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5555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5555A
CN113165555A CN201980078386.9A CN201980078386A CN113165555A CN 113165555 A CN113165555 A CN 113165555A CN 201980078386 A CN201980078386 A CN 201980078386A CN 113165555 A CN113165555 A CN 113165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ver member
sound source
fram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83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猪濑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215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960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779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655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5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5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246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 B60N2/02258Electric moto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f the electric motor for adjusting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60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 B60N2/6009Removable protective coverings covering more than only the se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在该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与从侧方覆盖该座椅框架的一部分的罩部件之间配置有声源,板状介设部(31A)被收容在罩部件(55)内,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与座椅框架相向且介于所述座椅框架与声源(27)之间,在板状介设部(31A)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4)。据此,能够在罩部件内得到高效且小型化的共鸣空间。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座椅框架与罩部件之间配置有声源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罩部件从侧方覆盖该座椅框架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根据专利文献1已知以下车辆座椅:在从侧方覆盖座椅主体的遮蔽部件(相当于本发明的罩部件)与作为声源的驱动马达之间,配置华夫饼形状的中间部件,通过由该中间部件和盖部件构成的共鸣器(resonator)来降低所述驱动马达所产生的工作音,其中所述盖部件具有多个开口孔且被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驱动马达侧的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2-153248号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座椅中,中间部件呈华夫饼形状,共鸣器会大型化。因此,期望在罩部件内得到高效且小型化的共鸣空间。
本发明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罩部件内得到高效且小型化的共鸣空间的车辆座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座椅,在该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与从侧方覆盖该座椅框架的一部分的罩部件之间配置有声源,其第1特征在于,板状介设部被收容在所述罩部件内,所述板状介设部与所述座椅框架相向且介于所述座椅框架与所述声源之间,在所述板状介设部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另外,在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所述板状介设部被设置于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与所述罩部件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与所述声源之间。
在第2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部件上设置有支承板部和安装板部,其中,所述支承板部的一端部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且向所述罩部件侧延伸;所述安装板部连接于该支承板部的另一端部,所述安装板部被固定在所述罩部件上。
在第2或第3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具有第1突出部,该第1突出部在比所述声源靠近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且向远离所述罩部件的一侧突出,所述声源中的至少靠近所述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被所述第1突出部覆盖。
在第2~第4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具有第2突出部,该第2突出部在比所述声源远离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且向远离所述罩部件的一侧突出,所述声源中的至少远离所述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被所述第2突出部覆盖。
在第5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所述第2突出部在所述声源与所述支承板部之间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在该第2突出部的与所述声源相反一侧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加强部,该加强部与所述板状介设部相连接。
在第5或第6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件具有包覆部,该包覆部从所述声源的相反侧覆盖所述第2突出部,在所述第2突出部上设置有第2通孔。
