体地,沿着集管102的高度112在方向310上,流体的速度总体减小。这样,穿过第一区段200的流体的速度总体可以大于穿过第二区段202的流体的速度,并且穿过第二区段202的流体的速度总体可以大于穿过第三区段204的流体的速度。
另外,沿着长度110,贯穿每个相应区段,流体的速度总体是相同的。换言之,速度廓线300可以包括沿着大体平行于长度110的线322设置并且沿着热交换器100的高度112处于恒定的轴向位置处的第一点316、第二点318和第三点320。在第一点316处的流体的速度、在第二点318处的流体的速度以及在第三点320处的流体的速度可以基本上彼此相似。例如,在第一点316、第二点318和第三点320处的流体的速度可以变化小于10%、小于5%和/或小于1%。以此方式,沿着高度112在共同的轴向位置处的流体的速度在每组盘管的长度110上可以基本相同。这样,沿着每个相应组的盘管的长度110在流体和制冷剂之间交换的热可以是相似的。结果,在具有产生速度廓线300的变化的翅片密度的热交换器100中的流体与制冷剂之间交换的热的总量可以大于在具有均匀翅片密度的热交换器中的流体与制冷剂之间交换的热的量,其中,流体流动的速度可能不期望沿高度112分布。
如上所述,本披露内容涉及HVAC&R系统的热交换器。具体地,HVAC&R系统的热交换器可以是被配置为引导制冷剂通过多个微通道管的微通道热交换器,其中每个相邻的微通道管包括设置在其间的一组翅片。可以将流体引导穿过所述微通道管和所述组的翅片,以与流过微通道管的制冷剂交换热。穿过热交换器的流体的速度可以基于翅片的取向,比如翅片的密度,或者换言之,基于微通道管的特定长度内的翅片数量。结果,以此方式选择用于热交换器的不同区段或盘管的翅片的密度可以使在热交换器的不同区段处穿过热交换器的流体的速度产生穿过热交换器的流体的改善的分布速度廓线。例如,在靠近制冷剂进入热交换器的区段处的翅片的密度可以不同于在靠近制冷剂离开热交换器的区段处的翅片的密度。在另一个示例中,在靠近风扇相对于热交换器定位的区段处的翅片的密度可以不同于在远离风扇定位的区段处的翅片的密度。由于变化的翅片密度,沿着每个微通道管和每组翅片的长度的流体的速度可以大约相同或更均匀。以此方式,与在整个热交换器中包括相同翅片密度的热交换器相比,穿过具有变化的翅片密度的热交换器的流体的速度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效率。相应地,可以增加流体和制冷剂之间交换的热的总量。
尽管仅展示和描述了本披露内容的某些特征和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许多修改和变化(例如,各种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的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取向等的变化)而不实质上脱离权利要求中所述的主题的新颖性教示和优点。可以根据替代实施例对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顺序或序列进行改变或重新排序。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所有这种修改和变化涵盖为落入本披露内容的真正精神内。此外,为了提供对示例性实施例的简明描述,可能没有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即,与目前构想到的执行本披露内容的最佳方式无关的特征,或者与实现所主张的披露内容无关的特征)。应当理解,在任何这种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方案中),可能作出大量实施方式特定的决定。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且耗时的,但是对于从本披露内容中受益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这仍是常规的设计、生产和制造工作,而无需过多实验。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加热、通风、空调和制冷(HVAC&R)系统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多个微通道管,其中,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每个微通道管被配置为引导制冷剂通过;以及
多个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设置在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微通道管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包括基于所述相应翅片组的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的位置来选择的相应翅片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的第一端处的入口以及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的第二端处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出口,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靠近所述入口设置的第一翅片组包括第一翅片密度,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靠近所述出口设置的第二翅片组包括与所述第一翅片密度不同的第二翅片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翅片密度大于所述第二翅片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从所述入口并通过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第一微通道管、从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第一微通道管通过所述多个管的第二微通道管以及从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第二微通道管朝向所述出口引导所述制冷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其中,所述第一集管包括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其中,所述第一集管被配置为从所述入口朝向所述第一微通道管引导所述制冷剂,所述第一微通道管被配置为将所述制冷剂引导到所述第二集管,所述第二集管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二微通道管引导所述制冷剂,并且所述第二微通道管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一集管的出口引导所述制冷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每个微通道管包括多个端口,所述多个端口被配置为将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集管引导到所述第二集管或者从所述第二集管引导到所述第一集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在所述多个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微通道管之间形成之字形图案。
8.一种加热、通风、空调和制冷(HVAC&R)系统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多个微通道盘管,所述多个微通道盘管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布置,其中,所述多个微通道盘管中的每个微通道盘管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延伸;以及
多个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设置在所述多个微通道盘管中的对应一对相邻的微通道盘管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长度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包括翅片密度,所述翅片密度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翅片组的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的相应位置来选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跨越所述高度的第一距离;
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跨越所述高度的第二距离;以及