在第1~第7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介设部与所述声源或者所述罩部件之间装有聚氨酯填料。
在第1~第8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所述声源是向该声源的外周方向放射声音的装置,所述中间部件在所述声源的面对所述板状介设部侧的部分以上的范围沿该所述声源的外周的一部分来配置。
并且,在第2~第9特征的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10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具有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其中,所述座垫框架支承构成乘员的座部的座垫;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支承被配置在所述座垫的上方的座椅靠背,在所述座垫框架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中的至少一方上配设有所述罩部件、所述声源和所述中间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通过有效利用罩部件的面对板状介设部的部分,能够将罩部件与板状介设部之间的空间作为共鸣空间,其中,所述板状介设部具有多个通孔且与罩部件相向,通过使占有空间小的板状介设部介于声源与罩部件之间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在罩部件内得到高效且小型化的共鸣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与罩部件分体设置的中间部件上设置有板状介设部,因此,能够使具有板状介设部的中间部件的加工容易,并且能够提高中间部件乃至板状介设部在配置上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安装板部被固定于罩部件,因此,能够将板状介设部稳定地配置于与罩部件之间隔开间隔的位置,其中所述安装板部的一端部连接设置于板状介设部,且被连接于向罩部件侧延伸的支承板部的另一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由于通过第1突出部来覆盖声源中的至少靠近所述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1突出部在比声源靠近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板状介设部,因此,能够在靠近就座者的一侧有效地对从声源产生的声音进行消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由于通过第2突出部来覆盖声源中的至少远离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2突出部在比声源远离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板状介设部,因此能够在远离就座者的一侧有效地对从声源产生的声音进行消声。尤其是,在前方座椅的座椅框架的座椅靠背框架上配设有声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向后方座椅的就座者侧放射的声音的消声。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能够通过设置在第2突出部的与声源相反一侧的侧表面的加强部来提高板状介设部的强度,尤其是,当从车辆侧方输入碰撞等的外力时,能够由板状介设部对罩部件进行加强。
根据本发明的第7特征,具有第2通孔的第2突出部从声源的相反侧被包覆部覆盖,因此,能够在第2突出部与包覆部之间构成仅通过中间部件来实现的共鸣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板状介设部与声源或者罩部件之间装有聚氨酯填料,因此,除了基于共鸣空间的消声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基于聚氨酯填料的吸音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9特征,从声源向其外周方向放射工作音,与此相对,中间部件在声源的面对板状介设部侧的部分以上的范围沿声源的外周的一部分配置,因此,能够高效地对声源产生的声音进行消声。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10特征,在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中的至少一方上配设有罩部件、声源和中间部件,据此能够抑制从座垫框架和座椅靠背框架中的至少一方侧向就座者侧放出的声音。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座椅框架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从罩部件的内侧观察安装有中间部件的状态的罩部件和电动致动器的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从罩部件的内侧斜前下方观察安装有中间部件的状态的罩部件和电动致动器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图3的5-5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是从罩部件侧来观察省略罩部件的状态下的中间部件、电动致动器及侧框架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
图7是第3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立体图。(第3实施方式)
图8是第4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立体图。(第4实施方式)
图9是第5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立体图。(第5实施方式)
图10是第6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立体图。(第6实施方式)
图11是沿图10的11-11剖切的剖视图。(第6实施方式)
图12是第7实施方式的与图4对应的立体图。(第7实施方式)
图13是从侧框架侧观察第8实施方式的罩部件的侧视图。(第8实施方式)
图14是中间部件的立体图。(第8实施方式)
图15是在第1电动致动器附近纵剖表示第1电动致动器附近的侧框架和罩部件的纵向剖视图。(第8实施方式)
图16是第9实施方式的与图13对应的侧视图。(第9实施方式)
图17是第10实施方式的与图13对应的侧视图。(第10实施方式)
图18是第11实施方式的与图13对应的侧视图。(第11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1:车辆座椅;12:座垫;13:座椅靠背;17:座椅框架;18:座垫框架;19:座椅靠背框架;25、65、75、85:罩部件;27:作为声源的第1电动致动器;31A、31B、31C:板状介设部;32、43:支承壁部;33、44:安装板部;34:通孔;35A、35B、35C、35D、35E、35F、35G、35H、35I:中间部件;36:第1突出部;37A、37B:第2突出部;38:加强部;39:包覆部;40:第2通孔;41:聚氨酯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图5一边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中,搭载在车辆上的车辆座椅11具有:座垫12,其构成乘员的座部;和座椅靠背13,其被配置在所述座垫12的上方,在座椅靠背13的上部配设有供乘员的头部抵靠的头枕14。
一并参照图2,在底架16上配设有座椅框架17,该底架16能够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被设置在车辆的地板上的左右一对滑轨15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该座椅框架17具有:座垫框架18,其支承所述座垫12,且被配置在所述底架16的上方;和座椅靠背框架19,其支承被配置在所述座垫12的上方的所述座椅靠背13,且通过支轴20连接于所述座垫框架18。
所述座垫框架18具有:左右一对侧框架18a,其沿所述滑轨15的长度方向延伸;盘式框架(pan frame)18b,其连接这些侧框架18a的前端部间;和连接管18c,其连接所述一对侧框架18a的后部间。
在所述底架16与所述座垫框架18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21,该连接机构21具有:左右一对连接部件22,其在左右一对所述侧框架18a的内侧,一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连接管18c;连接销23,其将这些连接部件22的另一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底架16,所述座垫框架18通过所述连接机构21以可升降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底架16。
另外,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9具有:左右一对钣金框架19a,其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其下端部通过所述支轴20以可摆动的方式连结在所述侧框架18a的后部;和上部框架19b,其连接这些钣金框架19a的上端部间,该座椅靠背框架19能够绕所述支轴20的轴线前后倾动。另外,在所述上部框架19b上固定有引导所述头枕14的上下移动的左右一对管部件24。
在所述座垫框架18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9中的至少一方上,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为在所述座垫框架18上,配设有从侧方来覆盖所述座椅框架17的一部分的罩部件25,所述座椅框架17的所述座垫框架18中的一对所述侧框架18a的大部分被所述罩部件25从侧方分别覆盖。
在左右一对所述罩部件25中的面对车辆车门侧的罩部件25、在该第1实施方式为左侧的罩部件25与所述座垫框架18中的左侧的所述侧框架18a之间,配置有具有第1电动马达26的第1电动致动器27,该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使所述座椅框架17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的动力,且被安装于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并且被所述罩部件25覆盖。
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9所具有的左右一对所述钣金框架19a中的右侧的钣金框架19a的下部内侧,安装有具有第2电动马达28的第2电动致动器29,该第2电动致动器29产生使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9绕所述支轴20的轴线前后倾动的动力。
在所述罩部件25的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对应的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操作部30,该操作部30用于进行操作以控制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和所述第2电动致动器29的工作。
一边参照图3~图5,在作为本发明的声源的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与所述座椅框架17的所述座垫框架18中的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之间配置有板状介设部31A,该板状介设部31A被收容在所述罩部件25内,且从外侧与所述侧框架18a相向,在该板状介设部31A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4,这些通孔34的孔径能够按照特定的想要消声的频率来适宜地变更。
所述板状介设部31A被设置于树脂制的中间部件35A,该中间部件35A与所述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之间,在该中间部件35A上一体设置有支承板部32和安装板部33,其中,所述支承板部32的一端部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且向所述罩部件25侧延伸;所述安装板部33连接于该支承板部32的另一端部,所述安装板部33被固定在所述罩部件25上。在将该安装板部33固定到所述罩部件25上时,使用基于粘结剂的粘结、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板部33及所述罩部件25的突部与凹部的凹凸嵌合、和利用夹具的固定等。
接着,对该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板状介设部31A被收容在所述罩部件25内,且在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4,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与座椅框架17的座垫框架18中的左侧的侧框架18a相向,且介于所述座椅框架17的所述侧框架18a与第1电动致动器27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所述罩部件25的面对板状介设部31A的部分,其中所述板状介设部31A具有多个通孔34且与所述罩部件25相向,据此,能够将所述罩部件25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之间的空间作为共鸣空间,通过使占有空间小的板状介设部31A介于作为声源的第1电动致动器27与所述罩部件25之间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在所述罩部件25内得到高效且小型化的共鸣空间,由此能够抑制从所述座垫框架18向所述车辆座椅11的就座者侧发出的声音。
另外,所述板状介设部31A被设置于中间部件35A,其中所述中间部件35A与所述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之间,因此,能够使具有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的所述中间部件35A易于加工,并且提高所述中间部件35A乃至所述板状介设部31A在配置上的自由度。