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跨越所述高度的第三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包括第一翅片密度的第一子组翅片组,所述第二区段包括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包括第二翅片密度的第二子组翅片组,所述第三区段包括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包括第三翅片密度的第三子组翅片组,所述第一翅片密度大于所述第二翅片密度,并且所述第二翅片密度大于所述第三翅片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微通道盘管中的相邻微通道盘管之间的相应距离大约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邻近风扇定位,所述风扇被配置为迫使流体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翅片组中的每个翅片组的相应翅片密度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相应翅片组与所述风扇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是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被配置为从压缩机接收所述制冷剂并且朝向蒸发器引导所述制冷剂。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是两道次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多个微通道盘管中的第一微通道盘管,并且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在引导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微通道盘管之后引导所述制冷剂通过所述多个盘管中的第二微通道盘管。
15.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多个第一微通道管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第一微通道管之间的多个第一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翅片组中的每个第一翅片组包括第一数量的翅片;以及
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包括多个第二微通道管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第二微通道管之间的多个第二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翅片组中的每个第二翅片组包括第二数量的翅片,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量的翅片少于所述第一数量的翅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引导制冷剂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一微通道管,并且引导与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不同的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二微通道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第三区段,其中,所述第三区段包括多个第三微通道管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三微通道管中的对应的相邻第三微通道管之间的多个第三翅片组,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翅片组中的每个第三翅片组包括第三数量的翅片,其中,所述第三数量的翅片少于所述第二数量的翅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集管,所述第一集管流体联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微通道管、所述多个第二微通道管和所述多个第三微通道管,其中,所述第一集管被配置为将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引导到所述多个第一微通道管中,并且将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引导到所述多个第二微通道管中;以及
第二集管,所述第二集管流体联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微通道管、所述多个第二微通道管和所述多个第三微通道管,其中,所述第二集管被配置为收集并组合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集管被配置为引导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和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多个第三微通道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翅片组中的每个第一翅片组与所述多个第一微通道管中的相应第一微通道管形成第一角度,其中,所述多个第二翅片组中的每个第二翅片组与所述多个第二微通道管中的相应第二微通道管形成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一区段沿着所述热交换器的高度设置在所述第二区段上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776303P | 2018-12-06 | 2018-12-06 | |
US62/776,303 | 2018-12-06 | ||
PCT/US2019/064499 WO2020117953A1 (en) | 2018-12-06 | 2019-12-04 |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varying fin density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67541A true CN113167541A (zh) | 2021-07-23 |
Family
ID=69006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79242.5A Pending CN113167541A (zh) | 2018-12-06 | 2019-12-04 | 具有变化的翅片密度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26154A1 (zh) |
EP (1) | EP3891456A1 (zh) |
CN (1) | CN113167541A (zh) |
WO (1) | WO2020117953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3184A (ja) * | 1997-06-27 | 1999-01-26 |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 熱交換装置 |
WO2011005986A2 (en) * | 2009-07-10 | 2011-01-13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ing fin spacing |
CN101963418A (zh) * | 2009-07-21 | 2011-02-02 | 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热泵的微通道换热器 |
CN104214830A (zh) * | 2013-06-04 | 2014-12-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室外换热器和空调 |
CN104981674A (zh) * | 2013-02-08 | 2015-10-14 |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 微通道热交换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01263A (en) * | 1978-09-19 | 1980-05-06 | Anderson James H | Refrigerant evaporator |
CH640631A5 (de) * | 1979-06-20 | 1984-01-13 | Bbc Brown Boveri & Cie | Waermeaustauscher. |
JPS59161687A (ja) * | 1983-03-02 | 1984-09-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却装置 |
US4936379A (en) * | 1986-07-29 | 1990-06-26 | Showa Aluminum Kabushiki Kaisha | Condenser for use in a car cooling system |