另外,在所述中间部件35A上设置有支承板部32和安装板部33,其中,所述支承板部32的一端部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且向所述罩部件25侧延伸;所述安装板部33连接于该支承板部32的另一端部,所述安装板部33被固定于所述罩部件25,因此,能够将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稳定地配置于与罩部件25之间隔开间隔的位置。
另外,所述中间部件36A可以由与所述罩部件25同种的树脂材料形成,但作为变形例,还可以由橡胶、聚氨酯形成。在该情况下,当为橡胶制的中间部件36A时,通过其弹性性质能够得到抑制低频的声音的效果,另外,当为聚氨酯制的中间部件36A时,通过其软质性质能够得到抑制高频的声音的效果,因此,能够在这种材料本身决定的特性的基础上,协同得到由中间部件36A和罩部件25实现的共鸣空间构造的效果。但是,在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声源是具有第1电动马达26的第1电动致动器27的情况下,优选采用橡胶制的中间部件,抑制低频的声音。
接着,下面一边参照图6~图10一边对本发明的第2~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图,与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中间部件35B具有第1突出部36,该第1突出部36在比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靠近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板状介设部31A,且向远离所述罩部件25的一侧突出,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中的至少靠近所述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被所述第1突出部36覆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突出部36一体地连接设置在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的上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被所述第1突出部36从上方覆盖。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第1电动致动器27所具有的第1电动马达26向其外周方向放射工作音,从第1电动致动器27向其外周方向放射工作音,与此相对,所述中间部件35B的所述板状介设部31A和所述第1突出部36沿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外周的一部分配置,据此,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的面对所述状介设部31A侧的部分以上的范围,所述中间部件35B沿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外周的一部分配置,由此能够有效地对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的声音进行消声。并且,第1电动致动器27的靠近就座者的一侧被第1突出部36覆盖,据此能够有效地对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的声音向就座者侧传播的声音进行消声。尤其是,在如该第2实施方式那样,所述第1电动马达26以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姿势来配置的情况下,从第1电动马达26放射出的工作音根据第1电动马达26的旋转方向有上方侧变得更强的倾向,但通过所述第1突出部36能够抑制这种工作音到达就座者侧。
第3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与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中间部件35C具有第2突出部37A,该第2突出部37A在比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远离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且向远离所述罩部件25的一侧突出,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中的至少远离所述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被所述第2突出部37A覆盖。该第3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突出部37A一体地连接设置在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的下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被所述第2突出部37A从下方覆盖。
并且,所述第2突出部37A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与所述支承板部32之间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在该第2突出部37A的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相反一侧的侧表面的多个部位设置有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相连接的加强部38。
根据该第3实施方式,第1电动致动器27所具有的第1电动马达26向其外周方向放射工作音,从第1电动致动器27向其外周方向放射工作音,与此相对,所述中间部件35C的所述板状介设部31A和所述第2突出部37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的面对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侧的部分以上的范围沿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外周的一部分配置,据此能够高效地对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的声音进行消声,尤其是,由于通过在比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远离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的第2突出部37A覆盖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中的至少远离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在远离就座者的一侧高效地对从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的声音进行消声。
另外,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在座椅框架17的座垫框架18中的左侧的侧框架18a上安装有作为声源的第1电动致动器27,但在前方座椅的所述座椅框架17的座椅靠背框架18上配设有声源的情况下,通过在比声源远离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的第2突出部来覆盖声源中的至少远离就座者的一侧,据此,能够实现对向后方座椅的就座者侧放射的声音的消声。
另外,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第2突出部37A的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相反一侧的侧表面上的加强部38,提高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的强度,尤其是当从车辆侧方输入碰撞等的外力时,能够由所述板状介设部31A来加强所述罩部件25。
第4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图,与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中间部件35D具有第2突出部37B,并且具有包覆部39,其中,所述第2突出部37B连接设置在板状介设部31A的下部,向远离所述罩部件25的一侧突出且从下方覆盖第1电动致动器27,并且被加强部38加强,所述包覆部39从第1电动致动器27的相反侧覆盖所述第2突出部37B,所述包覆部39连接设置在所述安装板部37的顶端部。并且,在第2突出部37B上设置有多个第2通孔40,多个所述第2通孔40的孔径能够按照特定的想要消声的频率适宜地变更。
根据该第4实施方式,能够在所述第2突出部37B与所述包覆部49之间构成仅通过所述中间部件35D实现的共鸣空间。
第5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图,在所述中间部件35C的板状介设部31A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或者所述罩部件25之间装有聚氨酯填料41,其中,所述中间部件35C与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1实施方式)之间,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间部件35C的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之间装有所述聚氨酯填料41。
根据该第5实施方式,除了基于共鸣空间的消声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基于所述聚氨酯填料41的吸音效果。
第6实施方式
图10和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图,在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1实施方式)与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参照第1实施方式)之间配置有板状介设部31B,该板状介设部31B被收容在罩部件25内,且从外侧与所述侧框架18a相向,在该板状介设部31B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4。
所述板状介设部31B被设置于树脂制的中间部件35E,该中间部件35E与所述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之间,在该中间部件35E上设置有:侧壁部42,其一端部连接设置在呈矩形的所述板状介设部31B的全周缘部,且一边倾斜一边向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侧略微延伸;和矩形筒状的支承壁部43,其一端部连接于该侧壁部42的另一端部的全周且向所述罩部件25侧延伸,所述支承壁部43的另一端部全周以在与所述板状介设部31B与所述罩部件25之间形成密闭状态的空间47的方式,通过粘结等被固定于所述罩部件25。
另外,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向其外周方向放射声音,在所述支承壁部43被固定于所述罩部件25的固定状态下,所述板状介设部31B和所述侧壁部42沿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外周的一部分来配置。
根据该第6实施方式,从第1电动致动器27向其外周方向放射工作音,与此相对,所述中间部件35E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的面对所述板状介设部31B侧的部分以上的范围沿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外周的一部分来配置,据此能够高效地对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的声音进行消声。
第7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图,在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1实施方式)与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参照第1实施方式)之间配置有板状介设部31B,该板状介设部31B被收容在罩部件25内,且从外侧与所述侧框架18a相向,在该板状介设部31B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4。
所述板状介设部31B被设置于树脂制的中间部件35F,该中间部件35F与所述罩部件2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之间,在该中间部件35F上设置有:侧壁部42,其一端部连接设置在呈矩形的所述板状介设部31B的全周缘部,一边倾斜一边向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侧略微延伸;矩形筒状的支承壁部43,其一端部连接于该侧壁部42的另一端部的全周,且向所述罩部件25侧延伸;安装板部44,其在中间部件35F的前后两端部连接于所述支承壁部43的另一端部;和加强部45,其在所述支承壁部43与所述安装板部44之间各设置多个,所述安装板部44被固定在所述罩部件25上。
根据第7实施方式,能够发挥与上述第6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所述中间部件35F向所述罩部件25固定的固定强度。
第8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3~图15一边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1~第7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首先,在图13中,在左侧的罩部件55与左侧的侧框架18a之间,配置有具有第1电动马达26(参照图15)的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图15),在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与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之间配置有板状介设部31C,该板状介设部31C被收容在所述罩部件55内,且从外侧与所述侧框架18a相向,在该板状介设部31C上开设有多个通孔69,这些通孔69的孔径能够按照特定的想要消声的频率来适宜地变更。