JP2000193389A (ja) * | 1998-12-28 | 2000-07-14 | Hitachi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4253968B2 (ja) * | 1999-12-13 | 2009-04-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複式熱交換器 |
JP2001336886A (ja) * | 2000-05-30 | 2001-12-07 |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 熱交換器 |
US6354367B1 (en) * | 2001-02-12 | 2002-03-12 |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 Air conditioning unit having coil portion with non-uniform fin arrangement |
CN100451494C (zh) * | 2002-02-28 | 2009-01-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冰箱的热交换器 |
JP2005049043A (ja) * | 2003-07-30 | 2005-02-2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JP2007163042A (ja) * | 2005-12-14 | 2007-06-28 | Showa Denko Kk | 熱交換器 |
JP2008126820A (ja) * | 2006-11-21 | 2008-06-05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KR101568200B1 (ko) * | 2006-11-22 | 2015-11-11 | 존슨 컨트롤스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 다른 튜브 간격을 갖는 멀티채널 열 교환기 |
US20080277095A1 (en) * | 2007-05-07 | 2008-11-13 | Kelvin Zhai |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
US8167028B2 (en) * | 2008-01-03 | 2012-05-01 | Denso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fin with planar crests and troughs having slits |
CN101691981B (zh) * | 2009-07-23 | 2011-12-07 | 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具有改进的制冷剂流体分配均匀性的多通道换热器 |
US9115934B2 (en) * | 2010-03-15 | 2015-08-25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Heat exchanger flow limiting baffle |
DE202011003939U1 (de) * | 2011-03-14 | 2011-05-19 | Cabero Wärmetauscher GmbH & Co. KG, 82284 | Wärmeübertragungseinheit |
US8739855B2 (en) * | 2012-02-17 | 2014-06-03 | Hussmann Corporation |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
JP5907752B2 (ja) * | 2012-02-20 | 2016-04-26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 熱交換器 |
US10386102B2 (en) * | 2014-10-21 | 2019-08-20 | Lg Electronics Inc. | Defrosting device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
-
2019
- 2019-12-04 US US17/311,256 patent/US20220026154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04 CN CN201980079242.5A patent/CN113167541A/zh active Pending
- 2019-12-04 WO PCT/US2019/064499 patent/WO2020117953A1/en unknown
- 2019-12-04 EP EP19828098.4A patent/EP389145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3184A (ja) * | 1997-06-27 | 1999-01-26 |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 熱交換装置 |
WO2011005986A2 (en) * | 2009-07-10 | 2011-01-13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ing fin spacing |
CN101963418A (zh) * | 2009-07-21 | 2011-02-02 | 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热泵的微通道换热器 |
CN104981674A (zh) * | 2013-02-08 | 2015-10-14 | 特灵国际有限公司 | 微通道热交换器 |
CN104214830A (zh) * | 2013-06-04 | 2014-12-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室外换热器和空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17953A1 (en) | 2020-06-11 |
EP3891456A1 (en) | 2021-10-13 |
US20220026154A1 (en) | 2022-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20038054A (ja) | 積層コイル区間を有する熱交換器 | |
US10830510B2 (en) | Heat exchanger for a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 |
US20100006276A1 (en)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 |
US10458687B2 (en) |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 |
EP2488812A2 (en)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flow distribution | |
WO2009018150A1 (en)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 |
WO2011005986A2 (en) |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with differing fin spacing | |
JP7425282B2 (ja) | 蒸発器、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US12050042B2 (en) | Condenser arrangement for a chiller | |
JP7187659B2 (ja) | 蒸気圧縮システム | |
CN113167541A (zh) | 具有变化的翅片密度的微通道热交换器 | |
US20240318919A1 (en) |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 |
JP4983878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冷蔵庫、空気調和機 | |
CN215765883U (zh) | 加热、通风、空调和/或制冷系统以及冷却器系统 | |
US20230392828A1 (en) | Chiller system with serial flow evaporators | |
US20230375273A1 (en) | Condenser arrangement for hvac system | |
US20240060693A1 (en) | Condenser subcooler for a chiller | |
US20220373241A1 (en) | Centrifugal flash tank | |
CN114484946A (zh) | 具有串流蒸发器的冷却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