一并参照图14和图15,所述板状介设部31C被设置于树脂制的中间部件35G,该中间部件35G与所述罩部件5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55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之间,该中间部件35G一体地具有:所述板状介设部31C,其与所述左侧的罩部件55之间形成空间56且与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相向;侧壁部58,其一端部连接设置在该板状介设部31C的全周缘部且向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侧延伸;折回部63,其设置在该侧壁部58的另一端部的全周;和支承壁部62,其从该折回部63向所述罩部件55侧延伸。
在所述侧壁部58的上壁部分58a与所述罩部件55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空间56连通的空间57,所述上壁部分58a与所述罩部件55之间的所述空间57、和所述板状介设部31C与所述罩部件55之间的所述空间56一起构成共鸣空间,在所述上壁部分58a形成有多个通孔61。
所述侧壁部58的所述上壁部分58a被配置于比第1电动致动器27中的第1电动马达26靠上方的位置,所述侧壁部58的下壁部分58b被配置于比所述第1电动马达26靠下方的位置。所述上壁部分58a和所述下壁部分58b以越过假想铅垂面Vp而靠近所述侧框架18a的方式从所述板状介设部31C延伸出,其中所述假想铅垂面Vp从所述板状介设部31C侧与所述第1电动马达26相接触。并且,所述上壁部分58ab的水平方向长度Lu比所述下壁部分58b的水平方向长度Ld长,所述上壁部分58a的所述折回部63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下壁部分58b的所述折回部63侧的端部更远离所述假想铅垂面Vp的位置。
所述支承壁部62的端缘在全周范围无间隙地固定于所述罩部件55。但是,所述支承壁部62的端缘也可以至少在全周范围无间隙地与所述罩部件55接触,所述折回部63和所述支承壁部62封闭所述罩部件55和所述中间部件35G之间的空间,据此来划分所述共鸣空间。
另外,在比所述中间部件35G靠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位置,在所述罩部件55的内表面上固定有控制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工作的控制单元56。
根据该第8实施方式,从第1电动致动器27向水平方向传播的声音被板状介设部31C遮蔽,从通孔59泄漏到空间56中的声音在空间56内共鸣,由此能够防止声音漏出。
从第1电动致动器27沿铅垂方向传播的声音被侧壁部58的上壁部分58a遮蔽。从通孔61泄露到空间57中的声音在空间57内共鸣,由此能够防止声音漏出。这样一来,除了能防止水平方向的声音漏出之外还能够防止铅垂方向的声音漏出,由此就座在车辆座椅11上的乘员能够免于受到由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的噪音的干扰。由于从第1电动致动器27向上方传播的声音被上壁部分58a遮蔽,就座在座垫12上的乘员能够不受到从第1电动致动器27产生的声音的干扰而体验静寂。
并且,在所述中间部件35G的所述侧壁部58中位于所述第1电动马达26上方的上壁部分58a的水平方向长度Lu比位于所述第1电动马达26下方的下壁部分58b的水平方向长度Ld长。因此,从第1电动马达26向上方传播的声音被上壁部分58a遮蔽,从所述第1电动马达26向下方传播的声音被所述下壁部分58b遮蔽,由此能够防止产生从下方反射而向上方传播的声音。因此,就座在座垫12上的乘员能够不受到从第1电动马达26产生的声音的干扰而体验静寂。
另外,所述上壁部分58a的所述折回部63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下壁部分58b的所述折回部63侧的端部更远离所述假想铅垂面Vp的位置,因此,从第1电动马达26向上方传播的声音被上壁部分58a遮蔽,从所述第1电动马达26向下方传播的声音被下壁部分58b遮蔽。能够防止产生从下方反射而向上方传播的声音,就座在座垫12上的乘员能够不受到从第1电动马达26产生的声音的干扰而体验静寂。
另外,所述中间部件35D具有支承壁部62,该支承壁部62通过折回部63连接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C的侧壁部58,且向远离该折回部63的一侧延伸,通过折回部63和支承壁部62的作用能够提高所述侧壁部58的刚性。并且,由于所述支承壁部62形成在没有孔的连续体上,因此,从通孔61泄漏到空间57的声音被支承壁部62遮蔽,能够有效地减少从第1电动马达26向上方传播的声音,就座在座垫12上的乘员能够不受到从第1电动马达26产生的声音的干扰而体验静寂。
另外,所述支承壁部62无间隙地与罩部件55接触,形成在上壁部分58a与所述罩部件55之间的空间57被封闭,因此,能够高效地减小从第1电动马达26向上方传播的声音,就座在座垫12上的乘员能够不受到从第1电动马达26产生的声音的干扰而体验静寂。
并且,所述支承壁部62的端缘被无间隙地固定于罩部件55,据此,形成在所述上壁部分58a与所述罩部件55之间的空间57被封闭,从第1电动马达26向上方传播的声音被高效地减小。据此,就座在座垫12上的乘员能够不受到从电动马达34产生的声音的干扰而体验静寂。
第9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6一边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8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8实施方式)与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参照第8实施方式)之间配置有中间部件35G,该中间部件35G被收容在罩部件65内且从外侧与所述侧框架18a相向,并且具有开设有多个通孔59的板状介设部31C,该中间部件35G与第8实施方式同样地被固定于所述罩部件65。另外,在比所述中间部件35G靠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位置,在所述罩部件65的内表面上固定有控制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工作的控制单元56。
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偏离所述板状介设部31C的位置,在所述罩部件65的内表面上固定有载荷传递部件64。该载荷传递部件64在座椅靠背13(参照第1实施方式的图1)的摆动轴线SX的延长线上被配置在所述罩部件65的内侧,在支轴20(参照第1实施方式的图2)的延长线上被夹在左侧的所述侧框架18a与所述罩部件65之间。
所述载荷传递部件64具有壁64a,该壁64a与所述摆动轴线SX平行地展开且被配置为网格状,通过该壁64a在所述载荷传递部件64的内侧划分出多个小腔室。载荷传递部件64由高强度的树脂材料成型,通过所述壁64a的作用,在摆动轴线SX的轴向上提高载荷传递部件64的刚性。
所述载荷传递部件64发挥使从车辆座椅11的侧方作用于左侧的罩部件65的碰撞载荷向左侧的侧框架18a传递的作用。所述侧框架18a通过滑轨13连接于车身的底板,因此,通过由所述底板、2个侧框架18a和支轴20构成的刚性体结构来支承来自侧方的碰撞载荷,能够通过所述支轴20的作用来提高底板的刚性。
第10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7一边对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第9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8实施方式)与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参照第8实施方式)之间配置有中间部件35H,该中间部件35H被收容在罩部件75内且从外侧与所述侧框架18a相向,并且具有开设有多个通孔59的板状介设部31C,该中间部件35H与第8实施方式及第9实施方式同样被固定于所述罩部件75。另外,在比所述中间部件35H靠车辆前后方向前方的位置,在所述罩部件75的内表面上固定有控制所述第1电动致动器27的工作的控制单元56。
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偏离所述板状介设部31C的位置,在所述罩部件75的内表面上固定有载荷传递部件74。该载荷传递部件74在座椅靠背13(参照第1实施方式的图1)的摆动轴线SX的延长线上被配置在所述罩部件65的内侧,在支轴20(参照第1实施方式的图2)的延长线上被夹在左侧的所述侧框架18a与所述罩部件75之间。
载荷传递部件74与上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形成为具有壁74a,且与所述中间部件35H相连续,该壁74a与所述座椅靠背13的摆动轴线SX平行地展开且被配置成网格状。即,所述载荷传递部件74与所述中间部件35H一体化。所述中间部件35H和所述载荷传递部件74由高强度的树脂材料成型为一个部件,通过所述壁74a的作用在摆动轴线SX的轴向上提高载荷传递部件74的刚性。
根据该第10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9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11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8一边对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与上述第7~第10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1电动致动器27(参照第8实施方式)与所述左侧的侧框架18a(参照第8实施方式)之间配置有中间部件35I,该中间部件35I被收容在罩部件85内且从外侧与所述侧框架18a相向,并且具有开设有多个通孔59的板状介设部31C,该中间部件35I与第8实施方式同样被固定于所述罩部件85。
所述中间部件35I与所述罩部件85之间形成第1共鸣空间81,第1共鸣空间81通过在所述板状介设部31C上形成的通孔59与外部空间相连接。另外,所述中间部件35I一体地具有板壁部82,该板壁部82与所述罩部件85相向,并且开设有多个通孔83,在所述中间部件35I内形成有通过所述通孔83与外部空间相连接的第2共鸣空间84。
根据该第11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第1共鸣空间81来减小由所述第1致动器27产生的噪声,另外,能够通过第2共鸣空间84减小从路面反射的路面噪声。因此,就座在座垫14上的乘员能够不受到由电动马达34产生的声音和行驶时的路面噪声的干扰而良好地体验静寂。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没有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所述板状介设部31A、31B、31C可以是平板状,也可以形成为向远离声源的一侧略微鼓出的弯曲状。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座椅,在该车辆座椅的座椅框架(17)与从侧方覆盖该座椅框架(17)的一部分的罩部件(25、65、75、85)之间配置有声源(27),其特征在于,
板状介设部(31A、31B、31C)被收容在所述罩部件(25、65、75、85)内,所述板状介设部(31A、31B、31C)与所述座椅框架(17)相向且介于所述座椅框架(17)与所述声源(27)之间,在所述板状介设部(31A、31B、31C)上开设有多个通孔(34、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介设部(31A、31B、31C)被设置于中间部件(35A、35B、35C、35D、35E、35F、35G、35H、35I),该中间部件(35A、35B、35C、35D、35E、35F、35G、35H、35I)与所述罩部件(25、65、75、85)分体设置且被配置在该罩部件(25)与所述声源(2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间部件(35A~35E)上设置有支承壁部(32、43)和安装板部(33、44),其中,所述支承壁部(32、43)的一端部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31B),且向所述罩部件(25)侧延伸;所述安装板部(33、44)连接于该支承壁部(32、43)的另一端部,所述安装板部(33、44)被固定在所述罩部件(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31B)具有第1突出部(36),该第1突出部(36)在比所述声源(27)靠近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且向远离所述罩部件(25)的一侧突出,所述声源(27)中的至少靠近所述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被所述第1突出部(36)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2~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35C、35D)具有第2突出部(37A、37B),该第2突出部(37A、37B)在比所述声源(27)远离就座者的一侧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且向远离所述罩部件(25)的一侧突出,所述声源(27)中的至少远离所述就座者的一侧的一部分被所述第2突出部(37A、37B)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突出部(37A、37B)在所述声源(27)与所述支承壁部(32)之间连接设置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在该第2突出部(37A、37B)的与所述声源(27)相反一侧的侧表面上设置有加强部(38),该加强部(38)与所述板状介设部(31A)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部件(35D)具有包覆部(39),该包覆部(39)从所述声源(27)的相反侧覆盖所述第2突出部(37B),在所述第2突出部(37B)上设置有第2通孔(40)。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介设部(31A、31B)与所述声源(27)或者所述罩部件(25)之间装有聚氨酯填料(41)。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源(27)是向该声源(27)的外周方向放射声音的装置,所述中间部件(35B、35c、35D、35E、35F)在所述声源(27)的面对所述板状介设部(31A、31B)侧的部分以上的范围沿该声源(27)的外周的一部分来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框架(17)具有座垫框架(18)和座椅靠背框架(19),其中,所述座垫框架(18)支承构成乘员的座部的座垫(12);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9)支承被配置在所述座垫(12)的上方的座椅靠背(13),在所述座垫框架(18)和所述座椅靠背框架(19)中的至少一方上配设有所述罩部件(25)、所述声源(27)和所述中间部件(35A~35I)。
CN201980078386.9A 2018-11-27 2019-11-25 车辆座椅 Pending CN1131655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1553 2018-11-27
JP2018221553A JP7296033B2 (ja) 2018-11-27 2018-11-27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177992A JP7365551B2 (ja) 2019-09-27 2019-09-27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9-177992 2019-09-27
PCT/JP2019/045929 WO2020110983A1 (ja) 2018-11-27 2019-11-25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5555A true CN113165555A (zh) 2021-07-23

Family

ID=70853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8386.9A Pending CN113165555A (zh) 2018-11-27 2019-11-25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878616B2 (zh)
EP (1) EP3888970A4 (zh)
CN (1) CN113165555A (zh)
WO (1) WO202011098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9723A1 (en) * 2010-07-21 2013-05-16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2013244936A (ja) * 2012-05-29 2013-12-09 Nhk Spring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4118089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用シート
CN105358368A (zh) * 2013-06-16 2016-02-24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US20180126882A1 (en) * 2015-08-04 2018-05-1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7560Y2 (zh) 1986-05-23 1991-10-09
JP5617660B2 (ja) 2011-01-26 2014-11-0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096971B2 (ja) * 2017-08-31 2022-07-0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079403B2 (ja) 2017-10-20 2022-06-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9723A1 (en) * 2010-07-21 2013-05-16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JP2013244936A (ja) * 2012-05-29 2013-12-09 Nhk Spring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4118089A (ja) * 2012-12-19 2014-06-30 Toyota Boshoku Corp 乗物用シート
CN105358368A (zh) * 2013-06-16 2016-02-24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动力式可调座椅滑动装置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US20180126882A1 (en) * 2015-08-04 2018-05-10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78616B2 (en) 2024-01-23
EP3888970A1 (en) 2021-10-06
US20220024365A1 (en) 2022-01-27
WO2020110983A1 (ja) 2020-06-04
US20240109468A1 (en) 2024-04-04
EP3888970A4 (en) 2022-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1847B2 (en) Door for vehicle with vibration suppression
JP558450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207006B2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の支持構造
JP6229676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US7014256B2 (en) Floor panel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JP5256653B2 (ja) 車体の側突荷重支持構造および側突荷重支持方法
JP2011025827A (ja) 自動車シート
JP2018144700A (ja) 電動車両の車体構造
JP2022140743A (ja) 衝撃吸収体
CN109955916B (zh) 车辆的车身构造
JP2005132160A (ja) 車両の衝撃力吸収構造
CN113165555A (zh) 车辆座椅
EP1508506A2 (en) Automotive floor panel structure
JP5569294B2 (ja) 冷却水循環用電動ポンプの取付構造
US20090178880A1 (en) Air-Suction-Noise Reduction Device and Working Machine With the Same
JP2023119044A (ja) 衝撃吸収体
JP729603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0113967A1 (ja) 車両の風切音防止構造
JP202214942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7972591B (zh) 后包裹架布置结构
JP6137152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支持構造
JP609603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429854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振動抑制構造
JP4807127B2 (ja) 自動車の側部ドア構造
JP2011230686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側突対策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